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漳縣教育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 (2021-2025年)
| | | |
| | | |
| 南漳縣教育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 (2021-2025年) |
| | | |
| | | | | |
一、“十三五”教育工作主要成績
“十三五”時期我縣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辦人民滿意教育為目標,以提升質量為中心,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優質均衡為主題,以深化改革為主線,以規範管理為保障,突出抓關鍵、求突破,補短板、強弱項,努力破解新時期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著力辦好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讓教育發展有速度、有力度、有溫度。全縣教育事業健康快速發展,實現了教育“十三五”規劃目標,為教育“十四五”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為南漳高質量發展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撐。
——堅持幼有所育,學前教育普惠程度得到進一步提升。嚴格管理,辦園行為逐步規範。制定出台《南漳縣幼稚園“國小化”專項治理工作實施方案》、《南漳縣普惠性民辦幼稚園認定、扶持及管理辦法》和《南漳縣2018年“幼稚園規範辦園行為年”活動實施方案》,按照“準入一批、整改一批、取締一批”的原則,穩妥做好排查、分類、準入和退出工作,營造規範的學前教育發展環境。加大學前教育投入力度,紮實推進《南漳縣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畫(2018-2020年)》,按照“安全、就近、夠用、適用”原則,完善幼稚園總體布局規劃,全力推進公辦獨立幼稚園新建和學校附屬幼稚園改擴建工程。五年共投資4417萬元,新建幼稚園6所,改擴建幼稚園54所(含學校附屬園),增加學位1495個。示範引領,辦園水平逐步提高。通過開展市縣級示範性幼稚園評估認定和民辦幼稚園註冊年檢,逐步提升學前教育保教質量。九集鎮中心幼稚園、城關中心幼稚園、東鞏鎮中心幼稚園先後成功創建市級示範幼稚園。
——堅持學有所教,義務教育一體化程度得到進一步提升。統籌推進,全面改善辦學條件。投資3.5億元,實施全縣義務教育學校“全面改薄”和“能力提升工程”,完成校舍建設18萬平方米,運動場22萬平方米,圍牆5466米,護坡5168立方米。全縣中國小在校園校舍、教學裝備、後勤保障等方面均達到省定辦學基本標準。中國小網路覆蓋率、計算機教室達標率、電腦擁有率、班班通普及率、校園網站開通率、電子圖書室建設率實現全覆蓋。規範管理,全面提升辦學效益。全縣國小入學率100%,鞏固率100%;國中入學率100%,三年鞏固率98%以上。課堂改革有效推進,逐步形成符合校情的“一段一模”、“一科一法”的教學方法和特色。教學質量逐年提高。出台實施《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國小教育教學管理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實施意見》(簡稱《教學常規管理20條》),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堅持向管理要質量,把提升質量作為校長的主責、教師的主業、教研的主向、學校的主評,教學質量突飛猛進,逐年攀升。全縣國小文化水平測試合格率100%,襄陽四中、五中在我縣錄取分數線高於襄州、保康、谷城、河口等地。掛牌督導,進一步規範辦學行為。組織責任督學對107所中國小(教學點)、幼稚園開展專項掛牌督導,促進學校辦學行為規範。我縣掛牌督導“三零工作法”受到教育部督導局的高度評價,被國家教育督導委員會授予第二批“全國中國小校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創新縣”榮譽稱號。堅持五育並舉,德育為先。全縣通過開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題教育和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實踐活動,打造出南漳中國小德育工作特色。5年來,全縣中小學生榮獲各級各類獎勵3000餘人次,獲國家專利248項。
——堅持以改促教,高中教育優質發展程度得到進一步提升。以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為指導,推動高中課程資源建設和課堂教學改革,促進高中學校內涵發展和質量提升。高考成績屢創新高。2020年,一本上線人數357人,比2019年增加111人,取得近十年來最好成績。五年累計投資4362萬元,建設項目21個,建設面積17000平方米,高中學校辦學條件得到大幅改善。
——堅持產教融合,職成教育示範發展程度得到進一步提升。以“國家級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示範縣”創建工作為契機,以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為抓手,聯合行業企業開展校企對接活動,為企業發展培養急需技能人才。以成人文化技術學校為主陣地,持續深化“四個課堂”建設,為振興地方經濟、致富一方民眾,年均舉辦培訓300場次以上,參訓民眾達58000人次,成功創建第三批國家級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示範縣。
