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古代,近代,現代,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自然資源,礦產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人口民族,人口,民族,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科技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醫療衛生,體育事業,其他事業,交通,公路,鐵路,航空,水運,公共運輸,地方文化,綜述,宗教,法學搖籃,地名由來,城市精神,戲曲文化,工藝美術,民間舞蹈,名優特產,風景名勝,綜述,景區景點,著名人物,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古代
沔陽屬古“
雲夢澤”。據
沙湖、越舟湖出土文物證明,新石器時期,就有先民們在這塊土地上開拓生息。傳說大禹治水,分天下為九州,
沔陽在九州之一的荊州域內;夏、商時為荊州域。
西周建立後,周成王封鬻熊之後於荊山子男之田稱荊
楚,春秋時為
鄖國、州國地,東周桓王十一年(前701年),鄖、州、隋、絞、廖等國伐楚,為楚國所滅,遂屬楚地,地近楚郢都;周昭王伐楚,卒於江上而不返;楚平王游雲夢,駐蹕
排湖,
屈原遇漁父,歌滄浪之水。
秦滅六國後行郡縣制,分天下為三十六郡,本地屬
南郡;漢承秦制,漢高祖六年(前201年),分南郡東境為竟陵、雲杜兩縣。沔陽西北為
江夏郡雲杜縣地、東南為
南郡州陵縣地;
漢高祖詐游
雲夢擒韓信;漢武帝時在郡之上復設州,分天下為十三州,仍隸屬荊州南郡。
三國時雲杜、州陵屬吳地,魏蜀吳共爭荊州,
赤壁之戰即發生於沔陽南部(今洪湖)附近,後荊州大部為吳所有,南郡亦屬之。
晉滅吳後不久進入“
五胡十六國”時代,北方戰事頻繁,荊州成為南朝北方軍事重鎮;南朝地少民多,遂將地劃分為較小的郡縣便於管理。
南朝梁武帝天監二年(503年),始於本地置郡設縣,因地處沔水以北而稱沔陽郡——是為建制之始。分竟陵郡設沔陽郡,領雲杜、沔陽二縣,沔陽縣由雲杜(縣治今
剅河附近)析置。置州城郡,領州陵縣,縣治今新灘口;置營陽郡,領惠懷縣,縣治今
張溝附近。
西魏大統十七年(550年),廢州陵、惠懷二縣,並雲杜、沔陽二縣置建興縣。北周置復州,州治建興縣,旋為沔陽郡。
隋開皇三年(583年),改沔陽郡為
復州。隋大業三年(607年)改復州為沔州,改建興縣為沔陽縣,改沔州為沔陽郡,郡縣治所均設今沔城。
唐武德五年(622年),改
沔陽郡為復州,州治遷竟陵縣,沔陽屬復州。貞觀七年(633年),州治遷回沔陽。天寶元年(742年),改復州為竟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廢竟陵郡,重置
復州,州治
沔陽。寶應二年(763年),州治又移治竟陵,沔陽為屬縣。
五代後梁開平四年(910年),分沔陽南境設白沙徵科院。屬江陵府。後晉天福五年(940年),升復州為直隸防禦州,領竟陵、沔陽二縣。
宋乾德三年(965年),改白沙徵科院為玉沙縣,屬江陵府。至道三年(997年),玉沙縣改屬復州。寶元二年(1039年),降沔陽縣為鎮,屬玉沙縣。熙寧六年(1073年),廢復州,降玉沙縣為鎮,屬江陵府監利縣。元右元年(1086年),置復州和玉沙縣,沔陽鎮仍屬玉沙縣。南宋端平三年(1236年),復州為復州路,以玉沙為附郭縣。
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復州路為
沔陽府,屬河南行省荊湖北路宣慰司,轄
景陵、玉沙二縣,府治和玉沙縣治沔陽城。
明洪武元年(1368年),沔陽府改屬湖廣行省。九年(1376年),降沔陽府為州,州治沔陽城。廢
玉沙縣,並玉沙縣地入州,沔陽為
直隸州,直屬湖廣政司,領景陵縣(今
天門)。嘉靖十年(1531年),沔陽州改屬承天府。天啟元年(1621年),沔陽州降為散州,無領縣。
清順治三年(1646年),沔陽州改屬安陸府,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改屬漢陽府,分州南境置文泉縣,縣治新堤鎮,北境沔陽州,州治沔陽城。三十年(1765年),廢文泉縣,併入沔陽州。
近代
民國元年(1912年),改沔陽州為
沔陽縣,縣治沔城,屬湖北省江漢道,直屬湖北省。
民國十六年(1927年)撤銷道制,直屬湖北省。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屬湖北省第六督察區。二十五年改屬第四行政督察區,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6月,在彭場鎮建立沔陽縣人民民主政府。
現代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沔陽縣人民民主政府改為沔陽縣人民政府。建國初期設沔陽專署。
1951年時沔陽隸屬荊州地區,分沔陽南部置洪湖縣(今
洪湖市)。
1986年5月27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沔陽縣,設立仙桃市。
1994年10月,經湖北省人民政府審議批准,仙桃市列為省直管市(副地級)。
