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前街(贛州市縣前街)

縣前街(贛州市縣前街)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縣前街在今章貢路西段,即米汁巷口至建國路、西津路、章貢路三叉路口一段。為最早的橫街的一部分。明代為橫街東段,清代依次分段名為橫街、鎮遠鋪、縣岡坡、縣前街。1943年剷平縣岡坡36級石階,擴建為章貢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縣前街
  • 地理位置:江西 贛州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開放時間:全天
概況,有名的古廟,省立贛縣民眾教育館成立,尋悠悠六十載贛州聯中夢,決不做亡國奴,介壽堂,首創贛縣廣播電台,

概況

今天的老地委,在明、清、民國時為縣府,所以縣府前這段街便稱為縣前街。縣前街是贛州地名俚語中“十個銅錢買得來”中的一枚“錢”,自然是個熱鬧之地,而且因為斜對面的米汁巷為原民國時期贛州專署辦公處,許多出入公衙的人員於地縣兩處來回走動,無疑形成了這一區域的熱鬧景象。
因此,關於這縣衙及其面前這條街,我們有太多的東西可以去追憶。中國工運風雲人物、贛州總工會委員長陳贊賢被害 1927年3月6日,中國工運風雲人物、贛州總工會委員長陳贊賢,被特務從當時的工會所在地廣東會館誘騙到縣衙西花廳,被倪弼等國民黨右派分子突然射來槍彈掃死。十八顆罪惡的子彈奪去了陳贊賢年僅31歲的生命。這位1896年出生於南康東山鄉的中共現代史上傑出的工運領袖,具有非凡的領導魅力,他在贛州將所有工人以56個行業工會形式全部組織了起來,開展了以簽訂“增加工資,改善待遇,保障職業,實行8小時工作制”為內容的勞資集體契約鬥爭,舉行了贛南工運史上首次有組織、有領導的大罷工,取得了空前的勝利。贛州工人運動因此名震遐邇,為此,1926年還受到路經贛州的宋慶齡的熱情讚揚,贛州工運因此獲得了“一廣州,二贛州”之美譽。當然,陳贊賢在工人中的巨大威信,也極大地激發了贛州的資本家和國民黨右派的仇視,以致發生了陳贊賢被害之聞名全國的慘案。這是蔣介石公開背叛革命的第一槍。今天,在敞開胸懷的八境公園內,矗立著一座高大的紀念亭,數十年來遮風擋雨,寄託著贛州人民對先烈的一份深切懷念。

有名的古廟

縣前街的百家嶺東口,即現在市委宿舍區域,曾經有一座相當有名的古廟——天花宮,又叫痘娘宮。顧名思義,這是個圍繞天花供百姓祈禱之廟宇勝地。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大疫難便是天花,在牛痘疫苗發明之前,人類為天花付出了幾千萬條生命。贛州城於是便有了祈求上蒼庇護的天花宮的出現。據說,這天花宮竟然是有些靈驗,所以出現了香火不斷的景象,甚至於天花絕跡若干年後的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天花宮已經夷為平地成了高樓後,還曾在此地出現過有人在當年天花宮的舊址前燒香點燭的迷信者。這情景,讓路過的行人生髮感慨,一方面有些遙想古代天花宮的風情,也同時感慨這類人對天花宮的迷信程度。

省立贛縣民眾教育館成立

縣前街縣署之左曾有縣城隍廟,明正德年間由知縣王容建。至民國初期為四中(今贛州一中前身之一)學舍,後又稱贛縣學舍。抗戰時期,南昌基督教青年會遷贛城,即駐此址,後又設青年中學,1940年夏江西省立贛縣民眾教育館成立,青年會總幹事蔡智傳任教育長。

尋悠悠六十載贛州聯中夢

2001年10月,多情好客的贛州敞開胸懷、舒展笑容,歡快地接納了三十多位老者。這些老人們用深情的目光打量贛江源頭搜尋歷史的履痕,用多情的腳步丈量"考棚街"那片曾哺育他們生命中最珍貴時光的母校聖地。這群老者,便是六十年前流亡在贛州聯中的學生們,他們現在分散在海內外,有在美國、台灣的,有在東北和上海、廈門、南昌的,有仍留在贛州城的。他們都是近八十歲的老人。他們在新世紀第一年重返贛州,同學聚會,敘舊尋夢,尋悠悠六十載贛州聯中夢,尋那段抹之不去的生命履痕。

決不做亡國奴

抗日戰爭時期,上海淪陷,由秀州中學和江浙各地流亡學校組建而成的上海華東聯中的數百名學生們再一次面臨著抉擇--是留在上海做敵人鐵蹄下的亡國奴,還是繼續逃亡,逃往一塊有中國人尊嚴存在的地方去做不屈的中國人?數百名華東聯中學生做出的選擇是有血性的。流亡,決不做亡國奴。哪怕失了家園,哪怕背井離鄉,哪怕遠離父母親人。上海華東聯中的校長顧惠人,率領百餘名師生離開上海,跨越千山萬水,歷經無數磨難,最後經福建南平,於1941年夏分乘兩輛燒木炭汽車來到古老的贛州城。贛州青年中學校長蔡智傳熱情地接納了來自四面八方的流亡學生。1941年9月,在古老的贛州城,由顧惠人校長牽頭,匯集贛州本城部分中學及全國各地先後抵達贛州的26所中學,在宋城牆下、贛江源頭,擇舊皇城(今公安局)為校址,正式組建了贛州聯中。古樸的虔州,千年的歲月滄桑鑄就了深厚的文化秉性,它寬容大度地包容了帶著大都市風采的民族精英們。李政道便在贛州聯中就學一年半,並以優秀成績考取西南聯大,後留美,成為諾貝爾獎獲得者。於是,贛州聯中成了戰區流亡學生的家園,聯中的師生們也就如此在這偏偶一方的短暫的平和環境中,開始了自己的學業生涯。並在這崆峒山下、贛江源頭創造著贛州教育史上的一段神話。

介壽堂

縣署後院可通白馬廟,東北可達百家嶺,內院甚是深廣。約1940年,縣府遷去新贛南路與專署合併辦公後,老縣署拆除改建成贛南圖書館,並將大公路中山嶺公園(今軍分區)內的圖書館遷入此館,由郭宗眭任館長。1942年,在舊縣署之西側,也即新贛南圖書館右側,蔣經國為慶祝其父蔣介石壽誕,興建了""。因為此堂之設計適應於各種大型戲劇演出以及各類大型集會,故當年贛城各種大型演出與集會多在此堂舉行。新中國成立後,圖書館原"介壽堂"易名"人民大禮堂",成為人民的集會活動場所,再之後,中共贛州地委駐此。

首創贛縣廣播電台

1940年秋,縣前街上首創贛縣廣播電台,位置就在街的西段南側,這家電台的創立從此開創了贛州廣播電台的歷史篇章,1943年易名為贛南廣播電台。這段廣播歷史,維持到1945年2月,因日寇逼近贛城而停播。據老人回憶,當時電台有一聲音嬌美、長得靚麗的黃姓女孩,十分招人喜愛,以致有許多流言蜚語滿城流傳。文娛圈人,從來就軼聞多,軼聞可以增加知名度,可以增加崇拜者。所以,沒有軼聞的藝人甚至製造軼聞。因此,數十年後的今天,我們毫不奇怪這種藝壇緋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