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建國前,建國後,自然地理,地理位置,土地類型,氣候類型,水利水文,物產資源,生態環境,行政區劃,龍溪縣轄區,海澄縣轄區,龍海縣轄區,薌城區轄區,龍海市轄區,龍文區轄區,漳州招商局經濟技術開發區轄區,漳州台商投資區轄區,漳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轄區,龍海縣城,發展現狀,旅遊景點,部優產品,地址,
歷史沿革
據史料記載,宋元時期已有人移居
爪哇、
蘇門答臘、
馬六甲等地。明正統年間(1436-1449年),即有祖籍
龍溪縣的華人擔任爪哇國使臣到中 國來訪問。明代
漳州月港興起後,又有大批商人前往呂宋等地經商、定居。明末清初,一些海商和水手開始前往
長崎經商,一些人逃亡到
越南避難。鴉片戰爭後,大批
龍海人以華工身份等到了
東南亞各國。據1988年統計,現龍海縣的華僑、
外籍華人共有23萬人,分布在2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東南亞部分國家和地區為最多。全縣歸僑、僑眷有1.86萬人,分布在全縣各地的各個行業。水陸交通便利。
鷹廈鐵路通過縣北郭坑。
石碼有汽輪可通廈 門。縣境
雲洞岩有古岩畫,是研究人類歷史文化的寶貴資料。
建國前
陳武帝永定元年(557年)升晉安郡為
閩州,龍溪縣地屬閩州
晉安郡。光大二年(568年)閩州改為
豐州,屬豐州南安郡。
隋開皇九年(即陳禎明三年,589年)改豐州為泉州(治在今福州),廢
建安郡、
南安郡、
晉安郡。不久龍溪縣撤銷併入南安縣,不久南安縣也撤銷,龍溪縣地直屬泉州(駐地今天福州)。大業二年(606年)改泉州為閩州,翌年改閩州恢復為
建安郡,領閩、建安、南安、龍溪四縣。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建安郡為建州,龍溪縣地屬建州;三年析建州地置豐州(治在南安),龍溪縣屬豐州,州駐地今天福州:六年閩縣升制為泉州都護府,龍溪縣屬之,不久豐州撤銷併入泉州,州駐地今天福州
嗣聖元年(684年)析泉州的莆田、南安、龍溪置武榮州(治在南安),龍溪縣屬武榮州,不久州廢,併入泉州,州駐地福州。
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割泉州南部(此時泉州 州駐地為今天的福州,今天的泉州在唐朝久視年間(西元700年)才最後定設州,前面多次裁撤)和潮州一小部分,設定了漳州。716年(開元四年),徙州治至李澳川(今漳浦縣綏安鎮)。開元二十九年後,劃龍溪縣、龍巖縣來屬。786年(貞元二年)州治再徙龍溪縣桂林村(今漳州城區)。龍溪縣屬武榮州,不久州廢,併入泉州(州駐地)福州。
景雲二年(711年)改武榮州為泉州(治在
晉江),龍溪縣屬泉州。
天寶元年(742年)改
漳州為漳浦郡,龍溪縣屬之。乾元二年(759年)漳浦郡復名漳州,龍溪縣屬漳州。
貞元二年(786年)漳州遷治龍溪,龍溪縣成為附廓。886年(唐光啟二年)王潮三兄弟隨
王緒農民軍進入福建,攻下泉州,福建觀察使陳岩委王潮為泉州刺史,909年(閩國開平元年),
王審知為閩王,立閩國,都福州。
南唐保大四年(946年)漳州改稱南州,龍溪縣屬南州。龍溪縣屬南州,清源軍帶管南州。宋乾德四年(966年)南州復名漳州,龍溪縣屬漳州,清源軍代管漳州。。
963年,
清源軍(下轄泉州、莆田、漳州)改名為平海軍,
陳洪進為節度使,同時管轄南州,漳州屬平海軍。
至947年,南唐滅閩國,漳州地為王潮和
閩國治地,歷時61年。王潮、王審知兄弟先後為威武軍節度使,漳州為其治地,963年,
清源軍(下轄泉州、莆田、漳州)為平海軍,
陳洪進為節度使,平海軍帶管南州,漳州屬清源軍、平海軍。
978年(北宋太平興國三年),陳洪進納土於宋,漳州始隨平海軍納入宋土。宋代屬於福建路
宋乾德四年(966年)南州復名漳州,龍溪縣屬漳州。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漳州改為
漳州路,龍溪縣屬福建省漳州路。
明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初五日(1567年1月14日),朝廷批准析龍溪縣一都至九都及二十八都之五圖和
漳浦縣二十三都之九圖,設定海澄縣。龍溪、海澄屬漳州府。
清龍溪、海澄屬漳州府。
建國後
民國元年
福建實行省、道、縣三級政制,龍溪、海澄屬
福建省西路道;3年西路道改為汀漳道,龍溪、海澄屬之。
民國14年廢道,福建實行省、縣二級政制,龍溪、海澄屬省
直轄。
民國21年4月20日,
中國工農紅軍東路軍進駐漳州(龍溪縣城),4月下旬成立
閩南工農革命委員會,龍溪、海澄兩縣屬之,至5月28日紅軍回師蘇區時終止。
1950年4月1日,龍溪、海澄屬漳州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0月改屬
福建省人民政府龍溪地區專員公署。
1957年2月17日,南靖縣程溪區外雲、白雲、程溪、塔潭、粗座、人家、官園、洋奎8個鄉劃歸龍溪縣。3月,同安縣灌口區錦宅、金山2鄉及角美墟的同安街、眠床街劃歸龍溪縣。9月,漳浦縣董浦、三美、山邊3個鄉劃歸海澄縣,11月,龍溪縣古塘、市尾、詩浦3個鄉劃歸縣級漳州市。
1960年8月15日,國務院批准龍溪、海澄合併為龍海縣,屬龍溪地區專員公署。
1961年6月,龍海縣劃出天寶、浦南2個公社,九湖公社上墩、林內、前山3個生產大隊,步文公社店上生產大隊,以及後房農場,歸縣級漳州市管轄。
1967年6月,龍海縣屬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建省龍溪專區軍事管制委員會。1968年4月27日龍海縣革命委員會成立,5月改屬龍溪地區革命委員會。
1980年10月,龍海縣革命委員會改為龍海縣人民政府,仍屬龍溪地區行政公署。
