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辛集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全文
一、2020年工作回顧和“十三五”時期發展成就
2020年是辛集發展歷程中極不平凡的一年。一年來,面對複雜多變的發展形勢,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河北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決策部署,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深入開展“三創四建”“三包四幫六保五到位”等活動,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開創了經濟社會創新發展、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新局面。地區生產總值增長3.9%(在全省“11+2”市中排名第7位;下同);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27.1億元,增長13.1%(第1位);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3%(第4位);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4.7%(第5位);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9887元,增長6%(第6位)。被評為全國縣級城市高質量發展百強(第94位)、全國綜合投資熱力百佳縣市和首批國家“數字鄉村”建設試點市;榮獲省級文明城市稱號,被中央文明辦確定為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一年來,我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交出了疫情防控的優異答卷。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嚴格落實“四早”“三個關口前移”等措施,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總體戰、阻擊戰。2020年選派3批醫療隊20名白衣戰士馳援武漢,12個集體和個人榮獲國家、省級表彰,為全國抗擊疫情鬥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貢獻了辛集力量。及時果斷按下生產生活“重啟鍵”,在全省率先出台支持企業復工復產“二十條”,率先實現重點項目、規上企業全面復工復產。在這場抗疫鬥爭中,廣大醫務工作者、疾控工作人員捨生忘死,廣大公安幹警、社區工作者日夜值守,廣大幹部民眾、志願者默默奉獻,以實際行動生動詮釋了偉大的抗疫精神。
一年來,我們凝心聚力、奮發作為,保持了經濟高質量發展態勢。實施省市重點項目144個,總投資537.1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54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42個,項目數量、投資規模、科技含量均創歷史最好水平。金甌醫療、鴻泰丁腈膠、頂創高鐵配件等68個項目開工建設;澳森鋼鐵1580高爐、辛化10萬噸高性能不飽和樹脂、維迪線性滑軌等59個項目竣工投產。新增規上企業25家,是近十年來增加最多的一年。金士頓公司榮獲省企業技術創新獎和省政府質量獎提名獎,華萊鼎盛公司榮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糧食總產量達到13億斤,增產1622萬斤,節水小麥實現全覆蓋。“辛集鴨梨”被認定為中國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成功舉辦中國梨產業年會。中國國際皮毛時裝博覽會(BEIJING FUR)獲商務部批准首次在辛集舉辦並永久落戶。保稅物流中心完成進出口5.7億美元,在全國92個B型保稅物流中心中排名第9位;獲海關總署批覆成為河北省唯一的內陸地區進境肉類指定口岸。投資1024萬元的電商直播基地建成運行,全市網路零售額112億元,我市打造電商直播基地經驗做法《政府組團企業拼團 辛集經濟發展升級啟動“雲模式”》,被省重點工作大督查辦推薦到省委常委會播放,得到省委領導充分肯定。連續兩年被評為省民營經濟發展先進市,在全省縣級市中排名第一。
一年來,我們勇於擔當、迎難而上,取得了三大攻堅戰決定性勝利。脫貧攻堅戰果持續鞏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年均可支配收入10729元,同比增長35.2%。全力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PM2.5年均濃度同比下降12.5%、優良天數同比增加44天,是有監測記錄以來空氣品質最好的一年,在全省大氣治理考核中綜合排名第1位。全市農村15.2萬戶居民清潔取暖改造全面完成。堅持“節引調補蓄管”並重,地下水實現水質水位“雙提升”。紮實開展省級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區建設,得到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充分肯定。順利完成重點領域清理規範,自覺接受人大系統“5+1”聯動監督。常態化組織開展風險隱患排查管控,堅決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一年來,我們統籌規劃、建管並重,開創了城鄉融合發展新局面。高質量編制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形成了“1+6+10+14”規劃體系。投資58.6億元,實施古城大街新建、教育路中修等53個城建交通項目。石黃高速公路辛集東互通獲省政府批准。跨石德鐵路辛中橋主體施工進度過半。浣溪園、滑冰館、音樂廳成為城市新的風景線,游江南風景、滑真冰真雪、聽新年音樂會成為人民民眾休閒生活新時尚。完成14條街路新建改造、8個老舊小區改造、16個小區整治提升、7.4公里老舊管網改造,實施77.5公里雨污分流改造。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清理垃圾5.5萬噸,改廁1.5萬座,完成10個村莊生活污水治理和79個村莊生活污水管控,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辛集模式”。被授予省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市。
