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體形較長,粗壯而圓,呈流線形,向後漸細尖而尾基細長,
尾鰭為叉狀或新月形。尾柄兩側有明顯的稜脊,背、
臀鰭後方各有一行小鰭。具有魚雷體形,其橫斷面略呈圓形。鮪魚的形狀也很奇特,它的整個呈
流線型,順著頭部延伸的胸甲,仿佛是一塊獨特的能夠調整水流的平衡板。另外,鮪魚的尾部呈半月形,使它在大海里能夠很快地向前衝刺。強勁的肌肉及新月形尾鰭,肩部有由漸漸擴大的鱗片組成了胸甲,背側較暗,腹側銀白,通常有彩虹色的光芒和條紋。另一特徵是肚皮下有發達的血管網,可以作為一種長途慢速游泳的體溫調節裝置。
生理習性
體溫比水溫高
它身體兩側有皮膚肌肉血管網叢,經科學家周密研究,
鮪魚的體溫比周圍水溫高出9℃。這種不知疲倦快速游泳者,
肌肉收縮力量是使它們體溫升高的主要原因。
營養價值
由於鮪魚必須時常保持快速遊動,才能維持身體的供給,加上只在海域深處活動,因此肉質柔嫩鮮美,且不受環境污染,是現代人不可多得的健康美食。蛋白質含量高達20%,但
脂肪含量很低,俗稱
海底雞,營養價值高。魚肉中脂肪酸大多為不飽和脂肪酸,所含胺基酸齊全,人體所需20種胺基酸均有(包括8種必須胺基酸)。還含有微生素、豐富的鐵、鉀、鈣、碘等多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
鮪魚中不飽和脂肪酸
DHA廿二碳六烯酸和EPA
二十碳五烯酸,含量居各種食物之首。DHA被人們稱之謂腦黃金,是人類大腦和
中樞神經系統發育必需的營養素。
EPA又稱OMEGA3,是鮪魚所特有的營養物質,可抑制膽固醇增加和防止動脈硬化,對預防和治療心腦血管疾病有著特殊的作用。
吞拿魚就是日本料理店貴的嚇人的大腹(Otoro),一克不到200公克索價近千元。吞拿魚體內含有很多維生素E,最近發現吞拿魚還含有一種叫做硒的微量元素。雖然人體物內的硒含量很少,但硒是人體的一種必需物質,具有預防動髒硬化、延緩衰老的功能。硒還有防止體內生成過氧脂質的能力。保護細胞的生物膜免於被氧化分解,其作用比維生素E大50~100倍。
海中珍寶
味美新鮮的鮪魚向來是日本、台灣地區最愛的海鮮料理之一,尤其是鮪魚
生魚片堪稱生魚片之中的極品,不但老食客深得其中滋味,就連少吃生魚片的人也會選擇鮪魚生魚片大塊地品嘗一番。 生食是極品,熟食也香濃美味,製成罐頭的油浸
鮪魚非常可口,不但深受東南亞一帶人民喜愛,連歐美人士也喜歡用來配製三明治,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市場及其廣闊,日本、西歐和美國是鮪魚產品的三大市場。可以說在這些國家鮪魚家喻戶曉,就像我國人民熟悉
大黃魚、
小黃魚和
帶魚一樣。在歐美一些國家,人們把鮪魚肉比作是“海雞肉”或“小牛肉”。
美國製造的油浸鮪魚罐頭風靡全球,是國際上最暢銷的食品之一。日本對鮪魚的需求量很大,一般年消費80—90萬噸,約占世界需求量的三分之一,尤其是鮮鮪魚更受喜歡,消費量是需求量的60%,每年進口額約10億美元。
繁殖與棲息地
它的產卵期很長,產卵海域甚廣,使得全年都有鮪魚在各海域中產卵,加上旺盛的繁殖力,全世界的食家才得以享受它得鮮美滋味。
科學研究表明,大多數鮪魚棲息在100-400米水深的海域,幼體的
大眼鮪魚和
黃鰭鮪魚以及
