2005年開封市政府工作報告

2004年,市人民政府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落實科學發展觀,抓住機遇,開拓創新,較好地完成了市十二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2004年各項任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5年開封市政府工作報告
  • 時間:2005年
  • 地點:開封市
  • 類別:府工作報告
前言,主要內容,

前言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主要內容

一、2004年政府工作回顧
堅持在巨觀調控中謀求發展,經濟實現了全面提速。全市生產總值完成348億元,按可比口徑比上年增長11%,人均生產總值達到7341元,一、二、三產業結構比例為27.9:38.4:33.7。工業強市戰略取得較大突破,工業經濟實現了恢復性發展。全市工業增加值完成110.9億元,增長14.1%,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8.5%,實現利潤增長42.2%。全市一般預算收入11.3億元,增長32.3%;一般預算支出30.3億元,增長18.1%。市本級一般預算收入4.16億元,增長25.9%。縣域經濟發展加快。五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4.1%,一般預算收入增長38.4%,尉氏縣、杞縣、開封縣一般預算收入突破1億元。糧食總產量193.3萬噸,增長12.9%。畜牧業產值69.9億元,規模養殖比重達到40%以上。勞務輸出88.1萬人次,比上年翻了一番。內外貿易穩步增長。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8.6億元,增長14.9%;進出口總值7453萬美元,其中出口5564萬美元,增長29.5%;接待中外遊客1398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40.3億元,分別增長45.8%和60.5%。年末金融機構存款餘額283.9億元,增長10.7%;貸款餘額218.3億元,增長11.3%。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03元,增長6.8%;農民人均純收入2381元,增長16.3%。
堅持項目帶動,固定資產投資持續較快增長。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87.2億元,增長42.7%。74個重點建設項目完成投資46.8億元,增長41.8%。省定7個重點建設項目當年完成投資27.5億元,炭素工程部分投入試生產,日南、阿深高速公路開封段建設全面展開,河南大學和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新校區、光明發電公司1號135兆瓦機組、東區污水處理廠等工程完成了年度建設計畫。27個工業結構調整項目完成投資8.2億元,其中匯源果汁生產線等13個項目竣工。改建幹線公路103公里,新建縣鄉公路510公里。投資9.5億元的黃河標準化堤防建設工程基本完成,蘭考黃河灘區移民遷建工程進展順利。農業綜合開發和扶貧開發分別投資3092萬元和3833萬元,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全面啟動。
堅持體制和機制創新,各項改革和招商引資取得新成效。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成效顯著。開化集團、空分集團、得勝鍋爐公司等企業完成了改制和重組。矛盾集團、鐵塔橡膠集團、飛舟公司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積極推進。省一毛、火柴廠依法破產工作基本完成。國有資產監管機制初步建立。不斷完善鼓勵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較快,新增個體工商戶1萬餘戶、私營企業947家。糧食購銷市場全面放開,市場主體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穩步推進,分流安置了9596名職工。完善市與縣、區財政管理體制,實行了市、區比例共享的分稅制,調動了各級發展經濟、組織稅收的積極性。316個預算單位實行了部門預算,行政事業單位全部納入國庫集中支付管理。農村信用社改革和交通、水利等建管體制改革進展順利。完成了市、縣、區政府機構改革。事業單位改革有序進行。行政審批事項由342項又壓縮到207項。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提高。成功舉辦了第22屆菊花花會和“清明上河圖”特種郵票首發儀式。全市內資到位36.4億元,增長65%,其中引進5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136個、資金24.3億元。新批准外商投資企業19家,投資總額1.5億美元。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802萬美元,增長34%。成立了市行政效能監察中心和投資項目代理辦公室,開展了“萬人評議機關”活動,投資環境進一步最佳化。
堅持以創“三城”為載體,城鄉面貌有新的改觀。積極推進創建國家衛生城市、省文明城市、省園林城市和文明景區工作,通過了省級衛生城市覆核驗收,包公湖景區被評為省文明風景旅遊區。完成了城市北區和杏花營分區規劃,編制了舊城區改造、城牆保護、水系二期暨周邊改造工程等規劃。《開封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通過了專家評審。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新建了內順城路、魏都路中段和大梁路、宋城路西延工程,改造了書店街、民享街、翠園小區排水和24條背街。完成舊城區拆遷12.6萬平方米,改造危舊房及建設經濟適用房20.3萬平方米。鋪設和改造供水管網24公里、天然氣管網55公里。經營城市取得明顯成效。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土地11宗,成交額4.6億元,土地收益1.4億元。堅持市容檢查制度,完善“門前三包”責任制,加強縣城、小城鎮建設和管理,提高了城鎮管理水平。
