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城市群地質環境監測網建設及大數據套用》是2017年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關中城市群地質環境監測網建設及大數據套用
- 作者:陶虹,陶福平,丁佳等
- 出版社: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年12月1日
- 頁數:112 頁
- 開本:13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62541356
《關中城市群地質環境監測網建設及大數據套用》是2017年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圖書。
《關中城市群地質環境監測網建設及大數據套用》是2017年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圖書。12內容簡介《關中城市群地質環境監測網建設及大數據套用》立足於關中盆地地質環境條件,探索地下水動態監測網最佳化方法,通過研究關中盆地...
《關中城市群地質環境監測及大數據套用》是由陝西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陶虹、陶福平、丁佳、張衛敏、賀衛中、李輝、許超美、賀旭波、李勇、張新宇、李文莉、張建軍、楊馳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成果信息 成果摘要 關中盆地地下水超采嚴重,地下水開採引起的地質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地面沉降、地裂縫...
統籌謀劃,系統施治。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系統性思維,將生態保護修復與環境治理相統籌,城市治理與鄉村建設相統籌,環境治理、生態修復、應對氣候變化相統籌,堅持生態優先、城區引領、集群帶動,聚焦系統保護、整體管控、分類施策。深化改革,創新為先。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保持...
集約化建設自然科技資源庫、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網)和科學大數據中心。加強高端科研儀器設備研發製造...拓展最佳化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和激勵政策,發揮重大工程牽引示範作用,運用政府採購政策支持創新...深化與沿海國家在海洋環境監測和保護、科學研究和海上搜救等領域務實合作,...
覆蓋城鄉的大氣監測網路和覆蓋全流域的地表水監測網路尚未建成,環境大數據平台數據採集存在短板。排污許可“一證式”監管還沒真正實現,排污權、用水權、碳排放權交易尚未破題。司法保障存在短板,生態環境公益訴訟沒有形成常態化,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立案數量偏少。地方環境治理法規政策體系建設步伐與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要求存在一定...
總工程師:張曉團 分管財務處、地質科技處、地質勘查處、自然資源技術指導中心。負責資金資產管理,地質找礦、國土空間規劃調查與編制,公益性項目、地勘基金項目監督管理,地質科技創新和成果轉移轉化,地質科技研發科學普及推廣,自然資源衛星遙感套用,大數據開發利用及相關科技創新平台建設等工作。聯繫省礦產地質調查中心(...
2. 關中平原城市群建設為數字經濟創造新機遇。2018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了《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培育發展關中平原城市群,發揮各城市比較優勢,明確功能定位,強化錯位協同發展。各城市之間需要藉助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和大數據等現代數位技術縮小“信息鴻溝”,實現城際和區域間信息共享及資源的最佳化配置。...
中國共產黨寶雞市第十三次代表大會報告是由寶雞市委書記楊廣亭在中國共產黨寶雞市第十三次代表大會上所作。2022年4月7日,中國共產黨寶雞市第十三次代表大會在市工人文化宮勝利開幕。楊廣亭同志代表中國共產黨寶雞市第十二屆委員會向大會作了題為《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再接再厲,加快建設副中心、全力打造先行區,...
實施智慧黃河三角洲建設工程。統籌運用地面生態系統、環境、氣象、水文、水土保持、海洋等監測站點和衛星遙感,加強數據集成分析和綜合套用,實現空氣、地表水、地下水、海洋、土壤等生態環境質量和污染源監測全覆蓋,及時評估、預警生態環境風險。加強對自然保護區生態系統、植被和珍稀瀕危物種觀測,建立自然保護區生態和資源...
港口岸電建設加快推進,港口碼頭船舶污染物接收設施實現全覆蓋。廣泛套用新能源和清潔能源運輸裝備,中心城區公車、出租汽車實現CNG全覆蓋,推動建立汽車排放檢驗和維護(I/M)制度。 交通安全生產形勢平穩有序。完成鐵路外部環境安全隱患整治1500餘處。新建公路安保工程8000公里。“一中心、六基地、八站點”地方水上應急救援...
