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漳縣農業技術推廣“十四五”規劃 (2021—2025)

《南漳縣農業技術推廣“十四五”規劃 (2021—2025)》是南漳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發布的通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漳縣農業技術推廣“十四五”規劃 (2021—2025)
  • 發布單位:南漳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南漳縣農業技術推廣“十四五”規劃 (2021—2025)
索引號:
011158671/2022-01452
分類:
其他
發布機構:
南漳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公開日期:
2021-10-20
標題:
南漳縣農業技術推廣“十四五”規劃 (2021—2025)
文號:
主題詞:
-
生效時間:
-
終止時間:
-
來源:
南漳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十四五”時期,全面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是實現鄉村全面振興、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必由之路。為加快我縣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根據《南漳縣“十四五”規劃綱要》及《南漳縣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十四五”規劃》,結合我縣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實際,特編制本規劃。
第一章發展基礎
自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於2019年4月全縣機構改革中成立以來,緊緊圍繞“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實現“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目標,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牢牢把握“科技支撐、推廣引領”工作理念,堅持精準服務,大膽探索實踐,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實現了試驗示範品種多樣化、技術推廣套用普及化、鄉土人才培養常態化、產業發展服務信息化,為我縣農業農村發展貢獻了科技助推的作用。
(一)抓好春耕備耕服務。統籌春耕與疫情防控,線上線下發力,精心編印了《南漳縣農技推廣工作主要農事環節時間節點明細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春季農業生產技術指南》等科技資料3000多份,緊急錄製18期實用科技講座視頻,對外公開12名農業專家聯繫電話,把在急農事安排到天、科技套餐推送到戶、技術方案明確到田,確保了不誤農時、不誤農事。央視新聞、經濟日報、新華社、學習強國等中央級媒體先後11次報導南漳農技工作,開創了農技推廣事業的嶄新篇章。
(二)守好農業生產主陣地。大力實施“藏糧於技”戰略,狠抓生產面積落實,全力服務大田生產,有效防控病害疫情。夏糧生產實收面積54.7萬畝,總產28470萬斤,比上年增1666萬斤,增幅6.2%。新發展茶葉0.3萬畝、桑園0.2萬畝,蔬菜面積達到13萬畝,菸葉突破1萬畝。全縣蝦稻共作2.4萬畝,水產養殖5.5萬畝,水稻面積39萬畝,玉米23萬畝,農業生產基本盤得到進一步鞏固。
(三)打贏科技推廣主戰場。確定推廣主導技術15項,到位率、主推品種覆蓋率100%,有力促進了農民增收。深入開展農業科技“五個一”行動,編髮了《南漳縣農業主推技術指南》《農技快遞》,集成推廣“水稻+菇類”、蛋雞“124”等實用技術模式,促進農業生產轉型升級。沿305、306、251省道,建設三條現代農業科技示範線。支持五官山、寨子米等企業做大做強,形成規模效應。有力狙擊了草地貪夜蛾為害,小麥赤霉病、水稻“三蟲三病”均得到有效防治,切實把損失降至最低。採集耕地質量監測點土壤樣品130個,開展肥料效應試驗11個,推廣“有機肥+配方肥”1.3萬畝,促進茶葉有機肥替代化肥項目效益最大化。開展油菜輪作項目,實際完成油菜輪作播種面積5580畝,占目標任務的111.6%。推進全縣肉牛品種改良,促進我縣生豬產業提檔升級,夯實肉牛、生豬產業發展堅實基礎。針對小龍蝦目前養殖現狀,提出強化規劃引領,宜養則養、宜套則套等有效對策。
