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十四五”交通運輸發展規劃

《天水市“十四五”交通運輸發展規劃》已經天水市政府第87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天水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於2021年12月13日印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水市“十四五”交通運輸發展規劃
  • 頒布時間:2021年12月13日
  • 發布單位:天水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全文
一、規劃背景
(一)發展基礎
1.交通發展成就
“十三五”初期,在《甘肅省“十三五”交通運輸發展規劃》(甘政辦發〔2016〕179號)中共規劃全市交通建設項目25個,其中公路暢通工程建設項目17個,道路運輸樞紐場站建設項目8個。2018年9月,根據項目實施情況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省交通運輸廳對“十三五”規劃約束性指標、預期性指標及規劃項目進行了中期調整,調整後全市交通建設項目29個,其中公路暢通工程建設項目8個,道路運輸樞紐場站建設項目1個,鄉鎮客運站項目20個。目前,所有項目均已開工建設,截止2020年底,全市交通基礎設施累計完成投資295.42億元。
(1)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推進,綜合交通體系不斷完善。公路覆蓋率和通達深度不斷提高。截止2020年底,全市公路通車總里程達14139.619公里,比2015年底的10513公里增長34.5%。其中國道771.744公里,省道1380.596公里,縣道2310.733公里,鄉道2685.251公里,村道6991.295公里。從等級結構來看,天水市高速公路272.865公里,一級公路120.641公里,二級公路649.811公里,三級公路953.48公里,四級公路12109.969公里,等外公路32.853公里。等級公路占比達99.77%,比2015年底94.6%增長5.17個百分點。公路網面積密度由“十二五”末的每百平方公里72.5公里提高到現在的98.9公里。
目前秦州、麥積、甘谷、武山、秦安五縣區已經開通高速公路,實現與主城區一小時通達;S25靜寧至天水高速公路莊浪至天水段項目已在“十三五”期間開工建設;S03天水繞城高速公路項目、S35景泰至禮縣高速公路天水段等一批高等級公路項目均已在“十三五”期間開展相關前期工作。
新建改建普通國省道420公里,85%的鄉鎮實現普通國省道覆蓋,G310秦州至甘谷至武山段升級改造工程、S325甘谷至渭南鎮至麥積段二級公路、麥積鎮至麥積山景區旅遊公路、S218高莊村至麥積鎮旅遊公路、S208洛門至水簾洞旅遊公路、麥積區潘集寨至溫泉旅遊公路、S225線楊家峴至武山縣城公路、S304秦安至甘谷公路、S529清水至社棠公路、S536禮辛至謝家灣公路、武山縣賀家店至岷縣戰備公路、麥積區社棠鎮至清水縣南峽戰備公路、麥積區溫泉至虹門子旅遊公路等20個普通國省道項目先後建成通車。
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建設“四好農村路”的指示精神,按照中央、省、市精準扶貧“一號工程”要求,強力推進交通脫貧攻堅。“十三五”期間,累計新改建農村公路7508公里,整治農村公路安全隱患里程7050公里,加固改造危橋28座,完成投資26.4億元。全市113個鄉鎮和2491個行政村全部通了瀝青水泥路,通暢率達到100%;8010個自然村已通硬化路6648個,通暢率達到83%。截止2020年底,全市農村公路總里程達到11987公里,較2015年增長27.2%。清水縣被交通運輸部確定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麥積區被省交通運輸廳確定為“四好農村路”示範縣。“路長制”在清水首推、全市覆蓋並在全省推廣,鄉鎮農村公路管理機構覆蓋率超過90%。“省市統籌、縣級負責、鄉村齊抓、社會參與”的農村公路管理養護責任體系初步建立。五年來,天水市解決了農村地區“走得了”的問題,努力推動實現人民民眾“走得好”的願景,兌現了“小康路上決不讓任何一個地方因交通而掉隊”的莊嚴承諾。
鐵路取得跨越式發展。天水境內有徐蘭高速鐵路寶蘭段、隴海鐵路、天平鐵路。其中徐蘭高速鐵路寶蘭段是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八縱八橫”高速鐵路主通道中陸橋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2017年7月9日寶蘭客專開通,寶蘭客專在天水境內線路長約105公里,設計速度為每小時250公里,設東岔、天水南、秦安三處中間站。天水南站存車線於2020年9月26日建成投運,該項目實現由天水始發開往蘭州、西安方向動車組列車,對於加快構建天水鐵路“十字”骨架、完善隴東南鐵路運輸組織體系、促進天水地區旅遊和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隴海鐵路橫貫天水市全境,市域內東起麥積區牛背村,西至武山縣謝家坡村,是連線我國東西部地區的重要鐵路通道。天水已經實現東向與關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西安以及寶雞、楊凌等重要節點城市,西向與定西及省會蘭州等省內重要中心城市的2小時通達。
航空正在謀求升級發展。天水機場位於秦州、麥積兩區中間的藉河谷地,麥積區羲皇大道東段二十里舖,占地634畝。2008年09月舉行開航慶典,目前開通了天水至西安、天津、南京、重慶、銀川、杭州的航線,機場等級為3C級,性質為軍民合用,可供CRJ、D328等中小機型起降。2020年,天水麥積山機場旅客吞吐量17.75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36.1噸,相較於“十二五”末的旅客吞吐量6.33萬人,貨郵吞吐量24.7噸增長明顯。目前,新機場建設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客貨運樞紐體系不斷完善。“十三五”期間,先後建設天水汽車西站、麥積客運站、甘谷客運中心、清水汽車西站等5個重點場站和20個鄉鎮汽車站項目,初步形成了層次分明、布局合理、銜接順暢、功能完善的公路客運樞紐體系。高位謀劃、全盤布局,與寶蘭客專同步建設天水南站綜合交通樞紐及站前廣場項目,實現了高鐵與公交、班線、出租無縫銜接。
(2)道路運輸服務水平不斷提升,行業治理能力不斷提高。天水市道路客貨運量保持平穩有序的增長態勢。截止2020年底,全市公路運輸總周轉量達到357635.25萬噸公里,同比增長6.11%;完成貨運周轉量337157.76萬噸公里,同比增長7.72%;完成旅客周轉量204774.94萬人公里,同比下降14.78%。積極順應“高鐵時代”新形勢,鼓勵客運企業將閒散班線運力轉化為旅遊運力,在全省率先探索開展定製客運專線業務。5年來,全市旅遊客運企業由2家增加到5家,旅遊包車由18輛增加到124輛,運力較5年前翻了6倍。持續推行“車頭向下”發展策略,試點開通鎮至村區域定線小客車,因地制宜發展預約回響式農村客運,提供差異化的出行服務,鄉鎮通班車率、建制村通客車率達到100%。汽車客運站“遊客中心化”改造有序推進,客運聯網售票範圍不斷擴大,交通一卡通惠民工程建設進展順利,城鄉客運一體化進程明顯加快。
持續推進公共運輸發展。全面推進公交都市創建工作,在規劃布局、硬體建設、政策保障、配套服務等多個方面綜合發力,新建智慧型公交停靠站418個,新開闢公交線路34條,新投放公車558輛,萬人公共運輸車輛保有量從2015年的8標台增長到10標台,有軌電車一期工程建成投運,兩區公車實現了智慧型調度,公交專用車道實現了零的突破,出租客運管理改革持續推進,網路預約出租汽車、共享腳踏車等新業態有序發展,以常規公交為主,出租汽車、公共腳踏車為輔助,多模式、高品質的城市公交體系日趨完善。
深入開展綠色交通建設。全面推進綠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大公共運輸領域新能源車輛推廣套用力度,引導企業籌資2.13億元,更新投放純電動公車295輛,占“十三五”時期全省新增新能源公車總數的四分之三,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有序推進,新能源計程車占比持續攀升。積極回響國家節能減排政策,柴油貨車污染治理力度不斷加大,交通運輸污染防治攻堅戰向縱深推進,嚴格落實營運車輛燃料消耗量準入制度,加強道路運輸車輛年度檢測,積極配合環保、公安、工信等部門實施柴油貨車污染治理。大力推廣節能減排新裝備,加快電動汽車充電樁、天然氣加氣站等配套設施建設,編制完成《天水市城區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布局規劃》(天政辦發〔2019〕33號)。全面完成出租汽車油改氣工作,有效減少營運類車輛尾氣排放。加強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治理工作,督促有汽車噴漆房的機動車維修企業按要求安裝VOC處理設施設備並做好督導檢查。
