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 “十四五”數字政府建設規劃

江蘇省“十四五”數字政府建設規劃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要求“加快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提升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數位化智慧型化水平”。根據《中共江蘇省委關於制定江蘇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和《江蘇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精神,本著改革創新、唯實領先的總體要求,為加快建設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需要的數字政府,大力推進數字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努力為踐行“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重大使命提供強大動力和強勁支撐,制定本規劃。規劃期限為2021-2025年,展望至2035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蘇省 “十四五”數字政府建設規劃
  • 發布單位:江蘇省人民政府
規劃全文
一、發展現狀和面臨形勢
(一)“十三五”時期政府數位化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十三五”時期,全省上下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積極創新體制機制,不斷加強基礎建設,大力推進數位化轉型,“網際網路+政務服務”“網際網路+監管”等走在全國前列,網上政務服務成為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民眾獲得感和滿意度明顯提升。
1.基礎設施體系基本形成。
確立全省一體化大數據中心“1+13+N”總體架構,構建省大數據“兩地三中心”布局,集約化建設形成共識,新建系統全部上雲、存量系統逐步上雲。電子政務外網實現省、市、縣、鄉、村五級全覆蓋,接入點達3.2萬個。人口、法人、電子證照、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社會信用等基礎資料庫基本建成,公共數據歸集治理穩步推進。統一身份認證、電子印章、電子支付等系統全面部署,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公共服務能力顯著提升。
2.數據融合共享初見成效。
建成全省一體化大數據共享交換體系,61家省級部門註冊發布目錄1391類,掛接資源1803類,設區市註冊發布目錄28537類,掛接資源15433類。在全國首批對接國家數據共享交換平台,獲得12個國家部委數據接口整體授權。制定數據元等7類地方標準,建立數據歸集、治理、套用、安全管理機制,探索政務數據與社會數據融合套用,在城市管理、金融服務、市場監管、環境保護等領域形成了一批創新成果。
3.政務服務能力大幅提升。
構建全省政務服務一張網,形成一網四端線上政務服務體系,江蘇政務服務網實名用戶註冊數突破8000萬,移動服務套用總數超3100個。在國家政務服務平台上線“跨省通辦”專欄,初步實現長三角區域“一網通辦”。網上政務服務能力處於全國前列,“不見面審批”成為江蘇一張亮麗名片。
4.社會治理數位化水平顯著提高。
創新建立“大數據+格線化+鐵腳板”基層社會治理模式,為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贏得先機。全面部署格線化社會治理智慧型套用平台,實施新一代“雪亮工程”,搭建環境質量自動監測和污染源線上監控網路,社會治理智慧型感知能力顯著提升。建成安全生產問題處置監管平台,形成數位化安全生產監管的閉環鏈條。堅持強化監管效能與最佳化利企便民服務相結合,創新現場監管和遠程監管方式,完善誠信體系,形成了跨部門綜合監管江蘇經驗。
5.數字社會建設持續深化。
大力實施學校聯網攻堅行動,中國小百兆以上網際網路寬頻接入率達到100%,智慧校園達標率顯著提升。全省160多家三級醫院與省衛生健康平台對接,健康精細化管理不斷強化。社保卡發卡量超過8800萬張,電子社保卡發卡量超過3400萬張。建成虛擬養老院111家。開展智慧高速示範,公交、捷運實現省域移動支付,普通貨運車輛100%網上年檢,交通一卡通跨市刷卡量居全國首位。數字鄉村建設持續推進,建成“蘇農雲”和益農信息服務平台,益農服務資源惠及鄉村。加快推動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數字惠民服務、城市精細治理水平明顯提高。
(二)存在問題和不足。
總體而言,與時代發展和社會進步相比,我省數字政府建設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短板弱項比較明顯;與先進地區相比,存在差距擴大的趨勢,系統性整體性明顯不足。
1.服務人民民眾和市場主體能力還不足。
網上梳理事項與實際運行事項不一致,線上線下辦事融合不深。江蘇政務服務網、旗艦店、網上服務大廳等多個線上服務事項不同源,基層服務事項清單不統一,同一服務事項各地名稱和辦理流程不一致,民眾辦事重複填報、反覆跑腿等問題依然存在。企業辦事材料多、環節多、時間長等問題依然突出,涉企服務便利程度仍需提升。
2.社會治理數位化水平和政務運行效能還不高。
社會治理智慧型感知體系不健全、風險預警不精準、協同處置不及時,基層治理工作一定程度上仍依賴人力和手工。監管信息化系統建設統籌不夠,部門間信息不匹配不對稱,導致審管脫節、監管缺位、服務缺失。全省統一的政務協同套用平台尚未建立,政府內部行政協同數位化水平仍有待提高。
3.數據融合共享套用還不充分。
公共數據資源底數不清,數據匯聚難度大,部分關鍵數據缺失,數據共享不充分。全省一體化大數據共享交換體系運用不全面,部門間數據共享交換體外循環現象依然存在。數據治理標準規範還不健全,數據質量不高,供需不匹配,不能實現精準對接、實時共享。公共數據開放尚未形成制度安排,開發利用不足。數據資產管理體系不健全,數據要素流通體系建設仍處於起步階段。
4.基礎支撐能力還不強。
