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職等級

古代官職等級

古代官位即古代官職,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員的職掌等方面。各朝代的情況,也不盡相同。大體可分為中央官職地方官職兩大類。中央官職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組成中樞機構。丞相管行政、太尉管軍事、御史大夫管監察,地方官職郡的長官,秦稱郡守,漢稱太守。隋唐主要行政區是州,州官稱刺史,屬官有長史、司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古代官職等級
  • 外文名:The ancient official position
  • 時期:古代
  • 分類:文職、武職
  • 相關:官職等級
古代官位等級,皇帝,正一品,從一品,正二品,從二品,正三品,從三品,正四品,從四品,正五品,從五品,正六品,從六品,正七品,從七品,正八品,從八品,正九品,從九品,未入流,唐宋官職品級,唐朝官員品級,宋朝官員品級,中央地方官職,中央官職,地方官職,官職介紹,遠古堯時期,秦,漢三國時期,唐,

古代官位等級

皇帝

最高封建統治者的稱號。在我國皇帝的稱號始於秦始皇。

正一品

文職京官:太師、太傅、太保、【榮譽官職,相當於人大、政協之類的】
殿閣大學士【政治局常委】
文職外官:無
武職京官:領侍衛內大臣【北京軍區司令】
掌鑾儀衛事大臣【中央機關事物局、安全局長】
武職外官:無

從一品

文職京官:少師、少傅、少保
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榮譽官職,相當於人大、政協副職】
協辦大學士【政治局委員】
各部院尚書【副總理兼部長】
都察院左右都御史【中紀委書記兼最高監察長】
文職外官:無
武職京官: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北京衛戍區司令兼北京市公安局長】
內大臣
武職外官:將軍【八旗軍大軍區司令】
都統【八旗軍首都及陪都軍區司令】
提督【綠營軍區司令】

正二品

文職京官: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榮譽稱號,相當於總工會主席】
各部院左右侍郎【國務委員兼副部長】
內務府總管【中央辦公廳主任】
文職外官:各省總督【大區書記,如以前的東北局、華北局等】
武職京官:左右翼前鋒營統領【中央警備團司令】
八旗護軍統領
鑾儀使【中央儀仗隊】
武職外官:副都統、總兵【綠營集團軍司令】

從二品

文職京官:內閣學士【國務委員】
翰林院掌院學士【社科院院長】
文職外官:巡撫【省委書記】
布政使司布政使【省長】
武職京官:散秩大臣
武職外官:副將

正三品

文職京官:都察院左右副都御史【中紀委副書記】
宗人府丞
通政使司通政使【信訪辦主任】
大理寺卿【最高法院院長】
詹事府詹事
太常寺卿
文職外官:順天府府尹【北京市長】
奉天府府尹【直轄市長】
按察使司按察使【省紀委書記】
武職京官:一等侍衛
火器營翼長、健銳營翼長
前鋒參領、護軍參領、驍騎參領
王府長史【軍級軍隊領導
武職外官:城守尉、參將、指揮使

從三品

文職京官:光祿寺卿
太僕寺卿
文職外官:都轉鹽運使司運使
武職京官:包衣護軍參領、包衣驍騎參領
王府一等護衛
武職外官:游擊
五旗參領、協領
宣慰使、指揮同知

正四品

文職京官:通政使司副使【中央信訪辦副主任】
大理寺少卿【最高法院副院長】
詹事府少詹事
太常寺少卿、太僕寺少卿
鴻臚寺卿【外交部長】
都察院六科掌院給事中
京職外官:順天府丞【北京市副市長】
奉天府丞【直轄市副市長】
各省守巡道員
武職京官:二等侍衛
雲麾使
副護軍參領、副前鋒參領、副驍騎參領
太僕寺馬廠駝廠總管
貝勒府司儀長
侍衛領班
武職外官:防守尉、佐領、都司
指揮僉事
宣慰使司同知

從四品

文職京官:內閣侍讀學士、翰林院侍讀學士、翰林院侍講學士
國子監祭酒【中央黨校校長】
文職外官:知府【市委書記】
土知府【自治市市委書記】
鹽運使司運同
武職京官:城門領
包衣副護軍參領、包衣副驍騎參領、包衣佐領
四品典儀
二等護衛
武職外官:宣撫使、宣慰使司副使

正五品

文職京官:左右春坊庶子
通政司參議
光祿寺少卿
給事中、宗人府理事官
各部郎中【各部司長】
太醫院院使【首長醫院院長】
文職外官:同知、土同知
直隸州知州
武職京官:三等侍衛
治儀正
步軍副尉、步軍校
監守信礮官
分管佐領
武職外官:關口守御、防禦、守備
宣慰使司僉事、宣撫使司同知、千戶

從五品

文職京官:翰林院侍讀、翰林院侍講
鴻臚寺少卿
司經局洗馬
宗人府副理事、御使
各部員外郎
文職外官:各州知州【直轄縣書記】
土知州、
鹽運司副使、鹽課提舉司提舉
武職京官:四等侍衛
委署前鋒參領、委署護軍參領、委署鳥槍護軍參領、委署前鋒侍衛
下五旗包衣參領、五品典儀
印物章京
三等護衛
武職外官:守御所千總
河營協辦守備
安撫使、招討使、宣撫使司副使、副千戶

