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戲(文昌公仔戲)

木偶戲(文昌公仔戲)

木偶戲(文昌公仔戲),流傳於海南省文昌市地方的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文昌公仔戲又稱“木偶戲”,是具有海南地方特色的一個戲曲藝術品種。元代時海南已出現俗稱為“公仔戲”的手托木頭班,用於表演的公仔(偶像)頭部約40厘米,以木頭雕刻,上半身以藤竹編織肩膀,兩手用木刻成,下半身用袍裙遮掩,而以靴、鞋代腳。為便於操縱,偶身插以木棍或藤條。演出舞台闊一丈左右,以布幔圍遮,表演者在幕後唱戲,同時操縱偶像在幕前表演。偶像包括生、旦、淨、末、醜及佛祖、女媧、海龍王、聖母、雷公、雷婆、老虎、仙女等二十多種形象,其表演有手勢擺動、拱手作揖、跺腳、拂袖、跪馬、滾翻,眼睛轉動、嘴巴張合、雙手抓拿等十多種程式,可根據劇情的需要靈活運用。公仔戲唱腔來源於兄弟劇種和海南當地的民歌曲調,常用的曲調有中板、高腔、程途、小曲等三十多種,演出劇目則有《吳城之戰》《羅卜挑經》等五百多種。

2008年6月7日,木偶戲(文昌公仔戲)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Ⅳ-92。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木偶戲(文昌公仔戲)
  • 批准時間:2008年6月7日
  • 申報地區:海南省文昌市
  • 遺產類別:傳統戲劇
  • 遺產級別:國家級
  • 遺產編號:Ⅳ-92
歷史淵源,文化特徵,表演形式,演奏音樂,表演道具,代表劇目,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狀況,傳承人物,保護措施,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文昌公仔戲屬仗頭木偶戲,又稱傀儡戲、木偶戲或手托木頭戲。中國較早的木偶戲,在《列子·湯問篇》中曾有記載:西周穆王時,藝人偃師帶了倡優來朝見穆王,倡優能歌善舞,但解剖一看,原來是用木頭和皮革製成的木偶人。據《樂府雜錄》記載,漢代時,木偶曾起到過退兵的妙用。之後就有藝人用木偶作為戲具進行表演,古時稱為“傀儡”。民國十九年(1930年)陳銘樞撰寫的《海南島志》記載:“戲劇之在海南,在元代已有手托木頭戲班之演出,來自潮州。”可知,公仔戲在元代就已傳入海南,比海南大戲劇種瓊劇的產生還早。老藝人相傳,手托木頭戲源於河南開封的仗頭傀儡戲,後因中原戰亂,輾轉流徙,經山東、安徽兩省,又來到潮州,最後傳入海南島。明《正德瓊台志》記載:海南木偶劇是由梨園劇演變過來的。因瓊北地區與閩、潮語言接近,它的藝術形式較快被瓊人接受並吸收,以海南方言、民歌、民間器樂曲演化成唱腔,融入了本地土劇,演繹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逐步成為較具瓊北地區特色的藝術品種,為區別內地的各類木偶戲,民間另命其名為“公仔戲”。
早期的公仔戲只演武打“科白戲”,由一人挑擔演出,只有對白沒有唱腔。明《正德瓊台志》記載:年歲元宵“裝僧道、獅鶴、鮑老等劇,又裝番鬼舞象”,“鮑老”即指公仔戲。說明公仔戲在當時已相當盛行。清初,公仔戲發展為生、旦、淨、醜四個角色,出現了四人戲班,二人操縱木偶,一人吹嗩吶,一人打鑼鼓。清康乾年間公仔戲已有生、旦、淨、末、丑角色,三至四人操縱木偶,四至七人用海南八音樂器伴奏。此時的公仔戲吸收了土劇唱腔,全用海南方言演唱,形成“板腔板為主,並有少量曲牌”的唱腔體系。這種成熟的體制形成後不斷發展完善,一直延續至民國時期和解放後。文昌公仔戲在20世紀50年代十分興盛,文化大革命期間被當作“四舊”禁演,致使精通公仔戲的老藝人們被迫改行,精通公仔戲的老藝人廖廖無幾。文革後又逐漸恢復活動,發展到當下。

