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田縣(新田)

新田縣

新田一般指本詞條

新田縣,是湖南省永州市下轄縣,是國家衛生縣城、湖南省文明縣城和湖南省園林縣城。位於湖南省南部、永州市東部,東鄰郴州市桂陽縣,南界郴州嘉禾縣,西連寧遠縣,北交祁陽縣及衡陽常寧市。地理坐標為東經112°02'~23',北緯25°40'~26°06'。

新田縣國土面積1022.4平方公里,轄11鎮1鄉(2015年),總人口44.65萬人(2016年)。2017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796290萬元,同比增長8.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83518萬元,同比增長3.9%;第二產業增加值217540萬元,同比增長6.1%;第三產業增加值395232萬元,同比增長12.1%。

上世紀六十年代末,新田人民曾因大辦水利、改天換地的壯舉,贏得了一代偉人毛澤東“南有新田”的崇高讚譽。境內有福音山國家森林公園、古洞石羊、南國武當山、大冠嶺古堡、鵝井等景點,龍家大院、彭梓城、談文溪等古民居,有2400多年的銀杏樹。新田縣境內發現的商周、宋、明、清遺址54處,龍泉山商代遺址、文廟、清乾隆皇帝撰寫的《平定準噶爾碑刻》、青雲塔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新田縣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中國湖南省永州市
  • 下轄地區:11鎮1鄉(2015年)
  • 政府駐地:龍泉鎮
  • 電話區號:0746
  • 郵政區碼:425700
  • 地理位置:湖南省永州市東部
  • 面積:1022.4平方公里
  • 人口:44.65萬人(2016年)
  • 方言:新田縣官話,鄉鎮土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孝文化公園,龍家大院,南國武當山
  • 機場:零陵機場
  • 火車站:永州火車站
  • 車牌代碼:湘M
  • 行政代碼:431128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氣象災害,自然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礦藏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人口民族,人口,民族,經濟概況,綜述,交通,社會事業,基礎設施,教育,科技,文化,體育,郵電通訊,醫療衛生,社會保障,歷史文化,地方風俗,地方俚語,文化歷史,名優特產,風景名勝,著名人物,

建制沿革

新田原為軍隊屯田處,名新田堡,又名新田營,縣名系沿襲舊名。
春秋戰國時屬地。
初屬長沙郡(國)。
西漢東漢時期先後屬泠道、營道、舂陵縣
三國魏晉南北朝時屬泠道、舂陵縣。
開皇九年(589年),廢冷道、舂陵二縣,其地併入營道縣。
大曆二年(767年),析延唐縣西北縣置大曆縣,新田境域屬之。
乾德三年(965年),並延喜、大曆置寧遠縣。
萬曆二年(1571年),為防寧遠東北瑤民造反置新田營。
崇禎十二年(1639年),分寧遠南北二鄉十五都置縣,以新田營為治所,因為縣名,屬永州府。
康熙六年(1667年)始建城。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再劃寧遠、桂陽部分地區入新田。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屬第七行政督察區。
1949年10月10日,新田解放,屬永州專區。
1952年,屬湘南行政區。
1954年7月,湘南行政公署撤銷,分設衡陽、郴州兩專區,新田屬郴州專區。
1959年3月,新田、桂陽合併為桂陽縣,屬郴州專區。
1961年7月,恢復新田縣,屬郴州專區。
1962年12月,新田縣劃轄零陵專區。
1968年,零陵專區改為零陵地區。
1984年11月22日,撤銷零陵地區和縣級永州市、冷水灘市,設地級永州市,新田縣屬永州市。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78年,新田縣轄21個人民公社:城關、城東、蓮花、金陵、立新、驥村、紅衛、冷水井、毛里、十字、梘頭、陶嶺、石羊、三井、前進、新圩、新隆、大坪塘、躍進、門樓下、高山。
1980年12月,撤銷城關人民公社,恢復城關鎮人民政府。
1981年3月,紅衛公社更名為田家公社,立新公社更名為茂家公社,前進公社更名為金盆圩公社,新圩公社更名為下漕洞公社,躍進公社更名為知市坪公社。
1982年6月,門樓下公社更名為門樓下瑤族公社。
1983年4月,縣委、縣人民政府在十字公社辦撤社建鄉試點,撤銷十字人民公社,建立十字鄉。
1984年4月,撤銷新田縣農村人民公社,恢復鄉鎮體制,建立鄉鎮人民政府,全縣轄1個鎮,20個鄉。
1987年1月,撤銷驥村鄉、下漕洞鄉;設立驥村鎮、下漕洞鎮。
1993年5月,從石羊鄉劃出田頭、清水灣、張家灣、沙田、樂大晚、山口洞、史家、廖宅晚8個行政村,設立宏發圩辦事處,辦事處機關設宏發圩;從梘頭鄉劃出洞心、唐家、平樂腳、大山鋪、砠灣、龍潭6個行政村,設立洞心辦事處,辦事處機關設洞心村。均屬獨立核算的正鄉級單位。
1994年9月,撤銷金陵鄉,設立金陵鎮。同年12月,下漕洞鎮更名為新圩鎮。
1995年8月28日,撤銷城關鎮、城東鄉、田家鄉,設立龍泉鎮。
1995年10月,撤銷石羊、梘頭、新隆鄉,設立石羊、梘頭、新隆鎮。
2000年4月,原城東鄉、田家鄉從龍泉鎮分出,設立獨立核算的正鄉級單位城東、田家辦事處,重新劃定了龍泉鎮、城東辦事處、田家辦事處的管轄範圍。
2003年底,新田縣設7鎮、12個鄉、4個辦事處。2005年末,新田縣轄7個鎮、12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龍泉鎮、金陵鎮、驥村鎮、梘頭鎮、新圩鎮、石羊鎮、新隆鎮、蓮花鄉、冷水井鄉、門樓下瑤族鄉、茂家鄉、毛里鄉、十字鄉、金盆圩鄉、三井鄉、陶嶺鄉、高山鄉、知市坪鄉、大坪塘鄉。
2007年7月,新田縣設7鎮、13個鄉,行政村數375個,下設社區數12個,政府駐地為龍泉鎮。
新田縣(新田)
2014年,新田縣撤銷十字鄉,設立十字鎮(湘民行發[2014]6號);撤銷大坪塘鄉,設立大坪塘鎮。調整後,新田縣轄9個鎮、10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龍泉鎮、金陵鎮、驥村鎮、梘頭鎮、新圩鎮、石羊鎮、新隆鎮、十字鎮、大坪塘鎮、蓮花鄉、冷水井鄉、門樓下瑤族鄉、茂家鄉、毛里鄉、金盆圩鄉、三井鄉、陶嶺鄉、高山鄉、知市坪鄉。
2015年11月20日,省民政廳(湘民行發[2015]54號)批覆同意新田縣撤銷十字、蓮花、冷水井、茂家、毛里、高山、知市坪7個鄉鎮建制;調整龍泉、金陵、驥村、梘頭、新圩、新隆、大坪塘7個鎮,三井、陶嶺2個鄉的部分行政區劃,並將三井、陶嶺、金盆圩3個鄉撤鄉設鎮。

