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淄博市“十四五”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
為進一步推動我市文化和旅遊事業高質量發展,深化文化賦能,打造文化繁榮的現代化新淄博,根據《山東省“十四五”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淄博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結合我市實際,編制本規劃。
一、發展成就與形勢
(一)發展成就
1.公共文化事業成績突出
公共文化服務日臻完善。“十三五”時期,先後啟用淄博市文化館、淄博大劇院、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館等城市文化新地標,推動我市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邁上新台階。創新性打造“5+N”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新模式,對文化站、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進行全面提升,建成鎮(街道)綜合文化站88個、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3107個。構建區縣、鎮(街道)、村(社區)三級全民閱讀體系,著力打造城市“15分鐘閱讀文化圈”,建成公共圖書館9個、城市書房20個、農家書屋2929個,穩步推進“書香淄博”建設。“淄博文旅雲”上線運營,構建面向廣大民眾的線上線下公共文化便民惠民服務新模式。舉辦鄉村春晚、“齊舞·悅動”淄博文化藝術季、“六藝秀淄博”等系列文化活動,實現“送文化”與民眾需求的有效對接、同頻共振。
文藝精品創作成果豐碩。文藝創作繁榮發展,堅持精品意識,圍繞重大革命和歷史題材、當代現實題材、地域特色題材,創排一批文藝精品,加強五音戲、聊齋俚曲等地方劇種的傳承和發展。“十三五”時期,全市新創作大型舞台劇目7台,優秀小型劇目131台,新創作曲藝、小品、歌舞類節目200餘個。連續舉辦三屆中國淄博五音戲藝術節,影響力不斷擴大。
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紮實推進。“十三五”時期,全市文物部門共立項不可移動文物修繕項目156個,爭取修繕資金約2.6億元。全市共有博物館67家(國有博物館20家,非國有博物館47家),其中國家級博物館12家。舉辦“海岱朝宗——山東古代文物菁華”等齊文化主題文物展覽。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各級非遺名錄體系不斷完善,市、區縣兩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機制進一步健全。
2.文化產業競爭力顯著增強
文化產業發展蓬勃有力。“十三五”期末,全市文化產業增加值達到165.2億元,占GDP比重達4.5%,在全省位列第三。文化產業市場主體培育卓有成效,世紀天鴻等6家企業先後榮獲“山東省文化企業30強”稱號,入選數量全省第一。規模以上文化體育娛樂企業達15家,陶琉文化創意產業集群、精品旅遊產業集群分別入選省十強產業“雁陣型”集群,形成“骨幹企業帶動、產業項目拉動、產業園區推動”的良好發展局面。被評為第一批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試點城市,連續三屆被評為“山東省文化強省建設先進市”。
3.旅遊業發展成效顯著
旅遊業呈現繁榮發展的良好態勢。“十三五”時期,開展全市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十大攻堅行動,建設“五城三區”新載體,打造“一核五帶”新藍圖,形成了文旅融合發展的“淄博思路”;成立淄博市文化旅遊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成功簽約北京首旅集團、華僑城集團、無錫靈山文旅集團等10餘家知名文旅企業;潭溪山風景區、紅葉柿岩景區、青未了旅宿等19個投資過億元的文旅項目建成投用;淄川區、博山區成功創建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
(二)發展形勢
“十四五”時期,我市文化和旅遊發展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面臨著一系列新形勢新要求。從全國來看,“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歷史性交匯,是開啟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的開局起步期,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加速演變期。從全省來看,我省大力推進新舊動能轉換,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文化強省建設實現重大突破,做強做優做大文化創意、精品旅遊等現代優勢產業集群,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對文化和旅遊提質升級提出更高要求。從我市來看,近年來大力實施文化賦能和文旅融合攻堅行動,把發展文化和旅遊產業擺到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全市上下形成抓“大文旅”、興“大產業”的工作格局;打造國際知名旅遊目的地城市的目標更加明確,一批重大文旅建設項目正在規劃建設,發展勢頭強勁、前景廣闊、潛力巨大,必將迎來文化和旅遊產業興盛、消費繁榮的高質量發展期。
綜合判斷,“十四五”時期我市文化和旅遊發展面臨重大機遇,也面臨諸多挑戰,必須深刻把握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以創新發展催生文化新動能,以深化改革激發文化新活力,奮力開創我市文化和旅遊發展新局面。
(三)存在問題
公共文化服務效能有待提升,城鄉公共文化服務發展不夠均衡,文化場所設施和管理有待完善,場館利用率不高。多層次、個性化、特色化的文化服務供給不足。文物保護基礎工作需要進一步加強,文物收藏單位文物保護環境尚待改善。特色文化資源挖掘不深,優質文化資源內涵挖掘和利用不夠充分,文化資源優勢尚未轉化為產業優勢。文旅產業結構尚待最佳化,全市文旅融合不夠緊密,產業鏈條較短,科技化、集約化、集聚化發展能力不足。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緊緊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著力深化文化賦能,繁榮發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遊業,豐富優質文化和旅遊產品供給,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加快齊文化傳承創新示範區建設,推進文旅深度融合,努力實現創新發展,不斷擴大淄博文化的影響力,更好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為奮力開創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市建設新局面提供堅實的精神支撐。
(二)基本原則
——堅持正確導向。堅持黨對文化和旅遊工作的全面領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定捍衛“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激發人民民眾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提高人民民眾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精神力量相統一,不斷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而奮鬥。
——堅持融合發展。完善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全面促進文化事業、文化產業、旅遊業融合發展,推動文化和旅遊與其他領域融合發展,不斷提高發展質量和綜合效益,實現從規模效益向集聚效益轉變。
——堅持系統發展。加強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統籌文旅事業與文旅產業,正確處理髮展與安全、政府與市場、供給與需求等關係,實現全市文化和旅遊發展一盤棋。
——堅持創新發展。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最大限度激發創新活力,促進文化和旅遊生產方式、體驗方式、服務方式、管理模式創新,提高文化事業的保障能力,提升文化產業和旅遊業的供給質量,推動全市文化和旅遊創新性發展。
(三)發展定位
齊文化傳承創新示範區:立足齊文化發祥地優勢,做好齊文化的研究闡釋、教育普及、遺產保護、產業開發、傳播交流、傳承創新等工作,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統籌推進全市文化和旅遊提質增效,做實打響“齊國故都”城市品牌。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在我市“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和臨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基礎上,啟動市級層面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申報工作,力爭在“十四五”期間申報成功。