2000年3月,經湖北省政府批准,仙桃市將29個鄉、鎮、辦事處合併為15個鎮、3個市屬街道辦事處,10個市屬農林牧漁場。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仙桃市位於湖北省中南部的
江漢平原,地理坐標介於東經112°55′~113°49′,北緯30°04′~30°32′之間,東鄰武漢市之漢南、蔡甸區和漢川市,西與潛江市毗鄰,南濱東荊河,與洪湖市、監利縣隔河相望,北臨漢江與天門、漢川市一衣帶水。市域東西端長約78千米,南北寬約35千米,總面積253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仙桃市地質結構絕大部分地區為新生代第四紀全新世的鬆散堆積層,僅在沙湖以南地區有第四紀晚更新世的鬆散堆積層。市境為沖積平原,西北高而東南低,地勢平坦,起伏甚微。西北鄭場八屋台為最高處,海拔34.50米(吳淞基面,下同);東南角之五湖為最低處,海拔21.50米。全境地勢約呈1/7000的坡度傾斜。境內平原、水域大致構成“八地半灘份半水”的格局。
氣候
仙桃市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全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無霜期長等特點,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002.6小時,日照率為46%左右,年平均氣溫為16.3℃,無霜期一般為256天。
四季的劃分是以氣候平均氣溫低於10℃為冬季,高於22℃為夏季,在10—22℃之間為春秋兩季。各季起止時間大致為3月中旬至5月中旬為春季(約70天),5月下旬至9月中旬為夏季(約120天),9月下旬至11月中旬為秋季(約65天),11月下旬版次年3月上旬為冬季(約110天)。具有冬、夏兩季較長,春、秋兩季較短的特點。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仙桃市地處江漢平原腹地,非金屬礦產豐富。其中油氣資源分布廣泛,岩鹽資源豐富,具有較大的開發潛力。已探明石油地質儲量1373萬噸,岩鹽儲量在500億噸以上。岩鹽主要集中於地表以下780—1200米,鹽層厚度約80米,氯化鈉的一般品位在96%左右,最高可達100%。
水資源
仙桃市境內河湖密布。截至2011年,共有大小河流、溝渠1329條,長4500千米。其中自然河流14條,包括
漢江、
東荊河、
通順河、
通州河等,
漢江過境長度91.2千米,東荊河過境長度103.34千米,流域面積2520平方千米;人工開挖的電排河5條,包括排湖電排河、沙湖電排河、保豐電排河、楊林尾電排河、周幫電排河。現有垸內湖泊12個,圍堤固定湖區4.37平方千米,泛湖泊3個,面積15.5平方千米。
仙桃市雨量充沛,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9.68億立方米,多為澇水排泄;漢江、東荊河平均過境容水量分別為445.6億立方米、47.7億立方米,是仙桃市生產、生活和生態環境用水的主要水源。地下水儲量在5.10—7.10億立方米之間,有補給保證的承壓力開採資源為5.43億立方米,平均每平方千米可開採水量21.4萬立方米,是一個豐富的“地下水庫”。
土地資源
2011年,仙桃市土地總面積251991.26公頃,人均土地0.17公頃,耕地總面積133553.16公頃,人均耕地0.09公頃。
2011年,仙桃市未利用地20819.76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8.26%,主要分布在西流河和沙湖等鎮。其中未利用土地2833.11公頃,占未利用地的13.61%,未利用土地中主要以荒草地為主,荒草地面積為2748.02公頃,占未利用土地的97.00%;其他土地17986.65公頃,占未利用地的86.39%,其它土地中以河流水、湖泊水面、葦地和灘涂面積分別6451.32公頃、3983.37公頃、2972.33公頃和4579.63公頃,分別占其它土地比重的35.87%、22.15%、16.53%和25.45%。
植物資源
仙桃市有野生藥用類植物90餘種,其中
半夏、
地骨皮為名貴藥材,枸杞被廣泛開發利用;林木類植物95種,其中珍貴樹種有
水杉、
銀杏、
皂莢樹、
重陽木等;有水生類植物30餘種,其中經濟價值較高的有蓮、菱、藕、茭白、荸薺等;有蔬菜植物12科、70餘種;有花卉66科、178種。
動物資源
仙桃市有獸類動物獐、麂、兔、獾、
黃鼬、野貓、
刺蝟、
水獺等10餘種,其中水獺、黃鼬是珍稀野生毛皮動物。野生禽類有
大白鷺、
野雞、
野鴨、
大雁、
黃鶯、獐雞、
魚鷹、貓頭鷹、布穀、氽雞等50餘種;家養禽類有雞、鴨、鵝、鴿、鵪鶉等。有魚類78種,分屬9目20科,其中鯉科魚占57.7%,主要養殖品種有草、青、鰱、鱅、鯉、鯽魚和
團頭魴等,其中
匙吻鱘、
銀魚、鱖魚、叉尾鮰、江鱸和
中華倒刺䰾等屬珍稀魚類。有軟體動物17種,其中三角帆蚌、褶紋冠蚌是培育珍珠的優良母體品種,背角圓齒蚌、短褶矛蚌等是加工貝雕的優質材料。有爬行動物13種,其中龜、鱉是高級營養滋補品。有節肢動物5種,其中蝦、蟹經濟價值高。有昆蟲類49種,用以養殖的有蠶、蜜蜂等。
人口民族
人口