區劃詳情

2015年,新田縣轄龍泉鎮金陵鎮驥村鎮梘頭鎮新圩鎮石羊鎮新隆鎮大坪塘鎮陶嶺鎮金盆鎮三井鎮等11個鎮;門樓下瑤族鄉等1個民族鄉。縣人民政府駐龍泉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新田縣位於湖南省南部,東與桂陽縣的華山、塘市、四里、六合、飛仙、古樓、嘉禾縣的石橋等鄉鎮交界,西與寧遠縣的白土、保全、中心鋪、柏萬城、永安、鯉溪、石家洞等鄉鎮(辦事處)接壤,南與寧遠縣的太平、下墜、嘉禾縣的廣發、坦坪等鄉鎮相鄰,北與桂陽縣的楊柳和祁陽縣的曬北灘等瑤族鄉相連。地理坐標為東經112°02′~23′,北緯25°40′~26°06′。南北長49.2公里,東西寬30公里,總面積1022.4平方公里,折合為153.36萬畝。

地形地貌

新田縣境內四面環山,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境內最高海拔1080米,最低海拔200米。

氣候

新田縣境內地形複雜,山地交錯,具有複雜的氣候特點。新田縣地處中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濕潤氣候區,氣溫較高,嚴寒期短,夏熱期短,春溫多變,寒潮頻繁,夏季多雨,夏秋多旱,光照充足,無霜期長,四季分明。
新田縣境內大部分地方年平均氣溫17.6~18.5℃,日最低氣溫在0℃以下只有8~15天,無霜期286~311天。年平均降雪日數4~7天,極端最低氣溫-4.9~-8.4℃。日平均氣溫≥10℃的積溫達6450~6800℃。年平均日照時數1384~1688小時,太陽總輻射量101.5~133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1280~1530毫米。全縣年平均日照時數在1384.1~1688.0小時之間。夏秋最多,冬春最少,7、8月份是日照最多的月份,一般在200小時以上,2月份日照極少,在53.7~58.9小時之間。
新田縣縣各地年平均降水量在1279.6~1527.2毫米之間,地域分布南部多於北部,山區多於平原,一年中降水主要集中在春夏雨季,約占年總雨量的70%,秋冬雨季約占30%,大部分地區春多於夏,秋多於冬,降水最大的月份在4月或6月,最少在1月或2月,降水在春夏之,尤以4~6月降水最多,占全年總量的40%。全縣雨季一般開始於3月中、下旬,結束於6月底。

氣象災害

洪澇、乾旱
新田縣春夏之交汛期期間,暴雨集中,降水強度大,加之多山地丘陵,坡陡徑流迅速,容易形成山洪水災,對工農業生產影響很大。從1951年以後的資料顯示,20世紀50~80年代,洪水成災的比例逐步降低,20世紀80年代後,全縣水災損失嚴重的年份有1981年、1985年、1991年、1994年等四年。
新田縣在夏秋季兩季內,由於副高的長期控制,容易形成高溫乾旱天氣,從1951年以後的資料顯示,新田縣範圍內出現旱情的年份有23年,其中特大旱年有1960年、1989年、1990年、1991年、2011年等五年。全縣範圍內,發生乾旱的頻率高於洪澇。
寒潮、低溫
新田縣有50~60%的年份有冰凍發生。對農業有重災影響的寒潮的低溫天氣主要以三寒(倒春寒、五月低溫、寒露風)為主,倒春寒約在3月下旬持續到4月上旬,對早稻播種育秧構成農業氣象災害。當五月低溫天氣出現則影響早稻返青。寒露風出現則影響晚稻抽穗揚花。
風、雹天氣新田縣一年四季有大風出現,春夏最多,占全年大風日數的80%。冰雹發生於2~4月或6~7月年平均次數不多,大約為0.2~0.8天。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截至2017年7月,新田縣已有樹種88科、106屬、800餘種。常見的有杉、棕櫚楠木柳杉樟樹白玉蘭、油桐、栲楮、馬尾松、濕地松、池杉、柏木木荷栓皮櫟、楓香、香椿泡桐油茶、棗、柿等。珍貴樹種有銀杏紅豆杉厚朴香樟等14種。
有草類124種。主要草種有刺芒、野古草、白芒草、黃背草、芒芒萁、扭黃茅、細柄草、狗落草、雀稗等。
有野生藥用植物557種。主要有遠致、紫金牛八角楓山花椒(灌木類)桔梗、沙參、前胡、魚腥草、車前草、益母草、天冬、麥冬、半枝蓮(草本類),茜草、木通、大血藤、雞血藤、金銀花(藤類)。
2016年,新田縣建有自然環境保護區1個,自然環
境保護區面積達3333公頃。全縣造林面積2480公頃,全年完成造林驗收合格面積2480公頃,完成封山育林面積1668公頃,退耕還林100公頃。全縣森林覆蓋率達55.6%,比2015年提高0.1%。

