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實施意見(江蘇省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實施意見)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2021年8月27日,中共江蘇省委辦公廳、江蘇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實施意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實施意見
  • 頒布時間:2021年8月27日
  • 發布單位:中共江蘇省委辦公廳、江蘇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印發通知,意見全文,

印發通知

各市、縣(市、區)黨委和人民政府,省委各部委,省各委辦廳局,省各直屬單位:
《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實施意見》和《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實施意見》已經省委、省政府領導同志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中共江蘇省委辦公廳
江蘇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1年8月27日

意見全文

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實施意見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和〈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的通知》精神,結合江蘇實際,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動青少年文化學習和體育鍛鍊協調發展,全面提升學生運動能力和體質健康水平,讓學生在體育鍛鍊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鍊意志,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到2022年,配全配優體育教師,開齊開足上好體育與健康課程,體育教學質量全面提高,教學和競訓體系更加完善,學生身體素質和綜合素養明顯提升。到2035年,基本形成多樣化、現代化、高質量的學校體育體系。
二、重點任務
(一)嚴格落實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
1.開齊開足上好體育與健康課程。嚴格落實國家規定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科學制定課程實施方案和教學計畫。學前教育階段廣泛開展快樂體操、趣味田徑等幼兒體適能遊戲活動。基礎教育階段學校落實每周國小不少於4節、國中和高中不少於3節體育課,每學期安排不少於10節健康教育課。鼓勵基礎教育階段學校每天開設一節體育課。高等教育階段學校要將體育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學生修滿體育學分方可畢業,鼓勵將體育課程納入研究生教育公共課程體系。
2.加強學校體育教學訓練。按照“教會、勤練、常賽”路徑,推行“體育與健康知識+基本運動技能+專項運動技能”教學模式,教會學生科學鍛鍊方法,掌握1至2項運動技能,中國小每天上、下午各安排一次眼保健操。學校要每年舉辦運動會或體育節,組建體育社團和俱樂部,組織開展經常性體育競賽活動。正常天氣每天課間休息、大課間活動等校內戶外活動時間不少於1.5小時,校外不少於1個小時體育活動時間,中等以上強度運動時間不少於1小時,每周不少於3小時高強度運動。關注個體差異和殘疾學生,注重差異化教學和個性化運動處方指導,鼓勵制定科學的訓練與監測方法。
(二)全面改善學校體育辦學條件
1.配齊配強體育教師。各地要加大選配力度,確保至2022年中國小專任體育教師與在校生的比例達到1∶220。鼓勵高校體育教育專業教師到薄弱地區中國小擔任兼職體育教師。通過購買服務,讓更多有資質的社會體育機構走進校園,緩解體育師資不足矛盾。高校高水平運動隊應按標準配備教練員,不達標的高校停招或減招高水平運動員。
2.加強場地器材建設。按照國家規定的標準建好學校體育場地、設施和器材。加強高校體育場館建設,鼓勵有條件的高校與地方共建共享。場館設備條件不能滿足實際需要的高校,原則上不得招收高水平運動員。
3.整合社會體育資源。嚴格落實《江蘇省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管理辦法》(省政府令109號),進一步完善學校和公共體育場館開放共享機制,推進符合條件的學校體育場館在課餘時間或節假日有序開放、公共體育場館向學生免費或低收費開放,新建體育場館應優先建在學校或其周邊,增強體育設施使用的綜合效益。家庭、學校、社會合力開展課後體育活動,將此作為解決中國小課後“三點半”問題的有效途徑和課後服務的重要載體。
(三)大力推進學校體育評價改革
1.突出對學校的評價。按照《江蘇省中國小校體育工作專項督導評估實施方案》要求,完善省、市、縣(市、區)三級學校體育督導評價體系。把學校體育政策措施落實情況、體育與健康教育教學質量、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等,納入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評估和星級高中、各類示範校、特色校建設評選指標,納入省地方普通高校高質量發展考核指標體系。
