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

《巴中市“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已經巴中市政府同意,2021年12月27日,巴中市政府印發《巴中市“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巴中市“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
  • 頒布時間:2021年12月27日
  • 發布單位:巴中市人民政府
印發通知,發展規劃,前 言,發展基礎,形勢要求,發展思路,空間布局,重點任務,環境影響評價,保障措施,內容解讀,

印發通知

各縣(區)人民政府,巴中經開區、文旅新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直屬事業單位,有關單位:
《巴中市“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已經巴中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遵照執行。
巴中市人民政府
2021年12月27日

發展規劃

前 言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是巴中市加快融入新發展格局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圓滿收官第三輪交通大會戰的重要時期,是落實交通強國、交通強省戰略,奮力建設交通強市的關鍵時期。構建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先行領域,是推進巴中新時代革命老區奮力後發趕超振興發展的重要支撐,對於推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巴中新征程,書寫新時代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具有重大意義。
本規劃是巴中市“十四五”重點專項規劃,規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和交通運輸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與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國家“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四川省“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巴中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巴中市第五次黨代會相銜接,闡明“十四五”時期巴中綜合交通運輸發展的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和改革舉措,是指導全市綜合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的綱領性檔案。規劃期至2025年,展望到2035年。

發展基礎

(一)發展成就。
“十三五”時期,巴中市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對內形成“一乾多支、五區協同”區域協調發展格局,對外形成“四向拓展、全域開放”立體全面開放格局戰略部署,以構建外快內暢、便捷高效的交通運輸體系為目標,全面掀起第三輪交通大會戰,對外運輸大通道加快完善,交通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交通專項改善提升工程、諾水河至光霧山公路(米倉大道)等紅色旅遊精品線納入四川省交通強國建設試點任務,“十三五”綜合交通發展規劃執行情況良好,主要目標順利完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
1.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供給能力不斷提升
交通建設投資力度空前。“十三五”時期,全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累計完成投資639.1億元(其中,鐵路45億元,航空25億元,公路566.9億元,水路2.2億元),較“十二五”時期(572.1億元)增加67億元,同比增長11.7%,連續10年實現投資超百億元。爭取上級補助資金69.3億元,規模居全省第四。
公路網規模進一步擴大。截至2020年底,全市公路通車裡程達25115.6公里,較“十二五”末增加8042.6公里,增幅47.1%,路網密度由“十二五”末的139公里/百平方公里、43公里/萬人提高到2020年的204公里/百平方公里、93公里/萬人,超過全國和全省平均水平。
交通扶貧任務提前收官。新改建農村公路3638.2公里,建成建制村聯網路3463.5公里、通組路10143.3公里,提前實現100%的鄉鎮和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車;完成渡改公路橋23座、渡改人行橋84座,整治農村公路病(危)橋24座。創建“四好農村路”示範路1596公里,平昌、南江、恩陽、巴州等4縣(區)被評為國家或省級“四好農村路”示範縣,“平昌經驗”在全國推廣。
航空運輸從無到有。巴中恩陽機場建成通航,實現民用航空機場“零”的突破,陸續開通直通北京、上海、深圳等主要城市16條航線。通江、南江通用機場項目前期工作有序開展。
鐵路取得歷史性突破。漢巴南鐵路巴中至南充段開工建設,巴中全面進入高速鐵路建設期,開行巴中至成都、重慶動車。
高速公路實現縣縣通。巴廣渝、巴陝、巴萬高速相繼建成通車,巴中實現所有縣(區)通高速公路歷史性突破,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達392.8公里,較“十二五”末增加155.8公里;蒼巴高速、鎮廣高速通江至王坪段開工建設,南蒼鹽、通宣開高速納入省高網規劃,放射+環形高速公路主骨架初步形成。
國省幹線改造成效顯著。實施G542線、S409線等32個共986公里普通國省幹線項目新改建,其中巴城南環線、恩陽機場快速通道、恩陽大道等17個項目310公里建成通車,米倉大道、諾水大道、巴城過境公路等項目加快建設,普通國道二級及以上、普通省道三級及以上比重分別達88.2%和41.4%,市域快速循環能力大幅提升。
樞紐站場布局日趨完善。啟動漢巴南高鐵綜合客運樞紐前期工作,建成市級客運站1個、普通公路客運站5個、縣級旅遊客運站2個、鄉鎮客運站48個、村級招呼站(牌)2298個,縣、鄉、村三級客運場站體系基本形成。巴中經濟開發區眾彩智慧綜合物流園啟動建設,恩陽空港物流園區完成前期規劃,南江秦巴物流園、平昌東城物流園(一期)等重點項目建成投用,巴中川東北重要商貿物流中心加快形成。
內河水運建設穩步推進。建成縣級水上交通安全監測信息系統工程4個、縣級水上應急救助點15個,配置水上應急系錨設施60套、海事巡邏艇17艘和應急搶險救助艇2艘。
2.運輸服務品質有效改善,服務民生水平顯著提高