鰹魚都棲息在海洋的表層水域,一般不超過50米水深,而成體的大眼鮪魚和黃鰭鮪魚棲息水層比較深,大眼鮪魚的棲息水層深於黃鰭鮪魚。
體徵與生命
鮪魚體呈紡錘形,使鮪魚游泳的阻力減少,一般時速為每小時30-50公里,最高速可達每小時160公里,比陸地上跑得最快的動物還要快。 鮪魚若停止游泳就會窒息,原因是鮪魚游泳時總是開著口,使水流經過
鰓部而吸氧呼吸,所以在一生中它只能不停地持續高速游泳,即使在夜間也不休息,只是減緩了游速,降低了代謝。
生存現狀
世界自然基金會(
WWF)2009年4月14日公布了一項調查結果,因味道鮮美而被嚴重濫捕的大西洋
藍鰭鮪魚中,東大西洋和
地中海地區的濫捕現象極其嚴重,過去5年內上述兩海域有產卵能力的成年鮪魚數量驟減,預計到2012年數量將幾乎降至零,漁業將難以維持。WWF稱,“2009的捕魚期從15日開始,但按照目前的資源管理措施,難以遏制
鮪魚數量的減少趨勢”,提議在上述海域全面
禁漁。WWF認為,還應研究將藍鰭鮪魚列為《
華盛頓公約》的保護對象,在國際範圍內全面禁止鮪魚交易。
由於大部分鮪魚經蓄養單位後進貨至日本,因此WWF稱,“為阻止情況進一步惡化,希望日本的消費者避免消費上述海域的
藍鰭鮪魚。”
WWF的上述調查報告是根據資源管理機構“大西洋鮪魚類保護國際委員會”(ICCAT)科學委員會的數據等資料匯總得出的。成年藍鰭鮪魚的數量在1995年至2000年期間估計在20萬噸左右,從02年後起急劇下降,到07年時降至7.5萬噸左右,預計2012年將幾乎降至零。
種類介紹
從生物學的分類上講,廣義的鮪魚是指魚類中的
鯖科、箭魚科和
旗魚科總計約30種魚類。經濟價值較大的種類包括藍鰭鮪魚、
馬蘇鮪魚、
大眼鮪魚、
黃鰭鮪魚、
長鰭鮪魚、
鰹魚等6種,其中藍鰭鮪魚、馬蘇鮪魚、大眼鮪魚、黃鰭鮪魚是生魚片原料魚、長鰭鮪魚和鰹魚主要用來做鮪魚罐頭原料,但是,也用長鰭鮪魚來做生魚片。黃鰭鮪魚、大眼鮪魚、長鰭鮪魚為延繩釣的主捕對象,鰹魚[/url為桿釣的主要對象。
黃鰭鮪魚(Yellowfin Tuna)
魚體呈紡錘型,稍側扁,頭小,尾部長而細,肉粉紅色。體背呈藍青色,體側淺灰色,帶點黃色,有點狀橫帶,成魚的的二
背鰭和
臀鰭及其後面的小鰭,均呈鮮黃色。第一背鰭和
腹鰭均帶有黃色,體長1—3米,因不同海區而異,體重一般為40—60公斤。
黃鰭鮪魚食性很廣,以
魷魚、表層魚和大型
甲殼類為主。作長距離洄游,其洄游與
海流的季節變化有關,在熱帶雨季,它遠離較淡的沿岸水域,游向高鹽度的海區。
黃鰭鮪魚廣泛分布鬥爭三大洋的
赤道海域,是熱帶海區的代表種。黃鰭鮪魚常見水深達160米,水溫達20—28℃,最大游泳速度為90公里/小時。
黃鰭鮪魚占全球鮪魚產量的35%。大部分用來制罐頭,生鮮和冷凍產品也持續增長。黃鰭鮪魚現以處於合理開發狀態。
藍鰭鮪魚(Bluefin Tuna)
鮪魚類中最大型的魚種。身體短而結實、錐狀細長的身軀,尾鰭成交叉狀;身軀底部至側邊的色彩明亮,上身軀則是深藍色,鰭是深暗色,小鰭則是呈現微黃色,尾柄隆起嵴呈黑色。全身被鱗,口相當大,眼不大,胸鰭短,末端不到第一背鰭的中央,這是本種的最大特點。體長一般1—3米,大者長達3米多,體重700多公斤。
藍鰭鮪魚常以50—60尾成群,也有1000尾以上的魚群。棲息水層從表層至50米深層,最適宜水溫10—20℃,餌料以
鯡魚、
沙丁魚、
鮐魚、
魷魚和甲殼類為主。
平均大小:200 ~400公斤
大眼鮪魚(Bigeye Tuna)
