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周口市政府工作報告

2005年是我市經濟成長又快又好的一年。一年來,市人民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項目推進年”為經濟工作的切入點和總抓手,團結帶領全市人民,扎紮實實打牢基礎,千方百計加快發展,圓滿完成了市一屆人大六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6年周口市政府工作報告
  • 時間:2006年
  • 地點:周口市
  • 類別:工作報告
2006年周口市政府工作報告,2005年及“十五”工作回顧,“十一五”發展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點,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實施開放帶動主戰略,推進和諧社會建設,2006年工作的主要目標和任務,加強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設,

2006年周口市政府工作報告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見。

2005年及“十五”工作回顧

2005年是我市經濟成長又快又好的一年。一年來,市人民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項目推進年”為經濟工作的切入點和總抓手,團結帶領全市人民,扎紮實實打牢基礎,千方百計加快發展,圓滿完成了市一屆人大六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
——經濟總量取得新突破。初步核算,全市生產總值完成592.2億元,增長11.4%。第一產業增加值205.3億元,增長7%;第二產業增加值236.5億元,增長15.1%;第三產業增加值150.4億元,增長11.8%。
——工農業生產快速發展。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99億元,實現利潤18.2億元,分別增長22%和113.2%。工業經濟效益指數達164.2%;全市糧食總產552.3萬噸,較上年增產11.2萬噸,為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新的貢獻。
——投資保持高速增長。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22億元,增長42.3%。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39.3億元,增長38%。
——財政金融實力明顯增強。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3.3億元,增長31.8%。其中,市本級完成3.5億元,增長33.5%。財政一般預算支出54.6億元,增長30.1%。財政收支增幅均創歷史新高;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422.3億元,較年初增加53億元。其中,居民儲蓄存款餘額367.3億元,較年初增加50.7億元。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355.5億元;保險業保費收入達到8.7億元,向社會提供賠付金1.5億元。
——內外貿易成果豐碩。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206.5億元,增長14.2%;進出口總額2.3億美元,增長9.7%;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4865萬美元,增長35%。
——就業再就業成效顯著。全年新增城鎮就業人員6.2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3.4萬人,其中“4050”人員8900多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69%。
——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56元,增長12.6%;農民人均純收入2276元,增長11.1%。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2.3 %。
2005年各項目標任務的勝利完成,標誌著“十五”期間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又躍上了一個新台階。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國民經濟實現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3%。與2000年相比,經濟總量增長50%,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和支出均實現翻番。結構調整邁出實質性步伐。二、三產業比重達到65.3%,比“九五”末提高4.5個百分點。農副產品精深加工基地初具規模。五年累計轉移農村人口87萬人。城鎮化率達到19%,提高6個百分點。項目建設成效顯著。五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89億元,年均增長23.1%,其中,城鎮基礎設施投資211億元。去年,3000萬元以上在建項目138個,其中,億元以上在建項目53個。公路通車裡程五年新增6100公里,發電裝機容量新增27萬千瓦。對外開放取得新成效。五年累計進出口總額9.8億美元,是“九五”期間的2.8倍,其中,出口3.4億美元;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2億美元。人民民眾得到較多實惠。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1.8%和3.5%,城鄉居民人均居住面積分別達到29.3和21.7平方米。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科技進步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進一步提高;普通高校在校生達到1.4萬人,比“九五”末增長2.9倍多;醫院病床數12435張,比“九五”末增長4.7 %;人口自然增長率低於全省平均水平。經過五年的努力,我市經濟社會已經步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回顧去年及“十五”的工作,主要做法和體會是:
(一)堅定不移地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著力推進“三化”進程
積極探索傳統農區的小康建設道路,堅持不懈地加快工業化、城鎮化,推進農業現代化。立足於我市農副產品資源和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優勢,全力打造農副產品精深加工基地,不斷推進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五年共統籌使用工業結構調整和高新技術產業化貼息資金6500萬元,支持了一批對產業結構升級具有示範帶動作用的工業項目。農副產品加工業占全市工業的比重達到60%。加快培育企業集團。12家企業分別被評為全國和全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2家企業被確定為第一批全國農產品加工業示範企業。益海糧油公司躋身全國外資企業百強。7家企業入圍全省百戶重點工業企業,2家被評為全省高成長性企業,7家被評為全省優秀民營企業。去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總額29.4億元,產品銷售收入299億元,分別比2000年增長1.6倍和1.2倍 ;全市銷售收入超10億元的工業企業達到5家,蓮花集團銷售收入突破38億元。以撤地設市為契機,積極構建輻射帶動全市的三級城鎮體系,推動城鄉統籌協調發展。五年城鎮建成區面積新增112平方公里,城鎮人口新增87萬人。累計完成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69億元,新增城市道路525公里。隨著城市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規的實施,周口師院新校區,市中心血站大樓等一批社會事業項目建成投用。文昌大道、中原大道、沙南污水處理廠等一批項目建成或開工,城市基礎設施和城市面貌明顯改善,中心城市框架逐步拉大,功能日益完善,發展活力不斷增強。一個產業發展、環境優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初具規模。4個縣(市區)通達高速,6個縣城和86%的鄉鎮實現了二級公路聯繫,城鎮化進程明顯加快,輻射和帶動經濟發展的能力增強。