動物資源

截至2017年7月,新田縣野生動物有700餘種。
獸類有蝙蝠、穿山甲松鼠豪豬、褐家鼠、小家鼠、刺蝟、黑線鼠、豬獾、華南兔、水獺、果子狸、中華竹鼠、聾豬、野羊、鹿等。原有的華南虎金錢豹牙獐等動物已絕跡。
禽類有白鷺、野鴨、鷹、獅頭鷹、、鷓鴣、黑頸長尾雉錦雞竹雞斑鳩、雷雞、大杜鵑貓頭鷹翠鳥百靈雲雀白頭翁、家燕、八哥、烏鴉、喜鵲、山雀、山喜雀、畫眉麻雀等。
兩棲類有棘胸蛙(石板蛤蟆)、金線蛙澤蛙、中華大蟾蜍(癩蛤蟆)、中國雨蛙等。
爬行類有壁虎、銅石龍子(狗婆蛇)、、烏龜、蝮蛇蘄蛇竹葉青金環蛇銀環蛇赤鏈蛇烏梢蛇、水蛇、眼鏡蛇等。
魚類有5目15科、59屬、94種。常見的有鬍子鯰、鯉魚、、鰱魚、草魚鱔魚泥鰍等。
其它水生動物有背角無齒蚌、三角帆蚌、螺、蝦、等。
昆蟲主要有(種類較多,唯蜜蜂家養)、牛虻螳螂蝗蟲(俗稱草螞)、螟蟲天牛螢火蟲蝴蝶蜻蜓蟑螂等。

礦藏資源

截至2017年7月,新田縣境內金屬礦有鐵礦總儲量約30萬噸,主要是赤鐵礦,殘存於紅土壤中,含鐵量多在40%以下。銻礦主要在道塘,儲量8500噸,屬中型低溫熱液脈狀礦藏,含純70%左右,伴有等稀有金屬。此外,境內尚有少量白鎢等。
新田縣境內非金屬礦主要有煤礦,總儲量3252萬噸,均屬下石炭紀測水系。煤層薄,煤質差,如龍溪煤礦煤層厚僅有0.1~0.4米,含鐵礦等雜質高達40~60%。此外,還有少量重晶石石英冰洲石油頁岩等。

水資源

截至2003年,新田縣的水資源和水能源均較貧乏,全縣水資源蘊藏總量為8.7億立方米,其中有6.62億立方米水形成地表徑流。水能資源蘊藏總量為24421千瓦,其中可供開發利用的僅有13000千瓦,至2003年底,已開發水能源資源4600千瓦,占可供開發的35%。新田縣境內河溪的坡降大、河床窄,水易漲易退。新田河汛期最大流量可達每秒609立方米,枯水期僅每秒0.025立方米,且枯水期長,地下水開發困難。新田縣地下水豐富,蘊藏量達2.05億立方米。至2003年全縣地下水提引量1421.78萬立方米,僅占蘊藏量的6.9%。新田縣有溶岩泉井87處,至2003年只開發25處占總數的28.7%。
2016年,新田縣水資源總量8.23億立方米,年末大中型水庫蓄水總量2225萬立方米。總體水質狀況良好,全縣滿足Ⅲ類標準的斷面比例達100%。

土地資源

截至到2013年,新田縣林地多於耕地,全縣林業用地75.1萬畝,占總面積的49%,人平林地2.2畝;耕地面積22.79萬畝,占總面積的14.9%,人平耕地約0.7畝。耕地分布不均。
新田縣土壤種類多,截至到2013年,新田縣有水稻土18.16萬畝、菜園土226畝、潮土635畝、紅壤58.69萬畝、山地黃壤42427畝、石灰土27.7萬畝、紫色土4293畝7個土類,17個亞類,53個土屬,119個土種。宜農荒地少全縣有荒地20.635萬畝,但適宜開發的面積不多。
2016年,新田縣年末耕地面積21463.87公頃,基本農田面積16703.85公頃,全年向省政府申報新增建設用地108.07公頃,批准建設用地91.43公頃,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5.91公頃。實施省以上土地綜合整治項目5個,建設規模1082.44公頃。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6年末,新田縣年末總人口44.65萬人。常住人口34.44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3.63萬人,農村人口20.81萬人。新田縣城鎮化率為39.58%,比2015年提高2.02%。人口出生率14.02‰,死亡率7.77‰,自然增長率6.25‰。