又稱肥壯鮪魚和副鮪魚,體長約1.5—2.0米,體重大的在100公斤以上,一般為16—35公斤。體背藍青色,側面及腹面銀白色。肉粉紅色,略柔軟。胸鰭長,其末端甚突,達第二背鰭下方,第二背鰭也較窄,與第一背鰭高度相近。魚體呈灰色,肥滿、尾短、頭和眼明顯較大。
大眼鮪魚棲息水深較深,可達200—300米,性為成熟的個體棲息於表層。主要以深海性魚類為食,小魚、魷魚和大型甲殼類為主。最大游速可達100公里/小時。
現大眼鮪魚漁獲產量較低,但價格較高,很有發展潛力。
長鰭鮪魚(Longfin Tuna)
體背呈深藍色,側面及腹側為銀白色,體色均勻。體長1—1.5米,體重15公斤左右。大的個體可達45公斤。肉粉紅色,胸鰭呈刀狀、極長,長度大於頭部是本種最顯著的特點。
長鰭鮪魚白天主要分布在90—150米水層,有時較深達150—200米深層,傍晚分布在近表層。
長鰭鮪魚適溫範圍為14—20℃。餌料以
沙丁魚以及甲殼類為主。
長鰭鮪魚的產量約占鮪魚總產量的7%,大部分用於制罐。
捕撈方式
延繩釣捕撈
鮪魚的捕撈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延繩釣捕撈方法,主要捕撈棲息在較深海域的藍鰭鮪魚、馬蘇鮪魚、大眼鮪魚、黃鰭鮪魚和長鰭鮪魚,體重在20千克以上;
延繩釣漁業分為浮延繩釣、底延繩釣以及中層延繩釣三種。
鮪魚延繩釣漁具主要由乾繩、支繩、浮子、浮繩、釣鉤等組成,即在延伸的乾繩上垂掛若干根帶鉤的支繩,藉以捕撈鮪魚的一種工具。乾繩上繫結若干浮子,乾繩和浮子之間的浮繩以及支繩的長短起著調節捕撈水層的作用。釣鉤上需裝洱料。洱料主要有冷凍
竹刀魚、
烏賊、
沙丁魚、
鮐魚等。
探捕
先下少量釣線,一般在500鉤左右,第二天以後,再根據漁獲量來判斷中心漁場。
放線
放線時間根據鮪魚攝食特點和垂直規律,放線時間最好是選擇早晨3—4點為宜。
隨著月光起落的推遲,放線時間也要推遲。如放線時間太早,誘餌會在鮪魚攝食前被其它魚吞食。
放線的方向要橫流或斜流。一般來說,
鮪魚喜逆流攝食,一種是放線方向與海流方向垂直,此法截取斷面大,可為下一次放線寬度提供參考。更好的方法是與海流垂直方向呈“V”字型,這可增加同一魚群的上鉤機會。
放線船速應以8—9節為宜,可藉助衛導觀察,如釣大眼鮪魚可相應地降低船速,使線放的深一些。
放線時,兩船相交問題不大,但不要與別船在5海里內平行放釣,否則釣線可能會纏繞在一起。放線時,保持
右舷受風或受流,
釣餌應扔向上流,不然會造成支線搭主線,使釣鉤不能有效伸展而影響釣捕效果。
月黑水作業
指無月光夜晚
由於鮪魚有趨光性,在月光較好的夜晚,漁獲量就會增多。反之,就會減少。月黑天不是沒有魚,而是由於
光強度較弱的原因,小魚上浮的水層達不到原先的水層,再加上在黑水天氣里,由於海流較急的原因,使釣線形成一個教大的斜坡,魚鉤達不到原先的深度,所以捕撈效果很差。
可以採取以下的方法來克服這個問題:
延長浮弦比
加長支線的長度,改變浮沉比,增加鉛墜
避開急流,找緩和流漁場
慢速下線,使線放的深一些
起線
起線時,首先根據測向儀測出的電信號,就找到了釣鉤。使船與線呈30夾角,船帶線走,速度不要太快,6節船速為宜,當起到有魚時,船速要放慢,並倒車。這樣不使魚游到船底,便於起魚。把浮子、支線、無線電浮標和浮標燈暫從主線上摘下來並整理,檢查主線和支線,發現有損傷要馬上剪斷接好。主線直接絞入船後主線筒中、。支線整理好裝筐後,運往後甲板放釣鉤處,浮子也運往後甲板浮子艙。