一年來,我們恪守初心、執政為民,保障了人民生活幸福安康。全年民生支出58.4億元,占全部公財支出的86.3%。如期完成12項民生實事和25項民心工程。新增城鎮就業5026人,轉移農村勞動力5622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3%。總投資7453萬元的方碑街國小,農機、農開幼稚園等10所中國小、幼稚園新改建項目竣工投用。雙擁共建取得重大成果,中國人民海軍“辛集艦”成功命名入列。全國示範性退役軍人服務站建設成效顯著。養老、醫療保險實現應保盡保、及時兌付;藥品集中帶量採購減輕民眾負擔3829萬元。順利通過省級衛生城市覆核。培育星級養老機構兩家,建設日間照料服務站3個。發放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645萬元。發放價格臨時補貼1300萬元。深入開展“亮劍2020”專項行動,成功偵破1997年“1·10”特大持槍搶劫運鈔車殺人案,刑事和治安案件發案率同比下降7.6%和15.3%,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各位代表,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回望過去五年,我們倍感欣慰、倍感自豪。五年來,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由297億元提高到426億元,增長43.4%;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由12.2億元提高到27.1億元,增長120%,增速連續4年在全省“11+2”市中排名第一;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由31億元增長到68億元,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實現了“十三五”規劃、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圓滿收官。被評為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和全國製造業百強市。
過去五年,是創新發展取得歷史性突破的五年。傳統產業規模實力和技術水平大幅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從無到有、加速集聚,成為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與“十二五”末相比,高新技術企業由11家發展到98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由117家發展到649家,分別增長7.9倍和4.5倍。新培育工信部“小巨人”企業2家、省級行業創新聯盟2個。12位院士在辛集建立了院士工作站;先後建成市科技孵化中心、工業設計創新中心,連續3年承辦國家級、省級創新創業大賽。以馬蘭農場節水小麥創新示範基地為核心,創建完成國家農業科技園區。26家企業主持或參與制訂修訂25項國家、行業、地方和團體標準。大力實施人才興市戰略,吸引各類人才3.1萬,20名高層次人才入住博士樓,建成首家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省級示範創業就業孵化基地,榮獲省“人才強冀”工程二等獎。
過去五年,是協調發展開創新局面的五年。石濟高鐵辛集南站車次密度由最初的每天9次增加到36次,實現與石家莊、西安、上海、杭州等重要城市的互連互通。通用機場獲省發改委批准,正在加快推進。辛集經濟開發區被確定為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示範基地,成為承接京津產業轉移的重要平台。持續開展歷史上規模最大、成效最好的拆違治亂行動,拆除城鄉違章建築4091宗、24296畝,為三級醫院、全民健身中心等公益項目和經濟發展拓展了有效空間。高標準完成澳森大街、工業路改造提升和妍園路北延等一批重大交通工程,大幅提升市區周邊環境,持續最佳化城市發展框架。新建公園遊園26個,“口袋公園”達到42個,建成區綠地率38.05%,被評為國家園林城市,圓了全市人民30年的創城夢。在全省率先實行城鄉環衛一體化,城鄉垃圾全部得到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五年共新建農村公路152公里、田間道路145公里,城鄉公交線路達到35條、新能源公車274輛,被評為全國“四好農村路”示範市、省“優先發展公共運輸”示範市。
過去五年,是綠色發展跨上新台階的五年。PM2.5年均濃度由每立方米121微克下降至56微克,下降率53.7%,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由102天增加到224天,提高了1倍以上。開展最嚴格的環保執法,徹底消除“散亂污”企業。創新分表計電環保監測模式,在全市500家企業套用1640套,被省生態環境廳在全省推廣。完成工業路管廊、東部排渠、辛深排渠、二分乾渠、城市濕地等多水聯治項目,從根本上解決了城市內澇和黑臭水體問題。製革企業完成最大規模的整合重組和改造提升,由108家整合為38家;完成投資2.5億元的兩個城市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出境斷面水質持續穩定達標。大力推進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投資3.6億元的南水北調地表水廠建成投用,關停自備井284眼,壓減地下水超采量1.07億立方米;完成植樹造林7萬畝,創建國家森林鄉村1個、省級森林鄉村7個;發展壯大了金谷油脂、泓林化纖、藍祿明膠、國惠環保等一批再生資源綜合利用項目。
過去五年,是開放發展邁出新步伐的五年。“放管服”改革成效顯著,18個部門315項職能集中劃轉到市行政審批局,劃轉事項全省最多;完成跨部門一體化線上政務服務平台建設,806項政務服務事項全部實現網上可辦。建成15個鄉鎮綜合服務中心和344個村級綜合服務站,被確定為省“一站通辦”試點。企業開辦從5個工作日減少到1日內辦結,市場主體從3.3萬戶增加到5.4萬戶。新一輪機構改革和醫藥健康、投融資、綜合執法等608項改革順利完成。辛集經濟開發區擴區獲省政府批覆,規劃面積增加10.56平方公里。組建7家異地商會,總數達到9家,形成了覆蓋全國的招商網路。五年累計利用外資是“十二五”時期的3倍。組織皮革服裝企業以“辛集展團”形式驚艷米蘭、莫斯科、上海等國內外知名展會,“國際皮都”知名度、美譽度不斷提升。
過去五年,是共享發展實現全面進步的五年。實施市級民生實事56件。脫貧攻堅任務提前一年完成,連續兩年在省考核中獲“好”的等次。城鄉低保標準比“十二五”末增長66.3%和140.9%。紮實開展省級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示範區建設,完成投資4328萬元的39個健身工程,舉辦首屆國際半程馬拉松,承辦全國青年男籃聯賽等6項國家級賽事,開展冰雪運動會等22項民眾體育活動。文化事業繁榮發展,農民畫創研中心建成投用,趙望雲藝術館完成主體工程,市融媒體中心持續領跑全國先進。紮實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完成雪亮工程、智慧警務站等項目建設。1273家生產經營單位全部建立安全生產“雙控”機制。新增全國文明單位2個、全國文明村鎮2個、全國文明家庭1個、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2個。