堅持統籌協調發展,各項社會事業不斷進步。繼續加強就業再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認真落實就業和再就業扶持政策,為再就業人員發放小額擔保貸款7216萬元。多渠道安置6萬多人就業,其中下崗失業人員4.8萬人(其中“4050”人員1.9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96%。加大社會保險費擴面征繳清欠力度,養老保險、失業保險費徵收額分別增長38%和35%。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和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提高了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準。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得到較好落實。完成了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和降低農業稅稅率工作,農民減負增收1.7億元,減負總比例66.1%。清理建築領域拖欠工程款5250萬元,清欠農民工工資1596萬元。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嚴厲打擊制假售假等違法犯罪活動。食品、藥品放心工程達到了省定目標。認真落實科教興汴戰略。實施科技計畫175項,新增高新技術企業9家,8個農業新品種已通過國家和省級審定。國內規模最大的奶牛胚胎移植項目在我市獲得成功。委託中國農業大學制定了《開封市涉農產業發展戰略規劃》,市校合作進一步深化。教育事業全面發展,教育質量不斷提高。調整了部分中國小布局,改造中國小D級危房5.6萬平方米。組織了慶祝建國55周年系列文化活動,大型歌舞劇《清明上河圖》公演成功。完善了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應對機制,愛滋病防治工作通過省中長期評估。尉氏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試點工作取得積極進展。競技體育和民眾性健身活動蓬勃開展。繼續做好人口、資源和環境保護工作。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1‰。以封閉小淺井和自備井為重點,加強了水資源保護。土地集約利用水平不斷提高,新增耕地1.29萬畝,獲得置換用地指標2730畝,實現了當年耕地占補平衡。嚴厲打擊違法排污行為,關閉了一批污染嚴重的企業。廣播電視、新聞出版、民族、宗教、外事、對台、僑務、統計、人防、氣象、檔案、地方史志、殘疾人事業、防震減災、社科研究等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績。
堅持“三個文明”一起抓,社會大局基本穩定。深入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大力開展了弘揚“三種精神”、促進開封復興學習教育活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卓有成效。加強全民國防教育、“雙擁”和軍民共建工作,增進了軍政軍民團結。貫徹行政許可法和依法行政實施綱要,推進政務公開,提高了依法行政水平。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主動加強與人民政協的聯繫,廣泛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的意見。認真辦理人大議案、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以爭創全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市為目標,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健全了突發性事件應急機制,組織開展了“命案偵破攻堅戰”等一系列專項行動,社會治安秩序基本穩定。組織了千名幹部下基層,集中處理了一批信訪突出問題和群體性事件,“6·22”小浪底翻船事故善後工作和“10·27”械鬥事件得到妥善處理。加強安全生產大檢查,消除了一批安全隱患,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強化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糾正行業不正之風,加大了違法違紀案件的查處力度,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新的局面,尤其是人均生產總值突破了800美元,一般預算收入突破了11億元,市本級一般預算收入突破了4億元。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大力支持和幫助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奮鬥的結果。值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和社會各界人士,向關心、支持開封發展的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們與自身相比有發展、有突破,但與全省先進城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存在著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一是綜合經濟實力不強,發展後勁不足。工業經濟缺少大型骨幹企業支撐,運行質量有待提高;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不大,技改投入不足;財政收支矛盾突出;農民增收還不夠快,增收渠道不多,縣域經濟總體實力不強。二是發展中的體制性和結構性矛盾日益凸顯,改革任務艱巨;招商引資缺乏帶動作用強的大項目,經濟發展環境仍需進一步最佳化。三是社會保障水平不高,就業壓力加大,部分低收入民眾生活比較困難。四是社會治安形勢不容樂觀,維護穩定的任務更加繁重。五是有些政府工作人員依法行政觀念不強,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依然存在。對此,我們一定高度重視,在今後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