2016年末,仙桃市總人口156.35萬人,比2015年增長0.2%。按戶籍人口計算,人口出生率為10.04‰,死亡率為2.8‰,自然增長率為7.2‰。城鎮化率為56.1%,比2015年提高1.5%。
民族
經濟
綜述
2016年,仙桃市國民生產總值647.55億元,比2015年增長8.2%。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8.5%,二季度增長8.0%,三季度增長8.2%,四季度增長8.1%。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87.94億元,比2015年增長4.1%;第二產業增加值342.94億元,增長8.8%;第三產業增加值216.67億元,增長9.0%。全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33.5%,比2015年提高1.42%。三次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4.8%、47.4%和47.8%。人均生產總值56407元,增長9.0%。
2016年,仙桃市完成財政總收入44.41億元,同比增長6.0%,增幅居全省第11位,高於天門9.8%,高於潛江2.7%,完成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9.08億元,同比增長7.7%。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中稅收收入23.22億元,同比增長8.6%,占地方財政收入的比重為79.8%;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支出74.58億元,同比增長7.4%。12月末,仙桃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579.69億元,比年初增加91.37億元,同比增長18.7%,高於2015年同期4.7%;各項貸款餘額222.76億元,比年初增加40.46億元,同比增長22.2%,增幅高於2015年同期7.5%。
2016年,仙桃市固定資產投資483.9億元,增長18.8%。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6.23億元,比2015年增長7.3%;第二產業投資386.03億元,增長21.5%;第三產業投資91.7億元,增長7.2%。
第一產業
2016年,仙桃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完成149.13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2015年增長4.02%。全年糧食總產量72.45萬噸,比2015年減少11.27萬噸,下降13.46%。棉花產量0.8萬噸,比2015年下降54.45%。油料總產量12.86萬噸,比2015年減少0.95萬噸,下降6.86%。蔬菜總產量41.80萬噸,增加1.87萬噸,增長4.67%。
2016年,仙桃市牲豬出欄97.77萬頭,比2015年減少9.58萬頭,下降8.92%。家禽出籠631萬隻,下降27.55%。全年肉產量8.09萬噸,比2015年下降12.99%,其中豬肉產量7.33萬噸,下降11.41%。禽蛋產量4.16萬噸,比2015年下降16.29%。水產品產量33.80萬噸,比2015年下降0.71%。新增富硒農產品家底近20萬畝,名特優水產比重提升到75%。發展專業大戶6345個,家庭農產669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415個,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達到126家。
第二產業
2016年,仙桃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2015年增長9.0%。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比2015年增長9.1%,股份制企業增長12.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長10.1%。
2016年,仙桃市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104.99億元,增長11.5%。分五大板塊看,其中,無紡布產業完成 317.76億元,增長12.65%;機械電子行業完成95.15億元,增長12.71%;化工產業完成82.16億元,增長9.06%;食品加工產業完成238.16億元增長10.78%;紡織服裝產業完成118.7億元,增長10.08%。
第三產業
2016年,仙桃市共招引項目63個,協定引資178億元,台資企業達到54家。2016年仙桃市投入在建項目150個,占年計畫的102%。2016年仙桃市民間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87.4%。
