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區2011年政府工作報告

白雲區2011年政府工作報告是由白雲區發布的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雲區2011年政府工作報告
  • 發布單位:白雲區人民政府
各位代表:
  我代表白雲區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區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過去五年工作回顧
  五年來,區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及其常委會和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生態空港經濟發展戰略,不斷解放思想、改革創新、砥礪奮進,圓滿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
(一)經濟實力顯著增強。
  堅持發展第一要務,努力攻堅克難,推動綜合經濟實力躍上新台階。2010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39.09億元,比2006年增長60.3%,年均增速12.5%;一般預算收入33.2億元,比2006年增長66.2%,年均增速13.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80.47億元,比2006年增長91.8%,年均增速17.7%;固定資產投資額232.84
  億元,比2006年增長108.3%,年均增速20.1%。今年前三季度全區經濟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80.44億元,同比增長11%,預計年底將突破千億元大關;一般預算收入29.62億元,同比增長29.6%;固定資產投資額258.17億元,同比增長65.9%。
  經濟發展思路更加清晰。積極開展發展戰略規劃暨空港經濟發展策略研究,確立生態空港經濟發展戰略,明晰“以生態和空港凝聚活力的創新型城區”定位,明確南部都會商貿區、北部空港經濟區、東部生態文化區三大主體功能區的片區發展格局。堅持規劃先行,完成全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實現城市規劃建設用地控規全覆蓋。廣州民營科技企業創新基地太和片區、廣州中軸北延線、廣州國際健康產業城的城市設計已完成,白雲新城西延區、白雲湖地區、廣州空港經濟區控規已通過市規劃委員會審議,白雲新城北延區控規已完成終審成果。
  產業轉型升級成效明顯。大力推進“雙轉移”、“退二進三”、“騰籠換鳥”及“三舊”改造等工作,淘汰轉移913家勞動密集型企業和一批低端落後產業,騰出122.04萬平方米土地。2010年三次產業比例調整為2.8:24.6:72.6,以服務經濟為主體的產業體系日益成熟。現代服務業蓬勃發展,白雲新城高端商貿會展圈及創意產業圈等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初步形成,生態休閒旅遊項目取得突破,現代物流發展步伐加快,2010年現代服務業增加值比2006年增長75%。工業發展態勢平穩,2010年工業總產值比2006年增長43.9%,今年前三季度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92.78億元,同比增長8.2%;戰略性新興產業突飛猛進,2010年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產品產值分別是2006年的3.36倍、2.67倍、2.09倍;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綜合能耗下降19.2%。農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完成了3.63萬畝農田標準化整治及1.17萬畝魚塘改造,都市型現代農業穩步發展。
重大產業項目加快推進。36個項目列入省市重要發展規劃,10個項目列入省現代產業500強重點培育項目,17個項目列入市民間投資100強重點項目,17個項目列入省市2011年度重點建設項目或預備項目。廣州國際健康產業城產業發展規劃已完成,廣藥集團生物醫藥城白雲基地即將奠基;廣州民營科技企業創新基地啟動區土地儲備、基礎設施建設和招商選資等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白雲綠地中心已動工,南航大廈、宏宇.景裕廣場已奠基,萬達廣場及希爾頓酒店、五號停機坪購物廣場已開業;廣州白雲機場綜合保稅區(南區)、粵港澳台流通服務業合作試驗區、民科園863產業化促進中心等重點項目加快建設;廣州航空產業城已確定選址;廣州節能和新能源(白雲)產業基地已獲市政府同意授牌,廣州市新能源客車產業基地申報成功在即;對應智慧型電網輸配電產業製造基地建設步伐不斷加快。