基礎設施建設統籌不夠,集約化建設水平不高。部門專網依然存在,政務外網和政務雲保障能力不夠,非涉密系統整合上雲率較低。5G、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技術套用的深度廣度不夠,套用服務體系還不健全。移動端套用集成不夠,信息碼建設分散,造成管理困難、使用不便。網路和數據安全體系不健全,責任邊界不清晰,協同聯動有待加強。
5.配套制度機制還不健全。
政務信息化多頭管理,缺乏統籌規劃,造成各自建設、標準不一、運維分散。公共數據管理立法進度滯後,運營運維、開發利用等缺乏法律依據。數據屬地回流機制有待健全,基層數據需求不能及時滿足。重建設、輕套用,重業務管理、輕數據治理等問題比較突出,數字人才隊伍支撐不足。
(三)形勢與展望。
從世界趨勢看,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核心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面臨著數位化智慧型化轉型的新形勢,數位技術將內化為最佳化營商環境、提升區域競爭力的核心要素,數字政府已成為核心競爭力的新範式新形態。數位化智慧型化與經濟、社會、治理等深度融合是大趨勢,對推動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新機遇、提出了新挑戰。
從國家戰略看,黨的十九大作出建設網路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的重大戰略部署,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把數字中國擺到國家重要戰略位置,明確要求加強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提升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數位化智慧型化水平,到2035年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政府數位化改革是我們面臨的緊迫任務。
從省內態勢看,新征程新使命需要我們在一體推進“放管服”改革、放大“不見面審批”示範成效的同時,在政務服務和社會治理等領域進一步創新思路、勇於探路,推動政府部門業務整合重塑,打破部門邊界,以政府數位化改革促進更大力度地“放”、更加有效地“管”、更加便利地“服”,下好“先手棋”、把握主動權,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以高效能治理推動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從社會需求看,人民民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需要提供多樣化便利化均等化的公共服務,需要提供公平正義規範的治理生態,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提高公共服務質量,不斷提升人民民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特別是新冠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對運用數位化手段、助力生產生活方式轉變提出了更多的需求,倒逼線上服務、智慧治理、線上教育、網際網路醫療為代表的新業態加大供給。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握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型化融合發展的契機,以信息化、智慧型化為槓桿培育新動能”。“十四五”時期是我省深入踐行“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新使命新要求的重要時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奮力譜寫好“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現代化篇章的關鍵階段,要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解放思想、改革創新,探路開路、率先領先,以數字政府建設為總牽引,加快數字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奮力奪取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勝利。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網路強國、數字中國等重要論述和對江蘇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圍繞省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樹立“一盤棋”思想和“一體化”意識,開展數字再造,推進數字治理系統變革和整體重塑,打造“數位化、智慧型化、一體化”現代一流數字政府,深入踐行“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新使命新要求,奮力譜寫好“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現代化篇章。
總體思路是,以“蘇服辦”統一入口建設為牽引,打造江蘇政務的亮麗品牌;以一體化政務服務、一體化線上監管為驅動,以一體化大數據中心為基座,構建江蘇數字政府“一體兩翼”基礎框架;以數字政務、數字社會、數字生態等三大運行體系建設為導向,強化整合、貫通、共享、聯動,著力推動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的業務協同和數字賦能,推行政務服務一件事通辦、社會治理一類事統辦、政務運行一體事聯辦改革;以新技術套用為支撐,不斷提高政務效率和治理效能,努力讓政務服務更便利、社會治理更精準、政務運行更高效、數字社會更美好、數字生態更健康,形成具有時代特徵、江蘇特色、人民滿意的數字政府。
(二)基本原則
1.以人為本,創新驅動。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數位技術套用和理念創新、制度創新、方法創新,推動企業民眾關注的政務服務、社會治理、民生服務等領域數位化智慧型化,讓數字政府更好地服務人民民眾和市場主體的美好期盼。
