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

2005年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

2004年是我省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力實現中原崛起進程中邁出重要步伐的一年。一年來,省人民政府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的正確領導下,團結帶領全省人民,搶抓機遇,加快發展,圓滿完成了省十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5年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
  • 時間:2005年
  • 主辦方:河南省政府
  • 性質:工作報告
前言,主要內容,

前言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主要內容

一、2004年工作回顧
2004年是我省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力實現中原崛起進程中邁出重要步伐的一年。一年來,省人民政府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的正確領導下,團結帶領全省人民,搶抓機遇,加快發展,圓滿完成了省十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
——經濟總量躍上新台階。初步核算,全省生產總值達到8815.09億元,增長13.7%,增幅為1997年以來最高。人均生產總值突破1000美元。
——糧食產量創歷史新高。全省糧食總產4260萬噸,超過歷史最高的1999年,當年新增糧食產量居全國首位,為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新的貢獻。
——工業經濟速度效益同步提高。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2332.68億元,增長23.6%;綜合經濟效益指數148.8%,提高17.4個百分點;實現利潤376.52億元,增長46.9%,均創歷史最高水平。
——財政收支大幅增長。全省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428.6億元,增長35.1%;財政支出877.9億元,增長22.5%,財政實力明顯增強。
——內外貿易快速發展。全省進出口總值66.1億美元,增長40.2%,其中出口41.7億美元,增長40.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08.17億元,增長15.7%。出口和消費突破了多年來低速徘徊的局面。
——就業再就業工作成效顯著。全省城鎮新增就業人員107.85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58.36萬人,其中“4050”人員17.23萬人,均超額完成預期目標。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4%。
——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04.9元,增長11.2%;農民人均純收入2553.15元,增長14.2%,八年來首次實現兩位數增長。
這些成就,標誌著我省經濟社會發展躍上了一個新的戰略起點。一年來,我們堅持科學發展觀,著力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堅持巨觀調控,著力在發展中順應調控、在調控中謀求發展;堅持改革創新,著力突破發展中的體制、機制性障礙;堅持以人為本,著力解決涉及廣大人民民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堅持求真務實,著力營造幹事創業的良好氛圍。回顧過去的一年,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高度重視“三農”問題,農村經濟全面發展
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進一步加大農業投入。去年全省用於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的財政支出達197億元,比上年增加41億元。對種糧農民進行直接補貼11.63億元,減征農業稅22.61億元,兩項合計全省農民實際減負增收34.24億元,人均46.9元。對部分農民實行良種和農機具購置補貼6914萬元。取消、免徵、降低15項涉農行政事業性收費,進一步減輕了農民負擔。這些政策有效地調動了農民種糧積極性。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加強基本農田保護,穩定擴大糧食種植面積,提高糧食生產能力。投入6.62億元農業綜合開發資金,改造中低產田105萬畝。省級新增基建投資主要用於農林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市、縣兩級國有土地出讓金的三分之一用於農業土地開發和基本農田保護。加快“兩個基地”建設,農業結構繼續向優質高效調整。優質專用小麥種植面積已占小麥播種總面積的36%,比上年提高4個百分點;畜牧業產值1116億元,占農業產值的比重達到39%,其中奶牛存欄22.3萬頭,牛奶產量74.5萬噸,分別增長33.1%和50.2%。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骨幹企業規模不斷擴大,品牌優勢進一步顯現,全省糧食加工轉化能力保持全國第一。積極發展勞務經濟,全年農民外出務工達1411萬人,務工收入613億元,增長16%。