國際知名旅遊目的地城市:推動全市旅遊業向全域化、精品化、智慧化、國際化發展,打造“泱泱齊風·活力淄博”品牌體系,構建以齊國故都、齊長城、聊齋、牛郎織女、古商城、陶琉、黃河、馬踏湖等為內容和載體的旅遊產品體系,努力建設國際知名旅遊目的地城市。
(四)發展目標
1.總體目標
到2025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深入人心,市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不斷提高,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遊業繁榮發展,文旅經濟活力充分釋放,構建起“一核兩翼三帶六組團”的文旅發展格局。深化文化賦能,傳承城市文脈,留住城市記憶,彰顯城市精神,提高城市文化軟實力,齊文化傳承創新示範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際知名旅遊目的地城市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大力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突破行動,爭創全國文明典範城市、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示範城市、國家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區,努力打造齊魯文化和旅遊發展新高地。
——齊文化傳承創新示範區高標準建成。加快塑造齊文化超級IP,加強齊文化傳承創新示範區核心區建設,“齊國故都”文化軟實力和影響力顯著提高。
——新時代藝術創作繁榮發展。各藝術門類創作活躍、精品迭出,優秀文藝作品不斷湧現。國有文藝團體創新創造活力和內生動力不斷增強,進一步鞏固主導地位和發揮引領作用。
——公共文化服務水平顯著提高。最佳化公共文化服務效能,開展系列民眾文化活動,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數位化、社會化。
——文化遺產保護利用體系更加健全。圍繞新時代新任務,強化文物資源管理,加大考古發掘和文物保護力度,推動文物長制落地見效,健全非遺保護傳承體系,非遺保護傳承和合理利用實現新突破。
——文化產業實現創新發展。推動重點行業發展,激發文旅消費活力,加強產業載體提升與建設,培育壯大文化市場主體,顯著提升城市文化影響力。
——旅遊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構建起特色鮮明、附加值高、成長性好的文旅融合現代產業體系,爭創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示範城市、國家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區。
2.主要指標
(五)空間布局
“十四五”期間,以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為主導,結合各區縣文化和旅遊資源特色,堅持統籌規劃、區域聯動、協同發展的思路,著力構建“一核兩翼三帶六組團”的文化和旅遊發展格局。
1.一核
即齊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創新核。挖掘臨淄區作為齊國故都、齊文化遺產豐富的優勢,整合齊國故城考古遺址公園、管仲紀念館、姜太公祠等資源,深入挖掘齊文化的內涵與時代價值,結合人工智慧、虛擬現實等技術,引入新業態,提升齊文化體驗,發揮對全市的引領帶動作用,打造高水平齊文化傳承創新示範區。
2.兩翼
北翼為黃河文化和旅遊發展翼,以高青縣和桓台縣為主要發展空間,依託黃河文化資源和馬踏湖旅遊資源,以保護傳承黃河文化為主線,挖掘黃河生態文化、農耕文化、治理文化等資源,推動黃河沿線文化遺產保護、生態修復、景觀提升,推進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講好“黃河故事”,推進黑牛小鎮、百里黃河風情帶、天鵝湖羅曼園等黃河沿線項目建設。
南翼為齊長城文化和旅遊發展翼,依託齊長城文化資源,突出我市“齊國故都”的歷史文化地位,以長城文化公園(淄博段)建設為機遇,整合沿線文化生態旅遊資源,打造集長城文化觀光、生態運動休閒、山鄉民俗體驗、鄉村休閒度假等功能於一體的生態文化旅遊帶和齊文化旅遊目的地城市。
3.三帶
孝婦河文化和旅遊帶。沿孝婦河分布,連通博山區、淄川區、張店區、周村區、桓台縣,以孝文化、聊齋文化、陶琉文化、漁洋文化等為文脈,串聯博山文化館、博山琉璃博物館、顏文姜祠、顏神古鎮、1954陶瓷文化創意園、紅葉柿岩景區、聊齋城、蒲家莊、中國陶瓷琉璃館、淄博市文化中心、周村古商城、文昌湖、桓台文化館、桓台博物館、馬踏湖、王漁洋故居等。
淄河文化和旅遊帶。沿淄河分布,連通博山區、淄川區、臨淄區,以齊文化、鄉村文化、生態文化等為文脈,串聯五陽湖景區、開元溶洞景區、馬鞍山旅遊景區、潭溪山景區、齊山景區、太河鄉村旅遊片區、齊國故城考古遺址公園等。
沂河文化和旅遊帶。沿沂河分布,以愛情文化、紅色文化、生態文化等為文脈,串聯沂源魯山國家森林公園、沂河源田園綜合體、虡盛文化產業園、沂源博物館、沂源文化館、魯山溶洞群風景區、牛郎織女景區、洋三峪鄉村旅遊度假區、朱彥夫初心家園等。
4.六組團
都市休閒體驗旅遊組團。以華僑城旅遊綜合體為核心,以九頂山公園、花山公園、玉黛湖生態景區、淄博市動物園為產品支撐和補充,發展新型文旅消費業態,激發夜間旅遊消費活力,打造以文化體驗、實景演藝、休閒運動為主題的都市休閒體驗旅遊組團。
文昌湖齊文化休閒度假組團。以文昌湖為核心,以都市農業生態博覽園、上坡地家庭農場為補充,推進“齊風勝境”文旅綜合體項目建設進度,布局齊文化與產業融合新地標,豐富旅遊業態,建設稷下新學宮文化地標、泱泱齊風經典演藝、齊華天下文化樂園、齊樂之洲度假群落、雲水之湄特色景觀等項目,打造淄博地標文旅綜合體。
商埠文化休閒度假組團。緊抓濟淄一體化機遇,將商埠文化休閒組團打造成濟淄一體化文化和旅遊的橋頭堡。以周村古商城為核心,以福王紅木博物館、王村醋博物館為補充,鼓勵周村古商城發展白天休閒購物游和夜間沉浸式演藝活動,同時按照國家5A級景區標準,加快完善精品民宿、酒吧、戲樓等建設。
馬踏湖生態旅遊組團。以馬踏湖濕地為核心,以王漁洋故居、紅蓮湖旅遊區為產品支撐和補充,支持有條件的村鎮建設運動休閒業態,打造體育旅遊基地;實施現有景區品質升級、景區間連線公路升級改造。
魔幻聊齋文化創意組團。以聊齋城為旅遊吸引核,以中華琉璃文創園、泰山瓷業國瓷館、1954陶瓷文化創意園、齊魯歡樂世界等為產品支撐和補充,帶動蒲家莊、崑崙鎮、寨里鎮等村鎮發展鄉村旅遊,打造以聊齋文化為主題的魔幻文化創意旅遊組團。
魯中山嶽生態康養組團。以原山和魯山國家森林公園為核心,以紅葉柿岩景區、岜山中醫藥健康旅遊景區、三水源生態旅遊度假區、中郝峪景區為產品支撐和補充,發展森林運動、中醫藥康養等新業態,完善精品民宿、健康頤養等配套設施,打造具有淄博特色的山嶽生態康養旅遊目的地。
三、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一)加強優秀傳統文化研究闡發
深入挖掘和闡發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堅持守正創新。以齊文化為統領,推進聊齋文化、陶琉文化、商埠文化、蹴鞠文化、愛情文化、紅色文化、黃河文化等研究,加快構建具有淄博特色的文化體系。深入研究闡發優秀傳統文化豐富的哲學內涵、人文精神、科學思想、價值理念、道德精髓,弘揚齊文化的創新精神、開放精神、重商思想,努力實現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扶持全市各類社會性文化研究機構、學術團體發展,建設開放性學術研究平台,推動形成優秀文化研究協同創新機制。
(二)推進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
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永葆文化生命力。挖掘優秀傳統文化基因,探索有利於傳承的優秀傳統文化保護機制。弘揚革命傳統和革命文化,繼承革命精神。推進黃河文化遺產系統保護,強化淄博優秀傳統文化的感召力、凝聚力、生命力。挖掘整理全市書院文化遺產,推動書院文化活化利用。
(三)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普及教育
打造新時代淄博優秀傳統文化品牌,推動普及教育。創新優秀傳統文化傳播方式,組織線下培訓與線上“文化慕課”,藉助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儒學講堂、城市書房、農家書屋等,把淄博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社會治理、黨員幹部培訓等。圍繞朱彥夫初心家園、618戰備電台舊址、馬鞍山抗日遺址、中共淄博支部舊址等近現代革命遺址,重點推出以“紅色淄博”等為主題的革命文物展覽、聯展、巡展,開展幹部政德教育。
(四)搭建優秀傳統文化傳播交流平台
緊抓博山區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設機遇,打造常態化優秀傳統文化交流平台,推動文化對外交流合作。鼓勵社會團體及企業舉辦各類文化交流活動,積極推進文化傳承與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推廣與傳播、影視劇創作、藝術交流平台搭建、文化創意產品推介等方面工作,全面宣傳推介淄博優秀傳統文化建設項目和產品,弘揚具有當代價值的優秀傳統文化。注重在文化藝術傳承、文化遺產、文化產業等領域的交流合作,形成多層次、多渠道、全方位的文化交流格局。
四、推動藝術創作繁榮
(一)加強藝術創作引導
強化精品意識,勇攀新時代文藝高峰。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藝術精品創作,把質量作為文藝作品的生命線,從“出政策、把方向、給支持、促傳播”等方面推動藝術創作發展。建立健全文藝作品意識形態審查機制,文藝精品創作、展演、參賽和推廣的獎勵機制。採取重點選題特邀創作、公開徵集申報、重點劇目評比扶持等方式,探索建立重大題材選題創作機制,每年評選年度重點選題、重點單位並予以資助。以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和中國戲劇獎等為目標,爭評全國性重大文藝獎項。加大對重點文藝作品及成果的扶持力度,激發文藝創作積極性。