客貨運輸結構不斷調整。“十三五”時期,巴中市客運總量不斷降低,貨運總量快速增長。累計完成客運量1.2億人次,較“十二五”縮減53.7%,航空、鐵路、公路、水運客運量占比分別為0.4%、4.6%、90.5%、4.5%,其中公路和水路客運量近年呈明顯下降趨勢,航空客運量穩步增長。累計完成貨運量1.9億噸,較“十二五”增長28.9%,其中鐵路、公路、水路貨運量占比分別為0.5%、96.8%、2.7%;航空貨運服務於2020年10月正式開通,航空貨運發展進入快車道。
客運服務能力持續增強。開通公路客運班線796條,開行定製客運線路14條,大力推廣聯網售票、電子客票,中長線路出行更加快捷。全域實施鄉村客運“金通工程”,城鄉客運均等化水平大幅提升。加快實施城市優先發展公交戰略,政府財政投入較“十二五”增長近20倍,投放公車輛455輛、開行公交線路64條、運營里程574公里,建成黃家溝等4個公交綜合樞紐站,新改建公交首末站10個、停靠站446個,中心城區公交站點500米覆蓋率達80%,公共運輸出行分擔率達30.5%,較“十二五”末提高9個百分點,實現電子支付乘車服務。巡遊計程車保有量達1303輛,較“十二五”末提高21個百分點;網約車實現從無到有,累計註冊運營656輛。
貨運物流轉型步伐加快。出台《巴中市加快貨運物流業轉型升級促進高質量發展的八條措施》及實施細則,積極培育貨運物流業龍頭骨幹企業,推動物流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回引4.5噸以上貨運車輛840輛。推動“網際網路+物流”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積極協調整合郵政、供銷等資源,大力發展農村貨運班線,優質普惠的農村物流網路加快形成。
3.支撐保障系統逐步健全,行業治理能力不斷提高
智慧綠色交通加快建設。建成市縣兩級交通運輸運行監測與應急指揮系統,安裝普通國道110個視頻監控點、25套車載視頻外場終端、2套船載視頻終端和1套可變情報板,有效提高路網監測運行水平。完成車輛ETC安裝15.3萬輛。建成公交智慧型調度中心2個,實現公交動態實時查詢。新增新能源及清潔能源公車和計程車285輛,城市客運車輛中新能源及清潔能源車輛占比達70%。全市一、二類汽修服務企業危險廢物規範處置率達100%。
公路管養能力持續加強。建成巴中市級和南江縣、平昌縣機械化養護與應急保通中心,新改建公路養護站32個、停車區(服務區)11個、普通國省幹線公路廁所9個;完成省補養護411公里、自主養護108公里,全市普通國省幹線公路路面使用性能指數(PQI)達90以上,不斷提高優等路水平。持續加大路產保護和路域環境整治力度,創建路政管理“示範路”5條、120公里,建立健全與公安交警等部門聯勤聯動治超機制,車輛超限率控制在1%以內,建成4個不停車檢測非現場執法試點,非現場執法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安全生產形勢保持穩定。實施農村公路安保工程1704公里,實現縣鄉道臨崖臨水3米以上危險路段路側護欄全覆蓋。實現“兩客一危”重點車輛動態監控,監控入網率達100%。深入開展“平安交通”等系列專項行動、應急演練,“十三五”期未發生較大及以上等級事故和源頭管理責任事故。堅持疫情防控、保通保運、復工復產協調推進,有效阻斷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市通過交通運輸工具傳播。“春風行動”累計開行省際班線2700班次,運送返崗民工5.7萬人。
改革創新深入推進。通過吸引社會投資,發行政府專項債券,做大地方國企融資平台,整合涉農資金、銀行貸款、發動受益村民捐資等方式,拓寬項目建設資金來源。巴陝高速公路桃園(川陝界)至南江段、恩陽大道榮獲“天府杯”金獎,巴陝高速公路米倉山隧道獲得國家優質工程獎,實現了巴中交通工程建設質量歷史性突破。穩妥推進全市出租汽車行業改革,規範網約車發展。整合貨運車輛檢驗與檢測,全市8家綜合性能檢測機構實現“兩檢合一”。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持續最佳化營商環境,市縣兩級相關證明事項全部取消,有序推進“雙隨機、一公開”工作,政務服務民眾滿意率和按時辦結率均達100%。
行業治理卓有成效。以建設品質工程為抓手,推行“監督工作組+專家+第三方檢測機構”監督方式,利用大數據、遠程視頻監控技術等手段加強管理,公路工程總體抽檢合格率保持在93%以上,交通建設工程質量穩步提升。用好12328交通運輸服務電話監督平台,及時辦結人民民眾急難愁盼交通問題,獲得“全國十佳服務中心”稱號。紮實開展“10+3”城鄉客運市場亂象專項治理,聯合公安機關嚴打非法營運,查扣非法客運4000餘輛次,強制執行非法營運案件1100件,瓦解非法營運團組5個,註銷網約車平台公司3家、從業資格證26件,清退違規經營計程車駕駛員643人。
(二)存在問題。
經過“十三五”時期努力,巴中取得了由區域交通節點向區域綜合交通樞紐跨越的卓越成就,基本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民眾出行需要,但立足推動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體系,仍然存在短板和薄弱環節,發展不充分、不平衡問題依然突出。
1.綜合交通網路亟待完善
公路支撐能力不強。高速公路對外出口僅建成6個,通江和平昌缺乏南北向貫通高速公路通道,全域四向開放能力不足。部分普通國道城鎮段街道化嚴重,城鎮交通和過境交通相互干擾,成為幹線路網運行瓶頸。普通省道技術等級偏低,三級及以上比重仍低於全省平均水平9個百分點。農村公路通達深度和廣度不夠,30戶以上自然村(組)中仍有30.2%未通硬化路。鐵路短板依然突出。僅有廣巴達1條東西向普速鐵路,且廣元至巴中段因技術標準低已停止客運業務。高速鐵路通道亟需加快布局。通用航空、水運發展緩慢。通用機場尚處於空白,難以滿足多樣化的航空運輸需求;全市內河航道總里程685.4公里,僅194.2公里為Ⅶ級航道,其餘均為等外級航道,內河航道等級整體偏低。交通樞紐能級不高。全市鐵路、公路、航空等運輸方式仍處於相對獨立發展狀態,現有客運場站以單一鐵路或公路客運為主,缺乏多方式無縫換乘的綜合客運樞紐,貨運場站普遍呈現小、散、弱的特點,樞紐場站集聚輻射能力不足。
2.運輸服務品質有待提升
客運服務質量有待提高。目前從巴中站始發或經停的客運列車趟次較少,恩陽機場航線仍需繼續拓展;城市公交覆蓋水平和運行效率不高,城鄉公交網路發展不協調、銜接不順暢、通達程度不深等問題較為突出;農村客運從“有”到“優”仍有較大差距,“金通工程”有待深入推廣。現代物流發展較為滯後。全市物流運輸仍以公路為主,貨運物流組織化程度低,甩掛運輸、多式聯運等先進、集約、高效的運輸組織模式發展緩慢,物流運輸成本總體偏高;物流信息化發展不足,貨源與運力之間信息共享不充分,供需匹配效率不高。
3.交通轉型發展亟需推進
智慧綠色交通仍處起步階段。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和運載裝備等交通要素數位化程度低,交通信息化、網路化、智慧型化發展不足,交通系統運行效率較低;行業節能減排技術有待進一步推廣,科技創新對支撐交通綠色發展作用未得到充分發揮。交旅融合未形成優勢。部分3A級及以上旅遊景區(景點)公路通行條件較差,局部旅遊資源、景觀資源優質路段沒有實現路景融合開發,“交通+旅遊”融合發展有待加強。交通行業深化全面改革有待深入。交通運輸管理制度仍不完善,鐵路、公路、航空等管理機制還存在職能分割、銜接不順等問題;現代化養護管理體系尚未建立,公路養護市場化改革仍需深化;交通運輸行業信用體系建設和綜合行政執法改革有待進一步推進。