表層漁具捕撈
另一種是表層漁具捕撈方法,包括圍網、竿釣和曳繩釣等,捕撈棲息在海洋表層的鮪魚,捕撈的品種主要是小個體的黃鰭鮪魚、大眼鮪魚和鰹魚,體重範圍是5-10千克。
根據鮪魚不同月份所處的緯度,確定中心漁場的位置。
在海圖上,尋找水深變化和往複流變化教大的海域,在這些海域,由於水深的變化大,容易形成上升流,衝擊
浮游生物和小魚蝦上浮,形成鮪魚索餌漁場。
根據水溫、海流等情況,綜合分析,確定中心漁場。通常表層水溫達到27℃以上時,才有可能釣到
鮪魚。具體表現在水溫急變,鮪魚捕食活動停止,周圍水溫略有變化,魚就很快地移動。海流流經
海底山脈,產生涌升流漁場,涌升流漁場往往是黃鰭鮪魚的高產區。
海洋生物的變化要密切注視,
海鳥密集的海面,有鯨魚、海豚浮出的海面,有小魚群起水的水面,往往是鮪魚密集的地方。
鮪魚在夜晚上浮覓食,尤其在“月光夜”更是異常突出。“月光夜”可以用一些活體
遮目魚作
誘餌,引誘鮪魚捕食,也可以添加光輝,達到同樣效果。
加工方法
甲板上的處理
避免魚蹦跳:魚上甲板以後,不能讓它蹦跳,以免造成體內淤血。淤血以後,會造成5倍面積肌肉的損壞,尤其在腹部,處理的方法是:放在地毯上,雙手按住魚眼,或是用錘擊魚的頭部,但注意不要打破,之後立即放血。
切尾:通常用鋒利的刀在背鰭倒數第3第6節之間切斷,對個體較大的魚,為防止切斷後的尾部過細,要在倒數4與5節之間。
切斷胸鰭後部血管:通常在鮪魚的胸鰭後部有動靜脈兩條血管,知識其分開處切斷,切斷的刀口深5厘米,長4厘米,切的程度要適當,如刀口切入過深,血會侵入內部肉里,造成浪費。即使魚在水中已經死亡,也必須進行上述操作。
切斷
心臟前的頭動脈:將心臟前的頭動脈切斷,用海水沖洗魚體,防止魚體溫度上升,然後進行排血、操作。排血將魚鰓內膜割一個洞,用水管將海水由此灌入,到基本無血為止,血是否排淨以尾部為準。
頭後部的銷釘插入:銷釘插入的在排血處理結束後進行的。這一操作旨在破壞
魚腦的軟骨,使魚處於死亡狀態。
銷釘插入的位置在頭部的內點或凹陷處或魚眼上方的頭頂部。
去內臟和鰓:用鋒利的刀在腹部從肛門剖開至胸鰭,取出魚的內臟,用海水沖洗乾淨,操作時應注意,貼在腹腔內壁的一層膜也要取出,並用海水沖洗腹腔切鰓是將魚鰓骨膜沿魚鰓邊緣剖開,去掉部分鰓,去鰓時,魚鰓後部切的塊要儘可能大,最好是刀沿鰓內側平推到觸及骨頭為止,然後從魚鰓上部直切斷鰓,使產品感觀良好。去鰓後,用小匙將
魚鰓內部骨頭上附著的雜肉剁掉,但不能將魚鰓內的肉刮破。
洗滌:刷洗魚體時,必須從尾部向頭部刷洗,再進行海水沐浴,然後分別由準備室到結凍室製冰衣,保冷,使商品魚達到優質高價要求。
冰鮮過程
艙底和艙壁處理:艙底和艙壁要用30厘米冰鋪鋪墊,放魚時離開艙壁30厘米,並用冰填充空隙。
把冰從魚嘴往腹髒內塞,塞滿塞實。
放置:魚體平放,魚間隔30厘米,中間用冰填實。每層魚也要保持30厘米的冰層,層與層之間魚的擺放要錯開,形成三角形,且頭尾倒置,擺完後封上冰,蓋上冰被,這樣冰魚過程結束。
敲冰及兩次蓋冰:一般在第二天冰魚前,要將前一天所冰魚的覆冰重新敲碎,覆蓋一層冰後,再冰魚。
冰鮮魚艙的溫度,控制在0—2之間為宜,最高不超過5
冰鮮的保鮮期是12天,14天是極限,超過14就會逐漸變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