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 “十四五”消費促進規劃

江蘇省“十四五”消費促進規劃

消費是最終需求,是經濟發展重要引擎。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促進消費工作,要求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全面促進消費,鼓勵消費新模式新業態發展。進入新發展階段,全面促進消費是我省深入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加快釋放內需潛力的現實要求;是提升人民生活質量,不斷滿足美好生活需要的主動選擇;是增強經濟發展韌勁和內生動力,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大舉措;是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任務,對於推動全省高質量發展,為人民創造高品質生活,全面開啟現代化新征程,具有重要意義。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的若干意見》《江蘇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編制本規劃,主要闡明“十四五”時期我省促進消費的總體要求、重點任務和政策取向,是全省各級政府開展促進消費工作的重要依據,是倡導社會公眾科學理性消費,推動我省消費擴容提質升級的綱領性檔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蘇省 “十四五”消費促進規劃
  • 屬性:江蘇省發布的檔案
一、規劃背景,(一)發展現狀,(二)發展機遇,二、總體要求,(一)指導思想,(二)基本原則,(三)預期目標,三、最佳化市場,(一)提升質量,(二)強化品牌,(三)完善標準,(四)拓展市場,(五)發展電商,四、消費升級,(一)住房消費,(二)汽車消費,(三)家居消費,(四)綠色消費,五、消費擴容,(一)文化旅遊,(二)教育培訓,(三)養老托育,(四)健康消費,(五)體育消費,(六)家政服務,六、新型消費,(一)零售新業態,(二)“網際網路+”服務,(三)信息消費,七、激發潛力,(一)公共消費,(二)就業保障,(三)消費意願,(四)收入和分配,八、流通體系,(一)網點布局,(二)政策支持,(三)物流保障,(四)支付便利,九、載體建設,(一)消費都市圈,(二)消費集聚區,(三)場所升級,十、消費環境,(一)最佳化環境,(二)誠信消費,(三)完善政策,十一、保障措施,(一)統籌協調,(二)立法保障,(三)考核評價,(四)統計監測,(五)規劃宣傳,

一、規劃背景

(一)發展現狀

“十三五”時期,我省高度重視發揮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壓艙石”作用,加快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積極引導消費需求釋放,為經濟平穩運行、產業轉型升級和民生保障改善,提供了有力支撐。全省消費市場繁榮活躍,線上消費、服務消費占比顯著提高,消費升級呈現品質化、高端化、智慧型化趨勢。
消費成為經濟發展主引擎。消費市場規模持續擴張,2017年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3萬億元大關,總量位居全國第三;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省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7086.1億元,同比下降1.6%,但總量提升到全國第二位,僅次於廣東省,占全國比重從2015年的8.6%提高到9.5%。最終消費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自2016年達到50%以上,連續保持經濟成長的第一驅動力。
居民消費持續提檔升級。隨著居民收入快速增長和社會保障體系繼續完善,居民消費意願和能力逐步提高,消費水平和結構明顯改善。2020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390元,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6225元,分別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34.8%和23.6%,過去5年年均增長率分別達8%和5%。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中食品、衣著等支出占比下降,居住、醫療保健支出占比上升。居民消費傾向加快向中高端轉移,2019年末平均每百戶家庭擁有家用汽車、接入網際網路的行動電話、中高檔樂器比2015年末分別增長了55.5%、53.8%和57.6%,綠色、智慧型、健康消費需求快速增長,大眾餐飲、文化旅遊、休閒娛樂等服務消費持續升溫。
消費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以網際網路為依託、線上下相融合的消費新業態新模式迅速成長。網路購物、網際網路醫療、線上教育、網路視聽等“網際網路+消費”不斷擴圍深化。2020年全省實現網上零售額10602.4億元,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達到2016年的2.24倍;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4.9%,比2016年提高11.4個百分點。直播電商、無接觸配送、夜間經濟、首店首發等商業創新層出不窮,引領消費市場潛力持續釋放,活力不斷提升。
消費環境持續改善。市場監管體系和監管能力現代化建設紮實推進,消費市場環境和質量全面提升。消費品和服務標準體系逐步建立,現有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近6000項。覆蓋全省、先進適用的重要產品追溯體系基本形成。質量品牌建設邁向新階段,50家企業上榜首批“江蘇精品”名單,形成一批品質高端、信譽過硬、市場公認的品牌群體。消費基礎設施和服務保障體系逐步完善,居民消費便利化程度大幅提高。
同時,仍然存在一些制約消費的短板與障礙。主要表現為:消費供給質量與消費升級需求還不相匹配,中高端有效供給不足;健康、養老、托育、文旅等服務供給存在數量或質量缺口,服務消費占居民消費的比重長期低於40%;居民消費能力和消費預期提升較為緩慢;現代流通體系建設存有短板,具有國際國內市場影響力的龍頭企業偏少,蘇中蘇北、農村地區消費基礎設施建設較為薄弱;部分新業態新模式監管規範滯後,消費領域質量標準體系建設有待加快推進。

