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興寺(福建省龍海市福興寺)

福興寺(福建省龍海市福興寺)

福興寺位於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市隆教鄉南太武山南太武山雄踞漳州市東部,瀕臨東海,海拔567米,有“閩南第一峰”之美稱。山陽之巔有一座福興寺(在今龍海市隆教畲族鄉黃坑村內),乘車沿南太武山盤山公路而上,可直抵該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福興寺
  • 外文名:Fuxing Temple
  • 地址: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市隆教鄉黃坑村
  • 海拔高度:567米
歷史沿革,重修,

歷史沿革

福興寺雖不大,但據說和宋朝末代皇帝趙昺有關,一段淵源流傳許久,因而名聞遐邇。據重修該寺院碑文記載,該寺始建於唐代年間,宋朝重修。寺前有一石臼,隱約可見刻著“景定癸亥吳十四娘舍垂”。據查,“景定癸亥”是1263年,這是該寺修建於宋朝的左證。南宋後期,苟延殘喘於臨安(即現在杭州)的南宋王朝已面臨分崩離析的局面,因而在東部、南部沿海地區為皇室修建一些“行宮”,以備皇室逃難時暫住,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據史載,宋德佑二年(1276年),忽必烈大軍攻下臨安,南宋滅亡,流亡皇族先立端宗,後又於1278年再立帝昺,據說也就是在這一年(即祥興元年),帝昺曾避難於南太武,親往參謁南太武佛祖庵,祈求重振復興宋室江山,並賜封南太武佛祖庵為“福興禪寺”。從此“福興寺”聲名大振。
其後,由於社會變遷,自然風蝕,福興寺雖經幾次修繕,乃日見衰敗。“文革”中幾乎毀沒。
福興寺

重修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黃坑村信眾牽頭髮起集資,並組織管理機構,負責重修“福興寺”。重修後的福興寺座東北向西南,為二進一天井結構(原寺正殿易至新建寺的後殿位置),面積380平方米,為原寺的一倍多。寺門前有蟠龍石柱四根,前殿增祀石雕四大金剛分列兩旁;後殿主祀三寶佛。在正殿左側還配建一觀音殿,面積200平方米。寺前有一寬闊平地,平地前有一半月形放生池。一座金碧輝煌的福興寺已成為南太武旅遊風景區二十四景中一個引人矚目的景點。1982年6月龍海縣人民政府公布太武山為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福興寺亦被列入文物保護範圍。2001年5月經市人民政府登記為宗教活動場所。
福興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