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前 言
紅河州位於雲南省南部,北靠昆明,東接文山,西鄰玉溪,南與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接壤。紅河州地處泛亞鐵路東線和“兩廊一圈”西廊道,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節點和雲南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重要前沿,是中國陸路通往東協的重要通道,是全國民族進步示範州,區位優勢十分突出。
2015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提出了“一個跨越”“三個定位”“五個著力”的戰略要求;2020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考察雲南並發表重要講話,深刻闡明了事關雲南發展的方向性、根本性和原則性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為新時代雲南發展指明前進方向、明確發展目標、賦予重大使命,是新時代雲南發展的行動綱領和根本遵循。“十四五”時期紅河州將緊緊圍繞州委“13568”工作思路,以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為主題,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高質量建設“三張牌”示範區、沿邊開放示範區、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圓滿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奮力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新發展階段;是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第一個五年;也是雲南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雲南貢獻的重要機遇期。按照《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中共雲南省委 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貫徹落實〈交通強國建設綱要〉的實施意見》《雲南省“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紅河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的總體要求,編制《紅河州“十四五”綜合交通發展規劃》。本規劃主要闡述了“十四五”時期紅河州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的總體思路、發展目標、主要措施等,是紅河州綜合交通運輸發展的指導性檔案,是項目實施和政府投資的重要依據。
規劃範圍:本規劃範圍覆蓋紅河州全域。
規劃期限:規劃期為2021—2025年,遠期展望至2035年。
第一章 發展環境
一、發展基礎
“十三五”期間,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紅河州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雲南省發展戰略,堅持對內開放和對外開放並舉,全州全面推進和加快以綜合交通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為紅河州構建全國性綜合樞紐、建設區域中心城市提供重要支撐。
(一)基礎設施網路最佳化升級,區域樞紐地位不斷提升
公路。高速公路以“二縱三橫一邊六聯”路網為建設目標,13條高速公路總計759公里全部開工建設。普通國省幹線加快前期工作,“最美交通”實現新突破,高標準高品質推進完成箇舊至元陽梯田景區美麗公路122.5公里改造提升工程。農村公路方面,以通村油路為重點,啟動建設農村公路的鄉至村硬化工程,新改建農村公路10500公里,超額完成新改建農村公路6000公里任務,實現100%的建制村通硬化路,逐步實施直過民族及沿邊地區、深度貧困縣50戶以上不搬遷自然村道路硬化工程,農村公路硬化率達60%。
鐵路。雲桂客專於2016年12月建成通車;彌蒙高鐵於2018年5月開工建設;2019年9月起陸續開通昆明至蒙自、昆明至河口北間CR200J型“復興號”動車組列車,實現“復興號”通達河口口岸。紅河州鐵路網初具規模,玉蒙、蒙河、雲桂客專已通車運營,電氣化鐵路覆蓋蒙自、建水、箇舊、屏邊、河口、彌勒等6縣市,覆蓋率達到46%。紅河州境內已通車裡程809公里(含米軌),其中準軌鐵路317.6公里。
民航。紅河蒙自機場2020年4月獲得可研批覆,於2020年11月17日正式開工建設。元陽民用機場項目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在抓緊項目預可研組件上報,待國務院及中央軍委批覆立項。彌勒通用機場已於2021年7月通航。
水運。中越紅河界河航運綜合開發項目已列入國家發改委“十三五”內河航道建設實施方案,並與越方會商達成一致意見,啟動項目前期工作。已完成紅河52公里、南溪河9公里全河段、紅河中心港區(含北山、山腰)、壩灑港區陸域地形的測量工作。
郵政快遞。紅河州建制村直接通郵率100%的規劃目標順利實現;紅河州郵政業在國家西部和農村地區郵政普遍服務基礎設施中建設規劃項目達108個。
(二)運輸服務水平提質增優,促進經濟發展轉型升級
“十三五”期間,紅河州城市公共運輸在城市交通中的主體地位明顯提升,安全可靠、經濟適用、綠色環保、便捷高效的公共運輸服務系統基本形成。蒙自現代有軌電車M1線已開通運營,M1支線建設有序推進,建成後將成為聯繫城區與高鐵站、機場的骨幹公共運輸。
“十三五”期間,紅河州郵政業業務量達29.12億元,完成目標247.2%;快遞業務量達7954.13萬件,完成目標253.07%;快遞業務收入達10.67億元,完成目標136.27%;快遞營業網點812個,完成目標172.77%。郵政快遞業整體取得爆發式增長,新型貨運集約轉型發展。
(三)行業管理改革創新發展,設施共享促進區域融合
“十三五”期間,紅河州堅持方便民眾、綠色發展,政府主導、政策扶持,統籌規劃、綜合銜接,因地制宜、科學謀劃等原則,全面深化改革,創新體制機制。全力推進農村公路養護體制改革;加快轉變城市交通發展方式,進一步提高人民民眾的生活品質。
“十三五”期間,紅河州促進區域融合,加速蒙個開一體化,區域城鄉協調發展邁出新步伐。滇南中心城市將成為面向東協開放的重要交通樞紐。彌蒙高鐵、紅河綜合交通樞紐項目開工建設,紅河蒙自機場項目正式開工。積極促進區域融合,全州推行“一卡通”服務,逐步建設“一卡通”統一結算平台。
(四)智慧綠色平安攜手共進,交通品質獲得全面提升
“十三五”期間,紅河州推行智慧型服務管理,探索建設全州統一的集出行查詢、運營調度、運行監控、站點和停車場(站)管理、應急處置於一體的城市公共運輸綜合信息平台,實現智慧型化公共運輸服務,提升行業整體服務水平。逐步了實現紅河州公車輛安裝GPS車載終端全覆蓋,蒙自、箇舊、建水已基本搭建出智慧交管和智慧運輸兩大基礎體系。