形勢要求

(一)發展形勢。
“十四五”時期,是巴中市加快建設“三市兩地一樞紐”的五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巴中奠基的五年。當前,巴中正處於再次創業的歷史新時期、後發趕超的關鍵突破期、振興發展的黃金機遇期,全市交通運輸行業面臨新的發展形勢。一是巨觀政策戰略帶來巨大利好。《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明確要強化西部地區補短板,大力推進革命老區、貧困地區交通發展;同時,新時代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新時代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支持特殊類型地區振興發展、西部陸海新通道等多重重大戰略疊加,為促進巴中交通運輸全面發展帶來了重大機遇。二是行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5G等新技術加快套用,新能源、新材料等綠色產業與交通運輸跨界融合,新基建正加速推動傳統公路、水路、鐵路、民航等基礎設施向數位化、智慧型化轉型,並帶動行業裝備製造技術升級和設備更新,交通運輸行業發展動力與發展方式將發生新一輪大變革。三是交通發展要素制約日益趨緊。經濟方面,巨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成本快速上漲,全市穩定交通建設投資面臨較大挑戰;環境資源方面,全市山地面積占比達90%,生態保護紅線面積達13.5%,適宜開發的面積少,整體環境容量有限,土地、環境等剛性制約長期存在。
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推進巴中“三市兩地一樞紐”建設,加快推進巴中新時代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發揮好交通先行引領作用,對“十四五”時期巴中市綜合交通運輸發展提出了新要求。
1.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加快完善對外開放大通道。中央提出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大力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成渝地區新一輪快速發展賦予了全新優勢、創造了重大機遇。巴中作為成渝地區北向連線關中—天水經濟區、蘭西城市群的重要節點城市,要求充分發揮位於成渝地區北上黃金中軸線的區位優勢,推動以航空、高速鐵路、高速公路為主的跨區域戰略大通道建設,構建南下成渝、北上陝甘的南北大通道和連通大西北、暢通萬達開、快達長三角的新通道,提升在區域交通發展格局中的戰略位勢。
2.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加快縣域經濟發展,持續推動農村交通基礎設施提質擴面。巴中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和紅色文化傳承基地、成渝地區綠色產品供給地和產業協作配套基地,具有較大的特色農村經濟發展潛力。保障和改善農村民生,推動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大力發展農村經濟,要求巴中以省級“四好農村路”示範市建設為抓手,著力提升農村公路網覆蓋廣度和深度,提高農村公路技術等級,補齊農村交通基礎設施短板,提升農村運輸服務品質,縮小城鄉交通差距,充分發揮農村交通作為農業和農村發展的先導性、基礎性作用。
3.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堅持走創新綠色融合的發展道路。科技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能,生態綠色是發展的基本底色,二者融合是發展的必然要求。“十四五”時期,巴中要以新基建為契機,推動交通運輸由依靠傳統要素驅動向更加注重創新驅動轉變,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理念,對標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圍繞建設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市,深入推進交通運輸節能減排,努力形成交通運輸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相互促進的良好局面,強化“公鐵航”一體化、“交通+文旅”“交通+園區”和“交通+產業”等融合發展,積極培育新業態新模式新動能。
4.維護經濟社會發展與穩定,大力提升行業安全保障能力。安全是發展的永恆主題,是綜合交通運輸發展的本質要求和基本前提。巴中地形地貌和地質結構複雜,自然災害頻發,給交通運行安全保障帶來巨大壓力。同時,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對交通運輸有效應對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這就要求必須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堅守紅線底線,深化平安交通建設,著力完善安全責任體系,夯實安全生產基礎,提高交通運輸應對重大自然災害和突發公共事件的安全應急保障能力。
5.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深化交通運輸重點領域改革。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了重要部署,要求最佳化政府職責體系,釐清政府和市場、政府和社會關係,構建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這就要求加快深化交通運輸行業改革,最佳化交通運輸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努力創造一流的營商環境,提供優質的公共服務,著力破解制約綜合交通運輸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切實提高交通運輸現代化治理能力和水平。
(二)階段特徵。
從發展形勢上看,“十四五”時期戰略要求更高、運輸需求更旺、發展任務更重、資源約束更強,巴中交通仍然大有可為,但也面臨巨大挑戰。總體判斷,巴中交通發展呈現三大階段性特徵。
一是仍處於補齊交通基礎設施短板的追趕階段。當前,巴中交通運輸脫貧攻堅兜底任務全面完成,農村交通出行條件有效改善,城鄉交通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不斷提升,但基礎設施網路通而不暢、有而不優、規模不足等問題依然突出。加密高速公路網路,布局啟動一批一級公路,提檔升級普通國省幹線,拓展農村公路網通達深度,最佳化完善綜合交通網路體系仍然是當前巴中交通發展的核心任務。“十四五”時期,巴中要緊抓新時代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新時代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支持特殊類型地區振興發展、西部陸海新通道、“交通強國”“交通強省”和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範區建設等契機,深入實施交通強市戰略,加快補齊交通基礎設施短板,進一步強化交通基礎設施網路支撐。
二是處於推動交通運輸內外融合發展的關鍵階段。“十三五”以來,巴中已基本形成“公鐵空”齊頭並進的綜合交通運輸發展格局,有力支撐巴中廣泛參與泛秦巴地區合作,區域交通樞紐地位進一步提升。“十四五”時期,巴中要促進各種運輸方式銜接協調,加快交通運輸與文旅、信息、物流、製造等產業融合,大力推廣公鐵、公航等客運聯程聯運、貨運多式聯運模式,推進運輸服務供給多樣化,推動“交通+文旅”等新業態成為重要經濟成長極。
三是處於深化交通運輸重點領域改革的重要階段。“十三五”時期,巴中大力推進公路養護市場化改革,創新投融資模式,最佳化項目審批流程,加強道路運輸行業監管,改革成效顯著。“十四五”時期,巴中要繼續對標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求,在公路養護、綜合行政執法、投融資、信用交通等領域持續深入推進改革攻堅,進一步解放交通運輸生產力,強化交通運輸發展內部支撐保障。

