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偶蹄目鹿科動物)

獐(偶蹄目鹿科動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學名:Hydropot),中國二級保護動物,又稱土麝、香獐,是小型鹿科動物之一,被認為是最原始的鹿科動物,比略大,原產地在中國東部朝鮮半島,1870年被引入英國。獐是嚴禁獵捕的動物。

四肢細小發達,肩高略低於高。無額腺,眶下腺小。耳相對較大,蹄子較寬。尾巴特別短,幾乎被臀部的毛所遮蓋,所以常被誤認為是一種沒有尾巴或斷了尾巴的鹿。毛粗而脆,體毛多棕黃色、灰黃色、濃密粗長,體側及腰部的冬毛長達30多毫米。冬季的毛粗長而厚密,呈枯草黃色;夏季的毛細而短,有光潤,並且微帶紅棕色。背部和側面顏色一致,腹面略淺,全身都沒有斑紋。幼獐毛被有線色斑點,縱行排列。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
  • 拉丁學名:Hydropotes
  • 別稱:獐子 黃子 香獐 馬獐 麝、土麝 河麂
  • :動物界
  • :脊椎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哺乳綱
  • 亞綱:真獸亞綱
  • :偶蹄目
  • 亞目:反芻亞目
  • 鹿科
  • 亞科:獐亞科
  • 獐屬
  • 分布區域浙江湖北湖南江西四川廣東廣西新疆青海
  • 保護級別:易危(VU),來自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
簡述,外形特徵,生活習性,生長繁殖,棲息環境,活動範圍,致危因素,種群現狀,種群保護,級別,措施,建議,

簡述

Hydropotes inermis Swinhoe,即麞,又稱河麂、牙獐。哺乳綱,偶蹄目,鹿科。小型鹿類。體長約1 m,肩高約0.6m,重約15kg。體棕黃色,腹部白色或淡黃色。雌雄均無角。雄性上犬齒髮達,外露形成“獠牙”。故名牙獐。尾短而不顯。多棲於蘆灘、曠野等地。獨居或成對活動。性溫和,行動敏捷。善跳躍,能游泳。以青草為食。5月前後產仔,每胎4~6隻。分布於中國長江中下游和東南沿海各省。現存數量不多,為中國二類保護動物。
獐

外形特徵

、無角,體重約15-20(雄15、雌20)千克,體長約1米。四肢細小發達,肩高略低於臀高。體毛多棕黃色、灰黃色、濃密粗長,體側及腰部的冬毛長達30多毫米。無額腺,眶下腺小。耳相對較大,尾極短,被臀部的毛遮蓋。毛粗而脆。幼獐毛被有線色斑點,縱行排列。
獐觀察環境獐觀察環境
獐體長0.78~1.00;肩高0.45~0.55米;毛粗硬,體側和臀部毛長約4厘米;背和體側毛色沙黃,毛尖黑色 ,頭頂灰褐至紅褐色,頦、喉、嘴周圍和腹毛白色;幼獐背部有白斑和白紋;上犬齒髮達,雄獸的尤其長而大(4~5厘米),略彎,呈獠牙狀,露於口外,雌雄均有腹股溝腺(鼠鼷腺)。
體長91~103cm,尾長6~7cm,肩高50~57cm,體重14~17kg。雌雄都無角,雄獐上犬齒髮達,突出口外,成獠牙。無額腺,眶下腺小而不明顯。耳較大,尾極短。全身毛呈枯草黃色。幼獐毛被有淺色斑點。

生活習性

獐不結大群,獨居或成雙活動,最多3~5隻在一起。行動時常為竄跳式,迅速。獐生性膽子小,兩耳直立,感覺靈敏,善於隱藏,也善游泳,人難以近身。獐喜食植物,主食雜草嫩葉,多汁而嫩的植物樹根、樹葉等。受驚擾時狂奔如兔。以蘆葦雜草及其他植物性食物為食物。
休息中的獐休息中的獐
棲息於河岸、湖邊、海灘蘆葦或茅草叢生的環境,也生活在山坡灌叢或海島上,但迴避茂密的森林和灌叢。單獨於晨昏活動。吃灌木的嫩葉和芽,也吃禾本科及其他雜草。

生長繁殖

每年繁殖一次,11月至翌年1月左右交配,高峰期在12月,翌年5月底至7月底產仔,每胎1-3仔,偶有4仔。妊娠期168-170天,1齡獐平均2.17仔,成年獐平均2.73仔。

