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是指企業在考核期內,期末國家所有者權益大於或等於期初所有者權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 時間:企業在考核期內
  • 實質:國有資產
  • 功能:運用資產證券化工具處理不良貸款
證券化,增值途徑,增值意義,增值策略,

證券化

(一)國有銀行不良資產證券化
銀行業不良貸款證券化的主要途徑是通過資產管理公司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運用資產證券化工具處理部分不良貸款。理論界對其具體操作有幾個思路,但還相對不成熟。處在探索階段。
銀行將不良貸款組合,以一定折扣出售給特設交易機構,特設交易機構通過證券機構向投資者發行證券。這是資產證券化的一般思路。但是在我國現實情況下.由於特設交易機構只可能是資產管理公司自身,這樣便無法實現原始權益人和特設交易機構之間的破產隔離將資產證券化擴展到股權證券化.把目前實施的“債轉股”中轉化的股權進行資產證券化。債轉股把原來的銀企之間的債權債務關係轉變為與資產管理公司之間的持股與被持股的關係,企業原來對銀行的還本付息轉變為對資產管理公司的按股分紅。對資產管理公司而言,債轉股的資產證券化中,股權如何出售和變現是關鍵。而在現實情況中,股權的退出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
儘管現階段不良貸款證券化還存在諸多問題,但可以通過提高資產質量、改善制度條件和刺激市場需求等手段逐步解決,銀行的不良貸款證券化仍將是我國國有資產證券化的主要發展方向之一。
(二)國有企業基礎設施資產證券化
從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上看.國有企業的基礎資產適合於證券化。我國屬於開發中國家,國有企業正處於迅猛的發展上升階段,基礎設施建設量相當大.特別是在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和開發西部的進程中,基礎設施的建設又將迎來一個新的高峰。目前,我國國有企業的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大多由企業自有資金銀行信貸來籌資,但仍難以滿足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需求。基礎設施建設的特點是建設周期長、資產投資量大 回收期長、風險較低、回報穩定等等.這些特點完全符合資產證券化的發行條件。而另一方面.雖然我國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企業可以通過發行一些債券融集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但從某種程度上講,這些債券的發行面仍然狹窄,並沒有帶動更多的投資者的投資熱情。所以,用資產證券化來融資,有利於緩解基礎設施項目資金短缺的矛盾,彌補資金上的缺陷,充分發揮資產證券化的融資功能,改善國有企業的融資渠道。資產證券化操作簡單化,又降低了融資成本,同時,又不會改變股東結構,有效的保持了所有者權益。所以說,基礎資產證券化能有效的解決國有企業發展過程中基本建設資金短缺的問題從另外一個角度.國有企業還可以在基礎設施建設的過程中也可開展諸如資產未來經營收益證券化、資產租賃收益證券化等多種形式的融資行為. 目前上述兩種證券化產品在我國已有開展,實施順利。國有資產租賃、基礎設施未來經營收益證券化的有益嘗試,可以作為今後國有企業基礎設施資產證券化的良好借鑑。
(三)國有企業應收賬款資產證券化
我國國有企業擁有一大批質量良好或是通過重組後質量可以提高的應收賬款,但南於這些應收賬款的存在.使企業背上了沉重的還貸包袱.增加了,企業的財務費用和經營風險.同時由於大量應收賬款的存在.導致企業信譽下降,以致於更難獲得必要的資金。另外.我國居民的資金供給能力始終很強,大量的閒置資金滯留於銀行,這些資金中的相當一部分迫切希望尋求較高回報且安全可靠的投資方式。有選擇地實施應收賬款資產證券化.並逐步推行這種模式的資產證券化.既可以加速企業資金的循環和周轉,又可以為投資者提供一個理想的投資工具。