發展思路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十一屆省委歷次全會和五屆市委決策部署,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深度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範區、西部陸海新通道等重大戰略,堅持 “三市兩地一樞紐”發展定位,堅持“兩主三基、四向發力”總體思路,深入實施交通強市戰略,著力構建出川出渝多向複合大通道,做強交旅融合發展品牌,積極培育樞紐經濟和路衍經濟,不斷推進基礎設施補齊短板和運輸服務提質增效,加大行業深化改革力度,努力打造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巴中新征程當好先行。
(二)基本原則。
開放引領,適度超前。按照全面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部署,以服務國家戰略和提升區域競爭力為指引,增強綜合交通立體開放能力;著眼於建立現代綜合立體交通運輸體系,加快交通設施聯網貫通,實現基礎設施能力適度超前配置,充分發揮交通運輸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先行官”作用。
把握重點,統籌協調。充分把握現階段交通運輸發展薄弱環節,堅持把基礎設施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加快公路、鐵路、通用航空等基礎設施建設,著力補齊發展短板;統籌不同運輸方式融合發展、不同區域協調發展,充分發揮各種運輸方式比較優勢和組合效率,促進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
深化改革,創新驅動。堅持以全面深化改革統領交通運輸發展全局,以理念創新、科技信息創新、機制政策創新為手段,加快推進綜合交通運輸轉型升級,探索現代交通運輸發展新模式,提升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激發交通運輸行業發展活力。
集約綠色,最佳化供給。充分考慮市域資源條件及環境承載力,注重節約集約利用土地、水域等資源,推進交通運輸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充分利用存量資源,擴大優質增量供給,以最小的資源消耗和環境代價實現交通運輸可持續發展。
(三)發展定位。
以建成“人民滿意、保障有力、全省一流”的交通強市為總願景,立足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推進巴中“一樞紐一樣板”建設,全面支撐巴中新時代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
成渝地區北向重要門戶樞紐。巴中地處成渝西“西三角”幾何中心,是連線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關中—天水經濟區的交通橋樑。依託恩陽機場、漢巴南鐵路、廣巴達鐵路及銀昆高速、鎮廣高速、恩廣高速等對外運輸大通道,積極對接成都、重慶、西安三大國家中心城市,把交通區位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實現成渝地區北向開放由經傳統的廣元、達州兩大通道轉變為經巴中、廣元、達州共同構成的北向開放通道集群,加快建設成渝地區北向重要門戶樞紐,推進商貿相通、信息互通、產業融通,構建開放拓展視窗。
革命老區振興交通先行樣板。巴中是川陝革命老區核心城市、原川陝蘇區中心城市和秦巴山片區中心城市,紅色文化、秦巴風光、巴文化三大旅遊資源品牌享譽全國。在國家《“十四五”特殊類型地區振興發展規劃》中,巴中被列為四川唯一全國革命老區重點城市。巴中應積極搶抓川陝革命老區核心城市高質量發展試點的重大機遇,推動交通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奮力爭取國家、省支持,著力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交通與文化、旅遊、產業、園區等融合發展水平,為全國革命老區加快發展、推動鄉村振興提供示範“樣板”。
(四)發展目標。
1.“十四五”發展目標
到2025年,高質量完成交通強國建設試點任務,交通強市建設取得重大突破。初步構建以高速鐵路、高速公路、民用航空為骨幹,普速鐵路、普通公路為支撐,水運為補充的現代化綜合立體交通網路,鐵路、高速公路出巴大通道達到12條,形成巴中至成渝2小時、至周邊市1.5小時交通圈、鄉鎮半小時上主幹線,綜合交通效益效率明顯提高,為巴中加快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推進巴中新時代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基礎設施能力充分。高速鐵路、通用機場和綜合客貨運樞紐實現“零”的突破,鐵路和高速公路對外出口通道分別增加至3個和9個,城市內外、省界毗鄰路網銜接更加順暢,普通國省幹線中高等級公路比例大幅提高,農村公路通達深度和廣度進一步提升,內河航道通行條件顯著改善,3A級及以上景區(景點)實現雙車道等級公路全覆蓋。
運輸服務便捷舒適。恩陽機場對國內主要城市覆蓋更加廣泛,航空客貨運量顯著提高,鐵路連通省、市數量明顯增加,公路省際、市際、縣際和縣內客運班線運營網路進一步完善。貨運物流效率有效提升,多式聯運得到推廣套用,電商物流、冷鏈物流、大件運輸等專業化物流加快發展。
智慧綠色實現進步。5G、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與交通運輸深度融合,設施裝備數位化水平顯著提升,行業創新能力不斷加強。新能源、清潔能源裝備全面推廣,中心城區公共運輸出行分擔率不斷提高,交通運輸“碳達峰”“碳中和”取得階段性成果。
安全治理取得突破。及時消除四、五類橋樑(隧道),一般災害應急救援到達時間控制在90分鐘以內,較大以上事故得到全面控制,應急救援體系更加健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綜合交通管理體系更加完善。
2. 2035年遠景目標
到2035年,基本建成“人民滿意、保障有力、全省一流”的交通強市,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基本形成。全面建成成渝地區北向重要門戶樞紐和革命老區振興交通先行樣板,建成“三軸六射”對外綜合交通走廊,對外運輸大通道出口達19條(鐵路6條、高速公路13條),所有區縣實現鐵路和兩條及以上高速公路聯通,所有鄉鎮和重要經濟、交通節點通三級及以上公路,所有建制村通四級雙車道公路,基本形成巴中至全國主要城市3小時、至成渝西1.5小時、市區至鄉鎮1.5小時便捷順暢、高效經濟的客貨交通圈。基本實現交通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空間布局

(一)對外交通走廊。
依託四川對外構建“四向八廊”和對內構建“1軸2環3帶4聯”交通主骨架,與國家“6軸7廊8通道”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相銜接,按照空間上多向多路、方式上多網融合的總體思路,到2035年,規劃構建“三軸六射”對外綜合交通走廊,實現至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蘭西、寧夏沿黃、成都平原等地區交通走廊上均有鐵路及高速公路通道。
成都平原經巴中至關中/京津冀交通軸。是國家京津冀—成渝主軸(北京—成都、北京—重慶)、四川川陝京走廊的重要組成部分,起於成都平原經濟區,經南充、巴中、安康、西安至京津冀城市群,銜接川藏通道和京藏走廊,巴中境內主要由2條鐵路和4條高速公路通道構成。鐵路通道:成巴安鐵路、漢巴南鐵路。高速公路通道: S1成萬高速、S2成巴高速、鹽南通萬高速、平儀高速。
蘭西地區經巴中至萬達開/長三角交通軸。是國家西部陸海走廊(西寧—重慶—三亞)、四川川甘青新走廊和長江北走廊的重要組成部分,起於蘭州—西寧城市群,經廣元、巴中、達州、萬州至長三角地區,是中國西北地區融入長江經濟帶距離最短、效率最高的綜合交通走廊,巴中境內主要由1條鐵路和2條高速公路通道構成。鐵路通道:廣巴達鐵路。高速公路通道:G5012恩廣高速、通宣開高速。
寧夏沿黃經巴中至重慶/粵港澳交通軸。是國家西部陸海走廊(甘其毛都—銀川—南寧)、四川川陝蒙走廊和川黔粵桂走廊的重要組成部分,起於寧夏沿黃城市群,經漢中、巴中、廣安及重慶,至北部灣、粵港澳,銜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新亞歐大陸橋走廊,巴中境內主要由1條鐵路和2條高速公路通道構成。鐵路通道:漢巴南鐵路。高速公路通道:G85銀昆高速、S15鎮廣高速。
(二)區域骨架網路。
以開展川陝革命老區核心城市高質量發展試點為契機,促進巴中與外部市縣之間、巴中內部區縣之間直連直通,增強市域循環暢通能力,到2035年,規劃布局“8844”區域骨架網路,支撐打造成渝地區北向重要門戶樞紐。
(三)樞紐體系布局。
圍繞全市功能組團和主導產業分布,提升區域交通樞紐能級,大力發展樞紐經濟,到2035年,規劃構建“1主3副”樞紐城市布局和“1+6+3”的樞紐港站布局。
1.“1主3副”樞紐城市布局
巴中主樞紐。圍繞建設成渝地區北向重要門戶樞紐,依託恩陽機場和高速鐵路綜合客貨運樞紐,支持巴州區建設革命老區振興發展先行區、川陝渝結合部現代商貿物流集聚區和恩陽區建設成渝地區北向開放高地、西部肉製品生產基地,進一步增強巴州區和恩陽區作為全市對外聯繫樞紐的核心功能,有力支撐巴中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範區建設。
平昌副樞紐。圍繞建設東向開放橋頭堡、鄉村振興示範縣,打造融入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範區重要門戶,依託廣巴達鐵路和恩廣高速,充分發揮平昌作為蘭州—西寧城市群等中國西北地區聯繫長江經濟帶重要交通節點優勢,打造巴中對接萬達開、長三角的區域副樞紐。
南江副樞紐。圍繞建設生態經濟發展高地、國際休閒度假旅遊目的地,依託漢巴南鐵路和銀昆高速,發揮南江作為巴中北向開放橋頭堡的作用,打造巴中對接關中—天水經濟區、京津冀城市群的區域副樞紐。
通江副樞紐。圍繞建設全國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示範縣、紅色旅遊融合發展示範區,依託成巴安鐵路、巴萬高速、鎮廣高速、通宣開高速等對外通道,打造巴中對接西安、萬達開等地區的區域副樞紐。
2.“1+6+3”樞紐港站布局
1個恩陽機場; 6個綜合客運樞紐,分別為巴中東站綜合客運樞紐、巴中站綜合客運樞紐、恩陽站綜合客運樞紐、平昌站綜合客運樞紐、通江站綜合客運樞紐、南江站綜合客運樞紐;3個綜合貨運樞紐,分別為巴中眾彩智慧綜合物流園、恩陽空港物流園、巴中興文貨運樞紐(外遷曾口)。

