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主要內容
一、2005年及“十五”工作回顧
2005年,省人民政府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的正確領導下,抓住國家促進中部崛起的機遇,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構建和諧社會,團結奮進,紮實工作,圓滿完成了省十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
——經濟總量躍上新台階。初步核算,全省生產總值達到10535.2億元,增長14.1%。其中,第一產業1843億元,增長7.5%;第二產業5539.3億元,增長17.6%;第三產業3152.8億元,增長12.6%。人均生產總值突破1萬元。
——工農業生產再創新高。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3228億元,實現利潤668億元,分別增長23.3%和64.5%;糧食總產916.4億斤,增長7.6%,新增產量占全國的四分之一。
——內外貿易快速發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58億元,增長14.3%;進出口總額77.4億美元,增長17%;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2.3億美元,增長40.7%。
——固定資產投資增勢強勁。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350億元,增長38%。其中,城鎮投資3500億元,增長41%。
——財政實力明顯增強。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537.5億元,增長30.9%;一般預算支出1115.5億元,增長26.8%。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突破1萬億元。
——就業再就業工作成效顯著。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36.5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64.7萬人,其中“4050”人員17.9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5%。
——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50元,實際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2870元,實際增長7.5%。
2005年各項目標任務的勝利完成,標誌著“十五”期間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了具有重要意義的突破和跨越。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國民經濟連續五年實現了較高的增長速度和較高的增長質量,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1.4%,高出全國2個百分點。與2000年相比,經濟總量增長70%以上,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和支出均實現翻番。結構調整邁出實質性步伐。二、三產業比重達到82.5%,比“九五”末提高4個百分點以上。2005年全部工業增加值4923億元,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56.7%。五年累計轉移農村人口600多萬人,城鎮化率達到30.7%,提高7.5個百分點。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五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3萬億元,是“九五”時期的2.1倍。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68萬畝、高速公路通車裡程2173公里、發電裝機容量1349萬千瓦。對外開放取得新進展。五年累計進出口總額250.6億美元,是“九五”期間的2.6倍,其中出口160.9億美元。人民民眾得到較多實惠。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實際增長9.5%和5%,城鄉居民人均居住面積分別達到16.1和27.2平方米。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科技進步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進一步提高;普通高校在校生85.2萬人,比“九五”末增長2倍多;醫院病床數20.9萬張,比“九五”末增長14.5%;人口自然增長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經過五年的努力,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站在了新的戰略起點上,進入了全面提升產業層次、加快經濟轉型、促進統籌協調發展的新階段。
回顧去年及“十五”的工作,主要做法和體會是:
(一)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加快“三化”進程
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力實現中原崛起目標,加快工業化、城鎮化,推進農業現代化。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不斷推進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五年投入工業結構調整和高新技術產業化專項資金102億元,支持了一批重大工業結構升級項目,拉長了產業鏈條,提升了產業層次和競爭力。著力支持百戶重點企業發展,加快培育大型企業集團。去年對煤化工和石油化工、鋁工業、汽車及零部件、食品、紡織等優勢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進行深入調研,規劃了一批重大發展項目。去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總額1202億元,產品銷售收入10049億元,分別比2000年增長2.5倍和2.1倍;全省銷售收入超100億元的工業企業達到6家,超200億元企業3家。我省已成為新興的工業大省。同時,加快旅遊、文化、現代物流等新興服務業發展。去年接待海內外遊客突破1億人次,旅遊總收入突破800億元。實施中心城市帶動戰略,著力加快中原城市群和縣域經濟發展。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城市產業發展,制定了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建立了協調機制,鄭州、洛陽等城市新區初具形象,去年中原城市群生產總值已占全省的57%。