狠抓公路路域環境治理。一是加強公路日常養護,發現隱患及時採取警戒措施,設定相應警示信號,消除險情隱患;及時修補破損路面,加大危橋改造力度,保持路基穩定,公路構造物、沿線設施、交通標誌標牌、安全防護設施及綠化林完好。二是持續做好路域環境治理,加大巡查力度,大力整治“髒亂差”現象;抓好公路綠化,堅持合理規劃、與周邊環境相協調。三是嚴格控制交通運輸項目建設揚塵治理,落實“6個100%”的工作要求,採取灑水、噴霧、覆蓋篷布、圍擋施工現場等防塵方式,減少項目施工揚塵污染行為發生;嚴格落實地面綠化、硬化等抑塵措施。加大對廢舊瀝青材料和水泥砼材料的回收利用。四是加強棄土管理。嚴格要求施工單位廢棄的砂、石、土必須運到規定的棄土場,不得向河流、水庫和棄土場以外的地點傾倒;工程竣工後,及時對取土場和棄土場植樹種草,防止水土流失。
不斷推進智慧交通建設。深刻把握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中蘊藏的新動能,根據天水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總體安排部署,全面整合交通系統信息化資源,加大視頻智慧型分析、大數據統計分析建模等領先的信息技術套用力度,投資3400萬元,建成智慧交通項目。以智慧交通項目為依託,以建設智慧型化交通應急指揮體系為抓手,穩步推進交通運輸項目建設、公路管理養護、行業日常監管及服務保障各領域、各環節信息化技術全覆蓋,通過輔助決策分析和數據支撐,為行業監管提供更加有效的現代信息化手段,實現管理科學化、服務普惠化,持續推動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
(3)融資渠道不斷拓展,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保障能力加強。著眼交通項目建設任務重、負債大、融資渠道窄的現狀,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相關縣區、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持續加大土地儲備力度,充分發揮市交發公司投融資平台作用,積極銜接國內各銀行、證券公司,探索基金、企業債、公司債等融資新手段,拓寬交通項目建設融資渠道。通過銀行授信貸款、申請國家和省上補助資金、爭取國家建設債券、以融資代建及施工總承包項目間接融資,累計實現融資127億元。採用PPP模式建設高速公路項目,探索推進普通省道旅遊公路及農村公路項目“建養一體化”改革,積極開展農村公路災毀保險試點,實現交通基礎設施融資渠道多樣化,為全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有力的資金保障。
2.交通發展挑戰
經過“十三五”時期的發展,天水市交通運輸得到快速發展,全市路網和運輸結構有效改善,交通運輸綜合服務能力不斷提高,為發展區域經濟、促進脫貧致富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新的發展形勢和高質量發展要求下,人民民眾對交通運輸不斷增長的需求與交通運輸供給質量結構之間的矛盾依然存在,發展任務依然艱巨,各種挑戰和困難依然疊加,主要突出表現在:
(1)基礎設施有效供給不足。等級結構偏低,高等級公路覆蓋率較低。全市整個路網中,二級以上公路比重僅占7.4%,低於全省平均水平3個百分點,與天水市在全省區域經濟發展地位不符。尤其是普通國省幹線公路技術等級較低,省道四級路較多,占比達到37%,重點路段通行條件不良。全市尚有張家川縣、清水縣沒能實現高速公路連通,全市國、省道里程僅占路網總里程的15%,低於全省21%的平均值,幹線公路覆蓋相對不足。
圖1-1 2020年天水市路網技術等級結構 圖1-2 2020年天水市路網行政等級結構
(2)運輸服務不滿足出行需求。客運方面“出行難、難出行”的問題未完全解決。道路基礎設施情況、班線開通運營情況、運輸服務能力與水平等等都直接影響著老百姓的出行體驗,農民民眾更加方便的走硬化路、乘方便車的願望還未完全實現。道路客運運輸市場監管力度有待加強。客運班線、公交、出租客運經營行為規範不足,營運車輛超載超限等違法行為仍需堅決打擊。道路運輸改革尚需深入推進。傳統農村客運線路布局和服務有待最佳化提升,新興客運模式創新仍需加強;計程車行業管理、改革及發展等問題依然存在,完善價格形成機制,充分發揮運價調節市場供求關係的槓桿作用尚待推進,網約車經營許可工作及網約車監管平台建設有待改善。貨運方面物流業發展水平較低。缺乏龍頭企業,腳踏車單幹、自貨自運現象依然占主導地位的問題。全市多式聯運、無車承運人試點工作開展深度不足,貨運企業向現代物流業轉型發展不充分,物流降本增效成效尚不顯著。農村物流發展需持續深化。農村電商物流體系尚不健全,農村物流網點、農村客運站、鄉村郵政網點融合發展不足,農村物流發展模式有待進一步研究。
(3)項目建設推進與保障存在瓶頸。融資難度空前加大,普通幹線公路建設補助資金不足,市級交通融資平台資金投入和收益嚴重不平衡,基礎設施後續建設養護資金缺口較大;縣級交通融資平台雖已建立,但融資實力弱,資金到位率低,遠遠不能適應目前大規模建設、高強度投入的發展形勢。在建項目受資金和征地拆遷制約,推進緩慢;新建項目前期工作手續繁雜,耗時較長,導致項目無法按計畫時限開工。農村公路管理養護經費落實困難,養護力量、設備機械不足,市場化導向的管理養護機制改革進展緩慢。面對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限的要求,交通建設剛性約束越來越強,項目實施制約因素增多,工程建設推進難度加大。隨著集體林地和農村土地確權改革的推進,涉及基本農田用地審批、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征遷難度和成本進一步加大。
(二)發展形勢與要求
1.總體形勢及要求
(1)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要求交通當好“先行官”。“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也是甘肅勝利完成脫貧攻堅歷史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後,與全國同步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為引領經濟社會發展邁入現代化,要求進一步發揮交通“先行官”作用,為開啟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提供支撐。
(2)構建國際國內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要求加強路網互聯互通水平。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要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八次會議時強調,必須把建設現代流通體系作為一項重要戰略任務來抓。要建設現代綜合運輸體系,形成統一開放的交通運輸市場,最佳化完善綜合運輸通道布局,加強高鐵貨運和國際航空貨運能力建設,加快形成內外聯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網路。“十四五”期間天水應加快完善對外運輸通道,提升區域互聯互通水平,為天水穩定發展局面,開拓國際國內雙市場提供助力。
(3)推進國家重大戰略縱深發展,要求加快構建綜合交通體系。“一帶一路”、鄉村振興、新時代西部大開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關中平原城市群、西部陸海新通道、成渝經濟圈等重大戰略對於全省包括天水的發展具有深遠意義。在國家重大戰略縱深推進下,天水依託區位優勢要抓住歷史機遇,不斷強化樞紐地位,完善綜合交通網路,進一步凸顯天水作為甘肅南向和東向開放戰略支點的區域發展地位,強化發展優勢和城市發展能級,積極融入區域發展新格局。
(4)建強省域副中心城市,要求交通實現高質量發展。中國共產黨天水市第八次代表大會提出,建強省域副中心城市,發揮文化厚重、交通便捷、人口聚集、生態良好的優勢,著力打造區域經濟文化中心、交通樞紐中心、商貿物流中心、金融服務中心、醫療教育中心,增強對隴東南地區的輻射帶動和服務能力。天水交通要緊緊圍繞“建強副中心”“走出新路子”發展方向,牢記高質量發展主題,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率,以高效的交通鏈、供應鏈助力產業鏈、創新鏈打造。
2.行業發展要求
(1)交通強國要求。《交通強國建設綱要》要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牢牢把握交通“先行官”定位,適度超前,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進取,推動“三大轉變”“五個構建”“四個一流”。
“三大轉變”即交通發展由追求速度規模向更加注重質量效益轉變,由各種交通方式相對獨立發展向更加注重一體化融合發展轉變,由依靠傳統要素驅動向更加注重創新驅動轉變;“五個構建”即構建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四個一流”即打造一流設施、一流技術、一流管理、一流服務。最終建成人民滿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強國,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堅強支撐。