(四)建強農技隊伍主力軍。全面落實黨建、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紮實開展作風建設“攻堅年”行動,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扎紮實實抓好問題整改,切實推進履職盡責和目標考核,確保新單位人員融合、思想融合、工作融合、行動融合。2019年度農民科教項目共培訓新型職業農民1347人,為產業扶貧注入科技動力。
第二章發展目標
(一)總體目標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對“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為指導,以《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為統領,以推進農技推廣體系和推廣能力現代化建設為目標,以“科技支撐、推廣引領”為主線,全面推廣新品種、新模式、新技術,全面推進機械化、產業化、減量化,建立生產有標準、服務有體系、產品有品牌、銷售有網路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充分發揮“三農”壓艙石作用,持續固根基、育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激活力,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富裕貢獻科技智慧和力量。
(二)具體目標
到2025年,全縣糧食總產達到9億斤,大宗油料作物1.27萬噸,牛凍精配種1萬頭,漁業產量1萬噸,菸葉生產3萬擔,桑蠶生產5000張,完成農民科教培訓1200人以上,持續推進耕地質量提升示範和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減少化肥農藥用量3%以上。爭取中央、省科技推廣項目15個,資金2000萬元以上。
第三章主要任務
(一)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 
1.夯實現代農業發展基礎。糧食作物綠色生產高產高效模式示範推廣,每年在水稻、小麥上各集成示範推廣綠色生產高效模式示範不低於1萬畝,到2025年累計推廣5萬畝以上,輻射帶動60萬畝;每年示範推廣水稻小麥全程機械化高效模式1萬畝以上,到2025年累計推廣5萬畝以上,輻射帶動60萬畝;油菜輪作試點示範推廣,利用冬閒田擴種油菜,大力推廣北斗導航油菜多功能聯合播種精準作業技術、油菜綠色高效技術“345”模式示範,實施稻--油、稻--麥周年輪作,2020年秋播油菜面積達到8.5萬畝以上,2021年達到10萬畝以上,2022年達到13萬畝以上,2025年達到15萬畝以上;大力推進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到2025年,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70%以上,其中小麥、水稻、玉米三大糧食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5%以上。
2.大力推進綠色生態技術。化肥農藥使用量比“十三五”末減少5%以上,年化肥、農藥使用量分別控制在30000噸(折純)、570噸以下,化肥農藥包裝物基本實現回收處理;糧食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40%以上,主要經濟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覆蓋率達60%以上;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達95%以上,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0%以上;全縣平均耕地質量年提高0.1個等級,到“十四五”末耕地質量平均等級達到小於5。