“十三五”期間,紅河州全面啟動城市綠色貨運配送示範工程,城市建成區新增和更新輕型物流配送車輛中,新能源車輛和達到國六(B)排放標準清潔能源車輛的比例大大提高。正在物流園區、工業園區、大型商業購物中心、農貿批發市場等貨流密集區域,集中規劃建設專用充電站和快速充電樁,在重點園區推廣使用電動化、清潔化作業車輛。
二、存在問題
(一)綜合運輸通道布局不完善,基礎設施水平相對落後
從運輸通道的布局來看,紅河州對外通道尤其東西向通道仍需加強,南北通道能力飽和亟需擴能,對東南亞快速大能力通道也仍未打通。紅河州與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昆明市的綜合運輸通道銜接不夠順暢,支撐紅河州建設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和區域中心城市的發展潛力不足,區域綜合交通網路的暢通性有待提高。
(二)綜合交通運輸網路布局不完善,運輸服務能力不高
紅河州現狀綜合交通運輸網路還不能適應未來客流、物流快速便捷流動的需要,規劃建設亟需加強。高等級公路網比例結構不合理,分布不均衡;農村公路通行能力和服務能力有待提升,滇南中心城市間的交通與過境交通、城市對外進出交通功能混合;鐵路總體運輸未能發揮全部功效,玉蒙鐵路、蒙河鐵路的運輸能力日趨緊張;水運資源豐富,但開發利用不足,水運總體發展滯後;兩大民用機場的建設進度需要持續保障,以解決紅河人民強烈的民用航空需求。與現代化的綜合運輸需求相比,客貨運輸服務水平需進一步提升,現代化的綜合物流體系需要系統構建。
(三)綜合交通樞紐的功能定位不夠精準,一體化銜接有待提升
客運樞紐方面,各種交通方式之間銜接不夠緊密,不能適應運輸一體化發展的需要,影響綜合交通網路整體效益的發揮。場站功能不完善,設施設備落後,信息化水平低,管理和服務水平有待於加強。貨運樞紐方面,貨運樞紐及物流園區設施的綜合交通網路發展空間受限,通道瓶頸明顯;物流場站設施普遍規模偏小、功能單一;高端物流業態發展緩慢,物流組織方式落後;物流信息化水平低,區域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未形成。
(四)城市交通供需不合理,公共運輸服務水平不高
公共運輸服務水平不高,能夠覆蓋和服務的區域有限,很多區域交通出行仍需要通過地面機動車交通,現階段道路交通壓力持續增加。交通出行需求持續增長,出行分布存在一定不合理性。隨著城市人口的不斷增長和城市空間的不斷擴大,交通出行總量增長過快。加之城市用地布局和教育、醫療等資源分布不均衡,導致交通出行分布不均,進一步增加交通壓力。目前全州小汽車出行比例過高,而公共運輸出行比例仍偏低。
(五)綜合交通運輸信息化水平較低,智慧型交通系統建設滯後
交通信息資源整合共享不充分,紅河州已建交通信息系統處於各自獨立運行的狀態,沒有實現充分融合和共享,特別是缺乏綜合交通運輸的智慧型系統,缺乏整體規劃。紅河州智慧交通規劃、宣貫、執行力度較弱,智慧交通項目未建立有效的評價機制,智慧交通領域市場化進程較為緩慢,籌融資模式落後、手段單一。
三、形勢要求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紅河州發展環境和條件都有新變化,面臨一系列新機遇新挑戰,機遇遠大於挑戰。“十四五”期間,隨著“一帶一路”、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建設、西部大開發、滇中城市發展等一系列國家重大發展戰略、重大決策部署、重大政策舉措在雲南交匯疊加,以及雲南主動服務和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紅河州迎來了重要戰略機遇期,同時也是政策視窗期、轉型關鍵期、發展趕超期,必須找準紅河州新發展階段的新坐標,奮力推進高質量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以及交通強國建設的新形勢新任務,對綜合交通運輸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積極適應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要求充分發揮交通運輸“先行官”作用
交通運輸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和先決條件,是國家巨觀調控和資源配置的先行領域,是保障改善服務民生的重要領域,更是滿足人民民眾美好出行需求的重要載體。積極主動適應雙循環發展格局,要求紅河州交通運輸在“十四五”期間繼續保持合理髮展規模與速度,加快建設現代化高質量綜合立體交通網路,提升交通運輸業在擴大供給與需求、促進投資與消費的雙重功效,用高質量發展有效對沖外部環境的衝擊,為經濟社會發展做好支撐。
(二)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重大戰略,要求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努力走出一條具有紅河州特色的交通發展之路
充分發揮在國家重大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中的區位優勢,對接國家 “一帶一路”、西部大開發重大戰略,貫徹落實中央交通強國的精神及雲南省建設交通強國的戰略部署,提升交通供給能力、完善交通產業鏈、暢通交通經濟循環,推動全州交通運輸由建設交通通道向建設經濟通道轉型,推動紅河州交通運輸實現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多層次、多樣化交通運輸需求。
(三)持續推進全面深化改革,要求推進交通運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當前,交通運輸發展正處於既有矛盾和新生矛盾相互疊加階段。持續推進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在“十四五”期間進一步鞏固綜合交通改革成果,完善適應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的體制機制,提升各種運輸方式的統籌協調能力;積極探索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措施,持續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完善交通運輸現代市場體系,不斷最佳化市場環境,破解體制機制障礙,促進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助力交通強國示範區建設,要求推動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
