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游(陸放翁)

陸游

陸放翁一般指本詞條

陸游(1125年—1210年),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尚書右丞陸佃之孫,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

陸游生逢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薰陶。宋高宗時,參加禮部考試,因受秦檜排斥而仕途不暢。宋孝宗即位後,賜進士出身,歷任福州寧德縣主簿敕令所刪定官隆興府通判等職,因堅持抗金,屢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應四川宣撫使王炎之邀,投身軍旅,任職於南鄭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陸游奉詔入蜀,與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繼位後,升為禮部郎中兼實錄院檢討官,不久即因“嘲詠風月”罷官歸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寧宗詔陸游入京,主持編修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和《三朝史》,官至寶章閣待制。書成後,陸游長期蟄居山陰,嘉定二年(1210年)與世長辭,留絕筆《示兒》。

陸游一生筆耕不輟,詩詞文具有很高成就。其詩語言平易曉暢、章法整飭謹嚴,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與杜甫的沉鬱悲涼,尤以飽含愛國熱情對後世影響深遠。詞與散文成就亦高,劉克莊《後村詩話續集》謂其詞“激昂慷慨者,稼軒不能過”。有手定《劍南詩稿》85卷,收詩9000餘首。又有《渭南文集》50卷(其中包括《入蜀記》6卷,詞2卷)、《老學庵筆記》10卷及《南唐書》等。書法遒勁奔放,存世墨跡有《苦寒帖》等。

基本介紹

  • 本名:陸游
  • 字號:字務觀
    號放翁
  • 所處時代:南宋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
  • 出生時間:公元1125年11月13日(舊曆十月十七)
  • 去世時間:公元1210年1月26日(舊曆十二月廿九)
  • 主要作品:《劍南詩稿》《渭南文集》《老學庵筆記
  • 主要成就:愛國情懷,文學貢獻
  • 信仰道教
  • 後世地位中興四大詩人
人物生平,家世背景,初入仕途,北伐獻策,軍僚幕府,蜀中生涯,宦海浮沉,編修國史,臨終示兒,個人成就,文學成就,史學成就,書法藝術,人物評價,主要作品,家族成員,史料記載,逸事考證,名字來源,沈園詩謎,晚節之辯,後世紀念,故居,祠堂,沈園,藝術形象,

人物生平

家世背景

陸游出生於名門望族、江南藏書世家。陸游的高祖陸軫大中祥符年間進士,官至吏部郎中;祖父陸佃,師從王安石,精通經學,官至尚書右丞,所著《春秋後傳》、《爾雅新義》等是陸氏家學的重要典籍。陸游的父親陸宰,通詩文、有節操,北宋末年出仕,曾任京西路轉運副使。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十七日,陸宰奉詔入朝述職,偕夫人唐氏由水路進京,於淮河舟上喜得第三子,取名陸游。
陸游陸游
同年冬,金兵南下,並於靖康二年(1127年)攻破汴京(今開封),北宋滅亡(靖康之恥),陸宰遂攜家眷逃回老家山陰。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渡江南侵,宋高宗率臣僚南逃,陸宰改奔東陽,家境才開始逐步安定下來,時陸游年僅四歲。
陸游出生於兩宋之交,成長在偏安的南宋,民族的矛盾、國家的不幸、家庭的流離,給他幼小的心靈帶來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初入仕途

陸游自幼聰慧過人,先後師從毛德昭、韓有功、陸彥遠等人,十二歲即能為詩作文,因長輩有功,以恩蔭被授予登仕郎之職。
陸游像陸游像
紹興二十三年(1153年),陸游進京臨安(今杭州)參加鎖廳考試(現任官員及恩蔭子弟的進士考試),主考官陳子茂閱卷後取為第一,因秦檜的孫子秦塤位居陸游名下,秦檜大怒,欲降罪主考。次年(1154年),陸游參加禮部考試,秦檜指示主考官不得錄取陸游。從此陸游被秦檜嫉恨,仕途不暢。
紹興二十八年(1158年),秦檜病逝,陸游初入仕途,任福州寧德縣主簿,不久,調入京師,任敕令所刪定官。陸游進入朝中後,應詔上策,進言“非宗室外戚,即使有功,也不應隨意封加王爵”;高宗酷愛珍稀玩物,陸游認為“虧損聖德”,建議皇帝嚴於律己。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陸游以楊存中掌握禁軍過久,權威日盛,多有不便,進諫罷免楊存中,高宗採納,降楊存中為太傅、醴泉觀使,升陸游為大理寺司直兼宗正簿,負責司法工作。