(2)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2020年8月6日,交通運輸部印發《關於推動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交規劃發〔2020〕75號)。要求到2035年,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先進信息技術深度賦能交通基礎設施,精準感知、精確分析、精細管理和精心服務能力全面提升,成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有力支撐。基礎設施建設運營能耗水平有效控制。泛在感知設施、先進傳輸網路、北斗時空信息服務在交通運輸行業深度覆蓋,行業數據中心和網路安全體系基本建立,智慧型列車、自動駕駛汽車、智慧型船舶等逐步套用。科技創新支撐能力顯著提升,前瞻性技術套用水平居世界前列。
(3)甘肅省交通運輸“十四五”發展規劃。甘肅省交通運輸“十四五”規劃發展要求思路中對於甘肅省下一個五年的交通運輸發展提出了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以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為統領,緊緊圍繞建設人民滿意交通的總要求,統籌存量與增量、統籌傳統基建和新基建、統籌發展與安全,加快構建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努力打造支撐國家戰略的樞紐通道新高地、打造保障人民出行的運輸服務新高地、打造融合區域發展的路衍經濟產業鏈,實現為加快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不斷開創富民興隴新局面提供堅實支撐,為甘肅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開好局、起好步做好服務保障。
二、總體思路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國家和省上加快交通強國建設的戰略部署,搶抓鄉村振興、 共建“一帶一路”、新時代西部大開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關中平原城市群建設機遇,以政策為導向,以規劃為引領,以項目為支撐,以改革為驅動,以隊伍建設為保障,緊緊圍繞建強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目標定位,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補短板、提質量、抓重點、強落實,不斷完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努力推動天水市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推動天水全面融入關中平原城市群、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蘭州西安1小時經濟圈,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征程。
(二)發展原則
——搶抓機遇,借勢發展。搶抓國家“一帶一路”、西部陸海新通道、關中平原城市群、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重大發展機遇,加強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交通快速發展,服務全市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品質提升,高效發展。以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為核心,將新技術、新方法、新理念融入交通發展,推動交通運輸服務品質與效率的提升,深化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品質,推動交通運輸發展向更高質量發展。
——綠色安全,協調發展。不斷提升安全水平、完善安全體系、強化應急能力,交通運輸發展安全保障完善可靠、反應快速,同時實現交通運輸發展綠色集約、低碳環保,可持續協調發展的理念。
——保障有力,長效發展。強化土地、政策、組織等多方式保障,拓展交通建設發展資金籌措渠道,深化交通運輸發展保障能力,確保綜合交通運輸有效發展。
(三)發展目標
1.“十四五”發展目標
“十四五”時期,我市將繼續加快推動高速公路、國省幹線等重點項目建設,完善區域綜合交通運輸大通道和物流網路,全面提升天水東西方向融入關中平原城市群、蘭西城市群,南北方向聯通平涼、慶陽、隴南,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十字型”綜合交通樞紐功能。著眼建強省域副中心城市發展格局,以壯大縣域經濟、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為切入點,以“高速公路通達各縣、對接周邊,幹線公路結構合理、銜接到鄉,農村公路乾支相連、村村聯通”為目標,提高縣際公路等級和通達通暢能力,增強城區輻射帶動功能,促進城鄉交通道路互通、運輸服務共享。
到2025年,實現交通基礎設施總量明顯擴大,交通網路更加完善,養管能力持續提升,運輸結構更趨合理,服務效率明顯提高,應急保障不斷增強,節能環保日益加強,初步建立“外聯內暢、銜接順暢、服務優良、安全環保、保障有力”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路網布局最佳化。基本建成互聯互通的快速網、銜接高效的幹線網和廣泛覆蓋的基礎網。高速骨幹網路基本建成,實現“縣縣通高速”的發展目標;普通國道二級以上比重達到95%,普通省道三級及以上公路比重達70%。省際主要通道基本貫通。“快進慢游”旅遊交通網路基本形成;鄉鎮通三級及以上公路比例達80%。
——樞紐場站完善。規劃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完成率達100%,樞紐集疏運體系更加最佳化,旅客換乘更加便捷,貨物換裝轉運效率顯著提升,公路客運場站功能提升,樞紐經濟取得長足發展。
——運輸服務便捷。公路高級客車占營運客車比例達70%,營運貨車裡程利用率達75%。多式聯運、甩掛運輸、貨櫃運輸、大件運輸等專業化程度明顯提高。旅客聯程聯運更加便捷順暢。城區公交站點500米覆蓋率達100%;城鄉配送、農村物流、快遞物流等現代物流發展成效顯著,快遞企業鄉鎮網點覆蓋率達100%。
——綠色安全加強。綠色循環低碳公路水路建設進一步加快,資源集約利用和節能減排成效顯著,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持續下降。高速公路、普通國省道廢舊路面材料循環利用率分別達100%、85%。安全監管水平和應急保障能力顯著提高,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一般災害情況下高速公路、普通國省道應急救援到達時間分別在1小時、2小時以內。
——治理能力提升。綜合交通運輸體制機制創新取得突破,依法行政水平和行政效率明顯提高。交通運輸服務監督電話實現全覆蓋,業務辦理滿意率達到90%以上。公路超限治理體系更加完善,公路超限貨物運輸現象明顯降低。市場監管水平大幅提升,交通運輸建設、養護、運輸等市場監管更加規範。
2.2035年遠景目標
展望2035年,天水全市基本形成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公路路網通達深度進一步提升,路網等級結構不斷最佳化完善,運輸服務品質顯著提高,產業融合不斷深化,智慧綠色平安交通發展成效顯著,交通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升,人民民眾對交通的滿意度明顯提升,進一步放大天水作為國家“一帶一路”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關中平原城市群等重要戰略疊加區的優勢,為天水市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三、構建暢達優質的交通基礎設施網路
(一)建設發達的快速交通網
根據天水市現有高速公路路網情況,結合天水市對外交通實際需求,強化天水市通過高速公路通道與周邊地區的聯繫,實現“縣縣通高速”的目標。
1.天平高速(G8513)
線路走向:天水境內起點秦安縣安伏鎮李家河村,終點秦州區太京鎮西十里舖,線路經過秦安縣安伏鎮、葉堡鎮、西川鎮、興國鎮,麥積區中灘鎮、渭南鎮,秦州區中梁鎮,境內里程69公里。
線路功能:天平高速是天水“十字型”高速公路發展格局的主骨架,天水市連線隴東及隴南地區的重要通道。
2.靜天高速(S25)
線路走向:天水境內起點張家川縣廟川,終點麥積區G30宏羅村,線路經過張家川縣馬關鄉、大陽鄉、張家川鎮,清水縣黃門鄉、紅堡鎮,麥積區社棠鎮、伯陽鎮、麥積鎮,境內里程118公里。