認真落實支農政策,加快農業結構調整,穩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全面落實“一免三補”政策,僅去年各項支農支出就達3.5億元,比上年增長58.9%。4個縣被批准為國家大型商品糧基地,5個縣被列入全省農業綜合開發重點縣,9個縣市被列入國家優質糧食產業工程縣,4個縣躋身全國糧食生產百強縣,7個縣分別被列入全國棉花和全國油料生產百強縣。已建成97個省級優質無公害農產品基地,扶溝縣被確定為國家級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縣,2個農場被確定為國家級無公害農產品示範農場。林業生態狀況進一步改善,全市整體實現平原綠化高級達標。畜牧業發展步伐加快,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36%,鹿邑和太康分別被確定為全國畜產品加工業示範基地和全省無公害畜產品生產示範基地。農產品加工轉化能力不斷增強,糧食、肉類、乳品加工能力分別達到400萬噸、30萬噸和5萬噸。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形成了“海燕技工”、“項城防水”、“西華的哥”、“商水摘棉工”等一批在全國有影響的勞務品牌。去年外出務工人員達到226萬人次,勞務收入已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同時,著力加快旅遊、文化、通信、現代物流等新興服務業發展。去年接待海內外遊客突破45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達到1.86億元;文化產業完成增加值4573萬元,增長4.68%;郵政業務總量完成1.76億元,比上年增長9.33 %;移動和固定電話用戶分別達到142萬戶和106.9萬戶,寬頻用戶達到4.1萬戶,通訊能力和質量全面提高。
(二)堅定不移地以項目建設為總抓手,著力為經濟社會發展打牢基礎
連續二年開展“項目建設年”和“項目推進年”活動,著力加快國家鼓勵發展的農業、水利、交通等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建設。引導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投放,積極鼓勵、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建成和開工了一大批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建設項目,培育了一批新的經濟成長點,為經濟社會長遠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去年,爭取226個國債資金、中央預算內資金和省專項資金項目,總投資42.6億元,其中,國家和省各類資金10.3億元。民間投資比重已達53 %,比2000年提高21個百分點;工業投資58億元,是2000年的4.2倍。益海、隆達、天瑞、五得利、華林等一批骨幹企業投產運營;總投資7100萬元的煤及煤層氣勘探進展順利;漯周界高速公路周口段建成通車,大廣、周商、許亳3條高速周口段相繼開工;漯阜鐵路周口段改造完成,開行了周口直達北京的旅客列車;沙潁河復航工程竣工,實現季節性通航。我市公路、鐵路、水路三位一體的大交通格局基本形成。沙河、渦河治理改造先後開工,一批農田水利工程相繼投用,防洪除澇能力明顯提高,去年再奪全省“紅旗渠精神杯”大獎。
(三)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著力增強經濟社會發展活力
國有企業改革進一步深化。以產權制度改革為核心,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86%的國有工業企業實現股權多元化,組建股份制公司147戶,累計盤活國有資產49.8億元,吸納引進社會資本及改制後的再投入5.2億元。蓮花味素集團通過改制實現了產銷兩旺,周口鑫達紡織有限公司目前具備10萬錠生產能力,3000多名職工重新上崗。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全部出再就業服務中心。非公有制經濟快速發展。制定了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加快發展的政策措施,不斷最佳化發展環境,非公有制經濟占全市經濟總量的比重己達52%。農村稅費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全面取消了鄉統籌、農村教育集資等專門面向農民徵收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取消了除菸葉以外的農業特產稅,全部免徵農業稅,全市農民累計減負增收達13.8億元;實施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良種補貼和大型農機具購置補貼,調動了農民種糧積極性。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圓滿完成。全面放開糧食購銷市場和價格,累計分流安置富餘人員24917人,125家企業退出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序列,新組建國有獨資企業12家、國有控股企業131家,糧食購銷市場主體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農村信用社改革進展順利。10家縣級聯社全部獲得專項央行票據認購權,增資擴股8.2億元。管理水平明顯提高,經濟效益整體好轉。機構改革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成效明顯。通過新一輪市縣機構改革,政府機構、人員編制分別精簡11.1%和16.5%;鄉鎮機構改革順利完成,減少鄉鎮行政事業機構305個,清退臨時人員1542人,分流超編人員22403人。清理規範行政審批事項,取消行政許可項目1162項、收費項目315項。在項城市、鹿邑縣成為省擴權市縣之後,又擴大了鹿邑縣玄武鎮、沈丘縣付井鎮等9個重點鄉鎮的經濟和部分社會管理許可權,為縣域經濟加快發展提供了良好的體制保障。與此同時,交通、建設、水利、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領域的改革都邁出了新步伐。
適應加入世貿組織後的新形勢,積極實施開放帶動主戰略,加快發展開放型經濟。五年來已與103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關係,48家外資企業落戶周口,新加坡豐益集團、北京三吉利、平頂山天瑞、河北五得利、湖南唐人神等一批國內外大企業投資我市。近三年引進市外資金287億元,去年超過126億元。周口海關正式開關運行,市經濟開發區順利通過國家設立核准,為我市對外開放打造了新的平台。派100多名幹部到省直機關、省管大型企業、沿海地區掛職鍛鍊、駐地招商,促進了招商引資和對外開放。
(四)堅定不移地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著力解決好涉及民眾利益的突出問題
認真做好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五年城鎮新增就業人員25.8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1.5萬人,其中“4050”人員2.5萬人。鞏固“兩個確保”,規範和完善城市“低保”,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實行市級統籌,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失業人員失業保險金、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做到了按時足額發放,10.9萬城市低保對象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完善農村五保供養制度,建立了農村五保供養新機制。全面實施農村特困戶救助,17.7萬特困民眾享受救濟。進一步加大農村公路建設投入,僅2003年—2005年就籌措資金10.5億元,新建和改造農村公路4336公里,去年新增通油路行政村682個。投資9539萬元,解決了重污染地區352個村、50多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投資3200萬元,建成第三水廠、周口傍河水源地及其管網配套設施,結束了周口市民世世代代吃沙河水的歷史。五年來,累計投入危改資金2.3億元,改造學校1862所,消除農村中國小D級危房41.2萬平方米,提前一年超額完成省定改造任務。去年投入資金1912萬元,對74所中心衛生院進行改造;在太康縣開展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參合農民達83.8萬人。認真落實農村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去年投入1.8億元資助農村貧困家庭中小學生94萬人。加大扶貧工作力度,五年來共有66.8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紮實做好救災工作,2003年以來,幫助受災民眾重建住房2.4萬餘間。全面完成城市和農村電網改造,實現了城鄉居民生活用電同價。去年新建沼氣池20.2萬個,建成生態文明村116個,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和村容村貌改善,提高了農民生活質量。加大清理建築領域拖欠工程款和農民工工資工作力度,累計清理拖欠工程款和農民工工資分別為4.4億元和6553萬元,維護了進城務工人員合法權益。