增值途徑

鑒於國有資產主要掌握在國有企業,所以本文僅以國有企業為切入來分析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1、改革配置國企經營管理者的方式。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與完善,企業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企業管理工作更加複雜化和專業化,這就迫切需要一批理論水平高、管理能力強、經驗豐富的職業經營管理人才,迫切需要一種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人才配置方式我國國企現行的人事制度——經營人才的行政配置方式弊端重重,已經不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末,國企經營管理者的配置方式必須改革 在發展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必頸通過自由競爭規律和市場機制來完成對國企經營管理人才的配置
2.組織結構轉型。
隨著經濟壘球一體化的進程和知識經濟的井起,企業組織可利用的技術手段——信息技術和專業知識技術正迅速成為企業組織運作的基礎:它使企業組織應付環境不確定性的能力提高。這一結論使原有的壘字塔的組織結構日趨萎縮,取而代之的是系統學習為枉心、扁平式組織形態的出現。於是,各種各樣的組織形態應運而生。
如:學習型組織、團隊型組織、樞紐型組織、網路型組織等等 國有企業要想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必須適應這一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
黨的十五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圉有企業改革和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要“從戰略上調整國有經濟布局和政姐國有企業。著眼於搞好整,卜國有經濟.推進國有資產合理流動和重組,調整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積極發展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放開搞活中小企業。”
(1)為什麼要對國有企業進行戰略性改組?
第一, 因為長期形成的國有經濟結構不合理,重複建設嚴重。多年以來嚴重的低水平重複建設.導致國有企生生產能力低水平過剩現象非常競出,企業經濟效益下降。第二,國有企業資本集中度低,規模效益不明顯,與國外大企業相比.國有企業市場應變能力和競爭力明顯不足。第三.國有經濟包攬過多,行業分布過寬,企業數量焱多,力量分散.重.最不突出,嚴重製約了國有經濟主導作用的發揮。第四,當前全球高新技術發展日新月異.企業的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已成為世界潮流:我國在加入世霄組織以後.對外開放的領域和深度椅不斷加大,世界上大的跨國套司特特進入我國投資建廠,從資本市場到產品市場、從技術市場到服務市場、從國際市場到國內市場,我國企業均面臨與大型跨國套司的競爭。
(2)採取哪些連徑?取得成效如何?近年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改革方針,各地努力探索,進行國有企業戰略性改組,採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重大進展:一是堅決壓縮長線產品的生產能力,重點對坊織、煤炭、冶金、製糖等行業的生產能力和布局進行調整,已初見成效;二是集中力量搞好一批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的工作,一批大型企業通過股份制改造債轉股等措施,充實了資本金、增強了經濟實力和競爭力,促進了企業經營機制的轉換;三是通過加大技術改造投入和技改貼息等措施,提高企業技術裝備水平,加快了企業產品更新換代和產業升級的步棧,並通過海外上市、融資等促進國內新興產業的發展;四是通過政企分開和行業改組,形成了一批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跨國經營的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促進了產業結構的合理化和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五是通過改組、聯合、兼併、租賃、承包經營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多種形式放開搞活國有小企業邁出了實質性步伐,很多國有企業逐步恢復生機實踐證明,對國有企業實施戰略性改組的方針是正確的。
債轉勝是國家從1999年4月開始推行的一項旨在促進處於困境中的國有企業擺脫虧損狀況和降低銀行壘融風險的一項措施。
實行債轉股可能帶來的風險:
(1)債轉股並不能真正地減輕企業的負擔,只是承扭者發生了變化。如果國有企業的經營搞不上去,國有資產的流失仍是不可避免的。
(2)債轉股並不能真正地化解金融機構的風險。雖然AMc接管了銀行的不良資產,可以使銀行暫時擺脫不盤貴產的困擾,降低目前的金融風險。但是如果銀行的金融機構不健全,誰也不敢保證銀行不套再陷入不盤資產的困境。同樣,如果企業的盈利能力沒有提高,那麼這種操作無非是把銀行不能收回的債務無奈件轉嫁路了AMC。風險只不過是椰了個地方,最終風險仍將由財政投資加以解決因此,通過以上分析.要達到“雙贏”目的,迂必須具備以下奈件:① 商業銀行本身應當健全自身的法人治理結構,建立有效地激勵約束機制和風險管理程式 ② 商業銀行持股後,應享有其他股東依《公司法》所享有的一切權利.以使持股的商業銀行能參與“債轉股”企業的法人治理蛄構,轉換其經營機制.重建銀企間信用關係,提高貴產的獲刺能力③堅決實行政企分開.按市場機制辦事④ 完善我國有關法律制度.
5、降低信息成本問題。
我國的走中型盤業走都是國有企業。全體套民是國有盤業的最終所有者或初始人。由於全民太廣泛和分散,面對如此焱多的國有企業的經營管理問題,只能通過適級委託+形成了如下複雜的委託結構鏈:仝民人民代表走套 國家政權機構 國有資產管理部門 國有資產經營機構一企業中的產權主體。國有企業的忌經理一國有企業的部門經理 國有企業員工如果不存在信息問題.國有企業的代理問題應不成問題 然而.現實中的國有盎業由於高度的信息不對稱性,獲取信. 成本太高,信.包的價值使得代理人有隱藏特徵和隱藏努力的動機.由此帶來了一些代理人“內盜”國有資產,提供虛假的信.包報告和解釋.以廈主人無法發現代理人的許多不法行為 無法蔣經營管理的責任量化到個人因此,解決好信息問題是解決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關鍵問題之一。解決信.包問題的關鍵是設計一套制度,使得能以較低的成本獲得、傳遞與甑別代理人的信息。