線路功能:天水市北向與平慶地區溝通聯繫的主要縱向通道,實現張家川縣、清水縣兩縣與天水市區的快速聯繫,助力天水市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和隴東南區域中心城市,輻射帶動慶陽、平涼和隴南一體化協同發展。
3.天水繞城高速(S03)
線路走向:線路分兩段,其中北繞城麥積段起始於麥積區社棠鎮石嶺村,止於渭南鎮毛集寨,經過花牛鎮、渭南鎮;南繞城秦州段起始於皂郊鎮村,止於藉口鎮四十里舖村,經過皂郊鎮、牡丹鎮,新建里程59公里。
線路功能:分流天水市過境交通和城市交通,增強天水市對外快速通行能力,拓展城市發展格局。
(二)建設完善的幹線交通網
“十四五”期間,天水市國省幹線將以完善總體公路網路結構,補齊短板為重點,重點完成10條(含同編號不同路段)普通國省幹線線路建設工作。
1.G247
線路走向:天水境內起點秦安縣,終點秦州區,線路經過王鋪鄉、郭嘉鎮、秦安縣、中灘鎮、天水市(秦州區)、皂郊鎮、平南鎮、天水鎮。
線路功能:隴天平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天水市與定西、隴南的聯繫。
2.S218
線路走向:天水境內起點張家川縣龍山鎮,終點麥積區花廟,線路經過白駝鎮、金集鎮、馬跑泉鎮甘泉鎮、麥積鎮、黨川、黃家坪。
線路功能:天水市東部地區的縱向聯繫通道之一,天水張家川縣、清水縣、麥積區對外聯繫隴南、平涼、寧夏地區的重要通道。
3.S221
線路走向:天水境內起點秦安縣蓮花鎮,終點張家川縣石槽溝,線路經過五營、隴城鎮、龍山鎮、木河、張家川、恭門、閻家、馬鹿。
線路功能:寧夏、甘肅、陝西三省之間的聯繫通道之一,張家川縣對外聯繫寶雞、平涼的重要通道。
4.S323
線路走向:天水境內起點張家川縣馬鹿林場,終點甘谷縣禮辛鎮,線路經過長寧、秦亭鎮、白沙、清水、紅堡鎮、白駝鎮、遠門、興豐、秦安、西川鎮、王窯、西坪、大莊、安遠鎮、大石。
線路功能:天水市定天寶運輸通道的組成部分,能夠加強天水與隴西、天水市下轄縣(甘谷、秦安、清水、張家川)之間的聯繫。
5.S536
線路走向:天水境內起點甘谷縣禮辛,終點甘谷縣謝家灣,線路經過大石。
線路功能:連通甘谷縣禮辛、謝家灣與大石,是天水市西部的一條西向聯絡線。
6.天水市鄉村振興南北兩山片區旅遊基礎設施
線路走向:道路線路西起秦州區韋家溝、東至麥積區花南村,依次串聯平峪溝、中梁空港新城、秦州區皇城堡、周家山、雲光寺、成紀新城、峽口、麥積新城、社棠新城、東柯新城、潁川新城、稠泥河谷、呂家溝、羅家溝、楊河村、暖和灣等節點。
線路功能:天水市鄉村振興南北兩山片區基礎設施項目連線天水市南山與北山,串聯玉泉觀、南郭寺、李廣墓等眾多名勝和文化古蹟景點。
7.天水市三陽川隧道及引線工程
線路走向:G30連霍高速公路麥積區境內起點,經過花牛鎮羅家溝、巧河。
線路功能:天水市快速中通道,加強三陽川地區聯繫。
(三)建設廣泛的基礎交通網
1.最佳化農村公路布局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中發〔2018〕1號)要求繼續把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放在農村,加快農村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為了深入貫徹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鞏固脫貧攻堅戰成果,就要著力改善農村交通條件,加快補齊發展短板,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發揮農村公路服務和支撐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先行保障作用。
到2025年,天水市全市農村公路發展能夠實現大部分鄉鎮節點及其他重要經濟結點、交通結點“20分鐘上省道、30分鐘上國道、40分鐘上高速或抵達縣城”。縣道能夠實現縣區與鄉鎮之間、鄉鎮與鄉鎮之間的互聯互通,實現大部分鄉鎮節點及其他重要經濟結點、交通結點相連線。鄉道布局既要滿足行政村出行需求,同時對縣道網進行補充和完善,與縣道有效銜接。深化鄉村資源路、產業路等道路建設,支撐鄉村振興發展。
2.提升農村公路等級結構
(1)不斷提升農村公路等級標準。“十四五”期間,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農村旅遊點、現代農業園、鄉村物流點等經濟與交通節點對農村公路提出了更高要求,應該有計畫、有步驟地對農村公路實施提檔升級,積極爭取安排提檔升級項目。同時積極鼓勵各縣爭創國省“四好農村路”示範縣,調動地方政府積極性,通過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不斷提升農村公路發展水平。
(2)制定農村公路統一建設質量標準。制定農村公路建設質量標準是打造“四好農村路”的重要一環。首先從設計與標準入手,分別針對縣鄉村道制定不同的統一質量標準,依據標準對建設單位進行質量標準的要求,從而從源頭上保證農村公路建設品質;其次農村公路建設要嚴格按程式辦事,嚴格把控農村公路建設“五關”:施工隊伍資質審查關、開工報告審批關、路基驗收關、施工質量監督關、工程驗收關,在此基礎上加強建設質量監督與質量追責制度。
(四)建設快進慢游的旅遊交通網
1.強化基礎設施服務旅遊能力
(1)構築“快進慢游”交通網。以高等級旅遊景區、旅遊度假區、特色小鎮、旅遊風情小鎮等為重要節點,構建航空、軌道交通、公路、等有機結合的綜合立體交通網路,提高旅遊目的地的可達性。推動5A級景區通一級及以上公路,4A級景區、旅遊風情小鎮通二級及以上公路,3A級景區、鄉村旅遊集聚區通三級及以上公路,星級鄉村旅遊區、行政村具備條件的通雙車道四級公路。加快幹線公路與景區公路連線線以及相鄰區域景區之間公路建設,在有條件的地區形成旅遊環線。建設集“吃住行游購娛”於一體的慢游交通網路。結合沿線景觀風貌和旅遊資源,打造具有通達、遊憩、體驗、運動、健身、文化、教育等複合功能的主題線路,並根據需求增設腳踏車道、步道等慢行設施。支持為紅色旅遊景區直接配套的紅色旅遊公路建設。
(2)完善道路沿線旅遊服務。完善公路沿線觀景平台、停車場、腳踏車道及公共廁所等服務設施,加強應急搶險救援等公共服務。有效整合公路閒置資源、沿線旅遊資源等,加快推進普通國省幹線公路服務設施建設。根據旅遊區景區質量等級,最佳化提升道路旅遊標牌標識設定,基本完成連線3A級及以上景區的主要公路沿線標識設定。在具備條件的服務區規劃設定房車營地、自駕車露營地、汽車旅館等配套旅遊服務設施。
(3)拓展交通設施服務功能。完善交通運輸設施資源功能配置,適應人民民眾健身、休閒、體驗、娛樂等需求,考慮馬拉松、腳踏車賽等賽事活動需求,讓交通運輸設施資源最大程度走近普通百姓、走向日常生活。
2.打造交通旅遊品牌產品
(1)打造旅遊風景路。充分發掘旅遊優勢資源,注重人文風物風情,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遊風景道,使道路與風景相輔相融,實現交通、景觀、遊玩、保護等功能的有機結合。根據天水市旅遊文化資源與特色元素,規劃建設具有天水特色的山水風情旅遊公路,進一步展現天水市“隴上江南”風景特色。
(2)建設特色主題服務區。規劃建設一批融入地方旅遊文化元素的高速公路服務區,推動高速公路服務區向交通、生態、旅遊、消費等複合功能型服務區轉型升級。其中天水可以以麥積山景區為依託,在麥積鎮至麥積山景區沿線甘泉服務區等地打造麥積石窟主題服務區,強化交旅融合品牌打造。
(3)加快文化公路建設。天水地處我國的地理中心區,是華夏民族古代文化的發祥地之一。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古絲綢之路重鎮,人文始祖伏羲的誕生之地,天水市經過數千年的文化沉澱,形成了特有的文化資源。建設以天水市“尋根祭祖”文化旅遊為突出重點,結合祖脈文化旅遊開發空間布局,遴選出具有代表性的祖脈文化旅遊路,服務於國內外華人尋根祭祖,打造良好的祖脈文化旅遊產品。充分利用公路沿線服務站(驛站)等設施,積極策劃、承辦各種規模級別的文化活動,提升影響力傳播力。
(五)建設高效銜接的運輸樞紐
根據現有天水市客運樞紐情況及“十三五”期間天水市客運樞紐建設情況,“十四五”期間,天水市的客運樞紐建設主要有:
1.天水高鐵綜合客運樞紐站西區
規劃等級:規劃建設等級為一級客運站
規劃樞紐功能:天水高鐵綜合客運樞紐站西區為天水高鐵站配套綜合客運樞紐,與公交、出租、社會車輛配套銜接,能夠實現與城市公交、客運公鐵高效換乘,主要服務於天水市及周邊地區。
2.秦安高鐵綜合客運站
規劃等級:規劃建設等級為一級客運站
樞紐規劃功能:作為寶蘭客專秦安高鐵站的配套客運站,與公交、出租、社會車輛配套銜接,且開通與大地灣遺址的旅遊班線,主要服務於縣域周邊地區
3.隴海鐵路甘谷綜合客運樞紐工程
規劃等級:規劃建設等級為一級客運站
樞紐規劃功能:配套建設隴海鐵路甘谷綜合客運樞紐,建設甘谷縣道路運輸行業綜合信息監管中心項目和新能源公車輛充電樁、停車場地等輔助措施,解決甘谷縣道路運輸監管信息化落後和姚莊地區公車輛馬路停靠的問題。
4.三陽川綜合客運樞紐
規劃等級:規劃建設等級為二級客運站
樞紐規劃功能:主要經營發往蘭州、西安等地中長途班線以及天水市區配套公交班線及部分周邊縣鄉的短途客運班線。
四、加強公路基礎設施養護管理工作
(一)養護管理精細化
1.健全科學決策體系
