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述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與《開封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一併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05年及“十五”期間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回顧
2005年,市人民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領導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積極構建和諧社會,努力推進各項工作,較好地完成了市十二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
經濟總量躍上新台階。全市生產總值達到407億元,比上年增長13.1%。其中,第一產業121.2億元,增長9.6%;第二產業163.9億元,增長16.5%;第三產業121.9億元,增長12.3%。人均生產總值8533元。糧食總產203萬噸,增長5.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75.5億元,實現利潤10.4億元,分別增長24%和111.3%。全社會用電量30.3億千瓦時,增長2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4.2億元,增長13.9%。
財政和金融實力明顯增強。全市一般預算收入13.98億元,在全省提升3個位次,增長38.2%。市本級一般預算收入6.05億元,增長44%。金融機構存款餘額315.1億元,貸款餘額203.8億元,分別比年初增長9.9%和12.4%。
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28.9億元,增長48.6%。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91.3億元,增長48.7%。
對外開放步伐加快。進出口總額1.09億美元,增長46%,其中出口創匯6795萬美元,增長22%。利用外商直接投資2306萬美元,增長28%;引進省外資金44.5億元,居全省第3位。
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城鎮新增就業7.3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3.75萬人,其中“4050”人員1.1萬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20元,增長9.3%;農民人均純收入2714元,增長14%。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科技、教育、文化、體育等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得到加強。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5‰以內。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等各項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2005年各項目標任務的完成,標誌著“十五”期間開封發展實現了具有重要意義的階段性跨越,站在了新的發展起點上,進入了提升產業層次、加快經濟轉型、統籌協調發展的新階段。“十五”發展的成效突出表現在:
五年來,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綜合實力明顯增強。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加快工業化、城鎮化進程,推進農業現代化和文化旅遊產業化。與“九五”末相比,全市生產總值增長57.1%;二、三產業比重提高2.3個百分點;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0.8%。城鎮化率達到33%,比“九五”末提高4.5個百分點。縣域經濟發展較快,尉氏縣、開封縣、杞縣一般預算收入均超過了億元。優質糧食種植面積比“九五”末增加247萬畝。新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39萬畝。人均畜牧業產值居全省第3位。農產品加工轉化能力不斷增強,糧食、肉類、乳製品加工能力分別達到50萬噸、4.2萬噸和1.3萬噸。發展勞務經濟,去年勞務輸出達到95萬人次,勞務收入達到46億元。去年旅遊接待量1641萬人次,旅遊總收入50.6億元,比“九五”末分別增長133%和107%。全市國家4A級旅遊景區(點)達到7個。龍亭湖、包公湖景區分別被授予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創建工作先進單位、省文明風景旅遊區。
五年來,固定資產投資增勢強勁,重點項目建設成效顯著。積極貫徹國家巨觀調控政策,在發展中順應調控,在調控中謀求發展。“十五”期間,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7.2%,累計完成369億元,為“九五”時期的2.3倍。新建重點項目124個,完成投資143億元。河南大學、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新校區建成使用。完成了黃蔡河、渦河、賈魯河整治和黃河標準化堤防建設工程,實施了9項國家級和省級節水灌溉示範項目。農業綜合開發投入近2億元。城鄉電網改造投資10.6億元,新增電力裝機容量27萬千瓦、變電容量1086兆伏安。投入141.5億元新改建公路3381公里,新增“村村通”行政村1666個。公路通車總里程736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車裡程197公里。開展“空心村”、磚瓦窯場、工礦廢棄地“三項整治”,盤活存量土地1605畝,保障了建設用地需要。