3.培養高素質農民隊伍。開展農民各類教育培訓工作,結合特色產業和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及農民的意願,重點面向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種養大戶、小微農企和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帶頭人廣泛開展培訓,分專業、分工種、分崗位開展技能培訓,著力培養一支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民隊伍,培訓人數達5000人。為有效促進高素質農民培育工程與 “一村多名大學生計畫”工作,搭建農民素質提升的通道,把符合條件的農民培養成大學生,為新時代農村建設培養一批“留得住、用得上、能帶動”的高素質人才,真正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著力培養一支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民隊伍,為我縣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4.不斷提升農業科技含量。“十四五”期間,農業科技將不斷向縱深推進,成熟的實用技術將更加普及,新型的信息技術、生物技術和其它高新技術將廣泛在農業上套用,開闢提高農業生產水平的新途徑、新領域,農業科技含量將比“十三五”期間有質的飛躍,數字農業、智慧農業、機械農業成為農業領域裡的中堅力量,農業高產、優質、高效目標將邁上新的台階。
(二)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1.培育根植於鄉村的優勢特色產業。農業大縣逐步向農業強縣轉型,緊緊圍繞打造國家有機農業和漢江生態經濟帶綠色發展示範縣發展目標,以專精特優為主攻方向,突出抓好食用菌產業、稻蝦共作、茶產業、桑蠶產業、中藥材產業和糧油產業、有機產業、現代畜牧業、現代水產業、柑橘等十大特色產業,著力打造“一縣一品”“一村一品”,建立健全具有南漳特色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在拓展有機基地規模的基礎上,深入開展農產品加工業產量、產能、科技、品牌、法人治理能力“五大提升行動”,推動加工企業由小變大、加工產品由粗變精,扶小做優小微企業,扶大做強龍頭企業,補齊發展短板,著力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不斷補鏈強鏈延鏈,實現集群發展。
2.全力打造現代農業產業示範區。繼續按照“突出產業、體現特色、挖掘文化”的思路,深入支持重點打造以“品味農耕文化、樂享田園生活、體驗休閒勞作”為主要內容的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發展“1+8+N”農旅結合模式,通過食用菌綠色發展先導區建設工程、茶葉一二三產業融合項目建設工程、桑蠶產業綜合開發項目建設工程、藥材(山茱萸)建設工程、龍蝦小鎮建設工程、柑橘小鎮建設工程等六大工程的綜合實施,切實提升我縣西南、西北地區特色產業發展規模與發展深度,打造出促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農民豐產豐收的精品線路,為“1+8+N”模式的延展注入新動能。
3.科技引領農業產業發展方向。產業是鄉村振興的基石。改變目前產業發展無序化、盲目跟風發展態勢,需要農技推广部門按照區域農業生產功能需求和產業發展問題導向,結合區域農業資源實際,試驗示範引領推廣,引導經營業主由自主、無序選擇產業向科技化、有序化推廣發展,有效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農業技術推廣將緊緊圍繞農業農村發展大局,以農業科技自立自強為基點,以產業引領為導向,以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為關鍵,大力實施鄉村振興科技支撐行動,著力實現農業科技供給的自主、安全、高效,支撐引領農業高質量發展和鄉村全面振興。
(三)推進農業農村綠色高效發展 
1.農業投入品減量增效。隨著新發展理念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的深入人心,國家有機農業和漢江生態經濟帶綠色發展示範縣發展目標日趨清晰,有機農業、檢測農業、綠色農業發展環境日益最佳化,以中國有機谷為中心的有機“六地”建設和檢驗檢測中心建設加快紛紛落地,有機基地和“兩品一標”規模和數量日益壯大,農業“減量化”增長政策不斷落實落細,耕地污染防治、廢棄農膜回收、秸稈綜合利用、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等工程不斷推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效應不斷凸顯;通過完善立法、加強監管、強化誠信教育、引導規範發展等措施,系統而有序地解決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農業生產水平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將進一步提升,保障將更加有力。
