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的戲劇》是已完結的一部懸疑推理類網路小說,作者是孫了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木偶的戲劇
- 作者:孫了紅
- 小說類型:懸疑推理
- 連載狀態:已完結
內容簡介
作品目錄
- 木偶劇的開場白
- 第一幕 譏笑他是一個木偶
- 第二幕 木偶在櫥窗里跳舞
- 第三幕 木偶逃出來了!
- 第四幕 返老還童的木偶
- 第五幕 木偶作有計畫的撤退
- 第六幕 伸手拍到木偶肩膀上
- 第七幕 木偶支付收據
- 第八幕 木偶的家庭
- 第九幕 木偶向對方致敬
- 第十幕 木偶的焦土政策
- 第十一幕 再會吧!木偶!
《木偶的戲劇》是已完結的一部懸疑推理類網路小說,作者是孫了紅。
木偶戲,又稱“木人戲”“傀儡戲”,遍布中國除西藏、新疆、內蒙古外之大部分地區的城鄉,是中國傳統藝術寶庫中最燦爛的戲劇瑰寶之一。上海是中國木偶戲盛行的地區之一,以往學者對上海木偶史的研究,多以清末道光年間為起始,至今不過二百年。但在元代末期,上海的木偶戲就已進入了鼎盛期乃至集大成期,元代詩人楊維...
木偶戲(文昌公仔戲),流傳於海南省文昌市地方的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文昌公仔戲又稱“木偶戲”,是具有海南地方特色的一個戲曲藝術品種。元代時海南已出現俗稱為“公仔戲”的手托木頭班,用於表演的公仔(偶像)頭部約40厘米,以木頭雕刻,上半身以藤竹編織肩膀,兩手用木刻成,下半身用袍裙遮掩,...
木偶戲(單檔布袋戲),浙江省蒼南縣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單檔布袋戲,俗稱“掌上戲”。其起源一般認為傳自閩南,亦有稱是祖傳的,未有定論。流傳地以平陽、蒼南為中心,輻射泰順、瑞安、洞頭、溫嶺及閩東北一帶。其特徵是:一米見方、小巧玲瓏、雕樑畫棟的小舞台裝搭在一隻戲箱背上,周圍蒙布,...
李新賢,男,漢族,1964年生,廣東五華人,中共黨員,五華縣提線木偶傳習所所長,中國木偶皮影藝術學會理事,廣東省木偶皮影藝術學會副會長,廣東省戲劇家協會會員。2018年5月,李新賢入選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名稱:木偶戲(五華提線木偶),申報地區:廣東省梅州市。保護措施 2007年8...
木偶戲(漳州布袋木偶戲),福建省漳州市地方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漳州布袋木偶戲源於晉,承於唐,興於宋,盛於明清,是由木偶表演、劇目、音樂、木偶製作、服裝、道具、布景等組合而成的一種綜合性藝術,其特點是用指掌直接操縱偶像進行戲劇性的表演,使之活靈活現,栩栩如生,既能夠體現人戲的...
木偶戲(川北大木偶戲),四川省地方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川北大木偶戲為世界稀有的木偶劇種,可以追溯到清初移民時,至21世紀初已有300餘年歷史,主要流行於川北儀隴縣。其偶身高大,長約1.4米,重約5公斤,比京木偶大出三倍以上,酷似真人,五官靈動,四肢靈活,能基本完成人所能完成的一切動作...
木偶戲(平陽木偶戲),浙江省平陽縣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平陽木偶戲是一種綜合性的木偶表演形式,具有較高的觀賞性與藝術研究價值。它在浙江省平陽縣流傳的歷史悠久,形成時間不晚於宋代,至明清時達於鼎盛。平陽木偶造型別致,明清以來的木偶頭與戲裝製作精美,保存完整,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平陽木偶...
木偶戲(廿八都木偶戲),浙江省江山市地方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廿八都木偶戲系提線木偶戲,於明代自江西傳入,唱腔為贛劇宜黃派。傳入廿八都後,即以師徒相授形式傳承,已傳承了18代,至21世紀初約有500年歷史。廿八都木偶戲很少受外來藝術形式的干擾、侵蝕,較完整地保留了它的原始性和原本性...
木偶戲(遼西木偶戲),遼寧省錦州市地方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木偶戲(遼西木偶戲)產生的時間較晚,大約起於清末,至21世紀初才100多年的歷史,它是中原文化與遼西文化相結合的產物,有其鮮明的地域性和複合性。木偶戲(遼西木偶戲)融雕塑、雕刻、美術、頭飾、服飾等形式藝術於一身,具有造型藝術...