正六品

文職京官:內閣侍讀
左右春坊中允
國子監司業、堂主事、主事
都察院都事、經歷
大理寺左右丞、宗人府經歷、太常寺滿漢丞
欽天監監判、欽天監漢春夏中秋冬五官正
神樂署署正、僧錄司左右善事、道錄司左右正一
文職外官:京府通判、京縣知縣
通判、土通判
武職京官:蘭翎侍衛、整儀尉
親軍校、前鋒校、護軍校
鳥槍護軍校、驍騎校、委署步軍校
武職外官:門千總、營千總
宣撫使司僉事、安撫使司同知
副招討使、長官使、長官、百戶

從六品

文職京官:左右春坊贊善
翰林院修撰、光祿寺署正
欽天監滿洲蒙古五官正、漢軍秋官正、和聲署正
僧錄司左右闡教、道錄司左右演法
文職外官:布政司經歷、理問、允判
直隸州州同、州同、土州同
武職京官:內務府六品蘭翎長
六品典儀
武職外官:衛千總
安撫使司副使

正七品

文職京官:翰林院編修
大理寺左右評事
太常寺博士、國子監監丞
內閣典籍、通政司經歷、知事
太常寺典籍、太僕寺主薄
部寺司庫、兵馬司副指揮
太常寺滿洲讀祝官
贊禮郎、鴻臚寺滿洲鳴贊
文職外官:京縣縣丞【首都縣副縣長】
順天府滿洲教授、訓導、知縣【縣委書記】
按察司經歷、教授
武職京官:城門史
太僕寺馬廠協領
武職外官:把總
安撫使司僉事
長官司副長官

從七品

文職京官:翰林院檢討
鑾儀衛經歷
中書科中書、內閣中書
詹事府主薄、光祿寺署丞、典薄
國子監博士、助教
欽天監靈台郎
祀祭署奉祀、和聲署署丞
文職外官:京府經歷
布政司都事、鹽運司經歷
直隸州州判、州判、土州判
武職京官:七品典儀
武職外官:盛京遊牧副尉

正八品

文職京官:司務
五經博士
國子監學正、學錄、欽天監主薄
太醫院御醫、太常寺協律郎
僧錄司左右講經、道錄寺左右至靈
文職外官:布政司庫大使
鹽運司庫大使、鹽道庫大使、鹽課司大使、鹽引批驗所大使
按察司知事、府經歷
縣丞、士縣丞
四氏學錄、州學正、教諭
武職京官:無
武職外官:外委千總

從八品

文職京官:翰林院典薄、國子監典薄、鴻臚寺主薄
欽天監摯壺正
祀祭署祀丞、神樂署署丞
僧錄司左右覺義、道錄司左右至義
文職外官:布政司照磨
鹽運司知事、訓導
武職京官:八品典儀
委署親軍校、委署前鋒校、委署護軍校、委署驍騎校
武職外官:無

正九品

文職京官:禮部四譯會同館大使
欽天監監侯、司書
太常寺漢贊禮郎
文職外官:按察司照磨
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縣主薄
武職京官:各營蘭翎長
武職外官:外委把總

從九品

文職京官:翰林院侍詔
滿洲孔目
禮部四譯會同官序班
國子監典籍
鴻臚寺漢鳴贊、序班
刑部司獄
欽天監司晨、博士
太醫院吏目、太常寺司樂、工部司匠
文職外官:府廳照磨、州吏目
道庫大使、宣課司大使、府稅課司大使
司府廳司獄、司府廳倉大使
巡檢、土巡檢
武職京官:太僕寺馬廠委署協領
武職外官:額外外委

未入流

文職京官:翰林院孔目
都察院庫使
禮部鑄印局大使
兵馬司吏目
崇文門副使
文職外官:典史、土典史
關大使
府檢校
長官司吏目
茶引批驗所大使、鹽茶大使
驛丞、土驛丞
河泊所所官
牐官
道縣倉大使
武職京官:無
武職外官:百長
土舍、土目

