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市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11~2015年)

為進一步推進蘇州全民健身工作,提高全民身體素質健康水平,根據國務院《全民健身條例》和《全民健身計畫(2011~2015年)》《江蘇省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11~2015年)》《蘇州市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制定本實施計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蘇州市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11~2015年)
  • 分類:地方法規
  • 頒布單位:蘇州市人民政府
  • 依據法規:全民健身條例
指導思想,目標任務,重點工作,保障措施,

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發展全民健身事業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內容,推進體育公共服務均等化保障市民參加體育健身活動的合法權益,豐富民眾精神文化生活,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全民身體素質健康水平、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促進社會和諧、文明進步,為我市“三區三城”建設和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做出積極貢獻。

目標任務

(一)總體目標
到2015年,全市城鄉居民體育健身意識和身體素質進一步增強,經常參加體育鍛鍊人數顯著增加,健康水平明顯提高,人均體育場地面積、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人數比例、國民體質合格率等主要指標處於全國前列;體育公共服務水平明顯提升,建成與蘇州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協調、較好滿足廣大市民體育健身需求的覆蓋城鄉、組織完善、設施齊全、活動豐富、指導有力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全民健身合作機制,促進體育與文化、教育、旅遊、衛生、農業、民政、殘聯、老齡委等部門資源聯動,共同發展全民健身事業。
(二)主要任務
1.市民健身素養顯著提升。市民健身意識、健身知識和健身能力明顯提高,體質健康教育廣泛開展,體育健身成為更多市民的基本生活方式;全市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人數比例達55%,每人至少掌握1項體育鍛鍊技能,市民體質明顯增強;達到《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合格以上的人數比例大於92%,符合優秀標準的人數比例達到20%以上;在校學生按《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合格率達到95%以上,學生的耐力、力量、速度等體能素質明顯提高;提高老年人、殘疾人參加體育鍛鍊的人數比例。
2.組織網路體系進一步健全。全市各級體育總會實現全覆蓋,市、縣級市和區級各類體育社團數量達160個以上,每個市屬協會擁有2個以上體育俱樂部,各縣級市、區級體育協會擁有1個以上體育俱樂部,全市體育社團註冊會員達40至50萬人。積極探索體育社團組織向街道、鎮、社區、行政村延伸,建成由體育行政部門、全民健身活動中心、社區文體活動中心(站)、體育社團工作者、社會體育指導員等構成的全民健身組織網路體系。
3.全民健身設施更趨完善。各類體育設施的開放率和利用率有較大提高,符合開放條件的學校體育場地設施開放率達50%以上。規劃建設區級體育中心、片區級、社區級體育設施,形成市、縣級市和區、街道(鎮)、社區(行政村)四級公共體育健身設施網路全覆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2.5平方米(按常住人口),公園、廣場逐步增加公共體育健身設施。建成日常、雙休、節假日三大體育生活圈和城鄉一體的“10分鐘體育健身圈”。
4.全民健身活動內容更加豐富。大力發展晨(晚)練健身、社區體育、體育節和假日體育等活動,將元旦萬人長跑、全民健身節、假日體育等活動辦成全市的傳統活動,充分展示我市全民健身成果。各市、區定期舉辦具有地方特色、形成傳統的全民健身活動,積極打造各地全民健身節日。
5.社會體育指導員和志願服務隊伍進一步發展。培養一批優秀的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每萬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達到25名,實行職業資格制度,廣泛開展科學健身指導。普遍開展全民健身志願服務活動,定期組織優秀運動員、教練員、體育教師、體育科研人員、體育院校學生深入城鄉基層開展全民健身志願服務,壯大以社會體育指導員為主體的全民健身志願服務者隊伍。
6.科學健身指導服務不斷完善。建立市、縣級市和區、街道(鎮)三級國民體質監測網路,逐步形成以蘇州市國民體質監測中心為龍頭、各市(區)國民體質監測中心為中堅、各街道(鎮)國民體質監測站為基礎的監測體系;通過多種途徑大力宣傳科學健身方法,積極開展國民體質測定和運動評估,定期發布國民體質監測公報;依據個人體質狀況提出有針對性的科學健身指導服務,增強全民健身的吸引力,提高全民健身質量和水平。
7.全民健身服務業發展壯大。形成一批有競爭力的體育健身服務企業和有特色的體育健身產品,發展規範有序的大眾化體育健身市場,積極引導和促進體育健身消費發動和扶持社會力量興辦體育健身休閒產業,為各類人群提供多種需求的健身服務。規劃並建設運動休閒聚集區,大力發展體育旅遊業和健身休閒用品。