2016年,仙桃市房地產開發投資19.1億元,比2015年下降15.1%。房屋新開工面積75.2萬平方米,比2015年下降27.6%。仙桃市商品房銷售面積196.45萬平方米,比2015年增長35.8%。仙桃市商品房銷售額66.96億元,比2015年增長46.3%。
2016年,仙桃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7.19億元,比2015年增長11.7%。其中,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135.05億元,增長14.2%。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80.76億元,比2015年增長12.6%,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16.43億元,增長10.3%。按消費形態分,餐飲收入4.2 億元,比2015年增長5.5%,商品零售 261.6 億元,增長13.0%,其中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 135.05億元,增長14.2%。
2016年,仙桃市進出口總額7.79億美元,比2015年增長0.2%。其中,出口5.99億美元,下降13.1%;進口1.8億美元,增長103.6%。12月份,進出口總額0.54億美元,同比下降34.5%。其中,出口0.48億美元,下降25.2%;進口0.07億美元,下降65.7%。
2016年,仙桃市完成郵電業務收入18.78億元,比2015年增長82.75%,其中電信業務收入1.82億元,增長0.37%,郵政業務收入1.68億元,增長13.77%。年末本地固定電話用戶13.34萬戶,下降9.73%。行動電話用戶88.7萬戶,增長8.88%。年末網際網路寬頻用戶達18.44萬戶,增長11.82%。全年國內外旅遊收入19.8億元,增長31.47%。國內外遊客290.6萬人次,增長32.02%;旅遊外匯收入178.8萬美元,增長12%。仙桃市共有星級飯店15家。
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2011年,仙桃市爭取省級以上科技計畫項目15個,省級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0家。市技工學校被評為首批國家級星火學校。
2014年,仙桃市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0家,重新通過認定1家、複審通過4家,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41家。前三季度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22.23億元,其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32.71億元,申報項目19個,到位項目資金1600萬元。新增省級校企共建研發中心1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家。仙桃市汽車零部件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通過認定,仙桃市省級以上創新載體增至11個。完成成果登記21項,獲得省級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獎1項;完成技術契約成交額(輸出)突破5億元,完成全年任務的166%。
教育事業
截至2013年底,仙桃市有各級各類學校285所。其中,幼稚園138所、國小111所、普通中學30所、中等專業學校4所、大學1所、特殊學校1所。在校學生168264人。畢業生數44820人。有教職工14037人,其中專任教師11813人,國小學齡人口入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完成率99%。取締不合格車輛785台,共購置和預訂符合國家標準的“新校車”346台。
截至2015年底,仙桃市學校總數156所,其中普通中學39所,國小113所。在校學生數17.23萬人,其中普通中學5.37萬人,國小7.84萬人。專任教師數1.05萬人,其中普通中學5222人,國小4963人。仙桃市幼稚園196所,在園幼兒4萬人。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畢業生升學率98.7%,九年義務教育完成率99.9%。
截至2016年底,仙桃市學校總數155所,其中普通中學39所,國小111所。在校學生數13.87萬人,其中普通中學5.34萬人,國小8.07萬人。專任教師數1.04萬人,其中普通中學5120人,國小4983人。仙桃市幼稚園185所,在園幼兒4.3萬人。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畢業生升學率95.06%,九年義務教育完成率99.9%。
文化事業
截至2015年底,仙桃市共有公共圖書館1個,專業藝術表演團體1個,電影放映單位36個,公共圖書總藏量14.2萬冊。
截至2016年底,仙桃市共有公共圖書館1個,專業藝術表演團體1個,電影放映單位36個,公共圖書總藏量14.63萬冊。