五年來,改革向縱深推進,體制機制不斷創新。完成了行政區劃調整工作,實行了“區帶鄉”體制。以產權制度改革為核心,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國有企業改革取得重大突破,140家國有企業通過改組、改造、改制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全部出再就業服務中心。全面放開糧食購銷市場和價格,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完成了改組、改制,糧食購銷市場主體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非公有制經濟快速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52%。完成了新一輪市、縣(區)、鄉(鎮)機構改革。人事制度改革不斷深入,事業單位改革穩步推進。建立了財政國庫集中收付制度。農村稅費改革、“鄉財縣管”體制改革、農村信用社改革不斷深化。完成了幹線公路養護體制等交通改革任務。市政、文化、旅遊、科技、教育、衛生等領域的改革都邁出了新步伐。
五年來,經濟發展環境持續改善和最佳化,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深入開展了萬人評議機關、效能革命和視窗行業規範管理、優質服務競賽活動,建立了外來投資企業“綠卡”服務制度,開通了企業信用網。成立了市行政服務中心、行政效能監察中心和投資項目代理辦公室,在全省率先實行了以小時為單位的行政審批承諾。行政審批事項由1485項精簡到207項。通過落實招商引資責任制和赴香港、廈門、大連、杭州、溫州等地開展招商活動及舉辦菊會,廣交了一批客商,簽約了一批項目,引來了一批資金。“十五”期間,全市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7804萬美元,比“九五”期間增長57%。平煤集團、晉煤集團、北京匯源、杭州開元、南京雨潤、吉林皓月、輔仁藥業等一批知名企業投資開封。擴大對外貿易,“十五”期間全市累計出口創匯2.2億美元,比“九五”期間增長59%。加強對外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與韓國永川市締結為友好城市。
五年來,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力度加大,城市面貌明顯改觀。編制各類控制性詳細規劃100餘項。投資30多億元,完成了東京大道、內順城路、大梁路和宋城路向西延伸等70多公里道路建設工程。鄭汴城市間連線通道開工建設。整治了金明廣場至東司門道路景觀,改造市區背街84條。城市人均道路面積7.9平方米,比“九五”末增加3.7平方米。新增供水管網155公里、排水管網58.4公里、燃氣管網291公里。新建了森林公園、午朝門廣場、大梁門綠地和環城公園一期工程。人均公共綠地面積5.1平方米,比“九五”末增加1.1平方米。危舊房改造及經濟適用房建設完成88.3萬平方米。人均住宅面積27.4平方米,比“九五”末增加7平方米。出讓土地5370畝,土地純收益9.1億元。理順了城市管理體制,完善了城市管理機制,深入開展了創“三城”工作,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榮獲了省園林城市稱號。
五年來,社會全面進步,和諧社會建設積極推進。社會事業蓬勃發展。實施科技計畫911項,其中國家級23項、省級288項,43家企業被認定為省高新技術企業。我市與中國農業大學共建現代農業示範工程取得積極進展。各級各類教育全面協調發展。義務教育階段全部推行了“一費制”收費辦法,省政府下達的農村中國小D級危房改造任務全部完成。實施文化精品工程,文藝作品獲省級以上金獎115個、銀獎108個,歌舞劇《清明上河圖》被列為鄭汴洛文藝精品工程首批重點劇目。民眾體育健身活動廣泛開展,競技體育水平不斷提高,獲得國家級比賽金牌8枚、省級比賽金牌300枚。奪取抗擊“非典”重大勝利後,啟動了疾病預防控制和醫療救治體系建設,市、縣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基本完成,城鎮醫院和鄉鎮衛生院基礎設施得到改善。尉氏縣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口達到59.6萬人,蘭考縣被確定為全省第二批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工作不斷加強,在全省率先推出了購買假冒偽劣藥品先行“1+1”賠付的措施。廣播電視、新聞出版、統計、對台、僑務、人防、氣象、檔案、史志、殘疾人事業、防震減災、社科研究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績。人口、資源和環境保護工作不斷加強。五年來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8‰以內。加強了人口和計畫生育基層基礎工作,對農村部分計畫生育家庭落實了獎勵扶助政策。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連續五年實現了耕地占補平衡。從嚴查處環境違法行為,取締、關閉“十五小”、“新五小”企業70家,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各項惠民政策得到較好落實。城鎮新增就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年均分別在5萬人和3萬人以上。為扶持下崗職工就業,累計發放小額貸款1.4億元。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和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建成了102個社區勞動保障工作平台。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實現了市級統籌,養老保險費年徵收突破5億元,失業保險費年徵收突破4000萬元。10.7萬名城市居民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8萬多名農村特困民眾享受到定期定量補助。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學生實施“兩免一補”政策,發放資金4324萬元。免除了農業稅,為種糧農民兌現直接補貼6480萬元。農民工免費職業技能培訓取得積極成效。取得了黃河蘭考段搶險救災的重大勝利,完成了蘭考縣谷營黃河灘區1.15萬人的移民遷建工程。修建沼氣池1.16萬座。完成了145個村的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工作。投入4881萬元,解決了21.2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得到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活動蓬勃開展,城鄉文明程度不斷提高。深入開展“雙擁”工作,再次榮獲省雙擁模範城稱號。完成了“四五”普法任務。