重點任務

聚焦建設成渝地區北向重要門戶樞紐,深入實施交通強市戰略。堅持以人為本,持續補短強基,推進聯網升級、提質增效,以“暢通道、強樞紐、優網路、促融合、提品質”為著力點,重點實施側重於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八大工程”、側重於提升運輸服務水平和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的“三大行動”,加快構建“八縱八橫四環四航”(8844)的區域骨架網路,著力暢通“三軸六射”對外綜合交通走廊,全面推動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
(一)航空機場加密完善工程。
以國家大力發展通用航空業為契機,最佳化通用機場布局,完善航空網路體系。提升恩陽機場運營保障能力,著力打造川東北重要中轉機場和航空培訓基地;開工建設南江、通江通用機場,有序推進平昌通用機場前期工作。
(二)對外通道擴能貫通工程。
超前謀劃對外鐵路運輸大通道,構建巴中北向對外高速鐵路大通道,加快形成“*”(星)型鐵路網路布局。建成漢巴南鐵路巴中至南充段,加快融入軌道上的雙城經濟圈;開工建設廣巴達鐵路擴能改造;加快漢巴南鐵路巴中至漢中段前期工作,並力爭開工建設;加快市中心城區軌道交通(智軌)、文旅新區軌道交通(秦巴山地線軌道交通)規劃研究;積極爭取將成都至巴中至安康鐵路納入國省相關規劃。
著力推動高速公路成網成環,進一步最佳化完善高速公路出入口布局,提升高速公路與地方公路聯繫效率。建成蒼巴高速、鎮廣高速,開工建設平昌至儀隴高速公路,加快通江經宣漢至開州、南江經蒼溪至鹽亭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啟動南江經通江至萬源高速公路規劃研究工作。
(三)國省幹線提檔升級工程。
以“提速度、消瓶頸、強聯通”為重點,以國、省支持為方向,加快構建功能完善、結構最佳化、安全可靠的幹線公路網路。提升路網速度。建成米倉大道、諾水大道等項目,構建巴中北部山區橫縱相交的聯繫主通道;加快G245巴州區迴風街道(迴風社區)至恩陽區群樂鎮(碑埡口)段、S303平昌縣江口街道(小橋溝)至青雲鎮(元石盤)段等普通國省道提檔升級,進一步最佳化幹線路網結構,提高高等級公路對重要產業園區、旅遊景區、交通樞紐、鄉鎮節點等覆蓋力度。消除交通瓶頸。建成巴城東環線、S408鹿角埡隧道等項目,消除幹線路網“腸梗阻”;開工建設S204山花頂隧道、G244南江縣光霧山鎮過境段等項目;加快開展G244南江縣下兩場鎮過境段等項目前期工作。強化快速聯通。加快G542平昌縣駟馬鎮至涵水鎮段、巴州棗林經化成至通江涪陽、恩陽經南江長赤至赤溪等項目前期工作,開展G244巴州區棗林鎮至恩陽區下八廟鎮(儀隴界)、巴州區天馬山至鳳溪等項目規劃研究,著力構建縣區間國省幹線公路環線,提升跨組團聯繫效率,拓展城市發展邊界。
(四)農村公路擴能延伸工程。
以“擴覆蓋、提質量”為方向,進一步滿足人民民眾對農村交通出行的美好需求,結合縣域片區劃分及鄉村國土空間規劃編制,推進“四好農村路”提質擴面,構建以中心鎮(村)為核心的外暢內聯農村公路網,支持各區縣創建國家級“四好農村路”示範縣,積極創建省級、國家級“四好農村路”示範市。擴大路網覆蓋。因地制宜推進常住人口30戶及以上的自然村通硬化路,擴大農村公路覆蓋範圍和通道深度。實施撤併建制村聯網暢通工程,實現撤併建制村與新村委會之間通4.5米及以上硬化路,實現有條件的地區農村公路成網成環,著力保障廣大農村地區基本交通出行需求。提高路網質量。實施鄉村振興產業路旅遊路工程,提升鄉鎮對外暢通能力,助力培育一批中心城鎮,實現具備條件的縣級及以上產業園、3A級及以上景區(景點)通雙車道等級公路,帶動縣域經濟發展。新建一批農村公路橋樑,實施一批鐵索橋改公路橋項目,建設森林防滅火通道。
(五)內河水運改善提升工程。
實施水上出行平安渡運專項,淘汰老舊掛槳機船舶,加快推動標準化渡口碼頭改造,新購一批海事巡邏艇、海事應急搶險救助船、輕型近程無人機等水上安全裝備,建設一批水上應急系錨設施、水上應急救助站(點),推動水路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設,提升水路運輸的安全保障水平;完善配套一批岸電設施,支撐全市客(渡)船舶綠色化更新改造。
(六)樞紐站場最佳化轉型工程。
1.高品質推進客運樞紐建設。按照“資源整合,綜合協調,方便快捷”的原則,推進綜合客運樞紐汽車站和普通公路客運站建設。依託漢巴南鐵路建設,同步建成漢巴南高鐵綜合客運樞紐站、恩陽鐵路客運站,依託廣巴達鐵路巴中站和平昌站,建設巴州區汽車北站和平昌金寶客運樞紐站,提升巴中樞紐能級;新建巴州區城南客運站、通江縣城東客運站、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旅遊汽車集散中心,完善縣級客運站布局;推進巴中江北客運中心站、巴中興文客運中心站、平昌城東客運站等9個普通公路客運站改擴建,提升客運站服務功能。
2.最佳化完善貨運場站布局。全面落實市委“兩主三基、四向發力”總體思路,堅持產業培育振興主線,規劃布局一批高效多能貨運樞紐,將巴中打造為川陝結合部物流樞紐。依託巴中東站、恩陽機場,推動恩陽空港物流園區、巴中眾彩智慧綜合物流園等3個綜合貨運樞紐(物流園區)建設,大力發展多式聯運;新建南江川陝物流集散中心、通江秦巴智慧物流園、平昌東城物流園(二期)等3個普通公路貨運站(物流園區),進一步完善縣級物流園區布局;以“金通工程·天府交郵通”建設為抓手,推動3個物流配送中心建設,新改建187個鄉鎮運輸服務站及2228個建制村農村物流服務點,加快構建“一點多能、一網多用、功能集約、便利高效”覆蓋縣、鄉、村三級的寄遞物流體系。
(七)交旅融合品牌打造工程