  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陸續出台促進專利授權獎勵暫行辦法等系列科技創新扶持政策,榮獲省科技進步先進區稱號。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成果豐碩,廣東-獨立國協國際科技合作聯盟、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國際(對俄)科技合作產業園等國際科技合作平台集聚我區。全區共有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個,國家、省、市級企業技術中心19家,市級以上企業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20家,99個項目獲得省科學技術獎勵。2010年全區高新技術產品產值比2006年增長109%,今年前三季度實現高新技術產品產值161.96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0%。
民營經濟加快發展。制定實施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若干措施,實施民營企業成長培育工程,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保持旺盛活力。3家企業獲評“廣東省百強民營企業”,5家企業入選“廣州市優秀民營企業”,1家企業進入“廣東省政府質量獎”現場評審範圍。2010年民營工業產值比2006年增長90.4%,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57.8%,比2006年提高11.4個百分點。今年前三季度民營工業總產值284.94億元,同比增長15%,成為拉動工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發展瓶頸有效緩解。土地儲備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與廣州商業銀行簽訂了50億元授信協定,與浦東發展銀行簽訂了1億元信用擔保貸款契約,異地購買了4000畝耕地指標解決相關項目的耕地占補平衡,核發了3865.76畝歷史欠賬留用地指標,39612畝用地納入2011年儲備計畫。“三舊”改造穩步推進,完成“三舊”改造宗地標圖建庫2903宗103.06平方公里,推進其中2017宗約48.8平方公里歷史用地手續的完善工作,批覆同意國有舊廠房改造申請20宗,總用地面積95.37萬平方米,三元里“城中村”改造已獲得80%以上的村民支持,即將進入實施階段。開闢4個科技企業融資渠道,實際融資34.75億元,受益企業168家次。建成6個變電站,加強規範用電管理,全力保障居民、支柱產業及優質企業用電需求。
  (二)環境面貌明顯改善。
  基礎設施日益完善。2006年以來共新建雲城東路、鐘港大道、石井大道等8條主要道路,拓寬改造了黃石東路、鴉崗大道、北太路等9條道路,轄內管養道路總里程達1100公里,公路總里程達1774公里。捷運二號線和三號線北延段全面貫通,捷運六號線和九號線正加緊施工。建成人行天橋8座,在建6座。投入45.32億元開展機場高速等7條主幹道環境綜合整治和人居環境整治。
  城市管理水平明顯提高。順利通過“創衛”,完成“創文”迎國檢任務;持續開展“五小”場所和無證照經營整頓,不斷加大整規打假、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力度,市場經濟秩序日益良好。嚴控“兩違”、“六亂”現象,2006年以來共拆除各類違法建設2501宗352.8萬平方米。穩步推進城市綠化工程,新建或改造馬務綠化廣場等8大城市公園,總面積達1045.8畝。積極推進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市容環境面貌不斷改善。安全生產形勢保持平穩。應急管理體系不斷健全。切實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狠抓人屋車場專項整治,基本實現主幹道、重點地區城市管理實時監控,2006年至2010年刑事立案年均下降11.4%,民眾安全感日益增強。
生態環境更加優良。全面完成治水任務,以白雲湖為主體的廣州北部水系引水工程已初步建成,石井河整治任務基本完成,兩側環境整治首期2公里試驗段已完成,重現了闊別25年的龍舟競渡風采。基本解決城市內澇問題,污水處理系統及農村分散性污水處理工程穩步推進。大幅提升綠化能見度,建成綠道游徑171.7公里,綠地599.5萬平方米。大力加強空氣治理,區內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顆粒物等主要空氣污染物濃度比2006年分別下降了58%、27.2%。
  (三)城鄉統籌力度加大。
  現代農業加快發展。建立健全強農惠農政策體系,積極探索並完善農村土地流轉、農保田利益補償等機制,有力推動現代農業發展。建成21個市級以上農業標準化示範區,擁有13個省名牌名優農產品、12家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重點培育人和霸王花、水瀝紅蔥、澳洋彩鯛等一批特色農業產業基地,品牌農業快速發展。大力推進農業生產加工配送體系建設,中央大廚房項目啟動區299畝土地即將出讓,建成廣州首家“農超對接”示範店。2010年全區農村經濟總收入197.62億元.比2006年增長19.6%。