2.系統變革,整體重塑。
適應時代要求推動數字治理系統變革,打破地區部門層級的界限,以平台思維與數字邏輯為牽引,整體重塑政府數字治理體系,加強基礎建設、數據共享、協定規範、場景套用、生態營造,推進政務服務一件事通辦、社會治理一類事統辦、政務運行一體事聯辦,全面提高數字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水平。
3.融合共享,集約共建。
發揮數據共享的基礎性作用,推進系統、數據、套用、技術之間深度融合,實現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協同服務和治理。堅持共性信息基礎設施集約化一體化建設,統一標準規範、統一基礎支撐、統一考核評估,減少重複投資,提高整體建設效能。
4.開放包容,安全可控。
建立健全法律法規體系,促進政務數據和社會數據融合,推動公共數據有序開放和開發利用。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進一步整合各方資源,合力構建數字政府建設和數據要素利用生態圈。堅持網路安全、信息安全至上,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數字政府,建立健全主動防控安全體系,堅守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底線。
(三)發展目標
到2025年,基本建成基於數字和網路空間的唯實領先的數字政府,適應在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上走在前列要求,“用數據服務、用數據治理、用數據決策、用數據創新”形成常態,政府效能顯著提升,數位化、智慧型化、一體化水平位居全國前列。
高質量政務服務走在全國前列。滿足人民民眾和市場主體需求的政務服務體系全面建成,政務服務一件事通辦完成率達到80%,“一網通辦”向“一網好辦”轉變,政務服務好評率全國領先。
高效能社會治理走在全國前列。社會治理一類事統辦完成率達到80%,掌上執法覆蓋率達到95%,防範預警各類風險隱患能力顯著增強,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的協同治理水平顯著提升。
高質效政務運行走在全國前列。建成全省一體化政務協同運行體系,有力支撐和驅動“放管服”改革,暢通直達人民民眾和市場主體的服務渠道,實現數字政務與人民民眾生產、生活、生態相生相融,政務運行一體事聯辦完成率達到80%。
高品質數字社會走在全國前列。圍繞智慧城市、公共服務、民生實事、數字鄉村、經濟轉型等領域數位化智慧型化建設,形成100個對全省有指導意義的多業務協同典型場景,打造10個在全國有影響力的區域合作典型樣板。
高能級數字生態走在全國前列。數據要素流通更加規範高效,數據要素價值充分釋放,公共數據開放和開發利用水平顯著提升,形成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江蘇成為全國數據要素市場化的典型標桿。
高水平支撐能力走在全國前列。統一的智慧型感知、雲網環境、數據共享、套用技術等基礎支撐體系全面建成,標準規範體系更加完善,政務套用入駐“蘇服辦”總入口率達到90%,非涉密專網整合率達到90%,非涉密系統整合上雲率達到95%,公共數據按需共享率達到99%,政務套用入駐總入口率達到90%。
到2035年,數字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數位化、智慧型化、一體化”現代一流數字政府全面建成,數位化驅動全省高質量發展動能接續轉換,推動“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邁上新的台階。
江蘇省 “十四五”數字政府建設規劃
B1.jpg
(四)“1234+”總體架構
按照“1234+”總體架構,全面打造“數位化、智慧型化、一體化”數字政府。具體為:
“1”——一個統一入口。按照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建設、統一管理原則,構建數字政府統一入口,打造“蘇服辦”(“蘇服碼”)品牌。
“2”——兩大主幹套用平台。著力完善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一體化線上監管平台,集成數字政務三大領域主體套用,形成數字政府兩大主幹套用平台全覆蓋。
“3”——三大運行體系。聚焦數字政務、數字社會、數字生態三大運行體系,加強重點工程、重點套用建設,全面推進數位化轉型和治理體系變革。
“4”——四大基礎支撐平台。依託一體化大數據中心,統一建設智慧型感知、雲網環境、數據共享、套用技術四大基礎支撐平台,加快數字政府一體化建設基礎和能力升級。
“+”——若干套用服務。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人民民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盼新需求,不斷拓展套用場景和豐富服務內容,努力提升政府效能和人民民眾獲得感滿意度。
(五)業務和數據融合架構
堅持“系統變革、整體重塑”原則,創新構建以業務解構和數據重構為主體、以流程再造為槓桿的H模型,按照“明確事項清單—統一事項標準—細化事項內容—梳理業務流程—形成數據清單”的路徑,解構政府業務,經過流程再造,按照“編制共享清單—匹配數據資源—完成數據對接—整合業務模組—集成業務系統”的路徑,形成新的業務流程和模組。
“十四五”時期,採用上述H模型,全面梳理政府各項業務和信息系統,解構形成最小顆粒度的業務組件和數據單元,針對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的高頻事項,率先開展流程再造,匹配相關業務組件和數據單元,重構業務系統。在此基礎上,倒逼各部門業務系統的流程最佳化和功能整合,實現數字政府運行體系的整體重塑。
三、集成數字政府統一入口
採用先進技術架構和統一標準規範,統一建設江蘇政務“蘇服辦”總入口,涵蓋PC端、移動端、自助終端和辦事視窗。分級集成各類服務、治理、執法和協同套用,接入“蘇服辦”。構建全省統一用戶管理和身份認證中心,對接國家身份認證系統,實現用戶一次登錄、統一認證、全網通行。依託“蘇服辦”建設推廣“蘇服碼”,關聯基礎信息和電子證照等相關數據,實現一人一碼、一企一碼、一碼通行。人民民眾、市場主體和政務人員登錄“蘇服辦”就能辦成事,真正做到“一入口、好辦事、管全程”。(責任單位:省各有關部門,各設區市人民政府)
江蘇省 “十四五”數字政府建設規劃