唐宋官職品級

唐朝官員品級


正一品
職官天策上將太尉、司徒、司空太師太傅太保
爵:親王
從一品
職官: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文散官:開府儀同三司
武散官:驃騎大將軍
爵:嗣王、郡王、國公
正二品
職官:尚書令(因李世民曾任此職,後來此職一直空置)、大行台尚書令
文散官:特進
武散官:輔國大將軍
爵:開國郡公
勛:上柱國
從二品
職官:尚書左右僕射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京兆/河南/太原府牧、大都督、大都護
文散官:光祿大夫
武散官:鎮軍大將軍
爵:開國縣公
勛:柱國
正三品
職官:侍中中書令十六衛大將軍、六部尚書太子賓客、太常卿、太子詹事、中都督、上都護
文散官:金紫光祿大夫
武散官:冠軍大將軍懷化大將軍
勛:上護軍
從三品
職官:御史大夫秘書監、光祿/衛尉/宗正/太僕/大理/鴻臚/司農/太府卿、左右散騎常侍國子祭酒殿中監少府監將作大匠、諸衛羽林千牛將軍、下都督、上州刺史、大都督府長史、大都護府副都護
文散官:銀青光祿大夫
武散官:雲麾將軍歸德將軍
爵:開國侯
勛:護軍
正四品上:
職官:黃門侍郎中書侍郎尚書左丞吏部侍郎太常少卿中州刺史、軍器監上都護府副都護、上府折衝都尉
文散官:正議大夫
武散官:忠武將軍
爵:開國伯
勛:上輕車都尉
正四品下:
職官:尚書右丞、尚書諸司侍郎、左右千牛衛/左右監門衛中郎將、親勛翊衛羽林中郎將、下州刺史
文散官:通議大夫
武散官:壯武將軍
從四品上:
職官:光祿/衛尉/宗正/太僕/大理/鴻臚/司農/太府少卿、秘書少監、殿中少監、內侍、大都護府/親王府長史
文散官:太中大夫
武散官:宣威將軍
勛:輕車都尉
從四品下:
職官:國子司業、少府少監、將作少匠、京兆/河南/太原府少尹、上州別駕、大都督府/大都護府/親王府司馬、中府折衝都尉
文散官:中大夫
武散官:明威將軍
正五品上:
職官:諫議大夫御史中丞、國子博士、給事中中書舍人都水使者、萬年/長安/河南/洛陽/太原/晉陽/奉先縣令、親勛翊衛羽林郎將、中都督/上都護府長史、親王府典軍
文散官:中散大夫
武散官:定遠將軍
爵:開國子
勛:上騎都尉
正五品下:
職官:太子中舍人內常侍、中都督/上都護府司馬、中州別駕、下府折衝都尉
文散官:朝議大夫
武散官:寧遠將軍
視正五品:薩寶
從五品上:
職官:尚書左右司諸司郎中秘書丞著作郎太子洗馬殿中丞、親王府副典軍下都督府/上州長史、下州別駕
文散官:朝請大夫
武散官:游騎將軍
爵:開國男
勛:騎都尉
從五品下:
職官:大理正、太常丞、太史令內給事上牧監、下都督府/上州司馬、駙馬都尉奉車都尉宮苑總監、上府果毅都尉
文散官:朝散大夫
武散官:游擊將軍
正六品上:
職官:太學博士、中州長史、親勛翊衛校尉、京兆/河南/太原府諸縣令、武庫中尚署令、諸衛左右司階、中府果毅都尉
文散官:朝議郎
武散官:昭武校尉
勛:驍騎尉
正六品下:
職官:千牛備身、備身左右、下州長史、中州司馬、內謁者監、中牧監、上牧副監、上鎮將
文散官:承議郎
武散官:昭武副尉
從六品上:
職官:起居郎起居舍人、尚書諸司員外郎、大理司直、國子助教城門郎符寶郎、通事舍人秘書郎著作佐郎侍御醫、諸衛羽林長史、兩京市令、下州司馬、左右監門校尉、親勛翊衛旅帥、上縣令
文散官:奉議郎
武散官:振威校尉
勛:飛騎尉
從六品下:
職官:侍御史少府/將作/國子監丞司農寺諸園苑監、下牧監宮苑總監副監、互市監、中牧副監、下府果毅都尉
文散官:通直郎
武散官:振威副尉
正七品上:
職官:四門博士、詹事司直、左右千牛衛長史、軍器監丞、中縣令、親勛翊衛隊正、親勛翊衛副隊正、中鎮將
文散官:朝請郎
武散官:致果校尉
勛:雲騎尉
正七品下:
職官:內寺伯、諸倉/諸冶/司竹/溫湯監、諸衛左右中候、上府別將/司史、上鎮副、下鎮將、下牧副監
文散官:宣德郎