——堅持德能並舉,師資隊伍專業化發展程度得到進一步提升。多形式開展師德教育。通過師德承諾宣誓、師德演講、設立“師德講堂”、舉辦優秀教師事跡報告會、開展師德師風大討論、評選師德楷模等形式,紮實開展一年一度的師德教育月活動,完善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一大批師德楷模脫穎而出。多層面加強教師培養。通過組織開展名師評選、名師送教、教師培訓,舉辦教學競賽等活動,提升師能,引領、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與成長。5年來,組織教師參加各級各類培訓17000人次,培訓參與率及合格率均達100%。共評選鎮(校)級名師680名,縣級名師160名,縣級名校長7名。8人榮獲“隆中名師(名校長)”榮譽稱號,曾秀群、萬運華榮獲“湖北省特級教師”稱號,劉道記、曾秀群榮獲首批“襄派教育家”稱號,劉道記榮獲全省第二批“荊楚教育名家”稱號。2018年南漳縣被教育部國教學院表彰為“中國小校長培訓”優秀項目縣。多舉措激發教師工作活力。落實城鄉統一的中國小教職工編制標準,完善崗位設定,全面理順了教師編制關係。堅持“缺一補一”原則,累計招聘新機制教師664人。建立完善教師(校長)交流輪崗機制,累計交流教師1600多人(次),占專任教師10%以上,其中骨幹教師占交流教師總數的20%以上。
——堅持保障有力,教育環境最佳化程度得到進一步提升。加強部門聯動,整治周邊環境。積極協調公安、消防、應急、城管等職能部門,開展預防校園性侵、欺凌、網貸、詐欺及周邊環境綜合整治等專項行動,落實城區學校上下學交警、城管護學機制,督促各民辦幼稚園加強校車安全管理,定時年檢,保障了廣大師生上下學出行交通安全。加強“三防”建設,確保全全穩定。全面落實校園封閉式管理、校園保全、校園視頻監控和一鍵報警聯網三個100%目標。開展安全教育,提高防範能力。利用“開學第一課”、安全教育月(周)、綜治宣傳月等,組織學校開展防火、防震減災、防踩踏、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毒品等宣教活動,有效提升了師生安全防範意識。實施食品安全知識進校園進課堂活動,廣大師生食品安全意識和自我防範能力全面增強。開展“食品安全放心食堂”創建和“食堂精細化管理年”活動,食堂管理進一步規範。強化隱患排查,築牢安全螢幕障。落實矛盾化解,確保和諧穩定。五年來,共接待人訪198批350人次,辦理網上轉送件180件,“12345”政府公共服務熱線200多件,及時受理率100%,按期辦結率100%。
——堅持一個不少,教育扶貧成效得到進一步提升。“十三五”時期,全縣教育系統精準施策,盡銳出戰,做到精準識別、應助盡助,實現了“不讓一名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的教育扶貧目標,控輟保學成效明顯。5年來,共資助各級各類學生93624人次,發放資助金6719.45萬元。縣教育局和縣直學校7支駐村工作隊,認真執行“五天四夜”工作制度,全面落實幫扶任務,實現重點貧困村出列、貧困戶全部脫貧。我縣教育扶貧工作受到省教育廳肯定。
——堅持提質增效,教育形象得到進一步提升。加強作風整治,營造健康發展環境。深入開展作風建設“落實年”和“攻堅年”活動,全面整治“虛、推、慢、粗”問題。監督問責形成震懾,幹部作風更加過硬,教風學風更加端正。強化黨建引領,全力推進“兩學一做”。縣教育局連續5年獲評縣黨建工作先進單位,縣教工委被縣委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先後推出王培好等一批國家和省級先進人物,縣教育局被中國教育報刊社評為“教育新聞宣傳先進單位”。
“十三五”期間,全縣教育事業發展雖然取得了顯著成績,但也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縣域內教育發展不平衡現象仍然存在。城鄉教育發展水平仍有一定差距,優質教育資源還不能完全滿足民眾“上好學”的需求,教育資源配置面臨城鎮化帶來的諸多挑戰,農村偏遠學校仍然存在辦學水平不高、師資力量薄弱等現象, “城區擠”與“農村空”並存,大班額問題沒能有效化解。學前教育還不能很好滿足社會需求。
二是教師隊伍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教師隊伍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培養與管理機制不夠完善;教師隊伍素質和結構不能滿足提升質量和促進公平需求,優秀人才招不來留不住,教師男女比例失調,社會地位有待提高,年齡層次不合理問題逐漸顯現,專家型教師、校長稀缺。
三是教育機制體制改革有待進一步深化。制約教育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亟須破解,教育發展內在活力仍需激發。教育優先發展的保障措施落實不夠,資金、土地、編制等要素依然是制約發展的瓶頸。
專欄1:“十三五”規劃主要指標完成情況
二、“十四五”教育發展形勢
(一)人才競爭激烈的國際環境。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世界多極化深入發展,教育正在發生革命性變化。國家和地區間的競爭上升為人才競爭。各國特別是已開發國家高度重視制定教育國際化戰略規劃,廣攬人才為己所用,推進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為教育培養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國際環境。
(二)優先發展教育的國內環境。黨的十九大強調堅定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創新驅動發展的國家戰略目標,作為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和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教育受到全社會的重視、支持。