1-2.jpg
四、打造數字政府主幹套用平台
(一)升級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
重新定義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功能定位和技術架構,建立健全統一受理系統,規範受理線上線下業務,一體發布跨部門辦理事項,提升重點使用場景的實效性和便利度。整合各類政務服務系統,加快推進省、市兩級政務服務平台一體化貫通,縣(市、區)、鄉鎮(街道)、村(社區)一體化套用,並與國家部委、省級部門垂直系統聯通,構建分層分類、集聚集約、功能完善、流程規範的政務服務平台體系。(責任單位:省政務辦、省大數據管理中心等,各設區市人民政府)
(二)升級一體化線上監管平台
重構升級全省一體化線上監管平台,集成“網際網路+監管”系統和市場監管、行政執法等專業系統,規範監管業務流程,在全省範圍實現數據共享共用和監管業務協同。完善全省監管事項、監管對象、監管行為資料庫,建立健全重點領域風險預警系統,及時發現、動態管理重點監管對象,形成有針對性的聯合檢查任務;建立健全跨部門綜合監管系統,滿足各地各部門聯合檢查業務需求;建立健全通用執法系統,並在基層推廣普及移動執法套用,實現規範執法、全程留痕,增強執法有效性,減輕基層執法人員負擔。對接國家“網際網路+監管”平台,獲得更廣泛數據支持,形成更大範圍更廣領域綜合監管的示範經驗。(責任單位:省政務辦、省市場監管局、省司法廳等,各設區市人民政府)
五、重構數字政府運行體系
(一)建立協同高效的數字政務體系
梳理政務服務一件事、社會治理一類事、政務運行一體事,推行數字政務三大領域清單改革,以套用場景為牽引,制定事項標準、最佳化業務流程、共享數據資源、明確實施路徑,通過數字再造變革政務服務、社會治理、政務運行方式,讓企業民眾高效辦成一件事,讓政務人員高效處置一類事、聯辦一體事。
1.提升政務服務便利化水平。
推行一件事通辦。圍繞企業民眾全生命周期梳理一件事清單,依託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和線下辦事視窗,推動人民民眾和市場主體線上只登一個入口或線下只進一扇門就能辦成一件事,進一步提升“不見面審批(服務)”品牌影響力。篩選標準明確、數據共享程度高的審批服務事項,探索自動智慧型審批和自動提醒服務,推動能辦向智辦轉變、來辦向推辦轉變。建設各類便民服務點,完善村(社區)便民服務中心布局和功能,推動一站式辦結,實現民眾辦事不出村、企業辦事不出園。(責任單位:省政務辦等,各設區市人民政府)
強化跨省通辦。圍繞教育、就業、社保、醫療、居住等與人民民眾生活密切相關的異地辦事需求,推動就業創業、社會保障卡申領、異地就醫登記備案和結算、養老保險關係轉移接續、戶口遷移等高頻事項跨省通辦;圍繞生產要素自由流動、企業跨地區生產經營、產業鏈供應鏈協同等與市場主體運營密切相關的異地辦事需求,推動各類市場主體登記註冊和涉企經營許可等高頻事項跨省通辦。(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醫保局、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市場監管局、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科技廳、省商務廳、省政務辦等,各設區市人民政府)
推動長三角區域“一網通辦”。加大長三角區域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協調推動力度,加強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和長三角區域“一網通辦”專窗系統對接,促進更多覆蓋範圍廣、套用頻率高的政務服務事項落地。研究制定相關技術標準和管理規範,推動長三角區域身份認證、服務碼和電子證照共享,實現一地認證、一碼辦理、全域可辦。(責任單位:省政務辦、省公安廳、省市場監管局等,各設區市人民政府)
最佳化12345熱線。整合除110、119、120、122等緊急熱線外的政務服務便民熱線,統一歸併至12345熱線,完善“一企來”平台,開展政務服務事項諮詢投訴“一號答”。構建政務服務統一“好差評”平台體系,健全差評核實整改機制。完善12345熱線訴求分類與代碼標準,建設全省全口徑訴求資源庫,支撐訴求數據的分析套用。(責任單位:省政務辦等,各設區市人民政府)
完善涉企全程服務。著眼企業開辦、建設、運營、成長、註銷全生命周期,進一步打通企業開辦全鏈條,實施企業開辦全程網辦,鼓勵開展“一業一證”、聯合審批等創新服務改革。建設“蘇企通”平台,集成政策匯聚、查詢、推送、解答等功能,加強企業畫像分析,服務各類市場主體。推行稅費合併申報及繳納,推動稅費服務智慧型化。加強跨境貿易大數據能力建設,開展供應鏈安全等風險評估,實現無干預通關。整合全省公共資源交易平台,統一受理項目、預約場地、抽取專家和發布信息,提升公共資源交易服務能力。加強營商環境線上評估,開展全過程線上管理評價。(責任單位:省市場監管局、省政務辦、省稅務局、省商務廳、省發展改革委等)
2.提升社會治理精細化水平。
推行一類事統辦。梳理基層治理、民政管理、公共安全、應急管理、生態治理、交通管理、醫療衛生、市場監管等社會治理重點領域業務,形成一類事清單,打通業務系統、融合治理數據,加強分析研判,提升一類事監控預警、應急回響和協同能力,推行一類事統一處置,提高業務聯動效率。構建融合通信指揮體系,建立信息實時共享、資源協同保障、統一指揮處置、社會廣泛參與的共同治理機制。按照“三級建設、六級套用”要求,省、市、縣(市、區)建設治理綜合平台,接入格線化治理、生態環保、應急管理、市場監管、城市管理等系統,向鄉鎮(街道)、村(社區)、格線延伸,最大限度集約資源,匯聚分析數據,實施閉環處置。(責任單位:省委政法委、省政務辦、省民政廳、省公安廳、省應急廳、省生態環境廳、省交通運輸廳、省衛生健康委、省市場監管局等,各設區市人民政府)
推進基層治理數位化。深化“大數據+格線化+鐵腳板”治理機制,智慧型精準地管理格線內人、地、物、事、組織等,推行格線+服務、格線+治理、格線+安全、格線+信訪等。擴大“雪亮工程”覆蓋面,推進“平安前哨”工程建設,推動地址要素數位化,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推進公共法律服務、矛盾調解、司法救助等領域信息化建設,拓展司法救助方式,多元化解矛盾糾紛。拓寬養老服務投訴受理渠道,智慧型化監管養老服務。深度融合格線化社會治理手段,完善民族宗教信息化平台。(責任單位:省委政法委、省政務辦、省公安廳、省信訪局、省司法廳、省民政廳、省民宗委等,各設區市人民政府)