  中心鎮和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投入中心鎮專項扶持資金2.88億元,推進57個項目建設;投入2000萬元,推進4個鎮36條道路的路燈建設;扶持建設115個新農村試點村,建成16個省市文明村,50個省市衛生村,鎮容鎮貌日益改善。完成鐘落潭鎮、長腰嶺村名鎮名村規劃,正開展48項創建任務。2010年四個鎮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2006年增長1.06倍,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63.9%,比2006年提高15.7個百分點。
農民生活和保障水平不斷提升。積極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現參合率、參保率分別達99.9%、77%;持續改善農村民生條件,全面完成行政村“五通”工程,建成115座農村市政公廁、78個垃圾處理系統、36個文化廣場、45個村級公園、188家農家(社區)書屋;加大公共財政向農村教育、醫療、衛生等事業的投入力度,農村與城市在公共服務上的差距逐步縮小;推進區內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籌集扶貧資金1.7億元,啟動幫扶欠發達鎮、村扶貧項目94個,幫扶低收入戶812戶。
  (四)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66條”惠民政策和“17條”補充意見,五年來共投入民生資金139.12億元,統籌實施了十項惠民工程、九個“一千萬”等重大民生項目,推動教育、衛生、社會保障等社會事業蓬勃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2010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年人均純收入分別是29738元和12845元,比2006年增長56.4%和59.2%。今年前三季度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年人均純收入分別是25635元和11961元,增長11.3%和9.8%。
  社會管理服務工作日益加強。金沙街初步完成“一隊三中心”建設任務。京溪街、三元里街、金沙街等家庭綜合服務中心已投入運營並獲省市領導肯定,7個街鎮的政務服務中心已投入使用。全部街道完成“五個一”工程建設,建成169個“六好”平安和諧社區,15個街鎮建成殘疾人工療站和康復站。
教育實力再上新台階。通過省教育強區評定,完成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實現教師待遇“兩相當”。建成2所國家級示範性高中和119所規範化學校,規範化比例達86.2%。加快發展學前教育,新開辦3所公辦幼稚園。校安工程和解決農村教師周轉房工作正積極推進。教學質量全面提高,2011年高考本科上線率比2006年提高13.28個百分點,中考超市平均線10.45分。
  公共衛生和醫療事業實現新發展。全面啟動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政府舉辦的13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配備及使用國家基本藥物比例達89.5%,人均門診藥品費用和每床住院日均藥品費用分別下降25.6%和6.7%;社區衛生服務屬地管理、格線化服務深入推進,基本實現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和農村衛生服務全覆蓋。
  就業與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健全。城鄉就業形勢穩定向好,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就業率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率分別達到73.3%和71.1%;創業帶動就業獲得新突破,成立廣東省首個“大學生創業苗圃”;加強勞動監察工作,勞資糾紛突發事件繼續呈下降趨勢;社會保障水平不斷提高,養老、失業、工傷、生育保險社會化發放率達100%;全面落實低保救濟政策,2011年城鄉低保標準分別比2006年提高45.5%和80%。
文體事業取得新突破。區圖書館和文化館被評為“國家一級館”,村(社區)文化室實現區內全覆蓋;加快推進區民俗博物館和鄉村文化廣場等惠民工程,積極開展紅色革命舊址、書院社學、鄉村祠堂保護修繕工作;開展白雲風采新年倒數晚會等系列民眾文化活動和紀念活動,堅持常年送電影下鄉、下企業,不斷豐富民眾文化生活;順利完成亞運會、亞殘運會白雲賽區賽會運行保障工作,成功舉辦載入吉尼斯“參加人數最多”世界紀錄的桌球公開賽,公共體育設施覆蓋率達到87%,獲得全國全民健身活動先進單位稱號。
其他各項社會事業取得新進步。創建“一生關愛”人口計生公共服務品牌,榮獲“全國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區”稱號;“雙擁”共建活動連創佳績,成為廣州市唯一連續七次榮獲“廣東省雙擁模範區”稱號的區;紮實推進扶貧“雙到”,推動大埔縣16條貧困村、1523戶貧困戶脫貧致富;完成婦女兒童發展規劃(2001-2010)各項指標任務,順利通過市終期評估檢查;積極開展外事僑務工作,對外經濟科技文化交流不斷拓展。此外,人民武裝、人民防空、統計、物價、糧食、民族宗教、對台、檔案、保密、氣象、科普、地方志、殘疾人事業等工作均取得較好成績。
  (五)政府建設紮實推進。