1985年6月,龍海縣屬漳州市人民政府。
1993年5月,龍海縣撤縣建市,由漳州市代管。
1996年5月,將漳州市薌城區芝山鎮的古塘、群勇、市尾、塔後、
土白、下洲6個村委會,南坑街道辦事處的東嶽、岳北、漳糖、東關、南坑、洋筠6個居委會和洋筠1個村委會,巷口路以東屬新華東居委會的部分,龍海市的郭坑鎮,龍海市步文鎮的蔡榜、西坑、小港、蘭田、梧橋、
湘橋、打山、恆坑、橋仔頭、崎嶺、書廳、石井、圳頭、東嶼、步文、後坂、
田豐、塘北、坂上、孚美、後店、流崗、
翁建、登科、科坑、
漳濱、石州、浦口、朝陽31個村委會和梧浦村委會在國道324線的西北部分成立
龍文區,直屬漳州市管轄。實際管轄範圍為原
龍海市郭坑鎮和
步文鎮(除長洲村和梧浦村外)的全部及原薌城區芝山鎮
土白、下洲2個村,其他實際分別為薌城區和龍海市管轄。
2010年04月國務院批准原龍海市管轄的
漳州招商局經濟技術開發區(古屬海澄縣)升級為國家級經濟開發區,直屬於漳州市政府管轄。
2011年7月,將龍海市角美鎮,角美工業開發區,漳州龍池經濟開發區成立
漳州台商投資區,直屬
漳州市管轄。
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龍海縣位於福建省南部沿海,北緯24°09’—24°36’,東經117°29’—118°15’。面積1128平方千米。轄14鎮、2鄉(含1
民族鄉)。人口77.91萬,通行
閩南方言漳州話。
土地類型
龍海倚山濱海,山海田俱全。全市區域自然狀況為“六山一水三分田”,土地總面積198.9萬畝,其中,耕地25.86萬畝,占總面積13%;園地20.64萬畝,占總面積13%;林地面積114.51萬畝,森林覆蓋率56.12%,紅樹林保護區面積4031畝;海域面積494.4平方公里,其中灘涂面積53.15平方公里,大小島嶼13個,海洋漁業發達,海洋礦產豐富。
氣候類型
龍海氣候宜人,陽光雨水充足。龍海市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擁有豐富的光、熱、水資源。氣候溫和,日照充足,累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999.2小時,常年平均氣溫21.4℃,年積溫7662℃,無霜期330天左右;雨量充沛,四季常青,年平均降水量1686.4毫米,基本滿足農作物一年三熟的要求,歷來就是糧食生產高產地區、全國商品糧生產基地,曾被譽為福建的“烏克蘭”。
水利水文
龍海水系發達,基礎配套完善。龍海是國家級初級水利化縣(市)之一,市內北引灌渠和西、南溪一條龍灌渠全省聞名,全市水資源總量多年平均值9.2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總量每年3.2億立方米。九龍江西、北、南溪在龍海境內總長達529.6公里,流域面積1138平方公里。全市水庫64處,總庫容量62億立方米;江海堤壩長227公里。2008年龍海被評為全國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先進縣(市)。
物產資源
龍海物產豐富,生物種類繁多。龍海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福建省花、被譽為“凌波仙子”水仙花的原產地。全市擁有農作物種類51種,水果百多種,蔬菜54種,花卉100多種,野生植物近千種。近年來,又新引進試驗示範新品種42個,引進水果類新品種30個,蔬菜新品種40個,水產類新品種8個,畜禽類新品種8個,花卉類新品種24種類,食用菌新品種12個。
生態環境
龍海環境舒適,居住條件良好。城市建成區共有公園10個,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4平方米;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38.87%、綠地率34.21%。環境質量保持良好。九龍江流域(龍海段)的水質達標率為83.3%;飲用水源水質達到二類水質標準,水質達標率穩定在96%以上;市區空氣品質API指數年均值為56,全年一、二級天數比例達到92.33%,空氣環境質量三項指標(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優於國家環境空氣品質的二級標準;煙塵控制區達15平方公里,達標率為100%。區域環境噪聲年平均值和交通幹線噪聲年平均值基本保持穩定,分別為55.6分貝和66.2分貝。
行政區劃
龍溪縣境域
隋開皇十二年(592年)綏安、蘭水兩縣併入龍溪縣,轄地兼有今
漳州市和廈門的海滄、圭嶼及閩西一帶。
唐垂拱二年(686年)析龍溪縣南境置漳州,龍溪縣境約今龍海大部和薌城區、華安縣全境,
南靖縣、
平和縣、廈門市郊各一部分,以及閩西一帶。
開元二十四年(736年)析龍溪縣西部地域置汀州。
元至治二年(1322年)析龍溪、
龍巖、
漳浦三縣地置南勝縣。龍溪縣從30個都中析出7個都(第14~20都,即原蘭水縣地)屬南勝縣。
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割龍溪縣二十一都七圖、二十五都五圖,共十二圖歸南靖縣(前身為南勝縣)。
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龍溪縣境域為“東至
同安縣界八十里,西至南靖縣界三十里,南至漳浦縣界四十里,北至
長泰縣界三十里。東南至海八十里,西南至漳浦縣界三十里,東北至長泰縣界二十里,西北至
漳平界一百五十里。東西相距二百二十里,西北相距六十里”。
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1567年1月)龍溪縣析出一都至九都(今海滄、浮宮、
東園、海澄全部及東泗部分地)和二十八都之五圖(今紫泥鄉