推進城市治理數位化。基於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礎平台技術,推行城市數據大腦建設,探索建設數字孿生城市,拓展智慧治理場景套用和定製服務,提高智慧城市建設水平。建設城市運行監測一張圖,開展市容市貌、工地堆場、垃圾分類等場景的視頻智慧型巡查,實現城市綜合管理數位化。加強水、電、氣等能源供應的綜合管控,提高市政設施信息化管理水平。融合多方管線系統,共享在建工地視頻監控數據,防範重大安全事故。有效貫通房地產交易、住房保障、公積金等系統,實現數據實時共享、一網聯通。運用數位技術開展交通治理,加強交通運輸業務支撐與決策、綜合運行協調與應急指揮、重點營運車輛安全監管、交通運輸執法等領域數位化建設,發揮物聯網賦能數字交通功能。推進智慧財產權大數據套用,提供全鏈條全過程信息服務。建立科教文體運行監測體系,最佳化資源配置、補齊供給短板。(責任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交通運輸廳、省知識產權局、省科技廳、省教育廳、省文化和旅遊廳、省體育局等,各設區市人民政府)
推進應急治理數位化。整合應急業務系統,最佳化監測預警、指揮調度、搶險救援三大系統,提高分析研判、決策指揮、社會動員等能力,有效識別和化解重大風險,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探索建立長三角區域數字應急一體化協同機制,提高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回響效率。加強公共衛生領域應急管理,建立全省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重點行業安全生產監測預警系統,提高工業企業安全生產風險應急處置能力。建設人防綜合信息平台,提升人防治安防控水平。最佳化水旱災害防禦調度指揮系統,實現預報調度一體化、調度決策智慧型化、調度過程可視化。加強糧食和物資儲備相關資料庫建設,實時掌握各類情況,及時應對各種突發事件。(責任單位:省應急廳、省衛生健康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人防辦、省水利廳、省糧食和儲備局等)
推進生態治理數位化。以生態環境大數據平台為基礎,整合危險廢物監控、排污權管理、生態環境執法、污染防治監管等套用,推動生態數據互通共享,提升非現場監管指揮調度能力。加強大氣、水、海洋、土壤和噪音等污染監測監控、預測預報、應急處置和評價考核,實現閉環管理。加大水資源與節約用水監控力度,提升水資源管理和調度能力。(責任單位:省生態環境廳、省水利廳等)
推進重點領域監管數位化。依託全省一體化大數據共享交換體系,推進全省一體化公共信用信息系統建設,對接一體化線上監管平台,運用信用分級分類數據開展差異化精準化監管。健全食品監管事權清單,開展從田頭到餐桌的全過程全鏈條監管。開展藥品生產、疫苗生產等數位化監管,建設醫療器械生產監管和審評核查系統。開展藥品和醫療器械等檢驗檢測業務全過程質量控制、數據溯源和全資源要素管理,提升檢驗管理數位化水平。(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市場監管局、省藥監局等)
3.提升政務運行協同化水平。
推行一體事聯辦。圍繞人員管理、項目規劃、業務審批、財務管理、聯合辦公、評選認定等領域,梳理政務運行一體事清單,開展多部門聯動辦理,形成全過程服務鏈。建設政務協同套用平台,推動各地各部門現有辦公系統和各類業務平台整合接入,實現日常辦公與業務辦理一體融合。開展“網際網路+督查”,促進督查考評事項全生命周期管理和閉環運行。強化一體事聯辦監管,實現全流程可留痕、可追溯。(責任單位:省政務辦、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大數據管理中心等)
深化數字法治建設。建立智慧法院體系,構建法院治理一體化業務協同平台,拓展移動端套用,提升智慧型輔助辦案能力,提高智審、智執、智服、智管水平。建立數字檢察體系,提升刑事辦案智慧型輔助、案件管理、檢察監督線索綜合分析、移動檢務等能力。建立數字司法體系,深化智慧監獄建設,提高司法行政一體化智慧型化水平。(責任單位:省法院、省檢察院、省司法廳、省監獄管理局等)
提升政府管理數位化水平。加快建設省級規劃綜合管理信息平台,提高規劃管理水平和效率。最佳化投資項目線上審批監管平台,加強投資項目全流程管理。建設財政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最佳化財政業務流程,構建數字財政體系。推進以金審工程三期項目為核心的數字審計建設,加大審計數據採集和分析力度,推廣大數據審計模式。加快退役軍人服務保障信息化建設,為全省退役軍人提供精細精準、高效便捷的服務。加快省屬企業和國資企業、林業科技、衛健科研、中醫藥科技等項目管理信息化建設。最佳化全省一體化機關運行數位化平台功能,保障節約型機關建設。開展政務人員全周期全流程管理,提高專項人事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強“單套制”檔案和備份管理,推進數字檔案移動套用建設。(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審計廳、省退役軍人廳、省國資委、省林業局、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省機關管理局、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檔案館等)
打造大數據輔助決策體系。建設政府“數據大腦”,實現省市互聯互通,加快構建數位技術輔助決策機制,提升數據支撐科學決策能力。圍繞經濟發展、政務服務、社會治理等綜合領域,建立運行指標體系,促進各類數據融合,精準識別運行風險,深度研判發展趨勢。運用數位化手段,建立決策、執行、監督、評估、反饋和追責的全生命周期閉環機制。(責任單位:省政務辦、省發展改革委、省委政法委、省公安廳、省民政廳、省生態環境廳、省交通運輸廳、省衛生健康委、省應急廳、省市場監管局、省大數據管理中心等,各設區市人民政府)
(二)構建普惠包容的數字社會體系
強化基本公共服務數位化供給,提升公民數字素養,開展適老化改造、特殊群體等數字普惠服務,加快智慧型終端推廣套用,營造數字社會發展環境。