醫療衛生
截至2016年底,仙桃市共有衛生機構數993個,其中醫院23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964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6個。衛生技術人員5692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2632人,註冊護士2655人。醫療衛生機構床位4470張,其中醫院3171張,衛生院1299張,社區衛生服務中心60張。
體育事業
截至2014年底,仙桃市建設鄉鎮體育健身中心6個(彭場鎮2個、胡場、西流河、三伏潭、河壩)、健身廣場(
沔陽公園)1個、多功能運動場和露天泳場正在興建已投入建設,落實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場地建設30個、全民健身路徑工程60套,其中市級配套30套,另外還為8個社區配套了籃球架桌球台等體育設施。鄉鎮、行政村、社區體育設施覆蓋率分別達到85﹪、80﹪、85﹪。
其他事業
2016年,仙桃市共造林面積3.93萬畝,其中村莊綠化面積3.39畝,通道綠化面積0.54萬畝,完成生態示範村創建243個。
2016年,仙桃市優良天數累計292天,優良天數比例為79.8%,優良天數較2015年增加47天,優良天數比例較2015年提升了13.6%,位列全省第4名。全年污染天數累計73天,占全年比例19.9%,較2015年下降12.9%。全年主要污染物PM10年均濃度為85微克/立方米,較2015年下降 25.4%,與全省平均水平持平,完成 2015 年度排放目標,位列全省第8;主要污染物 PM2.5 年均濃度為微克/立方米,較2015 年下降 20.6%,優於全省平均水平,位列全省第5名。
2016年,仙桃市共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159起,死亡121人。其中,道路交通運輸事故148起,死亡112人(較大事故1起,死亡3人);建築施工事故4起,死亡3人;機械行業事故1起,死亡1人;貿易領域事故1起;工商貿其他事故3起,死亡3人。
交通
公路
宜黃高等級公路和318國道橫穿境內東西,仙(桃)監(利)線、仙(桃)洪(湖)線、皂(市)毛(嘴)線、仙(桃)漢(南)線等4條省道縱貫南北;仙桃市有特大橋樑3座,即仙桃漢江公路大橋(長1479米,寬23米)、黃荊大橋(長906米,寬15米)和仙(桃)漢(南)
劉口高架橋(長565米,寬15米)。有一級客運站1個,三級客運站1個,四級客運站10個,五級客運站6個,20個鎮辦場均通客車,年客運量3179萬人。
客運班線通達北京、上海、廣東、福建、浙江、江蘇、湖南、陝西等省市。運距在100千米以內的城市,1小時可到達;運距在1000千米以內的城市。
鐵路
漢宜鐵路位於仙桃市境內城區東側,線路自路基段DK71+150附近(大福鄉)接軌設線路所引出,沿西南方向至
長埫口,轉向南在仙桃市城區東南方向設仙桃市
站,同時預留延伸至洪湖、監利的條件。該項目是實現仙桃市與武漢兩地同城化、區域交通一體化的重要通道。鐵路等級為城際鐵路,雙線,速度目標值200千米/時,採用有砟軌道;採用電力牽引及CRH動車組。工程總投資232067.62萬元,建設工期3年。
航空
仙桃市區距
武漢天河國際機場約80千米;此外有國網通航仙桃市通用機場(華中基地)、國家電網仙桃觀光直升機專用機場。
水運
仙桃市境內“一江兩河”互連互通,航運發達。現有通航里程659.1千米,港口泊位39個,遍布11個鎮(辦、場),年貨物通過能力246萬噸,旅客通過能力280萬人次。古老
漢江流經全境,長93.5千米,均為四級航道。溯江而上,經沙洋、過宜昌,達襄樊;順江而下,走漢川,過蔡甸、到
武漢。通順河、東荊河起於潛江澤口,以不同路徑,由西向東匯入長江,流經15個鎮(辦、場),流域面積占仙桃市版圖80%。
仙桃港是千里漢江第一港,是漢江上第一個可裝卸貨櫃的碼頭,第一個具備海關、商檢、海事等職能監管部門入駐的開放型多功能綜合碼頭,可停靠2000T級船舶。港區位於仙桃市
長埫口鎮國家高新區物流園,專用疏港公路與仙桃市鐵路貨運站、國網通行機場、武漢城市圈外環孝仙嘉高速等交通樞紐相互貫通;水路西至
襄陽,東至長江沿線,可通過
陽邏港轉直達
上海港再轉至世界各地,可實現“陸、水、水”、“陸、鐵、水”多式聯運。
公共運輸
截至2017年月,仙桃市共有公交營運線路14條(其中城鄉線路3條,城區線路11條),營運車輛301台,從業人員650多人。快速發展的城市公交已成為仙桃市一道風景線,公交5路、8路、7路、15路先後榮獲全國“敬老文明號”,國家級、省級“工人先鋒號”和“文明示範線”的榮譽稱號。
2017年4月28日,“網紅”
摩拜腳踏車正式進入仙桃市。仙桃市成為首個引進摩拜腳踏車的副地級城市。腳踏車在仙桃市投入1萬輛,並建立300處摩拜推薦停車點。
地方文化
綜述
仙桃市有明清兩代文武進士93人,辛亥革命志士177人,革命烈士2000餘人。歷史著名人物有元末農民起義軍領袖
陳友諒,國史修編、嘉慶皇帝老師
童承敘,兩江總督、鹹豐皇帝老師
陸建瀛,中山艦艦長李之龍,著名愛國民主人士張難先,周恩來總理辦公室主任秘書
楊剛等。仙桃市是湖北省第二大
僑鄉,現有歸僑16人,海外華僑華人及留學人員5200多人,歸僑僑眷3萬多人。
仙桃市被國家授予“