北伐獻策

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宋孝宗趙昚即位,任命陸游為樞密院編修官,賜進士出身。陸游上疏,建議整飭吏治軍紀、固守江淮、徐圖中原。時孝宗在宮中取樂,並未重視,陸游得知後告訴大臣張燾。張燾入宮質問,孝宗遂罷陸游為鎮江府通判。
陸游西安石刻像陸游西安石刻像
隆興元年(1163年),宋孝宗以張浚為都督,主持北伐。陸游上書張浚,建議早定長遠之計,勿輕率出兵。張浚派大將李顯忠邵宏淵領兵出擊,收復靈壁、虹縣,進據符離,因李邵不睦,宋軍大敗(符離之戰),偏安之論隨即甚囂塵上。張浚上疏領罪,被貶為江淮宣撫使。
隆興二年(1164年)春,陸游在鎮江任上結識張浚,獻策出師北伐,張浚讚揚為“志在恢復”。四月,“隆興和議”將簽成,陸游上書東西兩府,進言說:“江東之地,自吳國以來,莫不以建康為都城。臨安頻臨大海,運糧不便,且易受意外襲擊,皇上駐紮臨安,只能作為權宜之計。契約簽訂之後,皇上應駐紮建康、臨安,金朝來使,或到臨安、或到建康,這樣以來,可以爭取時間建都立國,而不令金朝生疑。”時龍大淵曾覿掌權,陸游就對樞密使張燾說:“曾覿、龍大淵利用職權,廣結私黨,迷惑朝廷,今日不除,後患無窮。”張燾聞言奏報朝廷,孝宗大怒,貶陸游為建康府通判。
乾道元年(1165年),陸游調任隆興府通判。有人進言陸游“結交諫官、鼓唱是非,力說張浚用兵”,朝廷即罷免了陸游的官職。

軍僚幕府

乾道五年(1169年)十二月,朝廷徵召已賦閒四年的陸游,任為夔州通判,主管學事兼管內勸農事,陸游攜家眷由山陰逆流而上,採擷沿路風土民情,作《入蜀記》。
陸游陸游
乾道七年(1171年),王炎宣撫川、陝,駐軍南鄭,召陸游為幹辦公事,陸游得書甚為欣喜,只身前往南鄭,與張季長、閻蒼舒、范西叔、高子長等十餘人同在南鄭幕府任職。王炎委託陸游草擬驅逐金人、收復中原的戰略計畫,陸游作《平戎策》,提出“收復中原必須先取長安,取長安必須先取隴右;積蓄糧食、訓練士兵,有力量就進攻,沒力量就固守”。
陸游到王炎的軍幕後,常到駱谷口,仙人原,定軍山等前方據點和戰略要塞,併到大散關巡邏。時吳璘之子吳挺代父掌兵,驕傲放縱、多次因微小過失殺人,王炎不敢得罪。陸游建議用吳玠之子吳拱代替吳挺掌管兵權。王炎認為“吳拱膽怯、缺少智謀,遇到敵人必敗”,陸游反駁說:“吳挺遇敵,又怎能保證他不敗?如果吳挺立有戰功,更難駕馭。”至韓侂胄北伐時,吳挺之子吳曦叛敵,陸游的話果然得到驗證。
十月,朝廷否決北伐計畫的《平戎策》,調王炎回京,幕府解散,出師北伐的計畫也毀於一旦,陸游感到無比的憂傷。大散關一帶的軍旅生活,是陸游一生中唯一的一次親臨抗金前線、力圖實現愛國之志的軍事實踐,這段生活雖只有八個月,卻給他留下了終生難忘的記憶。

蜀中生涯

乾道八年(1172年),陸游被任為成都府路安撫司參議官,官職清閒,陸游騎驢入川,頗不得志。次年,改任蜀州通判;五月,經四川宣撫使虞允文舉薦,陸游又改調嘉州通判。
陸游半身像陸游半身像
淳熙元年(1174年)二月,虞允文病逝,陸游又調回蜀州通判。再任蜀州期間,陸游深入考察地方風土民情,並先後造訪翠圍院白塔院、大明寺等當地名勝,愈發愛上了這塊天府之地,並萌發出“終焉於斯”的念頭。
三月,參知政事鄭聞以資政殿大學士出任四川宣撫使,陸游大膽上書,建議出師北伐,收復失地,未被採納。五月,陸游主持州考,楊鑒奪得第一名,取得參加秋試的資格,陸游寫詩以資鼓勵。八月,陸游在蜀州閱兵,作《蜀州大閱》,抨擊南宋養兵不用、苟且偷安。十月,陸游又被派到榮州代理州事。
淳熙二年(1175年),范成大由桂林調至成都,任四川制置使,舉薦陸游為錦城參議。范成大統帥蜀州,陸游為參議官,二人以文會友,成莫逆之交。南宋主和勢力詆毀陸游“不拘禮法”、“燕飲頹放”,范成大迫於壓力,將陸游免職。陸游就在杜甫草堂附近浣花溪畔開闢菜園,躬耕於蜀州。
淳熙三年(1176年),為回應主和派攻擊他“頹放”、“狂放”,陸游自號“放翁”,進行反擊。六月,陸游奉命主管台州桐柏山崇道觀,以“祠祿”維持家人生計。淳熙四年(1177年)六月,范成大奉召還京,陸游送至眉州,懇請范成大回朝後勸皇帝“先取關中次河北”、“早為神州清虜塵”。