(五)堅定不移地堅持統籌協調發展,著力促進社會全面進步
強化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努力促進社會全面進步。社會事業加快發展。堅持科技進步與創新,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實施科技富民、糧食豐產、製造業信息化等科技工程,獲得省級以上科技成果獎勵32項、國家授權專利1000項;27家企業分別被命名為國家級和省級高新技術企業,5家企業獲省製造業信息化示範企業稱號,5家企業躋身全省民營科技企業50強行列;五年來開發農作物新品種40多個,科技對經濟發展的支撐能力進一步增強。鞏固提高“兩基”成果,提升高校辦學水平,大力推進職業教育和民辦教育,各級各類教育全面協調發展,編制內農村中國小教師工資按時足額發放。周口師院專升本,周口職業技術學院實行了5校區實質性合併。奪取抗擊“非典”勝利之後,先後開工建設了市傳染病醫院、8個縣級傳染病區、市緊急救援中心、市中心醫院病房大樓、市中醫院門診病房綜合樓、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大樓等公共衛生基礎設施,疾病預防控制和醫療救治體系進一步完善。加快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發展,成功舉辦了首屆中華姓氏文化節、“公祭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和以“自然·和諧·發展”為主題的弘揚老子文化國際研討會,我市被命名為中國“雜技之鄉”;實施文化精品工程,《都市霓虹》、《遠山春雨》等一批文藝精品劇目榮獲省級大獎。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連續五年被評為全國全民健身先進市。競技體育水平不斷提高,五年來共在省級以上比賽中獲得金牌103枚。審計、監察監督進一步強化。統計、物價、外事、僑務、氣象、人防、史志等各項社會事業取得全面發展。基本國策得到落實。深入開展計畫生育清查處理和綜合整治工作,扭轉了計畫生育被動局面。實施農村計畫生育家庭獎勵扶助政策,去年6726人享受到獎勵扶助。在嚴格土地管理的同時,大力開展“空心村”、磚瓦窯場、工礦廢棄地“三項整治”,去年新增耕地3776.7公頃,基本保障了建設用地需要。不斷加大對重點排污企業的監控和治理力度,重點查處“十五小土”企業,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建設工作。五年來,全市共關閉、取締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污染嚴重的企業126家,整體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安全生產形勢逐步好轉。不斷強化安全生產工作,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呈逐年下降趨勢。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得到加強。廣泛開展“道德規範進萬家、誠實守信萬人行”和“雙百”評選活動,深入開展文明衛生城市創建工作,積極開展向陳新莊、洪戰輝等先進人物學習活動,大力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及倫理、心理、生理教育,城鄉文明程度不斷提高。繼續推進基層民主政治建設,順利完成第四、第五屆村委會換屆選舉。政務公開、廠務公開和村務公開不斷擴大。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完成了“四五”普法任務。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加強政府廉政建設,反腐敗鬥爭取得新成效。深入開展雙擁工作,鞏固軍政軍民團結,項城企業軍轉幹部穩定工作經驗得到中央肯定,在全省、全國推廣學習。去年,我市被命名為省級雙擁模範城。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打擊遏制“兩搶一盜”專項鬥爭取得顯著成效,榮獲2005年度全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先進市稱號。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活動,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民族宗教工作得到進一步加強。依法做好信訪工作,建立健全應急機制,社會大局保持穩定。
各位代表,過去的五年,是我市經濟取得突破性進展,經濟質量明顯提高,人民民眾得到實惠最多的五年;是統籌城鄉發展力度最大,城鄉面貌改變最快,城市承載能力不斷提高的五年;是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不斷取得進步的五年。五年來的主要體會是:實現經濟社會快速協調發展,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切實做到“四個融會貫通”,即:把堅定不移地堅持科學發展觀融會貫通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轉變觀念,與時俱進,實現經濟社會更快更好地發展;把堅定不移地堅持巨觀調控融會貫通到我市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在調控中加快發展;把堅定不移地堅持改革創新融會貫通到全市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始終,突出重點,穩步推進,在最佳化結構中加快發展;把堅定不移地堅持以人為本融會貫通到全市各項重大決策和重要工作部署中去,更加關注人民生活,在構建和諧社會中加快發展。必須堅持把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作為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不斷改善經濟發展環境和條件,促進投資主體多元化,增強經濟發展的活力和後勁。必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理清發展思路,發揮自身優勢,牢牢把握髮展的主動權。必須堅持大力弘揚求真務實之風,不斷強化工作責任,狠抓工作落實,確保各項工作取得實效。必須充分調動方方面面的積極性,凝聚廣大幹部民眾的智慧和力量,團結一致,齊心協力,奮力拚搏,努力形成百舸爭流、競相發展的良好局面。
各位代表,五年來之所以取得這些成績,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人大、政協積極支持的結果,也是各縣市區、各部門和全市廣大幹部民眾共同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工作在全市各條戰線上的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幹部、人民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以及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駐周單位及所有關心、支持我市現代化建設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各位代表,五年的發展成就令人鼓舞,但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市經濟社會還面臨許多亟待解決的矛盾和問題。主要是經濟結構不合理;工業規模小、總量少,發展後勁不足;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高,農民增收任務艱巨;城市化率低,輻射帶動能力不強;生產和建設資金嚴重不足;就業和社會保障壓力較大,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工作任務繁重;投資環境需要進一步改善等。對此,我們將高度重視,在今後的工作中,通過加快發展和深化改革著力加以解決。

