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簡介
沔陽,古稱
復州,現今為湖北省
仙桃市,地處江漢平原,位於鄂中南、江漢平原腹地,有“鄂中寶地、江漢明珠”之稱。全市面積2538平方公里,人口148萬。地跨東經112°55'-113°49'、北緯30°04'-30°32',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陽光充足,氣候溫和,具有南北兼優的氣候特點。
歷史沿革
沔陽屬於古“雲夢澤”。據
沙湖、越舟湖出土文物證明,新石器時期,就有先民們在這塊土地上開拓生息。傳說大禹治水,分天下為九州,沔陽在九州之一的
荊州域內;
夏、
商時為荊州域;
西周建立後,周成王封鬻熊之後於荊山子男之田稱荊楚,本地屬楚,地近楚郢都;周昭王伐
楚,卒於江上而不返;
屈原遇漁父,歌滄浪之水;
秦滅六國後行郡縣制,分天下為三十六郡,本地屬
南郡;漢代為雲杜、竟陵縣地;
漢高祖詐游雲夢擒韓信;漢武帝時在郡之上復設州,分天下為十三州,仍隸屬荊州南郡;
三國時魏蜀吳共爭荊州,赤壁之戰即發生於原沔陽縣南部(即後來析出的洪湖市)附近,後荊州大部為吳所有,南郡亦屬之。
晉滅吳後不久進入“五胡十六國”時代,北方戰事頻仍,荊州成為南朝北方軍事重鎮;南朝地少民多,遂將地劃分為較小的郡縣便於管理,南朝梁武帝天監二年(公元503年),始於本地置郡設縣,因地處沔水以北而稱沔陽郡--是為建制之始。後為北魏所奪,西魏時置建興縣。
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改沔陽郡為
復州。隋大業三年(公元607年)改復州為沔州,改建興縣為沔陽縣,改沔州為沔陽郡,郡縣治所均設今沔城。
唐武德五年(622年),改
沔陽郡為復州,州治遷竟陵縣,沔陽縣屬復州。貞觀七年(633年),州治遷回沔陽。天寶元年(742年),改復州為竟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廢竟陵郡,重置復州,州治沔陽。寶應二年(763年),州治又移治竟陵,沔陽為屬縣。五代後梁開平四年(910年),分沔陽南境設白沙微科院。屬江陵府。後晉天福五年(940年),升復州為址隸防禦州,領竟陵、沔陽二縣。
宋乾德三年(965年),改白沙徽科院為玉沙縣,屬江陵府。至道三年(997年),玉沙縣改屬復州。寶元二年(1039年),降沔陽縣為鎮,屬玉沙縣。熙寧六年(1073年),廢復州,降玉沙縣為鎮,屬江陵府監利縣。元右元年(1086年),置復州和玉沙縣,沔陽鎮仍屬玉沙縣。南宋端平三年(1236年),復州為復州路,以玉沙為附郭縣。
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復州路為沔陽府,屬河南行省荊湖北路宣慰司,轄竟陵、玉沙二縣,府治和玉沙縣治沔陽城。
明洪武元年(1368年),沔陽府改屬湖廣行省。九年(1376年),降沔陽府為州,州治沔陽城。並玉沙縣地入州,直屬湖廣政司,領竟陵縣。嘉靖十年(1531年),沔陽州改屬承天府。天啟元年(1621年),沔陽州降為散州,無領縣。
清順治三年(1646年),沔陽州改屬安陸府,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改屬
漢陽府,分州南境置
文泉縣,縣治新堤鎮,北境沔陽州,州治沔陽城。三十年(1765年),廢文泉縣,併入
沔陽州。
民國元年(1912年),改沔陽州為沔陽縣,縣治沔城,屬湖北省江漢道,直屬湖北省。
民國十六年(1927年)撤銷道制,直屬湖北省。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屬湖北省第六督察區。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6月,於
彭場鎮建立沔陽縣人民民主政府。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改沔陽縣人民民主政府為沔陽縣人民政府。 建國初設沔陽專署。 1951年時