  依法行政能力不斷提高。自覺接受區人大和區政協、民主黨派的監督,共辦理各級人大代表建議569件、政協委員提案661件。制定並實施法治政府建設工作規劃,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和行政執法評議考核,行政執法長效機制不斷健全。清理行政規範性檔案172份。成立政府民間智庫,聘請專家擔任政府法律顧問。“四五”依法治區規劃和“五五”普法規劃順利通過市考核驗收,制定“六五”普法規劃,社會法治環境得到加強。
  體制機制改革不斷深化。深化政府機構和事業單位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建立激勵型財政管理體制,實施街道預算管理,落實村社經濟責任審計。創新投融資體制,成立區內第一家小額貸款公司,即將成立區首家村鎮銀行,組建了廣州白雲產權所有限公司,打造區域性產權交易平台。完善城市管理制度,將執法力量下沉到街鎮一線,形成格線化管理格局。
行政效能不斷提升。落實簡政強區事權下放工作。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精簡59%的行政審批事項。整合政府信息化資源,推進統一的電子政務信息平台和行政效能電子監察系統建設。建成區政務服務中心,為市民提供便捷的“一站式”政務服務,累計受理業務量77.88萬宗,民眾滿意率達99.9%。不斷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建立並實施政府聘員管理制度。加強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加大行政監察和糾風工作力度,建立行政責任追究制度,行政執行力顯著提高。
  各位代表,同志們,五年來,我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這歸功於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歸功於區人大和區政協的監督、支持,歸功於各部門、各街鎮、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駐區各單位、駐區部隊和武警官兵以及全區人民和社會各界的同心同德、奮力拚搏!在此,我謹代表區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認識到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些問題和困難:一是產業轉型升級的步伐有待進一步加快。二是城市建設和管理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三是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四是行政執行力、依法行政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這些發展中的問題,我們將高度重視,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認真加以解決。我們相信,只要堅定不移地堅持解放思想、堅持走生態空港經濟發展之路、堅持依法行政、堅持抓基層打基礎,我們一定能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二、今後五年工作任務
  今後五年,是我區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關鍵時期。新一屆政府將立足新起點,把握新趨勢,瞄準新目標,不斷增強機遇意識、憂患意識、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緊緊圍繞廣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國際商貿中心和世界文化名城的戰略要求,以“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白雲”為核心任務,以“建設空港經濟強區,打造生態良好城鄉,構建平安和諧白雲”為總目標,切實按照區“十二五”規劃部署,狠抓各項工作落實,力爭到“十二五”期末,全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以上,一般預算收入年均增長12%左右,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2∶28∶70,努力譜寫白雲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篇章!為實現這個宏偉的目標,我們將著重抓好五方面的工作:
  (一)著力加快轉型升級,不斷提升產業競爭力。