宦海浮沉

淳熙五年(1178年),陸游詩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見,先後任命為福州、江西提舉常平茶鹽公事。
淳熙六年(1179年)秋,陸游被任為江西常平提舉,主管糧倉、水利事宜。次年,江西水災,陸游號令各郡開倉放糧,並親自“榜舟發粟”。同時上奏朝廷告急,請求開常平倉賑災。十一月,陸游奉詔返京,給事中趙汝愚藉機彈劾陸游“不自檢飭、所為多越於規矩”,陸游忿然辭官,重回山陰。
淳熙十三年(1186年),陸游閒居山陰五年之後,朝廷才重新起用他為嚴州知州。陸游入京向孝宗辭行,時陸游詩名大勝,孝宗於延和殿勉勵陸遊說:“嚴陵山青水美,公事之餘,卿可前往遊覽賦詠。”陸游在嚴州任上,“重賜蠲放,廣行賑恤”,深得百姓愛戴。閒暇之餘,陸游整理舊作,命名為《劍南詩稿》。
淳熙十五年(1188年)七月,陸游任滿,朝廷升為軍器少監,掌管兵器製造與修繕,再次進入京師。
淳熙十六年(1189年)二月,孝宗禪位於趙惇宋光宗),陸游上疏,提出治理國家、完成北伐的系統意見,建議“減輕賦稅、懲貪抑豪”;“繕修兵備、搜拔人才”,“力圖大計”,以恢復中原。
紹熙元年(1190年),陸游升為禮部郎中兼實錄院檢討官,再次進言光宗廣開言路、慎獨多思,並勸告光宗帶頭節儉,以尚風化。由於陸游“喜論恢復”,諫議大夫何澹彈劾陸游之議“不合時宜”,主和派也群起攻之,朝廷最終以“嘲詠風月”為名將其削職罷官。陸游再次離開京師,悲憤不已,自題住宅為“風月軒”。

編修國史

紹熙五年(1194年),太上皇趙昚病故,宋光宗趙惇稱病不肯居喪,滿朝譁然。知閣門事韓侂胄與知樞密院事趙汝愚等密謀,廢除趙惇,立太子趙擴為帝,是為宋寧宗。韓侂胄是趙擴妻韓氏的叔父,把持朝政,獨攬大權,貶朱熹、斥理學、興“慶元黨禁”,專權跋扈,陸游便寫詩譴責韓侂胄。
陸游頭像陸游頭像
嘉泰二年(1202年),陸游被罷官十三年後,朝廷詔陸游入京,擔任同修國史、實錄院同修撰一職,主持編修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和《三朝史》,並免去上朝請安之禮,不久陸游兼任秘書監
編修國史其間,因韓侂胄主張北伐,陸游大力讚揚和支持,給予種種合作,並應韓侂胄之請,為其作記題詩,勉勵韓侂胄抗擊外侮,為國立功。
嘉泰三年(1203年)四月,國史編撰完成,寧宗升陸游為寶章閣待制,陸游遂以此致仕,時年七十九歲。

臨終示兒

嘉泰三年(1203年)五月,陸游回到山陰,浙東安撫使兼紹興知府辛棄疾拜訪陸游,二人促膝長談,共論國事。辛棄疾見陸游住宅簡陋,多次提出幫他構築田舍,都被陸游拒絕。
陸游成都石刻像陸游成都石刻像
嘉泰四年(1204年),辛棄疾奉召入朝,陸游作詩送別,勉勵他為國效命,協助韓侂胄謹慎用兵,早日實現復國大計。
開禧二年(1206年),韓侂胄請寧宗下詔,出兵北伐,陸游聞訊,欣喜若狂。宋軍準備充分,出師順利,先後收復泗州、華州等地。但韓侂胄用人失察,吳曦等里通金朝,按兵不動,圖謀割據。陸游詩翰多次催促,吳曦不理。不久,西線吳曦叛變,東線丘崈主和,韓侂胄日益陷於孤立。
開禧三年(1207年)十一月,史彌遠發動政變,誅殺韓侂胄,遣使攜其頭往金國,訂下“嘉定和議”,北伐宣告徹底失敗。陸游聽到這些不幸的訊息,悲痛萬分。
嘉定二年(1209年)秋,陸游憂憤成疾,入冬後,病情日重,遂臥床不起。十二月二十九日(1210年1月26日),陸游與世長辭,享年八十五歲。臨終之際,陸游留下絕筆《示兒》作為遺囑:“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個人成就

