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 “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

江蘇省“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

為搶抓數字時代發展新機遇,激發數字經濟新動能,加快數字經濟強省建設,根據《“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江蘇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省政府辦公廳關於深入推進數字經濟發展的意見》,編制本規劃。

基本介紹

一、發展基礎與面臨形勢,一發展基礎,二面臨形勢,二、總體要求,一指導思想,二發展定位,三發展原則,四發展目標,三、主要任務,一強化數字科技創新引領,二提升數字產業發展能級,三促進產業數位化深度融合,四提升數位化治理能力,五加速數據要素價值釋放,六夯實新型基礎設施,七深化區域數位化開放合作,四、保障措施,一強化組織領導,二完善法規標準,三加大政策支持,四加強監測評估,五營造發展氛圍,

一、發展基礎與面臨形勢

一發展基礎

“十三五”時期,全省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數字經濟發展戰略,制定出台推進數字經濟發展的一系列政策舉措,推進數字經濟蓬勃發展。2020年,全省數字經濟規模超過4萬億元,位居全國前列,數位技術與實體經濟加快融合,新業態新模式加速湧現。數字經濟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中發揮重要作用,對經濟社會支撐引領作用持續增強,成為推動我省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數字產業化基礎紮實。數位技術創新成效顯著,圍繞5G通信、物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數位技術重點領域,加強核心技術研發部署,深入實施省產業前瞻與關鍵核心技術等重點研發計畫,持續推進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取得一批重大原創性成果,“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崑崙”超級計算機達到國際頂尖水平,未來網路試驗等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落戶江蘇,網路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納入國家科技力量布局,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創新中心正式獲批。數字產業規模不斷提升,2020年,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業務收入2.87萬億元,軟體和信息服務業業務收入1.08萬億元,“十三五”時期年均增速分別達9.54%、8.87%,物聯網、人工智慧、雲計算等新興產業規模和增速領跑全國。數字產業能級保持全國前列,“十三五”時期,參與創建和試點的中國軟體名城數量位居全國第一,無錫市物聯網、南京市軟體和信息服務入選全國先進制造業集群,蘇州獲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無錫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建設深入推進,16家企業入圍全國網際網路百強企業,7家企業入圍全國網際網路成長型企業20強,2020年成長企業入圍數位列全國第一。
產業數位化轉型加快。“江蘇製造”向“江蘇智造”加速轉變,兩化融合發展水平指數連續六年位居全國第一,更多企業邁上“雲端”,創建省級示範智慧型車間1307家、智慧型工廠42家,24家企業獲批國家智慧型製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占全國21%;工業網際網路套用發展位列全國第一方陣,建成區域級、行業級、企業級工業網際網路平台86家,徐工信息漢雲、蘇州紫光雲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入選國家級雙跨平台。積極推進服務業領域數位技術創新套用,培育國家級電子商務示範基地12家,位居全國第一,創建10個國家級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積極構建跨境電商發展產業鏈和生態圈,2020年全省實現網上零售總額1.0678萬億元,社交電商、直播電商等新模式不斷湧現;積極承接法定數字貨幣試點,蘇州成為全國首批4個試點城市之一。農業生產經營數位化轉型不斷普及,建成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示範基地12家,省級農業農村大數據建設全面啟動。
數位化治理穩步推進。數字經濟市場競爭秩序逐步規範,出台促進平台經濟健康發展“20條”,制定“兩反兩保”行動方案,開展網路市場監管專項行動,聚焦大數據“殺熟”、直播帶貨虛假宣傳等新型網路不正當競爭行為加強專項執法,形成政府指導、企業參與、具有江蘇特色的電子商務平台規範化管理機制。數位技術全面賦能社會治理,“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和“不見面審批(服務)”全面推廣,“蘇服碼”等面向企業跨部門實體證照免帶的創新政務套用啟動試點,“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示範省建設有序開展,疫情期間“蘇康碼”快速上線,教育、就業、養老、社保、救助等服務場景數位化套用不斷普及,數字服務和產品適老化改造紮實推進,“大數據+格線化+鐵腳板”治理機制形成經驗做法,人民民眾共享數字經濟紅利。
數據資源價值不斷釋放。積極推進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試點省份建設,建立完善全省政務信息資源目錄體系,五大基礎資料庫基本建成並對外提供服務,成功搭建省級公共數據開放平台,完成第一批重點領域公共數據資源開放。企業數據價值不斷釋放,成為全國首批國家工業數據分類分級、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DCMM)評估試點省份,4家企業入選國家工業數據分類分級試點優秀案例,入選數位居全國第一。政府和社會數據融合套用格局初步形成,培育蘇州吳江區、無錫梁溪區等5個江蘇省區域大數據開放共享與套用試驗區,舉辦江蘇大數據開發與套用大賽,推動部門和企業開放數據樣本,發動社會力量挖掘數據創新套用場景,不斷激活數據潛在價值。
數字基礎設施持續升級。網路基礎能力位居全國前列,建成5G基站7.1萬座,基本實現全省各市縣主城區和重點中心鎮全覆蓋,工業網際網路、車聯網、智慧城市等領域試點套用成效顯著,IPv6發展指數位居全國前列。算力基礎設施支撐有力,全省在用數據中心標準機架數達35萬架,建成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崑山中心,南通國際數據中心產業園、崑山花橋經濟開發區認定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數據中心類),數據中心集約化、規模化、綠色化發展態勢初顯。
同時,我省數字經濟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數字科技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能力不足,核心技術和關鍵領域面臨“卡脖子”問題,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性和穩定性有待提升;數字經濟領域高質量上規模產業集聚和引領性示範區相對偏少,缺乏產業影響力大、科技創新能力強的領軍型平台企業,骨幹企業在產業鏈上下游融通發展中的引領作用尚未充分發揮,產業協調聯動發展有待加強;數位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滲透不夠,製造業數位化智慧型化水平與江蘇製造強省地位不相匹配,多領域數位化套用場景亟待進一步挖掘;數據要素市場體系尚未形成,數據資源開發利用有待進一步加強;數字經濟發展制度體系尚不完備,數字經濟監管理念和方式有待創新最佳化。

二面臨形勢

進入“十四五”時期,國際國內發展環境發生深刻複雜變化,我省數字經濟發展在迎來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同時,也面臨更為嚴峻的新挑戰。
從國際看,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以人工智慧、量子信息、移動通信、物聯網、區塊鏈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突破套用,人類加速步入數位化時代,數字經濟已成為引領全球經濟社會變革的重要引擎,世界主要國家紛紛出台戰略規劃,採取有力舉措,積極搶占數字經濟發展制高點,重塑全球競爭新優勢。同時,國際環境錯綜複雜,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面臨重構,數字經濟競合加劇。
從國內看,“十四五”時期,我國數字經濟轉向深化套用、規範發展、紅利釋放的新階段,發展數字經濟成為激發創新活力引領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成為驅動數位化轉型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必由之路,成為增強我國綜合國力構築國際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發展,全面部署實施數字經濟戰略,推動數位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數字經濟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緊抓數字經濟發展新機遇成為各地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舉措。
從省內看,江蘇迫切需要勇當產業和科技創新開路先鋒,把握以碳達峰碳中和倒逼經濟發展方式根本轉變的時代機遇,加快推進數位技術攻堅突破和套用探索,助力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的內涵型增長。江蘇迫切需要把握“一帶一路”建設、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等重大國家戰略疊加機遇,發揮數據資源在服務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的引領型、功能型、關鍵型要素作用,進一步暢通產業、市場和經濟社會循環。江蘇迫切需要持續深化數位技術賦能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構建適應數字時代、包容審慎的政策制度體系,進一步鞏固和放大江蘇在國家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先行優勢。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推動數位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主線,突出創新引領,強化數據賦能,夯實數字設施,聚焦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數位化治理,全面實施數字經濟強省戰略,全力打造“四個高地”,為踐行好“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使命要求、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現代化篇章提供有力支撐。

