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背景,由來,千牛刀,千牛備身,千牛衛,歷史淵源,機構組成,主要武官,
背景
南北衙禁衛軍共同衛戍皇宮和京師,並相互牽制。但盛唐之後,“南衙府兵”逐漸衰敗,“北衙禁軍”逐漸成為中央政權的唯一依靠。
由來
存在著這樣的因果關係:
千牛刀
《莊子·養生主》說:﹝庖丁﹞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
於是,有一種帝王隨身攜帶的防身御刀,叫做“千牛刀”,名字就是典出《莊子》,寓意“銳利可斬千牛”。
關於“千牛刀”的記載,較早可見於蕭子顯(蕭道成的孫子,約公元489至537年)《南齊書》:“玉夫(楊玉夫)與其黨陳奉伯等二十五人同謀,於氈屋中取千牛刀殺蒼梧王(南朝宋“後廢帝”劉昱)”。說的是一場著名的宮廷政變:南朝宋元徽五年(公元477年)七月七日半夜,楊玉夫和楊萬年潛入仁壽殿,乘劉昱熟睡如泥時,用皇帝劉昱自己的千牛刀殺掉了皇帝。
千牛備身
千牛衛
最初“千牛備身”出現的時候,似乎並沒有一個專門的機構來統領這些武官。後來,北魏孝明帝中期出現了“領左右”,很可能就統領著“千牛備身”。再往後,歷朝歷代統領“千牛備身”的機構名稱不斷變化,在唐高宗顯慶五年(公元660年)稱“左右千牛府”,到了唐中宗神龍元年(公元705年),改為“左右千牛衛”。
這樣看來,“千牛衛”,正是因為它統領著禁衛武官“千牛備身”而得名。
歷史淵源
綜述
“千牛衛”之所以得名,是因為它統領著一類高級禁衛武官——“千牛備身”。
這種武官,執“千牛刀”常備君主身邊,所以得名“千牛備身”。
而“千牛刀”的名稱,則典出《莊子》,意為“銳利可斬千牛”。
如果我們把“千牛備身”的出現當作“千牛衛”發觴的話,那么“千牛衛”的歷史就可以追溯到南北朝了。
北朝
“千牛備身”最遲出現於北魏宣武帝初年,與“武衛將軍”同為皇帝親信,宣武帝“置之左右”、“出人禁中,無所拘忌”。在機構上,與“直閻將軍”同隸屬於“領軍將軍”。到了北魏孝明帝中期出現“領左右”(北魏“領左右局”,屬門下省領導)後,“千牛備身”才隸屬於“領左右” 。
到了北齊,“千牛備身”為“領軍府”下“領左右府”(“領左右將軍”)所統轄。
西魏,“千牛備身”亦為“領軍府”下“領左右府”所統轄。
隋
隋初,改革北周之制,設定十二府以統率禁衛之兵。設有“左右領左右府”,統“千牛備身”。開皇十八年,設左右備身府,亦統“千牛備身”。大業三年(607),隋煬帝將十二府增改為十二衛四府,合稱十六衛府或十六府(後人習慣上也稱十六衛)。 此時原“左右備身府”被改為左右驍衛,而“左右領左右府”則 被改為“左右備身府”,專統“千牛備身”。
唐
唐代的沿革,有兩種說法:
2.《唐會要》說,武德初,為左右府;顯慶元年,改為左右千牛衛;龍朔年,改為左右奉宸衛;鹹亨年,復為左右千牛衛。
五代
虛銜。各國由諸蕃割據而來,原來的六軍十六衛(北衙六軍和南衙十六衛)不復存在,但各國都沿用設定了大唐六軍十六衛的名號(僅僅是“名號”而已),這些名號,到後晉才取消。更詳細資訊暫缺。
宋
北宋,府兵制早已土崩瓦解,“南衙十六衛”更是不復存在。只是沿用大唐十六衛的名號設定了“環衛官”十六衛。但是,宋朝的“十六衛”只是一種虛銜。因為它們並不是職能機構,只是設有“上將軍、大將軍、將軍”等官職,沒有職能、沒有權力、沒有屬兵、沒有定額。
前六衛又各有中郎將和郎將(“左右千牛衛”沒有)。將軍以上既以宗室充任,亦用途武臣贈典;大將軍以下又作為武臣責隆散官。南宋初停。至宋孝宗隆興中復置。