文學成就

  • 詩歌
陸游具有多方面文學才能,尤以詩的成就為最,自言“六十年間萬首詩”,存世有九千三百餘首,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時期:46歲入蜀以前,偏於文字形式;入蜀到64歲罷官東歸,是其詩歌創作的成熟期,也是詩風大變的時期,由早年專以“藻繪”為工變為追求宏肆奔放的風格,充滿戰鬥氣息及愛國激情;晚年蟄居故鄉山陰後,詩風趨向質樸而沉實,表現出一種清曠淡遠的田園風味,並不時流露著蒼涼的人生感慨。
1、詩歌內容
陸游的詩歌涵蓋面非常廣泛,幾乎涉及到南宋前期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按內容大致可分為四個方面:
陸游造像陸游造像
①堅持抗金,討伐投降派。陸游坦率直言“和親自古非長策”,“生逢和親最可傷,歲輦金絮輸胡羌”,並揭露“諸公尚守和親策,志士虛捐少壯年”。其樂府詩《關山月》高度概括了上層統治者和守邊士兵、淪陷區人民在主戰和主和立場上的矛盾,集中揭露了南宋統治集團的妥協求和政策造成的嚴重惡果。陸游的這類詩歌,以其鮮明的戰鬥性、針對性,鼓舞了人們的抗金的鬥志,得到志士仁人的推許。
②抒發慷慨激昂的報國熱情和壯志未酬的悲憤。陸游年輕時就以慷慨報國為己任,把消滅入侵的敵人、收復淪陷的國土當作人生第一要旨,但是他的抗敵理想屢屢受挫。於是,他的大量詩歌,既表現了昂揚的鬥志,也傾訴了深沉的悲憤之情。如《書憤》一詩,詩人一心報國卻壯志難酬,昂揚豪壯中帶著蒼涼悲愴,既是詩人個人的遭遇也是民族命運的縮影,是這類作品的典型代表。
③描寫田園風光、日常生活。陸游熱愛生活,善於從各種生活情景中發現詩材。無論是高山大川還是草木蟲魚,無論是農村的平凡生活還是書齋的閒情逸趣,“凡一草、一木、一魚、一鳥,無不裁剪入詩”。《游山西村》一詩,色彩明麗,並在景物的描寫中寓含哲理,其中“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因而成為廣泛流傳的名句。他的《臨安春雨初霽》,描寫江南春天,虛景實寫,細膩而優美,意韻十足。
④愛情詩。由於宋代理學對士人思想感情的約束和宋詞的發展,宋詩言情的功能漸漸減弱,宋代的愛情詩在數量和質量上,都難以和唐詩比肩,但陸游卻是個例外。陸游年輕時曾和前妻有著一段刻骨銘心的感情經歷,他悼念前妻的詩歌,情真意切,令人動容,晚年創作的《沈園二首》,被後人稱作“絕等傷心之詩”,是古代愛情詩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2、藝術特點
①藝術風格上,兼具現實主義特點,又有浪漫主義作風。陸游性格豪放,胸懷壯志,在詩歌風格上追求雄渾豪健而鄙棄纖巧細弱,形成了氣勢奔放、境界壯闊的詩風。陸游把在現實生活中無法實現的壯志豪情都傾瀉在詩中,常常憑藉幻境、夢境來一吐胸中的壯懷英氣,陸游的夢境、幻境詩,飄逸奔放,被譽為“小李白”。然而對功名的熱望和當權者的阻力之間有著無法克服的矛盾,嚴酷的現實環境給詩人心靈壓上了無法擺脫的重負,因而陸游又崇尚杜甫,關懷現實,主張詩歌“工夫在詩外”,詩風又有近於杜甫的沉鬱悲涼的一面。
朱宣鹹中國畫《陸游詩意圖》朱宣鹹中國畫《陸游詩意圖》
②語言平易曉暢,章法整飭謹嚴。陸游反對雕琢辭藻和追求奇險,其詩語言“清空一氣,明白如話”。陸游重視鍛鍊字句,他的對偶,新奇、工整,而不落於雕章琢句之嫌。趙翼曾評陸詩“看似奔放實則謹嚴”,劉克莊亦有“古人好對偶被放翁用盡”之嘆。陸游的七言古詩《長歌行》,筆力清壯頓挫,結構波瀾迭起,寓恢宏雄放的氣勢於明朗曉暢的語言和整飭的句式之中,典型地體現出陸詩的個性風格,被後人推為陸詩的壓卷之作。
3、陸詩的地位
陸游在南宋詩壇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南宋初年,雖然局勢危急,但士氣尚盛,詩壇風氣也頗為振作;隨著南宋偏安局面的形成,士大夫漸趨消極,詩壇風氣也變得萎靡不振,吟風弄月的題材走向和瑣細卑弱的風格日益明顯。陸游對這種情形痛心疾首,他高舉起前代屈、賈、李、杜和本朝歐、蘇及南渡諸人(呂本中曾幾等)的旗幟與之對抗,以高揚愛國主題的黃鐘大呂振作詩風,對南宋後期詩歌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江湖詩派中的戴復古劉克莊都師承陸游。到了宋末,國破家亡的時代背景更使陸游的愛國精神深入人心。
陸游的詩歌,對後代的影響也是深遠的。特別是清末以來,每當國勢傾危時,人們往往懷念陸游的愛國主義精神,陸詩的愛國情懷也因此成為鼓舞人民反抗外來侵略者的精神力量。陸游寫山水景物和書齋生活的詩篇,因描寫細膩生動、語言清新優美,也頗受明、清詩人的喜愛。陸詩中對仗工麗的聯句常被用作書齋或亭台的楹聯,也說明陸游的這一類詩篇在後代擁有廣大的讀者。