二發展定位

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數位技術創新高地。樹立全球視野,對標國際先進,把握數位技術變革帶來的歷史機遇,充分發揮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引領作用,有效匯聚全球創新要素資源,推動建設一批數字經濟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和國際研發機構,突破一批數字經濟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培育一批國際化領軍企業,形成一批融合創新套用標桿,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數位技術創新高地。
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發展高地。大力建設數字基礎設施,創新數據資源開放共享機制,深化大數據示範套用,推進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數位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傳統產業網路化、數位化、智慧型化轉型,建設高水平的大數據綜合套用示範區、數位化融合發展引領區,打造融合發展成效顯著、政策保障體系健全、總體規模全國領先,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位化發展高地。
具有未來引領力的數字社會建設高地。充分發揮數字經濟發展對社會治理方式變革的推動作用,加快提升政務服務數位化水平,深化數位化民生服務,提升數位化監管水平,高水平建設新型智慧城市,高起點建設現代數字鄉村,為加快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貢獻江蘇智慧。
具有全球吸引力的數字開放合作高地。緊抓國家戰略疊加機遇,加快數字貿易發展,探索數據跨境安全流動,積極參與數字經濟國際規則制定,在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高層次推進對外開放合作,拓展數字經濟發展新空間。

三發展原則

堅持創新引領。堅持創新是第一動力的理念,充分發揮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的驅動引領作用,加快推動技術、模式、業態和制度協同創新,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內在動力。
堅持融合發展。深入推進數位技術與經濟社會各領域全面融合,構建數位化融合場景供給多元態勢,以場景套用為抓手,完善融合發展生態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實現高效能治理。
堅持市場主導。深化“放管服”改革,最佳化營商環境,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最大限度激發各類市場主體創新創業活力,引導不同區域、不同行業探索特色化發展模式和路徑,形成多方參與的數字經濟發展格局。
堅持安全有序。統籌發展和安全,建立包容審慎的監管制度,防範化解數字經濟發展中的重大風險,強化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保障數據和網路信息安全,確保數字經濟發展安全可控、規範有序。

四發展目標

到2025年,數字經濟強省建設取得顯著成效,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過10%,數字經濟成為江蘇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數位技術創新支撐有力。在人工智慧、區塊鏈、高性能計算、未來網路等領域突破一批關鍵技術,在電子元器件、高端通用晶片、高端軟體、網路安全等領域自主研發一批核心產品,建成一批國家級、省級數字科技創新載體。
——數字產業能級顯著提升。數字產業規模穩步增長,全省規模以上電子信息製造業業務收入超過4萬億元,軟體和信息服務業規模力爭達到1.6萬億元,物聯網等產業集群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產業規模躍上新台階,培育一批具有較強影響力的數字經濟頭部企業。
——產業數位化轉型深入推進。“江蘇製造”進一步向“江蘇智造”轉變,打造一批國家和省級重點雙跨工業網際網路平台,新建一批省級智慧型製造示範工廠,金融、物流、商貿、旅遊、文化等服務業數位化、智慧型化蓬勃發展,農業生產經營數位化取得明顯成效,數位技術在一二三產業中實現深度融合套用,數位化轉型推進綠色化發展,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數位化治理現代高效。與數字經濟發展相適應、包容審慎的監管體系基本形成,平台經濟規範健康發展,“不見面審批”進一步升級,新型智慧城市和鄉村數位化建設走在全國前列,政府運行高效協同,社會治理同頻共治,社會生活和諧美好。
——數據要素市場化步伐加快。公共數據資源匯聚、管理、流通、開放的體系基本形成,開展一批有影響力的數據開發利用試點,各類主體數據治理能力顯著增強,數據確權、定價、交易、資本化有序展開,數據清洗、標註、評估等數據交易服務新業態不斷湧現,數據要素市場體系基本形成,數據價值得到進一步釋放。
——數字基礎設施更加堅實。通信網路基礎設施全國領先,雙千兆寬頻網路接入能力大幅提升,布局合理、雲邊協同、算網融合、綠色節能的算力基礎設施基本形成,新技術基礎設施部署水平達到國內一流,傳統基礎設施智慧型高效。
江蘇省 “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
44-1.jpg