“十三五”期間全市實施崆峒山古建築群修繕等文保項目54個,持續加強文物環境整治和文物保護單位維修、基礎設施建設。全市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65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331處,一般文物點1844處,館藏文物45445件(一級文物222套,二級文物1106套,三級文物4131套),編輯出版了《平涼不可移動文物名錄...
村鎮規劃布局不斷最佳化,農村生態環境明顯好轉,農村人居環境全域提升;農村水電路氣房等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科教、文化、衛生、體育事業全面發展,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數字鄉村建設取得重要進展,鄉村4G網路深度覆蓋,5G網路覆蓋所有鄉鎮和重點行政村,鄉村智慧物流配送體系基本形成。農村黨的建設全面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
,重點提升全氟化合物等新污染物、飲用水安全、水生生物、煤樣全要素、節能產品和產品能效等級評估等檢驗檢測能力;推動大型湖庫沉積物及底泥採樣、水生生物監測快速檢測技術研究;推進生態環境監測大數據平台、智慧生態環保平台、山地城市水質安全研究中心等項目建設;加強執法監測、污染源監測和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能力建設...
推進服務業提質增效,推動物流、金融、法務、會計等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促進健康、家政、物業等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促進制造業與服務業深度融合,建設一批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聚集區。積極發展數字經濟,推動網際網路、大數據等同各產業相互賦能,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發展...
開展國家城市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工作體系建設試點。(自然資源部、應急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衛生健康委、發展改革委等負責)(十七)提升智慧化水平。完善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台,構建全國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探索建設“城市數據大腦”,加快構建城市級大數據綜合套用平台,打通城市數據感知、分析、決策、執行環節。推進...
不斷推進智慧交通建設。深刻把握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中蘊藏的新動能,根據天水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總體安排部署,全面整合交通系統信息化資源,加大視頻智慧型分析、大數據統計分析建模等領先的信息技術套用力度,投資3400萬元,建成智慧交通項目。以智慧交通項目為依託,以建設智慧型化交通應急指揮體系為抓手,穩步推進交通運輸項目建設...
第四節 開展礦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 第九章 建設特色優勢現代產業體系 第一節 提升科技創新支撐能力 第二節 進一步做優做強農牧業 第三節 建設全國重要能源基地 第四節 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制造業發展 第十章 構建區域城鄉發展新格局 第一節 高質量高標準建設沿黃城市群 第二節 因地制宜推進縣城發展 ...
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持續最佳化營商環境,市縣兩級相關證明事項全部取消,有序推進“雙隨機、一公開”工作,政務服務民眾滿意率和按時辦結率均達100%。行業治理卓有成效。以建設品質工程為抓手,推行“監督工作組+專家+第三方檢測機構”監督方式,利用大數據、遠程視頻監控技術等手段加強管理,公路工程總體抽檢合格率...
數字政府加快建設。成立省大數據管理局和大數據中心,構建“12345+N”數字政府套用體系,建成數字政府運營指揮中心。省市縣三級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達90%以上,省級86.8%的行政許可事項實現全程網辦。開放格局不斷拓展。線上線下舉辦蘭洽會、文博會、中國-中亞合作論壇、公祭伏羲大典活動。開行中歐班列義烏-蘭州-...
實施市縣重點項目29個,完成投資46.77億元,吳坡田園綜合體等6個項目建成投產,城市燃氣專供管網等23個項目加快建設。累計爭取上級資金24.92億元,爭取新增債券資金3.95億元,財政保障能力顯著增強。紮實開展最佳化營商環境“5+3”行動,16個部門、162項審批事項劃轉到位併入駐行政服務中心,營商環境監測考核排名全市...