(三)支持教育發展的縣內環境。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地位不動搖,財政、發改、自然資源和規劃等部門大力支持教育發展,始終做到“優先規劃教育發展、優先保障教育投入、優先滿足教育資源”,為打造山區教育強縣提供了良好的縣域環境。
三、“十四五”教育發展總體思路和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堅定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立足基本縣情,遵循教育規律,堅持改革創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開發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為工作目標,大力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教育服務均等化,為南漳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
堅持黨的領導原則。堅定不移把黨的領導貫穿到教育工作全過程,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著力加強教育系統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制度建設,強化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為教育改革發展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和組織保障。
堅持立德樹人原則。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愛黨愛國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教育全過程,打牢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思想基礎。
堅持優先發展原則。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優先安排教育發展、財政資金優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資源優先滿足教育和人才資源開發需要,為教育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堅持改革創新原則。立足縣情和教育教學實際,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加強教育交流合作,激發教育活力,推動教育事業發展和教育質量提升。
堅持依法治教原則。全面貫徹落實教育法律法規,堅持依法辦學、依法治教。切實保障民眾受教育的權利和廣大師生合法權益,為教育改革發展創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堅持促進公平原則。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堅持教育服務均等化,健全覆蓋城鄉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最佳化教育資源配置,統籌推進縣域內義務教育一體化和優質均衡發展。
(三)發展目標
到2025年,基本構建創新型開放式教育體系,教育質量更加提高,教育現代化程度更加提升。
——教育結構更加合理。各類教育規模與縣域人口發展、學位需求相適應,優質教育資源逐步壯大,終身教育滿足學習型社會建設需求。
——教育服務更加公平。有效建立教育公共服務一體化,實現人有所學,學有優教。全面落實資助政策,保障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殘疾兒童、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等適齡青少年能夠平等接受良好教育。
——教學質量更加優質。堅持“五育”並舉,突出德育優先,提升智育水平,強化體育鍛鍊,增強美育薰陶,加強勞動教育,樹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觀,辦好每所學校、教好每名學生,全面發展素質教育。
——教師隊伍更加最佳化。按照“四有”好老師標準,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把骨幹教師培養成黨員,把黨員教師培養成教學骨幹。加強校(園)長隊伍建設,努力造就一支政治過硬、品德高尚、業務精湛、治校有方的校(園)長隊伍。
——教育保障更加有力。全面落實依法治教、依法辦學,全面保障教育投入,全面提高教師待遇,全面創新教育模式。
四、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完成全縣“十四五”教育工作目標任務,必須牢記立德樹人的教育初心,把立德樹人融入到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個環節,貫穿親職教育、學前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特殊教育、成人教育、民辦教育各個領域,真正做到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一)提高學生思想道德水平