“十一五”發展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點

“十一五”是我市承前啟後、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關鍵時期。根據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和中共周口市委關於“十一五”規劃建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思路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持以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為主線,堅持加快發展和打牢基礎兩個根本點,堅持把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立足“三農”抓“三農”與跳出“三農”抓“三農”相結合,大力實施工業興市、開放帶動、中心城市和城鎮帶動、科教興市和人才強市“四大戰略”,努力打造“一中心、兩帶、三基地”,著力建設糧食生產核心區和區域性交通樞紐。進一步加快工業化、城鎮化,推進農業現代化,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和人力資源產業,轉變經濟成長方式,完善體制機制,構建和諧社會,全面增強綜合實力、發展活力和區域競爭力,開創我市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的新局面。
“十一五”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奮鬥目標是:
——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綜合實力再上新台階。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左右;提前2到3年實現人均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經濟結構進一步最佳化,二、三產業的比重顯著提高;城鎮化水平達到35%左右。
——體制機制不斷創新,開放型經濟建設取得新突破。堅持市場化取向改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非公有制經濟比重達到68%左右;五年累計利用外資3億美元以上,2010年外貿進出口總額4億美元以上。
——生態環境得到改善,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明顯進展。單位生產總值能耗比“十五”末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減5%,林木覆蓋率達到25%以上,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
——社會全面進步,和諧社會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45%左右,教育水平進一步提高,文化強市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各項社會事業蓬勃發展。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8%,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6%。社會就業比較充分,社會保障體系比較健全,城鄉居民生活質量和水平進一步提高。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設進一步加強,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明顯提高。
在新的發展時期,我們必須花更大的精力逐步把經濟社會發展轉入科學發展的軌道。要在以下四個方面做出更大努力:

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

進一步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大力實施“工業興市”戰略,做強做大工業經濟。發揮農副產品資源豐富的優勢,培育八大支柱產業,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努力整合各種優勢資源,擴大工業經濟總量,提升工業經濟質量,加快結構調整,完善工業布局,改善工業經濟發展環境,實現全市經濟歷史性跨越。堅持以投資拉動經濟發展為主,擴大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繼續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和基礎產業發展,建成一批關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的水利、交通、能源、信息等重大項目,繼續加強城建、環保、社會事業等薄弱環節建設,實施一批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項目,培育一批產業集群和產業基地,進一步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後勁。積極發展第三產業,推動三次產業協調發展。在繼續穩定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推進工業結構最佳化升級的同時,加快發展旅遊、物流、文化、金融、保險、信息等現代服務業,改造提升商貿、交通運輸、房地產等傳統服務業,爭取服務業增加值和從業人員所占比重有較大提升。切實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經濟發展由農產品資源主導型向創新主導型轉變。不斷加大財政投入,加強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強化企業自主創新主體地位,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增強科技對經濟發展的支撐能力。紮實推進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促進經濟發展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積極發展循環經濟,大力推進節能降耗,切實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持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統籌城鄉協調發展

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統籌城鄉發展,逐步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突出抓好“兩帶三點”建設,即:周項淮經濟隆起帶、鹿鄲沈沿邊開放經濟帶及周口與許昌、開封、商丘三市公路交界點的新農村建設試點工作。建好太扶西優質農產品供應和精深加工示範區,構建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大格局。實施中心城市和城鎮帶動戰略,加快城鎮化進程。堅持中心城市、縣城、小城鎮“三頭並舉”的方針,強化中心城市地位,加快新區、經濟開發區、老城區建設,實現周商一體化,推進周淮一體化,改變中心城市一市一區格局,提升城市綜合經濟實力,增強輻射帶動能力。大力發展縣域經濟,促進有條件的縣市發展成為具有較強經濟活力的中等城市。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以發展農村經濟為中心,進一步發展和解放農村生產力,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不斷加大對農業農村發展的投入,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範圍,促進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拓展、社會保障向農村覆蓋。搞好村莊規劃和人居環境治理,逐步改善村容村貌。

實施開放帶動主戰略

充分認識我市仍處於由農業經濟主導型向工業經濟主導型加速轉變、農村經濟主導型向城市經濟主導型加速轉變、封閉內向型經濟向開放帶動外向型經濟加速轉變時期的現實,認真解決存量有限、增量不足的問題,把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作為“總抓手”,發展開放型經濟,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千方百計招商引資。把招商引資作為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長期戰略舉措,創新招商方式,打造招商平台,構築招商網路。建立各級專業招商隊伍,堅持和完善幹部外派鍛鍊、招商引資的長效機制,增強招商引資的針對性,提高招商實效。提升對外開放水平。抓住國內外產業快速轉移、資本和技術加速流動的難得機遇,發揮比較優勢,利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培育發展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國際、國內知名品牌產品,造就一批熟悉外經外貿工作的專業人才。繼續擴大與發達地區的合作,加強與中西部省份的交流,進一步開展對外經貿合作和交往,努力擴大外貿進出口,不斷拓展新的發展空間。