最佳化數字教育建設。開展慕課、名師空中課堂等線上教育,滿足多樣化需求。整合教育、文化、科技、體育等資源,提高教育教學、校園文化、校園科技等領域數位化水平。建設終身學習平台,擴展教育內容、時間和空間維度。完善教育管理信息公共服務平台,推動教育管理和決策科學化。推廣“網際網路+義務教育”城鄉學校網路結對,助力城鄉優質教育資源普惠共享。(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文化和旅遊廳、省科技廳、省體育局等)
強化數字人社建設。對接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江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一體化信息平台,最佳化人才信息港,開展人才信息服務一體化套用,實現就業創業、社會保險、人才人事和勞動關係等各業務板塊的協同運行,打造人社審批服務業務縱向集中統一、橫向集約整合、縱橫對接一體的工作體系。(責任單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等)
完善數字民政建設。最佳化全省民政一體化業務信息平台,深入開展社會救助和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智慧養老服務體系。推動社會組織、未成年人保護、慈善事業和社區治理等領域信息化建設,拓展婚姻、殯葬、社會工作、志願服務等智慧型化套用。最佳化線上服務供給,探索個性服務智慧型化推送,實現更多便民服務掌上辦、指尖辦。健全民政專題資料庫,深化民政大數據資源開發利用。(責任單位:省民政廳等)
加強數字交通建設。加強交通運輸政務信息平台建設,集成服務、監管等各類系統,促進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推進交通新基建、車路協同、自動駕駛等技術研究,推廣5G、北斗、物聯網等新技術套用,開展交通新基建示範和數字交通示範區建設。推動各類運輸組織數位化,打造數位化服務助手,提供全程一體化信息服務。推動長三角區域聯網售票一網通、交通一卡通,提升暢行長三角的感受度和體驗度。(責任單位:省交通運輸廳等)
推動數字文旅建設。構建數字文旅體系,推動文旅資源數位化、工作智慧型化、服務精準化。開發文旅大數據,精準推送個性化文旅產品和服務,促進優質文旅資源向公眾開放。加強揚子江創意城市群、沿大運河特色文化產業帶、黃海濕地、長三角區域文旅產業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等領域數位化建設,推動智慧型酒店、沉浸式遊樂園、數字博物館、數字文化館、數字展覽館等新業態發展。(責任單位:省文化和旅遊廳等)
加快數字醫療建設。推進數字公共衛生建設,最佳化醫療資源配置,推動醫療機構與公共衛生機構數據共享、業務協同,構建多點觸發的數字預警機制,提升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早期監測預警能力。融合居民運動、心理健康等各類健康數據,提供全生命周期信息服務。規範建設網際網路醫院,推進遠程診療、遠程手術、網際網路健康諮詢等廣泛使用,推動高水平醫療機構與基層醫療機構開展線上醫療合作。加強數字醫保建設,推廣醫保電子憑證套用。推動電子病歷、電子健康檔案在長三角區域互通互認。(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省醫保局等)
深化數字鄉村建設。實施鄉村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振興工程和智慧廣電鄉村工程,提升農村光纖網路水平和覆蓋深度,實現城鄉信息通信網路服務能力一體化。推進農業農村大數據平台建設,打造全省農業“一張圖”。建立完善農業農村定點定位網路監測體系,實現鄉鎮環境空氣品質自動監測站點全覆蓋。深化平安鄉村建設,最佳化農村治安防控體系。健全農業科技信息服務渠道,加快鄉村教育信息化建設,最佳化農村公共衛生信息服務,加強新農民新技術教育培訓。推動全省大中型灌區管理、漁船管理、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等領域數位化,開展農村信用評價,積極發展數字鄉村新業態。(責任單位:省委網信辦、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農業農村廳、省生態環境廳、省公安廳、省科技廳、省教育廳、省衛生健康委、省水利廳、省交通運輸廳、省商務廳等)
強化數字普惠服務。積極構建數位化生活場景,在車聯網、感知網、智慧社區、智慧家庭、智慧醫保等領域先行突破,支持無錫等城市打造國家級車聯網(智慧型網聯汽車)先導區。推進適老化設施建設和改造,合理布局綜合服務設施,保障老年人、殘疾人和特殊困難人員合法權益。鼓勵公共服務機構和社會機構創新服務方式,提供授權代理、親友代辦等服務方式。加強地方志辦公室、總工會、殘聯、婦聯、紅十字會、工商聯等多個部門數位化建設,更好地服務社會群體發展願景。積極參與和推動長三角區域數字社會一體化發展,大力促進都市圈城市間數據共享,以民生問題為切入點,以產業和科技創新為著力點,助力打造強勁活躍增長極。(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民政廳、省交通運輸廳、省醫保局、省廣電局、省通信管理局、省發展改革委、省政務辦、省地方志辦公室、省總工會、省殘聯、省婦聯、省紅十字會、省工商聯等,各設區市人民政府)
提升公民數字素養。建設數字文化,培育數字文明,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行業自律和行為規範,形成人人為數字社會貢獻正能量良好風尚。探索制定學生數字素養評價體系,推動中國小設定人工智慧、編程教育等課程,鼓勵高校開設相關專業,引導職業學校深化產教融合。鼓勵公共服務機構提供線上學習渠道,鼓勵數字圖書館建設。開展數字素養宣傳,提高認知水平和實踐意識。定期組織數位化技能套用大賽,提升實踐創造能力。(責任單位:省委宣傳部、省教育廳、省文化和旅遊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等)
(三)完善開放健康的數字生態體系
以構建公共數據價值體系為核心,規範數據要素流通機制,用“數”創新、賦能企業高效發展,營造開放、健康的數字生態。
加快公共數據管理立法。出台省級公共數據管理法規規章,配套制定相關細則,為數據共享開放、開發利用、資產管理、運營運維、安全管理等提供法規依據。制定公共數據隱私保護制度和安全審查制度,加強數據溯源和數據產權保護。(責任單位:省政務辦、省委網信辦、省大數據管理中心等)