文化特徵

表演形式

文昌公仔戲班比較穩定的形制一般為7人,前台撐公2人,後台伴奏5人,根據需要可多可少。戲班的名稱大多以班主姓名、地名或承傳字號命名,如XX公仔戲班、XX木偶劇團等。戲班人員大多來自農村,他們平時務農,班主接到演出活動後,根據需要召集不同樂手和撐公組班演出。在文昌,有父子班、夫妻班、兄弟班、散搭班等,後者較為常見。
前台主要的撐公一般為公仔戲班的班主。後台伴奏為海南八音,通常由5人組成。司鼓師傅(又稱掌板)1人,坐在後台左側,既能看到前台表演動作,又能把握整個樂隊的音樂情緒。他除了打鼓(通常有京班鼓、高音鼓等)、梆子外,還兼打小鑼,有時又兼角色道白,是後台的總指揮。正吹(又稱掌調)1人,負責吹奏嗩吶、拉吊胡,為後台次要位置。吹奏喉管和打鈸由1人兼任。揚琴樂師1人,只負責敲奏揚琴。敲鑼、拉椰胡由另1人兼任。公仔戲班的藝人往往集“唱”“念”“做”“打”“表”等才藝於一身,通常一名撐公在一場戲中不可能只擔任一種角色,為了不浪費人力。有時需要包下所有角色的表演和說唱,甚至擔任後台伴奏,比較靈活。
表演時,撐公一手撐公仔的主棒(主要操縱桿),一手握公仔雙棒(兩支細桿),手與曲肘並用操縱,公仔頭部與撐公處於同一水平線。撐公表演的程式有手勢左右搖擺、拱手作揖、跺腳、拂袖、跑馬、射箭、上下步、扇花、晃牛耳、打虎架、滾翻、跳躍、舞步、眼睛轉動、拂動鬍鬚、嘴巴張合、舍伸縮、手抓拿等約20種,根據劇情需要靈活運用。

演奏音樂

文昌公仔戲是由梨園劇演變過來的,具有福建、潮州木偶音樂的傳統特質。同時,文昌公仔戲吸收了海南土戲(後來的瓊劇)的音樂形式和海南傳統八音樂曲的音樂曲調,從而構成了其獨特的音樂特色。公仔戲的曲牌素無文字記載。經過專家分析,其常用的唱腔可分為三類,即板類、腔類、曲類。板類以中板為主,有數字板、疊板、急板、煞板、哭板、嘆板等;腔類有高腔、教子腔、古腔、陳訴腔、爭辯腔、太和腔、五更腔、江浪腔、醒嘆腔、走神腔、乞吃腔等;曲類有程途、五回頭、單滾尾、哭流水等。
公仔戲演出的伴奏音樂源於民間的八音樂曲。常用的八音樂有鼓樂、吹奏樂、絲竹樂等100多種。如《大開門》《萬歲喜》《叩皇天》《送京娘》《萬花燈》《拜堂》《歡宴》《南陵》《玉樓》《迎春》《西梅》《歸巢》《春封》《胡廣》等,還有伴腔、動作、牌子鑼鼓譜50多種。

表演道具

文昌公仔戲的道具包括公仔、服飾、兵器、戲台等。隨著時代的發展,其道具和演出工具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了更新,如添置新的公仔造型、音響設備等。通常7人戲班有3個大木箱,兩箱裝公仔,一箱裝鑼、鈸等小道具。演出前1至2小時,班主會用小卡車把道具搬到演出點,戲班成員自己動手把戲台結構搭好。台寬約3.5米,前方一塊小屏風,撐公站在屏風后操縱木偶,戲班名稱一般標於戲台上方的布簾,表演劇目名稱寫在一塊長方形標牌,掛於舞台前方左側或右側。攜帶公仔的數量有18-21身,一般至少18身,及一身小公仔(華光祖師偶像)。
根據角色的不同,公仔被製作出不同的造型、頭型、髮型、面部、衣服、帽子、頭冠等,均有明顯區別。普通公仔頭圍尺寸(繞耳測量)為39cm到45cm不等,頭頂到脖頸的高度約為25cm。主棒的長度約為18-24cm,兩支小操縱桿長度約為39.5cm左右。公仔偶像用木頭雕刻而成,角色有生、旦、淨、末、醜、佛主、龍王、雷公電母及各種動物、各路神仙20多類100多種。公仔偶像眼能動、嘴能張、舌能伸、須能抖、手能拿,製作美觀精緻,不同角色其功能不同。