民族

新田縣有漢族瑤族壯族土家族等4個民族。主體民族為漢族

經濟概況

綜述

一、綜合
2003年,新田縣國內生產總值達11.15億元,財政總收入完成5019萬元,農民人平純收入達到1451元。
2011年,新田縣地方生產總值實現41.28億元(預計,下同),比2010年增長13.6%,高於“十二五”目標平均速度0.6%,其中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實現12.34億元、11.11億元、17.83億元,比2010年分別增長4.5%、24.5%、14.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8.8億元,比2010年增長33%,其中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4.2億元,比2010年增長30%。
2012年,新田縣地區生產總值47.76億元,比2015年增長11.3%。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14.19億元,比2015年增長4.3%;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13.60億元,比2015年增長15.2%;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19.97億元,比2015年增長13.3%。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4426元,比2015年增長12.2%。三次產業結構比重由上年的31.2:27.9:40.9調整為29.7:28.5:41.8,一產業下降1.5%,二產業提高0.6%,三產業提高0.9%。第一、二、三產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0.7%、38.3%、51.0%。
2016年,新田縣生產總值69.58億元,比2015年增長8.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7.78億元,比2015年增長3.1%;第二產業增加值18.72億元,比2015年增長6.5%;第三產業增加值33.07億元,比2015年增長12.9%。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0359元,比2015年增長9.2%。三產業結構比由上年的26.6:28.1:45.3調整為25.6:26.9:47.5,三產業比重持續增長,比2015年提高2.2%。一、二、三產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分別為9.9%、21.5%、68.6%。
國民經濟穩步增長。2017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796290萬元,同比增長8.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83518萬元,同比增長3.9%;第二產業增加值217540萬元,同比增長6.1%;第三產業增加值395232萬元,同比增長12.1%。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3114元,同比增長13.5%。
經濟結構不斷最佳化。三次產業結構比由上年的25.4:27.3:47.3調整為23.0:27.3:49.7,三產業比重持續增長,比上年提高2.4個百分點。一、二、三產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分別為5.8%、27.6%、66.6%。
二、農業
農業生產穩步發展。2017年全縣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30920萬元,同比增長4%。其中,農業產值169741.2萬元,增長3.2%;林業產值21048.2萬元,增長10%;牧業產值119846.1萬元,增長3.8%;漁業產值15154.5萬元,增長4.6%;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5130萬元,增長12%。全縣糧食作物種植面積29920公頃,同比增長0.2%;糖料種植面積351公頃,與上年基本持平;油料種植面積2179公頃,同比增長2.35%;蔬菜種植面積12421公頃,同比增長0.57%。糧食總產量155861噸,同比減少2.02%;油料產量4662噸,同比增長1.22%;水果產量48000噸,同比增長1.23%;蔬菜產量272588噸,同比增長0.56%。
養殖業發展平穩。2017年末全縣存欄生豬31.55萬頭,同比增長4.26%。全年出欄生豬47.98萬頭,同比增長1.42%;出欄牛1.61萬頭,同比減少1.83%;出欄羊4.62萬隻,同比增長2.21%;出籠家禽719.57萬羽,同比減少0.8%;水產品總產量7373噸,同比增長1.21%。
特色農業發展迅猛。富硒農業發展迅猛,2017年全縣新培植了上規模的富硒農產品企業9家,新增有龍頭企業為依託的核心基地面積20000畝,富硒農產品示範基地總面積達12萬畝。烤菸產業穩步發展,2017年末全縣共完成優質煙種面積5.18萬畝,收購菸葉10.62萬擔,實現稅收2948萬元。
農業產業化穩步推進。2017年全縣共有農產品加工企業262家,比上年增加1家,農產品加工企業實現銷售收入697615元,利潤64887萬元,稅金7282萬元,分別同比增長15.22%、7.19%、12.67%。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9家。
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持續提高。2017年開工各類水利工程66處,水利工程投入資金1015萬元,水利工程完成土石方17萬立方米。新增和改善農田有效灌溉面積1000公頃。2017年年末全縣擁有農業機械6.6萬台,增長1%;其中農用拖拉機6118台,增長0.5%。農業機械總動力42.6萬千瓦,增長1.4%。機械化耕作程度達到85%。
農村生活設施不斷改善。2017年新建戶用沼氣25口,新建小區聯戶沼氣73處,新增沼氣用戶318戶,推廣太陽能熱水器1200台。解決農村飲水不安全問題1.97萬人,自來水受益村達到79.5%。
三、工業和建築業
工業生產增長較快。2017年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家,全縣年末規模工業企業達58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總產值781039萬元,同比增長12.0%,其中輕工業總產值466844萬元,增長10.2%,重工業總產值314194萬元,增長14.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8%。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96.89%,同比增長0.84%。主營業務收入741955萬元,同比增長14.5%;實現利稅65404萬元。
建築業健康發展。全年實現建築業增加值38738萬元,同比增長3.1%。全縣資質以上建築業10家,完成建築業總產值78587萬元,同比增長21.7%;竣工總產值54900萬元,同比增長10.7%。資質內房屋建築施工面積83.49萬平方米,其中新開工面積72.14萬平方米。
、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平穩增長。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93762萬元,同比增長12.9%。全年施工項目185個,新開工項目126個,建成項目119個。
重點項目進展順利。全縣全年開工建設5000萬元以上項目44個,完成投資419252萬元,占全部投資的52.8%。其中,億元以上項目34個,完成投資380211萬元。
房地產業發展迅猛。全年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44216萬元,同比增長23.95%。商品房銷售面積187626平方米,同比增幅20.72%;完成商品房銷售額66141萬元,增長31.21%,其中住宅銷售額48045萬元。全年房屋建築施工面積518298平方米,房屋建築竣工面積118273平方米。
五、貿易和旅遊
城鄉消費市場活躍。2017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6736.8萬元,同比增長10.5%。分行業看,批發業41286.3萬元,增長4.5%;零售業224899.3萬元,增長11.6%;住宿業5327.5萬元,增長14.1%;餐飲業5223.7萬元,增長8.5%。從經營規模看,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80863.2萬元,增長19.4%;限額以下消費品零售額195873.6萬元,增長7.2%。
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全年實際到位內資13.51億元,利用外資3500萬美元。全縣進出口總額達7826萬美元,同比增長16.8%,其中出口7754萬美元,進口72萬美元。
旅遊產業發展取得新突破。2017年全縣全年共接待遊客 289萬餘人次,實現旅遊收入 14.5 億元,遊客接待人數、旅遊收入同比分別增長 20.4% 、21.2%。旅遊產業帶動就業 0.5 萬人次。
六、交通和郵電
交通運輸事業穩步發展。2017年,全縣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46647萬元,同比增長5.6%。全年貨物周轉量7596萬噸公里,增長12%;客運周轉量34965萬人公里,增長9%。全年計畫完成貧困村公路建設140個,里程224.6公里、總投資8422萬元,實際開工建設103條,完成投資3500餘萬元;農村公路窄路加寬31公里、縣鄉道硬化12公里,完成投資2074萬元;完成農村公路客運招呼站建設60個,危橋改造10座,旅遊資源產業路39.75公里,安保工程113公里。年末全縣民用車輛保有量34127輛,增長11.4%,其中汽車20746輛,機車12496輛,農用車881輛;本年新註冊機動車5656輛,增長24.1%,新註冊小型汽車3162輛。
郵電通訊業發展升級。全縣完成郵政業務總量2560萬元,同比增長18%;電信業務總量3348萬元,增長8%;聯通業務總量2358萬元,增長31%;移動業務總量6200萬元,增長6.9%。年末固定電話用戶1.3萬戶,行動電話用戶18.3萬戶(其中:移動10.3萬戶、聯通3.5萬戶、電信4.5萬戶),寬頻用戶2.6萬戶。