(二)明確藝術創作重點
統籌創作規劃,遴選藝術創作重點選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藝術創作,全面展現新時代我市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積累的寶貴經驗,反映新時代精神和現實生活。圍繞重大時間節點、國家重大戰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統籌創作規劃,遴選重點選題,組織創作團隊,打造更多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文藝精品。
(三)創排一批精品力作
深入民眾生活,創排特色文藝精品。引導廣大文藝工作者深入生活,紮根人民,挖掘地域特色文化內容,配合長城、黃河等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創作推出一批展現我市歷史底蘊和當代精神氣韻的優秀作品。實施文藝精品“兩創雙百”高峰計畫,推出更多優秀精神文化產品。扶持引導市屬專業院團、民營劇團、鄉土文化能人等廣泛開展創作活動,推出一批接地氣、有溫度、有影響的精品小戲、小品和以音樂、舞蹈為主體的小劇場作品,擴大藝術作品的影響力。依託“六藝秀淄博”平台,組織全市美術、書法、攝影專業人員深入基層,開展形式多樣的藝術活動,展現齊風墨韻。
(四)支持文藝院團發展
加強分級分類管理,提升文藝院團發展水平。突出和強化淄博市演藝中心、淄博市五音戲藝術傳承保護中心公益屬性,完善財政、人事、收入分配等各項政策,進一步增強發展活力。深化國有文藝院團改革,扶持民間藝人籌建民營文藝院團。鼓勵社會資本新建、改建音樂廳、劇場和演藝空間。制定出台莊戶劇團扶持發展指導意見,完善提升小戲調演活動,加強市屬院團和莊戶劇團合作,“以院帶團”提升和壯大一批莊戶劇團,培育“明星劇團”。
(五)推動戲曲創新發展
加強京劇、五音戲、聊齋俚曲等戲曲的傳承保護工作。積極推動戲曲與旅遊融合發展,將戲曲藝術元素融入旅遊產品和城市形象,融入景區和旅遊線路。推動戲曲院團與旅遊企業務實合作,設計滿足遊客需求的京劇、五音戲、聊齋俚曲等戲曲文化旅遊產品,讓精品戲曲項目走出劇院,走進景區,轉化為可供遊客觀賞、體驗和參與的大眾化旅遊產品。強化戲曲網路傳播,完善“雲上劇院”網路直播服務功能,豐富戲曲直播內容。培育戲曲人才,開展“名家傳戲—戲曲名家收徒傳藝工程”。積極參加全國舞台藝術優秀劇目展演、全國聲樂展演暨優秀音樂劇展演等活動。
五、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
(一)完善公共文化設施網路
深入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建設,研究制定我市公共文化服務標準。進一步健全圖書館、文化館和鎮(街道)綜合文化站等建設和服務規範,完善公共文化服務評價指標體系。積極開展圖書館、文化館、鎮(街道)綜合文化站評估定級工作。推動市、區縣兩級圖書館、文化館達到國家一級館服務標準,推動鎮(街道)綜合文化站達到國家二級館服務標準。完善評估定級結果運用機制,通過經費分配、項目安排等方式,加大支持力度。
加強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圖書館、文化館等場館設施建設,建立聯動機制,加強功能融合,鼓勵進行創意性改造,增設文創產品、文化手作、休閒小憩等多功能空間。加大對新建居民聚集區、遷建新村的公共文化設施配套建設力度。持續推進區縣圖書館、文化館的總分館制建設,在鎮(街道)分館全覆蓋的基礎上,向社區延伸發展。全面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積極爭創山東省鄉村文化建設樣板鎮村,持續推動鎮(街道)綜合文化站提升、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等任務,強化文化實踐功能,推動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融合發展,打造集黨政教育、藝術薰陶、科普宣教、文化服務、旅遊服務等於一體的複合型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積極申報“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創新打造新型城市公共閱讀空間。推動將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納入國土空間規劃,在都市商圈、文化園區、商辦樓宇等現代消費集聚區域,嵌入式建設一批開放性、藝術性、現代性的小型公共文化空間,打造融合閱讀、藝術展覽、文化沙龍、輕食餐飲等服務功能於一體的“城市書房”“社區書房”“文化驛站”等新型公共閱讀空間。明確新建改建居民住宅區配套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標準,推動將社區文化設施建設納入城市更新計畫,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打造一批具有鮮明特色和文化品質的新型公共閱讀空間,推動社區文化“嵌入式”服務,將文化創意融入社會生活場景。
(二)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效能
加快公共文化服務提質升級。全面落實圖書館、文化館(站)、美術館免費開放政策,進一步完善免費開放信息公開、監督評價、績效管理等機制,確保“三館一站”提供高質量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加大公共文化場館延時、錯時服務力度,完善保障機制。提升公共文化流動服務能力,利用流動圖書大巴、惠民演出流動大舞台等,鼓勵演出走出劇院、圖書走出書屋、展覽辦到村頭。加強對網際網路上網服務場所引導,打造文化場館線上服務體系,大力開發數位化產品和服務,提升文化場館關注度,擴大線上服務覆蓋面。鼓勵各級各類公共文化機構通過網際網路新媒體等方式,組建以興趣愛好和特長為紐帶的高粘性“冬粉”文化社群,創新開展創意市集、街區展覽、音樂角、嘉年華等文化活動。開發和提供適合老年人、未成年人、農民工、殘疾人等特殊群體的基本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增加社保卡文化功能,積極推動公共圖書館等實現免註冊借閱,面向遊客開展服務。做好公共文化服務宣傳推廣,提高民眾知曉率、參與率和滿意度。
精準對接人民民眾文化需求。聚焦供需矛盾,深入開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注重需求側管理。完善“訂單式”“選單式”“預約式”服務機制,加快實現文化資源網上配送、場地網上預訂、活動網上預約等功能。針對不同地域不同群體文化需求,統籌做好特殊群體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積極適應老齡化發展趨勢,讓更多老年人享有更優質的晚年文化生活,面向老年人群體開展數字技能和文化藝術培訓,切實解決老年群體運用智慧型技術困難等問題。面向殘障群體,打造無障礙服務體系,支持盲人圖書館等特殊文化服務。
積極推動公共文化服務融合發展。落實開放共享理念,統籌各領域資源,找準關鍵節點,推動融合創新,進一步最佳化公共文化服務發展生態。結合實際,推動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美術館等公共文化機構發揮各自優勢,通過聯合開展文化活動、展覽品牌建設等措施,形成發展合力。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積極爭創國家、省級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機構功能融合試點。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進校園常態化機制,通過設立課外教育基地、“四點半課堂”等形式,完善與中國小的雙向融合機制。加強公共文化服務與農業、衛生、科普、民政、體育等領域惠民項目融合發展。
(三)建設以人為中心的圖書館
推進公共圖書館功能轉型升級。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推動市、區縣圖書館向“以人為中心”轉型,建設開放、智慧、包容、共享的現代圖書館,將公共圖書館建設成為滋養民族心靈、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場所。最佳化公共圖書館環境和功能,營造融入人民民眾日常生活的高品質文化空間,建設有溫度的文化社交中心。拓展與深化公共圖書館服務創新,推出特色閱讀服務活動。完善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以市圖書館為中心館,以區縣圖書館為總館,以鎮(街道)文化站為分館,將有條件的農家書屋納入區縣級圖書館管理,推進圖書資源共享、通借通還。增加數位化閱讀產品和服務供給,推動智慧圖書館項目建設,打造基層圖書館智慧服務空間。
廣泛開展全民閱讀活動。持續舉辦讀書節、經典推介、朗讀會、故事會等活動,打造“齊閱”全民閱讀品牌。圍繞世界讀書日、全民讀書月、圖書館服務宣傳周以及重大節慶活動,大力開展全民閱讀和系列讀書推廣活動。鼓勵專業文藝工作者、書評人等積極組織閱讀推廣和藝術普及推廣等活動,並通過新媒體形式傳播藝術和閱讀知識。深入做好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等重點出版物的閱讀推廣。實施青少年閱讀素養提升計畫,推薦一批高質量少年兒童圖書,進一步豐富親子閱讀活動。通過新媒體廣泛開展線上閱讀推廣活動,吸引更多民眾特別是年輕人參與。依託公共圖書館匯聚、培育一批領讀者、閱讀推廣人、閱讀社群。針對特殊人群提供閱讀服務,面向視力、聽力殘疾人,有針對性地提供盲文出版物、有聲讀物、視頻讀物等閱讀資源,逐步完善盲人閱覽室,配備盲人聽書設備。