研究通過最佳化公路養護系統,套用路面自動化採集技術、公路路況快速檢測和記錄技術,以大數據分析軟體為手段,整合路段基本信息、日常巡檢信息、交通量觀測數據、歷年路況檢測數據、建設養護工程信息等,建立以路況水平、服務水平、資金需求以及投資效益評估等核心因素為依據的公路養護資料庫。拓展路況檢測套用範圍,逐步向路基、路面、橋樑、隧道、沿線設施等公路全資產檢測發展。完善路況第三方檢測制度。加快推廣自動化檢測技術套用。充分套用“網際網路+養護”平台,提高大數據儲備、分析與套用能力。
2.推進專業化養護
加快推進預防性養護制度化,實現公路養護由被動防治向主動預防轉變;建立預養護機制;堅持全壽命周期養護理念,促進普通國省幹線公路養護周期進入良性循環,合理安排修復養護工程,強化養護設計方案的專業評定,嚴格養護質量的監督考核;養護機械化是提高公路養護作業質量、速度和效率的重要手段,強化機械化養護,提升養護專業性與養護效率。
(二)養護管理綠色化
1.推廣綠色低碳技術
開展公路養護資源節約、節能減排等方面的套用基礎及實用技術研究,引導工程設計和施工向路面材料循環利用方向發展,在養護作業中降低排放,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加快發展綠色低碳公路養護技術和工藝,大力發展綠色低碳服務區技術、舊瀝青路面冷再生利用技術等相關技術。
2.最佳化沿線路域環境
持續充分調動廣大民眾積極性,靈活運用“勸、堵、疏、管”等手段,加強馬路市場清理整頓,強化路肩路面整治清理,採取“門前三包”、簽訂責任狀以及沿線種植經濟林木等方式,實現治理效果和社會效果雙贏。以“綠色廊道”建設為起點,開展路域環境“試點村”建設,使穿村鎮路段公路設施完好,路面潔淨無障礙,平交道口規範,邊溝排水順暢,路界內無擺攤設點、傾倒垃圾及種植作物等現象,路田分家界限清晰,紅線控制區內無新的違法建築、地面構築物及私搭亂建現象,進一步改善路域生態環境,進一步增強公路運行能力。
(三)養護管理科學化
1.完善科學養護理念模式
堅持全壽命周期養護理念,積極開展日常養護,大力實施預防性養護,並按期對路況水平較低的道路進行修復與升級改造,促進公路養護周期進入良性循環。深入開展公路養護巡查工作,加強對公路、橋樑、隧道等輕微破損的及時性修復。合理安排修復養護工程,強化養護設計方案的專業評定,嚴格養護質量的監督考核,在對路面進行改造的同時,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設施、服務設施,提升公路養護工程的綜合效益,實現全市的路網路況穩定與暢通運行。
2.強化養護科學技術套用
在公路養護中積極推廣套用“四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和新設備),鼓勵養護單位配置科技含量較高、技術性能優良的新型養護設備,著力提高全省公路養護整體技術水平,全面提高養護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和新工藝在公路養護工程中的套用與推廣,進一步提高公路養護科技水平,有效提升公路路況質量。加快推進“網際網路+智慧養護”平台建設,提升在役交通基礎設施檢查、檢測、監測、評估、預警和養護決策、作業的快速化、自動化、智慧型化水平。
五、打造便捷經濟的運輸服務系統
(一)提供便捷舒適的出行服務
1.做好新形勢下客運轉型發展
近年來,天水市搶抓國家實施“一帶一路”倡議等重大機遇,強化“交通強國、鐵路先行”使命擔當,鐵路建設工作取得了較大進步。天水市境內已經實現寶蘭客專的高速鐵路通車,未來隨著蘭州—天水—漢中城際鐵路的建設及開通,鐵路將在天水市的綜合交通運輸中扮演著更為重要的角色。高鐵的快速發展給居民的出行帶來了新的選擇,同時也對區域運輸通道的客運市場結構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傳統的公路客運迎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天水市應當做好未來高鐵發展新形勢下客運轉型發展的前期準備,借鑑國內高鐵建設相對發達省份的道路客運升級轉型路徑,制定適合天水道路客運轉型升級路徑與方向,同時研究新形勢下道路客運發展新模式,為天水市道路客運轉型升級發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2.穩妥推進農村客運公交化改造
結合縣(區)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地域特徵、人口分布、農村公路條件、客運出行需求特徵等實際,編制城鄉公交一體化發展規劃,整合農村交通基礎設施和農村客運資源,科學合理布局農村客運線網、場站和運力。按照“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的原則,加快天水市城鄉客運結構調整,鼓勵對車輛到期下線報廢的客運線路由縣級交通運輸部門引導公交企業實施收購改造,成熟一條、改造一條。注意兼顧好運力供給平衡,及時通過調整線路、調配運力等多種方式保障民眾基本出行需求。因公交化改造條件時機不成熟且難以調整調配運力的客運班線,經市級交通運輸部門備案後可予更新,但同時必須堅持公車公營和員工化管理,嚴禁掛靠或承包經營。
3.加強農村客運基礎設施建設
(1)完善城鄉路網體系。大力推進外通內聯的城鄉道路網路建設,加強城市道路、幹線公路、農村公路、車站碼頭之間的銜接,強化市、縣、鄉、村之間的交通聯繫。
(2)加強公交客運場站建設。根據城鄉公交一體化規劃和居民出行需求特徵,在深入推進路、站、運一體化建設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加快建設標準適宜、安全實用的公交首末站、回車場、候車亭(牌),完善換乘設施,方便民眾出行。整合已有資源推進區域性交通綜合服務中心建設。區域性交通綜合服務中心集“農村公路管理所、路政管理室、客運服務中心、交通安全管理室、快遞物流服務站”等功能為一體,各縣市區可以因地制宜開展鄉鎮區域性交通綜合服務中心建設,滿足出行服務要求。
(3)強化公交配套基礎設施的維護管理。強化轄區內農村公路、公交站場、候車亭(牌)等基礎設施的養護和管理工作,確保已建成的農村客運和公交站場及時投入使用,保持配套基礎設施完好,保障公交安全運營。
4.創新農村客運服務體系
借鑑國內村村通“微公交”經驗,在天水市城鄉公交和客運班線無法覆蓋或者提供良好服務的地區,出行需求較小或相對分散偏遠的農村地區,積極探索區域經營的預約定製式鎮村“微公交”,允許在鄉鎮區域內使用9座以下車型(小型客車、商務車、小轎車),按照“一定五不定”(定經營區域,不定線路、不定班次、不定站點、不定時間、不定票價)的運營模式或與天水自身相適應的模式,通過電話預約、手機APP預約等定製式、個性化服務,保障農村居民村到村、村到鄉鎮的出行需求,切實提高農村地區公交覆蓋率。發展“微公交”應以城市公交為依託,實行公司化經營,公車公營,加強對“微公交”的安全管理。“微公交”建議優先錄用符合條件的經營區域脫貧戶承租就業,助力脫貧戶奔小康。
(二)提供集約高效的貨運服務
1.加快貨運多式聯運發展
(1)重點推進天水國際陸港建設。天水國際陸港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大國際陸港之一,以天水國際陸港為依託,建立多通路、多方向、多種運輸方式的聯運網路,打造天水市公鐵聯運發展格局。同時加強國際陸港的信息技術平台建設,提高運輸管理決策水平,從而進一步提升國際陸港的多式聯運發展水平。
(2)積極扶持貨運企業發展。對於多式聯運相關的龍頭骨幹企業,要加強政策扶持力度,進一步扶持具有跨運輸方式貨運組織能力的相關企業承擔全程責任,整合產業鏈上下遊資源,組建相關形式的經營聯合體。依託多式聯運企業,開展“一單制”聯運服務;鼓勵無車承運等企業,加快向多式聯運經營轉變。
2.推進專業化冷鏈運輸
(1)大力提升冷鏈運輸規模化、集約化水平。大力發展第三方冷鏈物流,鼓勵冷鏈運輸物流企業通過參股控股、兼併重組、協作聯盟等方式做大做強,加快形成一批經濟實力雄厚、經營理念和管理方式先進、核心競爭力強的大型冷鏈運輸物流企業,通過規模化經營提高冷鏈物流服務的一體化、網路化水平。
(2)加強冷鏈物流基礎設施與冷鏈運輸物流標準化體系建設。鼓勵企業購置節能環保的冷鏈運輸車輛,推廣全程溫濕度自動監測系統和控制設備,提升企業的冷鏈運輸服務能力;完善冷鏈運輸物流標準化體系,適應新形勢下冷鏈運輸物流發展的需要,制修訂食品冷鏈配送操作規範、食品冷鏈溫度控制等冷鏈基礎、冷鏈管理、冷鏈設施、冷鏈技術等層面的標準。
(3)積極推進冷鏈運輸物流信息化建設。加強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先進信息技術在冷鏈運輸物流領域的套用。大力發展共同配送等先進的配送組織模式,積極引導冷鏈運輸物流企業通過統一組織、按需配送、計畫運輸的方式整合資源,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效率。
3.補齊農村物流短板
加快構建農村物流基礎設施骨幹網路,加快完善農村物流基礎設施末端網路,打通農村物流“最後一公里”。推動縣級倉儲配送中心、鄉鎮物流服務站、村級物流服務點、農村物流快遞公共取送點建設。推廣“多站合一”的鄉村綜合服務站模式。
4.完善城市配送服務體系
完善城市物流配送節點網路,最佳化分撥中心、配送中心和末端配送網點三級城市配送節點體系,推廣城市綠色貨運配送;整合資源,重點建設各區域貨運場站,統一建設城市配送以及現代物流發展需要的物流節點;規劃建設貨運場站、倉儲與配送中心的專用物流通道,提高物流節點的通達效率;城區的配送採用標準化的節能小型貨車, 改善城市貨運通行環境,為物流標準化車輛提供便利。