二、2005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和目標任務
今年是全面完成“十五”任務、為“十一五”發展打基礎的關鍵一年。當前,我國正處在新一輪經濟成長周期的上升階段,國家加強農業、能源、交通等薄弱環節建設,我省加大中原城市群建設力度,奮力實現中原崛起,這為我們加快發展創造了良好機遇。近年來我市經濟總量不斷擴大,經濟成長活力明顯增強,幹部民眾幹事創業、苦幹興汴的氛圍日益濃厚,具備了駛入經濟發展快車道、促進開封復興的基礎和條件。只要我們堅定信心,搶抓機遇,自加壓力,晉位爭先,就一定能夠發展得更快更好。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以及市委八屆六次全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在發展中順應調控,在調控中謀求發展,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改革開放為動力,堅定不移地實施“六大戰略”,推動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協調發展,構建和諧開封,努力使全市人均生產總值接近或達到1000美元,加快建設經濟大市和文化強市,促進開封復興。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市生產總值增長11%左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8%,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外貿出口增長20%,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增長2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5%,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5%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低於4.5%。完成上述目標,要重點抓好八個方面的工作:
(一)強力實施工業強市戰略,擴大經濟總量
堅定不移地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壯大主導產業,擴張經濟總量,努力縮小與先進地區的發展差距。一是按照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要求,完善和落實我市工業發展戰略規劃,推進工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培育以加工製造業為主導的農副產品加工、紡織、化工、醫藥、機械製造五大支柱產業,促進產業最佳化升級,提高競爭力。加快總投資83億元的22個續建項目、26個新開工項目建設,重點抓好“3639”工程(投資3000萬元以上的36家企業、39個項目),年內要完成投資22億元。炭素工程和光明發電公司1號135兆瓦機組建成投產。匯源果汁二期灌裝生產線、晉開公司合成氨填平補齊、製藥集團技改、東華機電產品、茂盛集團大型糧食機械成套設備等項目爭取建成投產。二是最佳化工業布局。東區老工業基地要重點盤活國有企業,改造傳統產業,提高企業裝備技術水平。經濟技術開發區要突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充實工業項目,積極開發杏花營工業組團,培植工業經濟新的增長極。要把市屬中小企業逐步下放各區,加大改革和扶持力度,促進企業搞活。各縣區要採取外引內培、靠大聯強等措施,新上一批工業項目,壯大縣區工業。三是認真落實促進優強企業發展的政策,從財政、國債、貸款、土地等方面,支持優強企業加快產品技術升級和擴大生產能力,力爭1至2個企業跨入省百強企業行列,1至2個企業進入上市輔導期。四是指導企業深化改革,強化管理,培育名牌產品,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促進企業做大做強。
(二)加強“三農”工作,發展壯大縣域經濟
解決好“三農”問題仍然是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國已進入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新階段,這是一個歷史性的轉折。要深入貫徹中央1號檔案和全省發展壯大縣域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抓住國家支農惠農的政策機遇,積極爭取資金和項目,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糧食增產、農民增收、農村全面發展。一是強化政策支持。今年,要全部免除農業稅,徹底改變兩千多年來農民種田繳納“皇糧國稅”的歷史,並對種糧農民實行直接補貼、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這是農村稅費改革邁出的具有戰略意義的第一步。我們要把“一免三補”政策落到實處,鞏固改革成果,讓廣大種糧農民得到更多的實惠。縣鄉因免徵農業稅減少的收入,上級財政全額給予補助。