1.完善“交通+文旅”融合網路。整合交通與文化、旅遊資源,推進重點景區通景公路功能提升和聯網貫通,促進旅遊景點連通,暢通連線景區景點“最後一公里”,強化旅遊交通基礎設施支撐。發揮諾水河景區、光霧山景區、川陝蘇區王坪景區等知名生態旅遊、紅色旅遊資源優勢,以高速公路、國省幹線和農村公路為依託,構建一批紅色旅遊、生態旅遊、康養旅遊和文化旅遊風景廊道,打造一批特色旅遊精品線路。實施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交通專項工程,加快建設“一主、四環、四聯”紅軍烈士陵園旅遊公路網路,打造川陝紅色記憶旅遊環線;推進米倉大道交通強國試點任務建設,打造康養旅遊黃金線路,塑造“秦巴山地·生態康養”品牌;結合“四好農村路”示範市、天府旅遊名縣等創建工作,打造以產業融合為特色的幸福美麗鄉村路,推動鄉村旅遊集中發展,形成農村公路路衍經濟新亮點。
2.創新“交通+文旅”融合產品。努力推動有條件的內河通航水域有序發展遊輪遊艇,完善水上旅遊線路。結合南江、通江通用機場建設,探索打造“光霧山—諾水河”旅遊區通用航空旅遊示範工程。支持開發恩陽機場到光霧山、諾水河、空山、王坪等重點景區低空旅遊線路,發展空中遊覽、航空體驗、航空運動等航空旅遊產品。結合自然景觀,適時聯合廣元、達州開展秦巴山地軌道交通可行性研究,串聯曾家山、米倉山、光霧山、諾水河、空山天盆、巴山大峽谷等眾多旅遊資源,改善川東北秦巴山區域旅遊交通條件,兼顧沿線居民出行,帶動區域經濟發展。
3.強化“交通+文旅”融合支撐配套。建立交通、旅遊等跨部門數據共享機制,構建交旅融合數位化平台,完善景區景點和幹線路網運行動態監測預警等功能,引導調節節假日旅遊高峰客流。以“游運一體化”為導向,重點改造旅遊景區景點所在鄉鎮等級客運站,拓展旅遊諮詢、旅遊包車和定製公交等服務功能。全力打造恩陽高速公路主題服務區,積極推進米倉大道諾水河服務區等普通國省幹線公路服務區建設,因地制宜在公路沿線設定旅遊停車場、驛站、簡易自駕車房車營地、觀景台、廁所等設施,完善旅遊步道等慢行系統,提升普通公路旅遊服務品質。
(八)安全智慧綠色引領工程。
1.提升安全應急保障能力。按照全壽命周期養護成本最小化理念,科學安排養護計畫,全面推行預防性養護和精細化管理,推進養護和應急搶險保通中心建設,加強基層養護管理站場建設改造,加大有效養護投入,完善農村公路安保設施,深入實施危舊橋(隧)改造工程,提升基礎設施本質安全水平。加快交通應急物資儲備中心建設,強化交通應急物資、設備儲備。加強專業化應急救援裝備、設施、隊伍建設,組建針對性強、專業化高的公路交通應急保通、搶通隊伍。進一步完善應急救援體系、管理體制、工作機制,健全應對各類自然災害、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交通安全事故等交通應急救援預案。加強跨行業跨部門安全風險聯防聯控,嚴格落實安全風險管控措施,有效防控系統風險。
2.提高交通智慧型化水平。建設交通運輸綜合管理系統,實現對全市綜合交通信息資源的集中、統一管理和套用,全面推動我市交通行業基礎設施數位化、信息化、智慧化。推進科技治超,逐步推動貨運車輛非現場執法不停車檢測系統建設。建設普通國省幹線監測預警系統,完善普通國省幹線、大型橋樑和隧道等重點路段、節點視頻監控設備,做到交通基礎設施安全運行水平動態實時監控。推動5G等信息基礎設施與交通基礎設施協同建設,加快北斗系統在交通運輸領域的套用,探索推動一批智慧高速公路建設。繼續推進市縣與省級交通運輸運行監測與應急指揮系統數據信息對接,提高指揮調度和輔助決策能力。大力推廣電子客票客運場站覆蓋,支持使用身份證、二維碼、生物識別信息等新媒介驗票乘車。依託漢巴南高鐵綜合客運樞紐、恩陽鐵路客運站,探索建設智慧型化客運場站,促進多種運輸方式之間運力匹配、集散協調,提升樞紐運行效率。
3.綠色交通建設取得成效。積極推廣使用新能源運載工具,提高新增車船中新能源裝備占比,加快公路服務區、綜合客運樞紐、普通公路客(貨)運站、公交客運站各類運輸場站充電樁等基礎設施建設。按照“綠色建設”要求,落實施工環境保護措施,推進已建基礎設施生態修復工程。積極推動廢舊路面、瀝青等材料循環再生,推進郵件快件包裝綠色化、減量化、可循環,促進資源綜合集約利用。推廣新材料、新設備、新工藝、新技術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養護方面的套用,加快淘汰落後生產方式,提高建養工程的綠色科技含量。加快公路綠化設施建設,開展交通基礎設施生態化提升改造,建設綠色交通廊道,增強碳匯能力。
(九)客運出行優質滿意行動。
1.推進城際客運便捷高效。加快構建鐵路、航空、公路等相互銜接的客運網路,積極拓展恩陽機場至重要區域中心城市航線,依託漢巴南鐵路,開行巴中至成都、重慶等城際列車,形成各運輸方式發展優勢互補、服務差異化的城際客運市場格局,提升巴中區域交通樞紐戰略位勢。支持具有旅遊需求的客運樞紐向“運游融合”發展轉型,鼓勵運輸企業開行縣城至市域內4A級以上旅遊景區的旅遊客運班車,開行機場、高鐵站到重點景區的客運班線,為旅客提供快速直達景區的運輸服務。根據工業園區、服務業集聚區、農林園區集聚情況,規劃開行一批公交線路,解決園區民眾出行。
2.深入踐行公交優先理念。積極倡導綠色出行,推動綠色低碳出行深入人心。最佳化城市公交線網結構,大力發展快速公交為骨幹,常規公交為主體,計程車、網約車為補充的城市公共運輸體系,完善配套設施,建設公交出行數據監測分析系統,加強公交運力投放,提升城市公交出行分擔率。加大公交換乘樞紐、公交停泊場、公交首末站等公共運輸運輸場站建設力度,推動場站建設用地綜合開發,推進公交停靠站建設標準化,提升中心城區公交站點覆蓋率。最佳化公交優先道布局,推進主要公交走廊公交信號優先,加強對公交優先道的信息化監管和違法行為執法力度,提升公交準點率。