(三)打造高效集散的集疏運體系
加快構建與多式聯運能力匹配的集疏運通道,完善機場、陸港的鐵路、公路集疏運設施,儘快打通連線樞紐的“最後一公里”;強化城市出入城道路與高速公路銜接,構建完善的集疏運網路;積極推行載貨類車輛使用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ETC)。
(四)提升運輸產業發展質量
1.壯大運輸與共享租賃市場
(1)著力引進與培育一批具有規模化、集約化、品牌化的龍頭運輸企業,進一步提升天水市運輸企業的經營能力和服務水平;做強做優道路運輸企業,鼓勵企業通過兼併重組等方式,推動規模化、專業化運營;支持本市具有條件的運輸企業,整合現有資源,提升企業自身實力;引導和支撐線上線下交易的平台型物流企業發展,促進資源高效利用和物流市場集約化發展。
(2)推動新能源電動汽車租賃服務市場發展,儘快建立和健全與汽車共享租賃相關各行業的配套支持。通過建立全市信用保障體系和保險行業參與汽車租賃市場等諸多措施,建立健全汽車租賃的保障體系,解決承租人欠租、違約現象。強化汽車租賃違章相關違章處理簡化程式與線上違章處理方法,為促進行業成熟發展提供動能。
2.加強市場監督引導
(1)完善市場準入制度。通過“三關一監督”責任追究機制,嚴把經營者資質不達標者莫入市、車輛技術等級不達標者莫營運、從業人員資格不合格者莫從業的三道關口,強化站場的源頭監管,防範失職瀆職、濫用職權及影響道路運輸市場秩序和運輸安全的責任案件發生。
(2)實行運輸市場管理行政契約制度。以質量服務、安全管理、違章違規記錄、民眾滿意度等為主要契約方面,與主要客貨運企業簽訂行政契約,以行政契約約定的方式督促企業加強自身管理,提高服務質量,履行服務承諾。
(3)在運輸企業質量信譽考核制度下,最佳化考核項目。四是進一步加強旅遊客運管理,嚴格審批許可旅遊客運企業資質,實行兩權歸企、集約化的經營模式,引導旅遊客運企業健康有序發展。
(4)針對天水市駕培行業市場出現的駕校發展過快、數量過多,培訓能力過剩的問題,在防止惡性化競爭的前提下,通過實施新的措施,進一步引導駕培行業健康有序發展。將過去的規模化擴張轉向結構最佳化合理、從“數量競爭”轉向“質量競爭”,從“價格競爭”轉向“服務競爭”的正確發展方向來。同時將提升質量、防控行業風險作為今後一個時期重要的工作來抓。
3.提高運輸裝備水平
運用經濟手段,對於滿足一定條件的企業購買鼓勵車型的,以提高補貼等方式,引導鼓勵廂式車輛和專用車輛的推廣和使用;積極發展適合農村客運的,安全、經濟、實用的客貨兼用的營運車輛;積極推動定位系統、車輛運行監測的配置等相關條件作為營運車輛的準入條件;深化營運車輛的聯網聯控,強化“兩客一危”、應急保障車輛的安裝符合標準的智慧型視頻監控提醒警示系統,切實提高車輛裝備水平。
六、打造路衍經濟產業鏈
(一) 推進交通與文化旅遊深度融合發展
1.加強旅遊要素下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強化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企業在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增加路側驛站、港灣式停車帶和觀景台,在旅遊專用道路增設徒步、腳踏車綠色休閒健身道路等設定,強化鐵路、航空等樞紐場站與景區間的公共運輸的運營及相關一體化設施建設,強化樞紐場站到景區之間的接駁服務,構建與旅遊相關的“零換乘”樞紐運營組織。加強景區的相關停車布局與建設,推動景區智慧停車、共享停車等相關平台建設,充分挖掘周邊既有停車設施與相關資源,強化車位供給,緩解旅遊景區停車難的問題,增強設施有效利用率。
2.創新交旅融合新產品、新業態
以“交通+”的模式發展交通與旅遊的有機融合,挖掘休閒度假、戶外運動、特色文化等新業態的消費潛力。公路營運企業需強化與文化旅遊相關企業合作,共同做好信息共享,合作開發旅遊相關共享交通或共享出行服務及個性化定製服務,提升高端、休閒旅遊行業服務品質。
(二)拓展通道物流和樞紐高端服務產業
1.拓展樞紐物流功能
通過樞紐場站的通道及相關車輛匯集的優勢,根據相關幹線物流的貨物中轉及車輛配載需求,公路企業與物流企業強化業務整合,根據天水市城鎮空間布局與產業結構特點,結合天水的幹線物流、區域物流、城市物流的不同層次需求,積極開展高速公路服務區物流節點建設,形成與周邊區域相關物流園區的功能互補與信息交流,為通道的車輛與貨物提供倉儲、集配、中轉、分撥等相關服務,拓展樞紐場站的貨物服務,打造樞紐終端物流與信息服務體系。
2.發展農特產品商貿物流
根據天水市農業及相關特色產品的運輸特點與需求,交通營運與物流產業企業應當積極與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農產品採摘園等進行業務聯合,通過戰略合作、鄉村振興等相關形式,充分發揮高速公路服務區及通道的便捷性、快速性,為農特產品提供冷鏈運輸、保鮮運輸等特色物流服務,做好農特產品商貿物流。
(三)打造公路服務區新型綜合服務體系
1.提高服務區服務能力
統籌普通國省幹線公路服務設施布局與發展,有效整合公路閒置資源、沿線旅遊資源等,推動普通國省幹線服務區向交通、生態、旅遊、消費等複合功能型服務區轉型升級。服務設施為過往車輛和司乘人員提供停車、加油、公共廁所、休憩等基本服務,同時兼顧提供便利店、加油(氣、電)站、住宿、汽車維修、道路救援、證照審驗、身份查驗、法律諮詢等多樣化服務;綜合考慮養護管理、應急處置、收費管理、超限執法、宣傳展示等需求,實現公路沿線設施多功能合一,提高服務設施綜合效益和利用價值,提升出行舒適度和安全性,讓公眾充分感受和共享公路交通發展成果,切實提高獲得感。
2.推動服務區功能升級
以提升人民民眾出行體驗為目標,創新服務區商業模式,由傳統自營為主逐步向新型自營、“外包+監管”轉型,根據各個服務區特點,採取“一區一策”的辦法,加快高速公路服務區轉型升級工作,將服務區打造成現代化商業服務綜合體,有效提升服務區的檔次和品位,不斷提升駕乘人員出行品質,逐步從“快速便利、及時到達”單一需要升級轉變為“快行慢享、輕鬆旅途”的多元訴求,持續滿足新時期社會公眾對美好出行現實“新需要”。考慮充分結合沿線產業分布特徵,為特色農產品展示銷售、旅遊服務、物流集散等搭建供給服務平台,更好地發揮公路基礎設施對穩增長的促進作用,帶動公路與旅遊、物流及地方特色產業的融合發展。在具備條件的服務區規劃設定房車營地、自駕車露營地、汽車旅館等配套旅遊服務設施,推動服務區向交通、生態、旅遊、消費等複合功能型服務區轉型升級。
(四)加速推進“新基建”建設
1.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1)推進交通通信網路基礎設施建設。借鑑國內普通幹線路網運行監測與處置平台,開展建設路網運行監測與處置平台,統籌推動公路領域重點路段以及隧道、橋樑、交通樞紐等重要節點的交通感知網路覆蓋,重點加強監控設施建設,合理增設運行監測,適當規劃建設綜合交通監測終端、智慧型視頻監測終端等系統,採用動靜結合的監測方式,完善公路路網運行監測網路;同時,更好的搭建覆蓋更廣、可靠性更高的交通通信服務,深化交通參與者、交通基礎設施、載運工具、運行環境與相關數據平台的雙向或者多向互動,從而進一步提高公路通行能力和安全水平,豐富數據採集監測與出行服務能力,更好的實現路網平台的運行監測功能。
(2)加強交通新技術基礎設施建設。以數據為核心,加快構建交通運輸大數據共享及智慧型決策中心,主動融合交通運輸行業相關數據,積極與周邊城市建立交通數據協同合作關係,構建全方位的大數據中樞。開展建立天水市大數據中心。緊跟國家北斗發展方向,重點圍繞“軍民融合、運輸服務、完善標準”方面,加強北斗系統的深層次套用,優先選取相關項目,推廣BIM技術在設計、建設、運維等全壽命周期的運用。
2.加強融合基礎設施建設
(1)推進基礎設施數位化。借鑑國內智慧公路建設成功經驗,積極推進5G、大數據、雲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與高速公路管理、運營服務的深度融合,試點開展一批基礎好、潛力大的“智慧高速”項目;全面探索5G在機場安全、運行、服務、物流、交通等方面的套用場景,開展“智慧機場”試點建設;選取試點公路,通過套用5G、LTE-V2X、自動駕駛、智慧型聯網等先進技術,加快路側設施基礎能力建設,提供穩定的5G網路和邊緣計算設備,將碎片化道路信息進行連線,通過5G技術的高速信息傳輸,實現車輛、道路設施、行人、網路之間的實時數據互動,打造車路協同自動駕駛示範工程。
(2)加快新能源充電設施建設。未來天水市將回響國務院常務會議對提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部署,大力發展新能源交通運輸裝備,鼓勵使用新能源,因此,天水市擬在公路服務區、停車區、公交停保場等區域強化布局新能源充電樁等相關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力爭“十四五”期間實現全市新能源充電樁、充換電站網路化布局,為新能源交通發展提供堅實基礎。
七、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一)深化養護領域市場化改革