代表劇目

文昌公仔戲劇目繁多,劇本主要來源於外來劇目及改編劇目和後來創作的新劇目,常演的劇目有300多個,多為繼承歷史以來的傳奇戲,如《三打白骨精》《白蛇傳》《三英戰呂布》等。也有改編、移植的古裝戲如《拜月記》《梁山伯與祝英台》《三江考才》等,以及少量新創作的時裝戲《糟糠之妻》《大義滅親》等。近兩年,文昌市文化館搶救性採錄了林師機、楊許儂、林鴻吾等老藝人,已完整整理出了《三江考才》(又名《乞丐狀》)、《書樓投情》、《三孝賢》、《兄弟情》(又名《大嫂新官》)、《五代拜壽》、《仙姬賜福》(文昌木偶神話劇)、《皇姑救嫂》、《錦花香羅錦》、《書樓鴛鴦情》、《三娘教子》、《好哥嫂》等13部經典劇本。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文昌公仔戲是不朽的民間藝術瑰寶,它融文學、美術、音樂、戲劇為一體,在海南流行四五百年而不衰,具有藝術、民俗等多方面的研究價值。

傳承狀況

文昌僅有少數幾個商業化運作較好的戲班能夠常年演出,其他戲班接演頻率較低,甚至依靠文化部門組織的公仔戲展演才會演出,基本處於“少演多休”的半癱瘓狀態。不少藝人寧願到瓊劇團表演人戲,也不願繼續表演公仔戲。其整體生存狀況堪憂。
在調查中發現,文昌精通公仔戲的老藝人大多已相繼去世,只有少數老藝人能夠熟練掌握公仔戲,年輕演員除少數學藝較早者大多不精通表演,如《武松打虎》唱段的撐公技法只有少數老藝人掌握。少數的老藝人堅守著傳統公仔戲,如林洪梧老藝人指出:現在較多戲班在演古裝戲時,梅香稱其認為“老爺”是錯誤的,應稱“家老爺”才對。在出演小戲“拜八仙”時,把“居住龍宮院,龍鬚七尺長,龍頭出玉角,龍眼閃金光”這句重要台詞忽略了。據了解,公仔偶像的雕刻製作工藝繁雜,對製作技藝要求非常高,文昌市能夠製作公仔偶像的藝人僅有2人。文昌公仔戲的傳承面臨青黃不接,後繼乏人的困境。

傳承人物

潘儒富(1886年—1964年)是文昌的公仔戲藝人,與清代名流潘儒出同鄉。他18歲學藝,拜當時著名公仔戲藝人符和誅為師,練就了高超的藝術造詣。不但“撐公”栩栩如生,而且演唱各角色腔調動聽。學成後,同其兄創立了溪北木偶劇團。在近60年後演戲生涯中,潘儒富對改革公仔戲“活”的藝術嘔心瀝血,敢於把前人傳下來的公仔偶像與偶像製作藝人研究創新,在劇目方面,將低俗的內容去除,保留其生動活潑、滑稽風趣的特點,賦予頻臨消亡的公仔戲新的生命。其主演的《三江考才》《白牡丹》等一大批燴炙人口的傳統劇目,為世人所流傳。解放後,潘儒富改革公仔戲題材,開創了演文明戲的先河。他精心收徒傳教,先後培養了黃文愛、沈越希、陳玉樹等多名徒弟。其徒弟後來創辦的公仔戲班,至今還活躍在文昌、海口等地。

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文昌市文化館獲得“木偶戲(文昌公仔戲)”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木偶戲(文昌公仔戲)項目評估合格,文昌市文化館獲得該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2017年11月18日上午,2017海南世界休閒旅遊博覽會開館,文昌公仔戲在文昌館展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