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特徵
黃鰭鮪魚 成魚體長最大可達3米,體重可達225公斤,一般大的可達2米,重100公斤以上,體紡錘形,最大叉長可超過2米。體最高處在第一背鰭基底中部處。第二背鰭及臀鰭前部鰭條延長。胸鰭中長,其末端達第二背鰭起點下方。鰓耙26~34枚。體背部深藍色,腹部黃色到銀色,常有一些橫行條紋。背、臀鰭和小鰭均淡黃色,邊緣黑色。。幼魚期生長發育迅速,成魚期生長顯著減慢。
分布範圍
黃鰭
鮪魚廣泛分布於各大洋熱帶、亞熱帶海域中,唯
地中海未見分布。在中國,南海和東海以及台灣沿海有產。
生活環境
黃鰭鮪魚屬於大洋性魚類,一般生活在熱帶及溫帶水域中,它的主要
棲息活動範圍通常在1m~100m水深處,最深可達250米,其深度也取決於季節和海平面的不同區域。
生活習性
黃鰭鮪魚是出現在溫水層上下的一個大洋性的種,但是很少出現在礁的附近。他們主要依照大小群集, 形成單一魚種或多種群。 較大的魚時常與鼠海豚一起群游, 也伴隨著漂浮的殘礫與其他的目標。經常可以看到他們與其他,如
鰹魚(
Katsuwonus pelamis)和
大眼鮪魚(
Thunnus obesus)一起群游。這個強大的游泳者是機會主義掠食者,捕食各種各樣的魚,同時也捕食甲殼動物與烏賊,如
魷魚,
墨魚,
章魚,
龍蝦和海洋
螃蟹。所消耗的魚包括
沙丁魚,
鳳尾魚,
鯖魚,甚至其他
鮪魚。
生長繁殖
每年3-6月是黃鰭鮪魚產卵季節。一條雌魚懷卵量在200-800萬粒之間,一個產卵季節中雌魚多次重複產卵,每幾天就產卵一次,屬分批產卵類型。黃鰭鮪魚繁殖力相當旺盛。
在黃鰭鮪魚種群的產卵場,可發生於任何一年的時間,但最常見的是在每個半球的夏季。每個雌性釋放數百萬卵,每年流入海洋,這是由雄性釋放精子受精 。黃鰭鮪魚幼魚生長迅速,達到了3.4公斤的重量在18個月。
保護級別
黃鰭鮪魚列為近IUCN紅色名錄上的威脅。黃鰭鮪魚漁業的管理是由國際機構:國際保護大西洋鮪魚在大西洋委員會,
美洲熱帶鮪魚委員會(IATTC)在東
太平洋,
印度洋鮪魚委員會(IOTC)在印度洋。的很大一部分,到位的管理措施,成功地保持黃鰭鮪魚的數量。
黃鰭鮪魚是一個商業性漁業的流行和重要目標。大約有35個國家為這個鮪魚的漁業,與
日本和
美國引進最主要的漁獲。雖然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沒有威脅的黃鰭鮪魚,單位努力漁獲量減少表明,在某些方面有些黃庫存可能會下降。
編號: | 8213 |
拉丁目名: | PERCIFORMES |
中文目名: | 鱸形目 |
中文科名: | 鮪魚科 |
拉丁科名: | Thunnidae |
中文亞科: | 鮪魚亞科 |
拉丁亞科: | Thunninae |
中文屬名: | 鮪魚屬 |
拉丁屬名: | Thunnus |
拉丁種名: | albacares |
定名人: | Lowe |
年代: | 1839 |
中文名: | 黃鰭鮪魚 |
原始文獻: | Proc. Zool. Soc. London,:77 |
俗名: | 黃鯪甘 |
生境: | 世界大洋熱帶和亞熱帶海域, 一般活動於水的中上層 |
國內分布: | 南海諸島, 台灣 |
國外分布: | 大西洋的幾內亞海流區, 卡內裏海流區, 北赤道海流區, 赤道逆流區, 南赤道海流區以及西非大陸架邊緣, 美洲沿岸北至佛羅里達半島, 印度洋非洲 |
資料來源: | 南海諸島海域魚類志:480-4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