按照各級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分類推進建立養護市場機制,努力培育市場主體,把公路養護領域適合的事項從“直接提供”轉由向社會“購買服務”,明確政府與市場各自工作職責和要求。推廣高速公路養護市場化試點經驗,實現普通國省道養護專業化,實現農村公路養護社會化。引入市場化競爭機制,推動養護工程的市場化採購,做好本省培育與外省引進,建立區域間統一、開放、公平競爭的養護大中修市場,研究出台培育和規範養護市場的指導意見和政府購買公路養護服務規則;研究試點推進“設計施工養護總承包”、“區域路網一體化總承包”等新型養護生產組織模式,強化考核與激勵,提高養護生產質量和效率,實現公路全壽命周期內養護效益最大化。
(二)完善行業治理體系
1.提升依法行政能力
(1)進一步強化交通行政綜合執法隊伍自身建設。一是嚴把人員準入關,提高綜合素質。二是強化培訓教育,提高執法水平。三是要加強交通行政綜合執法人員的思想道德教育、廉政警示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引導交通行政綜合執法人員牢固樹立執法就是服務民眾的思想意識,不斷增強依法決策、依法辦事、依法管理的自覺性。
(2)加大投入,改善裝備,提高執法保障。首先要有計畫地逐步改善車輛、通信工具、取證器材等裝備設施,及時增配交通行政綜合執法巡查車及裝備。其次要進一步加強視頻監控系統建設,有計畫、有步驟實施全省高速公路與國省道重點路段的視頻監控。
2.推進標準化體系建設
(1)加快構建標準化管理體系。加強標準化頂層設計,建立健全標準化管理和協調工作機制,完善制定標準化管理的政策、規章和制度,探索建立標準化管理與服務中心和平台。
(2)系統形成標準化技術體系。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養護、安全應急、信息化、節能減排等重點領域制修訂形成一套具有天水特色的普通公路技術標準、管理標準和服務標準,推廣BIM技術在普通國省幹線設計中的套用。
(3)強化落實標準實施體系。加強對強制性標準的審查和考核,強化市場準入、招投標、監督檢查、交竣工驗收、誠信管理、信息公開等行政手段在標準實施中的套用,促進標準的有效實施。
(4)完善建立標準化保障體系。建立標準的審查和評估制度,加快標準化人才隊伍建設,最佳化標準化人才資源配置,制定標準化資金支持補助政策,探索建立政府、社會、企業共建共享的標準化投入機制。
3.強化應急救援和保障能力
(1)健全應急回響聯動機制。研究建立跨區域、跨行業的交通運輸應急聯席會議制度,加快建立路網運行協調聯動機制,提高氣象災害、地質災害、事故災難的應急處置效能和效率;建立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領導機制,健全公路運行監測與預警,強化部門聯動,完善聯動回響機制。
(2)強化應急管理機構職能。建立強有力的應急管理組織體系,加強各級應急管理領導機構、工作機制建設,人員編制要與所承擔的任務相適應。強化應急管理機構作為實體機構的職能,發揮其在應急工作中的綜合協調作用,進一步理順各部門及應急指揮機構之間的職責關係,打破部門界限,整合管理力量,統籌推進、銜接、調動各種資源,實現快速反應、高效運轉,切實提高統一指揮調度的權威性和執行力。
(3)加強應急保障能力建設。建立輻射狀的應急物資和裝備網點,建立著眼基層、輻射全市及周邊地市的應急保障基地,提高緊急運輸保障能力,實現應急管理基礎能力持續提升,核心應急救援能力顯著增強,應急管理體系進一步完善,應急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階。
4.重視行業黨風廉政建設
(1)提升拒腐防變思想能力。將提升人員思想認識,築牢思想防線,作為長期性工作,抓緊抓好常抓不懈。一是開展好正面引導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權力觀,堅定理想信念、提高黨性覺悟、牢記責任使命,自覺做廉潔從業的表率。二是開展警示教育。利用專題學習、黨支部會議、工作例會等契機,組織黨員幹部對行業內部典型案例進行學習分享,剖析問題根源,使黨員幹部認清違紀後果,切實得到警示教育。三是廉政建設,預防在先。加強教育、把防腐陣地往前移。
(2)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按照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總要求,始終把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把黨風廉政建設同交通管理工作結合起來,持續加強作風建設,實行責任考核和責任追究,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
(3)加強廉政監督和管理。一是加強養護經費使用的督查,確保養護經費用在刀刃上。在養護費開支上,嚴格執行制度,對養護經費使用進行全程監督。二是充分發揮財務預算、財務決策、財務控制、財務分析的職能作用。三是加強辦公室日常開支管理。要不斷完善辦公室日常開支管理制度、並檢查督促落實,使之形成規範化。
(4)樹立交通行業公正清廉形象。針對交通部門所有視窗行業,有針對性的加強人員教育與培訓,通過集中學習與培訓,全面提升隊伍的思想、道德、法律和業務素養,力求在執法等對外業務工作中做到公開、公平、公正,樹立公交通行業形象。
(三)推進智慧綠色平安交通建設
1.推動智慧交通發展
(1)推進新科技、網際網路+在交通領域的套用。加強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在交通領域的規劃、設計、建設中的套用,實現對重點工程的全壽命周期監測。推動重點路段的交通運行情況的獲取與感知能力,提高智慧型網路覆蓋面,完善物聯網設施管理與智慧型化維護工作。強化信息技術在交通監管管理中的運用,構建以大數據為核心的交通運輸新型監管機制,加強安全重點營運車輛、危險品運輸等方面的風險監控與評估預警。推進“網際網路+政務服務”,依託數據資源共享最佳化網上政務服務效果,實現政務服務一網通辦。
(2)加強行業科技創新能力提升。完善交通科技的創新合作機制,強化創新成果的推廣套用與合作共享。積極協調政府相關部門、科技創新企業、科研院校等各方面資源,打造交通科技“產學研”創新合作機制,加強交通科技創新的基礎資金投入,整合各方資源,打造交通信息共享平台及交通科技創新實驗共享平台,為各方相互聯繫溝通、合作協調打造良好的基礎與機制,助推各方最大程度發揮主觀能動性,推動交通科技創新快速發展。
(3)提升科技治超能力。加快建設超限超載非現場執法系統,主要包括非現場執法前端檢測系統和市級非現場執法綜合管理平台。前端檢測系統設定在公路斷面上,檢測通過的車輛,實現對車輛重量數據、車輛圖片及車牌信息的採集、超限車輛的報警提示以及現場數據的上傳。市級非現場執法綜合管理平台主要是面向交通綜合執法部門,有利於交通綜合執法部門對車輛檢測數據進行管理以及開展執法工作。綜合管理平台由數據接收集群、大數據中心、資料庫服務集群、套用服務集群、數據交換服務集群等組成,用於實現全市的治超站、源頭治超、非現場執法站點等各類站點數據及治超成員單位信息的傳輸、存儲和訪問等服務。
2.推進綠色交通發展
(1)關注交通節能減排。推廣綠色節能交通運輸裝備。以城市公交、出租汽車、旅遊包車、城市物流配送車為重點領域,加快推廣新能源車輛,設立節能減排專項資金,激勵企業和個人購買與使用新能源綠色節能的交通運輸裝備。結合充電站、加氣站規劃建設和運營情況,對城區新增公車輛全部投入新能源車型,路況、運距、客流等條件具備的班線車輛,投放油氣雙燃料或新能源車型;計程車運營企業,新增計程車輛應儘量投放純電動車型;進一步推進新能源公車的推廣和套用,提高客運車輛車型配置和等級,持續推進老舊車輛的淘汰報廢。加大加氣站、充電樁的規劃建設與配置,為新能源汽車的進一步推廣使用打下基礎,全面提升新能源節能交通設備在所有交通運輸裝備中的占比。
(2)加強車輛和企業污染防治。會同天水市環保部門實施汽車檢測與維修制度,全面加強汽車尾氣的綜合治理,對全市轄區內車輛進行污染排放排查與檢測,重點針對高污染高排放重載車輛等進行排查,確保從車輛源頭控制空氣污染排放。針對運輸企業存在車輛污染排放問題的進行整治與整改工作的開展。開展綠色維修示範企業評選活動,引導運輸企業採用環境友好、節能環保的客運車型,鼓勵發展貨櫃、封閉式貨運。
(3)提升節能減排治理能力。注重技術成果轉化套用,在公路建設養護材料綠色循環化、節能減排設備實用化等方面落實相關科研成果技術轉化。於省內率先開展交通運輸能耗監測統計體系建設。成立交通運輸節能減排研發中心和監測統計中心,每年組織開展交通運輸能耗統計調查工作,形成能耗調查分析報告,實現能耗總量、強度等數據的線上上報、審核、統計分析等功能,實現全市範圍內交通運輸行業能耗排放統計工作。
(4)推進交通集約發展。根據國土空間規劃,做好土地資源集約利用。同時推行生態環保設計和生態防護技術,重點加強對自然地貌、原生植被、表土資源、濕地生態、野生動物等方面的保護,避繞自然保護區、水源地保護區等生態環境敏感區。做好原地更新建設,儘量控制和新增交通建設用地規模。
(5)加強老舊設施更新利用,推廣材料再生和綜合利用,實現交通建設材料的循環可再生與集約化使用。加強施工過程中的植被與表土資源保護和利用,落實環境保護、水土保持要求,做好臨時用地的生態恢復。提高公路排水系統對路面和橋面徑流的消納與淨化功能。
3.推進平安交通發展