推動公共數據開放和開發利用。加強公共數據資產管理,提高數據資產價值。完善公共數據開放平台,建立公共數據資源開放目錄,促進公共數據集向社會開放。推廣“可用不可見”的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模式,選擇醫療健康、數字交通、中小企業融資、金融徵信、智慧型製造、智慧型物聯等場景,推動數據融合,賦能行業發展。(責任單位:省政務辦、省委網信辦、省衛生健康委、省交通運輸廳、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大數據管理中心等)
建立公共數據流通機制。探索公共數據資源授權開放、定向開放或融合利用,構建公共數據流通機制。探索建立公共數據資源運營監管平台,編制監管項目清單,分類實施監管策略和監管方式,規範各類市場主體行為,保障市場參與者合法權益。研究公共數據資產評級機制,探索開展數據資產綜合評級。協同建立長三角區域公共數據開放機制,制定目錄、共享、交換、開放標準,推動長三角區域公共數據共享交換。(責任單位:省政務辦、省委網信辦、省大數據管理中心等)
推進數據要素規範流通。協同開展長三角數據信息樞紐港建設,探索建立基於直連的數據中心新模式。以南京、蘇州等城市為試點,探索建立跨境數據流動規則。在自由貿易試驗區探索開展離岸數據中心建設,構建數據跨境流動制度體系和數據安全治理體系,樹立全球數據安全流動示範。培育壯大華東江蘇大數據交易平台,加快建設有較大影響力的大數據交易中心,建立數據要素交易定價機制、利益分配機制和流通交易規則。(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商務廳等,南京、蘇州、鹽城等設區市人民政府)
強化數據賦能企業發展。實施“上雲用數賦智”行動,推動數據賦能全產業鏈協同轉型。突出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加大數據開放共享力度,積極賦能企業轉型升級,加快培育一批數字經濟和產業轉型的排頭兵,不斷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能。在先進制造業領域,積極推動產業網際網路和智慧型製造發展,增創產業與數字融合發展的新優勢。支持和引導更多企業參與和推動數字政府、數據市場和數字治理建設,培育一批數位化服務和創新套用先進企業。加強自主研發與設計,鼓勵原始創新和集成創新,支持政產學研結合,在數字科技創新自立自強中,培育更多江蘇自主品牌和核心智慧財產權。(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委網信辦、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政務辦、省科技廳、省商務廳、省知識產權局等)
六、做強數字政府基礎支撐
按照“1+13+N”的總體框架,加快推進省大數據“兩地三中心”建設,推動13個設區市分中心和省級N個行業分中心建設,形成全省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統一智慧型感知、雲網環境、數據共享、套用技術等基礎支撐平台建設,夯實數字政府一體化基座。現有數據中心逐步整合,除主中心、分中心外,一律不再新建數據中心。
(一)提升智慧型感知能力
按需部署各領域物聯感知設施,依託電子政務外網,打通泛在互聯的智慧型感知網路,建設社會治理物聯網管理平台,促進智慧型感知終端全接入,匯聚政府、行業各類物聯網數據資源。制定社會治理物聯網建設導則,拓展智慧型感知源頭,利用物聯網、視聯網、北斗導航、RFID、遙感等感測技術,強化物聯感知套用,提高公共安全、交通運輸、工程建設、應急防災、生態環境、“天空地海”國土空間等領域的智慧型感知能力,助力社會治理水平不斷提升。(責任單位:省政務辦、省公安廳、省交通運輸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應急廳、省生態環境廳、省自然資源廳、省大數據管理中心等,各設區市人民政府)
(二)提升雲網支撐能力
推進全省政務“一朵雲”建設。省級重點打造南京實體數據中心,建設省級政務雲平台,滿足省級部門上雲需求,同步建設同城雙活中心和異地災備中心,確保系統和數據安全。按照分散式建設、一體化管理的原則,推動設區市政務雲平台建設,實現全省雲平台統一管理,形成全省政務“一朵雲”。以上云為原則、不上云為例外,推動非涉密系統全面向政務雲遷移。(責任單位:省政務辦、省大數據管理中心等,各設區市人民政府)
完善電子政務外網。加強5G、IPv6+、物聯網、量子通信等新技術融合運用,開展IPv6協定部署,促進固移網路融合,構建新一代電子政務外網。統一網路標準規範,最佳化網路結構,提升業務承載能力,支撐政務服務、移動辦公、行政執法、視頻監控、視頻會議、應急指揮等套用。各部門原則上不再新建非涉密業務專網,現有業務專網歸併整合至電子政務外網,新建續建非涉密業務套用統一部署至電子政務外網。(責任單位:省政務辦、省大數據管理中心、省司法廳、省公安廳、省應急廳等,各設區市人民政府)
(三)提升數據支撐能力
完善全省一體化大數據共享交換體系。歸併整合各類共享交換平台,確立全省一體化大數據共享交換體系為公共數據共享交換的唯一主幹通道。完善公共數據資源目錄和責任清單體系,建立精準完整的目錄地圖。健全數據供需管理和屬地回流落地機制,及時跟蹤處理數據需求,實現閉環服務管理。(責任單位:省政務辦、省大數據管理中心等,各設區市人民政府)
建設基礎資料庫主題庫專題庫。開展全省公共數據資源普查,建立實時採集機制,全面歸集政務數據,按需匯聚交通、醫療、金融、教育、水電氣等行業數據和網際網路數據。完善全省人口、法人、電子證照、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社會信用、巨觀經濟治理等基礎資料庫,建立自然人、法人業務標籤庫,建設自然資源“一張圖”和三維實景資料庫,構建個人和法人用戶空間,建立個人和企業畫像,支撐精準政策服務。以套用為導向,建設各類主題庫。強化部門內部數據整合,建設各類專題庫。(責任單位:省政務辦、省交通運輸廳、省衛生健康委、人民銀行南京分行、省教育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公安廳、省市場監管局、省自然資源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大數據管理中心等,各設區市人民政府)
推進數據治理。完善數據標準和業務標準,開展數據源頭治理。堅持“一數一源”、多元校核,完善數據治理規則和責任機制,建立數據異議統一受理通道,及時處理問題,提高數據質量,形成數據治理閉環。制定數據分級分類標準及規範性檔案,明確範圍邊界、責任主體和標準要求。健全數據知識圖譜,構建治理評價模型,開展全過程數據治理評估。加快區塊鏈技術運用,強化可溯、安全、互信的數據共享,提升事中事後監管水平。(責任單位:省政務辦、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省司法廳等)