推進和諧社會建設

更加關注民生,進一步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不協調問題。千方百計擴大就業。積極發展就業容量大的服務業、勞動密集型企業和中小企業,形成經濟成長與擴大就業良性互動的發展模式;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建立健全城鄉就業公共服務網路;加強失業調控,把失業規模控制在社會可承受的範圍之內。建立和完善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城鎮基本養老、失業、醫療保險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基本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擴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到2010年基本覆蓋農村居民;健全覆蓋城鄉的社會救助體系。努力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不斷增加城鎮低收入者和廣大農民的收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緩解部分社會成員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趨勢。加快推進收入分配製度改革,鼓勵各種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加大公共服務投入,健全公共服務體系。新增教育、文化、衛生等事業經費主要用於農村,大力發展各項社會事業,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周口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及說明已印發各位代表,請予審議。

2006年工作的主要目標和任務

2006年是“十一五”規劃開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對於保持經濟社會發展良好勢頭,為“十一五”開好頭、起好步具有重要意義。今年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外貿出口增長16%,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增長25%;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6%;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3%以內;單位生產總值能耗降低4%左右;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下;城鎮新增就業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低於4.5%。
圍繞上述目標,重點抓好8個方面的工作:
(一)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貫徹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落實各項支農惠農政策,以生態文明村建設為載體,以沼氣建設為切入點,使新農村建設有個良好開端。
發展現代農業。圍繞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農產品競爭力,搞好結構調整、科技進步和設施建設,發展優質、高產、高效、生態、安全、品牌農業。全力抓好9個縣優質糧食產業工程。投資8000萬元,做好商水、淮陽、鄲城、鹿邑、太康5個全省農業綜合開發重點縣的開發工作。改造中低產田21.5萬畝。投資6750萬元,重點抓好鄲城、淮陽、沈丘、鹿邑4個縣國家大型商品糧基地續建項目,穩定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加快推進優勢農產品的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大力發展良種業,把我市建成黃淮流域以小麥、棉花為主的重要良種繁育基地。擴大特色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形成一縣一品、一鄉一品或一村一品,靠規模和特色創效益。因地制宜發展林業生產,擴大名特優經濟林面積,提高林業綜合效益。支持沈丘肉羊、奶牛基地建設,建立健全動物疫病防治體系,實現畜牧養殖業標準化生產,養殖小區發展到250個,規模養殖場發展到350個。堅持以工業理念發展農業,積極扶持財鑫、志元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抓好現有的2個國家級、10個省級和88個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監測運行,爭取有更多的企業納入國家和省重點扶持的盤子。加強農產品質量檢測和認證體系建設,完善農業技術推廣和信息服務體系,推進農業標準化、產業化。引導和扶持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農產品行業協會發展,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加強農村現代流通體系建設,鼓勵連鎖超市由城市向農村延伸。
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抓住國家和省加大對農村發展、對新農村建設支持的重要機遇,積極爭取各項支農資金,進一步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突出抓好沼氣建設、飲水安全、村村通油路、農村信息化等重點工作。新增沼氣用戶20萬戶,結合養殖業和沼氣發展,建設一批秸桿綜合利用小區。解決重污染地區15萬農民安全飲水問題。改造和新建農村公路1200公里,確保900個行政村通油路(水泥路)。擴大農村廣播電視和信息網路覆蓋面,建設黨員遠程教育工程試點,建成覆蓋全市的農村信息網。投入3.5億元,繼續實施沙潁河、渦河綜合治理續建工程。搞好農田水利、節水農業、林網建設等農村“六小”工程項目建設。
推進農村綜合改革。繼續抓好鄉鎮機構、農村義務教育和縣鄉財政體制等綜合配套改革,積極探索化解鄉村債務的辦法和機制,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繼續對種糧農民實施直接補貼、良種補貼,穩定糧食價格,控制農資價格,防止農民負擔反彈。建立財政保障機制,落實好村級經費和村幹部報酬。擴大農業投入來源,繼續對農戶購買大型農機具實行補貼,動員和組織農民對直接受益的農田水利設施投工投勞,鼓勵和引導各種社會資本投向農業。深化土地徵用制度改革,健全對被征地農民的合理補償和安置機制,切實保障農民的權益。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要堅持以發展農村經濟為中心,以增加農民收入為出發點,以解決農民最關心、最直接的問題為切入點,以改革開放為動力,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搞好規劃;要堅持以農民為主體,充分尊重農民意願,不搞形式主義和強迫命令,防止一哄而起;要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精神,求真務實,真抓實幹。
(二)積極開展“招商引資和最佳化環境年暨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年”活動
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承接國際和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產業轉移,千方百計引進跨國公司、國內知名企業特別是世界500強企業在我市投資。抓好經濟開發區和縣市區工業園區建設,搭建招商引資平台。不斷改進招商方式,提高招商引資實效。突出招商重點區域,瞄準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經濟圈等發達地區,實施駐地招商,強化跟進措施,提高招商成功率。進一步充實最佳化專業招商隊伍,加強業務培訓,落實招商任務。堅持行政推動和市場化招商相結合,強化招商引資目標責任制和考核激勵機制。全年力爭實際利用外資5000萬美元,引進內資150億元。