沔陽縣屬荊州地區。1986年5月27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沔陽縣,設立
仙桃市; 1994年10月,經湖北省人民政府審議批准;
仙桃市為湖北省
直管市(副地級市),仙桃市委書記、市長(廳級副職)。 仙桃人傑地靈,鐘靈毓秀,代不乏賢,素有“人文炳蔚”之稱。
地理環境
仙桃市位於湖北省中部美麗富饒的江漢平原,有“鄂中寶地、江漢明珠”之稱。全市面積2538平方公里,地跨東經112°55'-113°49'、北緯30°04'-30°32',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陽光充足,氣候溫和,具有南北兼優的氣候特點。
豐富的農副產品資源
仙桃目前已基本形成:100萬畝優質水稻、70萬畝雙低油菜、40萬畝優質棉花、90萬畝名特水產、1000萬隻生態家禽、禽蛋產量60萬噸、120萬頭商品生豬和20萬畝綠色蔬菜等八大特色農業板塊,連續多年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市、全國油料產出大市、全國生豬調出大市和全國水產大市,淡水產品養殖面積和產量均居全國第二,農副產品生產加工前景十分廣闊。
怡人的投資居住環境
仙桃市以輕紡城、生態城、休閒城為城市特色。城市基礎設施配套,功能完善,已成為江漢平原的信息中心、物流中心。第三產業日趨繁榮,擁有一批星級酒店,一批大型購物廣場,一批專業批發市場,成為區域性的物資貿易集散中心。
交通運輸
仙桃:一座新型的現代化開放城市,位於鄂中南、江漢平原腹地,是湖北省交通現代化建設試點城市,也是湖北省水陸空交通最發達的地區之一:
水運交通:漢江仙桃港,年貨物吞吐量近1000萬噸。
公路交通:滬渝高速公路、隨岳高速公路、京珠高速公路、城市圈環線高速公路、318國道
鐵路交通:滬漢蓉高鐵設仙桃西站,距漢口火車站、武昌火車站、武漢火車站等約80公里。
航空交通:市區距武漢天河國際機場約90公里;擬在市區東郊建以直升機為主的仙桃機場。
軌道交通:武漢至仙桃城際鐵路將於2013年竣工。
著名人物
政治
陳友諒:元末農民軍首領,大漢政權的建立者。陳友諒墓位於武漢長江大橋武昌引橋南側。
陳文燭:明隆慶四年知淮安府,嘉靖十四年進士。吳承恩密友。
費尚伊:明萬曆年間進士,曾任陝西按察使僉事。
楊會康:清末任九江道台,後任民國湖北省財政廳長、代省主席等職(楊潮之父)。
徐全直:曾任民國湖北省婦女協會常務委員,被列入英烈名錄。民國十六年三八婦女節,發動武漢三鎮十幾萬婦女舉行示威遊行,是中國婦女運動史上的一次壯舉(陳潭秋之妻)。
劉翔:1949年5月出任台灣高雄市市長(第四任官派市長)。
江文:原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審查“
四人幫”特別審判庭檢察員,
江青的公訴人。
李金早:廣西壯族自治區副主席,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常委。
軍事
李之龍:中山艦艦長、革命烈士,黃埔軍校第一期學員。
蔡漢卿:曾任北洋政府湖北陸軍第二師師長,北洋中將。
耿青:(原名楊朝漢)參與組織指揮中國第一枚飛彈的研製,並受命負責現場發射任務(楊潮之子)。
曾錫圭:曾任廣州
國立中山大學軍訓主任。由於二戰中的出色表現,榮膺由美國總統授權、美國國會委託頒發美國軍團功勳勳章和功勳榮譽狀。
張秀龍:參加過湘鄂西、湘鄂川黔蘇區反”圍剿“和長征及百團大戰和淮海、渡江等戰役。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趙復興:曾任廣東軍政大學副校長、湖北省軍區司令員,1964年晉為少將。獲叄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何濟林:抗美援朝中獲朝鮮二級自由獨立勳章。回國後任空9師師長、長春農學院院長、解放軍獸醫大學校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
文藝
童承敘:明正德十六年進士,授編修。著有《平漢錄》、《內方集》及《嘉靖沔陽志》。
盧靖與
盧弼:藏書家、刻書家。盧靖(又名