2.創新農業生態產品和服務供給路徑與政策。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延長農業產業鏈價值鏈,推動農業從以單一的農副產品生產為主向科研、生產、加工、貿易、觀光休閒旅遊等全產業鏈拓展,引導農民調整產業結構、產品結構,深度參與農業產業化進程。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發展智慧農業,提升種業發展水平,做強“有機農業”品牌。
3.數字賦能,推動農業農村高效發展。落實農業農村部關於推進信息進村入戶工程。完善省縣共建“12316”三農信息服務平台,鼓勵農業專家線上為農民解決生產難題,引導各類社會主體利用信息網路技術,開展市場信息、農資供應、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農機作業、農產品初加工、農業氣象“私人定製”等領域的農業生產性服務,促進公益性服務和經營性服務便民化;藉助湖北省“網際網路+”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試點縣契機,因地制宜推進益農信息社建設,充分利用郵政、供銷、農村電商等村級站點的網點優勢,統籌建立縣鄉村三級農產品網路銷售服務體系,推動人工智慧、大數據賦能農村實體店,全面打通農產品線上線下行銷通道。
第四章 重大項目支撐
(一) 糧豐工程
1.項目名稱:湖北省南漳縣糧食豐產工程。
2.市場需求:糧食作為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商品,事關社會穩定、國家安全,實施優質糧豐工程意義重大。一是確保全縣糧食安全。二是為農業增效、鄉村振興注入永續動力。三是為國家提供更多的優質商品糧,為全國、全省糧食安全作出更大貢獻。
3.建設內容:整理打造高產穩產糧田30萬畝,創建綠色高產優質糧食生產示範基地10萬畝,創建糧食作物良種展示與高產栽培技術集成示範基地1萬畝;建立糧食作物耕種管收貯全程機械化試驗示範站3個,配套農機、烘乾、加工、倉儲等設備180台(套);健全土肥技術服務體系,農業面源污染監測體系,農業病蟲害預警與防控體系;注重有機肥料及有機農藥研發生產,加強優良品種和重大技術措施的研發推廣與套用,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提高防災減災與抗禦風險能力,搭建綠色有機糧油購銷網路平台。
4.有利條件:惠農政策扶持加強、生產條件逐步改善、農業科技廣泛套用、科學開發土地資源。
5.項目建設對環境的影響:優質糧豐工程主要開展田間工程和農技推廣體系建設,不僅對環境無不利影響,而且還可有效增加糧田周圍綠化面積,減少水土流失,降低農田面源污染,改善農田生態環境。
6.投資概算:工程總投資5000萬元,其中中央投資4000萬元,地方配套1000萬元。
7.效益分析:確保糧食安全,提高水稻、小麥、玉米等主要糧食作物單產水平,項目建設後全縣糧食年增產1000萬斤以上,農業增加值增長5%以上。
(二) 油菜產業擴能提質工程
1.項目名稱:湖北省南漳縣油菜產業擴能提質工程。
2.市場需求:菜籽油是主要的食用油,是國計民生的重要商品,市場需求前景廣闊。一是保障油料供給,不斷滿足人們對健康優質食用油的美好需求。二是為養殖業和有機肥料加工業的發展提供充足的菜籽餅原料。三是為國家提供更多的商品油,為全國、全省油料安全作出更大貢獻。
3.建設內容:打造優質高產穩產油菜良田12萬畝,創建油菜全程機械化綠色高質高效示範基地1萬畝,採用高產、優質、高抗、高含油量、適宜機械收穫的油菜新品種,集成配套油菜播種、施肥、開溝一體化技術、高效田間管理技術和機械分段收穫等技術,使畝產量增加10%,綜合效益提升20%以上;油菜新品種篩選鑑定及新技術試驗示範5000畝,開展油菜新品種的引進、鑑定及篩選,油菜直播全苗技術、壯苗培育技術、病蟲草害綠色防控技術、抗災減災技術、機械化收穫等核心技術試驗、示範及推廣;開展高端功能型菜籽油加工,打造地方菜籽油品牌,引進一套高品質菜籽油綠色高效加工新技術、新設備,聯合開展優質、高效、綠色高品質菜籽加工技術和新產品開發,打造一個自主品牌;創建三產融合樣板,利用油菜全產業鏈綠色高質高效示範基地共建提升油菜綜合效益,創建功能型、效益型、生態型與三產融合的產業樣板,形成油菜產業提質增效“湖北經驗”,引領油菜產業轉型升級與高質量發展。
