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提線木偶戲
- 批准時間:2009年5月31日
- 非遺級別:省級
- 非遺編號:Ⅳ-23
- 申報地區: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
- 保護單位:龍巖市連城縣民間文化藝術研究所
- 非遺類別:傳統戲劇
提線木偶戲,是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古稱懸絲傀儡,是中國古代一種重要的漢族戲劇形式。簡介它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從上空提線操縱或藉縛在控制器上的細線而操縱的木偶形體。在簡單的提線木偶中,腿、手、肩和耳以及脊骨底部各縛繩一...
提線木偶戲古稱懸絲傀儡,閩南俗稱嘉禮,又名線戲。是一門古老的漢族傳統藝術。表演時,藝人用線牽引木偶表演動作。乃流行於閩南方言區的古老珍稀的傳統戲劇劇種,數百年形成了一套穩定而完整的演出規制和700餘出傳統劇目。表演介紹 戲劇...
木偶戲(泉州提線木偶戲),福建省泉州市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提線木偶戲是中國古代一種重要的傳統戲劇形式,主要發祥地在泉州,也叫作泉州提線木偶戲。其起源於漢代,盛行於唐代,古時被稱作“懸絲傀儡戲”,具有巫文化和...
提線木偶戲,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傳統戲劇,福建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連城提線木偶戲(又名線戲),也稱“傀儡戲”,清末由上杭縣木偶藝人傳入連城,融合了浙江、江西的提線技法,結合連城當地流傳的唱腔和民間小調,經過100多年幾代...
提線木偶戲,福建省寧德市柘榮縣傳統戲劇,寧德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柘榮提線木偶戲,俗稱七條線、柴頭戲、抽夜遊,始於南宋。柘榮提線木偶古稱“懸絲傀儡”,由木偶頭、腹籠、四肢、線牌頭等組成,高60多厘米。柘榮木偶戲班對...
提線木偶戲,福建省寧德市福鼎市傳統戲劇,福建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福鼎提線木偶戲是用木偶來表演歷史故事和傳統演義的偶戲藝術形態,是閩浙地區傳統木偶戲的一種。福鼎提線木偶戲源於宋末,流行於明清,民間稱為“七條線”。其主要...
浦城提線木偶戲,又稱傳子木偶戲,是浦城文人創造,誕生於清順治年間(1644—1661),已有三百多年歷史。浦城提線木偶戲是清初浦城縣士紳在民間提線木偶戲基礎上改造而成,演出內容以歷史故事為主線,唱詞以四言八字為主,道白穿插浦城方言...
木偶戲(郃陽提線木偶戲),陝西省地方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郃陽提線木偶戲(又稱“郃陽線胡”),地處渭南黃河之濱,與山西西部地區相鄰,是中國北方提線木偶的獨有之秀。明末清初,號稱“關中八高士”之一的郃陽舉人...
2012年12月,泉州提線木偶戲在內的“福建木偶戲人才培養計畫”成功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優秀實踐名冊。劇種簡史 木偶劇是由演員操縱木偶以表演故事的戲劇,又名傀儡戲。由來 中國木偶藝術,是中國藝苑中一枝獨秀的奇葩。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木偶戲(廿八都木偶戲),浙江省江山市地方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廿八都木偶戲系提線木偶戲,於明代自江西傳入,唱腔為贛劇宜黃派。傳入廿八都後,即以師徒相授形式傳承,已傳承了18代,至21世紀初約有500年歷史。廿...
壯族提線木偶戲是廣西靖西縣一種土言土語、土曲土調的民間戲曲藝術,以題材、表演、唱腔、演出習俗等特色,深受壯族民眾的喜愛,流傳於靖西、德保、天等一帶。靖西提線木偶戲,亦稱壯族吊線木偶戲,當地人又稱“土戲”,屬南路壯戲主要戲...
梅縣提線木偶戲古稱“傀儡戲”,客家人稱“吊線戲”,其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相傳,梅縣提線木偶戲是明朝萬曆年間,由江浙地區經福建閩西上杭傳入,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是中國稀有提線木偶藝術之一。梅縣提線木偶戲是各種木偶戲中和木偶...