陸游一生的主要精力用於詩歌創作,“是有意要做詩人”,對作詞心存鄙視,因而,作為“辛派詞人”的中堅人物,與其詩相比,陸游的詞數量並不多,存世共約一百四十餘首。但陸游才氣超然,並曾身歷西北前線,因此,陸游也創造出了稼軒詞所沒有的另一種藝術境界。
陸游扇面像陸游扇面像
陸游詞的主要內容是書寫愛國情懷,抒發壯志未酬的幽憤,其詞境的特點是將理想化成夢境而與現實的悲涼構成強烈的對比,如《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回想當年,滿腹愴然。陸游也有詠物詞和愛情詞,其《卜運算元·詠梅》,上闋寫景、下闋表志,顯示出身處逆境而矢志不渝的崇高品格;《釵頭鳳·紅酥手》一詞,節奏急促,聲情淒緊,先後兩次感嘆,盪氣迴腸,淒婉動人。
陸游詞風格多樣,有不少詞寫得清麗纏綿,真摯動人,與宋詞中的婉約派比較接近;而有些詞常常抒發著深沉的人生感受,或寄寓著高超的襟懷,或寓意深刻,又和蘇軾比較接近。最能體現陸游的身世經歷和個性特色的,是慷慨雄渾、蕩漾著愛國激情的詞作,風格與辛棄疾比較接近。但陸游詞亦因風格多樣而未能熔煉成獨特的個性,有集眾家之長、“而皆不能造其極”之感。
  • 散文
陸游在散文上頗有造詣,兼善眾體,構思奇巧,文筆精純。其中記銘序跋之類,或敘述生活經歷,或抒發思想感情,或論文說詩,最能體現陸游散文的成就。同時也如在詩中一樣,不時地表現著愛國主義的情懷。陸游還有一些別具風格的散文,書寫鄉居生活之狀,淡雅雋永。
陸游的《入蜀記》是中國第一部長篇遊記,內容豐富,舉凡史事雜錄、考據辯證、詩文評論、小說故事等應有盡有,形式靈活,長短不拘、文字頗簡練;尤其過三峽的一部分,多有對自然風光、名勝古蹟的歷史人物的描述和品評,字裡行間浸透著愛國之情,又饒有趣味。隨筆式散文《老學庵筆記》,筆墨雖簡而內容甚豐,所記多系軼聞,頗有史料價值,是南宋筆記的精品。同時,陸游還善於四六,文集中有不少四六文精品,如陸游的《祭雷池神文》語言淺切而氣勢雄放,與其詩風頗近。

史學成就

陸游還具有史才,陸游的史學成就,主要不在三作史官時所修的《兩朝實錄》和《三朝史》,而在於他私撰的《南唐書》。南宋時期,記述南唐歷史的史籍有薛居正領導史館所修的《舊五代史》、歐陽修私撰的《新五代史》等總計11個版本,陸游遍取諸本,按本紀、列傳,編為《南唐書》十八卷。
陸游編撰《南唐書》的目的在於借古鑒今,為南宋王朝樹一面歷史的鏡子。在本紀中,陸游肯定南唐烈祖李昪為“唐憲宗第八子建王恪之玄孫(李恪)”,糾正了以中原五代為正朔的觀念,並在書中多次使用“帝”、“我”等詞語,借記述南唐國君治國、治民及用兵之法,抒發強烈的愛國情感。
陸游《南唐書》的史學成就主要表現在:①體制創新。陸書只有本紀列傳,成為紀傳體斷代史中的一個特例;尤其是其“類傳”,除人物以類相從外,又創設《雜藝方士節義列傳》(卷十七)、《浮屠契丹高麗列傳》(卷十八),歸類精當,史識更勝前人。②史評色彩鮮明。宋代理學興盛,陸游秉承以道德而不以政績作為評判人物的唯一準繩的觀點,如多數史家都批判後主李煜沉迷詩詞,不思政業,坐失南唐基業,陸游卻先贊後主“天資孝純”、“以愛民為急”,再對其“酷好浮屠”作簡單批駁,最後總結為“雖仁愛足以感其遺民,而卒不能保社稷”。③嚴謹的治史精神。陸游辨前史之誤,補前史之失,其書卷數、人物雖不及馬令《南唐書》之多,但史料多經考證,“簡核有法”,在史料的增補保存方面有巨大價值。

書法藝術

在陸游的一生中,除了詩文外,書法是他理想的寄託和永遠的追求。從其有關書法的詩作和存世的書法手跡、碑帖看,陸游擅長正、行、草三體書法,尤精於草書。陸游的正體書法,師從晉唐法帖,沉雄渾厚,極富神韻,有明顯的顏真卿楷書筆勢;其行書、草書,取法張旭楊凝式,又受蘇軾黃庭堅米芾等人的影響,更多追求人品和精神上的契合,講究對比的變化和節奏。
陸游的書法簡札,善於行草相參,縱斂互用,秀潤挺拔,晚年筆力遒健奔放。朱熹稱其“筆札精妙,意致深遠”。其《自書詩卷》,仍然保留早年學習顏真卿、蘇軾書法的筆法風格和習慣用筆,但又明顯地融會楊凝式行書、張旭草書的長處,無論是用筆、結字和布白都與其詩渾然一體,明人程郇題跋為“詩甚流麗,字亦清勁”,是難得的書法佳作。