加強古籍整理保護和傳承利用。實施中華文化資源普查工程,深入開展古籍普查,全面掌握我市古籍存藏情況。加強古籍分級分類保護,積極申報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加強古籍在公共文化服務中的套用。組織開展古籍知識講座、展覽、互動體驗、數位化體驗等推廣活動,實施中華經典誦讀工程和中華經典傳習計畫,加強古籍創意產品開發,讓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來。加強古籍保護、傳承、利用人才培養。
(四)持續開展系列民眾文化活動
廣泛開展民眾文藝創作活動。充分發揮文化館在繁榮民眾文藝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加強現代文化館建設。支持民眾文藝團體發展,引導民眾自我表現、自我服務。積極培育莊戶劇團和文藝骨幹,扶持、鼓勵莊戶劇團等各類民眾自辦文化團體開展內容健康、形式活潑、富有時代感、便於參與的民眾性文化活動。發揮基層文藝組織、文化單位在文化服務中的引領作用,建立民眾文藝志願者團隊,積極動員文藝工作者投入民眾文藝創作。圍繞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開展傳統民俗文化活動。圍繞國慶節等重大節慶,開展主題文藝活動。推出“淄博城市文化選單”,逐步提升優質文化活動信息的權威性和專業性。完善民眾文藝扶持機制,制定完善的激勵機制和創作成果展示平台,調動民眾文藝團體創作熱情,增加創作動力。
加強全民藝術普及教育。紮根時代生活,遵循美育特點,深入開展全民藝術普及工作。將全民藝術普及作為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品牌,推動區縣設立全民藝術普及周、舉辦全民藝術節,增強社會影響力。堅持以民眾基本文化藝術需求為導向,推進全民藝術知識普及、欣賞普及、技能普及和活動普及,把文化館打造成為城鄉居民的終身美育學校。市、區縣兩級文化館和鎮(街道)綜合文化站將全民藝術普及作為免費開放的重要內容,持續實施文藝公益培訓計畫,健全簽約機構準入、管理和需求徵集評價機制,提升文藝培訓精準度和品質,提升市民藝術素養。持續開展“藝術下基層”活動,培育全民藝術普及推廣人,推動鄉村藝術普及,結合我市鄉村民情、民風、民俗,實施民間藝術普及活動,激發鄉村文化活力。
培育具有影響力的民眾性公共文化服務品牌。高質量完成“一年一村一場戲”“送戲下鄉”“送戲進校園”“五個大家”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動。推進高雅藝術“六進”工程。提高送戲下鄉等文化惠民演出質量。開展“村晚”文化活動。在“齊舞·悅動”文化藝術季、“六藝秀淄博”等基礎上,結合我市文化特色,打造更符合人民民眾需求的地域文化品牌,積極爭創“群星獎”。
(五)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發展
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加大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力度,推動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設施運營、活動項目打造、服務資源配送等。遴選優秀文化服務企業,積極參與全國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採購大會。推進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等開展法人治理結構改革。人員缺乏的縣級特別是鎮(街道)、村(社區)文化場館,可通過政府委託運營整體場館或部分項目的形式,引入符合條件的企業和社會組織。精準對接民眾需求,建立常態化的民眾文化需求徵集機制,滿足民眾對公共服務的多樣化要求。建立公共文化服務參與式管理,通過評議、建議、表決等方式,建立暢通有效的民意表達渠道。引導城鄉民眾參與公共文化項目規劃、建設、管理、服務和監督。
構建文化志願服務體系。構建參與廣泛、形式多樣、機制健全、靈活高效的文化志願服務體系,完善文化志願者註冊招募、服務記錄、管理評價和激勵保障機制,加強文化志願服務統計,提高志願服務管理規範化水平。依託各級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等公共文化機構,開展常態化、多樣化的文化志願服務。積極推進“春雨工程”——全國文化和旅遊志願服務行動計畫、“陽光工程”——中西部農村文化志願服務行動計畫、“圓夢工程”——農村未成年人文化志願服務計畫、“文化志願走基層”等活動。積極探索線上線下相結合、具有淄博特色的文化志願服務工作模式和服務方式,利用數位化手段提升文化志願服務水平。推動專業型志願服務站和專業志願服務隊伍建設。鼓勵退休人員、專業文化藝術工作者、文化藝術愛好者、學生等群體參與志願服務。
(六)促進公共文化服務數位化建設
推動公共文化數字平台建設與維護。全面統籌各級資源,梳理文化資源數據,利用先進技術手段,建立標準化、跨領域、多維度共融共通的文化大數據平台,提供智慧型識物、個性化推薦、個人助理等特色文化服務。圍繞開展全民藝術普及,加強基礎資源庫、地方特色文化資源庫、公共圖書館基礎資源庫以及面向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和流動人口等特殊群體的數字圖書館、智慧圖書館項目、數字文化館、數字美術館建設。提升完善淄博文旅雲平台“百姓點單”線上服務功能,精準對接民眾文化需求。
拓展公共文化數字平台套用場景。以網際網路賦能公共文化服務,在教育、旅遊、商務、社會治理等領域積極拓展線上公共文化服務套用場景,實現文化產品精準推送、多領域覆蓋。鼓勵景區、展覽館、文博場館等發展線上服務,提供雲演出、雲展覽、雲培訓、雲講座等服務形式,豐富沉浸式、虛擬展廳、高清直播等體驗形式,加強微視頻和藝術慕課等數字教育資源建設,為民眾提供優質雲端文化服務。
六、加強文物保護利用
(一)強化文物資源管理
推進文物資源資產管理及制度建設。認真貫徹落實國有文物資源資產管理的有關規定,推進對現存及新發現的各類歷史文物、革命文物、鄉村文化遺產、工業遺產等遺址遺蹟和民間文物的普查、認定、登記和入庫工作。明確資源界限,釐清資源類型,夯實資源管理。做好文物資源資產信息卡,完善文物總登記賬和文物資源資產財務賬,加強文物資源資產信息及有關賬目的動態管理。及時核定公布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和不可移動文物名錄,依法劃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嚴格落實博物館藏品法人負責制和離任審計制,進一步健全藏品庫房、展廳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對館藏文物保存狀況進行抽檢。加強革命文物資源調查管理,加強館藏革命文物、革命文獻檔案、英雄烈士事跡史料、口述資料的調查與徵集,做好館藏革命文物的認定、定級、建賬、建檔。建設革命文物專題資料庫,推動文化遺產和革命歷史檔案數位化,健全民間文化搶救保護檔案和數位化保護平台。加大民間收藏文物登記備案力度。完善涉案文物移交制度。
(二)加大文物調查勘探、考古發掘和保護力度
完善文物調查勘探、考古發掘及保護管理。把文物保護管理納入國土空間規劃,對文物及其整體環境實施嚴格保護和管控。完善基本建設工程考古調查勘探、考古發掘工作流程,建立土地收儲、入庫、出讓考古前置制度,進一步完善我市“先考古、後出讓”政策體系。土地在收儲中、出讓劃撥前依法開展文物調查勘探。繼續加大爭取國家級、省級文物保護政策和專項資金力度,落實全市文物保護專項資金的撥付和使用,嚴格執行文物保護專項資金管理制度,為文物保護利用提供保障。加強文博保護管理研究機構建設,支持淄博市考古研究所、淄博市文物保護修復所做專做精。
嚴格落實文物保護要求,建立文物保護格線化智慧監管體系。健全文物長制工作機制,建立市、區縣、鎮(街道)、村(社區)、文物保護員五級體系,建設格線化智慧監管平台,推進文物保護格線化智慧監管工作制度化、規範化、常態化。完善文物保護員工作制度、考評制度等相關配套制度,確保文物安全。加大文物保護巡查力度和違法處罰力度,重點開展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建設工程文物保護、可移動文物流通等領域的專項執法檢查。嚴厲打擊文物犯罪,提高文物保護單位消防安全工作水平,做到不可移動文物安全專人負責、專人監管和專人巡查,全面保障全市不可移動文物安全。
(三)推進文物活化利用
創新融合推進文物活化利用,構建文創產品體系。建設數字博物館、展覽館,依託5G、大數據、人工智慧、AR/VR/MR、動漫動畫等高新技術和文物數位化展示方式,創新文物展示、詮釋與體驗模式,實現博物館之間文物資源共享。推動建立智慧講解系統、自助導覽系統,開展互動體驗等數位化服務,將文物更清晰、更立體地呈現在觀眾面前。提升文創產品開發水平。以齊文化為核心,打造齊文化超級IP。深入挖掘歷史遺址遺蹟、特色建築、古村落等文化遺產資源,結合全市各大博物館館藏資源,打造一批獨具特色的文創品牌。深入挖掘聊齋文化、陶琉文化等特色素材,借用現代設計手法,突出傳統與創新融合,開發出富有淄博特色且具有生命力的文化創意產品,不斷豐富文化創意產品體系。開放對外授權,加強與社會力量合作,助力文物資源創造性轉化。實施革命文物活化利用專項行動,強化革命文化展示水平,提升朱彥夫初心家園、焦裕祿紀念館(幹部學院)等主題突出、導向鮮明、內涵豐富的革命文物陳列展覽精品,適度套用現代科技手段,實現展陳方式與內容協調統一,增強互動性和體驗性,講好淄博革命文物故事。
(四)推動博物館高質量發展
完善最佳化博物館體系。構建由骨幹型國有博物館、特色型行業博物館、活力型非國有博物館組成的博物館體系。高標準建設高青黃河文化博物館、傅山地質博物館。實施館藏珍貴瀕危文物、脆弱性文物保護修繕計畫。統籌推進古籍普查登記、保護修復、數位化建設、整理出版和宣傳推廣等工作。支持淄博市博物館學會建設,健全全市博物館集群綜合協作平台。完善激勵機制,探索博物館事業收入、經營收入和其他收入管理使用辦法。加強歷史文化名城、村鎮、街區和傳統村落整體格局和歷史風貌的保護,做好“鄉村記憶”博物館提質增效工作。