七、財政、金融和保險
財政實力穩步提升。全縣完成財政總收入64847萬元,同比增長7.01%。其中,一般預算收入41290萬元,減少5.67%;稅收收入29323萬元,增長2.56%;非稅收入11967萬元,減少21.16%;上劃中央收入18850萬元,增長46.69%;上劃省級收入4708萬元,增長18.27%。全縣財政支出246100萬元,同比增長5.8%。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28200萬元,增長2%;教育支出52900萬元,增長7.8%;科學技術支出2580萬元,增長152.2%;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6400萬元,增長21.2%;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38600萬元,增長3.4%;醫療衛生支出30496萬元,減少5.9%;環境保護支出6880萬元,增長4.2%;城鄉社區事務支出4840萬元,增長2.1%;農林水事務支出40779萬元,增長4.5%;住房保障支出10400萬元,增長15.5%。
金融業較快增長。年末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186564萬元,比年初增加204479萬元,增長20.8%。其中,個人儲蓄存款675028萬元,比年初增加34283萬元,增長5.35%;單位存款483861萬元,比年初增加202687萬元,增長72.1%。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563644萬元,比年初增加136406萬元,增長31.9%。其中,短期貸款104953萬元,比年初增加21959萬元,增長26.5%;中長期貸款餘額458691萬元,增加1114446萬元,增長33.25%。
保險業運行良好。全年實現保費收入24053萬元,同比增長35.3%。其中,人身險保費收入17288萬元,增長39.8%;財產險保費收入6765萬元,增長25.1%。各項賠款與給付支出13527萬元,同比減少3.3%。其中,人身險支出10754萬元,增長13.4%;財產險支出2773萬元,減少38.6%。
八、教育和科技
教育事業持續發展。2017年,全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301 所。其中,幼稚園147 所(民辦131所),國小教學點104 所,完全國小21 所,九年一貫制學校11所,初級中學13 所,完全中學1所,高級中學1所,中職教育1所,教師進修學校1所。全縣共有各級各類在校學生85713名。其中,在園(班)幼兒18686名,國小35559名,國中16263名,普通高中7615名,中等職業教育學校7590名。全系統共有教職工4862人。其中,公辦幼稚園教師117人,國小公辦教職工1485人,初級中學公辦教職工715人,九年一貫制學校公辦教職工815人,完全中學公辦教育教職工351人,高級中學公辦教職工248人。2017年全縣二本以上進線514 人,二本以上線率達到34.85%。全縣國小入學率達到100%,國中階段入學率達到100%。進一步推進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新機制改革,免除學雜費51822人,免除金額4236萬元,免費提供教科書金額694萬元。資助家庭貧困學生 42432 人次,資助金額2680 萬元。
科技水平不斷提升。2017年,全縣科技經費支出2580萬元,比上年增加1584萬元。全縣共有高新技術企業31家,完成產值456418萬元,同比增長19.1%。有農村科技推廣站11個,培養科技示範戶239戶。全年舉辦科普培訓班 340期,培訓人員22500人。引進推廣新優品種、新技術、新產品、新成果96項(個),比上年增加8個;申報省級以上重點科技項目3項;申請專利147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55件,發明專利比上年增長19.6%.
九、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事業持續健康發展,民眾文化生活豐富多彩。全縣有電視台、文物所、文化館、圖書館、電影放映管理站各1個。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9處,省級歷史文化名村11個,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4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49處。有鄉鎮綜合文化站12個,農家書屋356家,農家書屋對全縣行政村的覆蓋率為100%。鄉鎮綜合文化站圖書室12個,為230個行政村配送了戶外拉桿音響及閱覽凳,實現鄉鎮圖書室全覆蓋,行政村群文器材全覆蓋。實施了“村村響”工程,實現了“村村響”行政村全覆蓋。為180個行政村(社區)級綜合文化活動室配置了腰鼓、嗩吶、音響等16個品種的樂器。全年承辦共大型民眾文化活動 10場次,送戲下鄉114場次,放映農村電影4263場次;“兩館一站一書屋”免費開放參加人數達44.91萬餘人次。
醫療衛生條件不斷改善。2017年末全縣衛生機構36個。其中,縣級醫院 2個,鄉鎮衛生院21個,婦幼保健院 1個,衛計綜合執法局1個,疾控中心 1個,私立醫院 10個。醫院和衛生院擁有床位總數2294張。全縣衛生技術人員1613人,增長5.1%;其中執業醫師411人、執業助理醫師147人、註冊護士622人。全縣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覆蓋人口數達354557人,參保率為85.2%;城鄉居民縣內補償率為74.0%。
體育事業蓬勃發展。全民健身氛圍濃厚,全年舉辦了“富硒之鄉·南有新田”湖南中國汽車場地越野錦標賽、湖南新田山地半程馬拉松賽、縣第十九屆籃球爭霸賽、全縣幹部職工工間操比賽等11次大型體育賽事,獲得全省第八屆太極拳錦標賽器械組集體一等獎,獲得全市太極拳(劍)、健身氣功展示大會榮獲集體第一名。在全省青少年田徑錦標賽中,榮獲金牌1枚、銀牌2枚、銅牌4枚;在全市青少年田徑錦標賽中,奪得金牌35枚、銀牌6枚、銅牌2枚,團隊總分居全市之首;在全市青少年游泳錦標賽中,奪得金牌1枚、銀牌2枚;在市青少年舉重比賽中,奪得金牌6枚。體育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目前全縣人均擁有公共文化體育設施面積 4.02平方米。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取得新進展。全縣年末總人口44.60萬人(公安數)。常住人口34.46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4.29萬人,農村人口20.17萬人。全縣城鎮化率為41.47%,比上年提高1.89個百分點。人口出生率14.49‰,死亡率7.42‰,自然增長率7.07‰。
城鄉生活持續向好。全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84元,同比增長11.0%。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689元,同比增長8.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04元,同比增長11.0%。全縣居民人均住房面積73.1平方米,文教娛樂服務消費支出占消費總支出比重為20.3%。
社會保障工作不斷完善。就業工作力度加大,全縣新增城鎮就業人員5024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925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2800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3.97%。社會保險穩步推進,年末全縣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人數21.4萬人。全縣參加失業保險人數為1.87萬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1.62萬人。城鄉低保擴面提標,全縣城鎮低保月均保障對象 5582人,最低保障線標準 420 元/月/人。農村低保月均保障對象14291人,最低保障線標準253元/月/人,兜底260元/月/人;農村五保戶共 1735人,其中:分散供養 1640人,年標準3936 元/人;全縣擁有敬老院 8 所,敬老院集體供養人數 95人,年標準 6552元/人。
為民辦實事項目全面達標。全縣落實省市為民辦實事13項考核項目,全面完成目標任務,如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19700戶,完成計畫數的135.8%,新增城鎮就業5024人,完成計畫數的119.6%,農村適齡婦女兩癌免費檢查5644人,完成計畫數的110.6%,新增社會治安視頻監控攝像頭450個,完成計畫數的148%。
十一、資源、環境和安全生產
耕地資源穩中有增。2017年全縣年末耕地面積21449.88公頃,基本農田面積17266.8公頃,全年向省政府申報新增建設用地100.3公頃,批准建設用地100.2公頃,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38.2公頃。實施省以上土地綜合整治項目2個,建設規模722.7公頃。
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2017年全縣造林面積2133.3公頃,全年完成造林驗收合格面積2133.3公頃,完成封山育林面積2000公頃,退耕還林66.6公頃。全縣森林覆蓋率達55.45%。2017年全縣水資源總量7.8億立方米,年末大中型水庫蓄水總量2281萬立方米。總體水質狀況良好,全縣滿足Ⅲ類標準的斷面比例達100%。
環境保護成效顯著。2017年全縣建有自然環境保護區1個,自然環境保護區面積達3333公頃。完成環境污染治理投資3500萬元。化學需氧量排放量157.90噸(不含農業源),減少24%;工業二氧化硫排放量593.04噸,減少14%。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96.5%,工業廢氣排放達標率96%,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99.7%。建設項目環保“三同時”執行合格率100%。
安全生產形勢較平穩。2017年發生各類生產經營性事故0起,安全生產事故死亡0人。全年發生道路交通事故3起,死亡人數3人。全年無較大與重大事故。