(二)發展機遇

“十四五”時期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從國際看,受新冠肺炎疫情、債務危機等因素制約影響,世界經濟持續低迷,國際市場需求疲軟,外資企業加速布局我國市場。從國內看,產業升級加速,經濟長期向好,強大內需市場加快形成。從我省看,高質量發展基礎堅實,新動能日益強勁,發展戰略優勢持續提升。我省消費市場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重大機遇。
重塑經濟新優勢。我省外向型經濟較為發達,2020年貨物進出口總額占全國的比重達13.8%,其中出口占全國的15.3%,面對全球經濟衰退、貿易保護主義和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衝擊,將進一步加大改革創新力度,以擴大內需為主攻方向,從供需兩側協同發力,更加注重發揮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引領性作用,加快構建高質量現代化經濟體系,積極塑造創新和開放的新優勢,打造現代化建設的新引擎。
滿足社會新需求。我省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已逼近發達經濟體人均2萬美元的“門檻”,但最終消費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遠低於已開發國家水平,消費增長前景廣闊。同時,隨著中等收入群體持續增長,橄欖型社會逐步形成,社會需求呈現多元化、個性化、服務化、高級化趨勢,消費升級後勁充足。預計未來一段時期,我省消費升級進入全面擴容提質階段,將加快實現從生產主導型社會向消費主導型社會轉變。
推進新型城鎮化。我省新型城鎮化穩步推進,預計到2025年城鎮化率達到75%以上,城鎮化質量進一步提升,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人口集聚態勢明顯,縣城和中心鎮人口集聚能力持續增強。據測算,城鎮化率每年提高一個百分點,我省增加城鎮人口約85萬人,平均每人增加消費支出約1.5萬元,僅此一項未來5年累計增加消費近2000億元。同時,隨著城市更新行動的精準實施以及產城深度融合,城鎮消費載體供給持續改善,帶動投資和消費需求持續增長,消費空間和能級不斷擴大。
擁抱科技新變革。新一輪科技革命呈現智慧型化主導、融合式“聚變”、多點突破態勢,以5G、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在廣泛而深入地滲透到經濟社會各領域。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型化發展趨勢,將引領和推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的重大變革,催生大量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新技術、新場景,改善消費體驗和品質,創造更多新的消費需求。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深入踐行“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新使命新要求,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基點,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注重需求側管理,全面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打通供需“最後一公里”,進一步最佳化消費市場供給,補齊消費領域基礎設施短板,培育多元消費業態,打造良好營商環境和消費環境,持續提升傳統消費,加快發展服務消費,積極培育新型消費,適度增加公共消費,全面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升級,為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現代化篇章,提供堅實基礎。

(二)基本原則

需求牽引,服務民生。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圍繞創造高品質生活,滿足多樣化、個性化、品質化消費需求,持續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增強居民消費意願和能力,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供需適配,提質擴容。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提升供給體系對消費需求的適配性。高質量推進現代流通體系建設,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增加中高端產品和服務供給,推動消費提質擴容。
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培育壯大發展各類市場主體,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推動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強化對消費市場發展的規劃引導、法規標準規範和政策激勵約束,營造開放包容、公平競爭、誠信經營、放心消費的市場環境。
創新驅動,科技賦能。強化“科技賦能+數字轉型”,推進傳統消費業態數位化改造提升,推動科技、管理、商業模式等各類創新,加快發展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新技術、新場景,促進傳統消費和新型消費創新融合。
聚焦問題,補齊短板。聚焦制約消費的堵點、痛點、難點問題,大力破除體制機制性障礙,加快補齊基礎設施、供應鏈服務等方面短板,最佳化城鄉消費網路節點布局,強化對消費升級的基礎性支撐。
分類指導,先行先試。緊密結合省情實際,深入實施擴內需、促消費系列舉措,加強對行業和地區的分類指導,鼓勵創新探索、先行先試、突出特色、錯位發展,打造一批具有良好示範引領效應的消費載體,及時總結推廣促進消費的好經驗、好做法。

(三)預期目標

到2025年,我省促進消費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更加完善,高標準消費市場體系基本建成,居民消費潛力得到有效釋放,高質量消費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能。
消費貢獻顯著提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速保持在6%以上,消費對經濟成長的年均貢獻率提高到60%左右。到2025年,消費主導型社會基本形成,最終消費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55%以上。
消費結構全面升級。恩格爾係數下降至22%左右,發展型、享受型消費支出占比穩步提高,服務消費占居民消費的比重達到45%左右。新型消費、綠色消費、中高端消費成為主流消費。
消費能力明顯改善。中等收入群體比重進一步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地區生產總值增長基本同步,居民消費預算約束明顯緩解,人均消費支出與發達經濟體的差距穩步縮小。居民消費率提高到40%以上。
消費環境更加最佳化。建成一批具有國際國內輻射力、影響力、吸引力的重大消費載體,城鄉消費基礎設施和服務保障體系更加完善,消費環境、營商環境持續最佳化提升。我省成為國內消費最安全、最放心、最誠信的地區之一。
江蘇省 “十四五”消費促進規劃
38-1.jpg

三、最佳化市場

(一)提升質量

深入推進質量提升行動,發揮江蘇省省長質量獎的示範引領作用,引導企業加強全面質量管理,推動質量管理創新。深入開展質量基礎設施協同服務及套用。開展質量分級試點,倡導優質優價,促進品質消費,推動質量分級結果在產業政策中的採信使用。支持工業產品生產企業參與企業質量信用等級核定,強化分級分類監管。圍繞先進制造業集群,開展質量攻關、質量比對,找準比較優勢、產業通病和差距短板,提高智慧型製造水平,提升產品整體質量。深化企業首席質量官制度,引導企業完善質量治理體系,提升質量治理能力。力爭到2025年,實現全省規模以上企業首席質量官制度全覆蓋,中小微企業覆蓋率不低於80%。

(二)強化品牌

深入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行動,引導企業強化品牌發展戰略,加強以質量和服務為重點的品牌建設,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和市場影響力的江蘇品牌群體。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製造業深度融合,提升消費產品品質和文化內涵,培育建設一批國家級消費品工業設計中心。積極推行高端品質認證,培育發布一批“江蘇精品”品牌,組織舉辦中國品牌日江蘇系列活動,宣傳展示江蘇品牌建設成效。全面提振歷史經典產業,保護、促進和引導老字號升級發展,支持老字號企業技術、服務、文化和經營創新,加強老字號品牌培育,挖掘和提升老字號品牌價值,打造一批新時代“中華老字號”企業。鼓勵品牌集聚、傳承、孵化、推廣,支持新消費品牌孵化基地建設,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品牌企業。積極開展品牌消費、品質消費“雙品網購節”活動,擴大特色區域消費的知名度、美譽度。加強農業品牌目錄工作,開展農業品牌推介活動。