(1)加強生命安全防護工程建設。實現生命安全防護工程全覆蓋。一是新建公路要嚴格配套安全生命防護設施;按照國家有關標準設定交通標誌、標線、防護等設施,採用警示、誘導、提高通視距離等措施,降低交通事故機率,有效改善公路行車環境;結合使用周期,定期更新改造護欄、標誌標線等交安設施,最佳化指路標誌體系和整治平交道口。督促養護單位根據公路安全設施的使用年限定期維護更新,對安防工程項目要實行績效評價,並跟蹤隱患處置效果,積累經驗。通過設定合理的路側淨區為駕駛人員提供容錯空間,減輕事故損失。落實竣工驗收制度,驗收時除相關部門參與外,也要引入公安交警、安監部門參與。二是大力開展全市範圍內農村公路安全隱患排查,制定“天水市農村公路事故隱患排查專項治理方案”。對重點隱患路段進行掛牌督辦制度,對安防工程項目要實行績效評價,並跟蹤隱患處置效果,積累經驗。將公路安全設施納入養護範圍,督促養護單位根據公路安全設施的使用年限定期維護更新,並隨時間推移和公路交通情況發展變化,當其安全性能不再適應時,應結合公路安全隱患治理規划進行動態升級改造。要加強公路巡查,安全設施遺失損毀的要及時予以修復,確保全全設施經常處於良好的技術狀況。
(2)消除四、五類橋樑。以四、五類橋樑土建結構改造為重點,並對安全等配套設施缺失而影響通行安全的橋樑進行整治。採取動態高效安全防範措施,做到現有四、五類橋樑改造加固率100%和新發現四、五類橋樑當年處治率100%。加大農路危橋改造力度,制定改造計畫、加大資金投入,根據橋樑的技術狀況和承載能力合理選用改造方案,合理的使用有限的建設資金對危橋進行改造,以滿足交通運輸的需求,消除交通安全隱患,保障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
(3)強化安全治理與監管。加強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安全監管,切實加強春運及“黃金周”等重點時段、重點營運車輛、重點區域和環節的安全管理。加強營運駕駛員安全管理。嚴格營運駕駛員的培訓與考試,嚴把營運駕駛員準入關,對不符合相應資格的駕駛員,一律不得進入道路運輸市場。全面推行運輸安全生產企業主體責任制。
(4)針對農村地區民眾交通安全意識不足,對於交通安防設施認知度較低的問題,宜聯合教育、公安等相關部門,組織開展交通安全知識進村、下鄉等主題宣傳活動。提升民眾出行的安全意識、安全防護能力,從意識上主動規避交通潛在安全風險,提升整體交通安全水平。
(四)增加行業發展軟實力
1.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1)形成良好的人才選拔機制。一是完善選用機制。堅持公開、公正、競爭、擇優的原則,擴大識人、選人渠道,打破論資排輩的傳統模式,確保把優秀人才選拔出來,量才使用,用其所長。二是完善聘用機制,變“人才歸我管理”為“人才為我所用”。鼓勵以崗位聘用、項目聘用、任務聘用和人才租賃等方式引進優秀人才,實現全員聘用管理的目標。三是完善流動機制,實行人員能進能出管理。在引進高級專業人員和擇優吸收研究生、大學生充實公路技術隊伍的同時,要多渠道分流富餘人員,實現幹部能上能下的目標。四是完善激勵機制。在人才的選拔任用上,堅持“ 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原則。在人才待遇上,要通過制定科學合理的、以知識為基礎的、生產要素參與分配的辦法,實現一流人才、一流業績與一流報酬掛鈎。爭取編制,培養高端人才。
(2)加強行業內人才培養建設。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的抓好行業內人員的教育培訓,在實踐中不斷提高他們的能力和水平。加強專業知識的培訓學習,並將理論與實踐結合,不斷提高管理水平,主動適應交通行業轉型發展的需要,堅定不移地走“人才強交”戰略。創新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打破限制人才發展的條條框框,最佳化人才培養機制、引進機制、流動機制、激勵機制、評價機制和管理機制。以提高專業水平和創新能力為核心,以高層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和緊缺人才為重點,實施專業技術人才培養,統籌推進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
2.提升行業創新能力
(1)強化企業技術創新的主體地位。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行業科技創新體系,鼓勵和支持企業建設高水平研發平台,培育一批具有示範和帶動作用的交通運輸行業創新型企業;實施企業創新計畫,支持企業為適應提高裝備水平、促進綠色發展、最佳化產品結構、提升安全生產水平等需要開展產學研協同創新,支持企業加快先進技術的產業化套用、提高信息化水平,促進企業技術改造。
(2)完善科技創新資金的投入機制,建立穩定的科技創新投入機制。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要主動與當地財政部門協調,在成品油消費稅返還資金中每年安排不低於2%用於科技創新。積極探討財政資金科技投入的“以獎代補”制度,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和激勵作用。
3.推進行業文化建設
大力傳承弘揚新時代交通精神,加大行業先進典型培樹宣傳力度,進一步提升行業軟實力。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加強陣地建設管理和輿情監測引導,開展交通強國、交通強省等重大主題宣傳,為加快推進全市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輿論環境。
八、“十四五”建設計畫及投資估算
(一) “十四五”建設計畫
“十四五”期間,共規劃建設公路正選項目19個,建設規模584公里,規劃總投資294億元。其中:高速公路項目3條,總里程246公里,規劃投資204億元;普通國省幹線項目10條,總里程338公里,規劃投資55億元;農村公路1項,規劃投資25億元;公路服務設施及路網改造項目1個,規劃投資3億元;客運樞紐場站4個,規劃投資7億元。另外,按照備選、儲備方式規劃公路項目28個(里程990公里),樞紐項目4個,總投資755億元,在“十四五”期間均未列投資(詳見附屬檔案1、附屬檔案2)。
(二)“十四五”投資估算
1.公路建設投資
經估算,天水市“十四五”期間公路正選項目建設投資約294億元。其中:高速公路及相關改造工程規劃投資207億元,普通國省幹線規劃投資約55億元,農村公路規劃投資25億元,客運樞紐場站規劃投資約7億元。
2.公路養護資金測算
經估算,天水市“十四五”期間養護資金總需求約為7億元。
3.“十四五”建設養護總投資
經估算,天水市“十四五”時期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養護投資情況主要為如表所示:
九、保障措施
(一)組織協調保障
建立由政府主導,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會同發改、財政、自然資源、住建、公安、統計等多部門組成的聯席會議制度,共同推進交通運輸“十四五”規劃方案的實施,並將交通運輸“十四五”規劃的目標全面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列入政府績效考核體系。天水市交通運輸主管部門主動加強與省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溝通聯繫,建立相應工作機制,加快確定各項工作任務的落地實施,各個區縣做好責任落實,找準各自切入點,積極主動完成各區縣相應“十四五”規劃建設任務。
(二)建設用地保障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用地應當做好與國土空間規劃的有效對接和協調,將潛在交通基礎設施用地納入國土空間規劃以保障未來天水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用地需求。交通主管部門需主動與自然資源等部門溝通協調,優先保障重點建設項目的用地,其次保障國省幹線公路、綜合客貨運樞紐場站等單位土地交通承載量較高的項目用地需求。積極推動綜合開發、立體開發,促進土地空間利用向集約緊湊、功能複合、低碳高效轉變。
(三)建設資金保障
爭取市政府繼續加大對交通建設的財政支持力度;在交通系統內部探索激勵政策,推動各項任務的順利完成。通過投融資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引導社會投資者參與交通建設,積極探索BOT、股份制、省市共建等多元化投資模式。積極拓展新的融資渠道,深挖農村公路建設項目自身特色與資源稟賦,如在打造“生態環保路”、“旅遊品牌路”時,實施旅遊開發、特產物流等相關特色產業,盤活公路附屬資產和衍生資產。同時,可以採取組建成立專門機構實施路衍經濟一體化經營開發,將企業的定位、戰略與當前重點在建和待建項目的路衍經濟開發緊密結合起來。
(四)加強監督評估
建立規劃實施的考核評價機制,加強規劃實施跟蹤,創新統計方法,完善交通運輸統計監測體系,及時把握交通運輸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制訂規劃風險防範及應對方案,加強對規劃實施風險的預判,適時調整規劃和相關政策,組織邀請專家學者或委託第三方機構開展規劃中期評估,提出意見和建議,進一步增強規劃的指導性、操作性和實效性。加大規劃宣傳力度,形成全社會關心交通發展、參與規劃實施和共同評價監督的良好氛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