(五)全力爭創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紮實開展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築保護和修繕工作。以周村古商城、淄博礦務局和淄川柳泉蒲文化3處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為抓手,開展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築的測繪建檔、建庫、掛牌工作,確定保護內容和重點,劃定保護範圍,完善相關保護管理規定。嚴格保護歷史文化街區歷史遺存及其歷史風貌的真實性、完整性和社會生活的延續性,改善基礎設施和生活環境,保持街區活力。編制修訂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進一步明確歷史文化街區空間格局、傳統風貌及其物質遺存的保護要求,全面落實各項保護措施。統籌協調歷史文化名城申報相關工作,積極推動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建設進程。
七、健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體系
(一)完善非遺保護體系
1.加快非遺檔案和資料庫建設。對全市非遺資源進行全面普查、精確統計、建檔立卡。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提高專業記錄水平,廣泛發動社會記錄,對國家級、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和代表性傳承人進行系統記錄。加強資源整合共享,推動構建準確權威、開放共享的公共數字平台,推進非遺檔案和數據資源的社會利用。
2.加強非遺代表性項目認定和管理制度建設。建立非遺保護工作考評制度,開展項目存續狀況評測和保護績效評估。健全完善四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加強與代表性項目相關的文化空間保護。推動博山區爭創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統籌推進整體性保護,在黃河、齊長城國家文化公園(淄博段)建設中,加強非遺保護傳承。
3.統籌研究力量加快非遺研究創新。建立非遺專家資源庫,建設非遺研究基地。完善“政產學研用”協同研究和創新機制,加強研究成果在實踐領域的轉化、套用與推廣。加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中的非遺保護傳承等相關專題研究。圍繞非遺保護工作面臨的重難點問題委託研究課題,推動非遺保護機構與高校、科研院所聯合攻關。加強非遺學術研究平台建設,支持非遺研究成果的出版與發表。
(二)加強非遺傳承與普及
1.健全非遺傳承人動態管理制度。完善對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監督、檢查、激勵和退出機制,加大扶持力度,加強評估和動態管理。以中青年骨幹為重點培養對象,加強傳承人梯隊建設。鼓勵代表性傳承人到學校兼職任教師、建立工作室等,打造專兼結合的非遺傳承師資隊伍,培養非遺保護和傳承的專業技術人才。
2.搭建非遺全媒體宣傳矩陣。發揮新媒體的獨特優勢,培育一批“網紅”非遺項目和傳承人。支持在魯中晨報等媒體設立淄博非遺專欄、專題。推動市廣播電視台等主流媒體加強非遺傳播力量,建設非遺傳播隊伍,形成一批品牌傳播項目。鼓勵文化館(站)、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等圍繞非遺開展“線下+線上”培訓、展覽、學術交流、非遺體驗等活動。鼓勵支持有關機構策劃推出體現非遺內容的宣傳片、紀錄片、公益廣告等。
3.將非遺融入國民教育體系。構建非遺課程體系和教材體系,統籌推進各類非遺普及性讀物的編寫和出版工作。把非遺作為特色教學資源引入幼稚園、中國小。鼓勵淄博職業學院等職業教育院校與非遺傳承融合發展。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非遺教育培訓,廣泛開展社會實踐和研學活動。完善傳承體驗設施體系,建設一批非遺傳承教育實踐基地。
(三)推動非遺活化利用
1.發揮非遺服務基層社會治理作用。在博山區、周村區、沂源縣等傳統技藝類非遺資源豐富地區,設立非遺就業工坊,帶動民眾就業增收。結合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支持周村絲綢染織技藝等非遺項目在萬象匯、東坊文創園等大型商業街區、園區建設傳統非遺工作站,搭建創意設計、工藝提升和推廣銷售平台。
2.培育一批有影響力的傳統工藝品牌。豐富創作設計,提高工藝水平,完善產品功能,搭建傳統工藝與現代藝術、現代技術、現代設計以及現實生活的橋樑,創作出與時代審美相符合的非遺產品,推進傳統工藝產業化發展。鼓勵非遺傳承人創作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的作品。探索“網際網路+傳統工藝”發展模式,拓寬傳統工藝產品的推介、展示、銷售渠道,推動傳統工藝類非遺在現代生活中得到廣泛套用,積極爭創世界手工藝與民間藝術之都。
八、促進文化產業創新發展
(一)最佳化文化產品供給
積極推動工藝美術業特色化、個性化、品牌化發展,集中抓好平台建設、裝備升級、設計創新,增強產業發展活力與競爭力。鼓勵發展工藝美術教育培訓,支持淄川區、博山區、周村區等在條件適宜的村莊發展寫生基地,延伸產業鏈條。大力支持創意設計業發展,培育一批創意設計企業。聚焦文創設計、紡織服裝設計等重點領域,加快文化創意產品開發,打造“齊品·淄博”文創系列產品。以行業龍頭企業為重點,提高紡織和服裝設計能力。扶持動漫企業發展,依託臨淄影視文化創意產業園創作平台,招引全國知名動漫企業設立研發中心、技術研究院。提升動漫內容創作能力,圍繞我市地域特色文化題材,創作一批原創動漫產品。拓寬動漫套用渠道,加強動漫品牌授權,促進動漫“全產業鏈”和“全年齡段”發展。做強“蹴鞠小子”IP體驗化設計,研發一批動漫衍生品。推動博山區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設,提升企業工藝美術設計、文化創意設計、動漫遊戲等服務出口能力,發揮文化傳播推廣作用。
(二)加強產業載體提升與建設
1.改造提升一批產業園區(基地)。推動文化產業園區(基地)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發展。改進提升文化產業園區(基地)基礎設施及服務配套水平,清退低效殭屍企業,完善投融資、人才招聘、法務、智慧財產權、信用評價等服務平台建設,增強園區吸引力和競爭力。充分發揮現有省級文化產業園區(基地)、重點文化產業項目的輻射帶動作用,推動產業園區由要素集聚向創新發展平台轉變,提升園區發展能級。遴選一批經濟社會效益突出、市場前景良好、引領帶動效應明顯的文化企業,積極爭創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基地)。
2.改造建設一批產業園區(基地)。合理布局一批文化特色鮮明、主導產業突出、產業集聚度高、配套服務完善、帶動性強的文化產業園區和基地。通過鴻翼創谷·世紀天鴻創業孵化平台等產業孵化器,催生具有高文化附加值和高技術含量的新興業態。利用新華製藥老廠房、牽引電機老廠房、沂源國營機械廠舊址等工業舊廠房,通過功能性流轉、創意化改造,規劃建設一批藝術特色園區、創意設計園區、影視動漫園區、非遺產業園區、休閒娛樂園區、文化商業園區等。扶持一批集聚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的文化產業園區,帶動區域文化產業集群連片發展。
(三)培育壯大市場主體
支持骨幹企業做優做強,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實施文化企業培育工程,對我市具有潛力的文化企業,按照“一企一策”培育思路,提升企業的產業鏈帶動能力、研發創新能力。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招引一批國內外知名文化企業集團落戶我市,推動文化產業整體規模和綜合競爭力走在全省前列。支持小微企業做專做精,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提升核心競爭力。最佳化文化領域創業興業環境,創新小微企業投融資機制,重點支持一批“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企業發展。通過生產協作、開放平台、共享資源等方式,帶動上下游小微企業發展。加快發展新型文化企業,推動傳統文化業態高質量發展。
(四)激發文旅消費活力
加強文旅消費大數據分析運用,促進供需調配和精準對接。持續推出消費惠民措施,通過文旅消費季、消費月、消費周等多種形式,促進文旅消費,完善常態化消費促進機制。發揮線上交流互動、品牌打造、精準行銷等優勢,推動線上線下消費融合互促,培育網路消費、定製消費、體驗消費、智慧型消費、互動消費等新型消費,爭創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示範城市。改造提升現有文旅消費場所設施,推進文旅消費網點建設。提高文旅消費場所的便捷程度,引導演出、文化娛樂、景區景點等場所廣泛套用網際網路售票,提升數位化預約能力。把文旅消費嵌入各類博物館、影院、劇院、文化館、圖書館、書店等文化休閒區域,建設匯集文創商店、特色書店、劇場、文化娛樂場所、博物館、美術館等的文旅消費集聚區,推動傳統商業綜合體向文體商旅綜合體轉型。
(五)完善文旅投融資體系
創新文化旅遊項目招商引資方式,安排財政金融互動資金,通過激勵獎補、風險分擔、融資貼息等多種方式,引導帶動社會資本通過獨資、合資、合作等合法途徑進入重點文化旅遊業;鼓勵當地民營資本參與文化旅遊資源開發。引導文化和旅遊企業與金融機構開展多種形式的銀企合作;鼓勵各類金融機構開發和推廣適應文化旅遊業發展需要的個性化金融產品,加大對符合條件的重點文化旅遊企業的授信額度。支持擔保機構、產權評估和交易機構、保險機構、證券和債券機構等拓展文旅業務,推動完善文化企業無形資產評估、確權、登記、託管、流轉等服務體系,鼓勵無形資產評估、流轉和抵質押融資,拓寬文化企業信貸抵質押物範圍和風險緩釋渠道。