2008年8月8日,令全球為之矚目的第二十九屆奧運會在北京的“鳥巢”隆重開幕。出人意料的是,在開幕式文藝演出中,代表中國戲曲文化登場的,不是號稱“國劇”的京劇,而是來自福建泉州的提線木偶戲《四將開台》。事後許多中外媒體的記者...
客家傳統戲劇,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在江西客家博物院圍龍屋“搖籃遺韻”館展示著贛南最獨特的一個劇種贛南“客家木偶戲”。 客家木偶戲,也稱為是提線木偶戲,是木偶戲的一種,在古代稱為是傀儡戲,而在客家地區舊稱“吊線戲”。
梅州木偶的代表項目主要包括五華提線木偶戲、梅縣提線木偶戲等國家級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提線木偶戲,客家地區舊稱“吊線戲”,古稱“傀儡戲”,始於漢代,興於唐代,盛於宋代。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傳統戲劇。伴隨著客家人的第三次...
《大名府》(Daming Prefecture),中國泉州提線木偶戲劇目。由中國皮影木偶劇團1957年訪問法國演出時改編創作,並在巴黎馬里尼劇場首演。以《水滸》故事梁山泊好漢化裝成雜耍藝人,混入大名府劫法場解救盧俊義為主線,穿插多種雜耍表演,如...
木偶戲(紫金提線木偶戲),流傳於廣東省紫金縣的傳統戲劇,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基本特徵 紫金提線木偶戲用客家方言演唱,唱腔音樂由粵劇、花朝戲唱腔、民間小調、山歌曲調衍生而來,有20多種曲牌,自成一格。唱詞、道白自然。舞台...
泉州提線木偶戲,福建省泉州市傳統戲劇,福建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歷史淵源 泉州提線木偶戲古稱“懸絲傀儡”,閩南民間俗稱“嘉禮”,又名線戲。唐末王審知入閩稱王時,傀儡戲隨之傳入泉州。到了宋代,已在泉州民間廣為流傳。明代的...
玉山提線木偶戲,中國江西省上饒市玉山縣傳統戲劇,江西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簡介 玉山提線木偶戲,又稱傀儡戲。歷史上,玉山“偶像迎神”的社祭活動非常頻繁,而木偶戲就起源於“社祭”活動。因自古盛興“社祭”靈像活動,木偶...
德保壯族提線木偶戲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第七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申報地區是德保縣。傳承保護 2018年12月20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印發《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公布 第七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代表性項目名錄的...
1954年《華東戲劇觀摩演出大會紀念刊》在閩西提線木偶戲的介紹中提到"明初,有上杭縣白沙鄉農民李氏兄弟二人至浙江溫州習技提線木偶。三年藝成,攜八個傀儡歸去,後來播傳粵東各地。"據更詳細的考證,粵東客家地區的木偶戲是在明代由江浙...
《鬧春》,提線木偶戲。2022年,在第26屆“中國少兒戲曲小梅花薈萃”上演出。演出信息 2022年,在第26屆“中國少兒戲曲小梅花薈萃”上演出。所獲榮譽 2022年,在第26屆“中國少兒戲曲小梅花薈萃”上,榮膺集體節目“小梅花”稱號 。
木偶戲(政和四平提線木偶戲),福建省南平市政和縣傳統戲劇,福建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政和四平提線木偶戲是明代四平腔的遺響,也是明代戲劇四大聲腔之一的弋陽腔之餘續。這個古老的劇種,是民間宗教性傀儡與“說史”表演相結合的...
合陽提線木偶戲是合陽縣獨有的古老的傳統戲劇劇種,民間俗稱“線戲”“線猴”“線胡”或“小戲”,又稱“線腔戲”,俗稱“線胡胡戲”。1957年後為了和搬上大舞台由人扮演的大戲相區別,一度曾稱為“線腔戲”。合陽線戲,又稱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