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積極拓展對外經濟發展空間,努力擴大對外貿易和經濟技術合作,調整最佳化出口商品結構,提高出口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培植出口創匯骨幹企業。大力發展加工貿易。落實出口退稅政策,鞏固擴大傳統大宗農產品出口。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擴大對外工程承包與勞務合作,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改善和最佳化發展環境。在繼續加強硬環境建設的同時,重點抓好軟環境建設。從影響投資和發展的突出問題入手,簡政放權,減少審批環節,進一步完善“一個視窗對外”、“一站式”辦公服務,落實首問負責制、承諾制和限時辦結制等服務制度,為各類投資者提供便捷、周到、高效的服務。嚴肅查處“四亂”案件以及檢查、管理中的“亂作為”、“不作為”、“慢作為”等嚴重影響經濟發展環境的問題。堅持德治與法治並重,堅決打擊無理取鬧、強裝強卸、欺行霸市、敲詐勒索的行為,努力營造公平規範的法制環境、優質高效的服務環境、誠信文明的人文環境。
營造安全共贏的金融生態環境。以集中整治逃廢金融債務為突破口,以建立和完善社會誠信體系為重點,在著力抓好重點行業、重點企業信用建設的基礎上,建立社會信用信息共享制度和監管機制,全面推動金融生態環境改善,逐步實現政府與銀行、政府與企業、銀行與企業之間多層次相互支持、良性互動的金融生態環境。
(三)大力發展二、三產業
強力實施工業興市戰略,做強食品加工、紡織服裝、醫藥製造、皮革皮毛、板材家具、電力能源、化工建材、機械製造八大支柱產業,積極推動二、三產業互動,不斷提高工業經濟的帶動力和競爭力。
加快工業園區建設。引導產業向園區聚集,工業向園區集中。加快市經濟開發區基礎設施建設,儘快形成食品、醫藥、能源、建材及高新技術專業園區,拉大發展框架,打造全市核心工業區。加快中小企業創業園區建設,發揮中小企業創業園區的“孵化器”作用,提高中小企業創業成功率。發展特色工業園區,紮實推進扶溝紡織工業園區建設。結合土地“三項整治”,抓住撤銷城關鎮設立辦事處的有利時機,建成一批設施配套、功能齊全、企業集聚、帶動發展的縣市區工業園區,走企業集約發展道路。
突出抓好工業項目。今年我市投資3000萬元以上重點工業項目39個,計畫投資27.3億元。按照前期項目抓論證、抓報批,意向項目抓簽約、抓落地,在建項目抓服務、抓進度,建成項目抓運行、抓達產的要求,分類指導,加快五得利年產50萬噸小麥深加工、中方10萬紗錠生產線、萬園肉牛年養殖1萬頭及年分割10萬頭等一批成長性較好的續建工業項目的建設步伐,建成益海年產30萬噸麵粉加工、金丹年產1.5萬噸醫藥乳酸、唐人神年產30萬噸飼料、龍源年產10萬噸箱板紙擴建等12個工業項目,下大力氣抓好科信電纜、桂邦食品、秸稈發電等新上工業項目,積極扶持施達肉牛育肥及加工、財鑫粉煤汽化、裕隆發電有限公司年產60萬立方米灰砂磚等一批具有較高資源利用率、較低污染排放率的生產性項目。進一步加大投入,加快煤炭勘探進度。對去年已建成投產的天瑞水泥粉磨站等工業項目,加大協調服務力度,幫助企業開足馬力,組織生產,使其儘快成為我市新的經濟成長點。
加快發展文化和人力資源兩大產業。以伏羲文化、老子文化、姓氏文化和中國雜技之鄉的資源優勢為依託,大力發展以文化資源開發、文化產品經營、文化設施利用為主的文化產業。利用我市厚重的歷史文化資源和民間文化資源,辦好第二屆中華姓氏文化節、國際老子文化節和淮陽人祖廟會,使“兩節一會”成為在全國有一定影響的知名節會。以“周、淮、鹿”三點一線旅遊帶為主軸,加大對太昊陵、太清宮、明道宮、平糧台遺址、女媧城、大程書院、吉鴻昌紀念館、袁世凱故居等人文景觀和歷史文化遺存的保護修繕力度,綜合開發人文旅遊精品,帶動旅遊產業發展。全面整合我市文化資源,挖掘傳統文化內涵,打造文化產業優勢。加大人力資源投入,創新人才工作機制,為加快我市發展提供強大的人才保障與智力支持。按照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要求,充分發揮周口職業技術學院、海燕職專等職業教育和培訓學校的橋樑作用,實施好“陽光工程”,切實把農村勞動力培訓作為加大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增加農民收入的一項基礎性工作來抓,變人口大市為人力資源大市,變勞力輸出大市為技工輸出大市。全年對26.5萬農村勞動力分別進行職業、基本技能以及實用技術培訓,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240萬人次。
積極發展服務業。改造提升交通運輸、倉儲、郵電通信、批發零售、餐飲等傳統服務業。積極發展金融、保險、會計、審計、法律諮詢、社區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和新興服務業。完善沙河周口港配套設施,使其儘快發揮效益。開工建設高速客運站。建成中都財富商城、項城市建材大市場,加快麒麟荷花商貿廣場、鐵路建材城、豫東南醫藥物流中心建設進度,搞活中原國際商貿城、時代廣場,繼續對荷花市場及其它專業市場進行整頓、規範和完善。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在去年項城市試點的基礎上,今年再增加5個縣,建成1200個農家店,方便農民購物,促進農村商品流通。多方籌措資金,規劃建設一批縣域綜合農業生產資料市場、鄉鎮生產資料配送中心和網點。充分挖掘我市一千多萬人口的巨大消費潛力,增強消費對經濟成長的拉動作用。
(四)進一步加快城鎮化進程
做大做強中心城市。圍繞提高綜合競爭力、帶動市域經濟社會發展、建設最佳人居環境的目標,按照“一河穿城、兩體推進、三點互動、四區共榮”的格局,進一步加快中心城市建設。新區內的公務員住宅小區一期、文昌大道、中原大道、東一路、東四路建成投用,廣電中心、報業大廈、體育場館、垃圾處理廠、沙北污水處理廠、新區水廠和大慶路沙河橋至建設路改造等基礎設施工程開工建設。發揮經濟開發區的體制優勢,將其打造成項目建設平台、高新技術集聚地和改革開放的視窗,為全市提供示範輻射效應。加快舊城改造尤其是“城中村”和背街小巷的改造步伐,完成改造硬化小街小巷100條路街任務。建成五一廣場。改造市人民公園。建成10處市區綠地。完成沙潁河周口城區段二期工程改造任務,建成6.9公里沙潁河沿河景觀帶,使防洪標準提高到20年一遇。做好南水北調周口供水工程前期工作。發揮公路、鐵路、水路三位一體的交通優勢,逐步確立中心城市的區域交通樞紐地位。加快房地產業發展,實施市區綠化和供暖工程,努力改善市民的居住生活環境。
加快區域性中心城鎮發展。積極推進周項淮經濟隆起帶城鄉一體化試點,抓緊研究制訂發展規劃,分步實施,紮實推進。搞好縣城和39個國家、省、市重點小城鎮建設,儘快形成特色和規模。抓好扶溝、沈丘、西華、鄲城、鹿邑、商水等6個縣的城區供水工程,建成淮陽、鹿邑、鄲城、沈丘、太康等5個縣的污水處理廠,開工建設西華、扶溝縣的污水處理廠和商水縣的排污設施,推進項城市向中等城市發展,縣城向高標準小城市發展。加強小城鎮交通、通訊、供水、供氣、供暖、供電和污水、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小城鎮功能,形成一批現代化小城鎮。堅持產業興市興鎮,因地制宜地發展支柱產業和特色產業。加快生產要素向城鎮集中,引導農村勞動力向城鎮有序流動。
加強城市管理。克服“重建輕管”思想,完善中心城市“兩級政府、三級管理、四級網路”管理體制,努力探索運用市場經濟管理城市的辦法,鞏固城市公用事業改革成果。以創衛生城、園林城和文明城鎮活動為載體,加強城市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全面整治占道經營、店外經營和流動經營,依法拆除各類違章建築,徹底根治衛生死角,搞好市容市貌的美化,提升城市品位。
(五)繼續深化各項改革
抓好國企改革。繼續鞏固完善蓮花集團、周口棉紡織印染廠的改制,重點抓好周口發電有限公司、宋河酒廠、邦傑集團的改制工作,引進戰略投資者,國有工業企業全部實現產權多元化。加快商業、物資、供銷等商貿流通企業的改革。繼續完善國有資產有效監管體制,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推進財稅金融體制改革。不斷深化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收付、政府採購、收支兩條線和鄉財縣管、村財鄉理改革,進一步最佳化支出結構,在保工資、保運轉、保穩定的基礎上,嚴格控制一般支出,集中財力辦大事、辦實事、辦人民民眾最關心的事,不斷提高財政支出效益。推進商業銀行、郵政儲蓄機構及其他金融機構改革,儘快將城市信用社改制為商業銀行。促進保險業規範有序發展,大力開發面向“三農”的保險產品。
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堅持“放心、放手、放開”的方針,把非公有制經濟作為經濟發展的主要增長點,認真落實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營造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良好環境。建立健全以政府為主導、社會廣泛參與的融資擔保、創業輔導、法律政策服務等中小企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推動全市的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最佳化升級,加快發展。
加快文化體制改革。積極推進政企分開、政事分開和管辦分離,加快國有文化企業公司制改造和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發揮我市雜技、戲曲等民間文藝優勢,鼓勵發展民營文藝表演團體。