(三)完善標準

深入實施企業標準“領跑者”制度和標準領航質量提升工程,支持國際國內標準對接,鼓勵企業制定並實施高於國際、國家或行業標準的企業標準,支持我省技術水平高、科研能力強的龍頭企業和科研院所、行業組織參與國際標準制修訂和國際標準化活動。探索開展可穿戴產品、適老化產品、智慧型家居、數字家庭等新興消費品領域標準研製。完善服務業標準體系,推動養老、家政、托育、文化、旅遊、體育、健康等領域服務標準制修訂與試點示範。開展重點領域消費品國內外標準對比,加快推動採用適用先進的國際標準。推動第三方評價機構發布一批企業標準排行榜,引導更多企業聲明公開更高質量的標準。修訂企業標準化管理辦法,整合精簡強制性標準。

(四)拓展市場

完善出口優質特色產品轉內銷的精準支持體系,鼓勵蘇商鏈條式、集群化、協同型拓展國內市場。深入實施“三同”(同線同標同質)工程,支持企業發展“三同”產品,擴大“三同”適用範圍。開展出口轉內銷產品進商場、進超市、進街區(步行街)、進批發渠道等“四進”活動。支持重點外貿加工製造企業充分利用自身產能,創新商業模式,通過自營、合作等方式,增加面向國內市場的優質商品供給。積極利用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和網際網路平台開展宣介活動,拓展出口產品內銷渠道。鼓勵中小外貿企業利用電商平台渠道,發展線上批發模式,打造自主品牌,最佳化供應鏈管理,提升國內市場行銷能力。支持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企業設立保稅展示專用場所,開展保稅展示交易業務。

(五)發展電商

充分利用進博會等平台,多渠道擴大適應消費升級需求的特色優質產品進口,增強“江蘇超級購物車”對全球消費產品和品牌的吸引力,進一步打造國際消費綜合平台。實施跨境電商發展提速工程,加快推進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發展,支持各地積極引進跨境電商平台和配套服務企業,打造跨境電商產業園和孵化基地。推動各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加快落實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清單和相關監管政策,完善進口保稅倉等設施,發展網購保稅進口,擴大優質消費品進口,促進品質消費。支持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業態新模式融合發展,積極探索發展O2O、網購保稅進口+實體“新零售”等新模式,支持綜合保稅區內企業開展跨境電商業務。加大對藥品進口口岸、水果、肉類、水產品等進境指定監管場地的支持力度。鼓勵國際知名品牌在江蘇市場首發或同步上市新品,推動高端品牌集聚。
江蘇省 “十四五”消費促進規劃
38-3.jpg
江蘇省 “十四五”消費促進規劃
38-4.jpg

四、消費升級

(一)住房消費

堅持“房住不炒”的定位,進一步完善房地產市場監測,保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有序擴大住房消費。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到2025年底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需改造的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任務。大力培育住房租賃市場,有效盤活存量住房資源,多渠道增加租賃住房供給。加快推動閒置商業辦公、工業廠房等非住宅房屋依法依規改造為租賃住房。單列租賃住房用地計畫,支持利用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企事業單位自有閒置土地、產業園區配套用地等按照規劃建設租賃住房。完善長租房政策,合理調控租金水平,支持住房租賃企業專業化、機構化發展,落實住房租賃稅收優惠政策。以人口淨流入的大城市為重點,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著力解決困難群體和農業轉移人口、新就業大學生等新市民住房問題。鼓勵因地制宜發展共有產權住房,豐富產權型住房供給。加快構建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住房為主體的住房保障體系,力爭到2025年全省城鎮住房保障受益覆蓋率達到28%左右。積極落實“租購同權”,切實保障新市民承租住房或購買共有產權住房與購買商品住房享有同等公共服務權益。

(二)汽車消費

支持汽車生產企業打通供應鏈斷點堵點,最佳化升級產品結構,積極搶占新能源汽車和智慧型汽車研發製造高地。持續實施鼓勵汽車下鄉、以舊換新和新能源汽車消費等政策。鼓勵金融機構在符合監管規定前提下,積極開展汽車消費信貸等金融業務,通過適當下調首付比例和貸款利率、延長還款期限等方式,加大對汽車個人消費信貸支持力度。鼓勵汽車生產企業對農村居民購買汽車給予價格優惠。推行“綠色車輪計畫”,支持新增和更新公交、環衛、郵政、出租、通勤、輕型物流配送用車全部使用新能源或清潔能源汽車。對消費者購置新能源汽車,在充電、通行、停車等使用環節給予綜合性獎勵。加快取消非本地戶口居民汽車限購、二手車限遷等行政性限制汽車購買規定,推動汽車等消費品由購買管理向使用管理轉變。積極發展汽車養護、維修、保險、租賃、回收、拆解等汽車後市場,暢通汽車流通和資源循環利用。改善汽車使用條件,加快小區停車位(場)及充電設施建設。鼓勵依法合理利用公園、綠地等場所地下空間建設停車場和利用閒置廠房、樓宇建設立體停車場,並按照一定比例配建充電樁。統籌推進既有居住社區充電樁建設與改造,嚴格落實新建居住社區100%固定車位預留充電樁建設要求。對公共區域、住宅小區充電設施建設運營單位給予建設和運營補貼,鼓勵充電樁運營企業適當下調充電服務費。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布局建設加氫站。力爭到2025年全省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占汽車新車銷售量的比重達到20%以上。

(三)家居消費

全面激活家居消費市場,引導企業加快產品創新疊代,有效滿足網路化、智慧型化、綠色化、定製化家居消費升級需求。支持地方和企業開展以舊換新、家電家具家裝下鄉等活動,鼓勵對淘汰舊家電家具併購買綠色智慧型家電、環保家具給予補貼。構建規範有序、運行順暢、協同高效的廢舊家電家具等大宗商品回收處理體系,暢通大宗商品銷售、回收、處理產業鏈。支持大宗商品回收企業發展逆向物流,合理設定廢舊家電家具等大宗商品回收處理中心、回收運輸中轉站,鼓勵發展“網際網路+廢舊物資回收”、家電家具租賃等新模式。積極開發農村家電家具家裝消費市場,引導農村消費者按照安全年限使用和更新家電家具家裝,及時淘汰能耗高、安全性差的產品。