九、推動旅遊業高質量發展
(一)深度推進全域旅遊發展
建立黨政統籌的全域旅遊組織領導機制,實現由部門抓旅遊向黨政統籌抓旅遊的轉變,構建政府主導、部門聯動、行業促進、市場推動的旅遊發展格局。加強規劃引領,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爭取旅遊專題和專項規劃,為全域旅遊發展預留空間。
鞏固提升淄川區、博山區省級全域旅遊創建成果,積極爭創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支持高青縣爭創省級全域旅遊示範縣。
(二)完善現代旅遊產品供給體系
1.支持精品旅遊景區建設。緊扣國際知名旅遊目的地城市定位,大力實施大項目帶動戰略,拓空間、強平台。重點推進齊國故城考古遺址公園、“齊風勝境”文旅綜合體、聊齋文化旅遊區、顏神古鎮、馬踏湖旅遊度假區、周村古商城景區、朱彥夫初心家園、天鵝湖溫泉國際慢城、華僑城旅遊綜合體、牛郎織女景區等10個投資強度大、市場前景好、帶動力強的重點項目。
2.豐富旅遊業態體系
推動傳統業態升級。推動觀光旅遊向休閒度假轉型發展,以齊文化傳承創新示範區核心區建設為抓手,大力推進齊文化旅遊項目建設和提升,圍繞齊文化IP打造實景演藝活動,提升文化休閒體驗功能。加大工業遺產活化利用力度,促進工業旅遊景區提檔升級,培育工業旅遊龍頭景區,完善集科普、購物、體驗於一體的旅遊功能,積極爭創國家工業旅遊示範基地。促進紅色旅遊與鄉村旅遊、研學旅遊、生態旅遊融合發展,完善紅色旅遊產品體系,打造魯中紅色旅遊的重要支點和品牌。整合溫泉、森林、濕地等康養資源,推動康養項目周邊度假酒店、康養社區等配套設施建設,打造特色鮮明的康養旅居產品,爭創一批國家和省級康養旅遊示範基地。實施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精品工程,創新鄉村旅遊產品和開發模式,發展景村互動型鄉村旅遊,打造鄉村旅遊樣板和鄉村旅遊集群片區,助推鄉村振興。最佳化研學內容和課程,豐富研學業態和產品體系,推動研學旅遊向品質化、規模化、國際化方向發展,打造一批省級中小學生研學基地。
培育新業態。培育一批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加快推進省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建設,繁榮夜遊時尚購物消費,鼓勵開發夜遊曲藝演出、文藝演出、景區演藝等夜間旅遊項目,打造夜間消費高地。加快推動體育與旅遊融合發展,培育一批運動休閒特色明顯、引領帶動作用強的體育旅遊項目,為時尚活力淄博建設賦能。全面提升自駕旅遊交通配套設施和服務品質,聯動交通部門推進道路設施完善,建設網紅自駕旅遊公路,引導市場建設自駕車、房車露營地。
3.構建主題旅遊線路產品體系。緊抓發展機遇,發揮魯中區位優勢,以交通格局、特色資源及專項市場需求為基礎,深入挖掘自然資源和歷史人文資源內涵,將文旅景區進行有機串聯,兼顧美景、美食與美宿,突出線路主題性,構建富有主題驅動力、品牌影響力的旅遊線路,攜手線上旅遊運營商推出淄博旅遊攻略,提高淄博精品主題旅遊線路在全國的知名度、增強吸引力。
4.完善旅遊公共服務設施建設
構建“快旅慢游”交通網路。依據我市旅遊資源分布情況,構建“快旅慢游”全域旅遊交通網路,打通旅遊景區通行“最後一公里”。到2025年,全市3A及以上景區實現三級公路通達。加強城鄉公交對鄉村旅遊點的串聯,規劃開通旅遊公交線路,拓展“一元公交遊景點”覆蓋面。挖掘市域鐵路沿線旅遊元素,打造膠濟、辛泰等鐵路旅遊專線。支持“交通+旅遊”新業態發展,以“美麗公路+”為主題,帶動公路沿線田園休閒、農業採摘、濱水休閒、生態文化休閒、康養保健、研學觀光等業態的發展。
高標準建設旅遊集散服務體系。按照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建設標準,完善提升淄博旅遊集散中心、淄博交運旅遊集散中心和淄川旅遊集散中心,增加休閒娛樂設施,升級休憩餐飲環境,提高服務諮詢水平。依託博山火車站、桓台火車站、周村汽車站、高青汽車站、沂源汽車站、文昌湖省級旅遊度假區,新設6處二級旅遊集散中心。各景區景點遊客服務中心提供特色化的交通集散、線路推介、導遊服務、票務預訂、投訴建議、救援扶助、信息諮詢等服務。
健全國際化旅遊標識系統。按照全域旅遊示範區建設標準,圍繞打造國際知名旅遊目的地城市定位,構建中英日韓文對照的旅遊標識,統籌建設全市旅遊交通引導標識系統。實施“導航計畫”,在高速公路、國道、省道及重要風景公路等設定旅遊交通引導標識系統。在綠道系統上設定旅遊引導標識牌。在交通樞紐區域、遊客集散中心等重要交通節點入口設定旅遊引導標識牌,實現全覆蓋。
持續推進旅遊廁所革命。滿足全市旅遊發展的需求及景區發展配套需求,提升景區旅遊廁所建設,國家3A級及以上景區A級旅遊廁所數量不少於廁所總數的30%。結合市政廁所建設,增加公共休閒廣場、夜間消費區等區域廁所數量,在城區公共廁所增加旅遊元素。在道路規劃中對接交通驛站,根據發展需要設定相應數量的廁所。
5.提升旅遊服務質量。培育旅遊企業質量文化、提升質量管理水平、促進旅遊企業服務創新、增強旅遊服務質量保障、加強旅遊從業人員服務培訓,強化優質旅遊服務品牌意識。
景區:推進景區旅遊服務標準化、品牌化、便利化,形成溫馨、貼心、舒適的旅遊環境。落實“錯峰、預約、限量”要求,實現4A級旅遊景區門票網上預約全覆蓋,及時發布客流預警信息,引導遊客合理安排出行。
住宿:加快五星級酒店招引建設,持續推進旅遊星級飯店、綠色旅遊飯店、文化主題飯店、精品旅遊飯店、星級旅遊民宿的評定、覆核、推薦和管理工作,開展最美旅遊酒店、最美鄉村民宿評選。開展從業人員業務培訓,為遊客提供更好服務。
餐飲:深入挖掘飲食文化內涵,鼓勵知名餐飲企業聯合旅遊企業共同做大做強,擦亮博山菜金字招牌。推進市縣主城區、交通沿線、遊客集中地實施“明廚亮灶”工程,引導大中型餐飲業主建設透明廚房和智慧廚房。規範提升農家樂經營水平,開展地方特色餐飲提升和旅遊景區、農家樂及周邊餐飲食品安全與網路訂餐食品安全專項行動,加強食品安全衛生。
旅行社:加強對旅行社的監督管理,規範旅行社經營業務,提升旅行社安全防範能力,提升旅遊客運安全管理水平。提高旅行社服務質量,加大對旅行社經營服務不良信息的採集力度,努力營造誠信守法的旅遊市場環境。提升我市旅行社地接服務能力,實施地接導遊專業素養研培計畫和金牌導遊培訓項目,提升地接導遊服務水平,推動旅行社向“線上+線下”一體化發展。
(三)深化文旅融合發展
1.文化和旅遊融合新業態。實施文旅融合發展攀升計畫。深化“非遺+旅遊”,全面打響“淄博非遺旅遊”新名片,推動非遺在主要A級景區全覆蓋。開展非遺主題旅遊線路的設計、體驗和推廣,推出一批非遺體驗基地和非遺特色酒店(民宿)。推出“文物+旅遊”專項行動,推進文保單位與旅遊結合,讓不可移動文物“活”起來。鼓勵“文創+旅遊”的深度融合發展,推進培育文旅商品企業,積極打造“齊品”特色文創品牌。深化“演藝+旅遊”,鼓勵演藝企業、劇團、劇場等加強與旅遊的合作,打造有特色的演藝劇目。
2.公共文化服務與旅遊融合。推進公共文化設施、服務與旅遊融合發展。擴大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範圍,讓遊客方便快捷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務,實現主客共享。推動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劇院、非遺展示場所等成為旅遊目的地,打造文化和旅遊融合型服務空間,逐步提升公共文化場館吸引力。推動有條件的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與旅遊服務中心融合建設。
3.鼓勵公共文化服務和活動進景區。大力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進景區活動,堅持“以需定供”,在有條件的景區設定文化館分館、圖書館分館,將城市書房、鄉村記憶館、非遺展館等植入景區,增強景區文化吸引力。推動特色民眾文化活動融入旅遊服務,鼓勵和支持民俗節慶活動豐富城鄉旅遊。
(四)壯大旅遊市場主體
實施市場主體壯大工程。加快市級及各區縣文旅集團發展,突出特色,錯位布局。加快文旅平台公司增資擴容,增強資本運作能力,積極參與文旅項目的開發與建設,不斷壯大企業規模和實力。推動全市4A級重點國有景區進行“三權分置”,形成所有權歸國家、行政管理權歸管委會或地方政府、經營權歸企業的管理運營模式。培育民營市場主體,實施文旅企業梯次培育工程。鼓勵骨幹企業通過兼併重組、股權合作等方式,擴展產業鏈,促進產業整合與集群發展。支持小微文旅企業找準市場定位,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持續推動文旅企業“小升規”“個轉企”。加快推進小微文旅企業服務體系建設,打造小微文旅企業創新創業公共平台,完善小微旅遊企業扶持政策。按照“快招引、快促建”思路,引進一批帶動作用和競爭優勢強的旅遊頭部企業,集中發力、提勢聚能,謀劃建設具有支撐性的功能平台,形成項目梯度推進、滾動簽約、批次履約的強勁態勢,不斷提升最佳化景區運營管理水平,發展一批具有成長性、引領性、標誌性的文旅項目。
(五)強化智慧旅遊建設
1.深化“網際網路+旅遊”。重點開展旅遊創新科技套用、旅遊景區智慧化、旅遊行銷網路化等創新套用工程,推動5G、物聯網、區塊鏈、雲技術、大數據、AI/VR/AR/MR、衛星導航為代表的科技創新在文化和旅遊領域的套用。支持培育一批科技文化融合領軍企業,支持企業爭創山東省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支持有條件的企業爭創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支持文化和旅遊企事業單位聯合高校、研究機構申報國家重點實驗室、省重點實驗室。
2.完善數位化服務體系。依託全市大數據中心,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整合全市文化和旅遊產業資源和信息資源,建設文旅主題庫、文化旅遊產業監管與文化旅遊公共服務平台。完善智慧型入園、景區速覽、線路推薦、手機導遊、全景導覽、VR體驗等服務功能,為遊客提供智慧型化、便捷化服務。完成與省級智慧文旅平台“好客山東雲遊齊魯”、“愛山東”APP、市資源共享平台的對接。積極有序推進淄博智慧旅遊服務平台套用推廣工作,發揮數據價值,實現智慧型化一站式服務。