  加快打造戰略性主導產業。制定推動戰略性主導產業加快發展的工作方案及扶持企業發展的若干激勵措施,大力推進省市重點項目建設,全力發展商貿會展、現代物流、生物醫藥健康、裝備製造、節能與新能源新材料五大戰略性主導產業,加快構建主導產業優勢突出的現代產業體系。一是加快發展商貿會展業。鼓勵連鎖經營、特許經營、網上經營等商貿新業態發展壯大,積極引入總部企業,最佳化商業網點空間布局,形成白雲新城、空港新城2個都會級商業中心和8個區域級商業中心,確保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高於同期地區生產總值增長速度。二是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推動傳統物流業轉型升級,加快粵港澳(台)流通服務業合作試驗區等現代物流區域發展,建立現代物流產業體系。三是壯大發展生物醫藥健康產業。以廣州國際健康產業城為核心,高標準建設生物醫藥研發生產基地,大力推進廣藥集團生物醫藥城白雲基地等創新平台建設,增強生物醫藥領域的技術創新和區域競爭能力。四是積極發展裝備製造產業。加快白雲電氣智慧型電網輸配電產業製造基地建設,集聚發展機車製造、新能源裝備製造等產業,確保“十二五”期末全區裝備製造業總產值達400億元。五是全力發展節能與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加快啟動廣州節能和新能源(白雲)產業基地、廣州市新能源客車產業基地建設,積極扶持白雲化工新材料產業基地項目。
加快戰略性發展平台建設。一是著重推進與配合廣州國際健康產業城、白雲新城地區、空港經濟區等市級戰略性發展平台的建設。加快廣州國際健康產業城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土地儲備工作,推進廣藥集團生物醫藥城白雲基地、廣東國際科技合作示範基地外國專家村等項目建設,積極打造生物醫藥和健康產業集群;以現代服務業為重點,高標準推進白雲新城地區開發建設,打造廣州市新的城市中心;加快空港經濟區建設步伐,完成白雲機場綜合保稅區(南區)圍網任務,積極推進廣州航空產業城、白雲機場配套商貿服務區的開發建設。二是加快推進廣州民營科技企業創新基地、南湖國家旅遊度假區、白雲創意產業集聚區等區級戰略性發展平台的開發進度。強力推進廣州民營科技企業創新基地建設,形成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集群;以休閒度假產業為重點,加快南湖地區國家旅遊度假區的深度開發;結合“三舊”改造政策,積極推進廣州白雲創意產業集聚區建設,打造廣州創意產業示範區。三是積極推進其他重點區域的開發建設。重點加快廣州中軸北延線黃金產業帶建設和白雲湖周邊區域、白雲新城西延區和北延區的城市更新改造步伐。
  加快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繼續實施“雙轉移”、“退二進三”戰略,對低端產業、落後產能企業實行末位淘汰,採取關停並轉、信息化改造等措施對落後的批發市場、貨運市場進行升級,為未來發展騰出空間。對精細化工、電氣機械、醫藥製造等傳統優勢產業,不斷強化對重點企業的跟蹤服務,積極協助開展人才引進、技術改造和資本運營工作,優先解決優質企業增資擴產用地需求,扶持企業做大做強。繼續培育壯大民營經濟,加大科技經費對百優民企的扶持,加快建立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建立健全中小企業服務網路,培育一批有較強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整合區內國有資產和資源,不斷提升國有資產集聚和規模效益,組建規模化經營的企業集團。對現有工業園區供水、供電、排污管網等配套設施進行升級改造,最佳化企業發展環境。
加快提升區域創新能力。完善科技進步和創新政策體系,營造有利於科技發展、創新的政策環境。積極引進國內外先進的科研教育機構、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加強公共技術服務平台建設。推進863產業化促進中心繫列項目建設,打造各種主題孵化器,完善全區高新科技創業服務平台。深化國際科技合作,著力將“廣東-獨立國協國際科技合作聯盟”打造成為國內最重要的對獨立國協地區科技合作平台,吸引更多國際科技合作項目落戶。引導和激勵企業加強自主創新,支持企業建立健全技術研發機構。積極推動“智慧白雲”建設,加快提升我區信息化建設水平。落實“人才強區”戰略,加強對海外華僑華人新生代科技人員等創新型人才的引進和本地現有人才的培育,為區域創新能力提升提供智力支持。到“十二五”期末,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工業總產值比重達35%以上。
  (二)著力強化城鄉建設與管理,不斷改善區域形象。
  強化規劃和土地管理工作。認真按照城鄉建設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要求,積極引領產業布局和城市建設。高標準做好重點功能區規劃,著重推進“城中村”(舊村)改造工作。積極挖潛土地資源,全面完成歷史留用地指標落地工作,完善“三舊”改造涉及的歷史用地手續,爭取成為市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登記和流轉工作試點、閒置土地處置權下放試點,努力盤活存量用地,引導集約高效利用土地。建立土地儲備項目庫和計畫表,加快土地儲備、出讓工作,做好發展用地保障。嚴格土地執法,嚴厲打擊違法用地和違法建設。
強化戰略性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白雲南部都會區和北部空港經濟圈的配套道路建設,切實推進白雲三至六線、同康路、黃石西延長線、白雲湖北路、均禾大道、望崗大道、鐘港大道(二期)建設,配合做好軌道交通建設,不斷完善交通道路網路。配合做好國家省市重點項目建設,完成白雲新城5-8期、機場第三跑道等項目的征地拆遷工作。積極推進白雲新城西延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土地一級開發工作。全面推進社區鄉道的路燈安裝建設工作。加大人行天橋建設力度,有效解決交通堵塞問題。加快500千伏木棉及220千伏凱旋、航雲等變電站建設。