增值意義

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意義重大,可從一下兩方面來闡述。
1、國有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前提
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是維護社會簡單再生產從而進行擴大再生產的必要條件,也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前提。
實行資產保全概念,有利於維持企業的經營規模和生產能力;有利於企業實物資產的重置與更新,從而提高國有資產經營效益,增加國有資產的積累;有利於保障所有者權益,落實企業的法人財產權和自主經營權,並明確企業經營者的經營責任。特別是現代企業制度下,資產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之後,所有者和經營者之間的關係是一種委託與代理關係,從形式上看是所有者之利益,經營者之責任所在,是評價企業經營者業績的標準。甚至可以說,實現國有資產增值最大化是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國有資產保值為投資者及企業內部和外部各有關方面進行經營決策提供相關、可靠和有用的財務信息。企業資產的保全和增值直接反映企業的資本規模、生產能力以及企業的經營損益和創利能力,是各有關方面經濟決策者的重要依據;有利於企業正確計算損益,合理分配利潤,避免虛盈實虧、資產流失、侵吞資本的“短期行為”的產生。
2、促進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
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對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表現在一下三方面。一、國有資產的收益是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方面,而財政收入和和財政支出是財政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政府可以通過財政支出實現穩定社會,控制和引導經濟發展方向的目標。二、可加強國有資產的控制力。用較少的國有資產控制和運作巨大的社會資產,很好地體現了國有資產與其他所有制相結合,擴大了國有資產在社會資產中的主導地位和控制地位。三、我國憲法明確規定國有資產所有權屬於全國人民,保障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就是保障全國人民資產的保值增值,這對於促進社會安定團結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可以發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意義重大,它是保證國有資產不流失,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是實現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措施,更是中央企業的重大政治責任和歷史責任。