三、主要任務

一強化數字科技創新引領

圍繞數字經濟發展重點領域、關鍵環節,著力提升核心技術研發能力,系統布局高水平創新載體,完善創新成果轉化機制,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生態,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數位技術創新高地。
1.加快關鍵核心數位技術攻關。
提升原始創新能力。瞄準通用微系統晶片製造、類腦智慧型計算晶片與系統、智慧型製造系統與裝備、量子通信與量子計算機、高可信智慧型軟體、多源信息感知等前沿基礎領域,統籌發揮高校院所、新型研發機構、研髮型企業在基礎研究中的創新主體作用,深入實施前沿引領技術基礎研究,實現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
突破產業關鍵核心技術。以數字經濟發展的重大需求和重大任務為牽引,聚焦重點產業集群和標誌性產業鏈,實施前瞻性產業技術創新專項,加強積體電路、核心軟體、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與大數據、新型顯示等重點領域的“卡脖子”技術攻關,超前部署量子科技、人工智慧、區塊鏈、6G、智慧型物聯網等前沿技術研發。創新體制機制,統籌政府與市場、競爭與合作、自主與開放的關係,綜合運用定向擇優、聯合招標、“揭榜掛帥”等方式,推動形成需求導向明確、引領特徵顯著、攻堅力量完備的協同攻關體系。
2.統籌布局數字科技創新載體。
高起點建設實驗室。重點推動網路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建設,布局一批輻射帶動面大、全局影響力強的省級實驗室,在積體電路、智慧型感知、人工智慧、大數據、智慧型計算和量子通信等方向形成一批原創性、突破性、引領性、支撐性重大科技成果,爭創國家實驗室。整合重組省級重點實驗室體系,積極開展國家重點實驗室重組試點,圍繞人工智慧等前沿領域爭創國家重點實驗室,打造重點實驗室“升級版”。
高水平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深化未來網路試驗設施等已落地國家級重大設施建設,推動形成更多前沿科技成果。在通信網路與信息科學等重點方向,積極培育若干高水平科技創新基地平台、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支持開源軟體、生物醫學大數據等重大平台建設,培育信息高鐵綜合試驗裝置、空間信息綜合套用等創新服務平台。
高標準布局產業創新平台。發揮國家積體電路特色工藝及封裝測試創新中心、國家數位化設計與製造創新中心江蘇中心、國家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創新中心等國家級平台引領作用,重點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等優勢領域系統布局省級產業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製造業創新中心等平台載體。深化與大院大所、中央企業合作,建設一批數字經濟領域企業聯合創新中心。
3.促進數字科技創新成果轉化。
加強數位技術研發套用協同推進。建立完善數位技術產學研合作利益分配、風險控制、信用約束等制度,加強科技成果轉化政策、機制、資金、人才等方面的保障。鼓勵在政府主導類項目中開放數位技術創新套用場景,推動人工智慧、5G、物聯網、IPv6、大數據、區塊鏈等領域的技術驗證、模式探索和套用推廣。建設一批省級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科技成果產業化基地,實施一批新技術新產品示範套用工程,探索建立數字經濟領域產業投資項目和科技攻關計畫項目聯動機制,推動數位技術和產品在套用中持續疊代升級。
強化成果轉化公共服務支撐。加快建設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台、決策智慧型與計算平台、數字產品檢驗檢測平台等公共技術服務平台,積極推動大數據領域的骨幹企業搭建開源共享的創新平台。深化省科技資源統籌服務中心、省技術產權交易市場建設,構建線上線下融通的技術市場交易服務體系,探索市場化的科技成果產業化路徑。完善適應創新鏈需求、覆蓋科技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深化“科技創新券”試點,鼓勵各地綜合運用創新券等政策工具,積極開展研發裝備、創新載體等共享服務,提高科技資源使用效益。
4.強化數字人才隊伍建設。
大力引培高端數字人才。聚焦基礎軟體、工業軟體、高端晶片等基礎領域,以及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慧、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量子通信等前沿領域,依託重大創新平台載體,最佳化高水平數字人才引進政策和管理方式,加大國際一流人才和旗艦團隊的引進力度。提升高校數字人才培養能力,鼓勵在專業設定、師資培養、招生規模等方面向數字人才傾斜,持續加強計算機科學、軟體工程、電子信息、人工智慧、數據科學、網路安全等數字經濟基礎學科建設。建立產學研聯合培養機制,在重點高校、科研機構和龍頭企業的高層次數字人才中選拔“領跑人才”培養對象,加強高端數字人才的自主培養。
壯大複合型“數字工匠”隊伍。建立全省“數字工匠”培育庫,推動數字經濟職業技能培訓,組織智慧型製造、工業網際網路等工業和信息化企業一線從業人員開展新一代信息技術培訓,培育既精通本行業專業技能,又掌握數字技能的“數字工匠”和新型卓越工程師。支持企業對複合型數位化套用人才的內部培養,鼓勵企業從戰略定位和長遠發展出發,建立複合型數位化員工內部選拔培養體系和人才開發投入體系,大力發展“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專業人才實訓基地等產教融合創新平台,鼓勵開展“訂單式”培養模式,加強數字經濟工程技術和套用技能型人才培育。
提升企業家“數商”。充分發揮江蘇高等院校和智庫單位作用,實施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素質提升計畫,組織開展企業領導層數位化發展培訓,激發企業數位化轉型的意願與動力。舉辦全球知名企業家峰會或論壇,拓展企業高層次管理人才全球視野、戰略思維和創新能力,打造一批蘇商數位化轉型領軍人物,形成適應數字經濟時代的高水平現代化企業管理者、“創二代”隊伍。

二提升數字產業發展能級

把握數位技術發展趨勢,堅持鍛長板、補短板,推動基礎優勢產業向價值鏈中高端邁進,壯大新興數字產業規模和能級,積極培育未來產業,充分激發企業活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1.提升數字產業競爭力。
鞏固基礎優勢產業。聚焦積體電路、軟體服務、物聯網、信息通信等領域,加快實施一批重大工程,壯大鏈主企業,完善產業鏈配套,補齊產業鏈短板,推動數字經濟基礎優勢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面向製造業重點領域,大力突破一批市場需求大、質量性能差距大、對外依存度高的積體電路核心基礎元器件和關鍵基礎材料,提升工業晶片自主研發生產能力。加快製造技術軟體化進程,開展基礎軟體、高端工業軟體和核心嵌入式軟體等產品協同攻關適配,培育工業軟體創新中心,打造全國頂尖的工業軟體企業集聚高地,推進制造業產業基礎高級化。推進物聯網集成創新和規模化套用,形成全球知名的物聯網融合套用高地,支持無錫打造物聯網創新促進中心。
江蘇省 “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
44-2-2.jpg
做大做強新興數字產業。圍繞人工智慧、區塊鏈、大數據、5G、工業網際網路、雲計算、北斗衛星等新興產業,加強企業分類培育引導,發展一批旗艦型數字企業。構建“硬體+軟體+平台+服務”產業生態,培育重點垂直領域關聯產業,增強企業聯合攻關、場景創新、套用驗證和普及推廣能力,推動發展一批融合性創新成果和行業解決方案。支持江蘇省信息技術套用創新產業生態基地建設,積極打造一批省級信息技術套用創新先導區。
江蘇省 “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
44-3-1.jpg
江蘇省 “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
44-3-2.jpg
前瞻布局未來產業。圍繞第三代半導體、未來網路、量子信息、類腦智慧型等未來產業,積極承接前沿技術套用場景測試驗證等自主創新重大項目,加快實現“點”上突破。支持骨幹企業和科研機構協同開展第三代半導體材料晶片製備、大規模生產技術的研發攻關與產業化,打造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第三代半導體產業創新高地。建立自主可控的未來網路產業生態,加強技術和示範套用的發展和推廣。加快推進量子通信技術標準、安全測評等基礎理論技術研究,加強量子通信設備核心技術研發,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量子通信套用產品。持續開展類腦智慧型和人機混合增強智慧型研究,加快類腦計算機和機器人產業化。積極打造一批突破性創新成果轉化套用示範,參與核心技術國產化配套布局,加速產業化發展進程,搶占未來產業發展制高點。
2.壯大數字產業企業主體。
積極培育創新型領軍企業。深入實施“百企引航”“千企升級”行動計畫,強化科技、人才、融資、財稅、服務等政策扶持,引導數字產業企業通過核心技術攻關、技術升級改造、兼併重組等方式做大做強。實施數字企業上市培育行動,培育一批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形成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製造業單項冠軍和隱形冠軍企業,積極推動優質數字企業多渠道上市掛牌,著力在車聯網、大數據產業鏈實現上市公司“零的突破”,推動工業網際網路、智慧型電網等領域培育更多“鏈主”上市公司。引導重點企業利用資本市場加快資產證券化步伐,支持已上市企業通過多種形式開展再融資,鼓勵經營管理狀況良好的上市掛牌企業圍繞主業開展高質量併購重組,增強企業發展能力。
著力支持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強化小微企業、初創企業的政策支持和服務保障,實施專精特新“小巨人”成長計畫,引導小微企業參與數位技術和產業創新活動。加快推進全省小微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建設,面向創業創新者提供資金、技術和服務支撐,引導和支持本省大型企業投資小微企業。構建特色鮮明的創業創新載體,做大做強南京江北新區、鹽城高新區等國家級“雙創”示範基地,提升發展南京未來網路小鎮、無錫雪浪小鎮等數字產業特色小鎮,鼓勵建設創新工場、車庫咖啡、眾創空間等各類創業創新服務載體。支持建設一批以大學生創業創新俱樂部、創業沙龍為代表的數字經濟創業苗圃,支持建設一批“孵化+創投”、創新工廠等新型孵化器,依託各類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小企業創業基地等,加快建設一批創業創新園,在全省逐步形成“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的階梯型孵化體系。
3.推進數字產業集群化發展。
提昇平台型企業集聚能力。培育一批數字產業平台型企業,支持企業建設生態型開源開放平台,鼓勵引進平台型企業或綜合型、區域型、功能型企業總部和生產基地,落地一批引領型、標誌性重大項目。引導傳統行業龍頭企業雲化、平台化、服務化轉型,支持骨幹企業培育自主信息技術產品,加快發展成為掌握核心技術、創新能力突出、品牌知名度高、市場競爭力強的平台型、生態型企業。鼓勵中小企業主動融入平台,共同打造供應鏈上下游協同發展、互利互贏的數字企業共同體。
培育數字產業集群。吸引總部企業、核心配套環節和先進要素集聚江蘇,加快關鍵技術攻關及產業化、檢驗測試平台建設和示範套用,引導整裝和零部件企業協同發展,培育世界知名品牌,在積體電路、物聯網、核心信息技術等領域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圍繞人工智慧、區塊鏈、車聯網等新興領域培育一批特色產業集群,以龍頭企業為引領,以產業鏈為紐帶,推動產業鏈上下游精準對接和資源要素集聚,不斷完善技術創新、成果轉化、檢測認證、套用示範、人才培養、產融合作等區域數字產業集群生態。
推進數字產業園區試點示範建設。依託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省級以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園區建設,加快建設與現代產業體系高效融合、創新要素高效配置、科技成果高效轉化、創新價值高效體現的開放型區域創新體系,瞄準數字產業建設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創新型綜合園區。依託創業創新資源集聚的各類專業園區、高校和科研院所、創新型企業等載體,建成一批具有綜合影響力的數字經濟特色園區、示範基地和示範企業,探索形成與數字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政策制度環境。

