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提線木偶戲,中國江西省上饒市玉山縣傳統戲劇,江西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基本介紹
- 項目名稱:玉山提線木偶戲
- 主題詞:傳統戲劇,木偶戲,玉山縣
- 認證級別:省級
- 項目分類:傳統戲劇
- 起源時間:宋代
- 認證時間:2010年
- 認證批次:第三批
- 申報地區或單位:中國江西省上饒市玉山縣
- 所屬國家:中國
簡介,歷史淵源,基本內容,基本特徵,主要價值,瀕危狀況,保護措施,
簡介
玉山提線木偶戲,又稱傀儡戲。歷史上,玉山“偶像迎神”的社祭活動非常頻繁,而木偶戲就起源於“社祭”活動。因自古盛興“社祭”靈像活動,木偶漸漸被尊為“神”,木偶戲得到很快的發展。受宋雜劇和南戲的影響,木偶戲在當時南宋的都城臨安(杭州)風行一時,它的傳播發展方向受當時的政治因素影響,只能南遷西移,玉山木偶戲逐漸擺脫“迎神賽會”的宗教牽制,成為職業戲劇班社而流行。當時玉山的木偶戲班農忙務農,農閒務藝。後隨著場數不斷增加,藝人們逐步離土離鄉,成為專業木偶戲表演戲班。因玉山位居贛東北,毗鄰浙江省,是南宋京城木偶戲進入我省的第一站,之後才傳入上饒、橫峰、福建、泉州、贛南、廣東等地,故玉山木偶戲屬重要源頭之一。
歷史淵源
玉山縣地處閩浙皖贛四省邊界,有“兩江鎖鑰,八省通衢”之稱。玉山經濟活躍,文化繁榮。有關史料證實,玉山在宋代已具有戲曲活動。
木偶戲在古時被用於巫術、祭祀和道士作法之用,木偶稱傀儡,故又名傀儡戲。木偶戲為戲曲的起源、形成、沿革、發展提供了豐富的歷史研究資料。玉山木偶戲早在玉山尚未建縣之前的土著人們之中就存在,以“社”文化為主體,可追朔到周代之前,主要依託“社祭”活動存在。明代治內有碑文記載:“松柏有靈,夏殷為社,梨園崛起,世俗相沿,由來舊也。”另文成鎮楊宅村古碑《下洋社重修記》載:“老郎呂望、儡陣破殷……”玉山“偶像迎神”的社祭活動非常頻繁,木偶戲起源於“社祭”活動。唐代右宰相、畫家閻立本流放玉山居住十二年,曾對木偶的造型有過改進。宋代風行“兢神佞佛”之風俗。據清同治《廣信府志》之“地理·風俗”載:“(玉山)唐置縣,始親政教。宋南渡人文蔚起,舟車輻輳甲南國,自元迄明,風景不殊……惟歲及秋,兢賽神佞佛,士女填咽,酣歌恆舞,侈費不貲。”因自古盛興“社祭”靈像活動,木偶漸漸被尊為“神”,木偶戲得到很快的發展。受宋雜劇和南戲的影響,木偶戲在當時南宋的都城臨安(杭州)風行一時,它的傳播發展方向受當時的政治因素影響,只能南遷西移,玉山木偶戲逐漸擺脫“迎神賽會”的宗教牽制,成為職業戲劇班社而流行。因玉山位居贛東北,毗鄰浙江省,是南宋京城木偶戲進入我省的第一站,之後才傳入上饒、橫峰、福建、泉州、贛南、廣東等地,故玉山木偶戲屬重要源頭之一。
玉山木偶戲班在木偶戲界和戲劇班社中,影響比較廣泛。如今在玉山縣保存較為完整的只有下塘鄉提線木偶戲班,其形成年代在宋代。先前的木偶戲班農忙務農,農閒務藝。後隨著場數不斷增加,藝人們逐步離土離鄉,成為專業木偶戲表演戲班。
基本內容
演出時分社戲、會戲、廟戲、祠戲、家戲、喜戲、報賽戲(對台戲)等。不同的場合唱不同的劇目。如:社戲一般連演三天三夜,多演連台本戲,如《目蓮》等。其它劇目據東家點戲而演。劇目冊稱“竹讀”,演出時將東家所點的戲名竹牌掛在台前右邊,每劇一換。宋、元以前的早期木偶戲,演唱內容以《詩經》中祭祀詩為主,屬於宗教儀式中的一項內容,進入明代以後逐漸成為職業戲劇班社,以演《奶娘傳》《目蓮傳》為主,也演《梁祝姻緣》、《三國演義》、《楊家將》、《封神榜》等傳統戲劇劇目,清後增加玉山班劇目。
明代木偶戲音樂唱高腔曲牌體,分韻、贊、賦、頌、曲、調、腔七科。如《濟弧科》的“十方韻”等,《開啟科》的“爐香贊”、“無為賦”等,《解結科》的“勸世頌”等,均一唱群和(即幫腔)清代後融入板腔體的曲調腔,增加弦樂,與玉山班(信河戲)音樂相通。
玉山木偶有祖師像二十四個,對應著“杭州風火院鐵板頭二十四位老郎師傅”,生、旦、淨、末、醜之偶各有歸屬。演出時伴奏樂器有先鋒、嗩吶、二胡、笛、鑼、鼓等。
基本特徵
玉山提線木偶戲盛極一時,表現形式新穎,表演難度極大,線是提線木偶戲中木偶的生命,一般有7線、9線、14線、任意線,各八個木偶,表演時根據劇情需要從中選擇。演員表演時中指無名指小指操縱木偶頭部細微動作,右手從食指起,四指掛線,作木偶手腳活動、大拇指作撥線之用。木偶的眼、口、牙、手指活動自然。嗩吶、二胡、鑼鼓,多般傳統樂器齊聲合奏,甜美的贛劇唱腔沁人心脾。木偶頭像由藝人精雕細畫而成,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生、旦、淨、末、醜木偶形象的定式。
主要價值
玉山提線木偶這項藝術,已傳承了上千年。在古時被用於巫術、祭祀和道士作法之用,又稱傀儡戲,逐步發展成“仿人體活動制具”的表演藝術,是我國寶貴且古老的文化遺產。
瀕危狀況
由於現代科技的衝擊,玉山提線木偶戲的表演已經越來越不受歡迎,提線木偶戲的表演者已經沒有固定的收入,因此願意表演的藝人越來越少。而且由於玉山提線木偶戲的表演不賺錢,年輕人沒有人願意學習,形成惡性循環,因此玉山提線木偶戲的傳承和發展問題迫在眉睫,玉山提線木偶戲的表演技藝瀕臨消逝。如今在玉山縣保存較為完整的只有下塘鄉提線木偶戲班。
保護措施
為了更好地傳承提線木偶,玉山縣企業文化周農民藝術節、社區文藝匯演等各項文藝演出活動,讓非遺走進市民中間,成立了玉山縣下塘鄉木偶戲藝術團,製作和修復了木偶及道具,添置了音響設備。在每年的文化遺產日前後,深入學校為學生表演提線木偶戲,宣傳玉山優秀傳統文化,進行鄉土文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