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呂梁市政府工作報告

《2011年呂梁市政府工作報告》是2011年5月11日在呂梁市第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呂梁市人民政府市長張九萍發布的一份報告。

內容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見。
一、“十一五”時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回顧
“十一五”時期是我市歷史上不平凡的五年。五年來,我們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嚴重衝擊,努力破解經濟運行和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在搶抓機遇中闊步前行,在迎接挑戰中砥礪奮進,圓滿完成了“十一五”規劃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
過去的五年,是市域經濟發展加快、排位趨前、勢頭趨強的五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從2005年的309.5億元增加到2010年的845.5億元,年均增長14%,由全省第8位躍升到第4位;財政總收入達到196.2億元,是2005年的3.26倍,年均增長26.7%,由全省第6位攀升到第3位;一般預算收入達到73億元,是2005年的3.91倍,年均增長31.3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552.2億元,是2005年的3.92倍,年均增長2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35.8億元,是2005年的2.8倍,年均增長23.2%;五年累計完成投資1704.23億元,是“十五”時期的4.36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222.5億元,是2005年的2.65倍;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達到1134.98億元,是2005年的3.21倍。我們可以自豪地說,過去五年我市發展躍上了新的台階,今天的呂梁已經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
過去的五年,是產業結構調整深入推進,經濟發展方式明顯轉變的五年。三次產業結構由6.7:60:33.3調整為5.1∶69.6∶25.3。一般預算收入占財政總收入的比重從31%提高到37.2%,占GDP的比重從6%提高到8.6%。林果、小雜糧、畜牧等優質特色農業加快發展,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升。煤炭資源整合取得重大進展,產業集中度大幅提高。焦化、冶金等傳統支柱產業質量效益明顯改善,內部結構不斷最佳化。煤化工、電力、鋁鎂、新型建材等接續產業發展迅速。科技成果產業化步伐不斷加快,高新技術增加值占到地區生產總值的8.5%,全市新型工業化水平達到29.23%。第三產業加快發展,增加值由2005年的83.8億元攀升到214.3億元,年均增長14.9%。“兩園經濟”成為市域經濟集約發展的生力軍,近半數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入駐園區,貢獻率占到全市工業經濟的40%;發展各類農業示範園區129個。節能環保與生態建設成效明顯,連續開展五大環保攻堅戰役,空氣品質顯著改善,市區污染指數從五年前的4.30下降到1.46,各縣縣城污染指數平均下降到1.94。全市重點河流地表水水質持續好轉,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全部達標。縣縣建成污水處理廠,全市污水日處理能力達到12.5萬噸。萬元GDP綜合能耗累計下降22.38%,直接削減二氧化硫16萬噸、化學需氧量1.7萬噸,節能減排圓滿完成“十一五”省定任務。新增造林面積284萬畝,全市森林覆蓋率和林木綠化率分別達到23.1%、35.9%,高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
過去的五年,是強農惠農力度不斷加大,“三農”工作取得重大成效的五年。各級財政五年累計投入“三農”資金206.18億元,是“十五”時期的3.07倍。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完成高標準旱作農田、節水灌溉農田、中低產田改造等耕地綜合生產能力建設213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8198.9平方公里,生態修復9494.8平方公里,新建淤地壩1041座。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高,糧食產量達到10.4億公斤,連續五年增產。深入實施“三大經濟林覆蓋”工程,累計發展乾果經濟林220萬畝。大力實施農產品加工“513”工程,培育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72戶,年加工能力達到80萬噸,銷售收入30.2億元。增收渠道實現多元化,農民從二、三產業中所得收入占到總收入的70%以上。堅持集中財力辦大事,在全國率先實行支農資金整合,累計整合資金35.71億元。完成117個新農村試點村和906個重點推進村的建設任務,探索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十大創建模式”。大力實施整村推進、移民扶貧、產業扶貧、轉移培訓、教育扶貧等“五大工程”,54.9萬絕對貧困人口解決了溫飽問題。