三促進產業數位化深度融合

以“上雲用數賦智”行動為牽引,以製造業為主戰場,打造數據驅動的創新套用場景,加快製造業、服務業、農業數位化轉型升級,培育新業態新模式,構築實體經濟發展新優勢,不斷提升江蘇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中的位勢和能級。
1.加快製造業數位化轉型。
加快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實施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工程,加快工業設備和業務系統上雲上平台,推動更多製造企業“上雲用數賦智”。推進國家級跨行業跨領域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建設發展,鼓勵省內重點產業園區圍繞本地特色產業集群打造區域級工業網際網路平台,深化行業級、企業級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建設和套用。推廣“5G+工業網際網路”套用,推動人工智慧、區塊鏈、邊緣計算等新技術與工業網際網路深度融合,聚焦重點產業領域分類打造一批工業網際網路標桿工廠。圍繞工業雲平台綜合運維管理、工業信息防護安全、數據採集、數據建模分析等研發工業網際網路支撐類軟體,構建工業網際網路套用微服務資源池,加快省級工業網際網路產業示範基地建設,支持南京、蘇州國家級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套用創新體驗中心建設,培育壯大一批工業網際網路解決方案提供商。
升級發展“江蘇智造”。深化“智慧型+”技改工程,面向不同行業、不同規模企業,分類分階段推進數位化製造普及、網路化製造推廣和製造示範,建設一批智慧型製造示範車間和智慧型工廠。深入開展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工作,推動重點行業大中型企業的業務流程再造和組織方式變革,支持企業建立最佳化智慧型生產管理系統,加強管理系統與產線自動化智慧型化設備的深度集成,加快實現生產過程的全數字驅動。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鼓勵骨幹企業發展協同製造、個性化定製、服務型製造等數位化製造新模式。實施中小企業數位化賦能專項行動,加快生產全過程數位化改造升級,實現“數控一代”產品普及,加快中小型製造業企業實施智慧型製造最佳化升級。
推動產業鏈數位化升級。圍繞“531”產業鏈,以產業鏈建鏈、延鏈、補鏈、暢鏈、強鏈為重點,支持江蘇先進制造業集群的數位技術全面深度融合套用,分產業鏈開展智慧型化技術改造專項。鼓勵產業鏈龍頭企業打造供應鏈數位化協作平台,打通品牌、物料供應、生產加工、行銷等產業鏈多個環節,打造“研發+生產+供應鏈”的數位化產業鏈,實現產業鏈上下游的供需數據對接和協同生產,建設全省產業鏈供應鏈暢通的製造樞紐關鍵節點。
江蘇省 “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
44-5-1.jpg
推進產業園區數位化升級。引導和支持園區建立完善數位化建設標準體系,統籌推進5G、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數據中心等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鼓勵園區搭建數位化管理服務平台,實現軟硬體一體化部署。積極探索園區數據大腦建設,利用數位技術提升園區運行管理、產業服務、運營決策能力,賦能產業園區數位化轉型。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園區推動自動駕駛、無人物流快遞等新數位技術套用落地。
提升製造業數位化轉型服務支撐能力。構建和推廣數位化轉型服務聯盟模式,以數位化轉型標桿企業為示範引領,以數位化轉型解決方案提供商、政府部門為核心支撐,統籌創新智庫機構、科技研發機構、創新孵化機構、金融服務機構、教育培訓機構、網路建設服務商、行業協會等數位化轉型配套協同方的聯動合作,整合資源,培育一批技術實力雄厚、服務能力優秀的數位化轉型建設、服務機構梯隊,推動製造業數位化轉型水平整體提升。推廣製造企業數位化轉型“逐企問診”行動,組織專家深入企業產線、車間等開展“入駐式”免費診斷服務,為中小企業提供專業化“顧問+雇員”式服務。
2.推動服務業數位化升級。
推進生產性服務業數位化發展。圍繞全產業鏈整合最佳化,以數位化手段促進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服務循環暢通,積極推進研發設計、金融服務、現代物流、檢驗檢測、商務諮詢、人力資源服務等數位化轉型,鼓勵電子商務、轉型服務等行業企業向製造環節拓展業務。加快培育建設國家和省級工業設計中心,在優勢地區打造設計力量集聚的工業設計基地,大力推進南京積體電路產業服務中心等一批省、市級產業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建設一批省級生產性服務業數位化轉型標桿示範,打造生產性服務業標桿城市。
江蘇省 “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
44-6.jpg
加快發展數位化生活服務業。推動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虛擬現實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生活服務的深度融合,豐富商貿流通、文化旅遊、健康養老、廣播影視、出行、教育、體育等行業智慧化服務供給。擴大消費級無人機、車載智慧型終端、智慧型家居、智慧型安防等新型數字產品消費,鼓勵演藝、會展、藝術、動漫、遊戲等數字文化消費。拓展數字生活消費空間,聯合通信運營商、智慧型終端生產企業、信息服務提供商建設新型數字消費綜合體驗中心,加快智慧商圈、智慧街區建設,推進各類特色小鎮、園區的信息消費套用示範,支持南京、蘇州、無錫深化建設國家綜合型信息消費示範城市。
江蘇省 “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
44-7-1.jpg
江蘇省 “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
44-7-2.jpg
3.促進農業數位化發展。
提升農業生產數位化水平。發揮南京國家現代化農業產業科技創新示範園區、南京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等平台載體的引領示範作用,加強數字農業技術裝備研發套用,提升高端農機關鍵技術和核心部件自主可控水平,積極發展農業機器人、農業無人機等農業智慧型,加快農機智慧型化升級。實施農業物聯網示範工程,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種植業、畜牧業、漁業、農產品加工業等領域深度融合,加快各類農業物聯網管理服務平台整合和一體化推廣套用,強化數據採集監測、數據挖掘分析和智慧型決策調控,推動農業環境調控、動植物本體感知、畜禽定量飼餵、水肥一體化噴滴灌、農業航空裝備等數位化解決方案在設施農業和大田種植中套用推廣。
加快農業服務數位化進程。建設數位化農產品流通服務體系,大力推進“網際網路+”農產品出村進城,在生產、加工、包裝、運輸、倉儲、交易、溯源等各環節加強信息技術套用和基礎設施補短板,探索建立適應農產品網路銷售的供應鏈體系、運營服務體系和支撐保障體系。推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發展農業生產“雲服務”,加強服務供需智慧型對接、服務質量遠程監管,提高農田託管、種質資源、農資供給、物質裝備、市場行銷、重要農產品供需等方面的數字服務能力,形成規模化生產、標準化協作的服務格局,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鼓勵市場主體利用網際網路嫁接特色產業,發展創意農業、觀光農業、認養農業、都市農業、分享農業等新業態。
江蘇省 “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
44-8-2.jpg
4.大力發展新業態新模式。
融通發展平台經濟。鼓勵製造業、農業龍頭企業與網際網路企業、行業性平台企業等開展聯合創新,共享通用性資產、技術、數據、人才、市場、渠道、設施、中台等資源,提供信息撮合、交易服務和物流配送等綜合服務,促進全流程、全產業鏈線上一體發展。支持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建設推廣,發揮已建平台作用,為企業提供數位化轉型支撐、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服務。鼓勵金融機構在有效防範風險的前提下,依法依規為平台型企業提供金融服務。
培育發展共享經濟。培育智慧型製造廠房、設備、物資、勞動用工的共享平台,探索發展算力共享、產能共享、辦公資源共享等新模式。促進創新要素在全產業鏈分享滲透,鼓勵和規範共享出行、共享用工等新模式發展。
推廣發展“無接觸”經濟。加大自主工業、倉儲機器人推廣套用力度,支持無人工廠、無人生產線、無人車間建設。推廣遠程辦公模式,推動建設網上超市和線下無人超市、無人商鋪,深化金融服務、文化娛樂、展覽展示、教育培訓、健康醫療等服務和活動的線上發展。加快“無接觸”配送在製造、零售、餐飲、酒店、社區樓宇服務等領域套用,實現線上線下資源的整合與流通。
鼓勵發展新個體經濟。鼓勵發展基於知識傳播、經驗分享的創新平台,支持微商電商、網路直播等多樣化的自主創業、分時就業,鼓勵微創新、微套用、微產品、微電影等萬眾創新,促進線上直播等服務新方式健康發展,強化短視頻等多樣化社交平台規範有序。