  強化人居環境整治。加快推進“三舊”改造,做好三元里、蕭崗、棠下和其他條件成熟村莊的改造工作;完成農民工博物館建設並對外開放,順勢推進所在“城中村”綜合整治和周邊道路環境整治;結合產業轉型升級高水平實施舊廠房改造。積極開展石井河兩岸綜合整治及石井大道景觀整治,完成“石門返照”景區和周邊環境整治。深化主幹道、重點地段周邊“三線下地”、綠化升級等人居環境整治,進一步提升城鄉環境形象。加快完善市政設施配套,推進內澇治理,做好污水接駁和農村污水處理工作,到“十二五”期末,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率達90%以上。
強化生態環境治理。大力發展低碳經濟和綠色經濟,全面實施節能減排,推行清潔生產,支持發展資源循環利用的重大項目,完成市下達的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目標。繼續實施“花園城市行動計畫”,高標準建設城市道路綠化,創造一批富有個性、生動活潑的街景。推進“青山綠地”、“森林圍城”工程,人均公共綠地五年內達到25平方米。加快實施重點水務工程,完成白雲湖項目收尾工程建設和6條主河涌、21條支涌的整治及石井河流域的截污工作。不斷延伸綠道建設,全面改善城鄉面貌。加強環境保護監督管理和生態保護工作,深入治理水、大氣、噪聲和固體廢棄物污染,加大對環保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
強化城市運行管理。以鞏固和擴大迎亞運和創文成果為今後城市管理工作的主攻方向,嚴格落實“格線化”管理和責任追究制度,著力推動城市管理工作精細化、常態化、長效化。研究制定疏堵結合方法,從根本上治理“兩違”、“五小”和“六亂”現象。繼續大力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改善市容環境面貌。建立信用監管和失信懲戒機制,繼續抓好食品藥品安全、清理無證照經營、打假打私等整治工作,實現對重點區域、重點市場和重點領域的有效監管。創新出租屋管理模式,落實經營者與出租物業業主的主體責任,實現出租屋管理由防範控制型向服務型轉變。加快推進數位化城管建設工程,進一步完善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三)著力發展民生事業,不斷提升公共服務水平。
  不斷加快社會事業發展。積極創建“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區”,繼續推進規範化學校建設和等級學校建設;不斷推動學前教育發展,規範、扶持民辦教育,加強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完成校安工程建設。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面落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施基本藥物制度;進一步提高新農合醫療保障水平;加快醫療衛生及人力資源整合,加快建設區中心醫院,完善醫療衛生布局;進一步推進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健全城鄉婦幼保健網路,構建15分鐘社區衛生服務圈。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成覆蓋城鄉、結構合理的區、街(鎮)、社區(村)三級公共文化設施網路,推動公共文化向社區和農村延伸;加大文化傳承與文物保護力度,繼續推進區民俗文化博物館、鄉村文化廣場建設;廣泛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繼續抓好文明單位、文明村鎮、文明社區創建工作;加強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實現全區所有自然村公共體育設施全覆蓋,進一步豐富民眾性文化體育活動;加強國防教育工作,繼續推進省雙擁模範區建設;實施新一輪婦女兒童發展規劃。
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實施積極就業政策,完善以創業帶動就業的政策機制,健全困難群體就業援助制度。積極構建和諧勞動關係,妥善化解勞資糾紛。積極推進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等社會保險工作,到“十二五”期末,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超過95%,農村農民(35周歲以上)養老保險參保率達100%。加大對殘疾人等困難群體的救助力度,健全多層次幫困服務機制。加快推進廉租房、公共租賃房、拆遷安置房建設,確保完成保障房建設任務。