突出思想政治工作這根生命線,堅持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在日常、做到個人。圍繞《中國小德育工作指南》,加強對中國小德育工作的指導,增強中國小德育針對性、實效性,從中小學生身心特點和思想實際出發改進德育方式方法,注重循序漸進、因材施教、潛移默化,開展喜聞樂見、入腦入心的德育活動,切實將黨和國家關於中國小德育工作的要求落細落小落實。充分發揮道德與法治課理論主渠道作用,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通過課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動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協同育人等實施途徑,加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生態文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扣好第一粒扣子,培養學生愛黨愛國愛人民,增強國家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教育學生理解、認同和擁護國家政治制度,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圍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積極開展法治教育。
(二)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注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注重學思結合,知行統一,因材施教,推廣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方法。注重在教學改革和實踐中努力營造鼓勵獨立思考、自由探索、勇於創新的良好環境;充分利用各類社會科技教育資源,大力開展校內外結合的科技教育活動,加強學生科學素質、信息素養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三)強化學生實踐能力
1、加強體育工作。切實落實國家《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配齊配強體育教師,開齊開足上好體育課,逐步完善“健康知識+基本運動技能+專項運動技能”的學校體育教學模式,建立健全校內競賽、校際聯賽、選拔性競賽為一體的中國小體育競賽體系。推進學校體育評價改革,建立日常參與、體質監測和專項運動技能測試相結合的考核機制,將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作為體育教學考核的重要內容。實施體育特色學校和示範學校創建計畫,完善體育特色人才政策保障。實施青少年校園足球推進計畫,積極爭創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
2、加強美育工作。切實落實國家《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以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為目標,弘揚中華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人,把美育納入中國小人才培養全過程,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靈,增強文化自信。大力開展以美育為主題的跨學科教育教學和課外校外實踐活動。配齊配好美育教師,開齊開足上好美育課,建好滿足課程教學和實踐活動需求的場地設施。把學生藝術素質測評和學校開展美育工作情況納入教育督導評估範圍。
3、加強勞動教育工作。切實落實國家《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國小勞動教育的意見》,充分發揮勞動綜合育人功能,實現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目標。根據各學段特點,在中國小設立每周不少於1課時的勞動教育必修課程。強化勞動素養評價考核,把勞動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平時表現評價和學段綜合評價結合起來,健全學生勞動素養評價標準、程式和激勵機制。作為高一級學校錄取的重要參考或依據。豐富校內外勞動教育實踐形式,針對不同學段、類型學生特點,將勞動教育與學生的校園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有機結合,廣泛開展勞動教育,提高學生生活、學習自理能力。把勞動教育納入中國小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內容進行督導。
4、加強實踐教學工作。將實踐教學作為深化課堂教學的延伸環節,豐富實踐育人的有效載體,廣泛開展社會調查、生產勞動、志願服務、公益活動、科技發明和勤工助學等社會實踐活動。積極開展學生志願服務,建立學生志願服務記錄檔案,把志願服務納入學分,作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重要內容,作為畢業升學重要參考。大力開展研學旅行,促進學生了解社會、豐富知識、認識國情、增長才幹。
專欄2:南漳縣“十四五”教育發展主要指標
五、大力推進教育改革創新
堅持教育改革創新,著力推進全縣教育從規模增長向質量提升轉變,促進縣域、城鄉和各級各類教育創新發展,高質量發展,以教育現代化支撐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現代化。
(一)著力深化教學改革,全面提升教育質量
1、加強教學常規管理。全面落實教育教學常規要求,建立全程跟蹤、全程反饋、全程整改的工作機制,促進常規管理科學化、制度化、精細化。加強教學管理,深入落實《襄陽市教學常規》和《南漳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國小教育教學管理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實施意見》,定期對各學校教學常規落實情況進行督導檢查;向常規管理要效益、要質量。加強實驗教學管理工作,確保實驗開課率100%。
