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名稱由來,形態特徵,分布範圍,食用價值,
名稱由來
據民間相傳,早在300多年前,荷蘭殖民主義者侵占中國台灣。清代順治十八年(1661年)3月,民族英雄鄭成功親率數萬名將士,分乘幾百艘戰船,浩浩蕩蕩從金門出發,前往收復台灣,由於士兵多是中原人,不適應南方海風的氣溫環境,長期奮戰在潮濕陰暗的戰壕下,或久居陰濕的野外,罹患了一種怪病,類似於風濕性關節炎,凡遇生活規律改變即間歇性復發,四肢萎軟,不能站立行走,尤其在與多人合餐後必犯。鄭成功愛兵如子,他急忙派軍醫尋覓民間良方。在當地村民的引導下,終於在太武山脈一帶找到了一種神奇的草藥,名為“丁癸草”的草根,挖掘後浸泡成藥酒,每日飲用,士兵們的各種風濕病很快就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後來,他們驚奇地發現,丁癸草不僅可以治療風濕病,還可以治療腰腿骨痛、跌打骨折、扭傷挫傷、腰肌勞損、肩周炎、頸椎病、咽喉腫痛、肝腎疾病、產後傷風等症狀,尚有神奇的保健作用。因此,鄭成功的士兵堅持服用丁癸草,人人精神旺盛,英勇善戰,最終打敗了荷蘭殖民主義侵略者,成功地收復了台灣。後來,士兵們為了感謝上天賜予的這種神奇仙草,遂取名為“一條根”。
形態特徵
多年生、纖弱多分枝草本,高20-50厘米。無毛,有時有粗厚的根狀莖。托葉披針形,長1毫米,無毛,有明顯的脈紋,基部具長耳。小葉2枚,卵狀長圓形、倒卵形至披針形,長0.8-1.5厘米,有時長達2.5厘米,先端急尖而具短尖頭,基部偏斜,兩面無毛,背面有褐色或黑色腺點。總狀花序腋生,長2-6厘米,花2-6(-10)朵疏生於花序軸上;苞片2,卵形,長6-7(-10)毫米,盾狀著生,具緣毛,有明顯的縱脈紋5-6條;花萼長3毫米,花冠黃色,旗瓣有縱脈,翼瓣和龍骨瓣均較小,具瓣柄。莢果通常長於苞片,少有短於苞片,有莢節2-6,莢節近圓形,長與寬約2(-4)毫米,表面具明顯網脈及針刺。花期4-7月,果期7-9月。
分布範圍
產於江南各省。生於田邊、村邊稍乾旱的曠野草地上。日本(四國、琉球群島)、緬甸、尼泊爾、印度至斯里蘭卡亦有分布。
食用價值
丁癸草的根、莖、葉、花均可食用,嶺南民間常採擷其全草,作為一種保健食品佐餐,即將其水煮為湯飲用,具有滋補健身、養生保健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