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拱

吳拱(?-1176年),德順軍隴乾縣(今甘肅省靜寧)人。南宋重要將領,四川宣撫使吳玠長子。早年隨父從軍,宋孝宗時官至侍衛馬軍都指揮使,卒贈太尉諡號“襄烈”。

基本介紹

  • 本名:吳拱
  • 所處時代南宋
  • 民族族群:漢族
  • 去世時間:1176年
  • 主要成就:興修水利,屢抗金軍
  • 官職:侍衛馬軍都指揮使
  • 追贈太尉
  • 諡號:襄烈
人物生平,人物評價,軼事典故,史料記載,親屬成員,

人物生平

吳拱為四川宣撫使吳玠長子,早年隨父從軍。紹興九年(1139年)六月,吳玠死後,吳拱仍在右護軍從軍,“紹興和議”前夕,吳拱為右武郎、涇原路兵馬都監,已是中級武官,後任右護軍後部(右護軍下分部,相當於其他護軍下的軍)軍官。
紹興十七年(1147年),右護軍改制為“興州御前諸軍”後,吳拱任後部同統制、階·成·西和·鳳州都鈐轄兼成州知州。
紹興二十九年(1159年),吳拱升任樞密院副都承旨,後任利州西路駐札御前中軍都統制、階·成·西和·鳳州副都總管兼成州知州
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三月,當金準備侵宋時,吳拱以利州西路御前中軍都統制率軍三千,東戍襄陽,改任襄陽知府,從此脫離西部防線。吳拱後升任鄂州駐札御前諸軍都統制,成為南宋中部防線的主要軍事統帥,又兼任湖北、京西制置使,與鎮江府御前諸軍都統制兼淮東制置使成閔、建康府御前諸軍都統制兼淮西制置使李顯忠,並稱為三大帥,吳拱的地位已近似於“紹興和議”前的岳飛。同年十二月,金軍以水軍進攻茨湖(今湖北省老河口市西北漢水南岸),吳拱部將史俊涉水登上金軍船隻殺敵,金軍船隊驚慌失措,其餘宋軍乘勢進攻,金軍戰敗退走。茨湖之戰後被列入“中興十三處戰功”之一。吳拱所部在忠義軍的配合下又攻占鄧州,繼又派兵攻克汝州。
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二月,吳拱更進屯南陽,又派部將協助趙樽固守新占領的蔡州(今河南汝南),擊敗企圖重占蔡州的金軍。
金軍繼續大舉圍攻蔡州時,吳拱又派部將王宣率步騎一萬三千人往援,於確山(今屬河南省)擊敗南下的金軍,趙樽得以乘機撤出蔡州南歸,王宣也率部歸襄陽。繼成閔、李顯忠之後,同年六月,以賞茨湖之功的名義,“鄂州駐札御前諸軍都統制、充湖北京西制置使、京西北路招討使吳拱為安遠軍承宣使、主管侍衛步軍司公事”,“時復與北人議和,故三招討並除管軍而結局”,情形有些類似於“紹興和議”前撤消韓世忠張俊、岳飛三宣撫使司,所不同的是並未收他們的兵權。
乾道五年(1167年),吳拱任利州路安撫使、興元府知府、駐札御前諸軍都統制,在任期間興修水利,“盡修六堰,浚大小渠六十五里,凡溉南鄭、褒城田二十三萬三千畝有奇。詔獎諭(吳)拱”。後建節,領武康軍節度使。
淳熙二年(1175年),被免職,授宮觀閒差,次年出任侍衛馬軍都指揮使,不久去世,追贈太尉諡號“襄烈”。

人物評價

陳亮:故相張魏公(張浚)薨已數年,老將在淮上唯李顯忠,又多疾;在關西唯吳拱,又地遠;自余文臣諸子等,是肉食可鄙之流;禁衛諸軍等,是海鮮啖飽之輩。(元一統志
王炎:拱怯而寡謀,遇敵必敗。(宋史》引

軼事典故

李心傳在《建炎以來朝野雜記》中的記載,他曾聽吳璘的女婿、太宰李邦彥的侄子李荀老說:吳拱本是吳玠之父吳扆與婢女所生的庶子,因吳扆懼怕妻子劉氏(吳玠、吳璘的母親),於是讓吳玠養吳拱為子。

史料記載

宋史·卷三百六十六·列傳第一百二十五》

親屬成員

父:吳玠
叔父:吳璘
兄弟:吳扶、吳捴、吳擴、吳揔
堂兄弟:吳挺
堂侄:吳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