2、發揮教研支撐作用。加強和改進新時代教研工作,理順教研管理體制,完善縣、校教研體系,鼓勵學校獨立設定教研機構;明確教研員工作職責和業務標準,健全教研員準入、退出、考核激勵和專業發展機制;建立專兼結合的教研隊伍;完善區域教研、校本教研、網路教研和綜合教研製度;建立教研員鄉村學校聯繫點制度;探索“網際網路+教研”發展新模式,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套用,全面提升教師的研修素養與信息素養。
3、創新教學方式方法。強化課堂主陣地作用,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最佳化教學方式,大力推廣“高效自主課堂”教學模式;開展研究型、項目化、合作式學習研究,助推教學質量提高;實施學前教育保教質量提升計畫,義務教育質量提高工程,高中特色發展計畫;大力推進教育模式和學習方式改革,構建與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相適應的教學組織管理形式、資源配置方式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辦法。到2025年,中考成績穩居山區縣市前列,普通高中專科上線率達到95%以上,本科上線率達到50%以上,縣ー中上清華、北大等名牌大學的人數有所突破。
(二)著力加強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
堅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教育工作的基礎性工程來抓,堅持把師德師風建設擺在隊伍建設首位,努力培養能夠紮根南漳教育,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能做學生錘鍊品格、學習知識、創新思維、奉獻祖國引路人的優秀教師隊伍。
1、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建立健全教育、宣傳、考核、監督與獎懲相結合的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落實師德師風建設“一票否決”制度;以評選“星級教代會學校“為抓手,落實學校民主管理;關心教師生活,關心青年教師成長,關心困難教職工。
2、落實教師待遇保障機制。落實教師工資收入不低於或高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政策,建立義務教育學校教師比較績效工資制度,保障教師工資按時足額發放,落實農村義務教育學校骨幹教師補助制度和鄉村教師工作津貼制度,對在農村基層和艱苦邊遠地區工作的教師實行傾斜政策。健全各級政府教師表彰獎勵制度,鼓勵“優者從教,教者從優”。建立健全激勵、關愛、幫扶教師的常態化制度,營造全社會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
3、提升教師專業化發展水平。進一步落實中國小(幼稚園)教師培訓、交流制度,推進教師專業化發展,重點加強薄弱學科教師培訓。將教師培訓經費列入政府預算,完善教師培訓體系,整合培訓資源,分層培訓中國小教師。到2025年,培訓中國小教師7000人次以上,參訓率達100%。實施南漳縣名師(名校長)、名班主任培養計畫。“十四五”期間,縣級名師(校長)評選實行退補制度,鎮(校)級名師保持在850名,縣級名師(名校長)保持在200名。發揮隆中名師、名師工作室以點帶面作用,進一步促進中國小校教師專業成長,提升教育教學質量。認真落實國家語言文字工作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大力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
4、完善教育人事管理制度。實行義務教育教師“縣管校聘”,最佳化義務教育學校師資配置,著力構建科學規範、靈活高效的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機制。完善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教師補充機制,解決結構性、階段性、區域性教師短缺問題。完善符合中國小、中職學校特點的專業技術職務評價制度,評選一批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教師。健全教師退出機制,逐步完善中國小教師資格定期註冊制度。
(三)著力提升教育新基建水平
1、構建智慧教育環境。加快完善全縣教育信息化頂層設計,積極接入“網際網路+教育”大平台、教育大數據中心和智慧型資源服務中心,進一步完善網路學習空間及公共套用服務,統一學校各類APP套用,完成數字校園全覆蓋,實現區域學校一體化的平台服務,提升教育雲平台服務水平。
2、完善數字教育體系。通過開放接口和統一規範,將縣教育雲平台連線到公共服務體系,實現數字教育基礎數據統一管理,實現襄陽雲平台與縣校各級平台的深度互聯互通。支持為學校提供虛擬平台服務,支持教育資源“一點接入、全體系共享”,支持多級開放,推動全縣資源服務區域體系建設,實現“國家-省-市-縣-校”五級融通。
3、推進教育教學模式變革。建設教育大數據,構建“網際網路+教育”大平台數據中心和數據規範體系。利用大數據技術,為個性化資源推送、學習分析與診斷、精細化管理、科學決策等提供支持。導入人工智慧,開發新型數字教育資源,改變教育資源製作樣式單一、互動能力低下、適用場景受限的問題,提高教師工作效能。
4、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快學校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高生機比,努力最佳化線上學習環境。按照數字校園建設標準,認真規劃設計全縣各級各類學校數字校園建設。加快電子書包試點建設,不斷提升師生信息技術素養,推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變革。