(四)綠色消費

深入貫徹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要求,積極倡導推廣綠色消費,推動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加大政府綠色採購力度,擴大綠色產品採購範圍,逐步將綠色採購制度擴展至國有企業。加強對企業和居民採購綠色產品的引導,鼓勵採取補貼、積分獎勵等方式促進綠色消費。推動銷售場所和電商平台設立綠色產品銷售專區。健全綠色產品、服務標準體系和綠色標識認證體系,進一步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提升綠色產品供給能力,增強消費者體驗感和獲得感。推動企業增加節能節水產品、資源再生產品、綠色建材、綠色家居等綠色產品的有效供給,實行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管理,鼓勵開展“碳標籤”認證。減少煤炭消費,擴大清潔能源消費,積極培育新能源消費業態,加快構建綠色能源消費體系。組織開展綠色消費城市和企業試點示範。通過開展綠色商場創建等活動,引導企業提供綠色產品和服務,實施節能減排和資源循環利用。加快培育綠色餐飲主體,促進綠色餐飲發展,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

五、消費擴容

(一)文化旅遊

提升文旅產品和服務供給能力。依託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城鄉便民消費服務中心等打造民眾身邊的文化消費網點。加快文化休閒街區、藝術街區、特色書店、劇場群、文化娛樂場所群等文旅消費場所建設。推動景區設施設備更新換代、產品創新和項目升級。培育新型文旅業態,鼓勵博物館游、科技旅遊、民俗游等文化體驗游,開發一批適應境內外遊客需求的旅遊線路、旅遊目的地、旅遊演藝及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創意旅遊商品。支持開發以地域文化IP為引領,集文化創意、度假休閒等主題於一體的文化旅遊綜合體。大力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推動各地建設全國休閒農業重點縣,進一步辦好江蘇省鄉村旅遊節。大力繁榮假日和夜間文旅經濟。完善常態化文旅消費促進機制。鼓勵各地制定實施文旅消費優惠政策。組織舉辦“水韻江蘇·有你會更美”文化和旅遊消費推廣活動,舉辦“紫金獎”文化創意設計大賽、大運河文化和旅遊博覽會、紫金文化藝術節等大型文化賽展。支持各地舉辦文化和旅遊消費季、消費月和數字文旅消費體驗等活動。放大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示範城市帶動效應,推進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試點城市建設,推出一批省級文化和旅遊消費試點單位。開展國家級、省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創建。推進省級文化和旅遊消費便捷支付示範區建設。
江蘇省 “十四五”消費促進規劃
38-5.jpg

(二)教育培訓

鼓勵引進境內外優質教育資源,完善民辦教育機構分類登記管理制度,規範引導社會機構為居民提供各種教育服務。嚴格規範面向中小學生的學科類培訓,嚴格禁止面向學齡前兒童的知識性學科培訓,推動校外培訓機構規範健康有序發展。加大政策扶持和購買服務力度,加強新職業新工種培訓,推進優秀辦學機構舉辦優質急需的社會培訓項目,力爭每年培訓100萬人次。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聚焦新業態、新模式和新技術,大規模開展就業技能培訓和崗位技能提升培訓,不斷完善以職業院校和各類培訓機構為主體、企業全面參與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和職業培訓體系。

(三)養老托育

根據人口分布和結構變化,科學規劃、統籌推進養老托育服務體系建設。完善社區養老和托育服務網路,支持具備綜合功能的社區服務設施建設,引導專業化機構進社區、進家庭。鼓勵企業和機構創新產品和服務模式,全面對接多層次、多樣化、個性化養老托育服務需求。支持社會力量廣泛參與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大力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和互助性養老服務,加快培育醫養結合等養老服務新業態。規劃新建一批鄉鎮(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社會工作站,組織開展一批康養聯合體試點,逐步實現全省全覆蓋,推動“機構跟著老人走”,探索打造“醫康養護”江蘇模式。進一步增加護理型床位供給,到2025年護理型床位占養老機構床位比例不低於70%。鼓勵建設家庭照護床位,並提供相應的居家照護服務。加快推進智慧養老服務,推動可穿戴健康管理、攜帶型健康監測、自助式健康檢測、智慧型養老監護、家庭服務機器人等智慧健康養老產品及慢性病管理、居家健康養老、個性化健康管理、網際網路健康諮詢、生活照護、養老機構信息化等智慧健康養老服務的套用普及,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慧型技術困難。加快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推動社區托育機構建設,制定托育服務行業標準,大力提升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水平。發揮預算內投資引導帶動作用,充分調動社會力量積極性,增加普惠托育服務有效供給,推進托幼一體化,倡導有條件的幼稚園積極開辦托班或擴大托班規模。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通過服務業引導資金等渠道,加大對民營托育機構的財政支持力度。最佳化托育機構註冊登記和備案管理,加快發展多種形式的托育服務。

(四)健康消費

鼓勵健康類產品和服務消費,促進健康產業良性發展。按照“非禁即入”原則,放寬健康服務領域市場準入,促進社會辦醫持續健康規範發展。支持網際網路醫療服務在就醫、健康管理、養老養生等領域協同發展,引導居民養成健康生活方式和健康消費習慣。進一步加強智慧醫院建設,推進線上預約檢查檢驗,探索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制度,建立健全醫療數據共享方式。規範推廣慢性病網際網路複診、遠程醫療、網際網路健康諮詢等模式。不斷推進新技術在大健康領域的套用,積極打造健康消費新生態。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發展健康體檢、專業護理、養生康復、心理健康、母嬰照料等多樣化健康服務業態,發展集健康文化、養生保健、體育健身和休閒旅遊等多種功能融合的“健康+”消費新模式。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在普及基礎健康服務的同時,加快推進個性化、精準化健康服務發展。