統籌推進雄安新區交通強國試點各項任務,力爭在智慧型出行城市、通道資源綜合利用、現代綜合交通樞紐、智慧高速公路建設運營、點對點全程快遞物流服務、綠色交通發展、新業態新模式培育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提高張北地區交通發展水平。服務建設首都水資源涵養區和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支撐張家口首都“兩區”建設,完善張家口基礎...
4.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幹線通信網路建設,推動5G+4G網路融合,並向重點城鎮延伸覆蓋。加快甘肅移動第二大數據中心建設,引進布局一批數字經濟產業,形成“東數西算”典型示範場景和套用,建設大數據產業及算力保障園區。實施“上雲用數賦智”專項行動,加快建設“5G+工業網際網路”雲平台和物聯網管理服務平台,推動...
初步建成“粵治慧”,提升政務雲平台、政務網、政務大數據中心、感知體系等基礎支撐能力,制定完善“一網統管”相關標準規範。推進BIM技術套用和CIM基礎平台建設試點。開展經濟運行、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水利、基層社會治理、風險防控與應急指揮、消防救援、住房城鄉建設等省級試點套用專題建設,取得標誌性成果,同時啟動非...
高質量提升城市品位。以完善配套設施、增強承載能力、改善生活環境為重點,加快實施一批補短板、強功能、破瓶頸工程。大力提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實施西關大街...推進景區智慧化行銷、大數據套用,實現管理、服務、行銷智慧型化。成功舉辦第二屆野三坡中國經濟論壇、京西百渡開山節、“美麗河北·唱響野三坡”國際民歌民樂藝術...
加強漢江、嘉陵江支流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管理協作,加強水資源統一調度管理,構建“大水調”工作協調機制。積極抓好5G、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大數據、人工智慧、信息技術在紅色文化傳承、產業協作、環境保護、公共服務等領域廣泛套用。(三)共同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圍繞天然氣、鋰、鉀、毒重石、陶粒用粘土、砂岩...
研發服務於大城市震前應急準備的預評估模型和達標率判斷技術,研發社會信息源多尺度災情融合和綜合研判技術,建立次生災害鏈快速評估技術及基於大數據與人工智慧的智慧決策技術,為大地震應急救援提供有效支撐。(二)國家深地計畫之地震深部環境探測 地球深部探測重大科技專項是面向國家需求的地球探測計畫,旨在解決資源、...
自然災害防線,全方位貫徹“四水四定”原則,大力推動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加快構建國土空間保護利用新格局,不斷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創新力,深入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全面創新城市發展方式,按照五年成形、十年成勢、十五年成城的“三步走”發展目標,建設著眼未來發展的希望之城、綠色智慧宜居的幸福之城,打造新時代現代化田園城市。
系統推進市屬高校建設,出台《關於支持市屬高校改革和發展的實施意見》,啟動實施“一流學科、一流專業”創建工程,遴選市級重點扶持學科15個、市級重點扶持專業28個。推動市屬高校積極開展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構建人才培養新模式。合作共建大數據學院,建成3個阿里雲大數據套用學院和開放共享實驗實訓基地。在西安文理學院創建...
著力發展現代物流業,培育引進大型港口企業,建設一批現代化物流綜合園區、配送中心,完善製造業供應鏈服務。拓展信息服務業,深化“數字福建”建設,推進雲計算、大數據套用,促進軟體及信息技術服務外包發展,加快建設智慧城市和國家數字家庭示範套用產業基地。積極扶持生產性服務業,促進工業設計、創意諮詢、商務會展、檢驗...
推動專業型志願服務站和專業志願服務隊伍建設。鼓勵退休人員、專業文化藝術工作者、文化藝術愛好者、學生等群體參與志願服務。(六)促進公共文化服務數位化建設 推動公共文化數字平台建設與維護。全面統籌各級資源,梳理文化資源數據,利用先進技術手段,建立標準化、跨領域、多維度共融共通的文化大數據平台,提供智慧型識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