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州

榮州

縣有鹽井十所。又有大公井,故縣鎮因取為名。

應靈縣,中下。東北至州一百五十里。本漢南安縣地,隋開皇十年於此置大牢鎮,十三年改鎮為縣。縣界有大牢溪,因取為名。天寶元年為應靈。

縣有鹽井四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榮州
  • 類型:縣名
  • 特點:鹽井多
  • 時代:唐武德元年
簡介,史料記載,

簡介

一、榮州,唐武德元年(618)置,治所在公井縣(今四川自貢市西十里貢井)。《元和志》卷33,榮州:取“榮德山為名”。六年(623)移治大牢縣(今四川榮縣西)。
二、榮州 一作滎州。金貞祐三年(1215)於榮河縣置榮州,轄河津、萬泉二縣,屬河東南路。元初州廢,故治在今山西萬榮縣寶井村。
三、榮縣縣名,現四川省自貢市榮縣舊稱,根據以下歷史資料記載,古時榮縣即稱為榮州,現在,榮州一名仍然繼續沿用。最開始是在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因為降榮州而名榮縣。境內山有榮德、榮梨、榮隱、榮陵;水有榮川。榮也就是梧桐,古代時縣境內的梧桐樹多,是“榮”名的來源。

史料記載

榮州。和義。下。開元戶四千八百七。鄉一十五。元和戶八百八十一。鄉二十。
禹貢梁州之域。秦為蜀郡地,在漢即犍為郡之南安縣地,李雄據蜀後,夷獠居之,所謂鐵山生獠也。隋開皇十三年置大牢縣,武德元年割資州大牢、威遠二縣,於公井鎮置榮州,取榮德山為名也。
州境:東西一百八十三里。南北一百五十六里。
八到:東北至上都取資州路,二千四百九十四里。東北至東都三千三百五十里。東北至資州一百六十里。南至戎州三百一十里。東南至滬州水陸路相兼五百四十里。西至嘉州二百一十里。西北至陵州二百一十里。
貢、賦:開元貢:班布六匹,利鐵。元和貢:班布。
管縣六:旭川,咨官,和義,威遠,公井,應靈。
旭川縣,中下。郭下。本漢南安縣地,貞觀元年於此置旭川縣,因縣有鹽井號旭井,取以名縣。
榮德山,在縣東北三十五里。
鐵山,在縣北四十里。
大牢溪,出縣北鐵山下,南流,經縣北。
咨官縣,中下。東南至州九十里。本漢南安縣地,晉義熙十年置冶官縣,屬犍為郡。隋後誤以“冶”為“咨”也。武德元年屬嘉州,貞觀六年改屬榮州。
白崖山,在縣西北十里。
和義縣,中下。西南至州一百七十里。本漢資中縣地,是滬、資二州界,隋大業十二年分置和義縣,以招和夷獠,故以和義為名。
內江水,在縣西一百七十里。
縣有鹽井五所。
威遠縣,中下。西至州七十里。本漢資中縣地,隋開皇三年於此置威遠戍以招撫生獠,十一年改戍為縣,屬資州。武德元年,改屬榮州。
鐵山,在縣西北四十里。
威遠鎮,在縣城內。
縣有鹽井七所。
公井縣,中下。西北至州九十里。本漢江陽縣地,屬犍為郡。周武帝於此置公井鎮,隋因之。武德元年於鎮置榮州,因改鎮為公井縣。
野客山,在縣南六十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