同時,繼續深化國有糧食購銷企業、住房制度、人事制度等改革,推進資源性產品價格和事業單位產權制度改革,進一步加快交通、城建、水利等領域的改革,明晰國有資產產權歸屬,努力向改革要效益,通過改革促發展。
(六)全面發展各項社會事業
加快科教文衛體等社會事業發展。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加快科學技術普及工作,推動企業技術創新。加快中藥產業化基地建設,加大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鞏固提高“普九”成果,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學生繼續實施“兩免一補”,提高農村中國小公用經費標準,改造農村中國小D級危房12萬平方米,加快實施農村中國小遠程教育工程,切實改善農村辦學條件。最佳化整合教育資源,加強城市中國小和普通高中建設。逐步解決上學難、上學貴問題。大力發展成人教育、民辦教育、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完成周口職業技術學院擴建一期工程。大力整頓、規範藥品價格和醫療服務秩序,強化醫院管理。積極發展社區衛生服務事業,改造鄉鎮衛生院32所,努力緩解民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繼續搞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每人每年財政補貼標準由20元提高到40元。進一步完善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體系,搞好重大疫病預防控制。推動文化、體育、廣播電視事業發展。推進統計改革和建設,提高統計數據的準確性和權威性,做好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工作。全面貫徹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積極發展殘疾人事業。重視做好老齡工作。繼續做好物價、氣象、地震、人防、消防、外事、僑務、史志等工作,促進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繼續實施農村部分計畫生育家庭獎勵扶助政策,強化對流動人口、下崗職工和無業人群的計畫生育管理,穩定低生育水平,最佳化出生人口結構,提高出生人口素質,有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的問題。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深入開展土地“三項整治”,合理開發、節約使用和有效保護水、土地等資源。強化環境和生態保護執法檢查,重點抓好水污染防治、大氣污染防治,堅決關停不能穩定達標排放的重污染企業,綜合防治農業面源污染和畜禽養殖污染。加強城市環境綜合整治,認真解決噪聲擾民和垃圾圍城現象。
(七)切實解決攸關民生的問題
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支持發展社區就業和靈活就業。進一步完善和落實小額貸款、稅費減免、就業培訓等再就業優惠政策,建立健全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和再就業援助制度。繼續做好關閉破產企業職工、高校畢業生、新成長勞動力、被征地農民的就業指導和服務工作。確保新增城鎮就業5萬人。實現企業下崗職工再就業2.8萬人,其中“4050”人員8000人。
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擴大城鎮社會保險覆蓋面,加大保費征繳力度。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確保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加強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和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制度建設。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實現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認真解決進城務工人員和失地農民的社會保障等問題。積極組織實施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將農村特困人口每人每月生活最低補助標準提高到20元。增加農村五保供養經費,“五保戶”集中供養率達到20%以上。落實軍烈屬優撫政策。全面實施城鄉醫療救助制度。積極發展社會福利事業和慈善事業,開展多種形式的捐助和幫扶活動。建立和完善地方糧食儲備,保證巨觀調控需要。
穩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提高城鎮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嚴格執行最低工資制度。改革公務員工資制度,規範津貼、補貼。加大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力度,解決10萬農村貧困人口的脫貧和溫飽問題。建成10個縣市區城區利用天然氣工程,著手解決市區供暖問題。開通周口至廣州的長途客運列車,方便我市廣大人民民眾出行。認真清理建設領域拖欠工程款和農民工工資,努力實現清欠目標。進一步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產品、商業欺詐等違法犯罪活動。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
做好安全生產和社會穩定工作。加強危險化學品、交通運輸、煙花爆竹、特種設備及消防安全等領域和人員密集場所的專項安全整治,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認真做好人民民眾來信來訪工作,充分發揮矛盾糾紛調處組織的作用,正確處理新時期社會矛盾。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置群體性事件。廣泛深入開展平安周口建設,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嚴厲打擊各類刑事犯罪和經濟犯罪,嚴密防範和嚴厲打擊境內外敵對勢力、邪教組織和各種暴力恐怖活動,維護國家安全,確保社會穩定。
(八)加強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
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深入開展“道德規範進萬家、誠實守信萬人行”活動。切實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設,大力弘揚愛國主義、團隊精神精神,繼續宣傳陳新莊、洪戰輝等先進人物的典型事跡。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倡導公民基本道德規範。以倫理、心理、生理教育為載體,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以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繁榮發展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化藝術和哲學社會科學。紮實開展“雙百”評選、農村文明家庭、文明村組、文明村鎮創建和信用村、信用戶評定活動,組織好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積極開展文明城市、文明景區、文明社區創建工作,繼續開展科教、文體、法律、衛生“四進社區”活動。
堅持依法治市。繼續開展普法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質。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嚴格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支持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職權,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廣泛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的意見和建議,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的橋樑紐帶作用。加強法律援助,依法保障公民特別是婦女、未成年人和殘疾人的合法權益。
積極支持部隊和國防建設。加強國防教育,提高全民國防意識。滿腔熱情地關心、支持駐周解放軍、武警部隊、人民防空和民兵預備役建設,做好軍隊轉業幹部、復員退伍軍人和隨軍家屬安置工作。深入開展擁軍優屬和軍民共建活動,進一步密切軍政軍民關係,爭創全國雙擁模範城。