下樓村)屬海澄縣。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龍溪縣境域為“東西廣一百一十里,南北袤六十里。東至景莊墓七十五里,與泉州府同安縣山邊社分界;西至墨場上蔀水溝東三十二里,與南靖縣溝西分界;南至九龍嶺三十里,與南靖縣馬坪分界;北至梅水坑東二百四十里,與漳平縣坑西分界;東南至石碼龍海橋東三十二里,與海澄縣橋西分界,西南至秀潭十五里,與南靖縣徑口分界;東北至五里亭三十里,與長泰縣
古溪分界;西北至月嶺鋪三十里,與南靖縣寨仔後分界。”
民國17年5月,龍溪縣華封(曾駐縣佐)升制為華安縣。龍溪析出二十四都的寨坂、銀塘、沙建和二十五都的
浦西、
桃源、歸德、迎富、
昇平、龍嶺、宜招、華封、珍山、大深、
蓬萊大坑共14保屬華安縣。
1951年6月,析龍溪縣
城關一區、二區設漳州市(今薌城區)。
1957年2月17日,南靖縣程溪區外雲、白雲、程溪、塔潭、粗座、人家、官園、洋奎8個鄉劃歸龍溪縣。3月,同安縣灌口區錦宅、
金山2鄉及角美墟的同安街、眠床街劃歸龍溪縣。11月,龍溪縣古塘、市尾、詩浦3個鄉劃歸縣級漳州市。
龍溪縣轄區
唐設鄉、里、村(在城設坊)。宋初,設6鄉33里115保,淳祐間改33里為30都。
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在城設3隅,附廓設4廂,在鄉村設15都。
隅
東北隅 行春街、東橋街、興賢街、馬坪街、旗纛
廟前街、北橋街、
桂林廿九街,共7街。
西隅 開元前街、后街、
西市頭街、布政司前街、碩仁橋街、察院前街、
縣前街、西橋街、觀巷,共8街1巷。
南隅
南市街、花園前街、雙門街、東坂后街、府學前街、龍駭瀛街,共6街。
廂
東廂外 表忠街、迎恩街、新亭街、岳前街、草市街、御史巷、德安巷,共5街2巷。
南廂外
鎮海樓街、驛路街、薑黃亭街、船頭巷、柵尾下巷,共3街2巷。
北廂外 威惠廟前街、嶺下亭街,共2街。
都
一二三都 蘇林、青礁、澳頭、登瀛、嵩嶼、長嶼、鄭井、海滄、盧漸尾、東坑排頭、
林東、馬壠、渡頭、沙坂、
鐘林、
石囷、蘇厝,共17社。
四五都 浮宮、禾平、溪東、高溪、陳墩、嶼尾、際山、
方田、
青浦、車鰲,共10社。
六七都 排浦、雙分、
山東、中禾、洪埭、東頭、漸山、
龍井、溪坂,共9社。
八都 謝倉、太江、
陳巷、溪頭、橋頭、儒山、蔡浦、珠浦、
鹿石、河福、溫林,共11社。
九都 橋頭、
祖山、
黃田、
官山、嶼兜、美山、普玄、侯山,共8社。
十一都 福河、
文山、紫泥、南坂、院前、亭尾、
盧洲、
北江亭、許溪、浦邊、
南山、洪團、嚴林、蔡港、雙埭、錦江、水居,共17社。
十二三都 水頭、後林、蓮浦、溪頭、洪塘、上洋、塔尾、東山、
田子、
古縣、
鄒林、下莊、林前、木綿,共14社。
二十一都 渡頭、山美、雙路、林前、山兜、
新塘、
梅溪、天寶、墨場、
蓮花,共10社。
二十二都
翁建、西頭、登科、院前、黃柑、
石浦、
浦口、鴻山,共8社。
二十三四都
金沙、蓬洲、
香洲、磁窯、松州、吳浦、
魯林、桃源,共8社。
二十五都 昇平、龍嶺、桃源、
黃洋、迎富、草坂、宜招
劉山、宜招東山、大深、良村、華封上營、華封中營、歸德、奇葉、浦西、
陳山,共16社。
二十六都
李林、霞石、赤嶺、路邊、孚美、吳坑、南坑、油車、
龍山、璞山,共10社。
二十七都 長洲、
馬岐、下尾、西坑、上苑、陳洲、浦頭、東洋、嶺兜、西浦、水居,共11社。
二十八都 江東、澳頭、文甲、坂尾、勾東
岑山、東山、北邊、玉洲、滸茂、烏礁洲、深泥、烏泥仔,共12社。
二十九三十都
福井、
白石、沙坂、
四望山、烏嶼、石尾東、石尾西、石尾南、石尾北、石尾中、洪埭、新埭上、新埭下、清洋、橄欖嶼,共15社。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龍溪縣設3隅3廂10都102圖124保。
隅
東北隅轄三圖、西隅轄二圖、南隅轄三圖。
廂
東廂
文昌、元魁、迎恩、東廓、附鳳、岳口、官園、蔥園、護滿、
田霞,共10保。
南廂 洋老洲、杉巷、姜待、上
下沙、馬惠、鳳林,共6保。
西北廂 無圖保。
都
十二三都 詩墩、陳
李倫、鄒鄭倫、楊鄭吳、
蔡林王、蔡美、林尾、
馬興、芋園、木棉、
任勤、連任、顏德貫、田西、
唐吉、
馬洲、六協,共17保。
二十一都 康瑤坪、
楊松、張郭李、謝前塘、
懷安、南山、山尾、天寶、北山、西文、路邊、塔尾、登坪、魯行、山兜、陳曾、
周倫、陳推、梅應、何方林、林懷、林堂、墨場,共23保。
二十二都 楊龍浦、黃柑、蕭王陳、陳黃講、郭坑、石浦,共6保。
二十三四都
陳宏、烏頭門、磁窯、蓬州、洛濱、
杏林,松洲,
張奇、寨坂、金沙、銀塘、沙建,共12保。
二十五都 浦西、桃源、歸德、迎富、昇平、龍嶺、宜招、華封、珍山、大深、蓬萊大坑,共11保。
二十六都 洋尾、
田邊、
烏石、茶園、璞山、流崗、六石、西洋、坂頭、內林,共10保。
二十七都 詩浦、浦頭、蔡耀、陳洲、
蔡潤、
李陽、
蔡吉、林雲、關下、蔡吳唐,共10保。
二十九三十都 四望山、田裡、新埭、洪岱、石美、白石,共6保。
民國初年沿襲清代保甲制度。民國17年9月,設區、村里、閭鄰(時5戶為鄰,25戶為閭,百戶以上的市鎮為里、鄉村為村,20村里為區)。18年將村里改稱鄉鎮,而以20至50鄉鎮設區。19年將鄉鎮擴大至千戶,區亦改由10至50鄉鎮組成。23年5月以後實行保甲制度,10戶為甲、10甲為保。23年8月,龍溪縣轄7個區491個保。
民國24年10月,龍溪縣轄5個區,其中甲級區3個,乙級區2個。
民國28年12月26日,龍溪縣劃為6區,下轄15鎮27鄉438保。
第一區(文元區)
崇安鎮 靖中前、靖中後、濟美前、濟美後、靖北前、靖北後、太古前、太古後、下營、
修文前、修文後、興東前、興東中、興東後、定威北、興西前、興西中、興西後,共18保。
鐘薰鎮 西橋前、西橋後、
大通南、
南市、
廣南前、廣南中、廣南後、醒西前、醒西後、民西前、民西後、瀛州前、瀛州中、瀛州後、縣前、縣中、縣後,共17保。