增值策略

從上文闡述可以發現,國有資產管理尚存問題,保值增值工作意義重大,那么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逐步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
1、 強化國有資產監督管理
無規矩不成方圓,強化監督管理才能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一、完善國有資產監督制度,依法規範管理。認真貫徹執行國有資產管理的有關檔案精神及政策,切實採取有效措施,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做到依法規範管理,使企業從思想上重視國有資產管理,掌握國有資產管理的有關政策。
二、建立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實現資產管理信息化。為防止資產清查的前清後亂,儘快建立國有資產動態管理系統,使國資部門及主管部門能及時、全面的掌握國有資產的總體情況,以利於資產管理的透明化和資源共享。
三、加強基礎建設,落實責任,確保國有資產安全完整。完善資產管理制度和監督制度,通過內部制約機制和外部制約機制相結合,使每一個環節都有章可循,發揮制度建設的保障作用。明確法定代表人為國有資產管理的第一責任人,並由主辦會計、實物保管員等組成國有資產管理隊伍。加強國有資產產權占有登記,使企業的產權權屬更趨於明晰,明確管理目標。要建立起由出租、承租雙方共擔專門用於固定資產方面的維修基金
四、堅持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處理好國有資產管理、監督和營運的關係。建立並完善國有企業出資人制度、明確分工、各負其責;明晰產權,認真履行產權界定和登記制度;深化中央和地方各級相關職能部門的改革,建立新型高效的國有資產國家管理體制;加強出資人財務監督,努力完善財務預算和決算管理制度。
2、 理順產權關係,明確產權責任
管好國有資產,最關鍵的一個問題是明晰產權關係,使國有財產有人管,管得住。對此,要堅定不移地按照國家所有、分級管理、分工監督、委託營運的原則,去做好這項政策性很強、難度很大的工作。具體地說,就是國務院代表國家統一行使對企業財產的所有權,各級國有資產管理局受國務院委託,經營管理各地的國有資產。國有企業作為國有資產營運的最基本單位,應按照《公司法》的規定,建立企業法人財產制度,企業依法獨立支配國家授予其經營管理的財產。在此情況下,企業要建立資產經營責任制,強化對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已實行承包經營的企業,應當將企業財產保值增值指標納人承包指標體系,在廠長(經理)任期滿後要依法對此進行審計,以確保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在界定產權關係的工作中,要按照國有資產管理局下發的《產權界定和產權糾紛處理辦法》明確產權歸屬,以維護國有資產所有者權益,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3、完善會計操作規則和監督制度
首先要明確會計委派職責。委派會計要嚴格執行會計法規、制度,及時、全面、準確組織會計核算,如實反映企業經營和盈虧情況,積極參與企業經營管理,當好“四員”:一、核算員,為經營者服務,及時、準確、真實反映各單位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履行好核算職責;二、監督員,認真落實主管部門有關監管工作的要求,監督所在單位國有資產運營情況責;三、服務員,參與企業經營管理工作,協調落實信貸資金等有關財務政策,當好企業的參謀,樹立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水平;四、信息員,發揮橋樑作用,加強與企業、銀行、稅務等部門的溝通聯繫,做好上情下達、下情上報。
然後要實行會計人員的迴避制度和定期輪換制度。對委派者和經營者有親屬關係或經濟利益關係的,必須實行委派迴避制。為了避免會計人員在一個部門定期工作產生利益關係,影響其正常履行職責,根據監管要求和企業經營業務量的大小,對委派會計進行定期交叉輪崗。
其次充分發揮內審作用,實行事後監督,專設委派審計崗位,每月對所有經營企業進行經濟業務的審核和複查,做到發現問題及時指出,限期整改,儘可能將各種管理漏洞和失誤消滅在萌芽狀態,把企業的經營風險和損失降低到最低,形成會計和審計的雙重監管監督機制。
最後按照新會計準則要求,制定資產管理制度,保證國有固定資產及流動資產的獲取、耗費、維護、處置等會計記錄符合國家新會計制度的規定。
4、強化國家對中介市場的監管,實現國有資產的準確評估
政府加強國有資產評估工作,應當遵循未來收益原則貢獻原則、市場原則、替代原則外在性原則。資產管理部門應該嚴把資產評估關,更新資產評估管理體制,對不同所有制主體之間的聯營要嚴格審查,確保各投資主體的出資價客觀、公正、公平、合理。明確界分非經營性資產與經營性資產。引入“市場禁入制度”,加強對中介機構的管理。各級資產評估管理部門應嚴格加強對資產評估中介組織的監督管理,尤其是對評估機構的執業能力,執業道德等方面的審查。對於實施違法行為的資產評估人員,限制其在一定期間內不得從事相關資產評估業務,情節嚴重的,終身不得從事資產評估業務。
5、 加強對國有資產的監督和檢查
一、加強對各類報表的日常檢查。通過對報表指標的分析,檢查企業經營狀況,考核其經營業績,綜合評價國有資產的運營狀況。應重點分析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率及國有資產收益率等指標的變化是否正常,發現問題及時組織重點或者專項檢查。
二、開展定期檢查。重點對國有企業資產產權登記、產權界定、運營質量以及收益分配等方面進行檢查,以確保國有資產安全完整。
三、必須切實加強對國有企業對外捐贈的監督管理,尤其要把國有企業與私營企業、合夥企業之間的經濟往來作為檢查監督的重點,對不正當的捐贈行為一經查出,應嚴肅追究單位。
6、引入EVA 分析指標
經濟附加值(EVA)的理論,淵源出自於諾貝爾獎經濟學家默頓·米勒(Merton Miller,1990 年獲獎)和弗蘭科·莫迪利亞尼(Franco Modigliani,1985 年獲獎)1958 年至1961 年關於公司價值的經濟模型的一系列論文。傳統的財務指標沒有考慮股權資本成本,會計賬面利潤其實並不體現真正的利潤,僅僅是“會計利潤”。而EVA 考慮了投入資本成本,是企業淨經營利潤減去所投入的所有資本成本(包括債務融資成本和權益資本成本)後的差額。
EVA 的總成本被分為兩個部分,即顯性機會成本(會計系統中的全部經營成本)與隱性機會成本(全部資本的機會成本,也是企業的投資者所預期的最低回報率)。可以說EVA 實際反映的是企業一定時期的經濟利潤,是企業財富真正增長之所在。
EVA指標引入國有資產管理工作有重要作用。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PeterDrucker)在哈佛商業期刊中一篇文章中這樣提到,經濟增加值是衡量全員勞動生產率的一個重要標準,它反映了管理人員能夠創造和提高價值的所有方面。所以在國有企業單位嘗試著建立和完善基於經濟增加值指標EVA 的國有企業單位管理模式,對於引導和約束國有企業單位的經營者和高級管理者,降低企業成本和提高企業經濟運行效率,保證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等方面是具有以下幾方面的作用和意義的。首先,有助於全面衡量國有企業單位生產要素利用效率,充分考慮國有資本成本;其次,有助於國有企業單位經營者明晰對所有者的責任,達到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再次,有助於國有企業單位實行更加客觀的業績評價、有效的激勵政策和分配機制。
7、國有資產證券化模式運作
國有資產證券化是近幾年提出的概念,具體操作過程還相對不成熟,處在探索階段。國有資產證券化既是對國有資產的進一步最佳化配置,又能在不增加國有企業負債或資產的前提下實現融資計畫,提高國有企業綜合實力,改善國有企業財務困境,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我國國有企業的困境在很大程度上在於存量資產的僵化,資產證券化最大的功能就在於提高資產的流動性,使缺乏流動性的資產組合起來變現和出售,並且應收賬款、閒置資產等都可以作為證券化的對象,從而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這對於多方參與者都有好處。順利實施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證券化運作的策略包括:政府的政策和制度性支持;證券化的稅務減免;建立中央優先權益登記系統;建立發達的金融體系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