(四)著力深化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
貫徹落實《關於深化新時代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加強教育督導隊伍建設,依法強化政府教育督導機構的監督、檢查、指導和評估職能。加大教育督導保障力度,預算教育督導專項經費,專戶管理、專款專用。實施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制度。堅持督政與督學並重,監督與指導並重,加強對縣直相關部門和鎮區政府履行教育工作職責的督導檢查。完善教育督導評估機制,促進教育的協調發展和學校的內涵發展。加強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完善幼稚園和普通中國小辦學行為、水平綜合督導評估制度。建立督導結果公示制度和限期整改制度。加強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定期發布監測結果。
六、統籌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
準確把握教育事業在新階段、新理念、新格局中面臨的新形勢和新任務,立足縣情,圍繞學前教育普惠化、義務教育均衡化、高中教育優質化、職業教育技能化、特殊教育人性化、社區教育全民化、民辦教育規範化,統籌推進縣域教育高質量發展。
(一)統籌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
建立城鄉統一、側重農村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加快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學校建設標準統一、教師編制標準統一、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統一、基本裝備配置標準統一,基本實現縣域校際資源均衡配置。加強兩類學校建設,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加強劃片招生管理力度,有效解決服務區域內學生有學上、上好學問題。實施消除大班額計畫,到2022年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額,到2025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額。
(二)全面提升教育發展質量
1、普惠發展學前教育。堅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原則,完善“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辦民辦共同發展”的辦園體制,構建覆蓋城鄉、布局合理、設施完善、保育規範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形成“以縣為主、縣聘校管”的管理機制。實施學前教育推進工程,全面提升學前教育公共服務供給能力。將原鳳凰國小改擴建為城西幼稚園,容納幼兒280名;新建縣第二幼稚園,新增學位360個。逐步在鎮區政府(含原鄉鎮政府)所在地新建或改擴建公辦幼稚園,鼓勵發展高水平、有特色、普惠性民辦幼稚園;到2025年,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覆蓋率達到80%以上。實施“示範幼稚園”創建工程,充分發揮優質園、示範園輻射帶動作用,促進幼稚園整體辦園水平全面提升。到2025年,公辦園在園幼兒數量與民辦園相當,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2.5%。
2、優質均衡發展義務教育。進一步最佳化城鄉義務教育學校布局,統籌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實現義務教育學校“基礎設施標準化,公共服務均等化,師資配備均衡化,教育質量一體化”目標,確保適齡兒童少年接受良好義務教育。實施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工程。將徐庶學校建成容納3500名學生的九年一貫制學校。將鳳凰中心國小建成容納1000人的完全國小,新建縣第二實驗國小,新增學位1000個,有效化解城區學校大班額。引進民營資本在經濟開發區新建一所十五年一貫制民辦教育學校。加大老城區學校改造力度,繼續推進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工程。規範建設縣青少年活動中心。建立義務教育鞏固率監測系統,實行政府主導、學校社會共同參與的控輟保學機制和行政督促復學機制,確保國小入學率100%,鞏固率100%;國中入學率達100%,三年鞏固率達99%以上。建立農村留守兒童關愛和服務體系,加強對留守兒童的關愛保護,堅持“以流入地政府為主,以公辦學校為主”原則,確保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與流入地學生享受同等待遇。
3、特色發展高中教育。著力打造優質、特色、多樣化發展的高中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普及水平,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95.5%。實施優質高中資源擴充工程。進一步最佳化高中階段教育結構,提高普通高中辦學水平,逐步消除高中學校“大班額”。申報實施“中西部地區普通高中建設攻堅計畫”,加快推進全縣3所普通高中學校標準化建設,啟動實施高中學校改擴建和現代教育技術裝備工程。到2025年,全縣3所普通高中校園校舍設施、教育技術裝備達到標準化要求。啟動“普通高中特色建設工程”。推進特色高中、特色課程建設。加強地方課程建設,注重校本課程開發,推動普通高中加強學生職業技能訓練。支持高中學校與各大知名高等學校開展教學、招生、實習合作。