嘉庚鎮 大通前、大通中、大通後、通中前、通中、通中後、西市、西街前、西街中、西街後、下碑前、下碑後、洋坪前、洋坪後、肅清前、肅清後,共16保。
霞園鎮 鎮台前、鎮台後、小坑、北門、北廓下、聯歡前、聯歡後、公府前、公府後、
康樂、東市、烈女、大岸前、大岸後、
甘棠、洞口、
田墘、鶴橋,共18保。
岱浦鎮 洋均、馬公、東轅前、東轅後、
岳鳳前、岳鳳後、東頭前、東頭後、官園前、官園中、官園後、篤後、
田豐、祈保前、祈保後、浦頭前、浦頭後、魚市前、魚市後,共19保。
文鳳鎮 鳳霞、新行、附鳳前、附鳳後、園巷前、園巷後、教子、行春前、行春後、迎恩、元魁、頂田霞、文昌、
文衡前、文衡後、上沙、下沙、下田霞,共18保。
南文鎮 太武前、太武后、新興、
文川東、文
川西、文川南、文
川北、大路頭、醒東前、醒東中、醒東後、米市前、米市後、竹巷東、竹巷西、草寮前、草寮後、竹巷南、竹巷北,共19保。
橋頭鎮 橋頂前、橋頂後、霞莊前、霞莊後、雙庵前、雙庵後、琪山、
大觀園,共8保。
第二區(古縣區)
蓮塘鄉 庵兜、上園、下店、梅溪、
田洋、蔡坂、墟底、林下、蓮花、新春,共10保。
古林鄉 巧山、竹崎、後石、庵前、東山、浦園、下林、園林、上溪,共9保。
衍福鄉 內洋、崎林、倉里、橋埔、琪塘、衍護,共6保。
鄒林鄉 美山、蔡坑、田墘、錫林、木棉、頂葉、下葉、
馬嶺,共8保。
鳳洋鄉 田下、田址、鳳塘、洪塘、官溪、上洋,共6保。
顏潮鄉 顏厝、里前、白洋、長邊、水頭、丹洲、洪坂、馬洲、下宮,共9保。
翠山鄉 雩林、象浦、翠林、東園、都洋、榜山、坂頭、南林、獨立,共9保。
霞文鄉 崇福、溪頭、福河、霞滸、港園、文店、文山,共7保。
平苑鄉 陳厝、高厝、文苑、後苑、文里、
沈岩、平寧、登第、鴻西、雲洲,共10保。
第三區(石美區)
埭東鄉 後山、坂美、
吳宅、埭恆、塘邊、大沙洲、課堂、東美、蕭井、南園,共10保。
白榴鄉 玉江、港內、洲頭、霞坪、流傳、楊厝、丁厝、蔡店、埔尾,共9保。
石美鎮 沙坂、東門、石美、北門、埭頭、南門、西邊、
遼西,共8保。
龍鳳鄉 霞邊、石厝、上店、龍岱、庵頭、
北角、東山、內山尾、霞嶼、洪邊、田邊,共11保。
第四區(郭坑區)
靖東鄉
南陽、國卿、篁渡、扶搖、洛蓬、溪渡,共6保。
復興鄉 登科、龍頭、科坑、苑浦、漳濱、翁建、建溪、
朝陽,共8保。
振橋鄉 埔尾、
西溪、長福、市尾、下古塘、上古塘、岱林、流崗、樓內,共9保。
鰲頭鄉 洛梧、璞坑、
鳳山、園坑、崎嶺、書廳、蓬石、鰲浦,共8保。
修濱鄉 詩浦、坪口、溪頭、翰苑、碧湖、美嶼、檀山、
藍田、梧橋、後房、西宅、石倉,共12保。
關霞鄉 蔡坂、嶺東、鎮頭、馬崎、長霞、松洲,共6保。
第五區(浦南區)
南洲鎮 下蒼、黃道、詩坪、浦南束、浦南西、浦南南、浦南北、
雙溪,共8保。
滄埔鄉 福青、浯滄、浦里、吉苑、金沙、洋美、南山、埔里,共8保。
龍園鄉 鰲門、田邊前、後園、寮里、田邊後、坂園、烏石、豐樂,共8保。
北亭鄉 下高坑、香亭、萊坑、蔡前、新厝、
北斗前、北斗後、仙景,共8保。
五鳳鄉 高坑、下浦、上浦、塘邊、五里沙、後巷、鳳園、張坑,共8保。
寶塔鎮 天寶、山美前、山美後、塔美前、塔美中、塔美後、墨溪、輅軒,共8保。
仙寨鄉 皋塘、
大寨前、大寨中、大寨後、月嶺、
仙都、洪坑、後寨,共8保。
鐵峰鄉 謝溪頭、前山、鐵塘、渡頭、嶺下、路口、
金峰、山棠,共8保。
第六區(石碼區)
自由鎮
新洲、王宮西、面炙、西湖前、東路、霞庵前、
新街、浸水、霞庵後、西湖中、西湖後、大碼頭,共12保。
平等鎮 直扶、王宮北、丁酉、王宮南、公園東、甘棠、王宮東、大李厝、公園西、大田、
新田、祖田、草埔,共13保。
博愛鎮 王宮前、祥福、王公、古碗竹、下碼、糖巷、天河、外市、中鎮、錦江、桶漆,共11保。
互助鎮 書巷、訓經、新杉前、新杉中、大宮、新杉後、打索、王宮中、十六間、田裡、琵琶、王宮後,共12保。
合作鄉 街仔、巷內、下尾、中央、岸尾、錦田前、錦田後、溪墘前、溪墘後、紫泥前、紫泥後、世甲,共12保。
敬業鄉 州頭、二州、後頭、庵前東、田岸、錢厝、東社、庵前西、市仔、過港前,共10保。
樂群鄉 溪州、過港後、溪霞、桃源、新洋、草洪、仁和、巽玉、金定前、金定後,共10保。
民國29年6月,第一區的橋頭鎮改稱
橋南鎮;第三區區署山石美遷至東美。31年,因鄉鎮組織逐漸健全,區署由6個裁減為3個(石碼、石美、浦南),至34年區署全部撤銷。
民國36年,設3鎮18鄉263保和1個特編甲。
1949年
龍溪解放初,全縣設9個區,其中城關2個區、農村7個區。1950年11月,農村增設2個區;全縣計11個區、101個鄉。1951年6月,析龍溪城關區建制設縣級漳州市。1952年,從五、六、八區析出,增設第十區(駐古塘);全縣轄10區92鄉3鎮7街。1955年12月,將10個區並為古縣、平寧、石碼、城內、石亭、東嶼、埔尾7個區,共轄101個鄉(鎮)。
1956年3月,城內區併入平寧區,石碼區改為石碼鎮(區級),並將101鄉(鎮)並為44個鄉。
1957年2月17日,南靖縣程溪區外雲、白雲、程溪、塔潭、粗座、人家、官園、洋奎8個鄉劃歸龍溪縣;3月,同安縣灌口區錦宅、
金山2鄉及角美墟的同安街、眠床街劃歸龍溪縣;7月,將東嶼區改為東山區;11月,龍溪縣古塘、市尾、詩浦3個鄉劃歸縣級漳州市;全縣共轄6區1鎮53鄉。
1958年4月,撤區並鄉,設石碼鎮和新厝、新塘、古縣、崇福、榜山、城內、洪坑、天寶、林內、石亭、埔尾、浦林、郭坑、古塘、後坂、蔡坑、東美、鴻漸、石美、角美、程溪、下葉、官園23個鄉。
1958年9月,撤銷鄉建制,全縣設立先鋒、勝利、紅旗、海鷹、星火、衛星、火箭、程峰8個公社(共轄122個耕作管理區)和石碼鎮。1959年3月,公社冠以當地名稱,並改耕作管理區為生產大隊;7月,從天寶公社劃出部分地增設浦南公社;年底,龍溪縣共轄顏厝、九湖、榜山、紫泥、天寶、浦南、步文、角美、程溪9個公社(116個生產大隊)和石碼鎮。
1960年8月15日,國務院批准龍溪、海澄合併為
龍海縣,屬龍溪地區專員公署。
海澄縣境域