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議案、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完成了第四屆、第五屆村委會換屆選舉。深化政務、廠務、村務“三公開”,加大審計、監察力度,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不斷深入。開展了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活動,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堅持市、縣、區領導信訪接待日制度,組織幹部駐村和下訪,實行公安機關“開門大接訪”,解決了一批信訪積案和熱點問題。以爭創全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市為目標,加強基層基礎工作和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特別是打掉了一批涉黑、涉惡、涉霸犯罪團伙,有效治理了社會治安環境。強化安全生產和穩定工作責任制,安全生產形勢平穩,社會大局保持穩定。
各位代表,過去的五年,是我市經濟快速增長、改革開放成效顯著、城鄉面貌變化較大、人民生活明顯改善的五年,是全市上下開拓創新,奮發有為,實現開封復興邁出堅實步伐的五年。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奮鬥的結果。值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和各界人士以及關心、支持開封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開封發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經濟實力和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強;關係開封長遠發展的體制性、結構性矛盾尚未根本消除,轉變經濟成長方式的任務很重;經濟外向度較低,經濟發展環境仍需改善;中心城市集聚和輻射能力亟待增強,城鄉建設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城鄉發展不平衡和農民增收難的問題依然突出,一些民眾的生產生活較為困難;安全生產基礎比較薄弱,社會治安形勢仍不容樂觀;機關作風和效能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強等。對這些問題,我們將高度重視,認真加以解決。
“十一五”發展的總體要求和目標任務
“十一五”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開封復興的關鍵時期,也是必須緊緊抓住並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國家積極促進中部崛起,在政策、資金和重大項目建設等方面支持中部地區發展;省委、省政府實施中原崛起戰略,著力發展鄭汴洛城市工業走廊,加快推進鄭汴一體化發展,這都給我市發展帶來了難得機遇。經過“十五”的發展,我們站在了一個新的發展起點上,自身優勢在展現,發展活力在增強,幹部民眾幹事創業的熱情空前高漲。我們一定要以強烈的責任感和緊迫感,珍惜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保持“十五”以來的良好發展勢頭,實現經濟社會跨躍式發展,讓開封在中華大地上重現光彩。
根據市委八屆八次全會精神,“十一五”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大力實施工業強市、科教興汴、開放引進、旅遊帶動、加快城鎮化步伐和可持續發展戰略,轉變增長方式,推動經濟轉型,強化自主創新,深化各項改革,完善體制機制,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社會和諧,在創新中跨越,在開放中振興,在奮鬥中崛起,為實現開封復興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十一五”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全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3%左右,到2010年達到750億元,人均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經濟結構進一步最佳化,三次產業結構比例調整為17:48:3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5%,到2010年達到390億元。一般預算收入年均增長14%以上,到2010年達到27億元。城鎮化率提高到48%。各項改革不斷深化,體制機制不斷創新,非公有制經濟比重達到65%以上。開放型經濟發展取得新突破,五年累計利用外商直接投資2億美元,實現出口創匯6億美元。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單位生產總值能耗比“十五”末降低20%以上,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進一步改善,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和諧社會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就業崗位持續增加,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健全。人民生活持續改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7%,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7%。創新型城市和文化強市建設取得較大進展,科技創新能力增強,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進一步加強,公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明顯提高。