(六)加強旅遊行銷與對外交流
健全文旅IP品牌體系。堅持品牌引領,堅持IP化思維,大力推廣“齊文化”IP,圍繞我市地域特色文化資源,通過整體包裝、政企聯動、捆綁行銷等形式,打造主題文旅品牌IP體系。開展精準旅遊行銷,聚焦國內市場,深耕省內基礎市場,拓展京津冀、長三角等重點市場,挖掘成渝城市群、關中城市群等潛力市場,不斷拓展國內旅遊市場,做大市場總量。高效開發國際市場,精準對接東亞、中亞、東南亞等旅遊市場,利用第三方企業或媒體在國外知名視頻網站推廣淄博旅遊,申辦國際旅遊推介會,提升淄博文旅境外宣傳熱度。拓寬行銷推廣渠道,整合線上線下資源,全面構築旅遊行銷矩陣。推進直播電商與優勢文化產業有機融合發展,打造一批直播經濟基地、產業直播經濟集群。推動文化旅遊區域合作,積極融入省會城市群經濟圈。進一步發揮濟淄一體化文旅先行合作機製作用,與濟南市在文化旅遊方面全面開展同城化合作。開發跨區域文旅資源,推進齊長城國家文化公園、黃河生態旅遊一體化開發工程等建設,打造齊魯文化旅遊目的地品牌。積極開展對外交流活動,參與“外媒山東行”“中國國際文化旅遊博覽會”“山東國際旅遊交易會”等大型文化旅遊交流活動。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國際友好城市的合作交流,發揮博山區國家文化出口基地作用,輻射和帶動更多文旅企業走出去。
十、全面提升文旅監管與服務水平
(一)加強執法能力建設
1.完善執法體制機制及監督考核。按照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改革部署要求,完善權責明確、監督有效、保障有力的綜合執法管理體制。健全完善聯合辦案和執法協作機制,加強區域執法協作。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科技等手段提高執法效能。推進市、區縣兩級完善文化市場綜合執法隊伍建設,最佳化人員配置。抓好教育培訓,全面提升執法人員綜合素質和辦案能力。完善執法監督考核機制,加大考核力度,有效促進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
2.嚴厲打擊違法行為。落實旅遊執法聯動機制,嚴厲打擊旅行社市場的違法違規行為,提高旅遊執法針對性。組織開展網上旅遊產品摸底巡查,查處違規網上行為。加大文化和旅遊相關法律法規的普法宣傳力度,持續開展多層次多形式法治宣傳教育。
3.提高監管智慧化水平。加快建設統一規範、信息共享、協同聯動的“網際網路+監管”平台。運用技術手段,延伸管理手臂,提高監管效能,推動線下治理與線上治理、動態監管和即時監督相結合,實現多方位、立體化、精準化、智慧型化、可視化監管服務格局。構建多部門協同的精準化風險預警新機制。利用大數據系統,分析、研判網上輿情信息,為執法監督提供信息來源。用足用好全國文化監管平台、全國旅遊監管平台,努力營造放心、安心、舒心的消費環境。
(二)推動信用文旅建設
1.建立完善信用信息記錄。依託信用中國(山東淄博)網等公共信用服務平台,建立健全旅遊、娛樂、演出、藝術品、網路文化等領域文化和旅遊企業主體、從業人員以及文化旅遊產品的信用信息資料庫,建立健全文化和旅遊市場主體信用檔案,持續完善信用信息歸集、公示、共享、評價工作,加強文旅市場信用動態監管。
2.加快推進行業信用監管制度體系建設。深入落實文化和旅遊信用管理制度,研究制定我市文化和旅遊市場誠信體系建設方案、文化旅遊從業人員誠信從業準則。建立旅遊業消費者意見反饋和投訴記錄與公開制度。開展旅行社、旅遊景區和賓館飯店信用等級第三方評估,強化信用監管和聯合懲戒工作機制。
3.打造文化和旅遊市場信用管理平台。加快推進文化和旅遊業信用信息整合,完善行業信用信息數據資源,搭建淄博市文化和旅遊信用信息平台,對外公示文化和旅遊市場管理中的動態信息和企業、從業人員的基本信用信息,方便公眾、遊客線上瀏覽、查詢行業企業及從業人員的信用檔案信息、行政許可信息、行政處罰信息、紅黑榜等信息,並將徵信情況與星級飯店、A級景區評定和覆核掛鈎。
(三)築牢安全生產防線
1.排查治理隱患。加大公共文化活動場館、文化經營單位、文物保護單位、A級旅遊景區、星級酒店、旅行社等重點領域安全檢查力度。加強對大型遊樂設施、遊客運載工具、公共娛樂場所人員密集場所重點部位的安全檢查和隱患排查。加大對旅行社在產品安全風險評估、出遊風險提醒提示、安全培訓教育、安全預案編制、安全應急處置等方面的檢查整治。強化對景區在核定最大承載量、制定和實施流量控制方案等方面的檢查力度。
2.完善防控機制。紮實推進風險隱患雙重預防體系建設,實現規模以上企業雙重預防體系建設全覆蓋。積極推動景區投保企業責任險。圍繞假日、汛期、旅遊高峰期等重點時段,以及用火用電用氣安全、高風險旅遊項目等重點區域,及時發布預警信息和安全提示,指導文旅企業有效防範和處置生產安全事故。全面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工作要求,切實做好文旅領域疫情防控工作,強化流量管理,實行景區門票預約制度,推行遊客分時段間隔入園、錯峰旅遊。建立應急指揮系統,加強景區遊客流入數量和來源地監測,完善疫情應急處置預案和人群緊急疏散預案,合理設定場所進出通道,科學設定隔離區,並與衛生防疫部門建立工作聯動機制,發現異常情況及時上報,形成全過程、可溯源的閉環管理體系。
3.加強宣傳教育。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旅遊安全學習培訓活動,分層次、分專業組織各類企業管理人員、一線從業人員進行安全培訓,提高全系統安全防範意識和能力。積極開展“安全生產月活動”“安全生產萬里行活動”,加強對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安全生產知識的宣傳。
十一、提高新聞出版管理水平
(一)加強監管,確保正確輿論導向
堅守正確政治方向。加強對報刊等出版物進行內容審讀,強化依法依規辦報辦刊、編印內資意識。各出版單位開展編校質量整治行動,立查立改,全力做好意識形態風險防控工作。各新聞單位及新聞從業人員嚴格遵守新聞宣傳紀律,提高新聞采編人員素質,確保正確輿論導向,強化對意識形態陣地的管理。
(二)加強行業自律,規範行業行為
嚴厲打擊假新聞、假記者和新聞敲詐、有償新聞等違法違規行為,切實維護新聞采編與新聞傳播秩序。加強對印刷發行行業的研判分析和指導管理,強化對違規企業的監督管理,落實對監管風險點的預警處理,全面掌握全市印刷發行行業的發展現狀及趨勢,進一步增強經營單位守法經營、誠信經營意識,促進全市印刷發行行業規範、有序、健康發展。
(三)加強著作權宣傳與保護
1.規範著作權登記工作。認真落實著作權法等相關法律法規要求,提高著作權登記工作規範化、標準化、信息化水平,以作品登記工作為抓手,提升著作權作品登記質量和水平。對接民眾需求,提供政策諮詢、法律講解等著作權服務,提升著作權保護的社會影響力。
2.提升公眾著作權意識。開展著作權宣傳系列活動,印製宣傳冊,在公共文化場所發放;加強著作權法規定的保護體系、產權形勢宣傳,組織開展進學校、進社區、進企業宣傳活動以及著作權保護培訓活動,進一步提高全社會的著作權保護意識和維權意識。充分利用抖音、快手、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平台,推出著作權公益系列宣傳片,通過線上線下宣傳相結合的方式,積極營造“保護著作權、崇尚創新”的濃厚氛圍。
3.加強著作權監管。提高著作權保護能力,嚴厲打擊非法出版物和出版物侵權盜版活動。加強對出版物市場的監管,組織開展出版物市場專項檢查行動,查處各類違規出版物。
4.推動使用正版軟體。創新開展軟體正版化工作培訓,加強督導檢查,確保各級黨政機關、事業單位使用正版軟體。全面推進國有企業使用正版軟體工作進程,加大民營企業使用正版軟體推進力度,不斷提升全市軟體正版化工作水平。
十二、創新廣播影視管理
(一)紮實做好廣播影視安全播出
築牢廣播影視安全螢幕障。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和安全播出責任制,聚焦陣地管理和行業管理,突出重點,提高管理水平。做好元旦、春節、國慶節等重要時間節點安全保障工作。進一步完善保護廣播電視衛星接收站免受5G基站干擾應急聯絡協調機制,全力保障廣播電視安全播出。持續開展非法廣電設施治理,建立行業領域常態化治理機制,確保全市視聽環境良好發展。做好脫貧戶電視“戶戶通”幫扶,實現由“戶戶通”向“人人通”、由“看電視”向“用電視”轉變。
(二)推動融媒體中心管理和發展
全力做優融媒體主平台和主賬號。加快推進張店區、淄川區、博山區、周村區、臨淄區融媒體中心完成信息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支持各區縣打造融媒體中心主平台和主品牌產品,推進優質資源向網際網路和移動端傾斜。支持融媒體中心發揮整體優勢和視聽特長,將移動客戶端打造成技術先進、特色突出、用戶眾多、自主可控的綜合信息服務平台。
(三)推動應急廣播體系建設
全面啟動全市應急廣播體系建設。統籌利用現有廣播電視傳輸覆蓋資源,建設與各級應急信息發布系統有效對接的全市應急廣播體系。建設市、縣級應急廣播平台,完善傳輸覆蓋網路,建設信號傳輸通道,改造有線電視覆蓋網,完善無線廣播覆蓋網,完善應急廣播大喇叭系統。加強戶外終端、室內終端建設,實現應急廣播更大範圍的覆蓋,努力打造市、區縣、鎮(街道)、村(社區)四級貫通的應急廣播體系。不斷完善應急廣播運行管理機制,充分發揮應急廣播在風險預警、應急救災、政策宣傳、社會動員等方面的作用。
(四)推動“智慧廣電”發展
構建智慧廣電內容生產體系。鼓勵市縣廣播電視播出機構重塑策采編髮流程,實現節目內容敏捷生產和創新業務彈性部署,全面提升全媒體制播能力,豐富高新視頻節目內容供給。加快網路升級改造和智慧化建設,推進廣電5G建設,挖掘廣電5G套用場景,探索廣電5G業務模式,提升廣電網路運營、運維、監管和調度的智慧化能力和水平。最佳化廣播電視無線覆蓋網路效能,推進地面無線數位電視高清化,開展地面無線超高畫質電視實驗,推動無線發射台站等基礎設施改造工程,探索新技術條件下地面無線廣播電視數位化、智慧化發展模式。
(五)推進農村公益電影及城市影院管理