村級經費納入財政供給。調動農民務農種糧和縣郊政府重農抓糧的積極性,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保持糧食產量穩步增長。二是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深化我市與中國農業大學的合作共建,組建涉農產業鏈工程中心,培育小麥、大蒜、花生、棉花、生豬、蛋鴨、奶牛等7條產業鏈,發展品牌農業。抓好農業標準化示範縣創建,建設直供匯源公司、金明食品有限公司、蘭考凍乾食品有限公司的規模化、標準化農產品基地,促進種植業結構調整。著力扶持福潤公司、天豐麵粉、三環木業和祈福奶業等30個龍頭企業,增強其輻射帶動力。加強杞縣蘇木大蒜市場、通許縣菜花市場、開封縣興隆胡蘿蔔市場等15個大型農產品市場建設。培育10個市級以上農村合作經濟組織,使農村合作經濟組織達到900個,農民經紀人達到1.4萬人。三是大力發展畜牧業,實施肉豬屠宰加工200萬頭、肉鴨屠宰加工1000萬隻、肉雞屠宰加工1000萬隻、牛羊肉加工6萬噸的“2116”骨幹工程。建立動物防疫和畜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成市動物疫病防控中心。四是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增加水利建設投入,引導和鼓勵農民對直接受益的小型基礎設施建設投工投勞。搞好趙口、三義寨引黃灌區續建配套和賈魯河、渦河、黃蔡河治理,完成國家下達的退耕還林、淮河防護林建設任務和蘭考黃河灘區移民遷建工程。落實新增教育、衛生、文化等事業經費主要用於農村的政策,確保用於縣以下的比例不低於70%。抓好農業綜合開發和176個村的“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工作。完成蘭考縣、尉氏縣和開封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解決3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五是發展勞務經濟,使之成為增加農民收入的主要途徑。發揮各級政府的指導和服務作用,大幅增加農民職業技能培訓的投入,促進勞務輸出由體力型向技能型、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提高勞務輸出效益。全年勞務輸出達到90萬人次,實現勞務收入35億元以上。清理、取消歧視性規定和不合理收費,認真解決務工農民工資發放、子女就學、勞動保護等實際問題,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六是發展壯大縣域經濟。進一步簡政放權,確保省下放到縣的經濟社會管理許可權落到實處。抓住省對縣實行“三獎一補”的政策機遇,爭取更多的政策和資金支持。在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的前提下,依法保證縣域重點項目、重點產業和招商引資項目的建設用地。發展縣域主導產業,做大做強杞縣糧食和蔬菜加工業、開封縣機械製造業、通許縣釀酒和棉紡業、蘭考縣桐木加工業以及尉氏縣棉紡、橡膠、香精香料、機械製造業,使其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充分運用縣域經濟發展獎勵資金,對發展快的縣鄉特別是招商引資成效顯著的給予獎勵。
(三)以對外開放為主戰略,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
當前,國際投資十分活躍,國內東部產業向中西部轉移步伐加快,我們要堅定不移地把對外開放作為主戰略,推動經濟跨越式發展。一是加強招商引資基礎性工作,完善開放型經濟發展的激勵機制,落實招商引資目標考核獎勵辦法。充實項目庫和商情庫,開通招商網站,推行網上招商、委託招商和中介招商,創新招商引資方式。二是堅持新上項目與促進現有企業嫁接改造相結合,面向“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經濟圈等發達地區,擴大工業、農業、服務業、旅遊業和基礎設施等領域的招商引資。積極參加2005豫港投資貿易洽談會、美國舊金山經貿文化周等大型招商引資活動,辦好第23屆菊花花會,做好客商邀請和項目推介工作,強化項目跟蹤服務和全程代理,確保招商實效。三是發揮經濟技術開發區招商引資的龍頭作用,使之成為我市承接外商投資的重要平台。四是培育出口企業,擴大出口總量。開拓境外工程承包市場,帶動商品出口和勞務輸出。五是繼續最佳化投資環境,建立長效機制,提供優質服務,使開封成為投資者樂意來、經商者樂意住、觀光者樂意留的寶地。
(四)深化改革,增強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改革是加快發展的動力源。要實現開封復興,必須敢於觸及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大刀闊斧地推進體制改革。近年來改革的實踐說明,大改革大發展,不改革難發展。只要改革,就會產生實實在在的效益,就能實實在在地加快發展。一是以產權制度改革為重點,把企業改革引向深入。對矛盾集團、東大集團、正大公司、中州機械公司、新力源公司、羊洋集團、縫紉機總廠等企業,要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參與改制。年內市直工業改制面要達到90%以上,縣區企業改制工作要全面完成。認真制定國有資產監管的具體措施,實行國有資產出資人、授權經營、國有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和薪酬分配等制度。二是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堅持“放心、放開、放手”的方針,為非公有制企業創造平等競爭的法治環境、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改進政府對非公有制企業的服務和監管,引導非公有制企業提高產業層次和管理水平,促進有條件的企業做大做強。三是創新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經營機制,全面完成糧食流通體制改革任務。四是加快農村信用社改革步伐,重點清收盤活不良貸款,創新經營機制,健全內控制度,增強服務功能,發揮農村金融主力軍的作用。五是深化財政體制改革。依法加強稅收征管,堅決做到依法徵稅、依率計征、應收盡收,嚴禁虛收空轉,把經濟發展成果真正體現到財政收入上來。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增長,保證重點支出需要。繼續做好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收付、政府採購等工作,全面推行“鄉財縣管”。完善農村稅費改革配套措施,抓好農村義務教育體制、縣鄉公共財政制度等改革,探索化解鄉村不良債務有效途徑,建立防止農民負擔反彈的長效機制。六是搞好科研機構、勘察設計、公路養護、市政公用行業改革,穩步推進經營服務型事業單位轉企改制工作。