出台了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兩年安排專項資金6億元,扶持了一批縣域產業和基礎設施項目,縣域經濟發展活力明顯增強。去年財政一般預算收入超億元的縣市有66個,超2億元的35個,超5億元的10個,鞏義市超10億元;縣均財政支出規模達4.8億元,比上年增加1.2億元。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推進“兩個基地”建設。不斷強化惠農政策,僅去年各項支農支出就達263億元,比上年增加66.1億元。實施了優質糧食產業工程,集中農業綜合開發資金重點支持24個產糧大縣。優質糧食和優質畜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建設成效顯著,優質專用小麥面積達4039萬畝,占小麥播種面積的一半以上;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40%;農產品加工轉化能力不斷增強,糧食、肉類、乳品加工能力達到3200萬噸、390萬噸和145萬噸。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外出務工人員達1557萬人,勞務總收入730億元。
(二)堅持創造性開展工作,在巨觀調控中加快發展
積極貫徹國家巨觀調控政策,從實際出發,在發展中順應調控、在調控中謀求發展,區別對待、有保有壓,清理了一批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投資項目,壓縮淘汰了一批落後的電解鋁、水泥等生產能力;適時調整投資重點,加強薄弱環節建設,著力加快國家鼓勵發展的農業、水利、交通、能源、社會事業等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建設。加大融資工作力度,引導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投放,扭轉了信貸資金一度出現的大幅度下滑局面,保持了信貸規模適度增長。在嚴格土地管理的同時,積極擴大增量、盤活存量,大力開展“空心村”、磚瓦窯場、工礦廢棄地“三項整治”,三年來盤活存量土地75.9萬畝,基本保障了建設用地需要。加強對煤炭、電力、運力以及緊缺資源的調節和調度,努力緩解瓶頸制約。國家實施巨觀調控政策以來的三年,我省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8%,高出全國3個百分點,保持了持續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
(三)堅持改革開放,努力增強經濟社會發展活力
不斷把改革向縱深推進、向廣度拓展,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取得突破。國有企業改革邁出實質性步伐。以產權制度改革為核心,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92%的國有工業企業實現股權多元化,86%的大中型企業完成主輔分離,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全部出再就業服務中心。非公有制經濟快速發展。制定了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加快發展的政策措施,不斷最佳化發展環境,非公有制經濟占全省的比重已達50%,比“九五”末提高15.5個百分點。農村稅費改革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全面取消了鄉統籌、農村教育集資等專門面向農民徵收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取消了除菸葉以外的農業特產稅,提前全部免徵農業稅,全省農民累計減負增收達270億元;實施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良種補貼和大型農機具購置補貼,調動了農民種糧積極性。機構改革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成效明顯。通過新一輪省市縣機構改革,政府機構、人員編制均精簡25%左右。鄉鎮機構改革順利完成,減少鄉鎮153個,減少鄉鎮行政事業機構3117個,清退臨時人員2萬多人,分流超編人員17萬多人。清理規範行政審批事項,省級行政許可項目保留473項,比2000年減少410項。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全面放開糧食購銷市場和價格,累計分流安置富餘人員19.7萬人,1718家企業退出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序列,糧食購銷市場主體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農村信用社改革進展順利。145家縣級聯社獲得專項央行票據認購權,管理水平明顯提高,經濟效益整體好轉。礦產資源整合完成階段性任務。兩年整合31家地方國有煤礦、15家國有在建礦井,關閉小煤礦857個、小鋁土礦92個。與此同時,交通、城建、水利、科技、教育、文化等領域的改革都邁出了新步伐。
適應加入世貿組織後的新形勢,積極實施開放帶動主戰略,大力東引西進,加快發展開放型經濟。目前我省已與17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關係。世界500強企業已有35家落戶中原。寶鋼、蒙牛等一批國內大企業投資我省。近三年引進省外資金千億元以上,去年超過500億元。鄭州出口加工區封關運行。英國MK、泰國曼谷、阿聯聯合等一批國際航空公司進入我省,開通了6條客貨運航線。
(四)堅持最佳化投資結構,不斷增強發展後勁
加大政府投資力度,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建成和開工了一大批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建設項目,培育了一批新的經濟成長點,為經濟社會長遠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2005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中,民間投資比重達56%,比2000年提高11個百分點;工業投資1900億元左右,是2000年的4倍。中原交通大通道建設步伐加快,高速公路路網主框架基本形成,18個省轄市全部通達高速;通車總里程達到2678公里,由“九五”末全國第13位上升到第4位;在建高速公路里程居全國首位。一批高參數、大容量機組投產發電,電力裝機總容量達到2881萬千瓦,為建設全國重要火電基地奠定了基礎。盤石頭水庫主體工程完工,一批骨幹水利工程相繼建成投用,防洪除澇能力明顯提高。鄭大、河大新校區和省體育中心等社會事業項目建成投用。一批城市供水、污水和垃圾處理項目建成或開工,城市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城市面貌明顯改觀。
(五)堅持以人為本,讓廣大人民民眾得到更多實惠