四提升數位化治理能力

適應數位技術全面融入社會治理新趨勢,構建包容審慎的數字經濟治理和監管機制,創新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方式,協同推進新型智慧城市、數字鄉村建設,助力省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1.健全數字經濟治理體系。
創新數字經濟治理監管模式。轉變監管理念,建立健全與數字經濟發展相適應、包容審慎的監管體系,創新基於新技術手段的監管模式,建立健全觸髮式監管機制。依託“信用江蘇”建設,強化以信用為基礎的數字經濟市場監管,建立完善信用檔案,推進政企聯動、行業聯動的信用共享共治。加強多主體協同治理,促進治理模式從單向管理轉向雙向互動、從線下轉向線上線下融合、從政府監管轉向更加注重社會協同治理,探索形成政府、行業組織、網際網路平台企業、社會公眾等多元主體參與、有效協同的治理新機制。持續完善社會監督機制,暢通多元主體訴求表達、權益保障的渠道,鼓勵公眾通過網際網路、舉報電話、投訴信箱等手段,強化對數字經濟治理的參與。
壓實網際網路企業主體責任。強化網際網路企業內部管理和安全保障,鼓勵網際網路企業制定涉及平台內經營者、消費者、第三方服務商等各參與方的行為規則,維護交易秩序和平台生態環境。完善網際網路平台監管體系,組織開展檢查、評議,引導督促網際網路企業落實主體責任,提高“以網管網”能力,充分發揮平台對市場主體的組織、協調、規範、引導功能。加強網際網路行業自律,推動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發揮作用,出台行業服務規範和自律公約,引導網際網路企業自覺參與反壟斷治理。探索建立適應平台經濟特點的審查機制,針對涉及公眾利益和公平競爭的算法模型、定價規則等進行監管,嚴厲打擊大數據“殺熟”、算法歧視、算法濫用、數據壟斷等破壞市場公平性的行為,促進平台經濟規範健康發展。
強化數位技術在政府治理中的創新套用。深化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公共安全、應急管理、市場監管、環境保護、司法執法、行政執法、信用建設、食藥追溯等領域的創新套用,推進非現場監管、移動電子執法和風險預警模型等現代化管理方式,探索“大數據+指揮中心+綜合執法隊伍”綜合執法模式,增強態勢感知、科學決策、風險防範能力。強化基層治理,加強綜治中心(格線化服務管理中心)規範化建設,完善“大數據+格線化+鐵腳板”治理機制,培育“網際網路+社區治理”示範創新點,深入推進格線化社會治理創新,降低治理成本,提高治理效率。
2.加快數字社會布局最佳化。
深入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加快構建全域感知、融合泛在的新一代智慧型化城市基礎設施,基於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礎平台技術,全面推行城市數據大腦建設,推動城市數據資源匯聚融合和運行態勢全域感知,構建完整的“智慧城市運行一張圖”,全面支撐城市日常運行、管理、決策和應急指揮。建立智慧型分析、信息共享、協同作業的城市運營管理體系,加強大數據、人工智慧等信息技術在城市管理領域的廣泛套用,鼓勵多維度、多領域智慧套用場景創新。加快智慧型建造和新型建築工業化協同發展,打造江蘇建造品牌。探索數字孿生城市建設。支持建設基於信息化、智慧型化社會管理與服務的新型智慧社區(街區),進一步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向基層延伸。
加快農村數位化建設。深入推進數字鄉村建設行動,實施鄉村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振興工程,加快推進農村網際網路建設,提升農村光纖網路建設水平和覆蓋深度,加快農村數據資源平台共建共享,加大農村基礎設施數位化改造力度,實現農村數字基建提檔跨越。布局建設農村公共信息服務站,構建涉農信息的普惠服務機制,推動人居環境監測、就業創業指導、遠程醫療、遠程教育等民生套用普及,著力提升農民生活數位化服務水平。推動“網際網路+社區”向農村延伸,加快政務服務套用向鄉鎮、村居下沉,提升鄉村治理數位化水平。完善省、市、縣、鄉、村五級公共文化設施網路,實施“智慧廣電”鄉村工程,全面升級改造鄉村廣播電視有線網路,推動廣播電視公共服務由功能業務型向創新服務型轉型升級,繁榮鄉村網路文化。鞏固網路扶貧成果,開展網路扶志和扶智行動,提升貧困地區發展的內生動力。
提高“網際網路+政務服務”效能。構建線上線下聯動、覆蓋城鄉的政務服務體系,推廣自助服務、智慧型服務,形成“全天候”政務服務新模式,實現政務服務就近能辦、異地能辦、區域通辦、全程網辦,進一步打響“不見面審批(服務)”品牌。全面推進“一件事”改革,推動政務服務二維碼的融合統一,強化“蘇服碼”的推廣套用。圍繞政府運行“一項事”,建成全省一體化移動政務協同套用平台,全面提升政府運行效能。在保留老年人熟悉的傳統政務服務方式的同時,推動政府網站、APP、小程式等適老化改造,提升面向老年人的智慧型化技能服務。
推進數位化民生服務公平普惠。結合新型城鎮化發展和智慧城市建設,以提升公共服務能力、創新技術套用場景、激發社會活力為重點,在教育、醫療、養老、社區、出行、社保、就業、公共文化等民生服務領域開展數位化套用示範。推動傳統民生服務基礎設施的智慧化升級,加快民生服務數字資源的開放共享,引導鼓勵企業和社會機構開展創新套用研究。加快發展民生服務新業態新模式,重點發展智慧教育、智慧醫療、智慧養老、智慧社區、智慧出行等民生服務和相關數字產業,提升民生服務供給的普惠化、均等化、智慧型化。