(五)堅定不移地實施項目帶動,進一步擴大投資
我市長期以來投入不足,發展後勁乏力,在巨觀調控的形勢下,保持投資拉動,加強項目帶動,仍然是全市經濟實現較快增長的關鍵。一是按照國家的產業政策、投資導向和巨觀調控方向,抓好項目的論證、立項和儲備。繼續實行主要領導聯繫重點項目制度,抓住機遇,落實責任,形成大上項目、上大項目的熱潮。二是加快118個重點項目建設,年內完成投資63億元。東區污水處理廠管網和配套設施基本建成,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工程設備安裝到位。河南大學、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和開封大學新校區建設工程要完成年度建設任務。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38億元,日南高速王樓至蘭考段建成通車,蘭考至尉氏段全部竣工,阿深高速開封至通許段和黃河特大橋項目要加快施工進度,開封至新鄭國際機場高速公路爭取開工建設。三是落實企業投資決策自主權,吸納市外資本,激活本地民資,擴大投資總量。加強銀企溝通和項目對接,努力實現銀企雙贏。改進和加強金融監管,確保金融安全高效穩健運行。
(六)深入開展創“三城”工作,提升城市品位
堅持以創“三城”統攬城市建設全局,全民動員,齊抓共管,全面落實各項創建任務,爭取年內成功創建省園林城市,並為明年申報國家衛生城市、省文明城市打好基礎。
加強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努力提高城鎮化水平。一是著眼於建設中原城市群的經濟大市和文化強市,科學制定開封城市發展戰略規劃,認真修編《開封市城市總體規劃》和《開封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圍繞景觀道路建設、舊城區改造和經營城市項目,做好控制性詳細規劃,特別是對地下設施要統一規劃、同步配套,打好城市長遠發展的基礎。加強規劃監察執法,維護規劃的嚴肅性和權威性。二是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年內力爭投資31億元。整治金明廣場至東司門道路景觀,改造曹門至火電廠道路,完成西區污水處理廠排水管網改造、黃汴河截污、梁苑小區和蘋果園小區排水以及背街改造工程,啟動杏花營組團建設,抓好金明大道北段、內順城路綠化和大南門至濱河路環城綠地建設。三是理順城市管理體制,逐步完善城市管理長效機制。堅持不懈地強化城市管理,整治交通秩序、市場秩序和市容環境,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制,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四是加大經營城市力度。充分發揮市發展投資有限公司的融資平台作用,擴大融資規模。完善經營性用地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制度,盤活存量土地,為城市建設積聚更多的資金。鼓勵各類資本參與城市建設,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機制。五是加強縣城和小城鎮的規劃、建設和管理,用好城鎮化建設引導資金,依靠項目激活城鎮經濟,依靠產業增強城鎮活力。加快縣城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廠建設,2007年底前全部建成使用。
(七)實施旅遊帶動和科教興汴戰略,建設文化強市
開封作為七朝古都和歷史文化名城,具有悠久的歷史、深厚的人文積澱和豐富的旅遊資源。在中原城市群發展中,要更加注重發揮優勢,突出特色,以旅遊和文化發展為龍頭,以科教興汴為支撐,努力把開封建成具有重要影響的文化強市。
按照旅遊發展總體規劃,突出“宋都景區、千年夢華、北方水城、菊香天下”的旅遊主題定位,培育園林文化、府衙文化、飲食文化、民俗文化等旅遊文化品牌,促進觀光旅遊向休閒、商務旅遊發展。加快水系二期工程建設。建成清明上河園瓊林苑,完成金明池公園基礎設施建設,開工大相國寺資聖閣擴建、延慶觀玉皇閣頂升項目。深入開展文明景區創建活動,龍亭湖風景區要積極爭創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開封府、鐵塔公園和翰園碑林力爭跨入國家“4A”景區行列。進一步開發縣郊旅遊資源,精心編排旅遊線路,豐富“夜遊開封”活動,加快賓館、酒店、旅遊購物中心建設,加強視窗單位規範管理和優質服務,提升旅遊接待能力,讓更多的中外遊客游在開封、吃在開封、住在開封。發揮旅遊業的龍頭帶動作用,用先進理念和現代技術改造傳統服務業,發展信息、金融、中介等現代服務業和電子商務、連鎖經營、物流配送等新型業態,提高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
加快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制定和落實文化產業發展規劃,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促進文化資源整合。保護好歷史文化遺產,充分開發利用書畫、盤鼓、汴繡、木版年畫等文化資源,實施文化精品工程。加強文化市場和網際網路建設與管理,深入開展“掃黃打非”鬥爭,營造良好的社會文化環境。