(五)體育消費

推進國家和省級體育消費試點城市建設工作,探索建立運動促進健康新模式。推動健身休閒、場館服務、體育培訓、體育旅遊等體育服務業提質增效,培育體育產業基地、體育服務綜合體、體育特色小鎮等一批體育消費載體,打造一批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基地和項目。重點布局水上、戶外、冰雪、航空、馬拉松、腳踏車、擊劍、馬術和電子競技等引領性強的時尚運動項目產業。積極培育一批內容豐富、特色鮮明的體育消費產品、賽事與健身活動品牌。大力拓展競賽表演市場,鼓勵各地採取靈活多樣的市場化手段促進體育消費,加快培育長三角國際公路腳踏車穿越賽暨環太湖國際公路腳踏車賽、揚州鑒真國際半程馬拉松賽、南京馬拉松、無錫馬拉松、宿遷馬拉松、溱湖鐵人三項等一批品牌賽事,著力打造“全民健身日”、青少年陽光體育聯賽等節假日品牌健身活動。將體育設施建設納入城鄉區域發展規劃和新型城鎮化發展規劃。充分利用城鄉邊角地、老舊街區、閒置廠房等新建改建健身設施,實現“10分鐘體育健身圈”城鄉社區全覆蓋。通過發放體育消費券等途徑,支持民眾健身消費。支持公共體育設施特定時間和空間免費或低收費開放,積極推進學校體育設施在課餘時間和節假日期間向學生和社會開放。激發縣域體育消費潛力,活躍農村體育消費市場,拓展夜間特色體育消費。推動體育消費支付產品創新,鼓勵體育金融產品開發,推廣公益公信品牌,推進負責任、可信賴、持續健康發展的體育公益彩票建設。

(六)家政服務

積極培育家政示範城市、示範社區和示範企業。支持有條件的院校開設家政服務相關專業,參加家政服務相關專業“1+X”證書制度試點。培育產教融合型家政企業,支持相關院校聯合家政服務企業,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和技能培訓,強化家政從業人員職業道德和技能培訓體系。改善家政服務人員從業環境,探索建立家政服務保險制度。開展家政服務領域信用建設專項行動,構建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家政服務市場監管機制。加大家政服務知名品牌培育力度,做強做優家政服務平台。打通家政從業人員職業背景信息驗證核查渠道,按規定向社會公眾提供家政企業、從業人員等的身份認證、信譽核查、健康信息、信用報告等服務。按照公共信用綜合評價機制,重點對以保潔、母嬰和養老護理類為主營業務的家政企業開展信用評價,並向社會公布。推廣智慧型家庭機器人套用,拓展“微生活”“雲社區”等新興服務模式,促進個性化、便利化、精細化家庭服務發展。

六、新型消費

(一)零售新業態

順應“宅消費”趨勢,積極推動垂直電商、社區社群電商、微商電商、直播電商、O2O等零售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推進全省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套用,提升中小電商企業數位化創新運營能力,加快培育一批數位化服務企業和創新套用企業。開展電子商務直播專項推進行動,鼓勵政企合作建設直播基地,規範推動直播電商主體做優做強,支持省電商直播基地聯盟加快集聚優質直播資源,打造一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直播品牌。推動商品交易市場、商貿綜合體、超市等生活服務業場所進行“人、貨、場”雲改造,支持大型商城和特色市場建設電子商務行銷平台,探索發展“新批發+新零售”模式。開展便利店品牌化連鎖化三年行動,鼓勵便利店企業建立智慧供應鏈。積極發展智慧零售,創新開展無接觸式購物、無接觸配送等新模式,鼓勵辦公樓宇、住宅小區、商業街區、旅遊景區布局建設智慧超市、智慧商店、智慧餐廳、智慧驛站、智慧書店等。支持做強首店首發經濟,培育發展一批網紅打卡新地標。支持南京、蘇州、徐州等建設全國新零售標桿城市。力爭到2025年全省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顯著高於全國水平。

(二)“網際網路+”服務

充分利用網際網路手段,有效擴大高品質生活服務供給。有序發展線上教育,支持重點平台企業參與傳統教育模式升級改造,開發建設適合大規模線上學習的套用平台,擴大名師空中課堂、城鄉結對互動課堂、網路名師工作室等教學資源輻射,推動各類優質教育資源開放共享。積極發展網際網路醫療,打通網際網路診療、線上審方、醫保線上支付、電子處方外配、藥品配送等全鏈條服務,加強“網際網路+醫療”服務和監管,推動網際網路診療、網際網路醫院、藥品網路銷售規範健康發展。深入發展線上文娛,支持圖書館、美術館、博物館、電影院、劇院等傳統文娛業態搭建線上運營體系,積極發展演播、數字藝術等新業態,引導數字出版產業和網路視聽產業集聚發展,鼓勵數字精品內容創作生產,加快推動數字傳播平台建設。鼓勵發展智慧旅遊,加快推進全省旅遊資源數位化,創新旅遊消費場景,豐富和最佳化“雲”上旅遊產品供給,加快建設智慧旅遊景區,打造一批標誌性智慧旅遊目的地,鼓勵通過“蘇心游”等雲平台,加大旅遊產品線上行銷力度,積極培育旅遊網路消費、定製消費、體驗消費、智慧型消費等新熱點新模式。大力推進智慧體育建設,提升體育場館數位化、智慧型化水平,培育發展數字型育、線上健身、網上賽事、線上培訓等體育消費新業態。鼓勵智慧型共享出行,進一步支持網約車、共享汽車、共享腳踏車、住宿共享、即時遞送等新業態規範發展,鼓勵巡遊計程車和網約車融合發展,支持企業提供一體化綜合出行服務。加快建設智慧廣電生態體系,拓展多元化商業模式,創新“網際網路+生活”場景,提升新業態新模式承載支撐能力。