在新的發展時期,我們必須花更大的精力,把經濟社會發展轉入科學發展的軌道,始終做到“六個堅持”:一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切實抓好發展這個第一要務,轉變經濟成長方式,努力實現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二是堅持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推進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文化旅遊產業化,實現由農業大市向工業強市的跨越。三是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和活力。四是堅持實施科教興汴戰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城市。五是堅持打造歷史文化名城品牌,彰顯宋都古城特色,加快推進鄭汴一體化發展,提升開封核心競爭力。六是堅持以人為本,凝聚人心,鼓舞鬥志,激發活力,構建和諧開封。
“十一五”重點抓住八大工作
2006年是“十一五”開局之年。今年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市生產總值增長14%左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外貿出口增長16%,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增長30%,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3%以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6%,單位生產總值能耗降低4%左右,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5‰以下,城鎮新增就業5.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低於4.5%。為完成上述目標,重點抓好八個方面的工作:
(一)深入實施工業強市戰略,提高工業競爭力
抓住省委、省政府著力發展鄭汴洛城市工業走廊的機遇,以培育產業集群、打造優勢企業團隊為核心,促進工業總量擴大、結構升級、效益提高。最佳化工業布局。高標準做好杏花營工業區、汪屯工業區、邊村工業區、黃龍工業區和尉氏縣、蘭考縣、杞縣工業區的規劃工作,引導新上工業項目和搬遷企業向工業區集中。經濟技術開發區要突出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發揮產業培育、輻射帶動、研發孵化的作用。發展壯大優勢產業。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引導生產要素向優勢產業、優勢企業集中,發展壯大紡織、食品、化工、醫藥和機械設備製造五大支柱產業。加快尉氏縣、蘭考縣、通許縣紡織工業帶建設,支持尉氏棉業集團、天隆紡織公司等骨幹企業發展,提升紡織行業技術裝備水平。大力發展果蔬飲料、糧食、肉類、大蒜、花生深加工業,抓好皓月集團肉牛加工、匯源三期等項目。以平煤集團、晉煤集團投資開封為契機,加快煤化工、氯鹼化工、精細化工的發展。支持開藥集團、天地藥業、康諾藥業、前鋒製藥廠、河大製藥廠等企業技術改造,擴大醫藥生產能力。以空分集團、儀表有限公司、高壓閥門有限公司等企業為依託,提高專用設備製造水平。整合工業資源。運用市場、政策、行業自律等手段,整合汽車配件、空分設備、空間結構和預應力設備等生產能力,提高產業集中度,走集群式發展道路。多渠道引進外來資本參與企業改制和新產品開發,加大投入,培育品牌,逐步改變我市工業以初級產品和中間產品為主的狀況,使企業做強、做精、做久、做大。抓好投資3000萬元以上的工業技改項目建設,全年完成投資31.3億元。引導企業狠抓內部管理和技術改造,提高產品質量和管理水平。放心、放開、放手發展非公有制經濟。落實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營造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良好環境。加大對市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服務中心的支持力度,充實資本金,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積極發展循環經濟和推進資源節約。加強對循環經濟的研究和實踐,從嚴控制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產業發展,依法關閉破壞資源、污染環境和不符合安全生產條件的企業。盤活存量建設用地,推廣多層標準化廠房,提高土地集約利用水平。全面清理整治磚瓦窯場,逐步禁止生產實心粘土磚,積極推廣新型牆體材料。
(二)加強“三農”工作,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良好開局
繼續把“三農”工作作為重中之重,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落實“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科學規劃,突出重點,搞好試點,積極推進,探索建立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新機制,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制定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借鑑先進經驗,認真開展調查研究,制定符合開封實際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重點抓好農村經濟發展規劃、村容村貌規劃、和諧村建設規劃,指導新農村建設和發展。完善縣域經濟發展措施。總結經驗,完善政策,兌現獎懲,支持五縣發展特色經濟。大力開展招商引資,用好新增大工業項目用電價格優惠政策,壯大二、三產業,增強縣域經濟實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抓好優質糧食產業工程、優質小麥基地建設,穩定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搞好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組建涉農產業鏈技術促進中心,為農產品生產加工提供關鍵技術、現代工藝。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使龍頭企業達到110個,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達到920個。發展規模養殖示範小區和畜產品加工業,做好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建成縣級動物疫病防控中心。發展勞務經濟。