3.推動城鄉客運一體發展。圍繞建設美麗清新、安全綠色、便捷優質、精細管理的鄉村客運,加快實現鄉村客運標誌、招呼站(牌)、車輛標識、從業人員標誌“四統一”,規範客運服務標準,完善農村客運服務網路,推進“金通工程”全域覆蓋和樣板創建。在具備條件的地區有重點、分步驟推進農村客運班線公交化改造,鼓勵通行條件良好的地區將公交線路向周邊的重要鄉鎮、主要人口集散點延伸,提升城鄉交通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對於出行需求較小且相對分散的偏遠地區,鼓勵開展預約、定製式等個性化客運服務,因地制宜推行隔日班、節日班或趕集班等形式的農村公交新模式。
4.加強客運服務轉型創新。推進跨方式出行的信息互聯互通、實時更新、便捷查詢,研究具備條件的客運線路發展公鐵、公航等跨運輸方式的旅客聯程運輸模式,培育火車站、機場開往周邊市、縣(區)的道路客運市場。強化政策支撐,支持道路班線客運剩餘運力依法轉為租賃、包車和旅遊客運。鼓勵在民航機場、高鐵車站開闢汽車租賃服務網點,為旅客出行提供個性化聯程出行服務。
(十)貨運物流降本增效行動。
1.加快貨運物流集約化發展。大力推廣多式聯運貨運組織模式,打通巴中經達州、萬州出海的鐵水聯運和公水聯運大通道。大力發展無車承運人等道路貨運新業態,積極培育有條件的企業發展甩掛運輸,推動甩掛運輸企業間信息共通、站場共用、掛車共享,提升運輸效率。大力發展鐵路貨運,推動大宗貨物向鐵路有序轉移,增強運輸經濟性,切實降低物流成本。
2.促進農村物流協調發展。鼓勵郵政快遞、物流運輸、電商企業入駐新改建客運站場,打造鄉鎮分撥中心,推廣集約配送、共用網點、統倉統配等模式。統籌電商、郵政、快遞、交通運輸等企業農村網路資源,加快布局建制村物流服務網點,切實推進建制村基本實現“村村通快遞”。因地制宜探索創新“交通運輸+郵政快遞”“電子商務+農村物流”“網路貨運平台+農村物流”等服務模式,大力培育農村物流服務品牌,提升農村物流整體服務水平。
3.推動“物流+產業”融合發展。推進“物流+農業”融合發展,以服務巴中富硒茶、核桃、中藥材等特色農產品、冷凍冷藏產品交易為中心,暢通冷鏈上下游,打造集冷凍加工、冷凍儲存、冷藏運輸、冷凍銷售於一體的全程式、專業化、規模化的冷鏈物流體系。推進“物流+製造”融合發展,推動物流企業與食品飲料、生物醫藥等製造企業實現信息對接共享、業務聯動,引導物流企業與製造企業形成戰略合作關係,充分釋放製造企業潛在物流需求。
4.提高物流運輸信息化水平。推動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設,推進物流信息系統數據接入四川省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完善全市物流信息資料庫和跨行業、跨區域物流公共信息服務,為服務供需雙方提供穩定高效的信息互動。將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等先進技術套用到車貨匹配、線上交易、智慧型倉儲和配送系統,對物流運作實施全流程化信息管理和服務,提高服務水平。支持貨運企業加強信息系統建設,提高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水平。
(十一)行業治理共建共享行動。
1.深化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穩步推進公路養護改革試點工作,積極探索普通公路市場化養護新模式。按照《巴中市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實施方案》要求,建立健全農村公路多元化投入的管理養護資金保障機制,完善管理養護體制,全面提升管理養護水平和服務保障能力。大力推廣農村公路“路長制”,實現“路常治”。建立健全日常養護、小修、預防性養護、大中修、應急搶險等各類養護工程管理辦法,形成“體系健全、標準完善、技術先進、監督有效”的公路管理養護體系。
2.完善交通運輸管理體制機制。最佳化交通運輸部門職責體系,進一步釐清機場、鐵路、公路、水運等不同交通運輸方式之間的管理職責,加強規劃和政策協同。推進法治建設,健全交通運輸依法決策機制和決策程式,擴大行政決策的公眾參與度,建立健全公共監督機制。深化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加強“四基四化”建設,推進“三項制度”落實。加大交通運輸領域各環節簡政放權力度,強化事中事後監管,統籌推進“放管服”改革,進一步最佳化交通運輸行業營商環境。
3.建設交通運輸行業信用體系。推動交通運輸領域信用規章制度和標準體系建設,健全覆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運輸經營領域的信用記錄和信用基礎設施網路,落實以信用監管為核心的事中事後監管要求,推進行業管理由“管行為”向“管信用”轉型。建立健全信用信息修復機制,明確信用修復規則,通過完成信用整改、接受專題培訓等方式,開展失信市場主體修復工作。
(十二)資金需求。
“十四五”時期,巴中市綜合交通運輸建設預計完成投資895.2億元,其中公路735.7億元,鐵路75億元,航空14.2億元,水運2.4億元,樞紐場站44.9億元,養護及其他23億元。
依據事權和支出責任,合理編制籌資方案,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鐵路以爭取中央投資為主,高速公路、一級收費公路等經營性項目以市場融資、發行專項債券為主,普通國省道、農村公路等非經營性項目在爭取中央和省級補助資金的基礎上,其餘由市縣兩級財政投入。具體為:爭取中央和省級資金170.1億元,占比19%;地方政府籌資101.2億元,占比11.3%;社會資本(債券資金)623.9億元,占比69.7%。