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對交通運輸發展產生深刻影響,新技術、新業態、新產業、新模式不斷湧現,科技創新已成為提升交通運輸競爭力和服務效能的關鍵手段。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切實推動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要求交通運輸領域加快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區塊鏈等先進技術的套用和推廣,充分發揮智慧型化對促進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的引領作用,賦能交通運輸及關聯產業,為交通運輸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等注入強大動力,加快由依靠傳統要素驅動向更加注重創新驅動轉變,滿足多層次、多樣化、個性化的客貨運輸需求,提供更優質、更便捷、更經濟的出行體驗和運輸品質。
(五)打造雲南旅遊新方向,要求將生態環保理念貫穿交通發展全過程
燦爛的文化和良好的生態是紅河發展旅遊業的最大優勢、最大特色和最寶貴財富,要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決保護好綠水青山、藍天白雲,助力雲南成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旅遊業是最佳化產業結構、拉動經濟成長、擴大內需和就業、傳承民族文化、保護生態環境、促進社會和諧的綜合帶動性強的大產業,要努力建設文旅深度融合示範區,保護哈尼梯田和歷史文化名城,打造“滇南最美鄉愁之旅”,推動全域旅遊高端發展。生態文明建設戰略的實施,要求交通運輸把綠色發展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堅定不移地走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發展道路,將生態環保理念貫穿交通建設與發展的全過程,推進集約運輸、綠色運輸和交通循環經濟建設,努力實現交通運輸與生態環境和諧發展。
(六)打造和鞏固提升民族團結進步“示範點”,要求進一步提高區域內互聯互通水平,加快交通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十四五”期間,雲南省將圍繞“做強滇中、搞活沿邊、多點支撐、聯動廊帶”的發展布局,促進各類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增強創新發展動力,建立統籌有力、競爭有序、綠色協調、共享共贏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紅河州地處雲南省東南部,是雲南省的重要交通樞紐城市,是中國對西南開放的前沿和視窗,是 “一帶一路”與“兩廊一圈”重要節點,擁有3個國家級一類口岸。提高紅河州區域內互聯互通水平,加快紅河州交通基本公共服務建設,將進一步助力雲南建設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使各族人民共享發展成果。促進區域協調與民族團結,要求交通運輸繼續發揮統籌區域、城鄉協調發展的關鍵作用,依託綜合運輸通道提升新型城鎮化品質,構建便捷高效的城際交通網,建設一體化的都市圈交通網,進一步完善縣市、城鄉互聯互通的綜合交通網路,加快鄉村公路建設,助力鄉村振興,提高交通運輸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實現區域間、城鄉間優勢互補、要素聯動、共同發展。
四、階段特徵
總體判斷,“十四五”時期紅河州交通運輸發展面臨的階段特徵為:
(一)引領滇南中心崛起的關鍵期
2015年1月和2020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兩次來到雲南考察,要求雲南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戰略,努力建設成為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紅河州迎來作為雲南省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前沿門戶的發展機遇,隨著“能通全通”和“互聯互通”高速公路網逐步形成,玉蒙、蒙河、彌蒙高鐵和紅河綜合交通樞紐建成,彌勒通用機場通航,有助於紅河州補齊交通基礎設施短板,構建高效便捷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率先引領滇南中心崛起。
(二)交通運輸需求變化的轉型期
隨著居民消費結構不斷升級和城鎮化進程加快,城鄉居民出行需求將更加旺盛,出行範圍不斷擴張,出行方式散客化和自助化越發明顯,客運需求將呈現多樣化、個性化、多層次的發展趨勢;隨著產業結構調整和能源結構改善,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時效性的貨物運量將大幅增長,貨運發展將更加智慧、更加安全、更加綠色。
(三)基礎設施加速成網的趕超期
紅河州交通基礎設施發展建設積極推進,全州綜合交通基礎設施網路主骨架基本形成,但縣市之間互聯互通水平還有待提升,部分城鎮節點覆蓋還存在不足。總體看來,正處於聯網貫通、提級改造和擴大覆蓋的趕超期,要全力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基礎設施聯網,全面提升紅河州在滇中城市群及滇南地區的交通樞紐地位。
(四)行業改革創新的視窗期
交通發展面臨的資金、用地等要素日益趨緊,需要加強部門聯動,深化投資改革,科學制定配套政策和配置公共資源,促進交通與自然資源、環保、產業、財稅、貿易等政策協同,加強綜合執法改革,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提升治理效能。
第二章 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和州第九次黨代會精神,秉承“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按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以協調創新為目標,以綠色民生為根本,以開放共享為動力,以提質增效為導向,著力完善基礎設施網路、提升城市交通服務品質、提高可持續發展水平、提升智慧型交通管理能力、提升紅河州交通輻射能力,基本建成“安全便捷、暢通高效、綠色智慧型”的現代綜合交通體系,落實交通強國建設要求,為全州經濟社會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交通運輸保障。
二、基本原則
把握大勢、服務全局。服務大局、服務人民,深刻把握“一帶一路”倡議及雲南建設成為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等國家戰略對紅河州帶來的新機遇,全面研判交通發展面臨的挑戰,充分發揮交通基礎設施的基礎性、戰略性和先導性作用,推動紅河州主動加強與滇中城市群的交通連線、功能連結,主動融入國家戰略通道,提升城市發展能級和發展格局。