加強農民工培訓,提高外出務工人員素質和就業能力,打造勞務品牌。全年培訓農村勞動力15萬人,其中免費培訓5萬人;實現勞務輸出100萬人次,勞務收入50億元。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完成行政村通柏油路建設任務,建成82個鄉鎮汽車站和400個行政村招呼站。抓好渦河、賈魯河、黃蔡河骨幹河道整治和趙口引黃灌區續建配套工程。利用世界銀行貸款建設農業灌溉三期工程。繼續實施飲水安全工程,讓10萬農民喝上潔淨水。農村沼氣入戶率達到10%。完成50個村的整村推進扶貧開發,確保4.5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和解決溫飽。抓好造林綠化工程,努力實現平原綠化高級標準。推進農村綜合改革。繼續對種糧農民實行直接補貼,搞好良種補貼和農機具購置補貼。深化農村義務教育和縣鄉財政體制等改革。繼續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學生實施“兩免一補”政策,為2007年全部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做好準備。發展農村醫療衛生事業和社區衛生服務,擴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面。創新農村供銷社服務方式,大力發展農村現代物流網路和合作經濟組織。鞏固鄉鎮機構改革成果,轉變鄉鎮機構職能,確保鄉鎮機關事業人員只減不增。完善村務公開和民主議事制度,建立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維護農民的民主權利。開展和諧家庭、和諧村組、和諧村鎮創建活動,引導農民崇尚科學、移風易俗、文明進步。
(三)推進鄭汴一體化發展,加快城鎮化進程
抓住中原城市群建設和鄭汴一體化發展的重大機遇,加快中心城市、縣城和重點鎮建設,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加快推進鄭汴一體化發展。建成鄭汴城市間連線通道,在沿線展開產業、商住、文化、生態建設布局。落實《中原城市群總體發展規劃綱要》,加強與省政府有關部門及鄭州市相關部門的對口交流與合作,推進鄭汴兩市功能對接、城區對接、空間對接、產業對接、服務對接和生態對接,實現優勢互補、對接互動、共同發展。制定更優惠的政策,創造更寬鬆的環境,吸引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向我市聚集。加大輿論宣傳力度,營造人人為鄭汴一體化發展建言獻策的濃厚氛圍。加強中心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科學編制宋都古城復建規劃和2006年至2010年城市建設規劃。嚴格規劃審批管理,規劃審批事先經規劃專家諮詢委員會論證和公示,做到規劃一張圖、審批一支筆、建設一盤棋、管理一個法。加快汴西新區建設,完成夷山大街和黃河大街南北延伸工程。改造和完善東區基礎設施,建成曹門至阿深高速公路連線線工程,啟動邊村工業區建設,加快城市向東拓展延伸。通過西區和東區建設,推動老城區機關、企業和人口外遷。以開封城牆保護、水系工程建設和歷史街區修復為重點,全面啟動宋都古城復建工程,努力形成古今文明交相輝映、新老城區各展風采的城市風貌。建立城市管理長效機制,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快縣城和小城鎮建設。以強化產業支撐、完善城鎮功能、改善人居環境、提高管理水平為重點,抓好縣城和朱仙鎮等省定8個重點鎮建設,增強城鎮綜合承載能力。
(四)大力發展文化旅遊產業,帶動服務業快速發展
認真落實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和我市建設文化強市規劃綱要以及旅遊發展總體規劃,促進文化旅遊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轉化。理順政府管理部門與文化旅遊企事業單位關係,使政府職能由辦文化向管文化、由管微觀向管巨觀轉變。對公益性文化領域,引入競爭機制,重點拉開分配檔次,創新管理機制。對經營性文化領域,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組建產權明晰的市場主體,創新體制,轉換機制,面向市場,壯大實力。發展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藝演出、網路服務、廣告會展、休閒娛樂、藝術培訓等文化產業,加強資本、產權、人才、信息、技術等要素市場建設,推介和引進一批文化產業發展重點項目。加快縣級圖書館、文化館建設,建成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開封分中心。加強文物古蹟的保護、開發和利用,保護和發展開封特色的優秀傳統文化。堅持所有權、管理權、經營權分離,對19家旅遊景點進行資源整合和轉企改制,培育旅遊企業集團。加快賓館、酒店、旅遊購物中心的改造和建設,提高旅遊接待能力和服務水平。加強旅遊精品線路和景區建設,開發縣郊旅遊資源,豐富“夜遊開封”活動,提高遊客人均消費水平。以政府為主導,以企業為主體,構建城市形象宣傳和企業產品促銷相結合的旅遊促銷機制。全年旅遊接待量達到1800萬人次,其中入境游1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60億元。改造和提升商貿流通、交通運輸、餐飲服務等傳統服務業,發展金融、保險、會計、法律、諮詢等現代服務業,鼓勵發展電子商務和連鎖經營、物流配送、專賣代理等新興流通方式。
(五)加大改革力度,增強發展活力
全面推進各項改革,努力實現體制機制創新。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以引進戰略投資者和妥善安置企業職工為前提,以增資擴股為主要形式,引進增量,盤活存量。對缺乏戰略投資者參與的已改制企業要積極尋求戰略投資合作夥伴,不斷加快改革步伐。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和國有企業負責人業績考核制度,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加快人事制度和事業單位改革。認真貫徹落實公務員法,嚴格考試錄用制度和績效考核辦法,依法規範公務員津貼、補貼,建立科學完善的公務員隊伍管理體系。轉換事業單位用人機制,完善聘用和崗位管理制度,建立以崗位績效工資為主體的事業單位工資制度。做好經營服務型事業單位轉企改制工作。搞好市政公用行業市場化改革。完成市污水處理中心和供水、公交、環衛、園林系統改制任務。推進財稅體制和金融改革。細化部門預算編制,擴大和規範政府採購,做好國庫集中收付工作,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規定。抓好市商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資本重組、資產最佳化和業務創新。加快企業和個人徵信體系建設,改善金融生態環境,鼓勵金融機構擴大信貸規模,支持開封發展。