中國體操之鄉”和“世界冠軍搖籃”稱號,有李小雙、李大雙、楊威、鄭李輝、廖輝等五位世界冠軍,奪取了7枚奧運金牌。在第29屆
北京奧運會上,仙桃市創造了“一座小城、兩位冠軍、三枚金牌、四塊獎牌”的世界體壇神話。從這裡走出了
王利明、
張明楷、
李希慧等100多位法學博士,
傅全章、劉山等4位駐外大使。
宗教
仙桃市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等五種宗教。截至2008年末,仙桃市有愛國宗教團體2個,即仙桃市道教協會、仙桃市佛教協會籌備組;有經批准開放的宗教活動場所43處,其中佛教場所25處,道教場所8處,伊斯蘭教4處,天主教場所4處,基督教場所2處。仙桃市有宗教教職人員138人,信教民眾近10萬人,其中佛教6萬多人,道教2萬多人,伊斯蘭教1.1萬多人,基督教2000多人,天主教4000多人。
法學搖籃
在法學理論領域,廣西大學
魏敦友教授首創新道統論法哲學;在法律史領域,中國社會科學院陳國平教授對明代法律制度有研究;在憲法學領域,武漢大學
秦前紅教授學術有貢獻;在行政法學領域,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楊解君教授學術有成果;在刑法學領域,清華大學
張明楷教授倡導的法益論、客觀主義和客觀解釋說等一系列學術見解,推動了中國刑法學理論的發展;在民商法學領域,
王利明教授是具有學術影響力、決策影響力和社會影響力的民法學家;在訴訟法學領域,最高人民檢察院監察局局長
王洪祥圍繞建立科學嚴密的民事訴訟證據規則展開論說,引起訴訟法學界特別是審判實務界同仁的關注。
還有一批海外歸來的人才脫穎而出。如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陳緒剛,留學歸來,不斷通過譯、著,介紹國際法學、法律。
地名由來
古時,漢水之南,有一條支流,名曰“錦瑞河”。河由老磯頭處入口,繞
龍華山的延腳南流後而向東,形成“鳳頸分流”的兩河三岸三角洲的龍華山。三角尖端,劈江分水,減緩漢江流速,使水上過往舟楫漁船在此停泊,形成碼頭,由此得名“尖刀嘴”,傳揚於千里漢江。
嘉靖十年(1531年),
沔陽州府派官駐此統領船運事務。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駐軍防匪。自此商賈雲集,日漸繁榮。明末,
李自成起義軍逼近沔陽,官府增兵駐守布防,取名曰“仙鎮哨”,繼而設行政機構於此,命名曰“仙鎮公署”,形成統一鎮區。後命名為“仙桃市鎮”,一直沿襲。1952年,
沔陽縣治遷入仙桃市鎮。1986年,撤縣建市,以縣治地名為市名。
城市精神
歷經3個月徵集評選,18萬餘人的直接投票,“開放開明、尚德尚進”確定為“仙桃精神”表述語。
“開放開明”濃縮了仙桃人心胸寬廣、思想解放、眼界開闊、精明靈活的精神;“尚德尚進”詮釋了仙桃人以德為先、與人為善、誠信為本、昂揚向上、奮力爭先的情懷與氣度。
戲曲文化
湖北地方劇種,又稱沔陽花鼓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形成於清嘉慶年間。鬧年的花鼓、採蓮船、蓮花落、敲碟子等民間歌舞與“一人唱,眾人和”的薅草歌為主流的田歌和三棒鼓、漁鼓、道情等民間說唱,共同構成了沔陽花鼓戲的源頭。沔陽花鼓戲的聲腔由高腔、圻水、打鑼、四平四大主腔和豐富的小調組歌”基礎上發展而成的,具有江漢平原鮮明的地域特點。傳統劇目有《十三款》、《站花牆》等。
俗稱“皮影子”。操作技巧分“生、旦、淨、醜”四大角色的種類、武打招勢及現代皮影人物操作。藝人們使它們的每個關節都能活動,安上操作桿,在白色細布做成的銀幕後面,由藝人操作表演,配以各種類型的道具、布景,通過燈光將影像在銀幕上顯映出來,色彩絢麗,如同電影一般。沔陽皮影戲有傳統劇目三百多個,創作的現代劇目二十多個,多以盤朝劇為主要劇目,偶爾穿插新編劇。其中《皇曆迷》、《螺仙女》、《武松打虎》、《火焰山》、《三請樊梨花》、《薜丁山征西》等劇目受歡迎。
是曲藝的一種,又稱道情、道情漁鼓、筒子腔、南話筒。它以濃郁的鄉土氣息,粗獷、高亢的唱腔,給聽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中國民間藝術史上頗負盛名。1952年以後,沔陽漁鼓演唱活動遍及湖北全省,1958年定名為湖北漁鼓。傳統曲目有《呂蒙正趕齋》、《洪秀全》、《考朋案》、《十三款》等;現代曲目多數是短篇,有《迷路記》、《大刀風雲》、《送膠鞋》等,且除用漁鼓、簡板擊節伴奏外,新中國成立後,加用二胡、京胡、揚琴等樂器進行伴奏演唱。
又稱湖北道情,是在沔陽打硪號子、沔陽花鼓戲、沔陽漁鼓的唱腔、曲牌基礎上,經過實踐,在表演、曲目、曲牌音樂積累演變而成的一種曲唱藝術。沔陽道情音樂性較強,板腔豐富。是湖北影響較大的地方曲藝之一。
為“漁鼓道情”的一種,約於清道光、鹹豐年間形成,初為獨立的曲藝形式,後與“皮影戲”合流。沔陽歌腔說唱相間,既可單獨演唱,亦可為沔陽皮影戲伴奏配腔。沔陽歌腔中的“雞鳴腔”源於東周時期的楚國《四面楚歌》,是中國傳統音樂中的“活化石”。沔陽歌腔的唱詞多為七字句式與十字句式。唱腔高亢、粗獷,地方色彩濃郁。說唱時有打擊樂有鼓、雲板、鑼、鈸、小鑼、馬鑼等伴奏。說表時有時也用“驚堂木”(即“醒木”)。
是一種以宣講帝王詔會、勸人行善為內容,以韻白相間、講唱結合為特點的曲藝形式,又稱“講聖渝”、“說賢書”等,民間稱之為“太平書”、“化春福”和“哭善書”等。說唱結合。曲詞分為“說詞”、“宣詞”、“答詞”三種。