適度超前、統籌協調。落實交通先行要求,主動對接國家戰略,用好中老鐵路,提升骨幹通道能力和關鍵樞紐勢能,打造雲南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前沿門戶樞紐,發展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統籌融入滇中城市群建設和鄉村振興發展,統籌公、鐵、空、水通道發展,統籌交通建設與國土空間控制規劃,統籌區域城鄉交通協調發展。
綜合協同、一體推進。增強交通公共服務能力,擴大交通多樣化高品質有效供給,完善客運全出行鏈服務水平,加強區域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最佳化通道建設與運營模式,打造銜接緊密、轉換順暢的多式聯運系統,提升貨運全供應鏈物流效率,全方位構建人民滿意交通。
融合發展、蓄能提質。有序推進在“交通+”融合發展上探索創新,在交旅融合、通道經濟、樞紐經濟等方面形成品牌。創新協調聯動機制,推進行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推動由傳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加快出行、物流、行業治理等領域智慧型化套用。推進平安交通、綠色交通建設,推進交通與生態融合共生,提高路網韌性和交通運輸各環節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發展目標
(一)“十四五”總體目標
“十四五”期間,立足紅河州綜合交通發展現狀,聚焦綜合交通發展主要矛盾,加快交通強國建設。以“鄰縣通高速、鄰州通鐵路、南北通航空、州府強樞紐”為目標,實現綜合交通跨越式發展,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高品質快速網、高效率幹線網、廣覆蓋基礎網逐步完善,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交通運輸支撐保障能力大幅提升,人民民眾對交通運輸服務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高,為全州國民經濟和社會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交通運輸保障。
(二)“十四五”具體目標
1.形成立體互聯的交通基礎網路
高速公路。“十四五”期間續建高速公路項目5個,總里程340公里,總投資636億元;新建高速公路項目16個,總里程950公里,總投資1795億元,形成“三縱三橫一邊十連”的路格線局。
普通國省道及幹線公路。“十四五”期間續建項目1個,里程91公里,總投資31億元;新建項目14個,總里程649公里,總投資342.4億元,實現與周邊區域高效互聯、便捷互通的幹線公路體系。
農村公路。“十四五”期間投資61.8億元,新建改建農村公路總里程5000公里,實現鄉鎮通三級公路率65%,30戶以上的自然村通硬化路率65%,現代化邊境小康村通硬化路率100%,補充完善幹線公路、實現州內各個鄉鎮之間互聯互通。
鐵路。“十四五”期間規劃里程704公里,總投資744億元,形成有效融入暢達國內主要城市的“138”高鐵交通圈(至昆明1小時,至周邊省會城市3小時,至北上廣8小時)。
航空。“十四五”期間建成“2+4+4”的民航體系,即建成2個支線機場,4個通用機場,開通4條航線,總投資85億元。
水運。“十四五”時期,積極發展跨境水路運輸,規劃紅河界河航道、紅河港等項目,總投資21.4億元。
2.服務質效實現新提升
客運服務。到2025年,基本形成高品質的客運服務體系,人民出行滿意度明顯提升。加快形成“2+7+N”的三級客運樞紐體系,新建綜合客運樞紐各運輸方式間換乘距離控制在300米以內。中心城區公共運輸出行分擔率達到30%,公交站點500米覆蓋率達到100%。三類及以上道路客運站、省際、市際和縣際客運班線電子客票覆蓋率達80%以上。農村客運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
貨運服務。到2025年,基本形成高質量的貨運服務體系,物流運輸效能有效提升。加速形成“一帶兩支”的“3+4+6”的貨運樞紐體系,公鐵聯運蓬勃發展,物流運輸成本明顯下降,多式聯運“一單制”得到推廣。縣域物流配送實現24小時送達,建制村物流快遞率達到100%。
3.改革治理邁出新步伐
智慧交通。到2025年,深化智慧交通運輸服務體系建設,推進紅河州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設試點以及紅河州智慧交通數據平台建設項目。交通營運車船主動式預警監測安裝率達到100%,數位化交通感知網路初步構建。
綠色交通。到2025年,建設綠美公路4000公里以上,綠色能源公車和計程車更新比占70%,“公轉鐵”取得實效,創建雲南省綠色出行城市,營運車船單位運輸周轉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率下降5%以上。
平安交通。到2025年,實施生命安全防護工程500公里,農村公路 “十三五”期uj存量四、五類橋樑(隧道)改造基本完成,國省幹線公路新發現四、五類橋樑處治率達到100%。應急隊伍、設備能力顯著提升,應急智慧系統更加完善,一般災害情況下公路水路應急救援到達時間小於1小時。
管理養護。到2025年,公路建設、管理、養護髮展更加協調,公路網路效益和整體效能進一步提升,公路路況水平進一步改善,普通公路養護管理水平明顯提升,普通國省道路面使用PQI平均值保持80以上,農村公路優、良、中等路率不低於75%。
治理能力。持續推進重大領域改革,交通運輸執法隊伍能力和水平不斷提升;覆蓋綜合交通全領域、全環節的信用交通體系建設基本建成,政府、市場、社會多方協作的現代交通運輸治理格局更加完善。“放管服”改革不斷深入,事中事後監管能力持續增強,審批重點事項實現“一網通辦”全覆蓋。
(三)遠期目標
到2035年,全州綜合交通網路建設步入穩定運行期,公路、鐵路、民航、水運等多種交通運輸方式協調並存、覆蓋廣泛、互聯互通、集散高效。綜合交通網路技術等級結構合理,布局均衡,區域對外聯絡通暢,基礎設施運營效能和服務品質良好,城市交通配套設施健全,運輸裝備先進可靠,運輸服務保障有力,便捷高效,綠色交通、智慧交通、平安交通發展理念深入到建設、運營、管理、養護等各個環節,全域交通發展均衡有序,最終全面建成紅河州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
第三章 構築暢達高效的內外綜合交通體系
一、推動區域公路體系完善,形成兩主一大骨架網路
按照國家、雲南省、紅河州經濟社會發展要求,遵循交通運輸發展的普遍規律,基本形成“兩主一大”(高速公路主骨架、國省道主幹線、農村大路網)公路網。
(一)高速公路
以“鄰縣通高速”目標,重點完成“十三五”期間未完成的5條在建高速公路建設,同時按照“整體成網、中部加密、周邊連通”的原則,新建16條高速公路,形成“三縱三橫一邊十連”的高速路格線局。
二)普通國省道及幹線公路
抓住國家對國省幹線提升改造政策的機遇,加大力度推進國道G219、G248、G323、G326和省道S209、S212、S312升級改造,進一步提升公路網的通行能力和運行效率。
(三)農村公路