明嘉靖四十五年海澄建縣時,境域為“廣八十里,袤五十里。東至鎮海衛
海門巡檢司六十五里,西至祖山鋪、石碼一十五里,南至
南靖、漳浦交界馬口橋四十里,北隔大江至青礁一十里,又至同安縣界新垵一十里。”
隆慶六年(1572年)漳浦縣二十八都之五圖(今白水營一帶)劃歸海澄縣。
清
雍正十二年(1734年)漳浦縣二十三都之八圖(今隆教鄉鎮海一帶)劃歸海澄縣。
1957年9月,漳浦縣董浦、三美、山邊3個鄉劃歸海澄縣。
海澄縣轄區
海澄設縣之初,設三坊五里:第一二坊,原龍溪八都;第三坊,原龍溪九都;第一里,原龍溪八九都;第二里,原龍溪六七都;第三里,原龍溪四五都及漳浦二十三都之九圖;第四里,原龍溪一二三都;第五里,原龍溪一二三都並二十八都之五圖。
清初有保、甲112個,加上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新割漳浦二十三都之八圖,即浦地東界8保,共有120保、甲。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共轄保、甲103個。
縣城內 南門一保、南門二保、東門一保、東門二保、西門一保、西門二保、北門一保、北門二保,共8保。
城外東路 新亭甲、南岐保河福甲、尤
田甲、塗上甲、十八保、十九保蔡埭甲、二十保、廿一保、廿二保、廿三保張
劉甲、吾養保橋東甲、橋南甲、河頭甲、埭卜保、厚境甲、槐東甲、嶺東
保山頭甲、留田保、高
陳甲、八坑甲、青浦保、海門甲、大徑甲、
格林甲、小東山甲、島美甲、浯嶼甲、浦西甲、
石埠保、荷蔀保、仙恬保、岐塢保、姑壠保、鎮坑上半保、鎮坑下半保、沙澳上半保、沙澳下半保,共37保、甲。
城外南路 新盛甲、溪頭甲、內樓甲、外樓甲、上曾甲、珠浦甲、營邊甲、林坑保、廿四保、廿五保、虎渡保、太江保、鄒岱甲、東原保、田埭保、中和保、圳尾保、金豐保、郊邊甲,共19保、甲。
城外西路 篷巷甲、學邊甲、黃田保、港口甲、容川碼甲、埭內甲、樓下甲、碼頭甲、華窯美甲、月邊甲、嶼上甲、溪洲甲、普賢甲、沉嶼甲;祖山保、戴厝保、高坑甲、盧沈甲、美山保、仁美保、許坑保、猴山保、
合浦保、溫林保、溝邊甲、徑口保、
龍潭保、龍井保遑巷甲、滄泉保、漸山保、馬口保,共31保、甲。
城外北路 霞美街甲、土城內甲、恆泥保、永昌保、集興上半保、集興下半保澄瀛甲、崇隆保、新安保,共8保、甲。
民國25年5月,海澄縣轄4個區,其中甲級區1個,乙級區3個。
民國29年,海澄縣劃為4區,下轄5鎮14鄉,178保:
第一區(駐溪頭)
城區鎮 溪頭、外樓、內樓、後增、東門、西門、河福、下寮、豆巷、五社、華瑤、珠浦、林坑、港口,共14保。
城東鄉 倉頭、後厝、
東河、錦埭、崎溝、港邊、厚境、秋租、雙鳳、爐里,共10保。
城西鄉 沉嶼、嶼上、田厝、黃坑、溪北、下田,共6保。
陂
內鄉 南邊、東園、楓林、霞林、樓仔、後柯、埭尾、東頭、鄒岱、茶斜、寶里,共11保。
山後鄉 田邊、柯坑、高坑、丹坑、竹馬、南寮、中庵、下樓、下庵、玉枕,共10保。
南霞鄉 虎渡、田寮、合浦、下埭、羅坑、廣林、
龍門、西月、下渡、太江,共10保。
東
馬鄉 倒港、東泗、碧浦、水滸、清泉、漸山、溪坂,共7保。
第二區(駐浮宮)
浮宮鎮 崇福、養懷、仁和、萃福、溪頭、溪山、港前、林墩、邱厝、朝峰、美山、寶峰、石峰、際次、際長、八卿,共16保。
霞谷鄉 崎河、甘山、田頭、城內、埔里、赤嶺、霞威、霞圳、丹溪、霞興,共10保。
青浦鄉 下嶼、大山、石坑、高港、考後、沙沄、田墘,共7保。
白水營鎮 方田、菜市、米市、南市、雞市、西市、過田、圳南、寨內,共9保。
白南鄉
金鰲、樓埭、坑西、西鳳、崎汾、郊邊、鶴頭,共7保。
第三區(駐港尾)
港尾鎮 象山、港尾前、港尾後、省山、上五、東山、東坑、
湯頭、亭嶺、古山、古城,共11保。
浦西鄉 石埠前、石埠後、格林、
白沙、林尾、城外、店地、大徑,共8保。
太武鄉 卓岐前、卓岐後、深澳、島美、徑內、青陽、黃坑,共7保。
隆教鄉 雜社、白坑、
鎮海、關頭、油車、新厝、碧塘,共7保。
(第三區浯嶼保被日軍占領,居民遷入內地,無列入)。
第四區(駐海滄)
滄江鎮 路頭、大街、橫街、新街、山仰、柯井、青礁、院前、古樓、囷瑤,共10保。
金鐘鄉 錦里、內坑、貞庵、嵩嶼、石倉、溫厝、漸美、
鐘山、東嶼、
石塘,共10保。
新霞鄉 鰲冠、霞北、霞南、霞西、東社、海墘、巷內、上丘,共8保。
民國31年7月,海澄縣撤銷第一、二區,由縣轄鄉;將第三區改為港尾區,第四區改為
海滄區,仍由區轄鄉。至34年區署全部撤銷。
民國35年5月調整鄉鎮保甲,轄鄉鎮11個:城區鎮、
白水鎮、浮宮鎮、港尾鎮、
峨山鄉、富有鄉、
康樂鄉、鎮海鄉、青浦鄉、海滄鄉、金霞鄉。
民國36年,海澄縣設4鎮7鄉173保。
1957年9月,漳浦縣董浦、三美、山邊3個鄉劃歸海澄縣。
漳州市轄區
1951年6月1日,析龍溪縣城關一、二區置漳州市(縣級市),隸屬龍溪地區。
1957年11月,龍溪縣古塘、市尾、詩浦3個鄉劃歸縣級漳州市
1961年6月,龍海縣天寶、浦南2個公社,以及九湖公社3個生產大隊、步文公社1個生產大隊和後房農場劃歸漳州市。
1967年4月,漳州市隸屬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建省龍溪地區軍事管制委員會。1968年5月15日,漳州市革命委員會成立,隸屬龍溪專區革命委員會。
1978年03月17日,成立龍溪地區行政公署,漳州市革委會屬之。1980年11月4日,撤銷漳州市革委會,成立漳州市人民政府,仍隸屬龍溪地區。
龍海縣轄區
1960年1月,龍海縣轄顏厝、九湖、榜山、紫泥、天寶、浦南、步文、角美、程溪、蓮花、浮宮、港尾12個公社和縣城所在地石碼鎮;2月,從蓮花公社劃出虎渡村以南的生產大隊增設東泗公社;6月,石碼鎮改為石碼公社;下半年全縣轄14個公社、195個生產大隊。1961年6月,龍海縣劃出天寶、浦南2個公社,九湖公社上墩、林內、前山3個生產大隊,步文公社店上生產大隊,以及後房農場,歸縣級漳州市管轄;同年,浮宮公社分為浮宮、白水、東園3個公社;全縣共轄14個公社、267個生產大隊。1962年初,由步文公社析出郭坑圩以北的生產大隊增設郭坑公社;年底,全縣共轄15個公社、282個生產大隊。1963年7月,析石碼公社的街道設石碼鎮,為縣轄鎮;分別析蓮花、白水、角美、郭坑公社的街區設海澄、白水、角美、郭坑鎮,為社轄鎮。