投入更多精力和財力,切實解決關係民眾切身利益的問題。認真做好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五年城鎮新增就業422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250萬人,其中“4050”人員60萬人。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實行市級統籌,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失業人員失業保險金、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139萬城市低保對象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全面實施農村特困戶救助,105萬特困民眾按月按標準享受救濟。建立了農村五保供養新機制。62個縣市區開展了農村低保試點。三年籌措資金154億元,新建和改造農村公路4.6萬公里,提高了“村村通”工程補助標準,解決了10014個行政村的通油路問題。籌措27.9億元改造農村中國小校16666所,消除D級危房596.9萬平方米。去年解決了重污染地區965個村、152.5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完成1107所鄉鎮衛生院改造。認真落實農村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去年安排11.6億元資金,資助農村貧困家庭中小學生619.6萬人。五年共有400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幫助受災民眾重建住房41萬間。改造了農村電網,實現了城鄉居民生活用電同價。加大清理建設領域拖欠工程款和農民工工資工作力度,維護了進城務工人員合法權益。
(六)堅持統籌協調,積極推進和諧社會建設
強化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努力促進社會全面進步。社會事業加快發展。加大科技投入,實施科技富民、製造業信息化等科技工程,獲得國家級獎勵科技成果55項、國家授權專利15199項。新當選院士6人。鞏固提高“兩基”成果,擴大高校招生規模,大力推進職業教育,各級各類教育全面協調發展。編制內農村中國小教師工資按時足額發放。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17%。奪取抗擊“非典”重大勝利後,適時啟動疾病預防控制和醫療救治體系建設,建成了省市縣130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7所市級傳染病醫院、18所市級緊急救援中心和108所縣級綜合醫院傳染病區。
在25個縣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參合農民1118萬人。實施農村部分計畫生育家庭獎勵扶助政策,去年5.6萬人享受到獎勵扶助。實施文化精品工程,《程嬰救孤》、《風中少林》等文藝精品劇目榮獲國家級大獎。競技體育水平不斷提高,五年來在國家級以上比賽中獲得金牌228.5枚。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先後對省轄海河、黃河、淮河流域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水污染進行專項治理,去年對污染嚴重的洪汝河等3個流域和小造紙等5個工業區進行重點整治,五年共關閉、取締污染嚴重的企業3860家。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等工程,五年完成營造林面積2271萬畝。安全生產形勢逐步好轉。不斷強化安全生產工作,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逐年下降。去年與2002年相比,減少事故28509起,減少死亡2158人,分別下降47.5%和29.4%。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得到加強。廣泛開展“道德規範進萬家、誠實守信萬人行”活動。積極開展向常香玉、任長霞、李學生等先進人物學習活動。深入推進文明城市、文明景區等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全省已創建14箇中國優秀旅遊城市、12個國家衛生城市、3個國家園林城市。順利完成第四、第五屆村委會換屆選舉。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活動。完成了“四五”普法任務。五年提請省人大及其常委會審議地方性法規36件,制定、發布行政規章35件。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取得新成效。深入開展雙擁工作,鞏固軍政軍民團結。民兵預備役工作有了新進步。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依法做好信訪工作。建立健全應急機制。社會大局保持穩定。
各位代表,過去的五年是我省發展歷史上不平凡的五年,是全省上下開拓創新、奮發有為的五年,是實現中原崛起邁出堅實步伐的五年。五年來,我們積極探索並走出一條符合河南實際的發展路子,為今後的發展積累了經驗。主要體會是:必須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著力解決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努力推動經濟社會、城鄉、區域、人與自然協調發展;必須不斷解放思想,強化機遇意識,堅持正確的發展戰略和目標不動搖,咬定發展不放鬆;必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理清發展思路,發揮自身優勢,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必須大力弘揚求真務實之風,強化工作責任,狠抓工作落實,確保各項工作取得實效;必須充分調動方方面面的積極性,凝聚廣大幹部民眾的智慧和力量,齊心協力、團結拼搏,努力形成百舸爭流、競相發展的良好局面。
各位代表,五年來之所以取得這些成績,是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人大、政協積極支持的結果,是全省廣大幹部民眾共同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工作在全省各條戰線上的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幹部、人民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公安民警以及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關心、支持我省現代化建設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同胞、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台灣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