加快推動農村公路從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圍繞補短板、促發展、助增收、提服務、強管養、重示範、夯基礎、保全全“八大工程”,推進農村公路建、管、養、運協調發展,服務好美麗鄉村建設,推動農村公路與關聯產業融合發展,推進城鄉交通一體化。新改建農村公路5000公里,實現鄉鎮通三級公路率65%,30戶以上的自然村通硬化路率65%,現代化邊境小康村通硬化路率100%。
二、建設功能完善鐵路網路,構建高效快速對外通道
以“鄰州通鐵路”目標,立足面向南亞東南亞開放的國家門戶,打造貫穿南北、承東啟西的鐵路大通道,深度融入“大循環、雙循環”體系,強化與周邊州市協調共建,實現與滇中及周邊州市互補並進。北向加快建設彌蒙高鐵,實現首府蒙自與昆明2小時通達;推動楚雄至玉溪至彌勒鐵路、彌勒至曲靖至田壩鐵路前期工作,構建滇中城際環線,形成紅河州與成渝雙城經濟圈的高速客運通道;加快開展師宗至瀘西鐵路、瀘西至丘北至文山等鐵路前期工作,逐步形成北部鐵路貨運通道。東向新建文山至蒙自鐵路,打通至北部灣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的鐵路通道。西向推進普洱至蒙自鐵路、建水至石屏至元江鐵路項目前期,適時爭取開工建設,實現與中老鐵路貫通,鞏固國家門戶地位。南向新建山腰至河口北聯絡線,提升中越鐵路運輸組織效率。積極推進河口壩灑工業園區、蒙自經開區等鐵路專用線建設,助推紅河國家物流樞紐和紅河(河口)邊境口岸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
三、加快民航基礎設施建設
以“南北通航空”目標,著力打造紅河蒙自機場與元陽民用機場兩大支線機場;發展通用航空,續建彌勒通用機場,適時啟動紅河、河口、瀘西3個通用機場建設;加強航線規劃布局,先期規劃開通蒙自至昆明、大理、西雙版納和迪慶的航線,並逐步增加國內通航點和航班數量。形成“2+4+4”的民航體系,即建成2個支線機場,4個通用機場,開通4條航線。
四、加快港口航道擴能改造,推動跨境運輸通航合作
完善內河水運網路,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流域生態系統保護為前提,加強內河航道建設,增強內河庫區航道運輸能力,提升水運設施專業化水平。積極發展跨境水路運輸,推動中越紅河航道,引導出入境貨物從水路運輸,規劃建設紅河界河航道、紅河港項目;構建暢通、平安、綠色的水運通道,規劃建設紅河蔓耗至龍脖河口航道整治工程,那蘭、馬堵山、雷打灘、土卡河、戈蘭灘庫區雲南便民交通碼頭,南盤江下游航道建設工程和李仙江庫區航道建設項目。
五、郵政服務網路深入城鄉,打造便捷農村物流體系
構建形成覆蓋全州、網路共享、功能集成的郵政普遍服務網路和普惠城鄉、聯通國際、安全高效的快遞服務網路,保障郵政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便利化。打造聯通中越、輻射東南亞的國際快遞樞紐,布局建設郵件快件進出境通道,提高農村快遞網路覆蓋率,基本實現鄉鄉有網點、村村通快遞。加快完善縣級物流中心、鄉鎮農村配送站、農村貨運網點三級農村物流服務體系,統籌交通、郵政快遞、商務、供銷等農村物流站點(郵政三農服務站、便民服務站)資源,鼓勵“多站合一”的場站運營模式,積極推廣農村貨運班線、農村客運班車利用貨艙承接郵件、快件業務等服務模式。
第四章 構建人民滿意的品質運輸服務體系
一、強化客運樞紐建設,提高樞紐輻射能力
圍繞交通現代化和提升服務水平,著力加強綜合客運樞紐建設。以樞紐整合交通網路和交通方式,按照一體化布局建設、零距離換乘、無縫銜接的要求,大力推進以鐵路主要客運站、機場為主體的綜合客運樞紐建設;合理布局分層推進一體化的客運樞紐,鼓勵統一規劃、同步建設、同期運營,促進多種運輸方式的高效銜接,實現客運“零距離換乘”,滿足客運需求和提升區域服務輻射能力。根據樞紐承擔的交通功能和規模大小,分三個層次規劃布局客運交通樞紐,其中一類客運樞紐為輻射全國的大型綜合客運交通樞紐,二類客運樞紐為輻射省域的區域性客運交通樞紐,三類客運樞紐為輻射城鄉的鄉鎮運輸綜合服務站,形成 “2+7+N”的客運樞紐體系。
(一)強化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地位
“十四五”時期,依託兩大民用機場,重點發展紅河綜合交通樞紐和元陽綜合交通樞紐,強化紅河州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地位。紅河蒙自機場打造成為集民航、高鐵、長途客運和公交為一體的、多種方式無縫銜接的綜合交通樞紐,全面提升紅河州交通在區域綜合交通體系中的承接能力和服務水平;元陽民用機場結合未來普蒙鐵路元陽站,打造為融合多種交通方式的綜合交通樞紐,填補紅河州南部地區綜合交通樞紐的空白,並重點發揮旅遊服務功能。
(二)推進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建設
依託玉蒙、蒙河、雲桂及彌蒙高鐵,規劃二類客運樞紐共7個,續建彌勒、箇舊綜合客運樞紐,新開工建設開遠、建水、屏邊綜合交通樞紐,規劃研究河口、蒙河鐵路瑤山站綜合客運樞紐。
(三)加強鄉鎮運輸服務站及建制村招呼站建設
進一步完善鄉鎮運輸服務場站配置及建制村招呼站建設。每個鄉(鎮、街道)至少有一個集鄉鎮客運招呼站、郵政快遞、物流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鄉鎮級運輸服務站,每個建制村至少有1個招呼站或港灣式停靠站,實現鄉鎮運輸服務站比例和建制村招呼站比例均達到100%。
二、完善貨運樞紐體系,建設物流樞紐城市
以《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和建設規劃》為指引,以國內重要物流樞紐承載城市規劃布局的先進經驗為借鑑,同步對接紅河州“十四五”客貨運樞紐項目建設需求,將紅河州貨運樞紐體系劃分為一級貨運樞紐(大型國際物流園區)、二級貨運樞紐(綜合性物流園區)和三級貨運樞紐(專業性物流中心或配送中心)。根據紅河州區域、城鎮、產業空間布局,綜合考慮資源分布、區位條件和商品物資流向,依託基礎設施和交通通道,遠期規劃形成“一帶兩支”“3+4+6”的貨運樞紐體系,支撐紅河州面向南亞東南亞開放戰略支點的建設,形成區域經濟聯動、產業融合、服務創新的現代物流產業發展新格局。大力發展多式聯運,在原有公鐵聯運基礎上,充分利用空鐵樞紐、河口口岸等資源優勢,實施物流快遞“上車、上船、上飛機”工程,積極推行一票到底、全程負責的公路、鐵路、民航、水運多式聯運。重點發展以貨櫃、半掛車為標準運載單元的多式聯運,推動鐵水聯運、公鐵聯運、陸空聯運的試點探索和全面推廣,實現貨運結構調整最佳化和業態轉型升級。
三、最佳化樞紐交通銜接,發揮綜合一體效能
加強綜合客、貨運樞紐與城市交通的有機銜接,客運樞紐立足同台換乘、立體換乘;貨運樞紐推動“交通+物流+產業”融合發展,注重貨運樞紐集疏運專用通道建設。強化樞紐內外便捷聯繫,構建樞紐與主要客貨源地的快速連線通道,新開工元陽民用機場至哈尼梯田核心區聯絡線;規劃研究紅河南沙庫區航運與建個元、元蔓高速聯絡線,建水工業園公路,彌勒市工業園區物流園公路,建水燕子洞物流園區公路,開遠市北物流園區公路,開遠市低碳循環園區公路等6個集疏運公路項目。
第五章 塑造特色鮮明的交通強國試點示範
一、推進大滇西環線交旅融合試點