4.有利條件:惠農政策扶持加強、生產條件逐步改善、農業科技廣泛套用、科學開發土地資源。
5.項目建設對環境的影響:優質油料產業工程主要開展田間工程和農技推廣體系建設,不僅對環境無不利影響,而且油菜花還能美化鄉村,帶動旅遊等第三產業發展,減少水土流失,降低農田面源污染,改善農田生態環境。
6.投資概算:工程總投資8000萬元,其中中央投資6400萬元,地方配套1600萬元。
7.效益分析:確保油料安全,提高油選單產水平, 項目建設後全縣油菜畝增產10%以上,年增產200萬斤以上,綜合效益提升20%以上。利用科技與資源優勢,充分挖掘企業生產經營模式創新潛力,農旅結合,一二三產業融合,全力打造縣域級全區域全產業鏈條“萬元田”。
(三) 蔬菜多功能標準園創建工程
1.項目名稱:湖北省南漳縣蔬菜多功能標準園工程。
2.市場需求:蔬菜作為市場保供重要農產品,關係國計民生,市場需求前景廣闊。一是確保全縣菜籃子供應。二是提供豐富多彩的蔬菜品種,滿足人民舌尖上的多方需求。三是提供優質蔬菜,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四是進行多功能開發,讓三產帶動一產發展。
3.建設內容:整理打造高山蔬菜多功能標準園區建設200畝,創建菜籃子多功能標準園區200畝;一是加強蔬菜基地建設規劃。科學規劃與建設全縣生態型蔬菜標準化生產基地,加強溝、池、路、電、庫等基礎設施建設。二是建立蔬菜研發平台。最佳化主栽品種、開發特色品種潛力和挖掘高產高效種植模式,完善推廣蔬菜三增三減健康栽培技術、蔬菜預冷、包裝、貯運等全產業鏈配套技術。三是產後體系建設。注重品牌建設及購銷平台建設。
4.有利條件:惠農政策扶持加強、生產條件逐步改善、農業科技廣泛套用、科學開發土地資源。
5.項目建設對環境的影響:蔬菜多功能標準園創建工程主要開展現代化農業設施建設工程和新型農業技術集成體系建設及農機農藝多功能融合開發,突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質量安全型、特色增效型,達到穩量、優品、增綠、美化、提質、增效的六大成效。
6.投資概算:工程總投資5500萬元,其中中央投資4500萬元,地方配套1000萬元。
7.效益分析:確保蔬菜保供、安全,產業往綠化美化高質量發展。
(四)長坪鎮陡山片區菸葉綜合體工程
1.項目名稱:湖北省南漳縣菸葉綜合體發展提質增效項目。
2.市場需求:菸葉產業是國家稅收重要來源之一,是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精準扶貧優勢產業,市場需求和種植收益穩定。一是穩定菸草市場,保障國家稅收。二是為貧困山區和精準扶貧產業提供穩定的致富途徑。三是為美麗鄉村建設夯實基礎。
3.建設內容:針對南漳縣菸草產業的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和發展趨勢,在煙區以菸葉產業為主,其他產業為輔,著力打造菸葉綜合體,在提高菸葉產量與質量的同時,努力增加菸農的綜合收益。加大土壤保育力度,建設優質生態煙田2萬畝,穩定山區鄉鎮傳統老煙區,擴展丘陵鄉鎮新煙區;在長坪鎮陡山村、陽太坪村等傳統種煙村,集中流轉土地,打造“菸葉+天麻、菸葉+蔬菜、菸葉+綠肥”等高效模式示範點20個,每點面積在500畝以上;在重點菸區發展機械化種植示範2000畝;建設和維修煙路、煙水、烤房、大棚等基礎設施,最佳化煙區種植、烘烤及加工條件。
4.有利條件:惠農政策扶持加強、生產條件逐步改善、農業科技廣泛套用、科學開發土地資源。
5.項目建設對環境的影響:建設現代菸葉綜合體發展模式,是利用環境資源優勢,最佳化種植模式的一種生態型、可持續性發展的一種方式,對環境無不利影響。積極開發新的菸草栽培方法和生產工藝,可以降低煙區生產的能源消耗,提高資源的利用率,保護煙區生態環境,提高煙區生產綜合承載力,實現經濟效益和自然環境的和諧統一,對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6.投資概算:項目總投資2500萬元,其中行業投資2000萬元,地方配套500萬元。
7.效益分析:通過項目實施,使我縣烤菸生產的機械化水平提高10%,畝用工量下降20%,畝產量增加10kg,畝產值增加300元;菸農純收入增加300元/畝。
(五)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工程