棲息環境

生活于山地草坡灌叢、草坡中,不上高山,喜歡在河岸、湖邊等潮濕地或沼澤地的蘆葦中生活。棲息於河岸、湖邊、湖中心草灘、海灘蘆葦或茅草叢生的環境,也生活在低丘和海島林緣草灌叢處。它們選擇附近有水的草灘或稀疏灌叢生境。善游泳,能在島嶼與島嶼和島嶼與沙灘間遷移。在山丘島嶼雖能在灌叢棲息,但更多選擇草叢。在舟山,凡灌木茂密的生境多麂而無獐,茅草山坡或稀疏林區多獐而無麂。在鄱陽湖草洲獐選擇較矮的苔草叢者占79.3%,較高的芒草叢為20.7%。
本草綱目》曰:秋冬居深山、春夏居澤。

活動範圍

生活在中國長江中下游沿岸以及朝鮮
文獻記載的地點有:江蘇省鎮江泰州蘇州無錫上海市奉賢縣浙江省桐廬富陽寧波安徽省泗縣蕪湖湖北省宜昌廣濟湖南省岳陽湘南郴州一帶,。80年代的分布範圍處於24°~34°北緯及東經110°以東範圍內。南至廣東乳源仁化樂昌連縣廣西桂林福建寧德晉江莆田漳平,北至江蘇鹽城及濱海地區、安徽蚌埠;西至湖南湖北;東至浙江舟山諸島(盛和林等,1975、1985、1992)。廣西天峨縣南丹縣上林武宣縣也有分布,其分布區向西推進到106.5oE,23oN (Cao et al. 1993)。但谷地的現已呈隔離點狀或小片狀分布。盛和林和陸厚機(1984)年估計,獐數量較多的地區有:江蘇洪澤湖地區和鹽城以南的濱海地區,估計分別有300-500和500-1000隻;浙江舟山群島估計尚有1500隻左右;江西鄱陽湖地區1987年推測有2000-3000隻,但1988年再次調查時,已難發現,現有種群少於1000隻;安徽滁縣林場於1982年調查時大約在200隻,1993年調查,數量已有明顯增長,包括皇甫山自然保護區在內估計有500隻左右,Shen克 and Ohtaishi(1993)年估計全國總數量估計約在1-3萬隻。
李擁軍等(2003)年調查認為中國野生種群約10,000隻。孫孟軍和鮑毅新(2001)調查認為浙江省獐的資源量約 6000餘只。1998年長江流域的特大洪水對江湖沿岸的野生獐更是雪上加霜,獐的現有種群數量不容樂觀。
獐幼崽獐幼崽

致危因素

人類捕殺
河麂的自身優越條件招來了殺身之禍,河麂受到亂捕亂獵,被剝皮取骨賣肉,危害最嚴重的是在每年5-7月份的繁育期,偷獵幼河麂,獲取“獐寶”。原本由於棲息地遭到破壞,河麂分布區已大大減少,加上如此過度捕獵,加劇了河麂資源的瀕危。野生河麂的瀕危狀況和保護問題一直來得到野生河麂分布地區當地政府的重視和關注,制訂頒發了關於保護河麂資源的法令,加強了野生河麂的保護管理工作,並增強了打擊非法獵河麂違法犯罪活動的力度。

種群現狀

1987年11月3日普查時,獐有百萬餘只,1988年冬季幾乎全部捕盡,1989年後已很難發現有獐。獐在許多分布區內消失。 1987年中國華東師範大學開始獐的飼養研究,1989年3隻雌獐各產仔3隻,全部成活。同年9月運往上海長興島,現已在長興島建立了近萬頭的種群,種群數量有一定的恢復。

種群保護

級別

該物種被列入中國珍稀動物紅皮書-- 漸危 (China Red Data Book- Vulnerable);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措施

在獐分布區內,已有江蘇鹽城自然保護區麋鹿保護區,安徽皇甫山自然保護區江西鄱陽湖自然保護區等。但包括保護區內也未受到真正的保護,因其繁殖力較高,只要環境不被破壞,當前並不存在絕滅的危險。如在舟山星羅棋布島嶼間和鄱陽湖草灘間有較充分的迴旋餘地,能在島嶼間作數公里的游泳,逃避獵民的追捕。
2011年11月4日,8 雌4 雄12 只獐落戶濱江森林公園,開始野化訓練。
現全國人工養殖獐的單位有37家,分別位於浙江上海江蘇四川,其中有7家無養殖許可證,現有總養殖規模1,912隻,計畫規模為37,700隻。

建議

1、獐分布區不斷縮小的主要原因是棲息環境的改變,因此首要任務是保護現有獐棲息地生境免遭破壞。
2、江西鄱陽湖(可結合鳥類保護區)及江蘇大豐海濱(可結合候鳥自然保護區) ,作為禁獵保護區。獐及其他動物和鳥類在上述保護區內的偷獵現象仍然相當嚴重,應予嚴格制止。
3、嚴禁在獐產仔期(5-6月)使用獵犬捕殺幼獐取其未消化的奶塊(民間用於製藥)。在舟山大豐等地,每年被捕幼獐不計其數,應予關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