加強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設

近年來,我們不斷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行政能力和服務水平有了明顯提高。但是還有一些地方和部門開拓創新不夠,服務意識不強,工作效率不高,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依然存在。我們必須適應新時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進一步加強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設,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讓人民滿意。
加快政府職能轉變。不斷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繼續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減少和規範行政審批。改善政府經濟調節和市場監管職能,改變主要用行政手段管理經濟的方式方法,著力為市場主體服務,創造良好發展環境。強化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協調各種利益關係,建立健全預警和應急機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
全面推進依法行政。認真貫徹行政許可法和國務院依法行政實施綱要,嚴格依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堅持權力與責任掛鈎、權力與利益脫鉤的原則,約束行政權力,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侵權要賠償、違法要追究。搞好行政複議。加強行政執法監督,堅決糾正執法過程中的違法違紀行為。健全對重大事項決策的專家論證、技術諮詢、決策評估制度,健全對涉及民眾切身利益相關事項的決策公示、聽證制度,推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嚴格執行問責制,提高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充分發揮審計監督作用,強化對重點領域、重點部門、重點資金的審計監督,全面推行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制度。加強行政效能監察。落實廉政建設責任制,深入開展反腐敗鬥爭。今年要集中開展治理商業賄賂專項工作,重點治理工程建設、土地出讓、產權交易、醫藥購銷和政府採購等領域的商業賄賂問題,堅決糾正不正當交易行為,依法查處商業賄賂案件。繼續糾正損害民眾利益的不正之風,著力解決教育亂收費、醫療高收費等突出問題。
切實改進工作作風。認真實施公務員法,落實公務員內部正常的交流、轉任和外部進入凡進必考制度,加強公務員教育、管理和監督,建設高素質的公務員隊伍。積極整合行政資源,有效降低行政成本,切實提高行政效率。大力推進政務公開,在公共服務部門和單位全面推行辦事公開制度。積極推進電子政務建設,建立和完善政府入口網站。健全行政服務大廳功能,精簡辦事程式,切實履行服務承諾。大興求真務實之風,下決心治理文山會海,大力減少會議次數,壓縮會議規模,改進會風、文風,開短會,講短話,發短文,最大限度減少應酬和不必要的事務性活動。拿出更多的時間開展調查研究,深入了解社情民意,多為民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強化責任意識,狠抓工作落實,反對敷衍塞責,反對推諉扯皮。始終保持奮發有為、只爭朝夕的精神狀態,為“十一五”發展開好頭、起好步,拼搏攀登,贏得主動。
各位代表,經過近幾年的努力,我們已有了一個好的基礎、一個好的氛圍、一個好的勢頭。我們堅信,有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堅強領導,有全市勤勞智慧、熱愛家鄉、不甘人後的一千多萬人民的共同奮鬥,2006年我們一定能夠創造出更加輝煌的業績,“十一五”宏偉藍圖一定能夠如期實現,全市人民生活一定會更加幸福美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