人物評價

楊慎(陸游詞)纖麗處似淮海,雄慨處似東坡。
陸游塑像陸游塑像
朱熹:放翁老筆尤健,在當今推為第一流。
楊萬里:君詩如精金,入手知價重。
葉紹翁:天資慷慨,喜任俠,常以踞鞍草檄自任,且好結中原豪傑以滅敵。自商賈、仙釋、詩人、劍客,無不徧交遊。宦劍南,作為歌詩,皆寄意恢復。
陳訏:放翁一生精力盡於七律,故全集所載,最多最佳。
袁宗道:(陸詩)模寫事情俱透脫,品題花鳥亦清奇。
劉克莊:《三百篇》寂寂久,九千首句句新。譬宗門中初祖,自過江後一人。
趙翼:宋詩以蘇、陸為兩大家,後人震於東坡之名,往往謂蘇勝於陸,而不知陸實勝蘇也。(陸游詩)少工藻繪,中務宏肆,晚造平淡。朝廷之上,無不已劃疆守盟、息事寧人為上策,而放翁獨以復仇雪恥,長篇短詠,寓其悲憤。
吳寬:以六經、左氏、莊、騷、班、馬、韓、曾為師匠,而天資工力,自得尤深。
蔣一葵:乾、淳間,詩人稱誠齋、范石湖及陸放翁為巨擘。
馮煦:劍南屏除纖絕,獨往獨來,其逋峭沉鬱之概,求之有宋諸家,無可方比。
梁啓超:詩界千年靡靡風,兵魂銷盡國魂空。集中十九從軍樂,亘古男兒一放翁。
錢鐘書:①愛國情緒飽和在陸游的整個生命里,洋溢在他的全部作品裡。他看到一幅畫馬,碰見幾朵鮮花,聽了一聲雁唳,喝幾杯酒,寫幾行草書,都會惹起報國讎、雪國恥的心事,血液沸騰起來,而且這股熱潮衝出了他的白天清醒生活的邊界,還泛濫到他的夢境裡去。這也是在旁人的詩集裡找不到的。②除掉陸游的幾首,宋代數目不多的愛情詩都淡薄,笨拙,套板。
張愛萍:懷壯志統一國土,含悲憤宿願未酬。
羅哲文:祠前唯見楠柏高,劍南詩興尚依稀。
周恩來:宋詩陸游第一,不是蘇東坡第一。陸游的愛國性很突出,陸游不是為個人而憂傷,他憂的是國家、民族,他是個有骨氣的愛國詩人。

主要作品

陸游一生創作頗豐,據汲古閣所刻《陸放翁全集》,計有《渭南文集》50卷(其中包括《入蜀記》6卷,詞2卷);《劍南詩稿》85卷(其中有古近體詩9138首);《放翁遺稿》3卷;《南唐書》18卷;《老學庵筆記》10卷;《家世舊聞》8則;《齋居紀事》36則。另有《續筆記》2卷、《高宗聖政草》 1卷、《陸氏續集驗方》 2卷、《感知錄》 1卷、《清尊錄》 1卷、《緒訓》 1卷、《放翁家訓》等。
體裁作品集代表作品
散文
《靜鎮堂記》《銅壺閣記》《書渭橋事》《煙艇記》《書巢記》《論學二王書》
《家世舊聞》《齋居紀事》《放翁家訓》《高宗聖政草》《感知錄》《清尊錄》
《緒訓》《陸氏續集驗方》 《入蜀記》《祭雷池神文》
詩歌
劍南詩稿
《放翁逸稿》
《放翁詞》
《渭南詞》
書法
——
《懷成都詩卷》《懷成都十韻詩卷》《致仲躬侍郎尺牘》
《桐江帖》《長夏帖》《北齊校書圖跋》《尊眷帖》
《秋清帖》《詩境》《苦寒帖》《上問帖》
(陸游作品參考資料)

家族成員

輩分關係姓名人物簡介
家世
高祖
字齊卿,官至吏部郎中,追贈太傅。
祖父
字農師,官至尚書右丞,著有《陶山集》十四卷
父親
歷任淮西提舉常平、淮南東路轉運判官等職,有藏書樓“雙清堂”。
母親
唐氏
熙寧初年參知政事唐介的孫女。
配偶
前妻
字蕙仙,陸游母舅唐閎女兒,紹興十四年成婚,後改嫁趙士程
後妻
王氏
陸游第二任妻子
子嗣
長子
陸子虞
淳熙十五年出仕,官至淮西濠州通判。
次子
陸子龍
慶元三年出仕武康尉,官至東陽丞。
第三子
陸子修
嘉泰四年,出仕閩縣。
第四子
陸子坦
嘉泰四年春, 出仕臨安。
第五子
陸子布
生於淳熙元年(1174),陸游生前未曾作官。
第六子
陸子聿
生於淳熙六年(1178),陸游生前未曾作官。
女兒
名不詳
史載,陸游有二女,名不詳。
孫子
陸元廷
聞宋軍兵敗崖山憂憤而死。
曾孫
陸傳義
崖山兵敗後絕食而亡。
玄孫
陸天騏
在崖山戰鬥中不屈於元,投海自盡。