(三)信息消費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系統布局5G、數據中心、車聯網、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推動“新基建”與“新套用”“新消費”“新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加快推進5G網路建設和套用,加大對5G基站建設的政策支持,到2025年建成5G基站25.5萬個,基本實現全省區域5G網路全覆蓋。鼓勵本省企業積極參與5G技術研發試驗、標準制定和產業布局。加快發展超高清視頻、虛擬現實等新型信息產品,推動 5G+4K/8K、VR/AR 技術產品融合套用。持續推進基於網際網路協定第6版技術的規模部署和示範套用。推廣千兆網速,加快提升“雙千兆寬頻城市”網路和服務能級。圍繞建設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長三角樞紐節點,統籌協調數據中心布局最佳化,支持綠色低耗、數網協同、智慧型高效數據中心建設。推動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礎平台建設,支持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多場景套用,優先覆蓋核心商圈、重點產業園區、重要交通樞紐等主要套用場景。大力推進國家、省車聯網先導區建設,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發展自動駕駛新業態。加快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推廣,促進移動智慧型終端、醫療電子、陪護機器人、智慧型家居等智慧型產品消費。

七、激發潛力

(一)公共消費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深入推進財政改革創新,進一步最佳化財政支出結構。以提升人力資本為重點方向,開展公共領域投資和擴大公共消費,將公共投入和居民就業、居民生活、居民需求緊密結合,推動公共產品的獲得和使用更加公平,提升人民民眾獲得感。合理增加教育、醫療、養老、托育等社會民生型公共服務支出,提高公共服務支出在公共消費中的比重。推進公共服務網路平台建設,充分利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現代信息技術,加強對公共服務需求的精準管理;落實省以下各級政府公共服務支出責任,最佳化政府、市場和社會組織多元化供給模式,提高公共服務支出效率。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最佳化政府採購流程,推動政府採購適當向中小企業傾斜。推動各級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等積極參與消費扶貧,將消費扶貧納入各級結對幫扶工作內容,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採購脫貧地區產品。

(二)就業保障

強化就業優先導向,加強就業服務和技能培訓,完善退役軍人、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長江退捕漁民等重點群體就業支持體系,幫扶困難人員就業,精準落實紓困惠企、穩崗返還等穩就業保就業各項政策措施,推進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以內。拓寬“雲招聘”渠道,支持“共享用工”“彈性用工”“跨界用工”等新型用工和靈活就業模式。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等制度,建立覆蓋全民的大病醫療保險制度,完善統一規範的醫療救助制度,加大對低收入群體的保障力度。完善靈活就業人員等群體的社會保障制度,擴大失業保險保障範圍。健全社會大救助體系,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建立低收入群體基本生活現金救助、實物救助和救助服務相結合的社會救助方式。最佳化應急保供協調機制,構建完善城市主副食品保供體系,保障居民生活必需品不斷檔、不脫銷。完善重要民生商品價格調控機制,加強對重點民生產品價格監測預警,嚴肅查處哄抬價格行為。

(三)消費意願

深入實施國內消費提振計畫,紮實開展全國消費促進月、“品質生活•蘇新消費”等系列消費促進活動,推動形成全覆蓋、多層次、常態化消費促進機制,大力提振居民消費意願,有效激發居民消費需求。鼓勵向困難群體、一線醫務人員等特定群體發放定向消費券,向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困難行業發放專項消費券。鼓勵探索發放文化、旅遊、養老、托育、家政、健康等領域的服務消費券。落實帶薪休假制度,鼓勵錯峰休假和彈性作息。鼓勵企業開展節假日、周年等主題促銷讓利活動。加強對農村居民消費的政策支持,充分挖掘縣鄉消費潛力。

(四)收入和分配

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完善三次分配機制。貫徹落實促進共同富裕行動綱要,大力實施中等收入群體壯大工程,積極拓寬城鄉居民增收渠道,穩步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進一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健全工資合理增長機制,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推動勞動報酬與勞動生產率同步提高。深化土地、勞動力、技術等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破除要素自由流動體制機制障礙,建立健全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的機制。落實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擴大高校和科研院所收入分配自主權。最佳化創新創業環境,支持大學生、科技人員、留學歸國人員、返鄉入鄉創業人員等重點群體創新創業,拓展經營性收入增長空間。豐富居民投資理財渠道及可投資金融產品,鼓勵引導上市公司現金分紅,著力提高居民財產性收入比重。實施農民收入和農村消費雙提升工程,有效提升農村居民消費能力,激發農村消費市場潛力。加大省對市縣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和精準性,合理調節過高收入。建立健全回報社會的激勵機制,鼓勵引導高收入群體和企業家積極參與和興辦社會公益事業。充分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大力發展慈善事業,探索各類新型捐贈方式,鼓勵設立慈善信託。
江蘇省 “十四五”消費促進規劃
38-6.jpg

八、流通體系

(一)網點布局

實施城鄉商業網點規劃布局最佳化工程,編制並推進實施新一輪城市商業網點規劃和城鄉商業網點規劃。充分發揮大型商業零售企業布局能力和商業資源帶動作用,布局更多便民商業網點。加快打造“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引導連鎖經營、電子商務、品牌企業、便民服務進社區,促進社區商業網點布局最佳化。將品牌連鎖便利店納入城市公共服務基礎設施體系,加強社區公益性商業網點建設,支持便民商店增加快遞外賣、市政繳費、社區配送等便民生活服務項目。完善農產品產地倉儲保鮮冷鏈設施,布局生鮮冷鏈物流配送網點,暢通產地生鮮冷鏈“最先一公里”和生鮮冷鏈物流末端“最後一公里”。支持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提升其保供穩價、食品安全、助農益農等功能,健全公益性農產品市場投資、運營及監管機制。分批次穩步推進城鄉農貿市場升級改造。鼓勵大型流通企業和電子商務平台向農村延伸網路,最佳化、完善、提升鄉鎮商貿流通基礎設施。支持建設立足鄉村、貼近農民的生活消費服務綜合體,暢通農產品和消費品雙向流通渠道,提升農村商貿流通服務質量和水平。