不斷促進城鄉協調發展。以《白雲區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總體規劃》為綱領,科學引導農業農村持續健康發展。積極發揮各中心鎮的輻射帶動作用,推動工業向園區集中、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農民向城鎮集中。全力打造“兩帶五區”的現代農業空間布局,高標準建設都市型現代農業示範區、農產品基地和專業村。扶持龍頭企業,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流轉、集體林權配套改革和農業集約化經營,促進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發展。全力打造鄉村旅遊,推進流溪河觀光休閒旅遊帶以及江高大田鄉村旅遊試點村建設。積極推進農超對接工作,建設一批平價超市。加強安全優質農產品供給,確保全全優質農產品比重達90%以上。大力推進“村村通”公交客運站點工程建設,完成鐘落潭公交樞紐站場建設。繼續加快中心鎮重點項目設施和配套工程建設,不斷完善農村供水、供電、道路、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積極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加快推進各項農村扶貧開發工作,全面實現“一年見成效,兩年完成任務”的工作目標。推進村莊整理工作,加強村容鎮貌整治。全力推進鐘落潭鎮、長腰嶺村創建名鎮名村,確保完成創建任務。
(四)著力加強社會管理,不斷構築平安和諧白雲。
  加強社會服務管理改革創新。完成街道“一隊三中心”機構整合。強化基層管理,探索責、權、利相統一的基層組織管理體制,加強基層一線工作隊伍建設,充分發揮街鎮、村社(居委)在社會管理服務中的積極作用。健全基層管理服務支撐保障體系,整合建設街道、社區管理服務信息網路和信息平台,打造電子社區。創新社區服務內容和形式,建立社區服務站,積極推廣政府購買社會服務,努力為居民民眾提供多層次、多元化服務。大力培育和規範社會組織,加快發展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廣泛發動社會力量參與社區管理服務。強化“新廣州人”的服務和管理,切實關愛和尊重外來人員。
  加強社會公共安全管理。全面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整合基層治安隊伍管理力量,大力打擊治安和刑事違法犯罪行為。做好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完善突發事件應急體系建設。建立並完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全面維護社會大局穩定。加強區、街鎮、村居三級綜治信訪維穩工作平台規範化建設,完善民眾訴求表達機制、矛盾糾紛滾動排查和預警機制;大力開展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加大信訪積案化解力度,強化社會矛盾源頭治理。健全安全管理長效機制,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治理行動,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
  (五)著力推進政府建設,不斷提高行政效能。
  繼續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進一步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努力實現管理與服務的有機結合;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積極推進區、街鎮、社區三級政務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完善“一站式”服務功能;加大政務公開和電子政務建設的力度和深度,推行陽光行政工程;改進政府服務方式,強化主動服務、全方位服務意識,進一步提升服務企業和服務農村的水平;全面加強公務員隊伍思想、作風、能力建設,不斷提高為人民服務的能力和水平。
繼續推進法治型政府建設。全面推進依法行政,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和過錯追究制,加強行政執法隊伍管理,規範行政執法行為;繼續加強對規範性檔案的合法性審查,健全重大行政決策機制,推進政府決策科學化、民主化建設;全面推進“五五”依法治區規劃和“六五”普法規劃,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規範和提升法律服務,加強法律援助,推進城鄉法律服務均等化;拓展行政複議功能,規範行政機關應訴行為;不斷強化行政問責和審計工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繼續推進廉潔型政府建設。切實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著力解決損害民眾利益的突出問題;增強領導幹部的憂患意識、公僕意識和節儉意識,廉潔從政、從嚴治政;進一步規範財政轉移支付、政府採購、國有資產轉讓等制度;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加強行政監察,落實廉政建設責任制,依法嚴肅查處違法違紀案件。
各位代表,發展白雲、振興白雲的任務光榮而艱巨,讓我們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繼續解放思想,不斷改革創新,堅持求真務實,狠抓工作落實,為促進白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為創造白雲人民和諧美好的新生活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