大滇西旅遊環線建設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落實交通強國“深化交通運輸與旅遊融合發展”要求的重要實踐,對推動滇西邊境山區經濟社會發展,助力深度貧困地區穩定脫貧和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紅河州將利用好建水、元陽等地以“雲上梯田、秀美紅河”為代表的自然景觀和人文資源,融入“8字形”大滇西旅遊環線。
(一)構建“快進慢游”旅遊交通體系
統籌紅河州高速公路、普通國省道及幹線公路建設,進一步織密環線周邊高速路網,以國省幹線和農村公路為依託,通過加快建設和局部提級改造,完善環內公路網,構建“快進慢游”旅遊公路體系;落實綠美交通三年行動,打造綠美公路,推動設施與周邊環境協調發展。同時,發揮旅遊產業聚集效應,進一步完善對外通道,形成聯繫省內各地、周邊省份、毗鄰國家的高速公路網,並適時推動環線周邊普蒙等鐵路通道的建設。
(二)重點提升元陽民用機場樞紐的旅遊服務功能
在客運樞紐與集疏運體系建設的基礎上,圍繞元陽民用機場與未來普蒙鐵路元陽站,建設元陽民用機場至哈尼梯田核心區聯絡線,重點打造紅河州南部的元陽綜合交通樞紐,全方面提升其旅遊服務功能。加快構建以元陽為支點,重點輻射西南地區的紅河州南部航空網路。推動服務區景區化,打造一批景區式服務區;推進公路沿線旅遊廁所建設,開展公路路域環境整治,全面提升公路沿線服務品質。打造高品質綜合交通樞紐,建設綜合運輸服務平台,提升遊客聯程運輸服務水平。
二、推進數字交通信息化建設試點
(一)深化智慧交通運輸服務體系建設
加快汽車向智慧型移動空間和套用終端發展,提供“網際網路+”智慧出行、車車通信、人車互動等車載服務,試點推廣智慧車牌,強化車輛電子身份認證、實時跟蹤和事件溯源,提高車輛精細化管理水平。推進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設試點以及智慧交通數據平台建設項目。
在車站、景區等區域,開展零換乘、自動駕駛遊覽等交旅融合服務套用,謀劃建設智慧機場。到2022年,智慧型汽車發展實現突破,建成交通智慧管理控制服務體系,有效減少交通事故。打造4個智慧交通建設試點,智慧車牌推廣取得顯著成效。建設並完善全州綜合智慧交通運輸數據中心,廣泛運用雲技術,實現分散式運算、存儲、處理和共享。奠定跨部門、跨層級綜合運輸數據資源匯聚、共享基礎,形成成規模、成體系的行業大數據集,實現數據資源雲化管理,行業套用上雲服務。
(二)實現綜合交通智慧化管理一張圖
持續打造綜合交通大數據中心。制定統一的數據標準和資源目錄,建立統一的數據中台,推動相關部門間多源數據有效匯聚,實現“一數一源、一源多用、一網通享”。建立行業各專業數據採集、清洗、審核長效更新和治理機制,圍繞業務協同要求,打通業務系統數據節點,促進數據資源有效流動,實現重要業務信息匯聚共享“橫向到邊、縱向到底”。開展公路、水路數據質量提升工程,整合完善鐵路、民航、郵政等數據,引導推動第三方及社會數據接入,形成成規模、成體系、高質量的行業基礎大數據,推動交通運輸數據資源在部、省兩級有效匯聚整合。結合AI智慧型分析技術,加強行業數據資源與業務深度融合套用,支撐綜合交通運輸信息平台深度決策套用。建立數據套用中心,有效推動交通運輸數據資源匯聚共享。
依託行業大數據,建設面向行業規劃、建設、養護等套用場景專業圖。融合電子地圖套用建設面向路網管理、交通出行等通用圖。建設完善公路、鐵路、民航、水路、郵政專題圖。整合匯聚高速BIM數據,新建高速BIM套用300公里以上,總體套用達1000公里以上。實現全州公路基礎電子地圖數據季度更新,農村公路季度高分遙感核查校準,深化“四好農村路”管理套用,建設農村公路“一張圖”。
(三)整合提升全州交通運輸感知網路
最佳化提升高速公路光纖網和行業專網。根據《交通運輸綜合信息通信網路發展總體方案(2021—2025年)》,提升改造高速公路光纖網,建立統一的光纖網運維監測平台,健全紅河州光纖網運維管理機制。試點高速公路光纖網與行業專網的融合套用。開展網際網路協定第六版(IPv6)技術創新和融合試點,全面提升IPv6規模部署和套用水平。推動交通物聯網感知互聯。協助建設省級綜合交通物聯網監測管理平台,實現全州交通物聯網設施接入率達 70%以上。
協同推進5G、北斗等技術創新套用。按照國家信息基礎設施戰略布局,以套用為導向穩步推進5G等通信設施在交通基礎設施重點部位的網路覆蓋。試點北鬥智能終端在應急運力保障運輸工具中的套用,推動北斗系統在應急通信等方面的套用。協同建設車聯網,推動車用無線通信技術套用,有效提升交通網路的供需調控能力。深化高速公路ETC門架套用,在重要通道、區域探索建設路側基站,支撐車路協同套用,推進道路交通仿真和自動駕駛測試。試點毫米波雷達套用,推動車道級精細化管控,有效緩解局部高速路段擁堵。
第六章 加強行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
一、完善政府管理體制機制
深化交通運輸法治部門建設。健全紅河州法規體系,加快推進交通運輸領域地方性法規的立改廢釋工作。完善具有紅河特色的標準規範體系,健全標準體系。推進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切實提升綜合交通運輸執法能力,深化交通運輸執法基層“四基四化”建設,建立健全協同高效的執法聯動長效機制,推進行政執法信息化建設,提升執法數位化水平。
加快推進政府職能轉變。深化行業簡政放權和放管服改革,實施“權力清單”制度,依法取消、下放、轉移一批不符合全面深化改革要求的行政權力,加大行政審批事項取消和下放力度。深化行政審批管理制度改革,規範行政審批運行機制,最佳化行政審批流程,提高“一網通辦”覆蓋率,提高行政審批效率。增強政府部門服務意識,強化公共服務職能,將服務理念貫穿到綜合交通運輸發展全過程。
完善綜合交通運輸管理體制。深入推進紅河州綜合交通運輸管理體制改革,建立綜合交通運輸領域重大政策溝通協調機制,實現公路、鐵路、民航、水運等多種運輸方式一體化協調發展。加強規劃體系統籌銜接,強化部門協同、上下聯動,促進各地區、各部門、各行業相關規劃銜接,統籌制定綜合交通發展戰略、規劃和政策。
深化農村公路管養體制改革。建立健全“四好農村路”建設長效體制機制,推動“四好農村路”從以建設為主向建設、管理、養護、運營協調發展轉變。明確養護管理主體責任,基本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協同、上下聯動、運轉高效的工作格局,全面推行“路長制”管理體系。加快推進農村公路養護市場化改革,大力培育養護市場,創建符合農村特點的養護體系。
二、健全市場信用體系建設
完善現代市場體系。以打破行業壟斷、清除政策壁壘為重點,推進實行統一的市場準入制度和公平競爭的審查制度,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建立公平開放、競爭有序、充滿活力的綜合交通運輸市場體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最佳化營商環境,激發運輸市場各類主體活力。推進州內各種運輸方式企業市場化改革進程,繼續清理涉企稅費項目,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支持民營企業健康有序發展。
加強行業信用體系建設。深化“信用交通州”建設,規範完善信用監管制度體系,加快推動信用和業務深度融合,構建以信用為基礎、貫穿市場主體全生命周期的交通運輸新型監管機制。全面推廣事前信用承諾,最佳化信用評價和分級分類監管,積極拓展信用報告套用,在政府採購、招標投標、行政審批、市場準入、資質審核等事項中,充分發揮公共信用服務機構和第三方信用服務機構出具的信用報告作用。規範開展信用數據管理套用,最佳化完善信用交換平台功能,推動各類現有信用業務系統升級融合,做好信息公示和信用修復。加快推進“信易行”等行業“信易+”工作,開展行業誠信缺失突出問題專項治理。