(二)政策支持

加快推進商貿流通領域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混改企業積極引入戰略投資者,全面建立靈活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制,因地制宜、因企施策推進混改企業上市。積極培育大型現代商貿流通企業,鼓勵發展跨國零售企業,力爭5年內培育形成10家具有全國競爭力、國際影響力的大型現代商貿流通企業,5家企業進入全國零售50強,2家企業進入世界零售100強。加快數位化、智慧型化改造和跨界融合,促進傳統商貿流通企業轉型創新,開展智慧商店示範創建,推動實體商業運用5G等信息技術,最佳化門店服務體驗,支持傳統銷售場所向體驗、社交等綜合場景轉變。推動商貿流通企業供應鏈集成管理,發展供應鏈協同平台,形成供需互促、產銷並進的良性循環,引導傳統流通企業向供應鏈服務企業轉型。建設一批冷鏈物流骨幹基地和冷鏈物流園區,培育一批具有競爭力的大型冷鏈物流企業。

(三)物流保障

積極培育物流新模式新業態。深入開展國家物流降本增效綜合改革試點,促進物流降本增效。創新發展供應鏈雲平台,推進供應鏈創新與套用試點,提升供應鏈現代化水平。鼓勵發展智慧物流,重點培育智慧物流城市、智慧物流園區和智慧物流主體,加快物流業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型化發展。推動第三方物流加快融入產業網際網路,利用信息技術和物聯網技術推動物流與商流、資金流、信息流集成運作。鼓勵綠色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及發展模式創新,推廣綠色物流技術與標準化設備集成套用。
進一步最佳化物流網路建設。加快提升物流樞紐服務能級,打造對接重點中心城市、融入區域經濟循環的物流通道,積極推進國家物流樞紐建設,規劃布局一批省級物流樞紐,構建高質量的“通道+樞紐+網路”物流運作體系。加快南京、蘇錫常、徐州都市圈物流一體化發展,暢通沿海高效物流通道,強化與重大物流樞紐節點直達銜接。高質量推進多式聯運發展,提升多式聯運樞紐專業化服務能力,強化多式聯運規則銜接,探索推行多式聯運“一單制”,加快實現多式聯運信息資源互聯共享。進一步提升物流末端配送效率,完善三級城市配送網路,推行分級分類配送,鼓勵發展夜間配送、共同配送、集中配送等集約化配送模式。
加強物流短板領域建設。強化應急物流服務功能,加快構建儲備充足、平急結合、高效共享、保障有力、抗衝擊能力強的應急物流體系。實施冷鏈物流創新發展行動,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冷鏈物流進出口核心樞紐、全國冷鏈物流資源配置中心和長三角地區冷鏈物流創新基地。完善農村物流網路節點體系建設,整合各種物流資源,綜合利用現有縣級、鄉鎮客運站和村委會、村郵站、小超市、農村普惠金融服務點等場地拓展農村物流服務功能,推動完善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3年內基本實現建制村郵政快遞物流服務站全覆蓋,提升三級物流節點覆蓋率。
江蘇省 “十四五”消費促進規劃
38-7.jpg

(四)支付便利

強化支付結算等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更多移動、便捷、安全、高效並直達各流通環節經營主體的服務。最佳化支付環境,鼓勵銀行等各類型支付清算服務主體降低手續費用,降低商家、消費者支付成本,擴展移動支付便民工程場景,推動銀行卡、移動支付在便民消費領域廣泛套用。完善跨境支付監管制度,穩妥推進跨境移動支付套用,提升境外人員境內支付規範化便利化水平。積極推廣自助結算、移動支付等智慧型技術,支持企業開展服務設施智慧型化改造,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無線網路、自助服務等智慧型配套設施建設。
江蘇省 “十四五”消費促進規劃
38-8.jpg

九、載體建設

(一)消費都市圈

加快推進新型消費都市圈建設,推動重點商圈加快提檔升級,全面提升南京、蘇錫常、徐州等都市圈的消費能級。加快推進新型消費示範城市建設,積極培育消費新增長極。支持南京、蘇州、徐州、無錫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打造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新型消費商圈。支持有條件的設區市打造全國性或區域性消費中心,支持崑山、江陰、張家港等縣(市、區)打造地方特色消費中心,推動形成多層級多節點的消費中心體系。重視發揮縣城和中心鎮在消費網路中的節點作用,增強其消費集聚和輻射能力,促進城鄉消費市場融合發展。

(二)消費集聚區

鼓勵有條件的大城市、特大城市,結合城市更新行動,打造一批具有標誌性意義的科技、文旅、商貿、娛樂複合型消費載體,拓展、提升城市消費功能。安排專項資金支持步行街改造提升示範,使其成為推動消費升級的重要載體、展示城市形象的靚麗名片、服務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支持醫療、康養、體育等專業化特色服務消費集聚區發展。鼓勵高速公路服務區豐富商業業態,提升商品和服務品質,打造交通出行消費集聚區。鼓勵有條件的地區規劃建設新型鄰里中心,吸引和集聚國際化生活性服務業品牌,打造一批高品質生活服務消費集聚區。

(三)場所升級

加快老舊城區消費場所升級改造,推動農產品、五金建材等大型老舊專業批發市場外遷,鼓勵經營困難的傳統百貨店、老舊工業廠區、大型老舊街區等改造為商業綜合體、健身休閒娛樂中心、直播基地、特色商業街區等新型消費載體,支持打造“綠色+”“智慧+”“文旅+”消費場所,推動建設一批多功能、綜合型、沉浸式、高品質消費體驗中心,提升消費便利性和體驗感。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對升級改造傳統百貨門店等消費場所的企業,給予專項資金支持。
江蘇省 “十四五”消費促進規劃
38-9.jpg