盧木齋)曾任
天津武備學堂算學總教習,
南開系列學校最早的巨額捐資人之一;盧弼(又名
盧慎之)著有《三國志集解》、《三國志注引書目》等書。盧氏兄弟二人曾合作刻印《慎始基齋叢書》、《湖北先正遺書》等著作。
睦和九:(原名睦開鈞)書畫篆刻藝術家,著有《中國金石學講義》、《古器物學講義》、《篆刻學講義》等書。解放後任
中央文史館館員。
徐耀文:晚清著名棋手,著有《國朝弈匯》三卷,《稼書樓手談》一卷。
田豐:作曲家。主要作品有民族器樂曲《
舟山鑼鼓》、交響合唱《大涼山之歌》、大合唱《為毛主席詩詞五首繒曲》、大型歌舞劇《
愛的足跡》、交響詩《
昨夜》、鋼琴協奏曲《嘉陵江》、歌劇《大野芳菲》等。合唱組曲《雲南風情》作於1985年,首演於1986年第二屆中國合唱節,同年獲”全國第五屆音樂作品(合唱)評獎“一等獎。
池莉:1980年代末新寫實小說的代表作家,畢業於武漢大學中文系。
此外,台灣歌手
蔡琴、
范曉萱,台灣作家馬芳儀等祖籍均為湖北沔陽。
學術
楊潮:(原名楊九寰,筆名
羊棗)國際問題專家、軍事評論家、民國新聞巨子。
楊顯東:棉花和農學家、農業行政管理專家、社會活動家。曾任中國農業部副部長。
萬哲先:1991年當選為
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委員(院士),數學家。對於由
華羅庚開創、國際公認的”中國學派的矩陣方法“有突出貢獻。中國有限幾何研究的開拓者,也是中國最早從事密碼學研究的數學家之一。
李紹華: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員,中國園藝學會李杏分會副理事長。
石明松:國家級科技成果特等獎獲得者,1973年發現了一株自然不育株(農墾58S),這一發現為兩系法雜交水稻奠定了基礎,轉育了一批新的秈、粳型光溫敏核不育系,取得了重要進展。
王利明: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副院長,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曾獲“中國有突出貢獻的博士學位獲得者”、第一屆“全國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等榮譽稱號。
李希慧:
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刑法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國際刑法協會中國分會會員。
胡定華:台灣旺宏電子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合邦電子公司董事長,建邦創業投資公司董事長、旺宏電子公司董事長、合勤科技公司董事長、建邦顧問公司董事長。曾任
台灣交通大學教授、
交通銀行常務董事等職。
體育
美食
特色:
此菜的由來,眾說紛紜,製法也層出不窮。最為流行的是農家三蒸--蒸肉、蒸魚、蒸菜。
配料:
五花肉,草魚,粳米,青菜(根據季節不同,口味不同,自由調配),鹽、醬、紅腐乳汁、薑末、紹酒、雞精、白糖、桂皮、丁香、八角各適量。
製作方法:
①粳米洗淨控乾,放入炒鍋,在微火上炒三分鐘,微黃時,加桂皮、丁香、八角,再炒三分鐘出鍋,磨成魚子大小的粉粒。
②將五花肉和草魚切成長5厘米見方的厚片,用布搌乾水分,加精鹽、醬油、紅腐乳汁、薑末、紹酒、雞精、白糖,一起拌勻,醃漬十分鐘。
③將青菜(可選莧菜、芋頭、豆角、南瓜、蘿蔔、同蒿、藕)等洗淨切段,或切塊,和魚、肉一起拌上五香米粉,與米飯入一甑蒸,蒸具是杉木小桶。
④米飯放在最下面,蔬菜均勻鋪在其上,魚塊、肉片又次第放於蔬菜上。蓋緊甑蓋,旺火蒸40分鐘左右。
漢中勉縣(舊稱)
勉縣原寫作“
沔縣”,位於漢水上游,漢水古稱
沔水,故名“沔縣”;因縣治在沔水之陽,故而有的朝代稱為“沔陽縣”或“
沔州”。
陸游有詩“沔陽道中草離離,臥龍往矣空遺祠”即是歌詠沔縣
武侯祠的。在1964年的改名潮中,被無知的當權者同音替代為“勉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