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觀財務政策
巨觀財務
政策的制定主體是作為國有
經營資產所有者代表的國家。巨觀財務政策的調節對象是國有企業,非國有企業原則上不受巨觀財務政策的調節。但在財務政策的某些環節或某些方面也會涉及到非國有企業。巨觀財務政策的政策目標是實現特定的財政、經濟、社會等目標,如實現利潤、提高資金的流動性、降低成本等,但由於國有企業所擔負的社會職能,巨觀財務政策中的很大一部分內容是與經濟、社會等目標相聯繫的,比如推動科技進步、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實現充分就業、以分為投資政策、分配政策、成本政策、折舊政策。投資政策包括投資方向、投資規模、投資結構政策等;分配政策包括
利潤分配的程式、虧損的彌補程式、利潤分配比例等政策;成本政策包括成本的開支範圍和開支標準等;折舊政策包括
固定資產的確認標準、固定資產折舊年限以及固定資產折舊方法等政策。
微觀財務政策
微觀財務政策的主體是企業。微觀財務政策的調節對象是企業的各項財務活動和
財務關係。微觀財務政策的調節目標是實現企業的財務效益。微觀財務政策的制定應當以國家的法律和巨觀財務政策為依據,在國有規定的巨觀財務政策的範圍內,充分考慮企業的實際情況和管理目標。微觀財務政策一般包括籌資政策、投資政策、
利潤分配政策等。籌資政策包括:企業
資金來源的選擇,如擴充資本、發行債券、內部規模、技術發行、對外聯合、在境外設立子公司、所投資產業的選擇等;利潤分配政策包括利潤分配的比例、股利政策等。
財務政策及其在企業管理中的地位
財務政策一般指財務主體利用一定的辦法有意識地改變財務對象,以達到
企業理財目標的指針。財務政策因具有國家和企業兩個不同的主體而產生兩種不同的目標取向和表現形式:
就國家主體而言
財務政策是國家以財務規則、制度等形式對
企業財務方面所作的規範,它是一種強制執行性的財務政策。其基本目標是作為巨觀經濟政策的一種配合,對
企業財務活動進行規範和限制。從財務政策的內容上看,主要包括資本金的來源形式和管理的規定、現金管理辦法的規定、
固定資產折舊辦法的規定、
成本開支範圍和標準的規定、利潤及其分配政策的規定等;從財務政策的表現形式上看,主要是《企業財務規則》和各行業的
財務制度。
就企業主體而言
財務政策是企業在國家財務政策的指導下,根據企業的總體目標和現實要求所制定或選擇的一套自主的理財行動指南,它是一種自主選擇性的財務政策。其基本目標是配合企業經營政策,調整
企業財務活動和協調
企業財務關係,力求提高企業財務效率。從財務政策的內容上看,主要包括風險管理政策、信用管理政策、融資管理政策、營支
資金管理政策、投資管理政策和股利管理政策等;從財務政策的表現形式上看,它是一套自主的、靈活的
內部財務制度
在我國長期以來實行計畫經濟體制的背景下,企業作為政府的附屬物,無獨立自主經營權,
企業財務行為只能是一種被動行為,財務政策也基本上是以國家為主體的強制執行性財務政策,供企業選擇的餘地非常有限,導致企業“無財可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企業作為市場主體地位的確立,特別是具有法人地位的財務主體的確立,企業財務行為成為一種積極的、主動行為,自主選擇性財務政策成為理財人員自主理財的外在表現。在這種情況下,公司財務政策的地位變得越來越重要,它是實現整個企業經營政策和財務目標的重要保障,也是規範和最佳化公司理財行為,提高企業理財效率的重要基礎。
企業財務政策的選擇
企業財務政策涉及到活動的方方面面。從理財內容看,主要包括:融資管理、投資管理、
營運資金管理和股利管理,因此相應的財務政策就有風險管理政策、信用管理政策、融資管理政策、營運資金管理政策、投資管理政策和股利管理政策,下面就財務政策的選擇問題進行討論。
風險管理政策及其選擇
風險是一個較難掌握的概念,如何定義存在著爭議,但無論如何,風險卻是客觀、廣泛地存在於公司的融資、投資、
營運資金和股利管理的全部理財活動中,並且對公司實現其財務目標有重要的,使人們無法迴避和忽視。一般而言,風險和報酬的基本關係是風險越大要求的報酬率越高。因此風險管理政策選擇的目的不在於一味地追求降低風險,而在於在報酬和風險之間作出恰當的抉擇。其決策原則是:當報酬率相同時,應選擇風險小的項目;當風險相同時,應選擇報酬率高的項目;當決策
