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水路交通“十四五”發展規劃

2022年2月,雲南省交通運輸廳印發《雲南省水路交通“十四五”發展規劃》(以下簡稱《發展規劃》),以水路交通運輸為主體,涵蓋航運基礎設施、應急救援、運輸服務、智慧交通、綠色安全和污染治理等方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雲南省水路交通“十四五”發展規劃
  • 頒布時間:2022年2月
  • 發布單位:雲南省交通運輸廳
總體目標,具體指標,

總體目標

到2025年,全省水路交通基礎設施短板攻堅成效明顯,瀾滄江—湄公河、金沙江—長江、右江—珠江水路運輸通道實現暢通;港口集疏運作用更加突出;庫湖區水路交通更加安全、便利,沿江民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增強;現代海事服務體系初步形成;水上安全監管、水路運輸保障能力和服務質量、效率明顯提高;行業治理體系更加完善;船舶和港口水污染防治得到全面管控;水路交通比較優勢逐步發揮,服務經濟社會能力水平不斷增強。

具體指標

(一)航道
至2025年內河航道通航里程達到5300公里,其中三級及以上航道里程達到554公里,新增及改善航道里程約1000公里,航道構成結構更趨合理。金沙江—長江幹線、右江—西江幹線、瀾滄江、紅河等水運通道通航條件進一步改善,重點航段初步貫通。在重點支流、庫湖區形成一批獨具特色的旅遊航道。
(二)港口
到2025年新增泊位60個,內河港口泊位數達到276個,其中1000噸級及以上港口生產性泊位達24個。水富港、東川港、富寧港、景洪港、關累港、思茅港、河口港等重點港口樞紐性港區建設取得明顯成效,綏江港、永善港、巧家港、元謀港、臨滄港、滇池港、大理港、會澤港、祿勸港等港口客貨運泊位能力進一步提升,以及其他碼頭及停靠點設施進一步改善。其中:
——將水富港建設為融入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雲南門戶港,加大東川港建設投入,發揮其滇中樞紐區位優勢,建設景洪港國際航運中心,成為融入雲南瀾滄江開發開放經濟帶的支點,持續推進富寧港工程建設,積極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河口港為雲南對外開放的重要口岸。
——以建設和擴建樞紐港口為重點,以打造綠色生態港口、碼頭為切入點,實現港口吞吐能力、港區集疏運通道能力與運輸發展相適應,拓展港口功能,與周邊物流園區、產業園區、旅遊業聯動發展。
(三)運輸服務
運輸組織化水平明顯提升,在長江、瀾滄江等重要水運通道形成穩定的貨櫃運輸航線,“乾支聯運”、“多式聯運”等運輸組織模式深入推進,定製化、專業化物流服務業態逐步湧現。港口綜合服務能力明顯提升,物流業與現代服務業初步融合。培育打造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港航、物流企業。貨櫃、大宗散雜貨等專業化船舶運力增加,全省船舶大型化、標準化、專業化水平進一步提升,內河貨運船舶平均噸位達到1000噸,內河客運船舶平均客位達到500客位。水上旅遊客運蓬勃發展,形成一批水上旅遊精品航線,旅遊客運服務品質進一步提升,沿江沿河以及環庫湖區百姓水上交通條件進一步改善。
(四)支持保障系統建設
——水運信息化水平顯著提升,建成內河水運公共信息服務系統。
——安全監管與應急救助能力進一步加強,主要航道應急救助到達時間不超過45分鐘,重點旅遊庫區、湖區不超過90分鐘。
——重點水域營運性船舶監測覆蓋率達60%。
——逐步建設高風險水域的水上搜救指揮系統,包括雲南省水上應急搶險搜救中心和金沙江、瀾滄江、右江、紅河、怒江、瑞麗江、滇池、洱海等8個分中心。
(五)海事系統建設