武散官:致果副尉
從七品上:
職官:殿中侍御史左右補闕太常博士太學助教、門下省錄事、尚書都事、中書省主書、左右監門直長、都水監丞、中下縣令、京縣丞、中府別將/長史、中鎮副、勛衛太子親衛
文散官:朝散郎
武散官:翊麾校尉
勛:武騎尉
從七品下:
職官:太史局丞、御史台/少府/將作/國子監主簿掖庭/宮闈局令、下縣令、太廟諸陵署丞、司農寺諸園苑副監、宮苑總監丞、公主家令、親王府旅帥、下府別將/長史、下鎮副、諸屯監、諸折衝府校尉
文散官:宣義郎
武散官:翊麾副尉
從七品薩寶府祆正
正八品上:
職官:監察御史協律郎、翊衛、太醫署醫博士軍器監主簿、武庫署丞、兩京市署丞、上牧監丞、執乘親事
文散官:給事郎
武散官:宣節校尉
正八品下:
職官:奚官/內仆/內府局令、備身、尚藥局司醫、京兆/河南/太原諸縣丞太公廟丞、諸宮農圃監、互市監丞、司竹副監、司農寺諸園苑監丞、靈台郎、上戍主、諸衛左右司戈
文散官:征事郎
武散官:宣節副尉
從八品上:
職官:左右拾遺太醫署針博士、四門助教、左右千牛衛錄事參軍、上縣丞、中牧監丞、京縣主簿、諸倉/諸冶/司竹/溫湯監丞、保章正、諸折衝府旅帥
文散官:承奉郎
武散官:禦侮校尉
從八品下:
職官:大理評事、律學博士、太醫署丞、左右千牛衛曹參軍、內謁者、都水監主簿、中書/門下/尚書都省/兵部/吏部/考功/禮部主事、中縣丞、京縣尉、諸屯監丞、上關令、上府兵曹、上挈壺正、中戍主、上戍副、諸率府左右司戈
文散官:承務郎
武散官:禦侮副尉
正九品上:
職官:校書郎、太祝、典客署掌客、岳瀆令、諸津令、下牧監丞、中下縣丞、中州博士、武庫署監事
文散官:儒林郎
武散官:仁勇校尉
正九品下:
職官:正字、奚官/內仆丞、內府局丞、太史局司辰、典廄署主乘、下縣丞、下州博士、京兆/河南/太原府諸縣尉上牧監主簿、諸宮農圃監丞、中關令、親王國尉、上關丞、諸衛左右執戟、中鎮兵曹參軍、下戍主、諸折衝隊正
文散官:登仕郎
武散官:仁勇副尉
從九品上:
職官:尚書/御史台/秘書省/殿中省主事、奉禮郎律學助教、弘文館校書、大史局司歷、太醫署醫助教、京兆/河南/太原府/九寺/少府/將作監錄事、都督/都護府/上州錄事市令、宮苑總監主簿、上中縣尉
文散官:文林郎
武散官:陪戎校尉
從九品下:
職官:內侍省主事、國子監錄事、崇文館校書、書學博士、算學博士、門下典儀、太醫署按摩/祝禁博士、太卜署卜博士、太醫署針助教/醫正、太卜署卜正、太史局監候、掖庭宮教博士太官署監膳、太樂鼓吹署樂正、大理寺獄丞、中下州醫博士、中下縣尉、下關令、中關丞、諸衛羽林長上、諸津丞、諸折衝府隊副、諸率府左右執戟
文散官:將仕郎
武散官:陪戎副尉
流外一等:諸衛/都水監/羽林軍錄事、尚書/中書/門下省/御史台令史、太常寺謁者、司儀署諸典書、河渠署河堤謁者、太醫署醫針師、內侍省寺人
視流外一等:薩寶府祓祝
流外二等:太卜署卜助教、秘書/殿中/內侍省令史、城門/符寶/夕文館令史、通事令史、尚書/門下/中書省/御史台書令史、太常寺祝史、宮苑總監錄事、典客署典客、親勛翊衛府錄事、太史局漏刻博士、御史台殿中令史
流外三等:城門/符寶書令史、秘書/殿中/內侍省、御史台書令史、諸牧園苑監錄事、諸倉監/諸關津錄事、諸衛羽林軍府/太子詹事府令史、尚食局主食、秘書/殿中/內侍省諸局書令史、內侍省內典引、尚藥局太醫署按摩祝禁師、太常寺贊引、太醫署醫工/針工、太卜署卜師諸計史、率更寺漏刻博士
流外四等:諸衛羽林軍史、門下省主寶/主符、太醫主藥、門下/中書省傳制、太醫署按摩祝禁工、御史台監察史
視流外四等:薩寶府
流外五等:大理寺司直平事史、諸署農圃監、諸牧園苑監史、諸都護府史、太官署監膳史、良醞署掌醞、掌醢署主醢、諸典事、親勛翊衛率府史、大理寺獄史
視流外五等:薩寶府史
流外六等:親勛翊衛府史、諸倉關津府史、太醫署藥園師、諸亭長
流外七等:門下省主節、諸掌固、大史監歷生、天文觀生、諸倉關津史、諸倉計史
流外八等:守宮署掌設
流外九等:國子學/太公廟乾、諸輦者