五加速數據要素價值釋放

突出數據的戰略資源和核心要素地位,加大數據資源共享開放,深化數據套用創新,探索數據資源流通交易,加強數據和個人信息安全保護,加速數據資源化、資產化、資本化進程,釋放數據要素價值,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動力。
1.強化高質量數據要素供給。
強化公共數據資源歸集和治理。構建權威高效的全省數據共享協調機制,完善全省一體化大數據共享交換體系。完善政務數據採集匯聚制度,確立政務數據採集的目的、範圍、方式和流程規範,持續推進人口、法人、社會信用、電子證照、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五大基礎資料庫建設。加快教育、醫療、交通運輸等重點領域數據資源高效匯聚,按需匯聚水電氣等行業數據,推進專題庫建設。創新面向業務套用的公共數據匯聚機制和模式,完善部門數據共享責任清單,擴大公共數據按需歸集和共享範圍,推動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數據融合匯聚和開發利用。強化公共數據治理和質量管理,完善公共數據治理領域的制度和規範建設,加強數據治理考核、評估,建立數據質量問題處理機制,實現數據質量的全閉環管理,提高全省公共數據資源質量。
提升社會數據治理能力。以公共數據帶動民用、商用大數據協同發展,鼓勵龍頭企業、行業協會、科研機構、社會組織等單位主動積累數據,對行業和市場數據資源進行系統全面的採集、匯聚、整合、存儲,集約建設全國性或區域性數據中心、行業數據資源平台。聚焦城市管理、應急回響、疫情防控等需求緊迫領域,推動數據協同治理先行先試,探索政府主導、多元聯動、共建共治的新機制,提升社會數據治理能力。發揮地方政府、行業協會的組織協調作用,引導工業、金融、電力等省內重點行業企業探索數據規範管理的機制和模式,強化數據分類分級管理,打造分類科學、分級準確、管理有序的數據治理體系。推動企業建立完善的數據治理組織機制、管理制度和技術能力,推動企業建立首席數據官(CDO)制度,不斷提升企業數據治理能力。開展DCMM國家標準貫標工作,組織企業積極參與DCMM評估,遴選一批優秀企業數據治理案例並加以宣傳推廣。
2.加強數據要素開發利用。
促進公共數據資源有序開放。以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國家試點為契機,建立健全公共數據資源開放管理制度和管理體系,明確公共數據資源開放的責權分工、開放機制、平台建設、開發利用、安全管理、監督考核等內容,為推動公共數據開放,促進和規範公共數據資源社會化利用提供制度保障。深入開展公共數據資源普查和目錄梳理,進一步完善政務信息資源目錄體系,梳理形成統一高效、互聯互通、質量可靠的公共數據資源目錄清單,明確數據共享開放的種類、標準、範圍、流程等,強化數據使用規範化程度。建立安全可靠、功能完善、全省統一、多層級的公共數據開放平台體系,上線試運行省級公共數據開放網站,積極推動長三角地區公共數據開放試點,穩步推進公共數據安全有序開放。有序擴大省級公共數據共享開放與套用試點範圍,推動形成政府和社會數據共享開放新格局。
推進政企數據融合開發利用。支持用政府購買服務模式引入第三方機構力量,開發數據模型、算法、可視化工具等通用數據產品,並按統一標準對外輸出,支撐並滿足市場主體對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的需求。鼓勵在金融、交通運輸、教育、醫療、文化和旅遊、社會保障、市場監管等重點領域選取數據創新試點套用場景,引導有開發能力的企業進入安全可控的開發環境,開放自身數據資源,推動公共數據與社會數據深度融合、開發利用,形成示範帶動效應。探索形成政企數據融合的標準規範和對接機制,支持政企雙方數據聯合校驗與模型對接,引導企業與政府共建數據安全共享與開發服務平台、安全沙箱,進一步促進政企數據對接融合。
探索數據要素流通交易。推動省內企業、高校、科研院所開展數據確權、數據質量評估、數據資產定價等數據價值化研究,建立健全數據流通、交易標準規範。推進數據安全管控技術、數據產業鏈模式等創新研究,提升數據衍生服務水平。探索公共數據授權許可和運營機制,以公共數據授權開放、定向開放或者政企數據互換(融合)等方式,創新數據資源共享方式和運營模式。創新數據服務模式,強化數據清洗、數據標註、數據加工等數據服務供給,鼓勵發展數據銀行、數據信託、數據中介等新興服務業態,因地制宜建設以數據資產登記、數據交易流通為主要業務的數據交易機構。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開展數據交易試點,積極參與國家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試點示範。
江蘇省 “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
44-9.jpg
3.強化數據和網路安全防護。
強化數據安全防護。全面貫徹數據安全法,落實信息安全等級保護、風險評估等安全制度,建立數據分類分級管理機制,定期組織安全檢查考核,防範各類安全風險隱患。加強數據安全保護基礎理論研究,推動數據安全技術體系建立,鼓勵大數據企業和信息安全企業優勢互補,通過成立聯合實驗室、共同投資等多種方式,開展新技術在數據安全領域的技術研究和產品研發。加強數據收集、使用、共享等高風險環節的安全執法力度,對數據過度採集、數據資源濫用、侵犯個人隱私、違背道德倫理等行為加大執法懲戒力度。推動行業數據安全自律,鼓勵行業協會制定數據安全自律公約。
強化網路安全防護。全面貫徹網路安全法,深入實施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等級保護、安全審查、密碼評估等制度,加強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車聯網等基礎信息網路的安全防護措施,加快構建集態勢感知、事件預警和應急處置於一體的網路安全防護體系。加強網路意識形態領域風險排查,推動建立網際網路信息服務領域嚴重失信主體信用信息管理辦法,強化網路誠信制度化建設,著力提升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的能力。防範科技套用帶來的道德倫理風險,加快研發和套用隱私保護、輿情監控等相關安全技術,規範技術套用的標準、流程、方法,充分保障公民在技術套用中的知情權和選擇權。
加強個人信息保護。貫徹落實個人信息保護相關法律法規,建立完善個人信息安全事件投訴、舉報和責任追究機制,強化個人信息收集、使用、共享等環節安全管理。嚴密防範和打擊網路黑客攻擊、電信網路詐欺、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等違法犯罪行為,嚴肅查處為網路犯罪提供服務的企業和網路平台。