重點工作

(一)深入開展全民健身宣傳引導
充分利用廣播電台、電視台、報刊和網際網路等媒體,不斷加大全民健身、科學健身的宣傳力度,採用開辦全民健身專欄、舉辦法規條例講座、播放公益廣告等形式,倡導科學健身理念,提高全民健身科學素養。加快全民健身公共信息服務網路建設,製作“十分鐘體育健身圈”電子地圖,為市民科學健身提供服務。做好民間傳統體育的發掘、整理、推廣等工作。
(二)著力提高全民健身工作水平
重點改善農村居民、青少年和在職職工的體質狀況,倡導人人喜愛並參加一項體育健身運動,提高全民健身參與程度。
1.積極發展農村體育。把發展農村體育納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促進城鄉公共體育資源和體育公共服務的均衡配置,加強農村體育設施、體育組織、體育指導、體育活動的整體建設,逐步形成城鄉一體化的全民健身服務體系。在村莊布局調整、居住向社區集中進程中,做好全民健身設施的規劃和建設。利用農村學校、企事業單位的體育設施和體育人才資源,大力培育農村社會體育指導員和志願者隊伍。充分發揮文體站和農民體育協會的組織作用,在傳統節日和農閒季節廣泛開展千村萬人籃球、桌球比賽等民眾性體育活動。
2.大力普及城市社區體育。將社區體育作為城市和小城鎮建設的重要內容,統籌規劃,同步推進。在新型城市化進程中,做好社區體育健身設施的規劃和建設。制定建設標準,推進社區體育活動中心、體育健身站(點)和體育健身隊伍的規範化建設,確保城市街道和社區“有專兼職管理人員,有體育設施、有健身組織、有社會體育指導員、有健身活動”,使社區居民不出社區就可享受健身服務,整合街道轄區機關、學校、工廠等企事業單位的體育設施和體育人才資源,優勢互補,推動社區體育和單位職工體育共同發展。提高社區居民委員會的體育服務能力,廣泛開展小型多樣的經常性社區體育活動。推進星級體育社區創建工作。
3.切實加強青少年體育。全面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深入開展青少年陽光體育運動,加快發展各類青少年體育俱樂部,使青少年體質達到全省中上水平。積極推廣學校體育“一校一品”成功實踐,形成具有鮮明特色、深受廣大學生喜愛的體育運動項目。各級各類學校要確保學生每天參加體育鍛鍊活動1小時,每年至少舉辦一次全員參與的全校性運動會;在廣泛開展體育活動的基礎上,積極開展課餘體育訓練,發現選拔體育人才。大力推進田徑、游泳等基礎項目,籃球、足球、手球等集體球類項目和棋類、測向等智力體育項目進課堂。學校要建立學生體質健康監測體系,定期開展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工作,每年為學生進行一次免費健康體檢,建立健康檔案。體育部門要協同教育部門對學校開展體育活動情況進行定期檢查,建立評估機制。要大力扶持民辦學校特別是外來工子弟學校開展體育活動。努力辦好各級各類體育學校、體育傳統項目學校、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和校外體育活動中心,有條件的地方要建設青少年戶外體育活動營地。建立健全學校、社區、家庭相結合的青少年體育網路和聯動機制。
4.加快發展職工體育。充分發揮各級行業體協和機關企事業單位工會、職工體育協會作用,健立健全職工體育組織網路。規模以上企事業單位普遍建立職工體育俱樂部和體育健身團隊,開展符合行業特點、工作性質、職工喜聞樂見的體育健身和競賽活動及適合婦女參加的體育活動。堅持機關企事業單位工間(前)操制度。鼓勵有條件的單位建設體育健身設施,並保證必要活動時間,定期開展國家體育鍛鍊標準和國民體質測試活動,創造條件鼓勵外來務工人員積極參加體育活動。辦好各級運動會職工部比賽和機關運動會,有條件的企事業單位可定期舉辦職工運動會。創新職工體育發展模式和基層職工體育組織形式、活動方式,不斷完善社區體育與職工體育互補機制。
5.全面發展老年人體育。把發展老年人體育事業納入老齡工作和體育工作的整體規劃。積極扶持各級老年人體育協會、體育健身俱樂部、體育健身團隊的規範化建設,推動街道(鎮)和機關企事業單位普遍建立老年人體育組織,充分發揮其在開展老年人體育方面的主導作用。公共體育設施要為老年人體育活動提供便利和優惠。老年人教育機構應開設體育課程,老年人活動中心要設定適合老年人體育活動的設施,研究創新適合老年人特點的體育健身方法。城鄉社區服務應含老年人體育健身服務內容。鼓勵、支持社會組織和個人興辦老年人體育服務機構,興建健身設施。