宋朝官員品級

正一品
職官:太師太傅太保、左/右丞相、少師、少傅、少保
爵:王
從一品
職官:樞密使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文散官:開府儀同三司
武散官:驃騎大將軍
爵:嗣王、郡王、國公
正二品
職官:知樞密院事、參知政事同知樞密院事、太尉御史大夫
文散官:特進
武散官:輔國大將軍鎮國大將軍
爵:開國郡公
勛:上柱國
從二品
職官:簽書樞密院事、觀文殿大學士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六部尚書左右金吾衛/左右衛上將軍、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州牧殿前都指揮使節度使
文散官:光祿大夫
武散官:鎮軍大將軍
爵:開國縣公
勛:柱國
正三品
職官:觀文殿學士翰林/資政/保和殿大學士翰林學士承旨翰林學士、資政/保和/端明殿學士、龍圖/天章/寶文/顯謨/徽猷/敷文閣學士樞密直學士御史中丞、左右散騎常侍、權六曹尚書
文散官:金紫光祿大夫
武散官:冠軍大將軍懷化大將軍
勛:上護軍
從三品
職官:龍圖/天章/寶文/顯謨/徽猷/敷文閣直學士、開封府尹、尚書列曹侍郎、諸衛上將軍太子賓客/詹事
文散官:銀青光祿大夫
武散官:雲麾將軍歸德將軍
爵:開國侯
勛:護軍
正四品
職官:給事中中書舍人、太常/宗正卿、秘書監、諸衛大將軍、殿前副都指揮使承宣使
文散官:正奉大夫中奉大夫
武散官:忠武將軍壯武將軍
爵:開國伯
勛:上輕車都尉
從四品
職官:保和殿/龍圖/天章/寶文/顯謨/徽猷/敷文閣侍制、左右諫議大夫、權六曹侍郎、國子祭酒、少府/將作監、諸衛將軍
文散官:太中大夫中大夫
武散官:宣威將軍明威將軍
勛:輕車都尉
正五品:
職官:馬/步軍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觀察使、通侍/正侍/宣正/履正/協忠/中侍大夫
文散官:中散大夫朝奉大夫
武散官:定遠將軍寧遠將軍
爵:開國子
勛:上騎都尉
從五品
職官:太常/宗正少卿、秘書少監、內客省使延福宮使景福殿使樞密都承旨、中亮/中衛/翊衛/親衛大夫、殿前馬/步軍都虞候防禦使、捧日/天武/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團練使、諸州刺史、駙馬都尉
文散官:朝散大夫朝請大夫
武散官:游騎將軍游擊將軍
爵:開國男
勛:騎都尉
正六品
職官:集英殿修撰、左右司郎中、國子司業、軍器監、都水使者、內侍省都知/副都知、宣慶/宣政/昭宣使拱衛/左武/右武大夫、內侍省押班、樞密承旨/副承旨
文散官:朝奉郎承直郎
武散官:昭武校尉昭武副尉
勛:驍騎尉
從六品
職官:起居郎起居舍人侍御史、左右司員外郎、右文殿/秘閣修撰、開封府少尹、開封府判官/推官、少府/將作/軍器少監、和安/成和/成安大夫、陵台令
文散官:奉直郎、通直郎
武散官:振威校尉振威副尉
勛:飛騎尉
正七品
職官:殿中侍御史、左右司諫、侍講、直龍圖/天章/寶文閣樞密副承旨、武功至武翼大夫、成全/平和/保全大夫、翰林良醫、赤縣
文散官:朝請郎宣德郎
武散官:致果校尉致果副尉
勛:雲騎尉
七品
職官:左右正言符寶郎監察御史、直顯謨/徽猷/敷文閣、太常/宗正/秘書丞大理正著作郎崇政殿說書、內符寶郎、正侍至右武郎、武功至武翼郎、和安至保全郎、翰林醫官、合門宣贊舍人、判太醫局令、翰林醫效/醫痊
文散官:朝散郎、宣奉郎
武散官:翊麾校尉、翊麾副尉
勛:武騎尉
正八品
職官:秘書郎太常博士樞密院計議官/編修官、敕令所刪定官直秘閣著作佐郎國子監丞、國子博士、大理司直/評事、訓武/修武郎內常侍、京府判官、京畿縣令、赤縣丞、太史局五官正、中書/門下省錄事、尚書省都事
文散官:給事郎承事郎
武散官:宣節校尉、宣節副尉
從八品
職官:少府/將作/軍器/都水監丞、秘書省校書郎/正字、太常寺奉禮郎/太祝、太學/武學/律學博士、主管太醫局、合門祗候、東/西頭供奉官、從義/秉義郎、節度掌書記、觀察支使、承直/儒林/文林/從事/從政/修職郎京畿縣丞、諸州縣令/丞、赤縣尉、防禦/團練副使、太史局丞/直長/靈台郎/保章正、翰林醫愈/醫證/醫診/醫候、守闕主事/令史/書令史
文散官:承奉郎承務郎
武散官:禦侮校尉、禦侮副尉
正九品
職官:殿頭高品、郊社/籍田/太官令、國子太學正/錄、武學諭、律學正、太醫局丞、忠訓/忠翊/成忠/保義郎挈壺正、京畿縣尉、諸州別駕/長史/司馬、樞密院守闕書令史
文散官:儒林郎登仕郎
武散官:仁勇校尉、仁勇副尉
從九品
職官:高班、黃門內品、承節/承信/迪功郎、諸州縣尉、城砦/馬監主簿、諸州司士/文學/助教、翰林醫學
文散官:文林郎將仕郎
武散官:陪戎校尉、陪戎副尉

中央地方官職

中央官職

秦設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組成中樞機構。丞相管行政、太尉管軍事、御史大夫管監察和秘書工作。漢朝大體上沿襲秦制稱為三公。下有九聊,分管各方面政務,後世又演變為三省六部制。三省為中書省(決策)、門下省(審議)、尚書省(執行),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宋代中書省職權擴大,同樞密院分掌文武大權,門下,尚書省遂廢。明代內閣為最高政務機構,內閣大臣稱為輔臣,首席稱首輔(即宰相)。清代有軍機處,王、公、尚書等為軍機大臣,掌握政府大權。
六部,是指“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戶部,管土地戶口、賦稅財政等事;禮部,管典禮、科舉、學校等事;兵部,管軍事;刑部,管司法刑獄;工部,管工程營造、屯田水利等事”。各部長官為尚書,副職為侍郎。下設郎中,副職稱員外郎,下屬官員有主事等。
此外,中央還設有專門機構和官員,負責管理圖書、編修歷史、制定曆法等工作。如司馬遷、張衡曾任太史令。高啟為翰林國史編修等。

