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堡概況
新田縣
大冠堡海拔685米,地處這一帶山嶺的最高處。
湖南省文物局研究館館員在對大冠堡進行仔細勘測後說,
大冠堡內部共有17個房間屋基,總面積7000平方米,內城
牆長346米,城牆殘高4米左右(原高度5-6米)城牆上的走道平均寬度約2米。除房屋外,
古堡內還有兩個
蓄水池。蓄水池長、寬各10米左右,深約5-6米。每個蓄水池能蓄水500-600立方米。整個
城堡為手工精細的青條石砌成,青條石小的幾百公斤,大的達兩千公斤。省考古所所長
袁家榮在重新對古城堡大門進行考證後,特別提到,西北一門,一進門由山勢形成
瓮城的狀態,非常適合古代軍事作戰中“關門打狗”戰術的運用。
從已被發現的古堡來看,
大冠堡應該是湖南省內保存最為完好的
古堡遺址。經考證為明代建築,是石文莊和石玉生所建,始建於大明洪武三年(1370)。
古堡斷代
對於古堡的來歷,專家組也產生多種說法。有人說
古堡是當地
官府防禦瑤民的軍事工地;也有人說是
建文帝被明成祖朱棣篡權後逃至此處建立的
宮殿;省博專家曹學群則認為古堡應屬於古代瑤族的村落。經專家考證,古堡是明代建築,為明代石文莊和石玉生所建,始建於大明洪武三年(1370)。
古堡群或成國保單位
調查組專家一致認為,大冠堡對研究
湘南地區明清時期的軍事歷史具有重要價值,同時大冠堡圍牆的建築風格和
湘西南長城如出一轍,而
南長城只是用石料堆砌成的,但大冠堡的石料明顯有加工的痕跡,而且僅城牆的整個工程也比
南長城考究許多。何強表示,
大冠堡具備“國保”標準,應作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起來。
堡主考證
新田古堡群涉及
寧遠歷史。古堡主人是
石玉生。關於新田古堡群的謎團眾說紛紜,筆者整理大量網路資料和歷史,發現了一系列問題:
新田建縣歷史: 宋乾德三年(965),大曆縣併入
寧遠縣,今新田為寧遠縣地。
明崇禎十二年(1639),析寧遠縣置新田縣,為建縣之始,隸屬永州府。
專家說法:對於
古堡的斷代。大冠堡的建築年代,應在明代或清代以前,“因為新田建縣始於崇禎十二年,如果是新田建縣以後的建築,縣誌中應有記載。從建築風格看,大冠堡也應該是
明代建築。”省文物局副局長何強也提出了另一個可靠的依據:城堡的蓄水池使用了糯米、桐油、石灰合成的三合膏作為防滲材料,這種材料多用於明代。在13日調查當天,專家組在城內又發現了明代的
青花瓷片,據此,調查組將古堡年代斷至
明代。
得出結論:新田古堡建於明朝
崇禎12年(1639)前,屬於寧遠縣管轄範圍.
問題二:為什麼建設大規模的古堡?有什麼用途?
如此耗費人力、財力建大規模的古堡,在明朝的寧遠縣,只有一種可能就是與明朝初年(1368-1398)的瑤民起義有關係,那次起義驚動了明朝朝廷,八年不能平定,明朝廷出錢修大規模的古堡是沒有什麼猜疑的,當年明朝廷派重兵壓進寧遠,鎮壓”瑤亂”,修建了抵禦瑤民起義的堡群。
得出結論:新田古堡應該建於明朝初年(1368-1398),用於抵禦”瑤亂”的軍事工地。
問題三:新田古堡修建主人是誰?