(六)實施對外開放主戰略,發展開放型經濟
堅持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對外開放,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創新招商引資責任機制、激勵機制和督查認定機制,營造全民招商的濃厚氛圍。堅持利用外資與引進內資、擴大引資規模與提高引資質量並重,著力在引進國內500強、行業領軍企業和知名企業上實現新突破。加強招商引資專業隊伍建設,推行網上招商、委託招商和中介招商等市場化招商方式。積極參加第四屆中國河南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長珠閩投資貿易洽談會、杭州世界休閒博覽會等招商活動,辦好菊花花會。加強簽約項目的跟蹤落實和協調服務,提高項目履約率。擴大出口規模。支持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最佳化出口商品結構,擴大醫藥、化工、耐火材料、服裝、機電和農副產品出口規模。鼓勵企業到境外投資和承包工程,帶動成套設備、技術、服務和國際勞務輸出。著力建設最佳化環境的長效機制。運用行政、法律、經濟和輿論等手段,最佳化政策環境、法治環境、服務環境、人文環境和信用環境。深化萬人評議機關活動,繼續開展視窗行業規範管理、優質服務競賽活動。理順外商投訴受理中心和外商投資諮詢服務中心職能,發揮行政服務中心、行政效能監察中心的作用,嚴厲查處不作為、亂作為行為。加大企業周邊和重點項目建設環境治理力度,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打造誠信開封。
(七)加強重點項目建設,支撐經濟快速發展
堅持項目帶動,保持投資對經濟成長的拉動作用。深化項目前期工作,謀劃、推介、上報一批關係全局和長遠發展的重大項目。落實重點項目建設責任制,把服務項目、建成項目作為考核工作的重要標準,形成大上項目、上大項目的局面。今年全市共安排113個重點建設項目,年內完成投資73億元,其中省定重點建設項目13個。交通建設完成投資25億元,阿深高速公路黃河大橋段和開封至通許段分別投資8.1億元和9.5億元。市醫療廢物處理中心要建成使用。五縣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廠工程要加快建設進度,確保明年全部建成並投入使用。
(八)建設創新型城市,積極構建和諧開封
以科技創新為動力,強化創新意識,完善創新機制,培育創新人才,形成鼓勵創新的市場環境和政策體系,建設創新型城市。科技進步是增強創新能力的關鍵。整合科技資源,調動高校和科研院所積極參與開封經濟建設。完善科技創新的激勵機制,支持企業採取適合自身特點的分配製度,實行技術、知識、管理等生產要素參與分配,加快推進科研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發揮各類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創新活力,鼓勵企業技術革新和發明創造,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建好國家科技部、省科技廳確定的超級小麥遺傳育種國際合作試驗站等四大科研基地。教育是增強創新能力的基礎。切實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構建現代國民教育和終身教育體系。加強中國小和普通高中建設。整合和最佳化職業教育資源,支持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和縣級職教中心建設。推進開封大學、開封教育學院合併組建本科院校工作。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創新,最佳化教育結構,改革培養模式,提高教育質量,增強全民的就業能力、創新能力、創業能力。人才是提高創新能力的根本。建立健全以品德、能力和業績為重點的人才評價、選拔任用和激勵保障機制,充分發揮現有人才的作用,抓緊培養專業化、高技能人才,加快引進高層次、高學歷人才,最大限度地激發科技人員的創新激情和活力。
從解決人民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更加注重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更加注重民主法制建設,更加注重社會公平,讓全市人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努力建設和諧開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支持發展社區就業和靈活就業。完善和落實小額貸款、稅費減免、就業培訓等再就業優惠政策,促進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做好高校畢業生、新成長勞動力、被征地農民的就業指導和服務工作。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擴大城鎮社會保險覆蓋面,加大保險費征繳力度。改革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確保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加強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和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制度建設。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實現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分類施保和特困重保。嚴格執行企業最低工資制度,督促各類企業在提高效益的基礎上增加職工工資。維護進城務工人員的合法權益,解決好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落實農村五保供養政策。全面實施城鄉醫療救助制度。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整頓和規範藥品價格和醫療服務秩序,強化醫院管理,解決民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做好安全生產和社會穩定工作。