2.完善對教師的評價。健全完善體育教師評價指標體系,將體育教師承擔學校安排的體質健康監測、課後訓練、課外活動、課後服務、指導參賽和走教任務計入工作量;把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結果、參加設區市以上組織的體育賽事成績作為體育教師教學成果,在參加教學科研工作評定、職務職稱晉升評審、績效工資分配等方面,享受與其他學科教師同等待遇。
3.改進對學生的評價。中國小應建立日常參與、體質監測和專項運動技能測試相結合的考查機制,將學生日常體育參與情況和體質健康監測結果納入綜合素質評價之中。依據《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組織體質測試,除免測學生外,成績不合格不得發放畢業證書。鼓勵學校每學期測試一次,建立學生體能訓練和測試檔案。推進初、高中體育學業水平考試改革,改進中考體育內容、方式和計分辦法,執行“過程評價+基礎知識+現場測試”相結合的考試方式。逐步提高中考體育成績權重,由過去不低於中考成績總分的5%,到2025年提升至10%以上。統一考試類別、考務條件、評價標準,運用數位化、可視化手段,改進考試方法,確保成績精準、客觀、公正。加強在高校招生中使用體育素養評價結果研究。
(四)加強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管理
1.健全學生體質健康監測體系。建立省、市、縣(市、區)三級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網路,落實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干預、中小學生體質健康報告書、大學畢業生體質健康等級證書、《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數據公示等制度。
2.強化體質健康監測結果運用。嚴格落實學校以班級為單位、縣(市、區)以學校為單位、設區市以縣(市、區)為單位、省以設區市為單位公示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督導要求。將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結果列為省人民政府對設區市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督導考評的重要指標,納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測評體系和文明校園建設指標。
(五)深入推進體教融合工作
1.打造完善青少年體育賽事體系。教育、體育部門共同組織全省青少年體育賽事,一體化構建省、市、縣(市、區)、校四級體育競賽體系和選拔性競賽制度,統一競賽計畫,統一運動員註冊認證和裁判員信息系統,統一競賽組織標準。
2.積極打造體育傳統特色學校。教育、體育部門每兩年聯合開展一次體育傳統特色學校的遴選工作,健全完善遴選機制和規劃布局。到“十四五”末,打造省級體育傳統特色學校不少於1500所。鼓勵學校普及“三大球”和中華優秀傳統體育項目,推動更多體育運動項目在學校開展,實施青少年體育“5621”計畫,即每個縣(市、區)至少推動5個運動項目,每個項目至少布局6所國小、2所國中、1所高中。支持社會體育機構與學校聯辦共建各類高水平運動隊。
3.暢通優秀退役運動員任教渠道。體育傳統特色學校應設立教練員崗位,鼓勵各級各類學校設立教練員專(兼)職崗位,同等條件下優先招錄優秀退役運動員。鼓勵體校教練員為學生提供運動技能培訓服務,參照當地同職級體育教師標準支付報酬。
4.統籌組織體育師資隊伍培訓。加強對全省體育教師、體校教練員、體育傳統特色學校教練員和青少年體育俱樂部教練員的培訓,每年培訓不少於2000人次,切實提升全省體育教師和基層教練員的專業知識和執教能力。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黨委、政府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認識加強和改進學校體育工作的時代價值、育人價值,準確把握總體要求和重點任務,強化擔當作為意識,落實本級主體責任,建立加強學校體育工作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健全統籌協調機制。各級各類學校要把體育與健康工作列為“一把手”工程,校長是第一責任人,抓好教學、訓練、競賽、考評等工作。
(二)完善制度保障。健全學校體育運動傷害風險防範和處理機制,探索建立涵蓋體育意外傷害的學生綜合保險機制。各級政府要最佳化教育支出結構,統籌安排財政轉移支付資金和本級財力支持學校體育工作。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支持學校體育發展,吸引社會捐贈,多渠道增加經費投入。
(三)強化督導考核。將學校體育工作納入對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督導考評的內容,作為評價政府履職、學校辦學水平和發放績效工資的重要依據。對政策落實不到位、學生體質健康達標率和素質測評合格率持續下降的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負責人,依規依法予以問責。
(四)營造良好氛圍。各地要統一思想,加強政策宣傳,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落實親職教育指導,凝聚各方面共識,形成政府、學校、家庭、社會共同關心兒童青少年身心健康,促進學校體育高質量發展的良好氛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