1980年,石碼公社撤銷,併入石碼鎮。1984年夏收後,改公社為鄉(鎮),改生產大隊為村(街道改為居民委員會);9月至10月間,全縣設石碼、海澄、郭坑、角美、白水5個鎮及程溪、九湖、步文、顏厝、榜山、紫泥、東泗、東園、浮宮、港尾10個鄉。1988年1月1日,從港尾鄉劃出10個行政村增設隆教畲族鄉;5月13日,改浮宮、程溪2鄉為鎮;12月29日,改港尾鄉為鎮。1991年,龍海縣共轄14鎮(石碼、海澄、程溪、郭坑、步文、角美、九湖、顏厝、榜山、紫泥、白水、東園、浮宮、港尾)、1個鄉(東泗)、以及1個民族鄉(隆教畲族鄉);共有22個居委會、512個居民小組,281個村、3695個村民小組。
薌城區轄區
1985年05月14日,經國務院批准,7月20日撤銷龍溪地區行政公署,漳州市升為地級市,9月21日原漳州市建制改設薌城區(以境內九龍江西溪別稱薌江而得名),隸屬地級漳州市。
1986年,薌城區分為市區、郊區2部分。市區設東鋪頭、西橋、新橋、巷口、南坑5個街道,共轄48個居委會。郊區設浦南、天寶2個鎮及芝山、石亭2個鄉,共轄82個村、2個居委會。
1988年,市區增設5個居委會(湖內、南豐、東湖、東嶽、南坑北);新橋街道船民委員會改稱九龍居委會。郊區浦南鎮增設松州村。
1990年,市區南坑街道增設洋筠居委會。至年底,薌城區轄5個街道(東鋪頭、西橋、新橋、巷口、南坑)、2個鎮(浦南、天寶)、2個鄉(芝山、石亭),共有56個居委會、83個村。
1996年05月31日,國務院批准(國函[1996]38號):將薌城區芝山鎮的古塘、群勇、市尾、塔後、土白、下洲6個行政村,南坑街道辦事處的東嶽、岳北、漳糖、東關、南坑、洋筠6個居委會和洋筠1個行政村,巷口路以東屬新華東居委會的部分劃歸龍文區管轄。
1997年,面積264.6平方千米,人口36萬,轄5個街道、4個鎮:東鋪頭街道、南坑街道、西橋街道、新橋街道、巷口街道、芝山鎮、浦南鎮、天寶鎮、石亭鎮。區政府駐南昌路。
2003年,薌城區轄6個街道、4個鎮:東鋪頭街道、西橋街道、新橋街道、巷口街道、南坑街道、通北街道、浦南鎮、天寶鎮、芝山鎮、石亭鎮。
街道/鎮 | 直轄 |
---|
| 金寶社區、師院社區、東鋪頭社區、新華社區、龍江社區、縣後社區、北橋社區、加禾社區、南台社區、水仙花社區、南昌社區、西街社區、瑞京村 |
| 北京社區、延安社區、華南社區、西橋社區、舊橋社區、鐘芬社區 |
| 下沙社區、前鋒社區、解放社區、紅星社區、新竹社區、元南社區、華港社區、悅華社區、新城社區、詩浦社區 |
| 甘棠宮社區、蒼園社區、鑫榮社區、新浦社區、新鋒社區、新華東社區、巷口社區、東園社區、民主里社區、岳口社區、市尾社區、東門社區、官園社區、浦頭社區、群勇村 |
| 騰飛社區、龍通社區、華元社區、東嶽社區、洋筠社區、群裕社區、東關社區、漳糖社區、南坑社區、金冠社區、紅旗社區、桃林社區、岱山村、農友村、古塘村、坑頭村、市後村 |
| 湖內社區、芝山社區、和平里社區、北塔社區、金源社區、漳華社區、團結社區、延安北社區、寶珠園社區、西洋坪村、大同村、金湖村 |
| 浦南居委會、松州村、詩朋村、宏道村、吳浦村、東坑村、謝坑村、園坑村、渡東村、溪園村、蓬萊村、金沙村、後林村、浦林村、布坑村、浯滄村、福林村、浦南村、光坪村、雙溪村 |
| 天寶居委會、天寶村、山美村、路邊村、塔尾村、墨溪村、田寮村、後巷村、珠里村、茶鋪村、張坑村、鳳園村、後塘村、過塘村、大寨村、月嶺村、盤谷村、後寨村、洪坑村、仙都村、埔里村 |
| 康山村、渡頭村、上坂村、金峰村、西院村、林內村、前山村 、謝溪頭村、甘棠村、上墩村、下碑村、金峰工業區 |
| 蘆山園居委會、寮里村、田邊村、董坑村、後園村、秋坑村、吳門村、南山村、洋尾村、龍秋村、安山村、埔尾村、塘邊村、高坑村、烏石村、仙景村、北星村、北斗村、新厝村、蔡坑村、下高坑村、豐樂村、蔡前村、下蒼村、香坂村 |
|
|
|
|
|
龍海市轄區
1993年5月,龍海縣撤縣設市(縣級市),轄14個鎮、1個鄉、1個民族鄉:石碼鎮、九湖鎮、郭坑鎮、角美鎮、步文鎮、顏厝鎮、榜山鎮、紫泥鎮、程溪鎮、海澄鎮、東園鎮、浮宮鎮、白水鎮、港尾鎮、東泗鄉、隆教畲族鄉。
1996年5月31日,國務院(國函[1996]38號)批准同意將龍海市的郭坑鎮,步文鎮的蔡榜、西坑、小港、蘭田、梧橋、湘橋、打山、恆坑、橋仔頭、西洋、書廳、石井、圳頭、東嶼、步文、後坂、田豐、塘北、坂上、孚美、後店、流崗、翁建、登科、科坑、漳濱、石州、浦口、朝陽31個行政村和梧浦行政村在國道324線的西北部分劃歸新設立的漳州市龍文區管轄。
1998年末,全市總面積1115平方千米,總人口76.93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0.19萬人。轄12個鎮、1個鄉、1個民族鄉:石碼鎮、海澄鎮、程溪鎮、角美鎮、白水填、浮官鎮、港尾鎮、九湖鎮、顏厝鎮、榜山鎮、紫泥鎮、東園鎮、東泗鄉、隆教畲族鄉。共有19個居委會、243個村委會。市政府駐石碼鎮。
2003年8月13日,《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龍海市撤銷石碼鎮設立石碼街道辦事處的批覆》(閩政文[2003]243號)同意撤銷石碼鎮,設立石碼街道,石碼街道辦事處所轄行政區域及駐地與原石碼鎮所轄行政區域及駐地相同。
2010年04月國務院批准原龍海市管轄的
漳州招商局經濟技術開發區(古屬海澄縣)升級為國家級經濟開發區,直屬於漳州市政府管轄。
2012年1月,國務院批准同意將龍海市角美鎮,角美工業開發區、漳州龍池經濟開發區設立國家級
漳州台商投資區。
鎮/鄉 | 直轄 |
---|