地方官職

秦漢主要行政區是郡。郡的長官,秦稱郡守,漢稱太守。隋唐主要行政區是州,州官稱刺史,屬官有長史、司馬等。唐代在一些軍事重鎮,設節度使,屬官有行軍司馬、參謀、掌書記等。宋代州官稱知州,縣官稱知縣。明清改州為府,稱知府。
此外,漢代也設州,天下分十三個州,基本上是監察區,中央派官員去刺探情況,稱刺史。唐代全國分十幾個道,也稱監察區,中央派官員前往巡視,稱黜陟使。宋代全國分二十幾個路,路中設若干司,分管各方面的事務。元代地方最高行政機構叫行中書省,明代改稱承宣布政使司,習慣上仍稱為“省”。
【爵】即爵位、爵號,是古代皇帝對貴戚功臣的封賜。舊說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種爵位,後代爵稱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時而異。如漢初劉邦既封皇子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為王,彭越為梁王,英布為淮南王等;魏曹植曾封為陳王;唐郭子儀被封為汾陽郡王;清太祖努爾哈赤封其子阿濟格為英親王,多鐸為豫親王,豪格為肅親王。再如宋代寇準封萊國公,王安石封荊國公,司馬光為溫國公;明代李善長封韓國公,李文忠封曹國公,劉基封誠意伯,王陽明封新建伯;清代曾國藩封一等毅勇侯,左宗棠封二等恪靖侯,李鴻章封一等肅毅伯。
【丞相】是封建官僚機構中的最高*官職,是秉承君主旨意綜理全國政務的人。有時稱相國,常與宰相通稱,簡稱“相”。如《陳涉世家》:“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廉頗藺相如列傳》:“且庸人尚羞之,況於將相乎!”《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指南錄>後序》:“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
【太師】指兩種官職,其一,古代稱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後多為大官加銜,表示恩寵而無實職,如宋代趙普、文彥博等曾被加太師銜。其二,古代又稱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為“東宮三師”,都是太子的老師,太師是太子太師的簡稱,後來也逐漸成為虛銜。如《梅花嶺記》“顏太師以兵解”,顏真卿曾被加太子太師銜,故稱。再如明代張居正曾有八個虛銜,最後加太子太師銜;清代洪承疇也被加封太子太師銜,其實並未給太子講過課。
【太傅】參見“太師”條。古代“三公”之一。又指“東宮三師”之一,如賈誼曾先後任皇子長沙王、梁懷王的老師,故封為太傅。後逐漸成為虛銜,如曾國藩、曾國荃、左宗棠、李鴻章死後都被迫贈太傅。
【少保】指兩種官職,其一,古代稱少師、少傅、少保為“三孤”,後逐漸成為虛銜,如《梅花嶺記》“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蟬脫”,文天祥曾任少保官職,故稱。其二,古代稱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為“東宮三少”,後也逐漸成為虛銜。
【尚書】最初是掌管文書奏章的官員。隋代始設六部,唐代確定六部為吏、戶、禮、兵、刑、工,各部以尚書、侍郎為正副長官。如《張衡傳》:“上書乞骸骨,征拜尚書。”再如大書法家顏真卿曾任吏部尚書,詩人白居易曾任刑部尚書,史可法曾任兵部尚書。
【學士】魏晉時是掌管典禮、編撰諸事的官職。唐以後指翰林學士,成為皇帝的秘書、顧問,參與機要,因而有“內相”之稱。明清時承旨、侍讀、侍講、編修、庶吉士等雖亦為翰林學士,但與唐宋時翰林學士的地位和職掌都不同。如《<指南錄>後序》“以資政殿學士行”,這是文天祥辭掉丞相後授予的官職;《譚嗣同》“君以學士徐公致靖薦”,徐致靖當時任翰林院侍讀學士,這是專給帝王講學的官職。白居易、歐陽修、蘇軾、司馬光、沈括、宋濂等都曾是翰林學士。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貴者謂“上卿”。如《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為趙將……拜為上卿。”
【大將軍)先秦、西漢時是將軍的最高稱號。如漢高祖以韓信為大將軍,漢武帝以衛青為大將軍。魏晉以後漸成虛銜而無實職。明清兩代於戰爭時才設大將軍官職,戰後即廢除。《張衡傳》“大將軍鄧騭奇其才”,鄧騭當時為漢和帝的大將軍。
【參知政事】又簡稱“參政”。是唐宋時期最高政務長官之一,與同平章事、樞密使、框密副使合稱“宰執”。宋代范仲淹、歐陽修、王安石都曾任此職。《訓儉示康》“參政魯公為諫官”,“魯公”指宋真宗時的魯宗道。《譚嗣同》“參預新政者,猶唐宋之參知政事,實宰相之職”。
【軍機大臣】軍機處是清代輔佐皇帝的政務機構。任職者無定員,一般由親王、大學士、尚書、侍郎或京堂兼任,稱為軍機大臣。軍機大臣少則三、四人,多則六、七人,被稱為“樞臣”。清末漢人只有左宗棠、張之洞、袁世凱等短時間地任過軍機大臣。《譚嗣同》“時軍機大臣剛毅監斬”。
【軍機章京】參見“軍機大臣”條。是軍機處的辦事人員,軍機大臣的屬官,被稱為“小軍機”。《譚嗣同》:“皇上超擢四晶卿銜軍機章京,與楊銳、林旭、劉光第同參預新政。”
【御史】本為史官,如《廉頗藺相如列傳》“秦御史前書曰”,“相如顧召趙御史書曰”。秦以後置御史大夫,職位僅次子丞相,主管彈劾、糾察官員過失諸事。韓愈曾任監察御史,明代海瑞曾任南京右僉都御史。再如《記王忠肅公翱事》“公為都御史,與太監某守遼寧”,王翱當時任都察院長官。
【樞密使】樞密院的長官。唐時由宦官擔任,宋以後改由大臣擔任,樞密院是管理軍國要政的最高國務機構之一,樞密使的權力與宰相相當,清代軍機大臣往往被尊稱為“樞密”。宋歐陽修曾任樞密副使。《<指南錄>後序》:“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文天祥當時掌管軍事要務。
【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職名稱。是輔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漢代稱大司馬。宋代定為最高一級武官。《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我因惡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場官司。”高太尉指高俅。
【左徒】戰國時楚國的官名,與後世左右拾遺相當。主要職責是規諫皇帝、舉薦人才。《屈原列傳》:“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為楚懷王左徒。”
【上大夫】先秦官名,比上卿低一等。《廉頗藺相如列傳》:“拜相如為上大夫。”當時藺相如比上卿廉頗官位要低。
【大夫】各個朝代所指的內容不盡相同,有時可指中央機關的要職,如御史大夫、諫議大夫等。《屈原列傳》:“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上官大夫”,一般認為是指上官靳尚。“子非三閶大夫歟?”屈原擔任的是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務的長官。《<指南錄>後序》:“縉紳、大夫、士萃於左丞相府。”指的便是御史大夫、諫議大夫等。
【士大夫】舊時指官吏或較有聲望、地位的知識分子。《師說》:“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者,則群聚而笑之。”《石鐘山記》:“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能知。”《訓儉示康》:“當時士大夫家皆然。”《五人墓碑記》:“郡之賢士大夫請於當道。”