項目風險大、報酬率也高時,則取決於報酬是否高到值得去冒險,以及決策者以風險的態度。
從理論上講,決策者對待風險的態度是有區別的,可能採取三種態度:願意冒險、迴避風險、中庸之道。據此,可供選擇的風險管理政策主要有:
迴避風險政策
這是一種保守的風險管理政策。對於那些迴避風險的決策者,總是以無風險作為衡量各種被選方案優劣的標準。事實上,這種政策並不經常採用,因為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並總是與報酬聯繫在一起的,沒有風險也就沒有豐厚的報酬,一個成功的經營管理者是不會採用這種風險管理政策的。
控制風險政策
這是一種冒險的風險管理政策。採用這種政策,要求公司在經營管理中,要正視風險,極力採取相應措施來控制風險,以減少因發生風險可能給公司帶來的損失。在理財實踐中,這種風險管理政策經常被採用。
轉移風險政策
這種政策是指對某些可能發生風險損失的財產或項目,用轉移的方式轉出企業,並交換回較為保險的財產或項目,如:用轉手承包的方式把有風險的項目轉包給他人;以參加保險的方式把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等。
信用管理政策及其選擇
賒銷是市場經濟中的競爭方式,是企業為加強競爭、擴大銷售、開拓市場而選擇的出路。利用這種競銷手段,就必然產生商業信用問題。當然,企業銷售商品並不是對任何一個單位都可以給予商業信用,而是應當先制定
信用政策,據以對各個客戶進行評價,衡量是否可以給予商業信用,並對其數額加以調節和控制。因此現代公司理財必須將信用管理政策的選擇置於一個重要的位置上。
信用管理政策的選擇需要考慮以下因素:
應收賬款占用水平、市場競爭的程度、公司的銷售狀況、客戶的信用等級和公司信用罐及
管理能力。若公司當前應收賬款占用少、市場競爭激烈、產品銷路差、客戶信用等級高、信用制度嚴密以及管理能力強,可實行適度寬鬆的
信用政策;反之,則可以實行適度從緊的信用政策。信用政策是企業財務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由三個要素構成:
信用標準政策
為了評價、證實和判斷購貨單位的信用情況,用以確定對其可否給予商業信用或達到一般的信用期,需要有評價這種信用的程度的標準,一般要有五個內容:
(1)客戶品質,即購貨單位過去履行償債義務,遵守商業信用的品德,這是對客戶能否給予商業信用最重的評價因素。
(2)
償債能力,這是銷貨單位的信用部門對客戶過去的償債情況、未來的盈利趨勢、當前的經營狀況等,進行調查和研究以後所作出的主觀判斷。
(3)財務能力,根據客戶的
財務報表以確定客戶淨資產的大小和獲利的可能性,作為其賒銷賬款限額的依據。
(4)提供的擔保品,對於信用期較長的單位,則需要研究其可能提供償還債務的擔保品,如
流動資產的內容及其變現能力。
(5)經濟情況,主要是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對客戶經營活動所發生的影響。很明顯,採用以上五項標準,對需要給予商業信用的客戶分別進行評價,是保證
應收賬款安全的必要手段。
信用條件政策
信用條件政策包括信用期限和
現金折扣兩個方面。在企業制定
信用政策的過程中,企業首先必須確定賒銷需要採用的最佳信用期,企業採用的信用期越長,賒銷的商品就趙多,發生的銷售收入就越大,取得的利潤也可能越大,而且
壞賬損失也可能越高。其次還要確定合理的現金折扣政策,它是為了鼓勵客戶提前付款所給予的優惠。現金折扣的實施可以加速
應收賬款的收回,但要發生折扣支出。因此,現金折扣的制定,要通過分析給予折扣所減少的應收賬款資金占用和給予現金折扣所發生的支出來進行。
收賬政策
收賬政策的制定要寬嚴適度。如果收賬政策過於寬鬆,可能導致客戶更加拖欠貨款,增加與
應收賬款投資相關的成本;如果收賬政策過於嚴格,可能導致公司失去較多的銷售機會,影響公司未來的銷售和利潤的增長。因此企業必須根據現實情況來制定合適的收賬政策。
融資管理政策及其選擇
融資管理的實質在於負債融資和主權融資方式的選擇及其融資比例的決策。負債是公司的一項重要的
資金來源,幾乎沒有一個公司只靠股權資本,而不運用負債資本就能滿足資金需要的。負債融資與股權融資相比,負債融資的還本付息壓力大,但資金成本一般較股權融資低,且不會分散公司的