三、強化人才和軟實力建設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打造支撐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的人才隊伍,營造與紅河州交通強國建設相適應的人才發展環境。發展壯大各類人才隊伍,重點加強高層次、高技能、創新型、複合型人才引進及團隊建設。創新交通運輸人才交流機制,完善行業人才交流平台建設,持續推動校企聯合育人,探索瀾滄江—湄公河(紅河)區域國家交通人才培訓中心建設。強化管理幹部隊伍、技術技能人才、行政執法人員的教育培訓。
加強交通軟實力建設。推進滇越鐵路等優秀交通歷史文化傳承創新,加大精品自駕旅遊線、泛亞鐵路、中越國際大通道等重大項目的對外宣傳,增強行業凝聚力和戰鬥力。加強交通文明教育,提升公眾文明意識,營造全社會文明交通環境。
第七章 政策保障措施
一、加強規劃引領
堅持以州級綜合交通發展規劃為統領,以全州公路、鐵路、民航、水運、郵政等交通專項規劃為支撐,強化本規劃對交通運輸領域專項規劃和縣市規劃的指導作用。本規劃確定的建設項目納入全州各級國土空間規劃,在堅持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前提下,做好重要通道和重大項目的空間預留,實現交通基礎設施國土空間資源的提前儲備、多方統籌、有效管控和高效利用。
二、加強組織實施
建立健全綜合交通運輸發展的協同機制,強化部門協調和上下聯動,形成工作合力。州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要加強對全州綜合交通運輸發展工作的統籌謀劃和實施指導。州、縣市人民政府要緊密結合發展實際,細化落實本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落實地方政府在配套資金、征地拆遷、保障施工環境等方面的主體責任。加強規劃實施動態監測分析,及時組織中期評估,及時對規劃目標、重點任務、重大項目進行動態調整,針對分解目標任務強化評估考核。積極協調發展改革、財政、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林草等有關部門,保障要素供給,共同加快推進項目實施。
三、加強資金保障
積極爭取中央、省級資金支持,落實州、縣市交通運輸領域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繼續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快構建“政府主導、分級負責、多元籌資、規範高效”的交通運輸投融資體制,依法合規引導社會資本積極參與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強化本規劃與財政規劃緊密銜接,保障政府穩定財政資金投入。最佳化財政投入結構,強化資本金注入,推動國有經濟布局最佳化,鼓勵積極拓展融資渠道,探索企業債券融資、資產證券化、債轉股等方式。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與土地開發、資源開發等有機結合,拓展建設資金來源。積極開展基礎設施公募信託試點,盤活存量資產,形成投資良性循環。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調整最佳化交通領域支出結構,完善成品油轉移支付管理機制。
四、加強政策支持
積極爭取中央、省級對紅河州交通基礎設施規劃、審批、建設等方面的政策支持,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運輸服務專項行動審批和關鍵政策落地,為全州綜合交通基礎設施網路建設和綜合運輸服務能力提升提供有力保障。切實保障交通建設用地,積極爭取在用地計畫、供地方式等方面給予一定政策傾斜。強化政策創新,完善交通項目與周邊土地綜合開發、傳統行業轉型、新業態新模式發展、跨部門數據共享等方面的管理辦法。
五、加強項目管理
健全完善監督考核機制,將重點項目建設完成情況納入縣市人民政府年度綜合考評範圍,確保項目順利推進。進一步最佳化項目審批流程、精簡審批事項,縮短審批時間,加強事中事後監管。按照國務院關於中期財政規劃管理的要求,編制三年滾動項目庫,結合目標執行情況、需求變化及前期工作推進情況動態編報年度投資計畫。建立和完善高速公路、普通國省道、農村公路規劃管理系統,利用地理信息平台進一步提高規劃決策和項目管理水平。加強造價管理,合理控制項目投資,有效提升資金使用效率。
第八章 環境影響及對策
一、規劃實施環境影響分析
本規劃實施不可避免地會對環境產生影響,主要體現在資源占用、生態影響、污染排放和社會經濟影響等四個方面。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會消耗土地和大量物資資源,並可能會對局部生態環境產生影響。同時,運輸裝備運營和服務系統運行向周邊環境排放廢氣、污水、噪聲和固體廢物等污染物,在一定程度上會對環境質量產生影響。在規劃實施期間,要嚴格控制好新增交通用地、能源消耗、新增二氧化碳排放等指標。
二、規劃實施環境影響評價
本規劃與國家相關政策和發展戰略規劃相一致。規劃編制以建設人民滿意交通為宗旨,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高質量發展為主線,加快構建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化交通體系。從與國家及全省相關戰略規劃的協調性看,本規劃較好地與《節能中長期專項規劃》、《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國家公路網規劃》、《全國民用機場布局規劃》、《內河航運發展綱要》、《雲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雲南省道網修編2016—2030年》、《雲南省縣域高速公路“互聯互通”工程實施方案》、《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等相協調,相互之間不存在矛盾和衝突。
規劃建設項目對環境的影響具有可控性。從已建類似項目看,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對環境可能產生的影響,可以通過採取有力措施和先進技術加以控制,使其降低至可承受範圍之內。採取必要的工程和植物防護措施可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最佳化選線可以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制定適當的法規標準、安裝必要的防護裝置、改進運輸裝備技術水平可以有效控制噪聲污染和振動,生產廢水、生活性污水經適當生化工藝處理後可達到各級排放標準的要求。運輸工具運行中產生的空氣污染,可通過採用新型、節能的運輸工具和推行較高排放標準,減少車輛、船舶及飛機等運輸工具的排放。