1.項目名稱:全國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縣項目。
2.建設需求:推進有機肥替代化肥,促進化肥減量增效、果菜茶提質增效和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一是確保化肥減施、果菜茶等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和質量絕對安全。二是促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和種-養-加循環發展。三促進耕地質量提升和農業可持續發展。
3.建設內容:創建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核心示範基地2萬畝,帶動全縣10萬畝以上果菜茶開展有機肥替代化肥;培育畜禽糞污收集、發酵、運送、施用等社會化服務組織10個以上,年消耗畜禽糞污20萬噸以上;培育南漳有機茶、有機果、有機菜等區域公共品牌,帶動南漳品牌農業發展。
4.有利條件:自2018年以來,已連續3年實施全國茶葉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縣項目,積累了一些經驗和模式;廣大農戶積極性較高,加上政策扶持力度較大,工作好推進。
5.項目建設對環境的影響: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縣建設的目標任務就是減少農業面源污染,處理畜禽養殖污染,不僅對環境無不利影響,而且將污染源變成資源利用,實行農業循環發展、節本增效。
6.投資概算:工程總投資4500萬元,其中中央投資3000萬元(分三年投資),社會資本1500萬元。
7.效益分析:項目建設提高果菜菜產量5%以上,加上提質增效,能夠增加農業產值6%以上。同時,還推進社會化服務組織發展,促進農民就業和農業生態環境改善。
(六)高素質農民培育工程
1.項目名稱:南漳縣高素質農民教育培訓工程
2.市場需求: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打贏脫貧攻堅戰要求,以促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為導向,圍繞提高農民素質、促進農民全面發展、鞏固脫貧扶智成果、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目標,持續推進農民教育培訓提質增效行動,著力培養一支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民隊伍。
3.建設內容:開展農民各類教育培訓工作,結合特色產業和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及農民的意願,重點面向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種養大戶、小微農企和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帶頭人廣泛開展培訓,分專業、分工種、分崗位開展技能培訓,著力培養一支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民隊伍,培訓人數達5000人。一是開展新型經營主體培訓1000人;二是開展專業生產型、技能服務型人才培訓2000人;三是開展農業產業扶貧培訓2000人;四是實施高素質農民學歷提升“一村多名大學生計畫”。為有效促進高素質農民培育工程與 “一村多名大學生計畫”工作,搭建農民素質提升的通道,把符合條件的農民培養成大學生,為新時代農村建設培養一批“留得住、用得上、能帶動”的高素質人才。
4.有利條件:首先有國家政策支持;再就是有大量的從事或有意願從事農業生產、經營、服務的務農農民和返鄉入鄉創業者,他們有願望、有需求;農業技術推廣的農業種植、農機、畜牧、水產等資源優勢明顯,有一大批農業各類專家和技術骨幹,省、市科研、院校專家教授,以及農業行業管理專家、企業家、田秀才、土專家等相互補充的一支專兼職優秀農民培訓師資隊伍。
5.項目建設對環境的影響:著力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習近平“三農”思想、農民工權益等相關知識,培養“愛國、尚農、勤勉、誠信”的農民精神;增強農民糧食質量安全生產意識,著力提升創新、經營管理和市場開拓本領;提高新技術、新品種、新模式、新業態的相關技能,提升科技興農本領。
6.投資概算:項目總資580萬元。
