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武山

太武山

太武山,又名仙山、北太武山,在金門島中部,為島上最高山。面積約4平方公里,海拔247米。是金門海拔最高的山。有海印寺、成功洞、倒影塔、太武岩、蘸月池、眠雲石、一覽亭和地下劇場等景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太武山
  • 別稱:太武岩寺
  • 始建:南宋鹹淳年間
  • 面積:4平方公里
  • 海拔:247米
  • 景點:海印寺、成功洞、太武岩、蘸月池
建築,象徵,周邊景點,三平寺,九侯禪寺,

建築

山巔的海印寺又名太武岩寺,始建於南宋鹹淳年間(1265~1274年),1960年重修。寺周岩石峻拔,林木蔥鬱。寺院建築精巧美麗,右側有一石門,上題“海山第一”四字,寺後有首任住持美發上人坐化之處。寺內原祀樂山通遠仙翁,現供奉如來佛、觀音菩薩和十八羅漢,為當地佛教勝地,每年正月初九天公生日,人潮如涌。
成功洞為山頂的天然岩洞,深約30米,高4米,寬6米,洞內有石桌、石椅。相傳鄭成功經營金門基地時,常在此觀兵書,或與幕僚下棋,因此又稱“明延平郡王觀兵弈棋處”。

象徵

毋忘在莒的碑石位太武山頂,這四字是金門軍民精神象徵,碑石下有中興亭及太武亭,嶺東有蔣緯國提款之「梅園」,植梅百株藉以增色。碑石高約4丈、寬約2丈。是民國41年先總統 蔣公巡視金門時所提頒,取意惕勵全體同胞記取歷史教訓。開創中興復國的契機。
蔣介石在太武山題“毋忘在莒”不忘反攻大陸蔣介石在太武山題“毋忘在莒”不忘反攻大陸
海印寺在太武山兩最高峰間凹地,原名為太武岩寺,始建於宋度宗鹹淳年間,是一創建達八百多年的古剎,經過幾次重修,於民國47年「八二三炮戰」時遭炮火毀壞,民國49年由國軍開始重建。
位於山腹的地下劇場名擎天廳,1962年開始建造,長50米,寬18米,高11米,內設電影院,可容千餘人。
登一覽亭可憑眺大陸風光。有盤山公路直達山頂。

周邊景點

三平寺

三平寺是閩南著名的千年古剎,地處福建省漳州市屬的平和縣文峰鄉境內,距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漳州市近五十公里。由義中大師創建於一千一百多年前。總建築面積二千多平方米,建築群分為兩組:山門、鐘鼓樓、僧房、大雄寶殿等組成前組,祖殿、齋堂、塔殿等組成後組,殿宇建築,別具一格歷盡滄桑,屢毀屢建,如今所能見到的三平寺,是清代重建的。義中大師,在閩南一帶和海外鄉親中稱為“三平祖師公”,祖籍陝西鹹陽高陵縣人。
這座千年古剎俗稱“三殿半”。殿宇倚山而建,座北朝南,前低後高,群山環抱,地理條件得天獨厚;盛暑時節,南風躍過林海竹濤,輕輕地吹來,令人頓覺涼快。香客進入山門,步入天井。天井兩側是蓮花池,香客沿著中間的石板路直進,登上台階,便是整修一新、溢彩流金的大雄寶殿。大雄寶殿面寬三間,比山門的地勢高一米多,兩廊對峙,右廊壁上鑲嵌著清乾隆年間宰相蔡新等纂刻的重修三平寺碑記。
香客二進“祖殿”,即“廣濟大師義中”的殿舍。殿舍前面有一條長廊,香客須從邊門步人長廊,方能抵達殿堂。殿堂面寬三間,堂中端坐著義中大師像,是清代用樟木雕成的,高一米多。雕像關節能活動,只要有人為之支撐,即可站立,別具一格。三平寺的最高處,也就是最後一進稱之為“塔殿”。塔殿基座高二米,正方形;重檐,面寬三間,兩側有台階,香客欣然登上台階,從邊門進人殿堂。殿堂正中極為光滑的水磨石籠里,有一尊三平祖師義中大師的跌坐像,塑像造型優美,頭戴僧帽,身披袈裟,面容慈祥可近可親。 這塔殿的正中,有一個圓傘形的頂蓋,構造極為雅觀別致,碑文稱之為“寶蓋”,正好罩在廣濟大師的頭上。殿壁兩側鑲有七方碑碣,都是明、清重修殿宇的碑記。

九侯禪寺

九侯禪寺建於唐代,並經由宋、清兩代重修。正殿懸掛著“洗心之藏”木匾,系黃道周所題。寺兩邊為東齋、西齋,尚存朱熹手跡。此外還有天開門、望海樓、五儒書室、試劍石、花瓶峰、松澗泉等十八景,絢麗多姿,引人入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