控制權;而股權融資則是一種高成本、低風險的融資方式。
事實證明,負債融資對企業經營個有重要的意義,會給公司經營帶來正面和負面的雙重性影響:適度的負債不僅有利於降低公司的資金成本,而且可以產生財務模槓桿作用,即不論公司利潤多少,負債資本的利息是固定的,當公司的投資報酬率高於利息率時,會使公司的每股收益提高;但過度的負債會加大公司的財務風險,甚至使公司陷入財務困境。
從國際慣例來看,確定長期資本中負債資本和股權資本各自的構成比例及其相到關係,實質上是
資本結構決策的核心問題。因此融資管理政策的選擇必須建立在資本結構最佳化的基礎之上。從理論上講,各公司都應有其最佳的資本結構,但實際工作中還沒有一個科學的方法判斷資本結構的最優點。通常只能根據
財務經理的經驗和判斷能力來作出決策,為此在制定融資管理政策時,需要明確以下幾個問題:
1、負債經營政策的選擇必須以資本結構的最佳化為基礎。根據西方資本結構理論,可採用以下兩個標準來判斷資本結構是否“最優”:一是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最小化。一般認為,一個公司要達到最優的
資本結構,就是要使公司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降至最低限度。二是公司的總價值最大化。從根本上講,財務管理的目標在於追求公司價值的最大化,所以公司的最優資本結構應當是可使公司的價值最高。當然公司的價值只有投入市場才能通過價格表現出來,而且公司的市場總價值應該等於其股票的總價值加上債券的價值。
2、考慮影響資本結構的主要因素。影響資本結構的因素很多,主要有:(1)公司的風險程度。公司的風險對融資方式有很大的影響,若公司的風險大,舉債就不如發行股票理想。(2)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越好,舉債融資就越有吸引力。(3)銷售的穩定性。如果公司的銷售穩定,則可以較多地負擔固定的債務費用,否則,就會冒很大的風險。(4)管理者的態度。如果管理者討厭風險,就可能儘量減少負債資本的比例。(5)貸款者的態度。大多貸款者都不希望公司的負債比例過大。(6)公司所處的行業。不同的行業,
資本結構有很大差別。
3、進行融資的每股收益分析。判斷資本結構的合理與否,還可以通過分析每股收益的變化來衡量。即能提高每股收益的資本結構是合理的,反之則不夠合理。每股收益分析是利用每股收益的
無差別點進行的,根據每股收益無差別點,可以分析判斷在什麼樣的銷售水平下適於採用何種資本結構。
營運資金管理政策及其選擇
營運資金管理政策涉及
流動資產、流動負債以及二者之間關係的總體安排。良好的營運資金管理必須依靠一種切實可行的、能夠有效地考慮風險與報酬的營運資金管理政策。營運資金是公司短期籌資與投資的具體體現,它在數量上等於流動資產減去流動負債後的餘額,因此它體現著公司在流動資產及其籌資安排上的效果。
營運資金管理政策一般有正常型、穩健型和冒險型三種,它們各有利弊:冒險型政策的淨流動資本最小,風險最大,但其
總成本最低,收益最高;穩健型政策的淨流動資本最大,風險最小,但其總成本最高,收益最低;正常型政策的收益與風險則介於二者之間。每個企業應當根據自己對待收益與風險的態度,在這三種政策之間作出恰當的選擇:
1、正常型營運資金管理政策。公司以短期資金滿足
流動資產的資金需求,以長期負債或主權資本滿足
固定資產的資金需求。這種政策減少了公司不能償付到期款項的風險,它要求公司能夠準確銜接資產變現和負債的到期結構。
2、穩健型
營運資金管理政策。公司用長期負債或主權資本來滿足固定資產和長期性流動資產的資金需求,而且短期負債來應付
臨時性流動資產的資金需求,由於短期
資金來源產生於公司正常的經營過程,公司無法將它們控制在儘可能低的水平上,因此,這種政策的實際運用會遇到困難。
3、冒險型營運資金管理政策。公司以長期負債或主權資本籌措部分
固定資產所需的資金,以短期負債來籌措全部
流動資產和部分固定資產所需的資金。由於公司中的短期能力有限,可能沒有足夠的短期資金來滿足,所以這種政策的風險最大。
投資管理政策及其選擇