過去的五年,是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全面提升,城鄉面貌發生顯著變化的五年。全市國、省道幹線公路改造和“通達工程”、“通暢工程”取得重大成果,汾柳、太佳、汾平高速公路建成通車,西縱高速、環城高速啟動實施,境內高速公路總里程達到350公里,公路密度達到75.7公里/百平方公里,比五年前增加一倍還多。岢瓦鐵路、太中銀鐵路竣工通車,孝柳鐵路完成改造,呂臨支線、山西中南部鐵路大通道、太興鐵路建設順利推進。呂梁民用機場全面開工。節水灌溉工程和提黃灌溉工程穩步推進,橫泉水庫、柏葉口水庫、引文入川供水工程等一批骨幹水源工程相繼建成或開工。興縣500千伏輸變電工程完成選址,中陽500千伏輸變電工程及一批220千伏輸變電工程建成投運,一批電源項目推進順利,全市裝機總容量達到216萬千瓦,比2005年增加178萬千瓦。“一市四區”規劃編制全面啟動,城鄉規劃體系日趨完善。全市累計投入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資金217億元,完成342個項目的新建和改造任務,城鎮綜合承載能力不斷增強。城鄉環境持續改善,呂梁市區連續四年榮獲“省級衛生城市”,創建省級環境優美鄉鎮16個、省級生態村91個。
過去的五年,是各項改革深入推進,對外開放上檔升級的五年。國有企業改革、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改革取得積極進展。民營經濟健康發展,民營企業增加值、納稅規模、從業人員分別占到全市總量的64.1%、60.3%、35.2%。市、縣、鄉政府機構改革順利完成。深化財政體制改革,在全省率先建立企業信息平台。深化投資體制改革,規範招投標制度,政府投資效益進一步提高。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深入開展,5個縣完成主體改革。成功爭取到全國土地綜合整治規劃編制試點政策支持。增值稅轉型全面實施。金融改革不斷深入,孝義金岩、樓東和柳林聯盛集團福龍公司等企業成功上市,32家小額貸款公司相繼成立,4個村鎮銀行啟動運行。招商引資成效明顯,五年累計招引億元以上項目37個,到位資金414.5億元,實際利用外資10.6億美元。與北京朝陽區締結友好合作關係,成功舉辦一系列國家級體育賽事,一批精品文藝節目參加奧運會、世博會演出,擴大了對外影響力,展示了呂梁新形象。
過去的五年,是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五年。各級財政社會事業支出累計完成500億元,是“十五”時期的3.5倍,其中70%以上用於民生。教育“兩基”目標圓滿實現,國中和國小入學率分別達到94.2%和99.65%;建成省級示範高中10所;7個縣(市、區)通過了省政府“科教興縣”示範縣驗收;呂梁學院掛牌成立,職業技術學院開工建設。科技研發資金連年增加,科技進步指數達到8.5%。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人口計畫生育工作連續八年保持全省先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在2008年就覆蓋了全市13縣(市、區),醫療衛生機構達標率達到90.4%。就業社保工作不斷加強,全市就業總人數增加到176萬人,社會保險綜合覆蓋率提高到86%。安全生產形勢逐年好轉,安全事故起數年均下降10%以上,億元GDP死亡率累計下降72%。城市低保對象穩定在10.9萬人,農村特困戶保障對象達到18萬人,基本實現了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5278元和3890元,年均增長13.46%和14.52%。城鄉居民人均居住面積分別達到27.08平方米和28.99平方米,家用汽車、行動電話、網際網路普及率顯著提高。農村“五個全覆蓋”目標圓滿完成,居民出行、看病、上學、飲水、聽廣播、看電視更加方便。城鄉公共體育設施加快完善,全民健身活動蔚然成風。全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文物旅遊、科普氣象事業加快發展,青少年和婦女兒童事業、民族宗教、外事僑務、防震減災、史志檔案、老齡、殘疾、人民武裝等各項工作成績顯著。各項社會事業的大力推進,有效提高了全市人民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促進了社會和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