6.重視和支持殘疾人體育。建立健全各級殘疾人體育組織。充分發揮殘疾人體育組織在開展殘疾人體育活動中的主導作用,為殘疾人提供便利、優質的體育健身服務,不斷完善體育、民政和殘聯共同參與的協作機制。公共體育設施要普遍完成方便殘疾人參加體育活動的道路、場地和設施等配置。研究適合殘疾人身心特點的體育健身康復手段和方法。全市各級各類特殊教育機構和普通學校要重視做好殘疾學生的體育工作,提供適合殘疾學生特點的體育健身與康復項目。積極辦好殘疾人體育競賽活動。
(三)積極實施全民健身服務工程
1.實施全民健身設施工程。要按照國務院頒布的《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條例》中“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的建設預留地,應納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相關規定,將城鄉公共體育設施建設納入“十二五”時期城鄉建設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按照建設部、國土資源部發布的《城市社區體育設施建設用地指標》中“城市社區體育設施建設應納入城市規劃”及“舊區改建中應考慮安排城市社區體育設施”等要求,我市新建、改(擴)建居住區要同步規劃、同步建設體育健身設施,各級體育部門要協助相關職能部門做好審批、驗收工作。要改善老城區體育健身條件,將老城區體育館、體育場及周邊體育設施改造成市民體育健身活動中心。要加快區級體育中心、片區級體育場館和社區體育健身中心建設,充分利用公園、廣場等公共場所和自然條件,開闢室外體育健身設施。要按照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便民性原則,繼續在全市城鄉興建全民健身工程(點),並大力推進現有健身設施的升級改造。要盤活現有體育設施資源,研究出台學校體育場地設施開放辦法,探索多種形式的開放管理模式,推進學校體育場地設施創造條件向公眾開放,實現體育資源社會共享;新建和改建的公立學校體育設施,要按照向公眾開放的條件、要求進行規劃、建設;逐步建立學校體育場地設施向社會開放的長效機制。公共體育健身設施要對學生、老年人和殘疾人優惠或免費開放。
2.實施全民健身組織工程。要健全市、縣級市和區級全民健身指導機構以及鎮、街道體育工作機構,切實加強全民健身工作的組織領導。要加強各級體育總會、各類體育協會(俱樂部)等體育社團組織建設,加快規範化 社會化、實體化進程;依託公共體育設施,積極發展城鄉體育健身俱樂部,積極創建國家級、省級健身俱樂部 支持、扶持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建立體育健身組織,廣泛開展職工體育健身活動。要建設市星級體育社區和一批晨(晚)練健身示範站(點)。
3.實施全民健身指導工程。繼續實施《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術等級制度》,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訓、管理和指導服務工作力度,壯大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積極發展職業類社會體育指導員,建立一支組織落實、結構合理、覆蓋城鄉、服務到位的全民健身志願服務隊伍。組織實施國民體質監測工作,逐步實現體質測定數據與市民健康檔案數據共享,加強對國民體質和體育健身方法的研究,形成體質監測系統和預警機制。繼續擴大“全民健身系列大課堂”覆蓋面,鼓勵各縣級市、區開設站點免費指導市民健身。
4.實施全民健身活動工程。組織好市元旦萬人長跑、全民健身節活動、“假日體育”等活動,廣泛組織健身操(舞)、傳統武術、健身氣功、太極拳(劍)、門球等民眾喜聞樂見、簡便易行的健身活動,進一步豐富全民健身系列大課堂活動服務內容。加強全市聯動,深入開展體育進農村、進社區、進機關、進軍營,進校園活動,定期舉辦市、縣級市和區綜合性運動會,定期舉行鎮、街道、社區全民健身運動會,常年開展節假日體育和各類體育健身活動。總結“陽光健身卡一卡通”成功實踐並深入推進,擴大全民健身定點場館和陽光健身卡覆蓋面,建設好“環太湖體育圈”蘇州市全民健身基地及特色體育學校、鎮和街道等民眾體育品牌。
5.實施全民健身信息工程。通過舉辦全民健身系列大課堂、健身諮詢會、健身知識巡展等活動以及各類媒體 手機簡訊、社區宣傳欄、公益廣告等方式,不斷拓寬全民健身宣傳渠道。組建科學健身講師團全民健身小分隊 面向民眾,開展科學健身知識普及。開闢“全民健身線上”專欄,結合大型活動或重大事件,舉行直播、訪談活動 傳播科學健身理念,指導市民科學健身。建立全民健身信息平台,為市民健身提供全方位信息諮詢服務。

