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戲(七都提線木偶),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傳統戲劇。
2016年,木偶戲(七都提線木偶)列入江蘇省省級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戲劇類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木偶戲(七都提線木偶)
- 批准時間:2016年
- 非遺級別:省級
- 申報地區: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
- 遺產類別:傳統戲劇
木偶戲(七都提線木偶),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傳統戲劇。
2016年,木偶戲(七都提線木偶)列入江蘇省省級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戲劇類項目。
木偶戲(七都提線木偶),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傳統戲劇。2016年,木偶戲(七都提線木偶)列入江蘇省省級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戲劇類項目。歷史淵源七都提線木偶,俗稱崑曲木偶,誕生於清代道光年間,依託於七都鎮吳...
提線木偶戲古稱懸絲傀儡,閩南俗稱嘉禮,又名線戲。是一門古老的漢族傳統藝術。表演時,藝人用線牽引木偶表演動作。乃流行於閩南方言區的古老珍稀的傳統戲劇劇種,數百年形成了一套穩定而完整的演出規制和700餘出傳統劇目。表演介紹 戲劇...
提線木偶戲,是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古稱懸絲傀儡,是中國古代一種重要的漢族戲劇形式。簡介 它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從上空提線操縱或藉縛在控制器上的細線而操縱的木偶形體。在簡單的提線木偶中,腿、手、肩和耳以及脊骨底部各縛...
福鼎提線木偶戲是用木偶來表演歷史故事和傳統演義的偶戲藝術形態,是閩浙地區傳統木偶戲的一種。福鼎提線木偶戲源於宋末,流行於明清,民間稱為“七條線”。其主要分布在福鼎白琳、貫嶺等鄉鎮,演出範圍涵蓋了福鼎市各個鄉鎮的村落和閩東與...
提線木偶戲,福建省寧德市柘榮縣傳統戲劇,寧德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柘榮提線木偶戲,俗稱七條線、柴頭戲、抽夜遊,始於南宋。柘榮提線木偶古稱“懸絲傀儡”,由木偶頭、腹籠、四肢、線牌頭等組成,高60多厘米。柘榮木偶戲班對...
楊滴萍,女,漢族,龍巖市連城縣人,1958年11月生,福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提線木偶戲(連城縣)第三批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楊滴萍是連城提線木偶戲第四代傳承人,中學畢業後開始學習提線木偶戲表演,1984年進入連城縣木偶劇團當演員...
木偶戲(海派木偶戲),上海市地方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在20世紀初,海派木偶戲中的提線木偶戲和布袋木偶戲進入上海娛樂場所。20世紀50年代,來自江浙地區的3個杖頭木偶劇團和5個提線木偶劇團繁榮了上海的木偶戲舞台。上海...
在木偶的操作方式上,有別於提線木偶“上弄下”、鐵枝木偶與皮影戲“後弄前”的操縱方式,布袋木偶戲是演員的手掌向上伸入木偶的布套,在布套的覆蓋下進行表演的,屬於“下弄上”,這也與杖頭木偶戲一致。在操縱藉助的工具方面,布袋...
觀眾少,木偶師傅的演出熱情也大大降低了,演出天數從原來的7天減為3天,晚上演出也因觀眾稀少而取消了。不少村民預言,在不久的將來,該村不再有木偶戲演出。靖西壯族提線木偶戲的衰落有主、客觀兩方面原因。主觀方面主要是指木偶戲...
提線木偶戲(蒼南縣)傳統戲劇,木偶戲,傀儡戲
木偶戲裡所有人物、動物以及各種道具,都由藝人自己製作。人物造型誇張,服飾、頭飾力求逼真;動物、道具無不惟妙惟肖。客家地區的提線木偶戲的基本音樂唱腔,同時也會採用採茶、客家山歌、民間小調、五句板和現代歌曲。一些“雜調”也常用...
每個木偶配一塊提線板,板上拴11根提線,木偶操持靈活自如。有一木偶稱郭公,浦城話稱王乞止,類似戲班中的丑角。 文化特徵 劇目分類 浦城提線木偶戲劇目繁多,按朝代分期,節目內容基本分三大類,一是神話類,神仙佛祖故事;二是宮廷...
邵陽布袋木偶戲、高州木偶戲、潮州鐵枝木偶戲、川北大木偶戲、石阡木偶戲、陽提線木偶戲、泰順藥發木偶戲、臨高人偶戲等分支。就演出形式而言,可概括為提線木偶、杖頭木偶、布袋木偶、鐵枝木偶、藥發木偶五種。綜藝節目 ...
提線木偶戲(衢江區)傳統戲劇,木偶戲,傀儡戲
提線木偶人物形象豐富,造型誇張,服飾、頭飾逼真;角色行當生、旦、公、婆、淨、醜齊全,每個行當在台上的動作、行步、舉止均由藝人通過靈巧雙手操縱完成,其表演惟妙惟肖。揭西提線木偶戲的腔調獨特,以漢劇唱腔演唱,有西皮倒板、西皮...
今年泉州藝校有個提線木偶表演班畢業,他們主要學的是傳統的技藝。考慮到目前劇團緊缺的是有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的人才,今年我們又在上海戲劇學院開班,招收了二十五名泉州提線木偶戲的本科生。這樣做的目的在於,通過兩條腿走路的辦法,培養...
在我國的傳統觀念中,木偶戲具有祈福辟邪的功效。因此,民間每逢廟會或者節慶日時,有條件的都會要求木偶戲班子前來演出,從而實現民眾祈福求平安的願望。瀕危狀況 改革開放後,隨著電視的普及,外出打工的農民增加,提線木偶便被徹底遺忘了...
清朝道光、鹹豐年間,木偶製作技術大大提高了。清末民初,林承池、連天章等人,還創造和改進了不少表演藝術技巧,如拔劍、插劍、弄蛇、傘舞、織布、弄鈸等,大大豐富了提線木偶戲的表演藝術。文化特徵 泉州提線木偶劇目題材廣泛,劇本...
福建木偶戲主要分為提線木偶和掌中木偶兩種。公元十世紀開始在閩南地區傳播,日積月累,形成了許多傳統劇目、音樂唱腔,以及豐富的表演技法和體系。但隨著文化傳播方式多樣化,加之其表演技法複雜、練習時間長,年輕人學習和傳承意願不強,...
泉州市提線木偶傳承保護中心是“木偶戲(泉州提線木偶戲)”項目保護單位。所獲榮譽 2019年11月12日,泉州市提線木偶傳承保護中心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獲得對“木偶戲(泉州提線木偶戲)”的保護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