——水上交通安全監管手段明顯提高,全面擴展瀾滄江對外開放水域安全通信系統、船舶監管搜救系統及應急搜救中心和分中心建設,進一步擴展瀾滄江電子航道圖建設,完成瀾滄江水上搜救快速反應指揮系統建設,初步建立瀾滄江智慧航道、智慧海事體系,提升海事系統信息化能力,提升海事執法效率。
——海事基礎設施填平補齊,改善未達標海事機構用房,完成瀾滄江重點水域航標配布,相應配備海巡艇。
——初步形成船舶防污染管理體系、污染檢測系統和污染處理系統,建設瀾滄江水上防污染應急設備庫。
——成立船員實訓基地和考試中心培養船員和搜救人員,海事管理隊伍人員綜合素質顯著提高。
主要任務
圍繞國家對雲南的戰略定位,積極融入國家戰略,發揮區位優勢,以出省出境通道為重點,進一步加快和完善通江達海通道基礎設施建設和布局;強弱項、補短板完善雲南省水運結構體系;創新融合,著力推動和打造雲南綠色美麗高質量航運經濟新業態。
一、加強水運通道建設,完善出省出境通道網路
重點加快推進金沙江—長江幹線、右江—西江航運幹線、瀾滄江、紅河等水路運輸通道的建設,並結合發展需要穩步推進水運通道向中上游段、支流等沿線拓展延伸。
(一)加快金沙江—長江水路出省通道建設,進一步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戰略。充分利用和發揮金沙江銜接長江經濟帶通道和紐帶作用,進一步擴大金沙江水路運輸通道對滇東北、滇北乃至全省的輻射範圍。金沙江元謀以下段航道重點實施溪洛渡至水富、白鶴灘至溪洛渡、烏東德至白鶴灘和攀枝花至烏東德4個庫區的航道系統治理,加快溪洛渡、白鶴灘、烏東德大壩翻壩轉運系統建設。實現金沙江下游幹線航道高等級化,提高航道通過能力,加快構建雲南融入國家戰略的金沙江—長江水路運輸大通道。
(二)推進瀾滄江—湄公河國際通道建設,服務雲南對外開放戰略。瀾滄江—湄公河作為亞洲第一大國際河流,其下游流經寮國、緬甸、泰國等國,歷來是中國對外溝通的重要紐帶,瀾滄江水運歷來受到各屆政府的重視,為進一步推進瀾滄江—湄公河國際航運發展。積極推進瀾滄江臨滄港以下段航道整治,協調推進瀾滄江橄欖壩航電樞紐過船設施建設,穩步實施瀾滄江糯扎渡以上段庫區回水變動段整治和翻壩轉運設施,逐步拓展延伸國際通航水域,提高航道通過能力,增強瀾滄江—湄公河國際航運的影響力,構建瀾滄江—湄公河國際通道,促進瀾滄江—湄公河沿江流域的國際交流及合作,服務雲南對外開放發展戰略。
(三)促進右江—珠江航運幹線通道建設,積極服務和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右江具有直接銜接我國西部陸海新通道、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區位條件。重點進一步改善右江百色庫區(雲南段)高等級航道條件,加快推動百色樞紐過船設施建設,著力打通右江—珠江航運幹線通道,銜接西部陸海新通道,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
(四)推進中越紅河國際航運通道建設,促進跨境經貿合作,提高對外開發水平。中越紅河航運歷來是中越兩國經貿、文化交流的紐帶,為著實推進中越紅河航運通道,促進跨境經貿合作,提高對外開發水平和延邊經濟發展。中越紅河國際航運通道主要建設任務是適時積極開展紅河界河航道建設工程,適時推進李仙江航道建設,推動中越紅河航運通道建設。
二、強化樞紐港口建設,引導港口服務提質升級
按照“拓展樞紐港口功能,推動重要港口建設”的總體思路,加強規模化港口建設,提升港口服務水平,構建結構最佳化的港口體系。切實加快樞紐港口專業化、規模化和現代化建設,提高港口貨運能力,完善集疏運配套體系,強化港口樞紐功能。規模化港口建設任務是:加快金沙江—長江出省通道上的水富港和東川樞紐港建設,右江—珠江出省通道上的富寧港建設,加強瀾滄江—湄公河出境通道上的景洪港、關累港和臨滄港建設,適時推進中越紅河出境通道上的河口港建設。同時加快金沙江上游港口,金沙江下游庫區港口,瀾滄江中、上游港口,怒江中、下游港口基礎設施綜合建設,適時推進楚雄元謀港以及瑞麗江、龍川江等港口基礎設施建設。