一般被授以環衛官的有這么幾種人:
2、被貶的將官。如曹彬,歧溝關敗後就去天平節度使銜,綬環衛官。
3、統一戰爭俘虜來的小國國君。如南唐後主李煜國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宋太祖封為右千牛衛上將軍;湖南周保權亦被封為右千牛衛上將軍。
由此可知,作為“十六衛”之二的“左右千牛衛”,在宋代,不是職能機構,只是一種虛銜,曾經被用來封降君。
遼金元
遼金亦曾設定六軍十六衛名號,元以後廢。詳細資訊暫缺。
機構組成
北齊
北齊領左右府。領左右將軍一人;左右備身正、副都督,並四品上;千牛備身,第六品下。
隋
隋左右領左右府。
大將軍一人,將軍二人,掌侍衛左右,供御兵仗。
領千牛備身十二人,掌執千牛刀;備身左右十二人,掌供御刀箭;備身十六人,掌宿衛侍從。
左右置長史、司馬、錄事及倉兵二曹參軍事、鎧曹行參軍。
煬帝改左右領左右府為左右備身府。
置左右備身郎將一人,直齋二人統之。
改千牛左右、司射左右各一十六人,並正六品。
改兵曹為司兵、胄曹為司鎧。
唐
大唐貞觀中,復為左右領左右府。
顯慶五年,始置左右千牛府。
龍朔二年,改左右千牛府為左右奉宸衛。
神龍元年,改為左右千牛衛。
左右千牛衛,將軍各一人(唐六典、通典的說法,可信),從三品;中郎將各二人,正四品下。神龍二年(通典說法;唐會要則說是“神龍元年二月十九日置”),各置大將軍一人,正三品。
千牛備身各十二人(龍朔二年,改為左右奉裕。鹹亨初復舊。垂拱二年,又改為奉裕。神龍元年復舊);
備身左右各十二人;
備身一百人;
主仗一百五十人。
(大唐改千牛左右曰千牛備身,初置備身、主仗。)
屬官:長史各一人,從六品上;
錄事參軍事各一人,正八品上;
兵曹參軍事各一人,正八品下;
胄曹參軍事各一人,正八品下;
職責:
左、右千牛衛大將軍。將軍之職,掌宮殿侍衛及供御之儀仗,而總其曹務/總判衛事,將軍副之。中郎將通判衛事,掌供奉侍衛,以貳將軍及諸曹之務。
左右千牛備身掌執御刀宿衛侍從。皆以高蔭子弟年少姿容美麗者補之,花鈿繡服,衣綠執象,為貴胄起家之良選。
備身左右,執御刀弓箭宿衛侍省。
備身,掌宿衛侍從。
凡千牛備身、備身左右執弓箭以宿衛,主仗守戎服器物。
凡受朝之日,則領備身左右升殿,而侍列於御座之左右。
若親射於射宮,則大將軍、將軍率其屬以從。
凡千牛備身、備身左右考課賜會及祿秩之升降,同京職事官之制。
凡千牛備身、備身左右以御刀仗升殿供奉者,皆大將軍、將軍率而領之,而中郎將佐其職。
凡侍奉,禁橫過座前者,禁對語及傾身與階下人語者,禁搖頭舉手以相招召者。若有口敕,通事舍人承受傳聲於階下不聞者,則中郎將宣告之。
長史掌判諸曹官吏之來務事。錄事參軍掌印發,勾檢稽失。余如左、右衛。
兵曹掌文、武官及千牛備身、備身左右之簿書,及其勛階、考課、假使、祿俸事。
胄曹掌甲仗之事。
凡御仗之物二百一十有九,羽儀之物三百,自千牛以下各分而典掌之。
其當上日,執御刀、御弓矢之外,仍量備弓箭以入宿。
每月,主仗當上,則配其所職。若在行從,則兼騎曹之任。余同左、右衛。
主要武官
千牛備身 —〉 千牛備身 —〉千牛左右 —〉千牛備身 —〉左右奉裕 —〉千牛備身 —〉左右奉裕 —〉千牛備身
左右備身 —〉 備身左右 —〉 司射左右 —〉備身左右 —〉備身左右
無 —〉備身 —〉 無 —〉備身 —〉備身
無 —〉主仗 —〉主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