十、消費環境

(一)最佳化環境

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實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健全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動態調整機制。建立覆蓋省、市、縣三級的市場準入隱性壁壘台賬,暢通市場主體對隱性壁壘的意見反饋渠道和處理回應機制。制定市場準入效能評估標準並開展綜合評估,促進市場主體公平競爭。積極推行“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推進“照後減證”、審批改備案和告知承諾制。簡化最佳化證照辦理,對從事新型消費業態的企業,探索實行“一照多址”。最佳化“網際網路+政務服務”,深化“不見面審批(服務)”改革,提升“一網通辦”服務效能。進一步完善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市場監管機制。堅持鼓勵創新、包容審慎、嚴守底線、線上線下一體化監管的原則,加快建立適應新型消費發展的監管服務體系。對新型業態實行包容審慎監管,加強風險評估。強化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更好規範和促進數字經濟平台企業發展。完善涉企收費目錄清單制度,嚴厲查處涉企違規收費行為。

(二)誠信消費

健全質量安全風險監測評估制度,構建重大風險快速預警回響體系。積極有序開展缺陷消費品召回工作,守住質量安全“底線”。構建完善重要產品追溯體系,加快打造高效集成、數位化、智慧化產品安全全鏈條監管體系。推進直接涉及公共安全和人民民眾生命健康的市場監管重點領域信用監管,加大事後失信懲戒力度,提高重點領域違法成本。依託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強化企業信息歸集公示。完善市場主體信用承諾制度,按照有關規定將市場主體的承諾履行情況記入信用記錄,作為事中事後監管的重要依據。完善企業信用修復和異議處理機制。建立健全失信“黑名單”制度,擴大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套用範圍。貫徹落實《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完善消費者權益保護機制,支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依法開展工作。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虛假廣告等違法違規行為,暢通消費者維權通道,切實降低消費者依法維權成本。加大對網路交易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淨化最佳化網路消費環境。開展消費投訴公示,建立消費投訴公示與經營者信用評價關在線上制。探索建立糾紛多元化解決機制,著力構建網上跨境消費者爭議解決機制。建立健全基層消費維權網路體系,及時調解處理消費糾紛。建立產品和服務消費後評價體系,完善全過程產品和服務安全防範機制。廣泛推行無理由退貨承諾,鼓勵更多商家支持無理由退貨。
江蘇省 “十四五”消費促進規劃
38-10.jpg

(三)完善政策

積極發揮財政政策和財政資金的引導支持作用,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現代流通體系、新興服務消費等消費升級重點領域基礎設施和服務體系建設。完善穩企惠企政策措施,全面落實各項稅收優惠政策,推動降低企業用電、用氣、物流、房租等成本。引導金融機構加快消費信貸管理模式和產品創新,加大對汽車、家電、文化、旅遊、健康等消費升級重點領域的信貸支持。發展培育新型專業消費金融機構,支持省內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起設立消費金融公司、汽車金融公司。完善企業薪酬調查、信息發布制度和徵信體系建設,規範發展消費信貸。鼓勵保險機構加大消費領域產品創新力度,鼓勵深化銀保合作,在風險可控、不加重企業實際融資負擔的前提下,為小微企業融資提供增信服務,創新面向小微企業的保單融資產品。加強對消費業態的用地保障,重點保障消費領域重大項目建設用地需求,加大文化、旅遊、體育、健康、養老、托育、家政等領域用地政策落實力度。

十一、保障措施

(一)統籌協調

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和省有關部門單位作為規劃實施的責任主體,要加強組織協調、督促指導和要素保障,確保規劃提出的目標任務和政策舉措全面落實到位。深化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發揮省、市兩級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工作聯席會議功能作用,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積極性,推動規劃各項任務和政策措施落地落細,著力解決制約消費的堵點、痛點、難點問題,為消費市場平穩運行和良性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立法保障

推動電子商務、共享經濟、房屋租賃、消費金融和相關新興服務業等重要領域的地方立法,進一步完善促進消費的法規制度,研究制定分行業分領域的管理辦法。推動及時修訂、廢止不適應新型消費發展要求的法規規章和政策檔案。加快推進新型業態領域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規制建設,建立健全數字經濟依法治理體系。著力從制度層面解決事中事後監管、公平競爭、消費維權等重點難點問題,促進消費市場規範有序持續健康發展。

(三)考核評價

落實各級主體責任和進度要求,合理配置公共資源,引導調控社會資源,增強規劃實施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制定本規劃的實施方案。強化規劃實施的考核評價工作,完善規劃實施監督考核機制。推動對規劃實施情況的跟蹤監測和實施效果動態評估,適時開展中期評估和終期評估。健全消費政策評估機制,構建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評估辦法,建立由第三方實施的消費者評價和反饋機制,強化監測評估結果套用,推動消費政策、項目與消費者需求有效對接。

(四)統計監測

建立健全消費市場統計監測體系,改進最佳化相關行業領域統計監測制度,研究制定消費新業態新模式統計分類,形成涵蓋商品消費、服務消費的消費領域統計指標體系。推動建立消費領域數據服務、數據開放與數據發布機制。深化政府與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推進江蘇省消費研究院建設,建立江蘇省消費數據監測平台、研究課題庫和成果發布機制,強化對消費運行的監測、預測、預警分析,研判消費市場發展現狀、制約瓶頸、發展趨勢等,為政府決策提供科學可靠依據。

(五)規劃宣傳

強化規劃宣傳,為規劃實施營造良好輿論氛圍。加強對促進消費工作的宣傳引導,深化相關政策宣傳解讀,提振消費信心,改善社會預期,提高政策實施效果。鼓勵發展基礎較好的地區,率先探索建設高標準消費市場體系,及時總結宣傳推廣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充分利用各種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構築良好的消費宣傳推介機制,增強廣大民眾的參與感、獲得感和幸福感,營造有利於消費潛力釋放的良好社會環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