三、推進便民碼頭建設,服務沿江居民便捷出行
雲南省河流眾多,沿江山區大多交通不便,內河水路交通還需解決山區陸路交通不便地區人們的出行問題。進一步完善金沙江、瀾滄江、怒江、南盤江等庫湖區便民渡口及相應安全管理等基礎設施,服務沿江居民民眾出行,豐富出行方式,促進貧困山區經濟與社會發展,提高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根據《雲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雲南省交通運輸領域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農村水上客渡運管理、地方管理水域的水上安全監管和搜尋救助、客運碼頭安全檢測設施等建設內容屬於省以下財政事權,原則上由省以下政府通過自有財力安排,對下級政府落實支出責任存在收支缺口的,上級政府可根據不同時期發展目標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
雲南省水路交通“十四五”發展規劃
雲南省水路交通“十四五”發展規劃
四、提升水運服務品質,推進水運旅遊融合發展
(一)積極推進船舶裝備水平提升,保障渡運安全。加快淘汰技術落後、不適應市場需要的老舊船舶,鼓勵老舊客船和貨船提前報廢更新,引導先進、高效、節能、環保的新船型發展,重點支持適應不同航道條件的舒適型、旅遊型客運船舶,全面提升渡運和庫湖區短途運輸船舶的安全性。
(二)加強客運市場管理。加強客運市場環境建設,完善市場準入制、監管和退出機制,推進誠信體系建設,促進形成統一開放、公平競爭、規範有序的客運市場。促進客運行業企業規模化經營和聯盟合作,鼓勵客運經營企業做大做強,引進和吸收先進的企業管理理念、模式,促進企業規模化、集約化、網路化經營。
(三)積極發展庫湖區生態休閒旅遊客運。依託沿江環庫湖自然山水風光和人文名勝景觀,提高旅遊碼頭等設施能力和服務水平,高標準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美譽的水上旅遊精品航線。按照一流標準,打造滇池、洱海、普者黑、北海濕地等在全國具有示範引領作用的旅遊航運示範工程。完善金沙江上游、瀾滄江中下游以及怒江中游旅遊客運布局,串聯沿線旅遊城市和景區,因地制宜發展長、中、短途特色旅遊航線,初步建成“生態旅遊航運”交旅融合品牌。
五、推動水運綠色發展,強化水運智慧型科技保障
(一)加快綠色航運法規體系建設。加快水運大氣污染和水污染防治地方法規建設研究,完善航運法規體系,嚴格航運、港口等相關方面的污染防治責任。
(二)加快綠色港口建設。以港口防污染配套設施建設和岸電配套設施建設為主要任務,加強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綠色港口建設。加快港口碼頭船舶垃圾接收點、船舶油污水回收點建設,加強船舶垃圾及油污水接收上岸和船舶污染物收集處置監管,提高岸電設施布局科學性,加強岸電配套設施建設。
(三)加強水運動態感知網路覆蓋。加快建設全面覆蓋、泛在互聯的水運基礎設施和運輸船舶運行狀態的感知體系,在瀾滄江下游、金沙江下游、滇池、洱海等重點水域、通航建築物及港口加快5G通信、衛星通信(北斗)等部署,滿足航運參與者、基礎設施、運輸工具、服務平台之間的信息互動、協同控制及精準服務需求。推動基於雲平台互動的三維實時電子航道圖和船閘過閘調度、港航基礎設施運養與綜合信息服務平台建設。
(四)提升水運智慧型綜合信息服務能力。運用大數據、區塊鏈等信息技術,構建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多資源要素融合的港口—腹地產業物流—經濟—金融生態圈,促進服務運營網路化、一體化。加快航運、海事、公安、安監、水利、環保、氣象、醫療、港航企業等信息共享和聯動協調。
