鯖魚(生物物種)

鯖魚(生物物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鯖魚是一種很常見的可食用魚類,出沒於西太平洋大西洋的海岸附近,喜群居。在中文語境下要注意區別於中國的四大家魚之一的“青魚”。鯖魚平均身長30至50厘米,壽命最長可至11年,它以吞噬浮游生物及鱘魚、鱈魚和鯡魚所產的卵為生。鯖魚又名“鯖花魚”。俗名鮐魚、鮐巴魚、青鮎魚、油胴魚、鯖魚、青條魚。大西洋鯖魚、波士頓鯖魚、tin-ker鯖魚、太平洋鯖魚、日本鮐魚、chub鯖魚、美國鯖魚、藍鯖魚、竹馬鮫魚。

基本介紹

簡述,形態特徵,產地產季,生活習性,經濟價值,鯖魚的選購,營養成分,

簡述

鯖魚(Mackerel)有許多品種,但在大西洋及地中海捕獲的正鯖魚才是真正的鯖魚。品種包括白首鯖(或稱西班牙鯖魚)、竹莢魚(又稱馬鯖魚)、加州竹莢魚、琥珀魚和美洲與南亞水域的鯧參。鯖魚是一種很肥、肉色深暗的魚類,因此很適合烤、煙燻或扒烤。它可以和白酒一起烹煮,也可以淋檸檬汁或類似的酸料生吃,以保留它的美味。鯖魚全年都有供應。
鯖魚鯖魚
鯖魚為遠洋洄游性魚類,大群活動,游泳力強,有趨當光性;夏季結群游向近海生殖卵生。我國沿海及太平洋海域均有分布

形態特徵

體粗壯微扁,呈紡錘形,一般體長20~40厘米、體重150~400克。頭大、前端細尖似圓錐形,眼大位高,口大,上下頜等長,各具一行細牙,犁骨和胯骨有牙。體被細小圓鱗,體背呈青黑色或深藍色,體兩側胸鰭水平線以上有不規則的深藍色蟲蝕紋。腹部白而略帶黃色。背鰭2個,相距較遠,第一背鰭鰭棘9~10根,第二背鰭和臀鰭相對,其後方上下各有5個小鰭;尾鰭深叉形、基部兩側有兩個隆起脊;胸鰭淺黑色,臀鰭淺粉紅色,其他各鰭為淡黃色。
鯖魚鯖魚

產地產季

分布於太平洋西部。近海均產之。主要有海洋島、連青石、大沙及沙外等漁場,漁期一般春汛為4~7月份;秋汛為9~12月份。南海沿海全年都可捕撈。

生活習性

密集的鯖魚群游弋在水面,綿延32公里(20英里)之長。它們主要靠貝類的幼蟲、蠕蟲、魚卵和小魚為食,而它自身卻是鯨魚、鯊魚、海豚、鮪魚和海鳥的食物。春季,鯖魚向海岸遷徙產卵。雌魚產卵數量達200,000至400,000個。每個卵中都含有一小滴油脂,這樣它們就可以漂浮在水面。魚卵孵化需要四到六天。小魚長得很迅速,兩個月內就能長到平均5厘米(2英寸)的體長。秋季,鯖魚游回深海中。
鯖魚鯖魚

經濟價值

為中國重要的中上層經濟魚類之一。此種魚類分布廣、生長快、產量高。魚肉每百克含蛋白質21.4克、脂肪7.4克,肉質堅實,除鮮食外還可醃製和做罐頭,其肝可提煉魚肝油

鯖魚的選購

1. 鯖魚與鮁魚體形很相近,不同點在於:鯖魚眼大體寬,體側是藍黑色條紋,尾柄短而細,兩背鰭分開,距離較大,背、臀鰭後只有5個小鰭;
鯖魚鯖魚
2. 肉中含組織胺量較高,保存不當易產生組織胺類物質,食後會引起過敏性食物中毒

營養成分

鯖魚含有豐富的鐵質、鈣質、蛋白質、磷、鈉、鉀、菸鹼酸及維他命B、D群,以及不飽和脂肪酸EPA和DHA,根據研究指出,在其他水產中鯖魚的DHA含量僅次於脂身鮪魚,排名第二。營養價值極高,脂肪中更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EPA及活化大腦的DHA,所含油脂成分較多、油脂清澈而且好吃。
鯖魚鯖魚
鯖魚之魚脂具有降低血脂肪、膽固醇且預防新血管疾病、攝護腺癌等功能,多吃魚有益健康,還可補充人體內鐵質的不足,對小朋友和老年人而言,鯖魚是最適合他們食用且易於補充所需的營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