三、預防和減緩影響的措施
節約集約利用資源和減少污染排污。最佳化交通運輸結構,優先發展軌道交通等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運輸方式。鼓勵軌道交通、公路等共用線位、橋位資源,減少土地占用。鼓勵使用清潔能源,提高鐵路電氣化水平,實施營運車船燃料排放消耗限制標準,推廣清潔環保車輛。鼓勵運輸企業清潔生產,加強交通運輸業“三廢”和生活廢物的資源化利用以及開展煙氣脫硫除塵、機動車尾氣淨化工作。
積極開展環境恢復和污染治理。積極採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做好地形、地貌、生態環境恢復和土地復墾工作。合理設計項目線路走向和場站選址,避繞水源地、風景名勝等環境敏感區域,保護生態環境。注重景觀恢復,積極推動生態環境工程和綠色通道建設,逐步恢復和改善交通建設過程中遭破壞的生態環境和自然景觀。大力推廣採用環保新技術,促進廢氣、廢水和固體廢物的循環使用和綜合利用。
加強環境管理,完善環境監控體系。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等法律法規,嚴格項目審批和土地、環保準入。明確規劃管理制度和監測方法,強化建設項目全過程環境管理,建立起完善、統一、高效的環境監測體系。
政策解讀
一、《規劃》的編制背景
交通運輸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先行官,在經濟社會中發揮重要的支撐引領作用。州委、州政府將編制《紅河州“十四五”綜合交通發展規劃》列入“十四五”州級專項規劃編制計畫,並提出明確要求。
“十三五”期間,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州委、州政府全力推動交通運輸破瓶頸、補短板、強服務、惠民生、提品質,“十三五”成為交通運輸投資規模最大、發展速度最快、人民獲益最多的五年,綜合交通發展實現從“基本緩解”到“基本適應”的重大轉變,有力提升了紅河州在全省重大發展戰略中的地位和作用,為實現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兩個決定性成就”提供了堅實的支撐保障。但對標國際國內先進水平,紅河州綜合交通對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尚未充分發揮,綜合交通發展不充分、不平衡、不協調的問題依然突出,與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定位還有較大差距。因此,“十四五”期間將是紅河州綜合交通發展由“基本適應”向“提質增效、適度超前”轉變的關鍵時期,推進綜合交通高質量發展是“十四五”時期全州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
二、《規劃》的編制依據和基本原則
在《規劃》起草過程中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交通運輸事業發展的重要論述和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以及雲南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州第九黨代會精神,貫徹落實《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和《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要求,對照《中共雲南省委、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貫徹落實〈交通強國建設綱要〉的實施意見》和《雲南省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總體部署,落實《紅河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對“十四五”時期全州綜合交通的發展要求,為“十四五”期間全州綜合交通運輸的發展明確了目標任務。
三、《規劃》的主要目標
“十四五”期間,立足紅河州綜合交通發展現狀,聚焦綜合交通發展主要矛盾,加快交通強國建設。以“鄰縣通高速、鄰州通鐵路、南北通航空、州府強樞紐”為目標,實現綜合交通跨越式發展,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高品質快速網、高效率幹線網、廣覆蓋基礎網逐步完善,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交通運輸支撐保障能力大幅提升,人民民眾對交通運輸服務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高,為全州國民經濟和社會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交通運輸保障。
“十四五”期間續建高速公路項目5個340公里,新建高速公路項目16個950公里,形成“三縱三橫一邊十連”的路格線局;續建普通國省道項目1個91公里,新建普通國省道及幹線公路項目14個649公里,實現與周邊區域高效互聯、便捷互通的幹線公路體系;新建改建農村公路總里程5000公里,實現鄉鎮通三級公路率65%,30戶以上的自然村通硬化路率65%,現代化邊境小康村通硬化路率100%,補充完善幹線公路、實現州內各個鄉鎮之間互聯互通。規劃建設鐵路704公里,打造貫穿南北、承東啟西的鐵路大通道,深度融入“大循環、雙循環”體系,強化與周邊州市協調共建,實現與滇中及周邊州市互補並進,逐步形成“三縱兩橫三輔一聯”鐵路網。規劃建設2個支線機場和4個通用機場,開通4條航線,形成“2+4+4”民航體系。積極發展跨境水路運輸,規劃紅河界河航道、紅河港等項目。
四、《規劃》的主要結構及重點內容
《規劃》包括發展環境、總體要求、構築暢達高效的內外綜合交通體系、構建人民滿意的品質運輸服務體系、塑造特色鮮明的交通強國試點示範、加強行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政策保障措施、環境影響及對策8個部分。其中,“十四五”時期主要任務包括以下內容:
一是構築暢達高效的內外綜合交通體系。包括推動區域公路體系完善,形成兩主一大骨架網路;建設功能完善鐵路網路,構建高效快速對外通道;加快民航基礎設施建設,深度推進軍民融合戰略 ;加快港口航道擴能改造,推動跨境運輸通航合作;郵政服務網路深入城鄉,打造便捷農村物流體系5個部分。
二是構建人民滿意的品質運輸服務體系。包括強化客運樞紐建設,提高樞紐輻射能力;完善貨運樞紐體系,建設物流樞紐城市;最佳化樞紐交通銜接,發揮綜合一體效能3個部分。
三是塑造特色鮮明的交通強國試點示範。包括推進大滇西環線交旅融合試點和推進數字交通信息化建設試點2個交通強國試點任務。
四是加強行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包括完善政府管理體制機制;健全市場信用體系建設;強化人才和軟實力建設3個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