六夯實新型基礎設施

發揮數字基礎設施“頭雁效應”,提檔升級網路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算力和新技術基礎設施,加快推動傳統基礎設施智慧型化升級,高標準構建新網路、新算力、新技術、新融合一體化發展的新型基礎設施體系,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1.優先布局新型數字基礎設施。
建設先進泛在的通信網路基礎設施。加快建成高速互聯、深度覆蓋的5G網路,率先在全省核心城區、重要公共場所、交通幹線與重要交通樞紐、重點產業園區全面覆蓋,打造一批面向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工程機械等細分行業的“5G+”套用示範工程。加快推進千兆光纖網路建設,加速光纖網路擴容,全面提升網路整體容量和綜合業務承載能力,實現全省家庭千兆接入能力和商務樓宇萬兆接入能力全覆蓋,積極建設雙千兆寬頻城市。進一步最佳化骨幹網路結構,提升南京國家級網際網路骨幹直聯點輻射力和影響力,積極創建國家新型網際網路交換中心試點。推進IPv6規模部署,推動電信和廣電運營企業IPv6網路最佳化和服務能力提升,實現網路、套用、終端全面支持IPv6,加快開展基於IPv6的工業網際網路網路和套用改造試點示範。根據國家統籌規劃建設量子保密通信幹線網,與國家廣域量子通信骨幹網路無縫對接,探索開展南京等地量子保密通信城域網建設,加快量子保密通信試點套用。部署泛在感知的智慧型物聯感知終端體系,加快推進工業製造、農業生產、公共服務、城市治理等領域物聯網等功能性設施建設,提升固移融合、寬窄結合的物聯接入能力。積極布局低軌道衛星通信網路,支持江蘇企業參與國家低軌通信衛星、地面信息港項目,建設衛星網際網路地面設施,打造空天地一體化信息網路,推進衛星網際網路試商用。
構建綠色高效的算力基礎設施。加強數據中心布局最佳化和算力提升,強化數據中心的分類引導和集約利用,建設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長三角樞紐節點。持續推進存量數據中心綠色節能改造,加快算力資源、數據資源向智力資源高效轉化,支撐密集數據計算、高性能計算和數據存儲、容災備份等套用需求。推進存算一體的邊緣計算基礎設施建設,探索基於現有基礎設施的邊緣節點復用建設模式,面向車聯網、工業網際網路、遠程醫療、城市管理、應急回響等典型場景,部署邊緣計算節點設備和邊緣數據中心。推進無錫、崑山國家超級計算中心建設,深化超算雲平台套用,重點圍繞人工智慧、生物醫藥、物理化學材料、大氣海洋環境等前沿科學領域,開展科學數據處理和先進計算服務。
建設支撐有力的新技術基礎設施。大力發展多層級人工智慧平台,形成涵蓋基礎技術開發平台、套用性支撐平台和創業創新服務平台的人工智慧發展支撐體系,提供高水平可普及的技術開發、開原始碼託管、安全防護處置等人工智慧服務能力。建設安全可擴展的區塊鏈新型基礎設施,構建以區塊鏈為底層協定的“新基建”網路空間構架,鼓勵區塊鏈骨幹企業和高校院所打造高效融通的區塊鏈底層平台,支持金融、政務等行業龍頭企業打造可信行業鏈,鼓勵具備基礎的地區構建城市級政務區塊鏈網路,打造基於區塊鏈的城市數據共享開放和管控平台。
2.加快傳統基礎設施智慧升級。
打造全方位交通感知網路。加快5G、物聯感知網路在重點交通路段、重要交通節點的全覆蓋,推動既有交通基礎設施智慧型化升級改造。建設 G312 鎮江段、S126 南京段、滬寧高速、五峰山高速、蘇錫常南部通道、常泰過江通道等一批智慧公路及智慧路網雲控平台,建設京杭運河智慧型航道示範工程以及南京港、太倉港等智慧港口、南京祿口智慧機場,推動智慧綜合客運樞紐建設。強化智慧型交通裝備、特大橋健康監測等研發製造,提升交通基礎設施全要素、全周期的數位化水平,構建形成綜合交通運輸數位化服務和監管體系。
加強綜合能源網路建設。加快智慧型電網建設,統籌特高壓、超高壓骨幹網架和城鄉配電網建設,推動智慧型充電樁、智慧型變電站、光伏微電站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部署電力物聯網、新能源微電網、分散式能源微電網等智慧型電網基礎設施,推進新型綠色能源生產和消費。發展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構建“源-網-荷-儲”協調發展、多種能源形態協同轉化、集中式與分散式能源互補運行的能源網際網路,支持南京、蘇州、無錫、常州、鹽城等地因地制宜開展能源網際網路試點示範城市、示範園區、智慧能源示範項目建設,推動能源大數據平台、能源網際網路協調控制系統平台建設,發展智慧型化能源分享和交易,助力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
加快建設智慧水利。構建空天地一體化的智慧型感知體系,建立水文監測站網立體體系,全面開展河湖生態、水旱災害、工程安全、工程建設、節水用水、灌區管理和水利監督等方面的感知體系建設。提升水利雲服務能力,建立水利系統主要數據和服務資源的共享平台,打通各級水利部門和政府的信息通道。拓展智慧水利業務套用,提升水旱災害防治、水資源管理、河湖生態等監測預報智慧能力,整合水利工程建設、水工程安全與運行調度、水政執法及河湖采砂管理等業務套用系統,完善建設涵蓋水利核心業務的智慧套用。
推進市政設施智慧化改造。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數位化建設,加強新一代信息技術在綜合管廊規劃、建設、運營全過程的智慧型套用創新,打造國內領先的地下綜合管廊示範工程。推進智慧桿塔建設,有序推進各類存量桿塔的智慧桿分批改造,推進一桿多用,推動桿塔資源共享。針對主要公共場所和燃氣、給排水等市政設施,加強智慧型感應、環境感知、遠程監控等技術手段建設,推進垃圾分類處理智慧型監管等項目建設,整體提升對市政設施管理、市容環境衛生整治、環境保護、園林綠化、防洪防澇、污水處理等城市運行領域的實時化、精細化管理水平。