交通

京珠複線新田連線線直通長沙、廣州,新嘉二級公路連線廈蓉高速、二廣高速等高速公路,省道S323、S282、S285、S324等貫通全縣所有鄉鎮。新田縣距武廣高鐵郴州西站1小時車程,到長沙、廣州均在2.5小時車程以內,處長株潭、珠三角經濟圈之間。
新田縣距離輻射湘粵桂三省中心城市,距廣州長沙桂林等大中城市均為4小時車程,新嘉二級公路縱貫全境,省道S323線橫穿東西,東接京廣鐵路京珠高速、107國道,西通永連高等級公路、二廣高速、衡昆高速,直達湘桂鐵路洛湛鐵路
2016年,新田縣完成農村公路通暢55.5公里,投資2775萬元,縣城區南環路大橋主體工程全部完工,完成投資1600萬元。完成農村公路路面窄改寬46公里,安保工程70公里,完成危橋改造21座、渡改橋2座。

社會事業

基礎設施

2008年,新田縣已建成大小水利工程17000處,總蓄水量1.4億方;電力已建成農村供電網路,實現了村村通電;公路已建成幹線5條,總里程250公里,實現了村村通公路;郵電已基本實現農村電話程控化,行動電話覆蓋率達85%;新田縣電視信號覆蓋率達90%以上,實現了鄉鄉通有線電視;已建成金陵引水工程、龍泉大道、煙霞大橋、濱河廣場等一批重點工程。

教育

截至2016年末,新田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286所。其中,幼稚園 131所(民辦120所),國小教學點104所,完全國小22所,九年一貫制學校11所,初級中學14所,完全中學1所,高級中學1所(新田縣第一中學),中職教育1所,教師進修學校1所。新田縣共有各級各類在校學生79162名。其中,在園(班)幼兒18488名,國小34824名,國中14607名,普通高中6268名,中等職業教育學校4975名。全系統共有教職工3474人。其中,公辦幼稚園教師69人,國小公辦教職工 1291人,初級中學公辦教職工706人,九年一貫制學校公辦教職工649人,完全中學公辦教育教職工324人,高級中學公辦教職工196人。2016年全縣二本以上進線398人,二本以上線率達到27.92%。全縣國小入學率達到了 100%,國中階段入學率達到了100%。進一步推進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新機制改革,免除學雜費49431人,免除金額4050萬元,免費提供教科書金額 611萬元。資助家庭貧困學生7772人次,資助金額892萬元。

科技

2016年,新田縣科技經費支出996萬元,比2015年增加36萬元,增長3.6%。全縣共有高新技術企業15家,完成產值16.76億元,比2015年增長28.6%。有農村科技推廣站11個,培養科技示範戶230戶。全年舉辦科普培訓班 330期,培訓人員21600人。引進推廣新優品種、新技術、新產品、新成果88項(個),比2015年增加3個;申報省級以上重點科技項目1項;申請專利188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46件,發明專利比2015年增長21%。

文化

2016年,新田縣有電視台、文物所、文化館、圖書館、電影放映管理站各1個。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9處,省級歷史文化名村2個,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4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62處。有鄉鎮綜合文化站19個,農家書屋381家,農家書屋對全縣行政村的覆蓋率為100%。鄉鎮綜合文化站圖書室19個,為379個行政村配送了戶外拉桿音響及閱覽凳。實施了“村村響”工程,實現了“村村響”行政村全覆蓋。全年承辦共大型民眾文化活動6場次,送戲下鄉45場次,放映農村電影4352場次;“兩館一站一書屋”免費開放參加人數達22萬餘人次。

體育

2016年,新田縣舉辦了新田縣機關幹部職工氣排球大賽、全縣太極拳比賽、全縣廣場舞大賽、全縣象棋比賽、中美籃球對抗賽、第十八屆籃球爭霸賽等10次大型體育賽事,參加全市的工間操比賽獲得了優秀成績。新田縣為36個社區居委會配送了健身設施,爭取到了省市支持的全民健身路徑器材22套,為39個行政村各配送了一幅籃球架。全縣公共體育面積達64.047萬平方米。新田縣運動員雷蕾、張雲輝在全市青少年舉重比賽中分獲女子甲組44公斤級第一名,女子甲組44公斤級挺舉第一名,女子甲組44公斤級抓舉第一名;男子甲組77公斤級第一名,男子甲組77公斤級挺舉第一名,男子甲組77公斤級抓舉第一名,並獲得體育道德風尚獎。在全市青少年田徑錦標賽中,榮獲18塊金牌,獲得了團體總分第二的驕人成績。