六、提升行業治理能力,建設現代海事服務體系
(一)建設水上安全監管與搜救系統,提升海事監管水平。以瀾滄江海事局昆明搜救指揮中心,金沙江、瀾滄江、右江、紅河、怒江、瑞麗江搜救指揮分中心為抓手,以甚高頻安全通信系統(VHF)、船舶自動識別系統(AIS)、船舶動態監管系統(北斗、GPS)、電視監控系統(CCTV)為主要監控手段,以電子航道圖為服務、展示平台,形成全面覆蓋、統一指揮、統一管理的現代化船舶監管與救助系統,實現各搜救中心呼救方式多樣化、搜救通知自動化、信息資源電子化、搜救動態可視化。
(二)完善海事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海事執法條件。根據云南省內河航道條件和船舶配置情況,在金沙江、瀾滄江、紅河等省內主要航道設定監管救助基地各1個,在金沙江、瀾滄江設定監管救助站各2個,在普者黑、滇池航線、洱海航線等航道設定救助巡查點。全省通航水域,按照水上交通安全“有人管、有能力管”的要求,分層次、分階段合理配置海事船艇,每船都將配置相應的現代化測深儀、定位儀、導航儀及無線電通訊設備。規劃在金沙江、瀾滄江、右江、紅河、怒江等航道和滇池、洱海、撫仙湖等通航湖區重要通航段配備航標。
(三)健全海事法律體系,建設防污清污機制。建立船舶防污染管理體系,健全法律法規體系,建設防污力量、培育清污市場機制,建設防污染應急反應體系,加強水域監視監測,建立船舶防污染管理體系,形成層次清晰、運行順暢的污染事故應急預案體系,加強污染事故應急能力建設,重點針對水路運輸危險化學品泄漏、水上溢油等污染事故,加強預警監控、應急組織指揮、應急處置等方面的能力建設,加強水域監視監測,充分利用最新的科技成果和海事巡邏工具,各航區由海事巡邏船配備相應人員進行監管,逐漸形成覆蓋全省內河重點水域的監視網路。
(四)推進海事信息化建設,提高海事服務水平。以《海事雲數據中心建設指導意見》為指導,在統一框架體系下有序開展本省海事數據中心建設,結合本省的海事信息化現狀,對伺服器、存儲、網路等設備進行補充完善。完善辦公自動化系統,建立完善雲南海事廣域網,建設覆蓋省、州(市)、縣(市、區)三級海事廣域網,為上下級單位協作以及全局信息共享構築網路硬體平台;建立覆蓋省內海事、航務管理部門的數據交換及視頻會議系統,方便工作人員信息交流;建設內部、外部網站,組織有關信息資源上網,提供海事信息服務。建立和完善海事相關業務套用系統,推廣套用全國海事信息系統,建設船舶管理系統、船舶檢驗管理系統、航務規費管理系統、通航安全管理系統、危險品運載管理系統、船員管理系統等,在省、州(市)航務管理部門建設數據交換平台,實現信息數據的集成與共享,提高業務系統管理水平。
(五)加強海事人才隊伍建設,提升海事執法人員素質。利用國內教育院校、社會、海事系統及國外教育培訓資源,運用脫產培訓、網路培訓、專題學習研討等方式,開展現代管理、國際形勢、經濟社會發展、依法治國、黨務工作、海事業務等針對性學習培訓,著力拓展知識面,改善知識結構。強化海事機構建設,加強海事執法隊伍管理,提高海事公共管理、依法行政和服務民眾的能力,保持地方海事執法隊伍的穩定和持續發展。建立完善的信息溝通平台,加強各執法局間的信息溝通,強化交通、海事部門聯動執法工作;整合各方水上監管資源,不斷深化和拓展交通、海事部門協作新方式;探索共管水域水上交通安全隱患排查工作,摸索水上安全事故調查處理、救援工作方式;加強共管水域水上交通安全源頭管理;切實提高共管水域水上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推動共管水域水上交通安全管理長效機制的建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