首先,我們知道明朝初年(1368-1398),新田縣屬於寧遠縣管轄範圍,位於寧遠東部的新田,當時管理此地的正是寧遠東堡都司石玉生,
石玉生當時是輔佐開國功臣楊璟鎮壓寧遠”瑤亂”的,
石玉生作為寧遠人,又是地方官,主持修建古堡理所當然。
得出結論:新田古堡修建主人是寧遠東堡都司石玉生
新聞報導
湖南省文物局退休專家謝武經、新田縣文物管理所研究人員史世冬在寧遠縣文物管理局研究人員李治軍等人的陪同下,再次到寧遠縣考察大觀堡碑刻。
近年來,新田、寧遠兩縣研究人員通過共同努力,在寧遠縣鯉溪鎮梅木塘村發現了來自大觀堡的碑刻《誓詞碑》和《三章程碑》,又在大觀堡山下發現《楊氏族譜》和《王氏族譜》,展現了建文帝還俗歸隱民間以後的部分生活及他去世後人們對他的紀念,使《誓詞碑》成為建文帝蹤跡永州說的又一重要物證。
當天,謝武經、史世冬、李治軍等5名研究人員深入鯉溪鎮石山下村,與村中老人進行詳細交談,了解白掌塔和神秘墓葬的位置,並對疑似位置進行了實地勘察。謝武經一行還前往梅木塘村,對《誓詞碑》進行了仔細觀察和研究,發現碑刻中關於“二帝”的內容與《建文年譜序》中有關建文帝的內容完全吻合,認為“二帝”就是建文帝。但寧遠本地歷史研究人員歐陽元益認為“二帝”是指南明二帝,碑刻可能是
反清復明餘黨留下的
大觀堡考辯
大觀堡的名稱說法有多種,新田官方俗稱大冠堡,從地理位置來看寧遠亦稱為大觀堡。這兩種說法,現在官方和媒體主要稱謂。
新田縣於明朝崇禎十二年(1639)從寧遠縣劃出。無論在史志上,還是當地的姓氏族譜上。並沒有該軍事古堡的記載。這種堡哨實際上是對少數民族的武力統治和軍事鎮壓的特殊設施。經查閱清嘉慶十六年(1811)《寧遠縣誌》和寧遠縣石家洞《石氏族譜》考證如下:
1、清嘉慶版本的寧遠縣誌記載明洪武初最大的古軍事建築堡哨即東堡。縣誌載"
石玉生東鄉石溪人,明初其父以都司守邑東堡,玉生弱冠襲職"。可見當時寧遠的東堡都司為
石文莊,石玉生父子,為朝庭派來鎮南瑤的主要的地方軍事將領。另據《石氏族譜》記載石玉生的長子石午榮辭職歸隱。
2、縣誌亦記載仝姓的先人為蒙古人,元末以御前指揮使(即皇帝的御前 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司。分為都指揮使、都指揮同知(副使)、都指揮僉事。都指揮使,一般是二品。衛指揮使,是正三品。)的身份鎮守寧遠北境備瑤,結營東鄉山口(也就是現在的鯉溪鎮山口宋家,山口呂家村一帶)。仝家的先祖是來備猺的,但是元皇帝派出的是御前指揮使,而在當時腐敗的元庭,軍力,財力都己經大大的衰弱,不可能有軍力,財力去修建這么大的軍事建築,大的建築石頭達4000多斤,得需要多少的人力扛上山?否則元皇帝怎么指派護衛自己安全的御前指揮使去鎮壓叛亂呢?其外從其結營的位置看也不在東堡(大觀堡)。
3、
東堡亦是寧遠東鄉東部之堡,最早建立時間是明朝洪武三年。史志記載大明洪武元年營陽侯楊璟攻下永州和武岡。洪武三年逃軍杜回子由武岡竄入寧遠糾結猺民發動叛亂)。以當時明朝的軍力,財力和氣勢足以修建大型軍事工程。
對於古堡的斷代,據湖南省文物局專家證實,三合膏因為製作成本高,工藝複雜,元朝還沒有使用,從明朝開始推廣使用,由此斷定古堡建於明朝。同時省專家在古堡中發現的青花瓷片亦斷定為明代,從建築風格看,也亦是明代建築。
4、大觀堡的主人是梅木塘的李德勝,這個也沒有什麼歷史依據。梅木塘的始遷為明朝中期,就算當時東堡(大觀堡)荒廢了,寧遠梅木塘李德勝遷居到大觀嶺下,看到此地人煙稀少,通過買下或住在這裡,也不能說他是堡主。堡哨是軍事用途,而非民用。
由上述可知大觀堡,原名東堡,是石文莊大明洪武三年,與楊璟大軍一起修建的(石氏宗譜中誤寫為其子的事情,實際上石文莊的年齡剛好相符。石玉生襲職後亦發生另一次杜回子之亂),真正的大觀堡堡主為石文莊、石玉生父子。(作者:平田人,歐陽元益)。
地理位置
新田古堡群,位於
湖南省永州新田縣西南約20公里的大冠嶺最高處,完全由手工精細的青條石砌成。是2007年新發現的明代古城堡遺址。古堡群中的“大冠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