【太史】西周、春秋時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書、策命諸侯卿大夫、記載史事,兼管典籍、曆法、祭祀等事。秦漢以後設太史令,其職掌範圍漸小,其地位漸低。司馬遷做過太史令。《張衡傳》:“順帝初,再轉,復為太史令。”《五人墓碑記》:“賢士大夫者,問卿因之吳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長姚公也。”文起為翰林院修撰,史官,故稱太史。
【長史】秦時為丞相屬官,如李斯曾任長史,相當於丞相的秘書長。兩漢以後成為將軍屬官,是幕僚之長。《出師表》:“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長史”指張裔。《赤壁之戰》:“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亂江東,為孫權長史。”
【侍郎】初為宮廷近侍。東漢以後成為尚書的屬官。唐代始以侍郎為三省(中書、門下、尚書)各部長官(尚書)的副職(詳見“三省六部”條)。韓愈曾先後任過刑部、兵部、吏部的侍郎。《出師表》“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其中董允是侍郎。《譚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見袁世凱,特賞侍郎。”袁世凱為兵部侍郎。
【侍中】原為正規官職外的加官之一。因侍從皇帝左右,地位漸高,等級超過侍郎。魏晉以後,往往成為事實上的宰相。《出師表》提到的郭攸之、費禕即是侍中。
【郎中】戰國時為宮廷侍衛。自唐至清成為尚書、侍郎以下的高級官員,分掌各司事務。如《荊軻刺秦王》:“諸郎中執兵,皆陳殿下。”此指宮廷侍衛。《張衡傳》“公車特徵拜郎中”,“郎中”是管理車騎門戶的官名。
【參軍】“參謀軍務”的簡稱,最初是丞相的軍事參謀,如《出師表》所說的參軍蔣琬。晉以後地位漸低,成為諸王、將軍的幕僚,如陶淵明曾任鎮軍參軍,《後漢書》著者范曄曾任劉裕第四子劉義康的參軍。隋唐以後逐漸成為地方官員,如杜甫曾任右衛率府胄曹參軍、華州司功曹參軍,白居易曾任京兆府戶曹參軍。
【令尹】戰國時楚國執掌軍政大權的長官,相當於丞相,如《屈原列傳》:“令尹子蘭聞之大怒。”明清時指縣長,如《促織》:“天將以酬長厚者,遂使撫臣、令尹並受促織恩蔭。”
【尹】參見“令尹”條。戰國時楚國令尹的助手有左尹、右尹,如《鴻門宴》“楚左尹項伯者”,左尹地位略高於右尹。又為古代官的通稱,如京兆尹、河南尹、州尹、縣尹等。
【都尉】職位次於將軍的武官。《陳涉世家》:“陳涉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鴻門宴》:“沛公已出,項王使都尉陳平召沛公。”
【冏卿】太僕寺卿的別稱,掌管皇帝車馬、牲畜之事。《五人墓碑記》“賢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吳公”’“因之”是吳默的字。
【司馬】各個朝代所指官位不盡相同。戰國時為掌管軍政、軍賦的副官,如《鴻門宴》:“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隋唐時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屬官,如《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白居易當時被貶至九江,位在州郡別駕、長史之下。
【節度使】唐代總攬數州軍政事務的總管,原只設在邊境諸州;後內地也遍設,造成割據局面,因此世稱“藩鎮”。《紅樓夢》第四回:“雨村便疾忙修書二封與賈政並京營節度使王子騰。”
【經略使】也簡稱“經略”。唐宋時期為邊防軍事長官,與都督並置。如范仲淹曾任陝西經略副使。明清兩代有重要軍事任務時特設經略,官位高於總督。如《梅花嶺記》“經略洪承疇與之有舊”,洪承疇降清後曾任七省經略,駐紮江寧。
【刺史】原為巡察官名,東漢以後成為州郡最高軍政長官,有時稱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蘇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太守】參見“刺史”條。又稱“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長官。范曄曾任宣城太守。《桃花源記》:“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孔雀東南飛》:“直說太守家,有此令郎君。”《赤壁之戰》:“與蒼梧太守吳巨有舊,欲往投之。”
【都督】參見“經略使”條。軍事長官或領兵將帥的官名,有的朝代地方最高長官亦稱“都督”,相當於節度使或州郡刺史。如《梅花嶺記》:“任太守民育及諸將劉都督肇基等皆死。”劉肇基是駐地方衛所的軍事長官。
【巡撫】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為省級地方長官,地位略次於總督,別稱“撫院”、“撫台”、“撫軍”。如《五人墓碑記》:“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撫吳,即擔任吳地的巡撫。
【撫軍】參見“巡撫”條。《促織》:“乃賞成,獻諸撫軍。”撫軍大悅,以金籠進上。”又稱作“撫臣”,如“詔賜撫臣名馬衣緞”。
【校尉】兩漢時期次於將軍的官職。如《赤壁之戰》:“以魯肅為贊軍校尉。”魯肅當時擔任協助主帥周瑜規劃軍事的副將。唐以後地位漸低。
【教頭】宋代軍中教練武藝的軍官,《水滸傳》中的林沖就是京城八十萬禁軍的槍棒教頭。
【提轄】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訓練軍隊、督捕盜賊等事務。如《水滸傳》中的魯提轄魯智深。
【從事】中央或地方長官自己任用的僚屬,又稱“從事員”。《赤壁之戰》:“晶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
【知府】又稱“知州”。《登泰山記》:“是月丁未,與知府朱孝純子潁由南麓登。”
【通判】在州府的長官下掌管糧運、家田、水利和訴訟等事項,對州府的長官有監察的責任。
【縣令】一縣的行政長官,又稱“知縣”。《孔雀東南飛》:“還家十餘日,縣令遣媒來。”
【里正】古代的鄉官,即一里之長。如《促織》:“令以責之里正。”
【里胥】管理鄉里事務的公差。《促織》:“里胥狡黠,假此科斂丁口。”
【三省六部】三省為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隋唐時,三省同為最高政務機構,一般中書省管決策,門下省管審議,尚書省管執行,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中書省長官稱中書令,下有中書侍郎、中書舍人等官職;門下省長官稱侍中,下有門下侍郎、給事中等官職;尚書省長官為尚書令,下有左右僕射等官職。尚書省下轄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與考核等,相當於當今的組織部)、戶部(管土地戶口、賦稅財政等)、禮部(管典禮、科舉、學校等)、兵部(管軍事,相當於當今的國防部)、刑部(管司法刑獄,相當於當今的法務部)、工部(管工程營造、屯田水利等)。六部長官稱尚書,副職稱侍郎,下有郎中、員外郎、主事等官職。六部制從隋唐開始實行,一直延續到清末。