(二)狠抓重點項目建設,經濟社會發展支撐能力顯著增強
抓住國家支持中部地區優勢產業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機遇,乘勢而為,著力最佳化投資結構,強力推進對經濟社會發展帶動能力強、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重點項目建設。積極推進投資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交通、水利、城建、勘察設計、市政公用等領域的改革,打破壟斷,引入競爭機制,社會投資空前活躍。千方百計克服資金、用地等因素制約,加快項目建設進度,進一步最佳化建設環境,建成了一大批交通能源、農林水利、生態環保、社會事業等項目,夯實經濟社會長遠發展的基礎。鄭州黃河二橋和新鄉至鄭州、濮陽至鶴壁、許昌至南陽等高速公路項目建成通車,新增通車裡程340公里,全省高速公路通車裡程已達1758公里,實現省轄市全部通高速;全國第一套國產化單機容量最大的超臨界機組沁北一期和登封、永城等電廠投產發電,新增發電裝機容量429萬千瓦,全省發電裝機容量達到2423萬千瓦;漯河500千伏變電站等一批電網項目相繼建成投運,電力輸送能力進一步增強;梁北煤礦等建成投產,新增煤炭開採能力150萬噸;西氣東輸鄭州至駐馬店、博愛至濟源段建成並實現供氣;白龜山、昭平台水庫除險加固等工程基本建成,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62萬畝;平頂山第四水廠、鶴壁污水處理廠等一批城建項目建成投用,新增日供水能力32萬噸、日污水處理能力35萬噸;省婦幼保健院門診樓等一批醫療設施項目完工,新增病床5000張;鄭大新校區二期工程、河大新區等一批高校項目建成,新增高等院校基礎設施350萬平方米。投資對經濟成長的拉動作用明顯增強,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3099億元,增長31.3%,其中城鎮投資2434.88億元,增長39.3%。
(三)經濟結構調整步伐加快,綜合競爭力進一步提高
推進工業結構最佳化升級。統籌安排省工業結構調整、高新技術產業化專項資金以及國債資金共25.7億元,支持了一批對結構調整有重大帶動作用的項目建設。天冠集團年產30萬噸燃料乙醇、安彩信益公司年產600萬套大螢幕彩電玻殼、河南輪胎年產200萬套子午胎、三門峽湖濱集團年產10萬噸濃縮果汁、一拖集團年產4000台工程機械、開封空分4萬立方米大型空分設備等113個重大工業項目建成投產。積極培育大企業集團,確定了100戶成長性較好的重點企業,篩選了568個重點項目,明確了發展目標和主要扶持政策,並對洛陽石化、新鄉化纖等一批重點項目給予資金支持。鼓勵發展大型乾法水泥、鋁精深加工,支持重點骨幹鋼鐵企業技術改造和產品升級。加快推進菸草、醫藥、汽車及零部件等行業整合,提升行業集中度和競爭力。全年銷售收入突破50億元的工業企業達到12個,其中100億元以上的企業4個。嚴格控制鋼鐵、水泥、電解鋁等部分行業低水平重複建設。依法關閉、取締污染嚴重的企業793家。
制定並實施了煤炭、鋁土礦資源整合方案,強力推動資源向優勢企業聚集,整合煤炭生產能力573萬噸,取締小鋁土礦284家。加強工業經濟運行調節,努力緩解煤電油運瓶頸制約。全年發電量1185.6億千瓦時,增長15.5%,全社會用電量1191億千瓦時,增長14.3%,基本保證了經濟社會發展對電力的需要。
加快服務業發展。在積極發展傳統服務業的同時,重點支持現代服務業發展。第三產業增加值達到2652.26億元,增長10.6%。加大對旅遊業發展的投入,支持了18個重大旅遊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吸引社會資金參與景區的開發經營,全省重點景區的功能進一步完善,旅遊關聯產業加快發展。全省實現旅遊總收入573億元,增長65.2%;接待遊客8057萬人次,增長58.8%。規範房地產開發秩序,吸引了一批省外房地產商來豫投資興業,全年城鎮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258.82億元,增長39.5%;商品房銷售面積達到1055.37萬平方米,增長22.3%。積極發展現代物流業,引進了香江集團等一批國內外大型物流企業,投資支持了一批流通設施項目,全省交通運輸、倉儲、郵電通信業增加值達到678.73億元,增長18%。穩步發展金融業,年末金融機構存款餘額8631.8億元,增長13.3%;各項貸款餘額7092.3億元,增長12.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