(四)提升套用支撐能力
最佳化電子印章、電子證照、電子支付、智慧型客服、簡訊平台等系統功能。建設套用技術支撐平台,加強融合通信、人工智慧、區塊鏈、視頻雲、移動開發等技術套用,提升視圖智慧型分析、語音識別、智慧型問答、信息快速傳遞、突發事件決策、防偽溯源等數位化智慧型化水平。(責任單位:省政務辦、省大數據管理中心等)
七、推進計畫
(一)規劃部署階段(2021年)
出台江蘇省“十四五”數字政府建設規劃,全面宣傳規劃內容。建立數字政府建設統籌協調和工作推進機制,統籌推進各項工作。編制數字政務三大領域清單改革指導意見,明確總體要求、主要任務、實施步驟和保障措施,啟動制定清單事項實施方案。
(2022-2024年)。
全面推進省市大數據中心建設,形成統一管理、融合共享、保障有力的全省大數據中心體系。建成“蘇服辦”統一入口,全面推進數字政務三大領域清單改革落地,推動業務流和數據流深度融合,基本完成重點任務、重點工程和重點套用建設,總體實現各類套用入駐“蘇服辦”。建立健全制度規範、運營運維、安全防控、考核評估等保障措施,保障數字政府一體化建設和安全有序運行。
(二)最佳化提升階段(2025年)
到2025年底,全面完成重點任務、重點工程和重點套用建設,省市各類服務、治理、執法和協同套用全面入駐“蘇服辦”統一入口,制度規範和工作機制更加完善,“數位化、智慧型化、一體化”現代一流數字政府基本建成,全面賦能經濟社會發展,有力支撐省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強制度規範建設
1.加強組織領導。
成立省數字政府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大力推進數字政府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省政務辦,承擔日常工作。明確各重點任務、重點工程、重點套用建設的牽頭領導和責任單位,推動數字政務三大領域清單改革落地。探索建立首席數據官(CDO)制度,推動部門系統建設和數據治理,提高業務和技術融合水平。健全政務服務和公共數據管理行政管理體系,形成上下對應、職責明晰、權威高效的組織架構和工作格局。
2.強化政策保障。
建立政務服務管理、項目建設管理、網路安全管理等制度體系,強化制度執行剛性,確保有力實施。建立重點項目、重點工程方案逐級備案制度,確保全省數字政府一體化建設。及時制定、清理行政規範性檔案,完善數字政府建設相關制度。組建數字政府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和專家智庫,統籌指導全省標準化工作,加強標準化人才儲備。加強總體、基礎設施、數據、業務、服務、管理、安全等方面標準規範建設,完善數字政府標準體系,強化標準管理和推廣,定期監督標準實施情況。
3.開展示範引領。
按照全省“一盤棋”的建設管理要求,圍繞基礎支撐、綜合套用等組織示範建設,強化典型引領、整體推進。統籌謀劃數字政務三大領域清單落地實施,原則上由省級部門組織推動,可選擇有條件的地區先行先試,以點帶面,逐步推廣。
(二)創新運營運維模式
1.建立政企合作模式。
鼓勵企業和科研機構參與數字政府建設。組建省大數據公司,探索多元投入、快速建設、數據運營等新模式。在確保數據安全的前提下,採取購買服務、市場化運作等多種形式,加快基礎設施和各類套用建設。促進社會力量融合利用公共數據資源,鼓勵社會數據共享共用。
2.提高資金保障水平。
按照集約高效的原則,加大財政投入力度,保障基礎設施建設運維、數據共享交換、重大工程和重大套用建設、平台系統整合等支出。規範數字政府項目預算和經費管理,建立支撐項目快速疊代的審核機制,最佳化財政資金購買服務的流程。積極爭取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大數據套用、信息安全等專項資金支持。
3.提升人才支撐能力。
加大政策扶持,更好地引進吸收專業人才,培養一批既精通政府業務又能有效運用大數據手段開展工作的複合型人才。將數字政府建設列入各級政府機關領導幹部和公職人員學習培訓內容,針對性培養數字思維和網際網路思維,著力提升數位化管理能力和“數商”水平。建立人才流動機制,促進專業人才在政事企之間順暢流動。探索建立政、校、企合作培養人才的模式,打造人才實訓基地。建立數字政府領域技術人才職稱評價制度,科學設定專業門類,暢通人才發展通道。組建政務大數據聯盟,組織相關交流合作活動。
(三)健全安全防控體系
1.建立統一安全管理運行機制。
落實國家和省網路安全管理有關規定,加強各級公共數據主管部門、網路安全管理部門和大數據中心協同聯動,建立全省網路和數據安全管理運行機制。有序開展全省網路和數據安全保障工作。定期組織檢查,防範各類安全風險。
2.建設統一安全管理技術體系。
全面落實網路安全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實施要求,推動安全與套用協調發展。建立安全監管中心,構建“雲、網、數、用、端”立體安全防護體系,強化數據全生命周期安全防護。落實網路安全等級保護、涉密信息系統分級保護、密碼套用安全性評估及風險評估制度,深入開展定級備案、測評整改和自查等工作。採用符合國家標準的密碼技術、產品和服務,建設數字政府密碼基礎支撐體系。
3.開展主動式安全監測防控。
加快一體化安全大數據平台和運維監測平台建設,加強安全態勢的主動監測、智慧型感知和威脅預測,實現從被動保護安全體系向主動防控安全體系轉變。推動安全態勢信息互聯互通和安全管理的協同調度,提升安全風險管控能力。建立新技術網路安全風險評估制度,深化新技術在安全保障領域套用。制定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定期開展安全應急培訓和應急演練,提高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
(四)強化科學考核評估
1.強化科學考評。
數字政府建設時間緊、任務重,要納入各級政府年度重點工作,量化目標、精細安排、狠抓落實、注重實效。開展規划動態監測、中期評估和總結評估,引入第三方機構開展績效評價。
2.強化監督指導。
組建數字政府建設專家委員會,加強決策諮詢和前瞻指導。開展項目資金使用審計監督,實行定期督查機制。發揮社會監督作用,及時回應社會關切,以惠民效果和民眾評價檢驗成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