環境影響評價

(一)環境影響分析。
根據巴中市國土空間規劃,全市將推動構建“一屏、四區、七廊、多點”的區域生態保護格局,一屏為北部的大巴山系米倉山等山地構成的生態屏障,四區為光霧山生物多樣性保護區、諾水河生物多樣性保護區、五台山生物多樣性保護區、駟馬河生物多樣性保護區,七廊為以巴中市域內的巴河、通江河、小通江河、恩陽河、澌灘河、神潭河、焦家河七條主要河流構成的七條生態廊道,多點為市域內多個生態較為重要的生態斑塊。同時,全市分布7個縣級及以上自然保護區、5個省級及以上森林公園、2個省級及以上風景名勝區、2個國家級及以上地質公園、1個國家級自然遺產地、1個國家級濕地公園。
1.生態影響分析。本次規劃建設的相關鐵路、公路等陸上項目涉及的範圍較廣,通過空間位置分析,發現部分鐵路、高速公路、普通國省幹線項目將穿越風景名勝區、地質公園、森林公園、濕地公園等生態敏感目標,可能造成以上各類自然保護地內生態的破壞,使得生態系統在空間上不再連續,出現破碎和分割。通過進一步的路線空間緩衝分析,規劃項目涉及自然保護地的部分線路,可通過選線時的方案最佳化實現對生態環境敏感目標的有效避讓。同時,部分項目由於路基寬度有限,其對自然保護地內生態功能影響較小,不會造成區域生態功能整體退化。
2.水環境影響分析。本次規劃中包含的航道整治、碼頭建設以及鐵路、公路跨河橋樑工程等項目將對水域生態系統產生一定不良影響,主要表現在工程施工過程中可能產生大量的淤積泥沙,可能改變部分流域水環境格局。同時,規劃的機場、樞紐等房建工程挖方可能對地下水環境產生影響,施工及運營期間排放的污染物可能影響地下水的水質。
3.空氣環境影響分析。規劃實施後全市交通運輸氣體污染排放量總體會有一定增長,如公路行駛車輛尾氣,飛機、船舶煙氣,樞紐站場汽車尾氣、裝卸粉塵,機場油罐區油氣揮發等,其中公路相關污染物排放總量高於其他交通運輸方式。在實施調整運輸結構、能源清潔化和電動化、排放控制技術進步等多種政策措施的情況下,全市清潔能源車占比越來越高,交通運輸污染物排放對空氣品質的影響將逐漸減少。
4.聲環境影響分析。公路、水路、鐵路、航空等將對沿線居民點、村莊、學校、醫院等區域聲環境造成影響。其中項目建設期的噪音主要是施工機械工作以及建材運輸車輛產生的噪音;運營期公路項目產生的噪聲主要由動力噪聲和輪胎噪聲兩部分構成,水運項目產生的噪聲主要是船舶運行噪聲和碼頭運行的生產設備噪聲,鐵路項目產生的噪聲主要是牽引動力噪聲、輪軌噪聲和空氣動力性噪聲,機場項目產生的噪聲主要是動力噪聲和機身空氣動力性噪聲。
(二)環境影響對策。
1.生態環境方面。公路、鐵路對生態系統的影響,採取線路最佳化、生態恢復、擋土牆路堤、橋樑穿越、占補平衡補償等措施、減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水運項目採用魚類增殖放流或其他恢復補償措施。
2.水環境方面。公路服務區、收費站等沿線設施產生的生活污水,若其附近有城市污水管網,則經生化池處理後就近接入管網,送城市二級污水處理廠處理或處理達標後回用於沿線綠化。船舶油污水送船舶污水接收船或岸上的油污水接收單位接收處理。正常工況下,建設工程對地下水影響較小,在風險事故狀態時,及時採取封閉、截流等保護應急措施。
3. 空氣環境方面。沿線服務設施及樞紐站場採用清潔能源,不得設定燃煤鍋爐,對沿線設施的餐廳加裝油煙淨化裝置。公路運營期間,加強道路管理和路面養護,保持道路良好運營狀態,並加強公路兩側的植樹綠化。對於機場油罐區,其油氣揮發控制措施主要包括清潔生產技術和污染控制措施,清潔生產技術主要包括浮頂罐儲存技術(減少油罐呼吸損耗)、密閉裝車回收油氣技術、降溫技術等措施;污染控制措施主要包括油類分類儲存管理、噴淋降溫等,並加強管理,做好設備維修與維護,防止跑冒滴漏,減少揮發性烴類氣體。
4.聲環境方面。在鐵路、公路建築控制區以內應按有關規定限制建設新的敏感建築物,特別是居民住宅建築物等。在鐵路、公路沿線附近的居民區、學校、醫院等聲環境敏感目標,當交通噪聲對其有嚴重干擾時,應在相應的鐵路、公路的路側設定聲屏障。機場項目:對超標的敏感目標採取隔聲措施,安裝隔聲窗,對代表性敏感點進行飛機噪聲跟蹤監測,並及時採取補救降噪措施。
(三)評價結論。
本規劃與《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四川省“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及正在編制中的巴中市國土空間規劃等有效銜接,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注重提升資源、能源綜合利用水平,與各類環境敏感區相協調,對氣、聲、水環境的影響均在可控範圍之內,不存在重大環境制約因素,規劃實施將對巴中市交通行業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健全“政府主導、分級負責、社會參與、部門聯動”的規劃實施機制。發展改革、財政、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林業、水利、交通運輸等部門分工負責、協同推進重大項目。各縣(區)政府要落實主體責任,緊密結合地方發展實際,細化落實本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制定和完善相關配套政策措施,統籌協調推進綜合交通運輸發展,為規劃實施創造有利條件,確保規劃落到實處。
(二)積極爭取支持。
搶抓交通強國建設、新時代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新時代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支持特殊類型地區振興發展、西部陸海新通道和省委實施“一乾多支”發展戰略等重大歷史機遇,主動融入國家和省發展格局,積極爭取上級支持,實現區域交通一體化發展。各相關部門要按照職能分工,積極對口爭取國家和省級有關部門給予巴中更多支持和傾斜,為規劃實施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三)強化要素保障。
強化交通基礎設施與國土空間規劃、“三線一單”劃定等有效銜接,落實生態保護紅線管控措施,充分預留廊道資源,在項目用地審批、用地指標保障等方面給予保障。健全政府引導、分級負責、多元籌資、風險可控的資金籌措機制,在積極爭取中央、省級交通專項資金的基礎上,通過發行債券、推動沿線資源統籌開發、鼓勵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等融資方式拓寬投融資渠道。
(四)重視人才建設。
以市委市政府實施“百千萬引才工程”和“巴山優才計畫”為契機,營造有利於人才聚集和成長的發展環境,重點引進綜合型交通專業人才、高精尖科技人才和重點領域急需緊缺人才,進一步加強交通運輸專業人才培養和人才隊伍建設,建設結構優、素質良的人才隊伍和創新團隊,為全市交通運輸科學發展和轉型升級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五)加強監督評估。
建立健全規劃執行情況監測、評估和調整工作機制。實行規劃項目建設進度定期報送制度,密切跟蹤規劃實施情況,及時協調解決實施過程中遇到的重大問題和困難,確保規劃項目有序推進。同時,持續監測規劃實施過程中的內外部環境,及時把握交通運輸發展的新情況和新問題,組織開展規劃執行情況全面評估,適時調整規劃和相關政策,進一步增強規劃的指導性和可操作性。

內容解讀

《巴中市“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人民滿意、保障有力、全省一流”的交通強市,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基本形成,對外開放發展達到新高度,市域互聯互通水平邁上新台階,農村交通品質全國領先,基本形成巴中至全國主要城市3小時、至成渝西1.5小時、市區至鄉鎮1.5小時便捷順暢、高效經濟的客貨交通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