| 解放東社區、漁業社區、新華社區、九二〇社區、解放北社區、解放南社區、解放西社區、紫雲社區、橋口社區、紫光社區、人民西社區、港口社區、僑村社區、高坑村、登第村、內社村、蔬菜村 |
| 城內居委會、溪頭居委會、大埕居委會、華陽居委會、山後社區、山後村、豆巷村、玉枕村、嶼上村、黎明村、溪北村、羅坑村、和平村、下埭村、合浦村、內溪村、珠浦村、內樓村、河福村、上寮村、倉頭村、前厝村、崎溝村、埭新村、大成農場 |
| 白水居委會、白水村、方田村、崎岎村、西鳳村、郊邊村、樓埭村、金鰲村、井園村、山美村、莊林村、磁美村、山邊村、下遼村、大下村、下田村 |
| 浮宮居委會、溪山村、山塘村、浮宮村、港前村、邱厝村、霞郭村、海山村、海平村、霞威村、埔里村、田頭村、霞圳村、後寶村、丹宅村、美山村、際都村、霞興村、八坑村、漁業村、草埔頭村、溪東農場 |
| 程溪居委會、白雲村、下莊村、內雲村、南坑村、後安村、頂葉村、下葉村、和山村、葉侖村、塔潭村、東馬村、東樓村、粗坑村、上坪村、人家村、浮山村、東頭村、官園村、洋奎村、奎坑村、浮山農場 |
| 梅市居委會、湯頭村、東坑村、古城村、省山村、石埠村、上午村、梅市村、城外村、格林村、沙壇村、考後村、卓崎村、斗美村、深沃村、浯嶼村、古城農場 |
| 龍江社區、上苑村、文苑村、南苑村、洋西村、崇福村、雩林村、普邊村、翠林村、福河村、北溪頭村、園仔頭村、榜山村、田邊村、蘆州村、平寧村、柯坑村、嶺口村、梧浦村、長州村、嶺口農場 |
| 紫泥村、溪墘村、下樓村、錦田村、世甲村、南書村、西良村、安山村、城內村、溪州村、溪霞村、新洋村、仁和村、巽玉村、金定村、甘文農場 |
| 東園居委會、東園村、南邊村、東寶村、茶斜村、埭尾村、楓林村、新林村、過田村、鳳山村、鳳鳴村、田厝村、秋租村、厚境村、港邊村、秋租農場 |
| 虎渡村、太江村、卓港村、東泗村、碧浦村、松浦村、董浦村、松嶺村、西嶺村、水滸村、清泉村、漸山村、下浦村、溪坂村 |
| 海星居委會、白塘村、新厝村、紅星村、關頭村、鎮海村、流會村、白坑村、黃坑村、徑內村、新村村 |
| 西側工業園區、東側工業園區 |
| 寨仔管區、僑星管區 、洲仔管區 、天城管區 |
| 倒橋居民點、場部居民點、紅星居民點、柿仔居民點、林下居民點、下莊居民點、虎山居民點、光明山居民點、高塘居民點 |
|
龍文區轄區
1996年5月31日,國務院批准(國函[1996]38號)同意設立漳州市龍文區:將漳州市薌城區芝山鎮的古塘、群勇、市尾、塔後、
土白、下洲6個村委會,南坑街道辦事處的東嶽、岳北、漳糖、東關、南坑、洋筠6個居委會和洋筠1個村委會,巷口路以東屬新華東居委會的部分,龍海市的郭坑鎮,龍海市步文鎮的蔡榜、西坑、小港、蘭田、梧橋、
湘橋、打山、恆坑、橋仔頭、崎嶺、書廳、石井、圳頭、東嶼、步文、後坂、
田豐、塘北、坂上、孚美、後店、流崗、
翁建、登科、科坑、
漳濱、石州、浦口、朝陽31個村委會和梧浦村委會在國道324線的西北部分劃歸龍文區管轄。實際管轄範圍為原
龍海市郭坑鎮和
步文鎮(除長洲村和梧浦村外)的全部及原薌城區芝山鎮
土白、下洲2個村,其他實際分別為薌城區和龍海市管轄。
鎮/開發區 | 直轄 |
---|
| 天亭社區、浦東社區、錦繡社區、同昌社區、田豐社區、香榭社區、龍江社區、石倉社區、長福社區、步文社區、坂上社區 |
| 榮昌社區、融升社區、仁和社區、明發社區、融信社區、萬達社區、土白社區、下洲社區、後坂社區、建發社區、碧湖社區 |
| 鶴鳴社區、景山社區、毅陽社區、學府社區、福隆社區、中駿社區、國貿社區、圳頭社區、龍騰社區、龍盛社區、藍田社區、 西坑村、小港村、 湘橋村、蘭田村、梧橋村、 東嶼村、 蔡坂村、藍田農場 |
| |
| |
| |
漳州招商局經濟技術開發區轄區
2010年04月國務院批准原龍海市管轄的
漳州招商局經濟技術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開發區,直屬於漳州市政府管轄。該區分為臨港工業區、行政科教商住區、高科技產業園區、港口工業區四個功能區,以及國務院批准的國內首個生態型人工島--漳州雙魚島。
| 下轄地區 |
漳州港區 | |
開發區 | 臨港工業區、行政科教商住區、高校科技產業園區、港口工業區 |
漳州台商投資區轄區
2012年1月,國務院批准同意將龍海市角美鎮,角美工業開發區、漳州龍池經濟開發區設立國家級
漳州台商投資區管轄
鎮/開發區 | 直轄 |
| 角美片區 | |
石美片區 | |
東美片區 | |
| 福龍社區、蒼坂社區、洪岱村, 上房村、 福井村、福龍工業園區、鳳山工業園區 |
| |
漳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轄區
鎮/片區 | 直轄 |
---|
| 荔都社區、琪塘村、嶺兜村、九湖村、庵兜村、小梅溪村、大梅溪村、田中央村、洋坪村、蔡坂村、下庵村、新塘村、新春村、林下村、鄒塘村、蔡坑村、衍後村、長福村、埔美山村、恆春村、馬嶺村、木棉村、林前村、田墘村、內寮農場 |
橋南片區 | 南山社區、大橋社區、南星村 |
| 長邊村、水頭村、洪坂村、馬州村、丹州村、洪塘村、下宮村、田址村、東珊村、顏厝村、宅前村、上洋村、 路邊村、巧山村、庵前村、後壠村、石牌村、下半林村、園中村、上溪村、長社農場 |
| 蘭陵社區、草坂村、靖城村、湖林村、東阪村、靖安村、大房村、草前村、天口村、古湖村、徑里村、滄溪村、部前村、游坑村、武林村、下割村、龍合村、下魏村、鄭店村、田邊村、珩坑村、湖山村、瀝陽村、阡橋村、尚寨村、院前村 |
|
龍海縣城
1960年龍溪、海澄合併為龍海縣時,縣城由縣級漳州市和海澄縣城遷至
石碼鎮。
石碼位於縣域中部,
九龍江北溪、西溪匯流處下端的錦江南岸,西距漳州
薌城21公里,東距廈門特區18海里。鎮區東與
海澄鎮山後村交界,西與榜山鄉平
寧村接壤,南至
高坑村,北靠錦江及紫泥鄉,面積3.34平方公里。
石碼原名
石溪。宋初屬龍溪縣始
安鄉惠恩里,淳祐間屬龍溪縣十一都地。元仍之。明代為十一都錦江社。弘治元年(1488年)置錦江埠。嘉靖初,沿江壘石築壩,因名石碼,五年(1526年)建石碼鎮。清順治元年(1644年)設立文武官署和水陸關卡,遂成為“郡之門戶”。