史料記載

南宋·葉紹翁四朝聞見錄》乙集
元·脫脫等《宋史》卷三百九十五
清·錢大昕《陸放翁先生年譜》
清·趙翼《陸放翁年譜》

逸事考證

名字來源

《山陰陸氏族譜》載:“游字務觀,小字延憎,號放翁,晚號龜堂老人”,關於陸游的名字,宋人葉紹翁曾說,陸游母親唐氏於臨產前夢見了秦觀(字少游),於是取名為“游”,字“務觀”,並注說或許是因為陸游傾慕秦少游,提出陸游名字來歷的兩種說法。元人韋居安在《梅磵詩話》卷中亦載夢生之說,後人在有關傳記或傳論中亦多遵從這兩種說法。但這兩種說法並不可信。
1、陸宰(1088年—1148年)小秦觀(1049年—1100年)四十歲,秦觀死時,陸宰不足十三歲。秦觀到越州時(1079年),陸宰尚未出生,陸游母親跟秦觀更不可能有什麼交往。且陸游母親唐夫人為名門之後,即使真的夢見了秦觀,也決不會將此事張揚出去,故而“夢少游而生”,純屬想像之詞。
2、所謂陸游傾慕秦少游,多依據其詩作推斷。陸游在《出遊歸臥得雜詩》曾說“一聯新句少游詩”,在《題陳伯予主簿所藏秦少游像》亦說“晚生常恨不從公,忽拜英姿繪畫中。妄欲步趨端有意,我名公字正相同”。但陸詩只是抒發對秦觀的敬仰之情,“正相同”三字,恰恰透露出陸游的名字不是自己“慕少游”而取。
3、清人查慎行認為陸游之名出於《列子》,此說較為可信。《列子·仲尼》有“務外游,不知務內觀”一語,觀、游二字常連文,在意義上有相通之處。古人取名,要求字與名在意義上有一定的內在聯繫,陸家為江南名門,家風又有濃郁的道家習氣,陸宰為兒子命名時想到《列子》,是不足為怪的。或許,這也正是秦觀名字的出處,二人同據此書命名起字, 所以才有這樣的巧合。

沈園詩謎

據傳,陸游初娶表妹唐琬,夫妻恩愛,因唐琬不孕,為陸母所不喜,陸游被迫與唐琬分離。陸游依母親心意,另娶王氏為妻,唐琬也迫於父命改嫁同郡趙士程
陸游與唐琬陸游與唐琬
十餘年後,陸遊春游,於沈園偶遇唐琬夫婦,傷感之餘,在園壁題了著名的《釵頭鳳》詞:“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唐琬看到後悲傷不已,也依律賦了一首《釵頭鳳》:“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乾,淚痕殘,欲箋心事,獨雨斜欄。難,難,難!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鞦韆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詢問,咽淚妝歡。瞞,瞞,瞞!”。
此次邂逅不久唐琬便憂鬱而死。陸游為此哀痛至甚,後又多次賦詩憶詠沈園,沈園亦由此而久負盛名。
1、故事版本
陸游的愛情悲劇逸事,最早來源於宋人三家筆記,即陳鵠的《耆舊續聞》、劉克莊的《後村詩話續集》 以及周密的《齊東野語》。陳鵠最早提及此事,錄《釵頭鳳·紅酥手》一詞,並點明“淳熙間(1174—1189 年) 其壁猶存”。稍後的劉克莊也提及陸游早年婚變,但只錄《沈園》二絕句。到宋末元初,周密對沈園相會之事,記敘詳備具體,近似小說。至清代,開始出現唐氏答詞,丁傳靖進一步點明“放翁出妻姓唐名琬”。由於宋代筆記的記載互有差異,清人吳衡照等已對“沈園”詩本事提出質疑。
2、沈園題壁
沈園在禹跡寺之南,在陸游時禹跡寺的題詠也昭示其確有沈園題壁之舉。陸游《劍南詩稿》卷七十,詩《禹祠》有“故人零落今何在?空吊頹垣墨數行”,作於開禧三年(1207);同卷《禹寺》有“紹興年上曾題壁,觀者多疑是古人”,作於作於嘉定元年(1208)。由此可知《釵頭鳳》確為沈園題壁詞。
3、姑侄關係
陳鵠、劉克莊在記錄陸游與前妻這段悲歡離合時,僅稱陸妻為某氏,姓名均未提及。至周密的《齊東野語》才第一次明言陸妻姓唐,是“閎之女”, “於其母夫人為姑侄”,由此,”姑侄”說一直沿延了幾百年。
據《寶慶會稽續志》卷七,唐閎是唐翊之子,山陰人;而陸游的母親是江陵唐介的孫女,唐介是陸游的曾外祖父,二者地名明顯不同。據《唐質肅公介墓志銘》,唐介有孫男六人,取名皆從“心”字,陸游的舅父輩中並無唐閎其人,陸母唐氏也沒有這么一個親兄弟,更談不上姑侄女作兒媳之事。至於後世訛傳的本源,當為劉克莊所記“某氏改適某官,與陸氏有中外”,意即趙士程與陸氏有姻婭關係,為周密所誤讀之故。
4、出妻原因
關於陸游與前妻分離的原因,陳鵠說“不當母夫人意,出之”;劉克莊說“二親督教甚嚴,恐其惰於學也,數譴婦,放 翁不敢逆尊者意,與婦訣”;周密說陸妻“弗獲於其姑”。後人多從陳、 周之說,歸咎於陸母,並引據陸游《惡姑》詩,認為陸母抱孫心切,而陸妻竟不能生子。
但陸母是北宋名臣唐介的孫女,且陸游是陸宰第三子,長兄陸淞比他大 16 歲,陸游的大侄與陸游年紀相仿,陸母完全不必為陸家無後而擔憂,何況陸游與前妻才共同生活了二三年。相比較而言,劉克莊的說法較為可信。這件悲劇事情的原因,在於陸游父母擔心其對兒女之情的眷戀影響對陸游對“功業”的追求。
5、沈園之會
關於沈園之會的發生時間,周密記為紹興乙亥歲春(1155年),陳鵠卻記為紹興辛未年(1151年),兩種說法,相差四年。兩相比較,陳鵠的說法較為可信。沈園之會當於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陸游 27 歲。
首先,陳鵠的主活年代與陸游晚年相銜接,而且他的記載乃是其親眼所見;而《齊東野語》在年月順序上較為混亂。其次, 陸游在紹熙三年(1191年)詩題明雲“四十年前曾題小闋壁間”,紹熙三年上推 40 年,是紹興二十二年(1152),前一年即辛末(1151年),與陳鵠所記正合。