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各級政府要加強對全民健身工作的組織領導,研究制定全民健身公共服務保障政策,將發展全民健身事業、建設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進一步完善“政府統一領導、體育部門牽頭、相關部門和群團組織各負其責、全社會共同參與”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全民健身工作指導委員會的作用,各成員單位要結合自身優勢,配合體育部門共同做好本計畫的貫徹落實工作。各部門、各行業要成立相應的全民健身實施計畫協調機構,動員和整合各方面資源,形成推動全民健身工作的合力。各地要依照本計畫,結合實際,制定本行政區域的全民健身實施計畫。
(二)加大投入力度
各級政府要將全民健身事業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並逐年增加對全民健身的投入,重點支持農村和社區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同時,要劃撥一定經費,專項用於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業務交流、表彰獎勵和必要的工作補貼,支持、鼓勵社會體育指導員開展好工作。彩票公益金的分配要按照國家有關政策重點用於全民健身事業。鼓勵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以捐贈形式支持全民健身活動,採取直接提供、委託提供、購買服務或政策扶持等多種形式,提高公共服務水平。
(三)實施考核評估
建立激勵機制,把全民健身工作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文明單位等各類評比、表彰活動的重要指標。各級政府要將全民健身實施計畫納入日常工作中予以落實。各級體育行政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定期評估全民健身計畫實施情況,對在全民健身事業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將根據有關規定予以表彰獎勵。
(四)推進法治建設
體育部門要切實擔負起加快全民健身事業發展的職責,進一步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全民健身條例》《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條例》等法律法規,制定配套的法規制度和政策,加強執法和監督檢查,進一步規範政府部門的職責,切實維護市民參與體育健身的權益。要建立統籌規劃、政策引導、組織協調、提供服務等方面的機制和制度,做好全民健身的長效管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