該時期是高州木偶戲復興階段、鼎盛時期。日本、德國木偶戲劇家也前來高州觀摩,交流演藝。(四)喜憂並存、待以發展階段。從20世紀90年代到進入21世紀期間,高州木偶戲處於成績多多但困難不少的狀況。喜者,高州被廣東省和國家文化部命名為“民族民間藝術(木偶)之鄉”等榮譽,也促進了高州木偶戲的傳承與發展。憂者...
“打腳”較重要,它屬於手、眼、身、法、步五功之一,根據不同角色、不同情節,按劇情需要將木偶的腳亮出來,用得恰當,配合逼真,可使木偶角色增添不少特殊情趣。木偶戲水袖表演的操縱方法:水袖,不僅是傳統戲劇中的一種表演技巧,也是木偶戲表演中刻畫人物、表現戲劇情節的一種手段。常用的水袖表演方法有:單翻...
木偶戲(泉州提線木偶戲),福建省泉州市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提線木偶戲是中國古代一種重要的傳統戲劇形式,主要發祥地在泉州,也叫作泉州提線木偶戲。其起源於漢代,盛行於唐代,古時被稱作“懸絲傀儡戲”,具有巫文化和“人神溝通”等性質;同時,傳統的提線木偶戲劇目採用了木偶頭雕刻工藝,隱含了...
中國的木偶戲興起於漢代,至唐代有了新的發展和提高,能用木偶演出歌舞戲。宋代是中國木偶戲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木偶的製作工藝和操縱技藝進一步成熟。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明代木偶戲已流行全國各地,經濟發達的南方各省區木偶戲更為繁榮。《列子·湯問》記載的“偃師造神奇木偶”和《樂府雜錄》記載的“陳平用木偶美人...
2012年,石阡木偶戲在成都舉行的第21屆國際木偶聯會暨國際木偶節上演出。榮譽表彰 2012年5月27日至6月3日,石阡木偶戲劇目《三討荊州》和《古城會》在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園舉行的第21屆國際木偶聯合大會暨國際木偶節上,經過由中國國內外木偶藝術家組成的評審會認真評審,最終斬獲該屆木偶節“最佳傳承獎”...
木偶戲(臨高人偶戲),海南省臨高縣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臨高人偶戲源於南宋末期。臨高先民求神拜佛逐鬼驅邪時,皆用人型杖頭木偶。後經過藝人改造,搬上舞台,在清康熙年間已形成臨高人偶戲的舞台表演,其舞台不設布幛,演員手擎木偶化裝登台,人與偶在台上同扮一個角色,以人的表演彌補木偶感情之...
郃陽提線木偶戲的表演方法主要就是提線。而提線木偶的操縱難度大,要求手法靈活。表演前,先在戲台上搭一高約1.2米的長板台,前邊用布帳圍起。演出時,演員站在布帳後的木台上,手提木偶在帳前表演,通過線的傳導,把藝人的意圖變為木偶的動作。合陽線偶的系線根據每角的不同,分別分為5到12根不等。旦角...
雅陽鎮歐氏也是泰順藥發木偶的主要流派,代表人物是歐名越。傳至歐明越為第三代,歐明越的兒子也基本掌握了這一工藝製作。藥發木偶是傳統戲曲表演形式的一種,它是“煙花”與木偶結合的產物。藝人根據兩者共同具有的觀賞功能結合起來進行表演,在燃放煙花的同時能出現木偶形象,並且有旋動、翻跟斗等一系列動作,使...
提線木偶戲古稱懸絲傀儡,閩南俗稱嘉禮,又名線戲。是一門古老的漢族傳統藝術。表演時,藝人用線牽引木偶表演動作。乃流行於閩南方言區的古老珍稀的傳統戲劇劇種,數百年形成了一套穩定而完整的演出規制和700餘出傳統劇目。表演介紹 戲劇介紹 被讚譽為“讓木偶活起來”的福建提線木偶戲,即“嘉禮”戲,又稱“加禮”...
"曼特剎《中華大帝國史》記載,西班牙奧斯定會土公使團,於明萬曆三年(1578),由菲律賓來泉州,在官府宴會上就看到木偶戲的演出。明萬曆時,晉江人李九我,官至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民間尊稱"李相國",有許多與傀儡戲有關的軼聞趣事,傀儡戲棚上的對聯"頃刻驅馳千里外,古今事業一宵中",據傳是他書贈木偶藝人...