是一種技藝性的歌舞,曲藝的一種。沔陽三棒鼓詞有十多種唱法,多為沔陽小曲、
沔陽民歌,曲調簡練樸實,敘事性強、靈活多變;鼓詞格式為“五五七五”,通稱“五七韻”,也稱“純七韻”,它的內容常因對象不同而不同,因人而異,即興變換,但不論如何變換,都少不了奉承,吉祥,恭喜之類的內容,最終達到給錢給物的目的。演唱不插道白。
又叫“
碟子小曲”,或稱“內河小曲”。漢水流域的一種“俚歌俗曲”,曲調高亢、優美、動聽、是以唱為主的曲唱藝術它的音樂風格是根據沔陽方言四聲語調的特色而形成的,是
湖北小曲中較為突出的曲種之一。它歷史悠久,與明清時期沔陽地區的俗曲和民歌根枝相連,並吸收了鄰近省份的曲唱,成為湖北地方曲藝中音樂性最強的曲唱藝術。沔陽小曲演唱的形式簡便靈活,表演形式可一人敲碟演唱,也可以配上絲弦二人或多人演唱。
據新修《沔陽志》載,大致可分為八種,即:號子、田歌、小調、燈歌、風俗歌、兒歌、革命歷史民謠、新民歌等。沔陽民歌形式以七音、五音為主,間雜三音、四音,以至八音的句子不等。大都採用賦、比、興的手法。這些民歌大都產生於人民民眾的日常生活之中,表達了他們悲喜的情緒和憎愛的情感,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願望。代表作有《襄河瑤》、《哪有閒空回娘家》、《月望郎》、《雙撇筍》、《
薅黃瓜》、《十枝梅》等。
工藝美術
沔陽雕花剪紙;與北方剪紙的組獷、奔放特色相反,顯得精細入微。2008年,被國務院批准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0年入選聯合國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仙桃市被湖北省政府授予
“湖北省剪紙藝術之鄉
”稱號。
仙桃貝雕:仙桃市淡水貝雕,選用淡水貝類的貝殼,運用裝飾手法,吸收中國繪畫及玉、牙、木、石雕等傳統藝術表現技巧,運用其天然色澤、紋理、形狀,經剪取、車磨、拋光、堆砌、貼上等工序。仙桃市淡水貝雕以貝雕船的製作最具特色。《玉龍黃鶴舟》作為貝雕工藝一絕已被人民大會堂湖北廳收藏。2007年貝雕大師
路光榮被授予“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
鄧氏麥稈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又稱麥秸畫等,可上溯至隋朝,歸田後回祖籍,開始在仙桃市流傳,並逐步形成與仙桃市地區風俗習慣,大眾審美相適應的鄧氏麥稈畫。2013年鄧氏麥稈畫第六代傳人
鄧友譜被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
沔陽糖塑:又稱糖人模。糖塑的製作技巧以“吹”、“扯”為要。
民間舞蹈
沔陽高蹺龍燈
沔陽高蹺龍燈是湖北仙桃市沔陽舞龍的一種獨特表演形式。就龍身而言,長度和一般龍燈差不多,然而龍節比一般龍燈少,一般龍燈為十三節至十五節,龍節之間跨度短,便於玩地龍燈;沔陽高蹺龍燈只有九節,龍節之間跨度長,便於踩高蹺舞龍燈。
沔陽採蓮船
沔陽採蓮船在仙桃市春節文藝活動中,是深受民眾歡迎的一種文化娛樂形式,有著悠久的歷史。採蓮船與仙桃市所處的地域有關,這裡湖水茫茫,蓮花飄香,乃魚米之鄉。歷來盛產蓮藕,因而採蓮船這一藝術形式在仙桃市廣為流傳。
沔陽舞獅
沔陽舞獅(俗稱“玩獅子”),有地獅子、台獅子兩大類。地獅子由一人手持繡球舞弄逗引,兩人披頂獅身表演抖毛、抓癢、跳躍、跌扑、睡覺、翻滾、踩球等動作。舞獅者除表演與地獅子相同的動作外,還有在壘起的方桌間穿繞攀爬,間插望江喝水、四爪踏雪、金錢吊葫蘆等絕技表演。
蓮湘舞
蓮湘舞是仙桃市的一種民間舞蹈。表演時,表演者穿著民族彩色服裝,一人領先,眾人列隊在後,執精美竹節(蓮湘),竹節上有小孔,小孔中串著若干有孔的銅錢,舞起來發出銀鈴般響聲。打蓮湘有很強的節奏感,表演時,右手執節,左手配合,先擊左肩,再擊右肩,轉拍正反左手,再擊左膝右膝,然後轉身左右腳踢節,其舞蹈動作優美、整齊、統一。
五蝦鬧鯰燈
五蝦鬧鯰燈是用竹篾紮成蝦子燈和鯰魚燈,頭部、中軀、尾部均能活動,糊上透明的白紙或白布,蝦子燈長八尺,鯰魚燈長九尺,不僅形狀相似,而且神態逼真,活動自如。玩“五蝦鬧年”燈,由十個蝦子燈手和一個鯰魚燈手操作,五個蝦子燈圍繞一個鯰魚燈模仿蝦子和鯰魚游弋、戲水、打弓、蹦跳玩出各種招式以取悅觀眾。
沔陽龍燈
沔陽龍燈是仙桃市人民倍受歡迎的一種民間舞蹈表現形式,分地龍燈和高蹺龍燈兩種表演形式。沔陽龍燈以九節布龍為代表。龍身長18米,由10人(龍珠1人,舞龍手9人)。舞龍者在行進動態中完成"龍"的游弋、起伏、翻騰、穿越等動作。
名優特產
1、
仙桃香米,外觀長粒型、米粒飽滿、晶瑩半透明、表面光亮;米飯綿軟略粘,食味清淡略甜。
2、
黃鱔,仙桃市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黃鱔產量占全國的四成以上。
3、
沔陽三蒸,有粉蒸、清蒸、扣蒸、泡蒸、花樣造型蒸等多種蒸菜技法。
4、
沔陽三臘,臘魚、臘肉、臘雞鴨,與沔陽三蒸齊名,風味獨特,享譽荊楚。每逢春節前夕選料、醃製。
5、
沔陽麻鴨,是原產於仙桃市的體型較大、生長較快、適應性強、產蛋較多的蛋肉兼用型育成鴨種。
6、
雙黃蛋,一蛋雙黃,蛋白如壁玉,蛋黃似瑪瑙,紅白相間,壁合珠連。
8、