官職介紹

遠古堯時期

司空——掌管水利、建築的官員
后稷——掌管農業的官員
工師——掌管制做器物的官員
虞——掌管山澤的官員
典樂——掌管教育、音樂的官員

郎中令——掌管宮殿門戶
督道倉吏——管理官倉內糧食的官員
御史大夫——制定保管法律、政令的司法官員

漢三國時期

太史令——職掌文史、星曆的官員
大農丞——管領鹽鐵事務的官員
中郎將——統領皇帝侍從的官員
典屬國——掌管少數民族各部的事務的官員
大長秋——皇后的近侍,用來宣達皇后的旨意以及管理宮中事務的官員
武騎常侍——皇帝的侍從
都尉——即郡尉,武官名,掌握一郡的軍事,官階略低於太守,秩比二千石
騎郎將——統帥騎兵的將官,秩比千石
驍騎都尉——禁衛軍將官
未央衛尉——未央宮禁衛軍長官
長樂衛尉——長樂宮禁衛軍長官
前、後、左、右將軍——職位僅次於上卿
輕車將軍——漢時雜號將軍之
驃騎將軍——官位僅低於大將軍
長史——大將軍的秘書長
建章監——監督建章宮羽林軍的長官
騎都尉——羽林軍長官,秩比二千石
侍中郎——在皇帝左右侍奉的官員,漢制,侍中是在原官職上特加的榮銜
國相——相當於太守
常侍——皇帝的侍從近臣,東漢光武帝後都用宦官充任
典軍校尉——武官,統領皇帝宿衛兵的長官,漢靈帝中平五年,即公元188年,設定了西園八校尉,典軍校尉是其中之
蘭台令史——在藏書之處典校圖籍,管理劾奏等文書檔案
太守——專門治理一個郡,掌握生殺大權

觀察使——管理一道或幾個州的地方行政、監察長官
左右神策軍護軍中尉——中央禁衛軍之神策軍的最高將領
禮部侍郎——掌貢舉、禮儀的行政長官
京兆尹——長安地區最高行政長官
防禦使——負責一州或數州軍事的地方長官
招討草賊使——專為鎮*壓農民起義或討伐逆叛而設定的軍事長官
監軍判官——監軍使下的副職
行營都統——為鎮*壓和討伐而設定的出徵兵統帥
侍御史——負責糾察的官員
右衛將軍——中央禁衛軍軍事長官之一
左神武大將軍——中央禁衛軍之軍事長官
校書郎——太子東宮所屬學館中校勘典籍的官員
尚書右僕射——中央最高行政機構尚書省的長官
率府率——太子東宮侍衛長官
金吾大將軍——中央禁衛軍軍事長官之一
尚書左右僕射——全面負責行政事務的長官
刺史——州的最高行政長官
折衝都尉——一府之軍事長官。統兵兩千、一千、八百不等
校尉——一團之軍事長官。有兵三百
隊正——一隊之軍事長官。有兵五十
車駕檢校官——負責皇帝車駕並開路後保駕安全的安員
轉運租庸鹽鐵使——設定造船廠,保證漕運水上工具(唐,下同)
光祿卿——主管膳食事務的長官
將作大匠——負責營造建築事務的長官
兵部尚書——主管全國軍事政務長官
司農卿——主管農業事務的最高長官
鴻臚卿——負責接待來賓事務的長官
虞部郎中——負責山林綠化的官員
民部尚書——主管財政的最高政務長官
吏部尚書——主管人事的最高政務長官
尚輦奉御——專管御用車輛的長官
中郎將——正四品
郎將——從五品,地方府兵將領
子將——從五品下
中書令——即內史令,最高輔政官
右拾遺——諮詢建議官員
宗正卿——主管皇族事務的官員
右補闕——諮詢建議官員
前鋒游弈使——前哨巡邏官
左散騎常侍——議政官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