木偶戲(中型杖頭木偶戲),四川省資中縣地方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歷史淵源 資中木偶源於清光緒年間,發展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製作工藝 資中中型杖頭木偶製作工藝,集川中、南地區諸多木偶戲班技藝之長,採用瓷泥造型,然後石膏脫型,再用草紙、牛皮紙和皮紙逐個糊貼,最後打磨化妝。再經過科學的...
1983年,日本傳統藝能株式會社社長中坪功雄來中國選擇赴日演出木偶表演團體。中方推薦了北京、上海、揚州三家木偶劇團,日方一行抵揚觀看了該團演出的《嫦娥奔月》《火焰山》,被演員精彩的表演所折服,當即邀請該團東渡。該團在日本34個城市作了52場巡迴演出,盛況空前。1986年,揚州木偶戲參加了首屆中國藝術節主...
邵陽布袋戲亦稱“扁擔戲”或“被窩戲”,它是一種僅以一個演員即可完成整場演出任務的民間小戲藝術。也就是說邵陽布袋戲的整個戲班子只有一個人,無論是木偶的唱、表、念、白,還是樂器伴奏都由一位布袋戲藝人完成。邵陽布袋戲的整個舞台和全部的演出行頭僅用一根扁擔即可挑起並可隨意地移至別處搭台演出,因此,...
木偶是木偶表演藝術的核心載體,每一隻木偶都有自己獨特的造型,讓人百看不厭。偶頭粗看相似,細看卻各有不同,或仰面或頷首,或年輕或老態。觀其神態,以形寫神,皆是面色安詳,平心靜氣。泰順木偶的服裝大都由專門的戲劇服裝刺繡藝人承制,泰順線牌頭的掛鈎向後,由竹料製成,線牌固定。泰順木偶的手指、眼珠...
木偶戲(廣東木偶戲),廣東省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廣東木偶戲又稱“嶺南木偶戲”。元代時,浙、閩兩地木偶戲藝人隨南宋朝廷南渡,將這一表演藝術傳入廣東,自粵西地區傳承、發展並傳播到全省。清末民初,廣東木偶戲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2011年5月23日,廣東省木偶藝術劇院申報的木偶戲(廣東木偶...
木偶戲(杖頭木偶戲),江蘇省演藝集團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文化特徵 江蘇省演藝集團木偶劇團,移植、改編、創作了一批以木偶絕活為龍頭的精品力作,形成了“形神兼備、瀟灑俊逸”的藝術風格。在秉承傳統舉功、捻功、走功、頭功的基礎上,還創新發展了木偶作畫的絕技,在長期的國內外演出中,得到...
《木偶的戲劇》是已完結的一部懸疑推理類網路小說,作者是孫了紅。內容簡介 魯平公然向私人大偵探霍桑發出挑戰,魯平故意聲張欲盜竊富商收藏的吳道子繪畫的情節,讓受委託保護古畫的大偵探霍桑被魯平牽著團團轉,不明不白地中了一些稚拙的圈套。但是整篇故事中的描寫手法卻顯得十分平庸拙劣,既看不到“俠盜”的老練機警...
木偶戲(七都提線木偶),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傳統戲劇。2016年,木偶戲(七都提線木偶)列入江蘇省省級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戲劇類項目 。歷史淵源 七都提線木偶,俗稱崑曲木偶,誕生於清代道光年間,依託於七都鎮吳越村姚氏創立的“公記保和堂”進行演出。七都提線木偶採用人偶同台的形式對崑曲進行豐富...
木偶戲,甘肅省慶陽市,正寧縣傳統傳統戲劇,甘肅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保護單位為甘肅省慶陽市正寧縣文化館。歷史淵源 木偶戲 木偶戲俗稱“泥頭戲”,是一門集音樂、演唱、繪畫、雕刻為一體的綜合戲劇藝術。它以其內容的質樸美、形式的原生美、演藝的兼容美、音樂的和諧美長期根植於民間,成為正寧農村民眾...
清康熙年間修撰的《臨高縣誌》記載:“臨俗多信奉神道,不信醫藥,每於節例,端木偶於肩膊,男女巫唱答為戲,曰驅魔妖,習以為常。”據考證,臨高人偶戲於南宋時期由大陸傳入。當時人們每逢災害或病禍,就抬著神公佛香繞村挨戶遊走,並念咒、舞手來“驅神趕鬼”,而後逐步演變為手摯木偶演出的人偶戲,當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