藕帶,獲得“武漢農業博覽會金獎”,農業部授予“全國一村一品品牌”稱號,“湖北十大名菜”。
9、
紅廟蘿蔔,表皮薄而光滑,色澤鮮紅醒目,肉白色,肉質嫩而清脆。
10、
毛嘴滷雞,榮獲首屆中國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湖北省展銷會金獎。
11、
鍋塊,主料是和好的面,面里有大蒜苗,表面撒有芝麻,是仙桃市特有的早點小吃。
12、
沙湖鹹蛋,曾為清朝皇室貢品。蛋黃為硃砂紅,呈沙糖顆粒狀,剖開後油質四溢,色彩鮮艷。
13、
鄭場豆豉,其色紅潤,其味香醇,其質富含獨特營養。
14、
九珠皮蛋,榮獲北京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前身為沔陽松花皮蛋。
風景名勝
綜述
仙桃市有1500多年的建制史,有著燦爛的古老文化。有考古發掘的大量文物、古代先哲們留下的文字資料和大量的古蹟,如沙湖、越州湖出土的新石時器時代的石斧、石錛、石墜、石紡輪、亞洲象齒板化石、鹿角化石等。戰國時期的青銅七字戈、南朝時期的瓷瓶、漢、唐時期的銅鏡等。
仙桃市
名勝古蹟遍布,如:屈原滄浪遇漁父、郭河楚王五樂台、狄仁傑沔城問政、緬伯高洗鵝
沔陽湖、李白游沙湖、沔城禹公祠、沙湖魁星閣、沙湖娘娘廟、沔城司馬橋等等。
景區景點
沙湖國家濕地公園
沙湖國家級濕地公園地處仙桃市沙湖鎮境內,西距仙桃市中心34千米,東與武漢市漢南區接壤,距漢洪高速公路入口9千米,距武漢市中心城區60千米,擁有10萬畝灘涂、沼澤、水域、蘆華盪多種原生態濕地風光,被譽為"天然氧吧"。東與長江相接,西與漢水相連,古老的東荊河貫穿全境。園內棲息著國家一級保護動物2種、二級保護動物30多種、省級保護動物80多種。
2009年9月,沙湖省級濕地公園被省電影家協會確定為江漢平原首家湖北影視創作拍攝基地。
夢裡水鄉旅遊區
夢裡水鄉旅遊區位於仙桃國營趙西垸林場,與湖北武漢、湖南嶽陽分別相距2小時車程,東、西前往動車線仙桃市西站、潛江站30分鐘車程,中間對接隨岳高速、漢宜高速15分鐘車程。
滄浪遇漁父
唐代中期,為紀念屈原在張溝建了滄浪館,滄浪館位於張溝鎮通州河北面,現張溝影劇院旁。曾為宗教活動場所。陳友諒曾在此設過武館,張難先曾在此教學。大革命時期,鄧赤中在此設平民夜校。賀龍率領紅二軍團攻打仙桃市時曾在這裡駐紮。
楚王五樂台
郭河楚王五樂台據《沔陽州志》有記載,原為楚平王遊獵雲夢澤時休息地,位於排湖南岸。後稱陳友諒夫人梳妝檯。20世紀80年代,此處出土過戰國時期銅矛、銅簇、銅斧等歷史文物。
沔街
沔街是以美食文化為核心,兼具商業、商務、居住功能的文化旅遊項目。2013年被省政府授予湖北旅遊名街稱號,2014年首屆“荊楚最美鄉村”評選中獲“最佳傳承獎”。沔街全長3000米,現建有仿古城樓、明清建築風格門棟、仿古牌坊等,除此之外還有非物質文化創新基地、大漢王陳友諒紀念館、沔陽名人館、孝雅書院。
沔城風景名勝區
沔城風景名勝區位於仙桃市西南沔城回族鎮境內,景區名勝古蹟眾多,人文景觀獨特,有“四十八古井、四十八牌坊、四十八古廟”之稱,著名的景點有大漢陳友諒故居、諸葛亮讀書台、狄仁傑問政處、唐朝復州城垣等。
著名人物
人物 | 簡介 |
| 元末農民起義領袖、陳漢皇帝 |
|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 |
| 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遙感套用研究所所長 |
| 體操運動員 |
|
|
| 舉重運動員,2008年北京奧運會男子舉重69公斤級冠軍 |
| |
| 南京大理寺卿、吳承恩密友 |
| 著名作家、魯迅文學獎獲得者 |
榮譽稱號
獲得時間
| 榮譽名稱 | 授予方 |
2014年1月 | 國家園林城市 |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
2016年2月 | 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旅遊局 |
2015年3月 | | 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畫生育委員會 |
2015年1月 | 國家新型城鎮化試點 | 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與改革委員會 |
2015年4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與城鄉建設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技部 |
2017年10月 | 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 | 中國社會科學院競爭力實驗室 |
2017年7月 | 中國縣域經濟百強 |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與信息化部 |
2017年10月 | 中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 | 中國社會科學院 |
2018年10月 | 2018年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