建設文化強市,離不開科技、教育、人才的支撐和全民素質的提高。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加速科技成果轉化,依法保護智慧財產權。切實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最佳化教育資源,重視學前教育,加強義務教育和高中教育,擴大職業技術教育,發展民辦教育,促進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積極構建終身教育體系。要把農村中國小危房改造納入目標管理並建立長效機制,完成省下達的農村中國小危房改造任務。支持高等教育發展,努力實現開封大學“專升本”目標。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創新人才工作機制,實施人才柔性流動,培養、吸引、留住、用好人才。
(八)堅持以人為本,努力構建和諧開封
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努力建設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和諧開封。
切實做好就業再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更加注重民生問題。認真落實財政投入、小額貸款、免費培訓和稅費減免等支持就業再就業的各項政策。建立健全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和再就業援助制度,重點幫助“4050”人員等困難群體就業。加快人才市場和勞動力市場建設,做好高校畢業生、城鎮新增勞動力就業工作。全年安置城鎮5.5萬人就業,其中下崗失業人員2.5萬人(“4050”人員6000人)。城市社區勞動保障工作站要全部建成。進一步做好社會保險費擴面征繳清欠工作,提高征繳率。實行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市級統籌。國有企業下崗職工要全部出中心,實現基本生活保障向失業保險並軌。鞏固“兩個確保”,實行“低保”工作因類施保,做到“應保盡保”。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將市直機關和事業單位人員納入參保範圍。建立城鄉低收入困難群體社會救助體系,幫助困難民眾解決實際問題。繼續做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試點工作。健全社會福利制度,完善農村“五保戶”供養制度。嚴格按照有關政策規定,規範農村土地徵用、城鎮房屋拆遷行為,切實保護城鄉居民的合法權益。對符合條件的農村家庭經濟困難中小學生,全部免交課本費和雜費,適當補助寄宿制學生生活費。搞好農業生產資料供應和價格監管,堅決打擊各種坑農害農行為。深入整頓和規範醫療服務收費和藥品購銷秩序,切實解決民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實施食品安全市場準入制度,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食品、藥品等違法犯罪活動,保護人民民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加強社區建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工程。要把社區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城市總體規劃,搞好社區硬體建設,改變社區基礎設施薄弱的狀況。整合社區資源,完善社區公益性、經營性、互助性服務體系,以社區服務帶動社區建設。多渠道籌措社區發展資金,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為主導、社會多元投資的新機制。
統籌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加強重大傳染性疾病的預防控制,完成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緊急救援中心和市、縣傳染病區建設。堅持中西醫並重,發展中醫藥事業。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積極備戰省十運會。貫徹人口與計畫生育法,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質。合理開發、節約使用和有效保護水、土地等資源,完善有償使用機制。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加大環境保護力度,確保城市飲用水源地水質穩定達標、空氣品質進一步好轉、河流出境斷面水質達到省下目標要求。強化殯葬管理,推進殯葬改革。加強統計工作,提高統計數據的準確性和權威性。搞好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做好廣播電視、外事、對台、僑務、人防、氣象、檔案、地方史志、防震減災、社科研究等工作。