七深化區域數位化開放合作

充分發揮國家重大戰略疊加優勢,堅持自主創新與開放創新相結合,加快各類開放合作平台載體提檔升級,以數字經濟資源有效流動強化省內、長三角區域產業協同共進、服務一體聯動,推動全球數字經濟重要資源在江蘇集聚,加速新產品、新服務的全球擴散,助力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1.促進省內聯動。
最佳化數字經濟產業布局。立足江蘇產業發展基礎和空間布局現狀,統籌推動全省各地數字經濟特色化、差異化、協同化發展,不斷強化多中心網路化發展格局,推動各設區市差異布局,實現多點突破。推動數字經濟示範城市建設,規劃建設一批省級數字經濟特色發展示範基地。以數字經濟領域重大項目為引導,推動數字經濟產業園、數字經濟小鎮、數字經濟小微園區建設,提升協同整合、集聚創新能力。
建設協同發展體系。充分發揮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引領作用,加快建設G312產業創新走廊,積極推動蘇錫常共建太湖灣科技創新圈,布局國家產業創新中心“珍珠鏈”,加速人才、技術、資金等關鍵要素流動,促進數字經濟領域的科技創新協同發展。發揮蘇錫常、寧鎮揚一體化先行示範作用,加快南北合作共建園區高質量發展,促進跨江融合發展,積極推進數字經濟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深度對接,支持省級南北共建園區開展數位化轉型創新試點,推動蘇南電子信息等傳統優勢產業向蘇北轉移升級,推進蘇錫通科技產業園、江陰-靖江跨江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進一步推進省內數字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快政務、交通運輸、教育、醫療、文化等多領域跨地區的數據流通和套用協同,促進優質公共服務資源的便捷共享,擴大“同城待遇”範圍,提升數字社會一體化水平。
2.助推數字長三角。
推進數字產業合作和平台共建。積極融入長三角科技創新圈,高質量建設沿滬寧產業創新帶和滬寧沿線人才創新走廊,共創沿滬寧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示範帶,聯合申報數字經濟相關領域科技創新平台載體,實現大科學裝置的集群式發展。加強大數據、工業雲、信息安全、物聯網、人工智慧等領域合作,協同建設數字經濟產業園區,以國家級軟體園等高技術產業園區為主要載體,探索推動區域數字經濟園區共建共管等模式。加快南通滬蘇跨江融合試驗區、滬蘇大豐產業聯動集聚區、中新蘇滁現代產業合作園等省際合作產業園的數位化轉型,提升園區發展能級。推動工業網際網路共建共用,加快推進長三角工業網際網路基礎設施升級改造和標識解析體系建設,支持汽車、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石油化工、輕工紡織等重點行業骨幹企業建立國家級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協同推進長三角區域一體化工業網際網路公共服務平台建設。
推動數字套用場景一體化建設。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路長三角樞紐節點,推進政務、交通運輸、環保、醫療、旅遊、應急等領域數據要素跨區域流通共享,打造跨區域數位化套用場景。加快長三角地區的市場主體信息共享,推進登記註冊標準化建設和電子證照、政務信息資源互認,推動涉企登記許可事項“跨省通辦”,實現政務服務“一網通辦”高頻事項全覆蓋。深化重要客貨運輸領域協同監管、信息交換共享、大數據分析等管理合作。推進以社會保障卡為載體建立居民服務“一卡通”。
3.深化國際合作。
積極參與全球數字治理體系建設。強化跨境數據流通管理,推動長三角離岸數據中心建設,開通國際網際網路數據專用通道,開展跨境數據分級分類管理。支持南京、蘇州國家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工作,開展數據跨境流動安全評估。探索區塊鏈在跨境數字貿易投融資服務中的套用,推動參與金融機構、平台機構以安全可靠方式進行相關數位化跨境貿易信息的分享和交換。積極參與數據安全、數字貨幣、數字稅等國際規則和數位技術標準制定,對涉及關鍵技術、平台安全、數據安全和個人隱私安全的數字產品和服務貿易,加強綜合監管體系構建和最佳化,探索構建數字貿易規則。
做大做強跨境數字貿易。實施數字貿易提升計畫,加快南京、蘇州、無錫、南通等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升級建設,積極推進全球跨境貿易綜合服務平台建設,鼓勵各市建設數字貿易交易促進平台,促進境內外數字資源、內容、產品、服務和項目的展示、交流和對接,加強數字著作權確權、估價和交易流程服務支撐。推動數字服務出口試點示範,加快推進中國(南京)軟體谷等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建設,持續開展數字服務貿易基地建設,支持發展信息技術服務、數字內容服務出口、離岸服務外包及服務型製造,打造數字貿易重要載體和數字服務出口的集聚區。提升數字貿易服務支撐能力,提供數字貿易大數據管理、政策諮詢、分析預警、信用服務、金融服務、智慧財產權、人才培養等服務,促進數字貿易中小企業集群化發展,加快培育以研發、設計、行銷、品牌等服務環節為引領的綜合服務供應商。
打造高水平數字經濟對外開放平台。打造數字經濟全球重要會展和高端對話平台,高水平舉辦世界物聯網博覽會、世界智慧型製造大會、全球人工智慧產業套用博覽會等國際性重大活動,積極參與重大數字產業技術交流活動和國際性數字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提升江蘇在數字經濟領域的全球影響力。促進數字科技創新跨國交流合作,加快建設深時數字地球國際卓越研究中心(蘇州)等重大國際科技開放合作平台,鼓勵有實力的數字企業在國際創新資源高度密集的地區設立研發機構,吸引海外知名大學、科技組織、跨國公司來江蘇設立多樣化數字經濟創新合作平台。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

加強數字經濟發展頂層設計,完善江蘇省數字經濟發展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強化數字經濟發展協同推進機制,統籌全省數字經濟發展政策制定、工作協調、監督檢查及重大決策。各設區市參照省級推進機制,建立完善符合本地區實際的數字經濟發展工作機制,明確牽頭和責任部門,科學編制和組織實施“十四五”時期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專項規劃、行動計畫,確保規劃主要任務和重要措施落地實施。

二完善法規標準

加快推動數字經濟相關地方立法工作,圍繞數據資源、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數位化治理、數字基礎設施等方面對促進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頂層設計和法律規制。推動出台《江蘇省公共數據管理辦法》,著力規範數據共享開放、開發利用、資產管理、運營運維和安全管理等工作,為促進和規範公共數據資源社會化利用提供制度保障。探索研究數據確權、流通、交易、定價、保護等規則體系和地方立法。加快完善數字經濟領域地方技術標準體系,鼓勵和支持企業、科研院所、行業協會等組織積極參與和開展積體電路、物聯網、區塊鏈、工業網際網路等重點領域的標準制定。深化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等技術標準服務平台建設,加快技術和產品標準的驗證和推廣。

三加大政策支持

發揮省級財政專項資金的引導作用,最佳化省級科技、工業轉型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等專項資金使用方向,同等條件下優先支持數字經濟重點領域重大項目。積極推動國家各類創新試點在我省布局,爭取國家數字經濟領域更多資源支持。充分發揮省級政府投資基金的槓桿作用,鼓勵各地方政府投資基金與社會資本合作,加大對數字經濟重點領域重大項目的支持。加強數字經濟領域用地、用能、環境容量等要素資源最佳化配置和重點保障,鼓勵符合條件的5G基站、數據中心用電參與電力市場化交易。強化金融政策支持,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金融服務和融資產品,對符合國家和省數字經濟產業政策的項目和企業給予融資支持,支持數字經濟企業通過股改、併購重組等資本方式對接資本市場,推動符合條件的數字經濟企業登入多層次資本市場進行直接融資。

四加強監測評估

建立我省數字經濟統計指標、監測方法和評估評價機制,探索數字經濟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度研究。強化數字經濟發展動態跟蹤,全面反映數字經濟發展情況,加強對產業發展的預警與引導。加強規劃實施情況動態監測,鼓勵採用政府自我評估和社會第三方評估相結合的方式,對重點任務和重大項目推進情況進行年度監測、中期評估和總結評估。及時研究解決規劃實施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完善規划動態調整和修訂機制,增強規劃實施效果。

五營造發展氛圍

強化全民數字教育,面向各級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工作者開展數字經濟專題培訓,鼓勵企業通過線上直播、視頻錄播等形式開展線上培訓課程,面向農村居民、老年人、殘障人士等特殊人群加強智慧型化服務和設備使用的科普教育。強化主流媒體宣傳,加強對數字經濟優秀經驗與典型案例的傳播,加強網路安全防範教育,增強公眾辨別網路虛假信息能力。強化就業服務創新,結合“雙創”示範基地等平台載體,提供面向技術技能升級、靈活就業、“共享用工”的線上職業培訓、就業供需對接等服務,探索建立適應多點執業、靈活就業的權益保障、社會保障等制度,研究制定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特點的社會保險經辦服務方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