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遺蹟
榮德山與榮梨山(高山鎮)、榮隱山(鐵廠鎮)一起,古稱“三榮”。榮德山海拔約800米,純石岩,高聳象甑,“榮德晴嵐”,古榮州十二景之一。榮德山獨高約五百尺,一條人工開鑿的石梯直通山頂。仰視雲霧繚繞,石徑聳入雲端。山腳石梯左面石壁上,有趙煕乙卯年秋(公元1915年)游榮德山七絕一首:“一念前生墮世間,飄然人外御風還。秋來化鶴三千歲,獨立榮州第一山。”沿石梯往上,岩壁間有郭洄家人游山題詩。“身在仙山縹緲間,眼前山腳即塵寰。山山山色圍天外,山外千山復萬山。”(郭勇軍) “萬丈高處蹋秋晴,沆瀣何年飲太清,笑勸希夷一杯酒,天風吹下步虛聲。”(郭次純)從時間上看,郭洄、趙煕是一起游山題詩。詩中“希夷”即陳摶,後晉入蜀,在榮德山修煉傳教,宋太宗賜號希夷先生。沿石梯繼續攀爬,半山腰,石梯右方有一石室,近二十平方米,乃古時道士修道之所,石刻皆已風化,依稀難辨。穿過石門直上,石梯陡峭險峻,二尺左右長,半隻腳寬,似通天梯。爬完陡梯,從一石洞穿出,左邊一石龕有二三平方米,老君手持法器,端坐正中,雕像栩栩如生。此乃“丹岩”,傳說為老君煉丹之地。山頂有老君廟,正殿叫“三清聖殿”,老君像腳踏榮縣、威遠兩界,為唐朝石刻。
歷史傳說
據說此山來歷不凡。相傳當年仙人呂洞賓途經此地,見環境清幽,意欲逗留,便伸手抓一山石為凳,在此小坐休憩。此後仙人離去,石凳遺存,始為老君山。難怪登上山頂即讓人感到有幾分靈氣。
大老君山自隋威遠建縣以來就是自貢市榮縣與內江市威遠縣的界山,為西周時周武王封周榮公之地,又名榮德山。相傳太上老君曾在此煉丹,唐末五代道士陳摶(自號扶搖子,宋太宗賜號希夷先生)曾在此修真,故又名希夷山。老君山從唐宋以來就已成為道家的修煉之地和風景名勝之地,清乾隆《威遠縣誌》稱為"老君丹灶",是威遠八景之一。
小老君山在大老君東側約6公里處,尖聳秀拔,山頂面積不過50平方米,整個山形似雄鷹展翅欲飛。山下即是河口水庫,湖水清澈,碧波蕩漾。水庫源頭有一碗口粗大的泉水,從石縫中湧出,這就是有名的"龍洞泉水"。
景區概述
由墨林鄉政府至老君山,道路崎嶇,景色秀美。途中必經一山。此山為老君山近鄰,據介紹當年一大鹽商,為避匪患,刻意選擇此山,花費巨資,歷時數年,建成山寨別墅,猶如世外桃源,名曰呂仙寨。其寨牆、房屋建築皆於文革時毀於一旦,今已不存,令人惋惜。
據傳老君山海拔約804米,老君山地區平均海拔600米。雄奇瑰麗,直插雲端,從山腳到山頂,只有一條狹窄陡峭的曲折小道,攀登時須手腳並用,故有華山之險,有兩處地道式的寨門。山西南面崖壁上刻有四則題詩、四龕唐宋造像、三通摩崖碑和三則題字。摩崖造像中保存完好又富有代表性的是太上老君及侍者力士造像。其中佛道合龕造像在四川極為罕見。題詩以清末翰林、榮縣詩人趙熙的一首最為精彩:“一念前生墮世間,飄然人外御風還。秋來化鶴三千歲,獨立榮州第一山。”三則題字分別為“煙霞”、“雲梯”、“丹岩”。在山的西南面,有一古洞,相傳是太上老君煉丹時居住之地,人稱“神仙洞”。老君山南面為呂仙崖,上有四龕唐代摩崖造像,山上尚保存有古寨集生寨城牆遺址。到了老君山山頂,地勢平坦開闊,面積約有3畝多寬,其中建有一座簡陋的三清殿,供奉著佛、道、儒三教合一。山頂一側挖有一水池,接雨水可供5、6個廟內信徒一年飲用。
景區地圖
旅遊線路
線路一:自貢市到自貢市榮縣,在觀斗山村往右直接上墨林鄉方向,走威榮路,直接到墨林鄉,在墨林鄉往右拐進山,走機耕道前行約1公里多再往左,就直達大老君山方向是這條最近的道路;
線路二:自貢市到自貢市榮縣,到達墨林鄉後繼續前行,在土地坎村下車,往內江市威遠鎮西鎮龍王壩村方向走,然後老君村,即內江市威遠縣鎮西鎮小老君山所在地,接著大老君山,呂仙村,最後原路返回;
線路三:自貢市到內江市威遠縣,內江市威遠縣再到內江市威遠縣鎮西鎮,鎮西鎮再到中岩洞,三級機耕道路面,中岩洞直達老君山地區;
線路四:自貢市到自貢市榮縣的路上,在自貢市成佳鎮分路往右,過章佳鄉,吳家坳,八仙村,上內榮路,在鴉鵲沖村分路往左,過曹家灣,石灰坡村,正安鄉,再經牛頭寨村,直達呂仙村,范家坳,老君山地區。這條道路雖然也是直達墨林景區,但是彎道多,車速上不去,也得捨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