7.效益分析:通過項目實施,能提高農民綜合素質,促進農民全面發展、鞏固脫貧扶智成果、發展壯大現代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真正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著力培養一支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民隊伍,為我縣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七) 池塘養殖尾水治理工程
1.項目名稱:南漳縣池塘養殖尾水治理工程。
2.治理的必要性:創建環境友好和水產品質量安全是池塘養殖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一是養殖尾水的排放會產生環境污染。二是池塘養殖投入品促進了養殖水體的富營養化過程,進而影響魚類生長,引發病害,用藥增加,導致水產品藥物殘留等質量安全問題。
3.建設內容:本項目是按照養殖水域尾水處理面積占養殖區面積的6-10%,通過建立生態溝渠、沉澱池、過濾壩、曝氣池、生態處理池(即兩壩三池模式)、生物浮床技術等一系列工程化設施。在深水區設定生物浮床,在淺水區種植多種水生植物,有浮水的,有挺水的,有沉水的。同時在池中放養河蚌、青蝦、花白鰱等動物品種。利用植物生長過程中對營養物質的吸收特點,結合水上栽培技術、水下放養魚類、貝類和生態工程措施,通過浮床植物根系對養殖水體中營養物的吸附、吸收與轉換,並以植物產品的形式將過剩營養物質移出水體,起到改良水質、提高生物多樣性、美化景觀、實現養殖尾水達標排放或循環再利用。通過建立“兩壩三池”養殖尾水處理系統,減少養殖污染排放總量,實現排放的養殖尾水主要指標COD<25mg/L、總氮<5mg/L 、總磷<0.2mg/L;生產的商品魚品質優、安全,達到無公害水產品質量要求。2022年全縣力爭完成尾水治理面積5000畝,2025年全縣實現全域治理,確保尾水治理無死角、全覆蓋,全域實現水產養殖尾水循環利用、達標排放。 
4.有利條件:國家對水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日益重視、惠農政策扶持加強、生產條件逐步改善、漁業科技廣泛套用。
5.項目建設對環境的影響:改善景觀,恢復生態,綠化環境。把污水生態修復轉換為創造有效就業的財富與能源再生過程,生物浮床也可拼裝成具有美觀性和觀賞性的景觀,達到環境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與景觀效果的和諧統一;淨化水質,降解水中的COD、氮、磷等,創造生物(魚類、鳥類)的生息環境;通過養殖尾水治理,減少了藥品投放,提高了水產品的質量安全,讓消費者吃得更放心,保障食品安全。
6.投資概算:工程總投資1800萬元,其中中央投資1300萬元,地方配套500萬元。
7.效益分析:養殖產量可提高20%,並能提高魚肉品質;降低水體富營養化水平。生物浮床能有效地降低水體中氮、磷水平,總氮去除率最高達70%以上,總磷去除率最高達80%以上;有效降低水體有害物質含量,通過治理對亞硝酸鹽、磷酸鹽、硫化氫、甲烷等有毒有害物質及氣體快速吸收和溢出;顯著降低魚病發生和用藥量。通過生態調控,養殖魚類抗病能力增強,苗種成活率提高約3%以上,魚種出塘規格提高,魚病發生率下降,魚藥用量減少40%。
(八) 稻漁種養田園綜合體項目工程
1.項目名稱:南漳縣稻漁種養田園綜合體項目工程。
2.建設內容:建設稻漁共生循環種養3000畝,改造提升農家樂1家,完善3個休閒垂釣池設施,安裝項目區遊覽標示牌、導遊標示牌、安全警示牌等,完成項目區道路硬化2.6公里及區域綠化500畝,著力打造集水產健康綠色養殖、休閒垂釣、旅遊觀光、親子農耕體驗、漁家樂、稻魚共生等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
3.有利條件:我縣有可利用稻田、低洼地、冷浸田35000畝,占全縣水田面積的 12.86%。率先在1-2個鎮、區,開展稻田生態有機綜合種養示範,發揮科技創新和示範帶動優勢,創新養殖方法、方式,注意淨化水質,防止污染;二是改良放養品種,嘗試和引進適應稻田養殖的對象;三是採取稻-漁-牧結合、稻-漁-禽結合、稻-漁-果結合等綜合利用模式;四是打造稻田綜合種養有機水產品品牌,提高我縣水產品附加值;五是大力引進推廣蝦稻連作、蝦藕共生等新技術。至2025年發展稻漁種養面積3.3萬畝。
4.投資概算:工程總投資2600萬元,其中中央投資2100萬元,地方配套500萬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