康熙元年(1662)年建石碼城,駐水師,五十九年,江東
柳營司移駐石碼。乾隆八年(1743年)置石碼廳,五十四年起兼轄龍溪、海澄、南靖、
長泰四縣的
海防。宣統年間立憲、石碼為第六區,設鎮自治會。民國2年擬建“石碼縣”而未果,4年駐縣佐。25年8月設石碼特種區,與龍溪縣分治,直屬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專員公署,27年8月石碼特種區改為普通區,還屬龍溪縣,翌年屬龍溪縣第六區,31年屬龍溪縣石碼區,民國34年撤區改為石碼鎮。1950年屬龍溪縣第三區,1955年改稱石碼區,1958年4月撤區改為石碼鎮。1960年石碼成為龍海縣治所在地。
黨政機關駐地:中共龍海縣委員會,1960年設在920路114號;1964年4月遷至大埕路28號今址。龍海縣人民政府,1960年(時稱龍海縣人民委員會)設在
新華路85號樓房;1962年遷至高坑辦公大樓(今縣人武部址);1979年(時稱龍海縣革命委員會)遷至大埕路28號今址。石碼鎮人民政府,今設在公園西路32號。
石碼鎮1991年轄9個居民委員會,4個村民委員會。
發展現狀
龍海為省商品糧、花卉、荔枝、龍眼、香蕉、甘蔗、鳳梨生產基地之一。農副產品還有稻米、大小麥、甘薯,花生、黃麻、芝麻、大豆、油茶籽、蘑菇、茶葉(玳瑁烏龍茶著名)、柑橘、楊梅、桃、李、柿,名產八卦
蘆柑、九湖“綠荷包”荔枝、文旦柚、九湖水仙花,禽畜良種閩南黃牛、紫泥金定鴨、閩南火雞,魚、貝、藻類,名產白礁牡蠣、角美縊蟶、溪乾紅鱘。工業有食品、建材、化工、機械、紡織、服裝、塑膠、冶金、電力、皮革、造紙、陶瓷等門類。鷹廈鐵路及其漳州支線過境設2站,廈漳、漳詔高速公路和以國道324、319線,省道210、212線為主幹的公路通車721.9千米,浮宮大橋為
九龍江重要公路橋,內河可通航輪船,海輪可直達廈門、福州、
上海、
廣州、
澳門、
香港。
主要城鎮—石碼:市人民政府駐地,曾名錦江,福建著名僑鄉,1932年
中央紅軍進漳時曾建立石碼革命委員會,1945年
抗日戰爭勝利,中國第三戰區受降儀式在此舉行。海澄:原海澄縣人民政府駐地,別稱月港,明代中國東南沿海對外貿易主要口岸,與漢唐福州港、宋元泉州港、清代
廈門港並列為福建歷史上四大商港。角美:僑鄉集鎮。白水:旦民開基繁衍地。顏厝:古縣為南朝龍溪縣治。九湖(九寶窟):福建三大
花鄉之一,名產
蘭竹、烏葉荔枝。程溪1933年于洋奎建湯兜縣
蘇維埃政府。港尾:鎮海為明代
鎮海衛城遺址,大徑有大然
海濱浴場。浮宮:盛產楊梅、柿子。
旅遊景點
部優產品
錦江牌112克/平方米瓦楞原紙 系龍海縣造紙廠產品。纖維組織均勻、抗拉力強、紙張挺括、耐折不裂、美觀耐用、經濟實惠,29~66寸各種規格齊全,適於製作各種包裝紙箱。1985年獲國家輕工業部優質產品稱號,1988年獲國家輕工業部優秀出口產品銀質獎,1990年又獲省優質產品稱號,年產2萬噸,出口交貨量5138噸,暢銷國內外,深受用戶好評。
龍江牌酚酫清漆 系龍海縣造漆廠(國營程溪農場)產品。質量優良、美觀耐用。1984年獲國家農林部優質產品獎,年產量2245噸。
錦江牌陳皮桃脯 系龍海縣蜜餞廠產品。1965年獨家首創,採用桃、柑橘、酸梅、陳皮、芒果、白糖等10多種原料,配以獨特的國產香料,嚴格按照衛生和特殊工藝流程精製而成。營養豐富,含有多種維生素,具有果質幼嫩、清香可口、甜鹹帶酸等特點;有降血壓、血脂、開胃健脾、增強食慾之功能,成品貯存時間可長達半年,為佐茗之佳品、貽饋之珍物。1984年獲省優質產品稱號,1985年獲國家輕工業部優質產品稱號,1988年獲全國保健食品展銷熊貓杯金獎,上海長城杯消費之最食品大賽特等獎、旅遊商品金獎,全國生活用品白玉蘭獎,省名、優、特產品展評會武夷獎,全國優質保健產品
金鶴杯獎。年產200噸,出口交貨145噸,暢銷全國各地,遠銷美國、
加拿大及東南亞、香港等國家和地區。
水仙花牌多晶冰糖 系龍海縣糖果餅乾廠產品。品質純度高,晶體大,色澤潔白,氣味清香。1985年獲國家輕工業部優秀產品獎,1988年全國冰糖評比獲金杯獎。年產1000噸,暢銷全國各地。
千里馬牌6#蛋鴨顆粒飼料 系龍海縣配合飼料廠產品。具有飼料轉化率高、適口性好、早開產、產期長、產蛋率高、抗病力強等特點。1986年獲省優質產品、國家商業部優質產品稱號。1988年參加全省配合飼料產品質量評比獲第一名。1989年10月參加省複評仍獲第一名,國家商業部繼續授予優質產品稱號,獲省首屆工業品博覽會產品評選銀獎。產品暢銷閩、粵兩省。
北溪牌工業硫酸 系龍海縣磷肥廠產品。硫酸含量98%以上、灼燒殘渣含量小於0.03%(一級品)、鐵(Fe)含量小於0.01%、砷(AS)含量0.005%、透明度大於50毫米、色度小於2.0毫升。1984年獲省經委授予優質產品稱號,1989年被省人民政府授予優質產品稱號,1990年獲國家化工部授予優質產品獎。年產量8萬噸。
錦江牌花釉藝術陶 系龍海縣花釉陶廠產品。陶器構思大膽,造型古樸典雅,或現代新潮、溶民族傳統風格和現代時尚為一體,兼有藝術欣賞和實用價值。1985年獲省工藝美術百花獎,1986年全國工藝美術百花獎評比中,藝術掛盤獲二等獎,省人民政府授予花釉陶系列產品優質產品稱號,1987年獲國家輕工業部消費者滿意獎,1988年在省工藝美術百花獎評比中10個系列產品獲產品設計獎。人物雕塑、動物雕塑2個系列產品於1989年獲國家輕工業部優質產品稱號。
水仙牌彩釉牆地磚 系龍海縣瓷廠產品。引進
義大利先進設備生產的300×300、200×200的大規格、高檔次牆地磚,品質優良,吸水率不大於8%,具有耐急冷急熱性、抗凍性能,彎曲度強,耐磨性好,耐酸耐鹼性能。1990年投產,產品質量達到國內先進水平,色澤鮮艷。1991年12月被國家輕工業部授予優質產品稱號。暢銷全國20多個省市。
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