加強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全面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深入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廣泛開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社區和文明行業創建活動。搞好科技、文體、法律、衛生“四進社區”和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活動。堅持依法治市。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質。繼續健全、完善民主決策、依法決策、科學決策機制。完善政務公開制度,增強政府工作透明度,擴大民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嚴格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通過的各項決定和決議,自覺接受其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支持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職權。積極支持政協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自覺接受政協的民主監督。定期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的意見。進一步做好人大議案、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的辦理工作。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的橋樑和紐帶作用。依法保障婦女、未成年人和殘疾人的合法權益。全面貫徹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廣泛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活動,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進步。認真落實宗教事務條例,依法管理宗教事務。鞏固和擴大基層民主,完善村民自治、社區民主管理和企業民主管理制度。做好第五屆村民委員會換屆工作,加強村級組織和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深入開展國防教育,關心支持駐汴解放軍、武警部隊和民兵預備役建設,落實軍人撫恤優待政策,做好軍隊轉業幹部、退役士兵安置和擁軍優屬工作,增強軍政軍民團結。
全力維護社會穩定。認真貫徹《國務院信訪條例》,完善信訪工作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度,健全社會輿情匯集和分析機制,暢通信訪渠道,依法規範上訪行為,及時、妥善處理上訪問題及群體事件。加強基層基礎工作,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依法打擊各種犯罪,爭創全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市。制定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
三、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提高行政能力和政府工作水平
全面完成今年各項目標任務,要求我們必須認真開展以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主要內容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提高行政能力和工作水平,努力建設服務、法治、誠信、效能和廉潔的政府。一是轉變政府職能。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增強駕馭經濟工作、應對複雜局面的本領。在繼續履行政府經濟調節、市場監管職能的同時,更加注重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真正把政府職能轉到為市場主體服務和創造良好發展環境上來,把更多的時間、精力放到促進社會發展和解決民生問題上來,建設服務型政府。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發展電子政務,做好市長專線電話工作,增強行政服務大廳功能,做到高效便民。二是全面推進依法行政。深入貫徹行政許可法和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加強和改進行政執法,努力做到嚴格、公正、文明執法。嚴格執行行政執法責任制和執法過錯追究制度,加強對行政權力的監督,規範行政行為,依法履行職責,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侵權要賠償、違法要追究。三是提高經濟社會管理水平。改進經濟管理的方式方法,自覺按市場經濟規律辦事。處理好速度與質量、結構、效益的關係,堅持實事求是,切實把工作著力點放在提高經濟成長的質量和效益上來。立足當前,謀劃長遠,搞好“十一五”計畫編制工作。改進社會管理,依法管理和規範社會組織、社會事務,協調各種利益關係,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著力塑造誠信政府,帶動誠信社會建設,提高全社會的誠信意識。四是狠抓政風建設。加強對公務員的學習教育、管理和監督,建設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隊伍。大力弘揚焦裕祿精神,大興求真務實之風,精簡會議和檔案,切實減少應酬和不必要的事務性活動。深入了解社情民意,多為民眾辦實事,多做打基礎、管長遠、惠百姓的工作,堅決杜絕勞民傷財的“政績工程”、“形象工程”。強化工作責任制,提高工作效率,加大督查力度,力爭乾一件、成一件,把先進性教育的成效體現在各項工作的落實上。敢于堅持原則,敢於觸及矛盾,敢於批評錯誤,反對官僚主義,反對形式主義,反對作風浮漂。五是牢記“兩個務必”,堅持廉潔從政、從嚴治政,加大源頭治理、查處違法違紀案件和糾風治亂的力度,加強行政效能監察、審計監督和行風建設,旗幟鮮明地反對、預防和懲治腐敗。
各位代表!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深感肩負的責任重大而光榮。讓我們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和幫助下,帶領全市人民,開拓創新,奮發圖強,為建設經濟大市和文化強市、實現開封復興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