晚節之辯

陸游的所謂晚節問題,指他在韓侂胄當政時曾再度出仕,並曾為韓侂胄作《南園記》、《閱古泉記》。《宋史》將韓侂胄列入《奸臣傳》,並稱朱熹之說“其能太高,跡太近,恐為有力者所牽挽,不得全其晚節”,為有先見之明。由於朱熹在當時士大夫中有很大的影響,南宋後期以來許多公私記載都指責陸游竟投靠奸臣韓侂胄,陸游的“晚節”問題即由此而產生。
1、要弄清楚陸游是否有附從權奸之嫌,當從韓侂胄掌政後的兩件大事入手。①慶元黨禁。陸游對趙汝愚的平庸無才早有不滿,對於慶元元年趙汝愚的罷相,陸游的反映比較冷淡,但陸游並未因此支持慶元黨禁,而是對黨爭提出了尖銳批評,認為這是虛耗國力的內訌。而且與名列“偽黨”之籍的朱熹、周必大等保持著來往。②開禧北伐。不論韓侂胄本人雜有何種個人動機,收復中原畢竟在客觀上符合愛國士大夫的願望和要求,且北伐中原是陸游的畢生大志,正是以北伐為基礎,陸游才和韓侂胄發生了關係。就這兩次重大歷史事而言,陸游並沒有附庸於韓侂胄而自污人格。
2、兩記的內容。①《南園記》作於慶元六年,陸游曾於文中點明由於韓侂胄來求文,念其為忠獻王韓琦之後才同意動筆;有人質疑陸游為修史出山而作此記,這是不確的,因為在作記前一年朝內已議由陸游修史。②《閱古泉記》作於嘉泰三年四月,陸游在文中談到自己的掛冠復出,認為這實在是有愧於斯泉,並且提出了“復歸故山”的願望,這表明他絕無希榮附勢、依傍門戶之意。
至於《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以《渭南文集》不載二記,認為陸游有愧於心,有銷贓滅跡之嫌,更是無稽之談。《渭南文集》所刊系陸游幼子,時其正在攀結史彌遠,刪去二記自在情理之中。且陸游長子幾乎同時刊行的《劍南詩稿》就保留有《韓太傅生日》一詩,顯見是編者不同之故。

後世紀念

故居

陸游故居遺址,位於浙江省紹興市區鏡湖新區東浦鎮塘灣村。 在行宮韓家石堰三山環抱之中。1985年11月,陸游誕辰860周年,於池西南側立碑,陽面鐫“陸游故居遺址,一 九八五年九月朱東潤敬書”,碑陰刻陸游故居史料。
雲門草堂雲門草堂
陸游早年故居雲門草堂,位於浙江省紹興市平水鎮平江村,為雲門寺三在副寺之一。陸游之父陸宰曾隱居雲門,陸游青少年時讀書處就在“雲門草堂”,32歲赴任福建做主簿時曾作《留題雲門草堂》。明嘉靖、清康熙年間,曾二度重建。現因年久失修,佛殿塌圯,僅剩斷牆殘壁和幾間舊屋。

祠堂

主詞條:陸游祠
四川陸游祠,位於崇州市崇陽鎮,始建於明初(1368年),占地面積約4畝,祠堂含大門、長廊、過廳、序館、兩廡、正殿等,主體陳設突出“梅”的主題。序館為“香如故堂”,陳列陸游生平簡介、漢白玉陸游塑像、陸游手跡碑;正殿為“放翁堂”,塑陸游坐像;兩廡陳列陸游詩文的各種版本及詩意畫。崇州西北的鳳棲山另有梅花寨,被稱為放翁遺香聖地,據專家考證為《卜運算元·詠梅》意境的原型所在地。
陸游祠陸游祠
陝西陸游祠,位於今寶雞市大散關內,始建於1998年,仿宋代軍營的建築。祠的上方高懸一匾,上書“千古風流”;兩側牆壁繪有陸游生平圖畫,後壁上書寫著陸游在南鄭創作的一些詩詞。祠的正中是陸游的立像,像高三米,紗帽軟翅,一襲長衫,手持書卷,翹首昂視,一副文採風流的模樣。

沈園

參考詞條:沈園
沈園為宋代著名園林,位於紹興市魯迅路,因陸游《釵頭鳳》成名。務觀堂位於沈園南苑,主要陳列陸游的手跡複製品和碑刻、拓片;安豐堂從赤誠報國、勤政愛民、稽山鏡水、世事滄桑等幾個方面對陸游的生平和陸游與沈園的關係作了詳盡的介紹。
沈園內《釵頭鳳》詞沈園內《釵頭鳳》詞
2001年,於沈園南苑開闢陸游紀念館,內置陸游雕像。
2012年,沈園被評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藝術形象

1981年電影《風流千古》,計鎮華飾演陸游。
1989年浙江小百花越劇團排演越劇《陸游與唐婉》,茅威濤飾陸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