1.深入推進農村公益電影放映提質增效。以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每年面向社會公開招標農村公益電影放映項目。堅持“民眾點單”原則,根據民眾需求匹配放映資源,擇優放映充滿正能量、弘揚主旋律的影片。推動流動放映向固定放映、室外放映向室內放映轉變。建立映前公示制度、開展“電影有約”活動、更新放映設備、提升放映員隊伍素質等,確保農村居民享有均等的觀影機會。實施“線上監管+線下抽查”制度,聘請第三方機構進行暗訪測評,升級農村數字電影放映監管平台,嚴格落實獎懲制度,杜絕不規範放映、假放映和冒領補貼現象,全面提高農村公益電影放映社會效益。
2.加強對城市影院經營的規範管理。制定淄博市城市影院考評和監管體系,從許可規範、票務管理、放映質量、安全服務、疫情防控、配合管理等方面對城市影院進行全面考核。舉辦全市城市影院從業人員禮儀服務培訓班,開展“惠民觀影體驗活動”,通過明察暗訪等形式,加強對城市影院的日常監管。
十三、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一)加快培養文化管理服務人才
完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專業人才職業教育體系,加強基層文化工作骨幹培訓工作,不斷提高專業化水平。大力實施公共文化服務人才培養工程,實行“人才+項目+基地”的培養模式,逐步建設專業帶頭人、優秀中青年業務骨幹、青年業務尖子梯次結構合理的專業人才隊伍。加大對文物和博物館領域領軍人才、中青年骨幹創新人才引進力度,培養考古發掘、考古勘探、文物修復、古建築修繕、展陳策劃設計、數位化建設、文物鑑定等緊缺人才,全面提高文博工作者專業水平。加大藝術人才梯隊建設,積極引進拔尖人才和緊缺人才,建立一支德才兼備、銳意創新的藝術人才隊伍。
(二)加快引進和培養優秀旅遊產業人才
對標建設國際知名旅遊目的地城市定位,研究出台旅遊人才引進優惠政策,建立投資驅動的“人才+項目+資本”招引機制,全方位引進旅遊高端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創業團隊。依託省內高等院校和專業力量,大力培養旅遊專業人才,打造兼具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的高層次、套用型旅遊人才隊伍。支持我市旅遊職業教育發展,加強職業教育、崗位培訓與繼續教育,不斷提升從業人員能力素質及服務質量。出台旅遊人才獎勵政策,對獲得“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模範導遊員”等榮譽的人才給予表揚。規範行業運作,加強對旅遊從業人員的職業引導,營造良好的從業氛圍。
十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市文化和旅遊局負責全市全域文化和旅遊發展的統籌指導和綜合協調工作,研究解決文化和旅遊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做好制度設計,確保規劃執行到位。各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各負其責、協同推進,形成推動規劃落地落實的合力。各區縣要將文化和旅遊發展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做好品牌宣傳、市場行銷推廣、產業發展規劃、文旅發展政策、高星級酒店布局、一園一策大項目、民宿產業、國際交流合作、國際論壇會議九大統籌,建立健全協調配合機制,加強與市文化和旅遊局的工作聯動,實現資源共建共享。
(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完善文化和旅遊管理體制機制,最佳化營商環境,進一步打破行政壁壘、區域壁壘,加強常態化分工協作,推進區域規劃對接、交通互聯互通、產業互補發展,實現各方合作共贏。圍繞全域旅遊重大工程、重大項目等,加快形成全市統一的文化和旅遊大市場。健全文化和旅遊黑名單制度,充分發揮信用管理在文化旅遊監管中的作用。完善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機制,鼓勵和支持各區縣在提供免費基本公共服務的基礎上,根據需求適當增加個性化、非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推動旅遊集散中心、旅遊諮詢中心社會化運營。加快建立公共文化機構和旅遊公共服務機構績效考評制度。建立統籌文化和旅遊資源的保護和開發機制,構建文化和旅遊應急管理體系。探索推出博物館開展旅遊活動的激勵機制。建立健全文化產業安全監管機制,守好意識形態、文化安全和社會穩定底線,完善和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
(三)落實政策支持體系。依據文旅法律法規等促進旅遊投資和消費的政策規定,研究制定我市支持文旅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切實促進旅遊諮詢服務機構、文旅企業、文化產業園區發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
(四)落實土地供給。科學布局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在國土空間規劃中對重大文化和旅遊項目用地作出合理安排。允許在非生態核心區適當建設旅遊配套設施。保障新增土地供給,鼓勵盤活存量用地,優先保障省、市重大文化旅遊業項目土地供應。鼓勵以長期租賃、先租後讓、租讓結合、彈性年期等多種方式供應文旅項目建設用地。鼓勵企業依法利用空置工業廠房、倉儲用房、老舊建築、荒山、荒坡、荒灘等存量資源開發文化旅遊項目。在工業園區內建設的生產性文化產業項目,參照執行工業用地政策。
(五)強化督導考核。制定文化和旅遊重點工作實施方案,對重大事項和重點工程實施跟蹤監督、定期考核,強化考核結果運用,及時通報項目進度情況。採用定期與不定期、例行檢查與專項檢查相結合的方式開展督導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落實。
印發通知
淄博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淄博市“十四五”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的通知
淄政辦字〔2022〕32號
各區縣人民政府,高新區、經濟開發區、文昌湖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各有關單位,各大企業,各高等院校:
《淄博市“十四五”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淄博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2年5月24日
內容解讀
《淄博市“十四五”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分析了淄博市文化和旅遊發展成就與形勢,提出了齊文化傳承創新示範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際知名旅遊目的地城市的發展定位,系統闡述了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推動藝術創作繁榮、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健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體系、促進文化產業創新發展、推動旅遊業高質量發展、全面提升文旅監管與服務水平、提高新聞出版管理水平、創新廣播影視管理、加強人才隊伍建設11項重點任務。
《淄博市“十四五”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著力深化文化賦能,繁榮發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遊業,豐富優質文化和旅遊產品供給,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加快齊文化傳承創新示範區建設,推進文旅深度融合,努力實現創新發展,不斷擴大淄博文化的影響力,更好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為奮力開創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市建設新局面提供堅實的精神支撐。
《淄博市“十四五”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提出,淄博市“十四五”文化和旅遊發展總體目標為,到2025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深入人心,市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不斷提高,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遊業繁榮發展,文旅經濟活力充分釋放,構建起“一核兩翼三帶六組團”的文旅發展格局。深化文化賦能,傳承城市文脈,留住城市記憶,彰顯城市精神,提高城市文化軟實力,齊文化傳承創新示範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際知名旅遊目的地城市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大力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突破行動,爭創全國文明典範城市、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示範城市、國家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區,努力打造齊魯文化和旅遊發展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