4、大力發展職成教育。鞏固提升“國家級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示範縣”創建成果,持續推進“1234”職成教育發展模式的創新運用。推進實施中職學校產教融合工程。健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重點建設縣職教中心和11所鎮(區)成校,基本滿足我縣職業教育及技能培訓需求,“十四五”末,全面建成與我縣社會經濟地位相匹配,適應我縣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溝通、技能培訓與職業教育並舉、體現終身教育理念,具有南漳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開展社區數位化學習,並能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強社區教育管理,以信息化帶動學習型社區建設,加強社區教育資源整合運用建設。開放共享學校資源。開展“學習型組織”、“學習型城鎮”、“學習型社區”、“學習型家庭”等各類學習型組織創建活動,推動學習型城鎮建設,擬在“十四五”期間爭創“國家級社區教育實驗區”。
專欄4:社區教育發展思路
建立一種機制:建成“黨委領導、政府統籌、教育部門主管、相關部門配合、社會積極支持、市場有效介入、民眾廣泛參與”的社區教育協同治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健全兩項保障:健全社區教育經費投入保障和社區教育人員供給保障。 建成三級網路:建成以縣級社區教育指導中心(縣職教中心)為龍頭,以鎮級社區學校(成人文化技術學校)為骨幹,以村(社區)教學站(點)為基礎的全縣社區教育網路。 落實四項建設:落實終身教育信息網路建設、社區教育資源整合運用建設、社區教育內涵建設、學習型組織建設。 |
5、加快發展特殊教育。建立健全特殊教育體系,完善以隨班就讀為主體,以特教學校為骨幹、以送教上門為補充的特殊教育體系,逐步擴大送教範圍和服務質量;加大對特殊教育的投入力度。完善特殊教育學校教育教學設施、康復設施和生活設施。完善縣級特殊教育專家委員會評估殘疾兒童認證體系。逐步提高特殊教育學校生均公用經費標準,設立特殊教育專項補助。加強特殊教育教師隊伍建設,落實特殊教育教師待遇,積極推進醫教結合,提高殘疾兒童少年醫療康復水平和成效。
6、有序發展民辦教育。支持民辦教育發展。將民辦教育作為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和促進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鼓勵社會力量捐資、出資辦學。健全政府主導、社會參與、辦學主體多元、辦學形式多樣、充滿生機活力的辦學體制,規範民辦教育發展。加強民辦教育培訓機構監管,強化對民辦學校的督導評估,督促民辦學校依法規範辦學,推動民辦教育健康、持續發展。
專欄5:教育“十四五”重點工程
| | | | |
| | | 繼續擴大公益性、普惠性幼稚園辦園規模,進一步解決適齡幼兒入園難、入好園更難等問題。 | |
| |
| |
| | | 有效解決城區、鎮區學校“大班額”問題,加強農村偏遠地區學校建設,進一步促進縣域內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
| |
| |
| |
| | | 進一步提升普通高中學校辦學質量,適應高中新課改需求。 |
| |
| |
| | | |
| | | 提高特殊教育服務質量,提高殘疾兒童康復水平和成效。 |
| | | 促進民辦學校內涵建設,推動民辦學校健康、持續發展。 |
七、全方位最佳化育人環境
全面最佳化育人環境,強化環境育人作用。動員全社會力量為學校辦學、教師教學、學生成長營造良好環境。
(一)最佳化學校育人環境
1、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按照“高品位、強內涵、重育人、顯特色”原則,全面深化校園文化建設,最佳化育人環境,使學生在求知、求美、求樂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啟迪和教育。鼓勵學校結合校情,全面彰顯“一校一品”特色,展示良好校風、教風、學風和班風,積極爭創更多的省級“文化示範校”。
2、創建平安校園。全面落實各級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各項安全工作要求,以創建平安文明校園為載體,從實際出發,將學校安全治理工作融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落實校園安保三個百分之百要求,改善學校及周邊治安狀況,加強師生安全防範意識、民主法制觀念等宣傳教育,做到校園秩序良好,育人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二)努力建設健康校園
1、大力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進一步完善防範學校、幼稚園疫情反彈措施,鞏固教育系統疫情防控階段性成效,在做好常態化防控同時全面推進教育教學工作。同時做好愛國衛生運動,引導廣大師生員工中樹立良好衛生習慣和加強傳染疾病識別和防範能力。
2、大力推進學校食堂、宿舍、超市、校園綠化美化標準化建設。依據《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規定》要求,通過新建、改建、擴建,合理布局食堂內部功能區,配齊設施設備,保證“生進熟出”的單一食品加工處理流程,切實做到防鼠、防蠅、防塵、防潮,全面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校園超市營業區、儲存區、生活區分離清楚規範,推行數位化結算。進一步配套學生洗漱洗浴設施設備,滿足學生每天生活需求,最佳化校內布局、綠化、美化校園環境。