郵電通訊

2016年末,新田縣固定電話用戶1.3萬戶,行動電話用戶17.6萬戶(其中:移動10.2萬戶、聯通3.3萬戶、電信4.1萬戶),寬頻用戶1.8萬戶。

醫療衛生

2013年,新田縣將村食品藥品安全監管信息室建設與村衛生室建設相結合,實行兩塊牌子一套人馬,聘請村衛生員為兼職食品藥品安全信息員,村主幹為協管員。同時對村級食品藥品協管員、信息員培訓到位。
醫院醫院
截至2016年末,新田縣衛生機構468個(含村衛生室)。其中,縣級醫院2個,鄉鎮衛生院21個,婦幼保健院1個,衛生監督所1個,疾控中心1個,私立醫院10個。醫院和衛生院擁有床位總數2526張,增長5.3%。全縣衛生技術人員1535人,增長6.5%;其中執業醫師421人、執業助理醫師177人、註冊護士611人,分別增長14.4%、3.5%、8%。全縣年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覆蓋農村人口數達333929人,參合率達到98%;補償率為66.5%,比2015年提高0.21個%。

社會保障

2016年,新田縣新增城鎮就業人員5466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998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2700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3.17%。社會保險穩步推進,年末全縣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人數20.5萬人。全縣參加失業保險人數為2.02萬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1.61萬人。城鄉低保擴面提標,全縣城鎮低保月均保障對象7030人,最低保障線標準420元/月/人。農村低保月均保障對象32688人,最低保障線標準220元/月/人;農村五保戶共2273人,其中:分散供養1967人,年標準3204元/人;全縣擁有敬老院9所,敬老院集體供養人數306人,年標準6552元/人,比2015年提高8852元/人。

歷史文化

地方風俗

新田縣自古有舞獅的風俗,舞獅隊年頭年尾接受他村的邀請前去舞獅,在民國時的價格為一光元。舞獅時通常由師父負責連棍(類似雙截棍,比雙截棍長,兩頭系有花繩),其他人武三拳、坐馬棍。到得邀請的村時通常對方會在門口放些障礙物,或詩文,則要求對答;或實物則應越過障礙,這是在考驗舞獅隊的能力。舞獅時師父要以詩歌的形式一邊舞連棍一邊大聲喊出,時有人不懷好意或玩笑以擋佳言,則師父應以機智相辯。舞獅活動結束後在邀請人家喝酒,划拳,若有酒後拳腳,隊員的凳耙就派上了用場。即是舞獅隊員必會的武術有三:三拳、坐馬棍、凳耙。但舞獅活動至文化大革命時遭受破壞,該風俗遂不再。留下來的有知市坪鄉山下村舞獅隊三拳、坐馬棍、凳耙。

地方俚語

湖南新田縣“南鄉土話”歸納起來大致可分為“長輩”、“同輩”、“晚輩”和“其它”四類。這四類里收列了新田縣“南鄉土話”(屬於“湘南土話”)的親屬稱謂詞語共134條。從這些詞語中,可以看到新田“南鄉土話”在用字、構詞、句法和文化意蘊上的一些鮮明特點,同時還能看到西南官話與“土話”相互影響的痕跡。

文化歷史

清《嘉慶重修一統志》卷371永州府《古蹟》:新田營“今新田縣治。明萬曆二年置,以防寧遠東北瑤洞。崇禎十二年(1639),郡守晏日曙以其地山巒層復,民染瑤俗,建議分寧遠南北二鄉十五都置縣,即新田為治,因名”。(中國地名語源詞典)
春秋戰國時屬楚地,秦末漢初屬長沙郡,唐時屬唐興、延唐、大曆縣,明萬曆二年(1574年)設新田營,崇禎十二年(1639年)建縣。宋代到清末,新田人中進士的有34人,舉人、拔貢130多人。現代以來,有革命先驅、“黃埔三傑”之首蔣先雲,抗日名將鄭作民,中科院院士、氣象學家謝義炳等。

名優特產

新田血鴨做法講究,煎炸炒燜上血湯,有時候輔以濃香富硒黃豆,做出來色澤油亮,入口鮮香,是迎接賓客的必備菜之一。
新田血鴨新田血鴨
新田米粉是用好米、高湯、新田的陶嶺辣椒炸出的辣椒油、和一些秘方調料製成的。
油炸粑粑用米麵一起,輔以蘿蔔絲、肉片等,一起煎炸。此外,還有米包綠豆粑粑,米粉粑粑,糖油粑粑
香煎泥鰍新田的土泥鰍肉質細嫩,營養價值豐富,補肝益腎,香煎泥鰍是新田的一道家常菜。配上新田特有的三味辣椒,味道更加好。
烤菸,2016年新田縣實際種煙面積5.12萬畝,比2015年增加2800畝。2015年收購菸葉9.3萬擔,完成了契約計畫的86.87%,均價1354元/擔。
三味辣椒指三味辣醬,以陶嶺三味辣椒、小麥、黃豆、糯米等為主要原料。
新田板栗新田板栗
山野菜主要有龍源筍絲、苦菜公、奶參、黃精菜、水麻菜、野芝麻菜、鳳爪蕨、膠股藍茶、玉絲茶、百草臘肉等。
板栗新田縣板栗規模種植起於20世紀90年代至2003年,全縣種植3萬餘畝,年產3萬噸,建有四個冷藏保鮮庫。
水桎花生新田水桎花生,採用傳統工藝,手工製作。製作前,把剛從旱地挖出來的鮮花生,洗淨泥土,晾乾水珠備用。選擇1~2厘米大的河卵石2.5~5公斤洗淨,在大鐵鍋內加適量茶油,用猛火爆炒,待河卵石炒紅,再將鮮花生5~10公斤倒入大鐵鍋,與炒紅的河卵石混炒,直至花生炒脆出鍋。
富硒有機農產品包括富硒大豆,富硒雲耳,富硒蔬菜,出口到多地。

