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定義,內容,特徵及影響,指標,主要類型,監測方法,預警方式,危害,防禦措施,
定義
寒露風實際上是我國南方地區的秋季低溫冷害,由於多發生在“寒露”節氣前後,故稱“寒露風”。
在北方冷空氣不斷南下的同時,常常帶來明顯的降溫、大風和陰雨天氣,影響南方雙季晚稻和後季稻正常抽穗開花。寒露風天氣主要有乾型和濕型兩種類型。
寒露風是由於冷空氣南下或颱風與冷空氣共同影響下出現的一種低溫、乾燥(有時陰雨)、伴有較大北風的天氣。主要出現在長江以南地區,對農作物生產危害很大。
內容
特徵及影響
寒露風是我國南方雙季稻區晚稻生育後期的主要農業氣象災害。每年9一10月間我國大部地區處於夏季風向冬季風的過渡時期,時有冷空氣突發南下,溫度明顯下降,使正處在孕穗、抽穗揚花及灌漿階段的晚稻遭受低溫危害,嚴重影響水稻開花、授粉及灌漿過程的正常進行,造成空殼、癟粒,導致嚴重減產。長江中下游寒露風天氣一般出現在9月中下旬,而華南地區常出現在10月.一般寒露風年份可導致雙季晚稻空殼率達20%一30寫,嚴重年份可達40%一70腸,甚至絕收。
指標
國家氣象局(1990)根據水稻受害症狀將寒露風害分為輕、中、重三級。
輕度寒露風害:受乾型寒露風天氣影響,水稻部分葉尖乾焦;受濕型寒露風天氣影響,水稻部分葉子有受害症狀。
中度寒露風害:水稻開花授粉受到嚴重影響。
重度寒露風害:水稻停止開花;受乾型寒露風天氣影響,穎花變白。
水稻不同品種對低溫的耐受性不同,因此寒露風災害的標準和指標也不同。研究結果表明:粳稻在抽穗揚花期遇到連續3天或其以上日平均氣溫低於20℃即受害;釉稻和雜交稻在抽穗揚花期遇到連續3天或其以上日平均氣溫低於22℃,就會受害,氣溫越低,持續時間愈長,危害愈重。
寒露風天氣影響強度一般以持續天數的長短作為影響的輕、中、重等級劃分。李艷蘭等(1999)研究認為,影響雜交稻的寒露風標準為日平均氣溫成22℃且連續3天以上,其中3一4天為輕級寒露風,5一6天為中級寒露風,7天以上為重級寒露風。
《寒露風等級》(王保生等2007)中區域寒露風的等級標準以區域出現寒露風的站點比例為依據進行等級劃分。
輕度寒露風:區域出現輕度等級寒露風的站數達到該區域總站數的35%以上。
中度寒露風:區域內出現輕度或重度等級寒露風的站數達到該區域總站數的50%以上,且其中達到重度等級寒露風的站數占區域總站數的10%以上。
重度寒露風:區域內出現重度等級寒露風的站數達到該區域總站數的35%以上;或出現輕度或重度等級寒露風的站數達到區域總站數的60%以上,且其中達到重度等級寒露風標準的站數占區域總站數的20%以上。
《寒露風等級》中以日平均氣溫、日最低氣溫、雨日為基礎,進行了寒露風的等級劃分,將其分為乾冷型和濕冷型兩大類,並各分為輕度、重度兩個等級。
主要類型
寒露風對晚稻造成的危害,大致可以分為兩種天氣類型。
2)乾冷型:較強冷空氣南下,吹偏北風,風力3-5級,空氣乾燥,天氣晴朗,有明顯的降溫,其特徵是低溫、乾燥、大風、晝夜溫差大。
監測方法
寒露風害的監測方法多以指標分析法為主,通過對氣溫、光照、風速等氣象要素的監測,根據寒露風天氣指標和晚稻所處發育階段、是否安全齊穗期等進行判別分析,結合實際調查,確定寒露風是否發生。寒露風害的強度與氣溫變化有關,但氣溫受雲天狀況、季節、地形地貌影響很大.在分析較大範圍的寒露風災害分布狀況時,單純依靠單站提供的氣溫要素資料還不夠,不能客觀反映區域災害分布狀況,套用35技術,可對不同等級的寒露風災害空間分布作出評估。
預警方式
寒露風的預警主要是通過對寒露風天氣的長、中、短期預報來實現。這些預報主要基於統計預報和數值天氣預報方法。利用寒露風天氣及年型歷史資料,通過相關分析,對影響寒露風的多種因子進行普查、分析,選擇與寒露風天氣相關性高的環流特徵及前期環流特徵量的變化,建立寒露風天氣預報與氣候趨勢預測模型,預報寒露風年型、初日等。利用數值預報產品建立中短期寒露風天氣的客觀預報模式,開展逐日寒露風天氣預報。根據寒露風天氣預報,結合晚稻發育階段發布寒露風災害預警。
危害
晚稻生育階段對低溫較敏感的有三個時期:
(1)幼穗分化期(抽穗前25-30天);
(2)花粉母細胞減數分裂期(抽穗前10-15天);
(3)抽穗開花期。其中,以抽穗開花期遭到寒露風危害的機率較大,減數分裂期受低溫危害機率較小,但遭遇後危害較重,而幼穗分化期則基本上不受低溫危害。
減數分裂期對低溫最敏感,主要是雄蕊受害,使花粉不能正常成熟或成熟度較差,造成空粒或穗粒畸形、變態等現象,導致減產。
一般情況下,寒露風嚴重的年份,晚稻產量就明顯降低。造成寒露風危害的因素較多,但主要是低溫。一般在抽穗揚花期,低溫出現越早、溫度越低、低溫出現時間越長,受害就越重,若伴有大風、陰雨或過於乾燥,則加重其危害。如華南沿海一帶,當冷空氣南下與颱風相遇時,風力較大,並伴有大雨、暴雨或連陰雨,日照短缺,不僅影響晚稻抽穗揚花,而且造成機械損傷,危害更大。
防禦措施
根據寒露風天氣預報,結合晚稻發育階段發布寒露風災害預警。
寒露風對雙季晚稻危害很大,必須採取積極的防禦措施:
1、掌握寒露風出現規律和雙季晚稻的安全齊穗期(指雙季晚稻抽穗開花期間80%以上的年份不會受到寒露風危害的日期),合理搭配品種。即根據寒露風出現的早晚選擇品種,安排適宜的播種期,使其安全齊穗,避免寒露風的危害;
2、科學運用寒露風預測,合理安排生產。寒露風的長期預測,可提供各級領導和農民朋友安排雙季晚稻生產時參考。如在寒露風早的年份可多種些早熟品種,甚至適當縮小雙季晚稻的種植面積;晚的年份可多種些晚熟品種等;
3、選育抗低溫高產品種;
4、加強田間管理,合理施肥,科學用水,增強根系活力和葉片的同化能力,使植株生長健壯,提高植株的抗低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