3、大力推進學校後勤規範化管理體系建設。健全學校後勤管理機制,完善管理制度,落實管理人員,明確管理職責,強化人員管理、實物管理、財務管理、操作管理,全面提升學校後勤管理規範化水平。紮實開展省、市“食品安全放心食堂”和“綠色校園”創建活動,全面提高學校後勤保障和服務水平。
(三)建立科學評價體系
建立健全以發展素質教育為導向的學校辦學質量評價體系,強化過程性和發展性評價,把提高辦學質量作為對學校核定績效工資總量、對校長和教師實施考核表彰的重要依據,引導和促進學校持續改進並提高辦學水平。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和科學的教育質量觀,堅決克服“唯升學”、“唯分數”傾向。注重精神榮譽激勵,積極開展優秀教師、教學能手、師德標兵和優秀教學團隊等評選活動。完善正常晉升機制,切實落實教師崗位職責,把師德表現和教育教學實績作為晉升的重要依據;健全績效工資激勵制度,不斷完善學校績效工資分配辦法,向教育教學實績突出的一線教師和班主任傾斜。
八、全面加強教育系統黨的建設
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是辦好教育的根本保證。始終體現教育事業是黨領導下的教育事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學校是黨領導下的學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校這個政治屬性,全面加強全縣教育系統黨的領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教育廣大師生自覺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牢把握社會主義辦學方向。
(一)加強和改進教育系統黨的建設。全面加強教育系統各級黨組織政治建設,引導廣大教職員工提高政治站位,把握方向,站穩政治立場。把政治建設的成效體現到自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上,體現到嚴格尊崇黨章、遵守黨紀,體現到政令暢通、令行禁止上,確保黨中央的重大部署和省、市、縣委的決策在教育系統不折不扣貫徹落實。
貫徹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推進中國小校黨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增強黨組織政治功能,充分發揮政治核心作用。選優配強黨組織書記,做好發展黨員和黨員教育管理工作。健全完善黨建工作管理和考核體制,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促進學校健康發展,辦好人民滿意教育。
(二)深入推進教育系統黨風廉政建設。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維護好風清氣正的教育政治生態為根本任務,強化責任落實,突出監督重點,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
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深入開展政治紀律教育,加強對國家、省、市、縣重大決策部署及各項教育惠民政策落實情況監督檢查。堅決糾正“四風”,積極開展廉政教育、警示教育和示範教育。繼續推進廉政文化進校園活動。完善廉政談話制度,加強案件線索管理,加大教育問題查處力度,推動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真正落到實處。
(三)切實維護教育系統安全穩定。進一步加大教育系統不穩定因素及矛盾糾紛的排查化解力度,夯實穩控措施,落實日常定期排查、重點敏感時期專項排查、突發性事件應急排查等舉措,認真細緻排查各類矛盾隱患和調處矛盾糾紛。深入推進信訪工作制度改革,著力打造“陽光信訪”、“法治信訪”、“責任信訪”,強化工作責任,落實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親自抓,上下聯動、一級抓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確保教育系統大局和諧穩定。
九、認真抓好規劃組織實施
(一)落實責任分工。營造教育改革和發展的良好環境,建立健全黨委、政府統一領導、教育部門具體負責、有關部門齊抓共管的教育工作體制。成立教育“十四五”規劃工作領導小組,由常務副縣長任組長,分管教育副縣長任副組長,政府辦、縣教育局、縣發改局、縣財政局、縣住建局、縣人社局、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等部門負責人為成員,辦公室設在縣教育局,由教育局局長兼任辦公室主任。同時,成立縣、鎮(區)兩級支持教育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把完成年度教育發展目標作為考核政府和部門的重要依據。充分發揮工、青、婦、關工委和各級社會組織的優勢作用,形成尊師重教的整體合力。
(二)保障優先發展。突出教育優先發展地位,強化政府主導責任,切實保障教育投入。在用地上保障優先供給,在人員編制上保障優先落實,在經費預算上保障“兩個只增不減”。
(三)強化督導檢查。強化政府督導職能,積極開展縣域內教育工作目標完成情況專項督導檢查,完善督導檢查結果公告制度和限期整改制度,強化督導結果運用。對因工作落實不到位,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的部門和有關責任人,嚴肅追責問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