風景名勝

談文溪村
談文溪村位於湖南新田縣南部,全村皆為鄭姓。全村略呈正方形,坐北朝南,四周群山環抱,村後有九老觀圖;村前有七仙拱貴。村外兩溪縈繞東流,其餘三面有巷無門。村前有月塘,村後有方塘,意喻天圓地方。文溪家廟建於村東,雕龍畫鳳,刻字書文,形勢華美,底蘊深厚。整個村落以水為骨架,水、路、橋民居融為一體。
新田縣(新田)
新田文廟
新田文廟屬湖南省重點保護的八處文廟之一,建於明崇禎十二年(1639年),整體建築呈橢圓形,面積2500平方米,設四米高的圍牆環護。正中大門上陰刻“靈星門”,上、下石樑浮雕麒麟獅象、雙龍戲珠、飛鳳朝陽、跳躍奔突等,大成門上方木雕鎏金麒麟一對。
新田縣(新田)
龍家大院
龍家大院位於新田縣城往西,坐西南朝東北,處於山沖之中。因全村為龍姓,故稱為龍家大院。古村後高前低,左擁龍山,右抱虎嶺。
新田縣(新田)
據《龍氏宗譜》記載,龍家大院的村民都是東漢劉秀王朝零陵太守龍伯高的後裔,其始祖龍自修作為龍伯高的守墓人,宋神宗元豐年間從零陵遷徙而來。由於龍氏祖先崇尚恬淡自然、返樸歸真的農家生活,在這裡平靜地過著農耕生活,享受著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直到明朝中期,特別是清道光年間龍雲滄以勤奮起家,在龍家大院大興土木,基本建成了龍家大院現有規模。
新田武當山
新田武當山又名南國武當山,位於新田縣石羊鎮境內,為別於湖北武當山而稱其為南國武當山。南國武當山碑刻證明,武當山之名自宋代已有,其宗教歷史淵源有可能早於湖北武當山。武當意為“非真武不足以當之”,即謂武當乃中國道教敬奉的“玄天真武大帝”的發跡聖地。所以南國武當山是道山福地、神仙居所,千年以來一直是一方佛、道共存共榮的祈福聖地。
新田縣(新田)
孝文化公園
孝文化公園的總體布局以兩軸、一環、一帶為骨架。“兩軸”即至孝軸和至善軸。至孝軸為東西向,寬12米、長438米;至善軸為南北向,寬10米、長263米。至孝軸和至善軸均為大理石鋪裝道路,兩條軸線支撐起孝文化公園的空間架構。“一環”即沿公園四周環繞遊園主路,串聯各個景點。“一帶”即濱水風光帶,串聯濱水景觀帶。
新田縣(新田)
公園占地面積11萬平方米。主要景點有孝文化主題廣場、孝文化博物館、“天地和諧”主題廣場、24孝主題走廊、觀景眺台、“歷史長河”景觀水系、濱江休閒步道景區等。
福音山國家森林公園
新田縣福音山森林公園屬陽明山脈,2009年獲評為省級森林公園,2012年晉升為國家級森林公園,公園入口位於縣城東北5公里處。公園內山峰綿延,峽谷密布,其中奇峰50餘座,峽谷80處、流泉上千,境內最高海拔800米。
新田縣(新田)
秀峰嶺風景區
秀峰嶺風景區位於縣城東北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12°14′43″~112°17′55″,北緯25°57′30″~26°01′32″,北靠陽明山系。風景區地勢較複雜,總的趨勢是西北高,東南低,以中山地貌為主,南部丘崗分布,海拔在214~732米之間,群山重疊,山巒起伏,加之氣候適宜,是全縣野生動、植物資源和自然資源的寶庫。
新田縣(新田)
大觀古堡
大觀古堡新田已發現的古堡共18座,呈兩個相對獨立,實際互為犄角、遙相呼應的兩大古堡群:以該縣毛里鄉大冠嶺山頂上的大冠堡為中心,周邊5公里範圍按東北西南分布著大冠堡、新宅嶺堡、大利堡、百萬城堡、龍形堡和龍秀堡等;以南國武當山為中心,散布著龍潭堡、牯牛崗堡、白米寨堡、石古寨堡和飛龍堡等。以巨石和齊整的條石構築高大牆體,殘留華麗樓閣遺蹟。
新田縣(新田)

著名人物

張榮組(1806年—1872年)字錫圭,號涫卿,號潤農。籍大坪塘鄉長富村人。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恩科舉人。著有《六經存漢》、《七經天文附篇》、《蘭太令史錄》等不少著述,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病逝。
鄭作民(1902年—1940年),高山鄉高山村人。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參加抗日戰爭,先後參加淞滬會戰、徐州突圍戰和田家鎮守衛戰,屢立戰功。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1月,於桂南會戰中奉命由貴州馳援南寧。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2月3日,激戰中犧牲。時年38歲。
蔣先雲(1902年—1927年),男,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7月14日生於湖南省新田縣大坪塘村一沒落書香之家。父親蔣繼堃是清末秀才;母親肖玉秀,人稱“大腳婆”。蔣先雲兄弟姐妹八人,先雲排行最小。
胡松林(1885年—1970年),胡家村人。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胡至瀏陽學醫,經三年學習和實踐,對骨傷、梅毒和疽蟲等病診治尤為精進。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任縣救濟院外科醫生。著有《骨傷科經驗》。
陳玉元(1923年—1978年),女,新田縣城關鎮人,適金盆圩鄉徐家村。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至解放前夕,在新田城鄉教國小。1951年開始仍從事教育工作,至1978年病逝。
劉大松(1929年—1983年),金陵鄉金陵圩人。1951年組織7戶人的金陵鄉第一個互助組。劉大松在辦大隊止業中費盡心血,辦起水力發電站,利用電力加工農副產品,新辦學校為當地人民造福祉。
蔣治英(1905年—1989年),大坪塘鄉大坪塘村人。民國十五年(1926年),考入黃埔六期,加入國民黨。至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任命為國民黨軍第二軍九師少將師長。1956年後,蔣治英任湖南省參事室參事,被選為省人民代表,省政協六屆委員,新田縣人民委員會委員。1957年劃為右派,1979年平反改正。
易影峰(1991年—),內地男歌手。2004年入讀新田二中;2010年在中南大學就讀藝術學院音樂專業,同時師從耳樹唱片CEO李風持老師學習流行演唱。2011年12月1日擔任中南大學紅絲帶防艾知識宣傳員。2012年7月16日發行《愛在心田》正式版。2012年10月發行首張EP專輯《夢起飛的地方》。
徐浩(1994年—),歌手、主持人。因參加《天天向上》的比賽“《Road To Asia》Day Day Up”而成名。是新生代青春偶像組合RTA中少年組(《少年進化論》中主持人之一)的隊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