投資管理是現代公司理財的一個重要內容,選擇科學的投資管理政策來指導投資管理至關重要。投資管理政策是為了使企業在長時期內的生存和發展,在充分估計影響企業長期發展的內外環境中各種因素的基礎上,對企業長期投資所作出的總體規劃。企業投資管理政策實施的主要目的在於: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財力,合理地、科學地組織培植企業生產力,解決企業將來如何在急劇變化的環境中保持旺盛的生機與活力。
企業選擇投資管理政策必須考慮以下四個原則:
(1)從屬性原則,即企業投資管理政策的選擇必須符合國民經濟發展戰略的要求,符合企業總體發展目標;
(2)導向性原則,即企業投資政策一經確立,就成為企業進行投資活動的指導原則,是
企業發展的綱領;
(3)長期性原則,即投資政策是為謀求企業的長遠發展,它不僅確定企業發展方向和趨勢,也規定各項
短期投資計畫的基調;
(4)風險性原則,即投資政策本身不能消除風險,因為投資政策實施成功,就會給整個企業帶來生機和活力,使企業得以迅速發展;反之,將會給企業帶來較大損失,甚至陷入破產、倒閉的局面。企業投資管理政策按性質不同,可劃分為穩定型、擴張型、緊縮型和混合型政策四種:
1、穩定型投資政策,是一種維持現狀的政策,它適用於企業外部環境近期無重大變化,投資維持現有水平,企業充分、有效的利用現有資源,以最大限度地獲取現有產品的利潤,以積聚資金為將來發展作準備。這種政策實際上是產品轉向的一個過渡階段。
2、擴張型投資政策,是企業擴大生產規模,增加新的產品生產和經營項目。其核心是發展和壯大。具體包括市場開發、產品開發和多樣化成長(即經營新的產品或服務項目)。
3、緊縮型投資政策,該政策一般有兩種:一是完全緊縮型投資政策,即企業受到全面威脅時,將全部資產清算以收回資金、償還債務;二是部分緊縮型投資政策,是將企業部分非關據產品或技術出賣,緊縮經營規模。企業在經營決策嚴重失誤,經營優勢喪失,或者在取得競爭勝利時放慢競爭節奏時宜採用這種投資政策。
4、混合型投資政策,是企業在一定時期內同時採取穩定、擴張、緊縮性等幾種政策。
股利管理政策及其選擇
股利理論研究的焦點在於股利政策與公司價值是否相關的問題,目前存在著兩種著名的股利理論:一是股利無關論;二是股利相關論。事實上,無論股利政策與公司價值是否相關,股利政策都是公司的一項重要的收益分配管理政策。選擇科學的股利政策對於保障股東權益,協調股東之間的利益關係,促進公司長期、穩定的發展,穩定股票價格,
維護公司形象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公司股利政策的選擇必須考慮以下公司內部和外部的有關影響因素:(1)從內部因素上看,主要有盈利狀況、變現能力、籌資能力、投資項目、
償債能力等;(2)從外部素上看,主要有法律限制、股東要求和債務契約約束、通貨膨脹和其他因素。對以上這些因素的不同考慮,形成了不同類型的股利政策:
穩定股利政策
是將股利支付額固定在一個已定的水平上,在較長時期內不隨公司盈利情況的變動而變動的股利政策。實施該政策,能消除投資者對未來股利的不安全感;便於股東安排股利收入和支出;減少鳳票投資風險;盈餘減少不會引起社會反響。但該政策的局限性在於股利的支付與公司的盈利情況聯繫不緊密;盈利下降可能導致公司的財務危機,實際上影響股利的穩定性。
變動股利政策
指股利支付隨著公司盈利情況的變動而變動的股利政策。實施該政策的好處在於:股利支付的數量與公司的盈利情況聯繫緊密,體現了“多盈多分,不盈不分”的原則,也減輕了公司的財務壓力。但是,該政策容易使股東感到公司經營不穩定,從而影響公司股價。
低正常加額外股利政策
是將股利支付額固定在一個既定的、較低的水平上,在公司經營較好的年份,再增加一個額外的股利支付率率。顯然,這種股利政策吸收了穩定股利政策和變動股利政策的優點,具有較大的靈活性。
剩餘股利政策
是將公司的盈餘首先用於盈利性投資項目,將剩餘部分用於發放股利的一種股利政策。實施該政策的優點是:有利於保持最佳的
資本結構和較低的綜合資本成本,在股東對股利和資本收益無偏好的情況下,當投資收益率大於股票市場報酬車時,公司價值可能達到最大。但是,由於這種政策的股利支付率可能具有較大的變動性,容易影響股東對公司的信心。所以,對於盈利水平高、盈利性投資機會多的公司,適宜採用這種政策。
財務政策是指管理總部或母公司基於
戰略發展結構規劃與整體利益最大化目標而對集團整體及各成員企業的財務管理活動所確立的基本行為規範與價值判斷取向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