嚴格安全生產責任制,強化安全生產專項整治,防止重特大事故發生。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產品等違法犯罪活動,實施食品藥品放心工程。認真落實《國務院信訪條例》,健全信訪工作機制,規範信訪秩序,解決民眾反映的熱點和難點問題。深入開展“平安開封”創建活動,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嚴厲打擊以“兩搶一盜”(搶劫、搶奪和盜竊)為重點的各類違法犯罪活動,確保社會大局穩定。加強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發展各項社會事業。深入開展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和省文明城市活動,倡導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提高市民文明素質。加強國防教育和雙擁共建,增強軍政軍民團結。搞好普法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質。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人民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議案、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充分發揮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參政議政和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的橋樑、紐帶作用。全面貫徹黨的民族宗教政策,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活動。依法保障婦女、未成年人和殘疾人的合法權益。有計畫地逐步撤銷城市街道辦事處,加強社區基礎設施建設,健全社區工作機制,完善社區文化、教育、衛生等綜合服務功能,構建和諧社區。健全“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優質服務、政策推動、綜合治理”的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新機制,穩定低生育水平。加強惠濟河、渦河、賈魯河流域污染綜合整治,抓好水、空氣、噪聲污染防治,改善環境質量。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提高競技體育水平,努力在省十運會上取得好成績。繼續做好統計、外事、對台、僑務、人防、氣象、檔案、史志、防震減災、社科研究等各項工作。
加強政府自身改革,建設人民滿意的政府
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對政府行政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們要適應新時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加強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設,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讓人民滿意。
改革創新,轉變政府職能。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實行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府與市場中介組織分開。搞好經濟調節和市場監管,更加注重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依法管理和規範社會組織、社會事務,協調各種利益關係,促進社會公平和正義。制定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完善政府責任目標考評制度,增加衡量科學發展、和諧社會建設等方面的指標。
執政為民,建設服務型政府。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政府工作的出發點和立足點,轉變服務觀念,改進服務方式,更好地為基層、企業和社會公眾服務。整合行政資源,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深化政務公開,全面推行辦事公開制度。發展電子政務,完善政府入口網站,精簡辦事程式,履行服務承諾。察民情、解民憂,言必行、行必果,取信於民。
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認真貫徹行政許可法和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強行政法制建設,規範行政執法主體,搞好行政複議工作。實行對重大事項決策的專家論證、技術諮詢、決策評估制度,健全對涉及民眾切身利益相關事項的公示、聽證制度,推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嚴格執行問責制,提高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全面推行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制度。嚴格項目招投標、土地“招拍掛”、國有資產轉讓、政府採購等制度,嚴防違法違紀行為發生。落實廉政建設責任制,深入開展反腐敗鬥爭,建設廉潔政府。
求真務實,加強政風建設。樹立正確政績觀,多做打基礎、管長遠的工作,防止急功近利,力戒心浮氣躁,克服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大力精簡會議、檔案,堅決改進會風、文風,嚴格控制和規範各種檢查、評比、達標活動。帶頭厲行節約,反對奢侈浪費,建設節約型機關。大興調查研究之風,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工作標準,強化工作責任,加強督促檢查,狠抓工作落實。加強公務員教育、管理和監督,建設高素質的公務員隊伍。
各位代表!站在新起點,實現新發展,是時代賦予我們的光榮使命和神聖職責。讓我們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團結奮進,真抓實幹,在創新中跨越,在開放中振興,在奮鬥中崛起,為建設繁榮、興旺、發達的新開封,實現開封復興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