五年來,我們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紮實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深化糾正“四風”和作風紀律專項整治,政府治理水平和行政效能不斷提升。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五年辦理人大代表建議356件、政協提案553件,辦復率均達100%。國防動員、民族宗教、外事僑務、人民防空、消防救援、掃黃打非、支油援疆、公積金、地方志等工作實現新提升,工會、共青團、婦聯、文聯、關心下一代等各項事業取得長足進步。
各位代表!五年來走過的歷程令人難忘,五年的成就實屬不易。這些成績的取得,是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團結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廣大幹部民眾,向所有關心、支持辛集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各位代表,進入新階段,踏上新征程,我們清醒地認識到,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不少問題和挑戰。我市正處於轉型升級、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經濟總量還不夠大,資源要素聚集能力和輻射帶動作用有待加強;產業結構還不夠優,傳統產業占比較大,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還沒有形成有效支撐;城鄉建設還不夠快,優質教育、醫療、養老、文化等公共服務供給不足,鄉村振興任重道遠;環境容量還不夠大,生態環境治理和修復任務艱巨,能源資源瓶頸制約凸顯;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有待加強,部分工作推進還不盡人意,作風建設仍需努力,營商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我們要正視問題、直面矛盾、務實擔當,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推動解決。
二、“十四五”時期發展的總體思路和主要任務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是新時代全面建設繁榮美麗幸福辛集的關鍵五年。根據市委八屆六次、七次全會精神,市政府組織編制了《辛集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提請大會審議。
“十四五”時期,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省委九屆十一次、十二次全會和市委八屆六次、七次全會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圍繞建設京津冀城市群特色功能節點城市、冀中南轉型創新示範區和“國際皮都”目標,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統籌發展和安全,深入落實省委“三六八九”工作思路,加快最佳化經濟結構和提質增效,加快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加快融入新發展格局,加快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強化基層基礎建設,實現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安定和諧,不斷增強人民民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動繁榮美麗幸福辛集建設再上新台階,為新時代全面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作出積極貢獻。
未來15年我市發展的遠景目標是:到2025年,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成效、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社會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到2035年,新時代繁榮美麗幸福辛集全面建成,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一個經濟繁榮、生態優美、人民富裕、社會文明的現代化辛集將呈現在世人面前。圍繞實現上述目標,“十四五”時期將突出抓好以下重點任務:
——高質量譜寫創新發展新篇章。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全力以赴“優存量”“拓增量”“挖潛量”,不斷加快傳統產業智慧型化改造、數位化轉型,著力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儘快做大做強,傾力抓好三產服務業提速發展,力爭到“十四五”末形成1個千億級、2個百億級、4個50億級產業集群。
——高質量譜寫城鄉融合新篇章。圍繞打造“一城兩組團”田園式空間結構,加快提升城鄉基礎設施。推進高速、高鐵、國省幹道、通用機場等重大項目建設,加強與周邊市縣的區域聯動,不斷提升城市能級和輻射帶動能力。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管理一體化,加快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
——高質量譜寫生態賦能新篇章。大力推行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產業體系。強化區域聯防聯控聯治,持續打好打贏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強化能源結構調整,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強度。強化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實施水源置換、渠系恢復、域外引水等重點水利工程項目,開展城鄉植樹綠化,全面提升生態環境質量。
——高質量譜寫改革開放新篇章。強力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做好制度創新的充分聯動與配套銜接。加強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打造高效規範、公平競爭的統一市場,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強市鄉村政務服務能力建設,拓展“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廣度和深度。持續擴大對外開放,強化穩外貿穩外資,打造對外開放新優勢。
——高質量譜寫共享惠民新篇章。持之以恆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著力構建多元長效的富民增收體系、均衡優質的公共服務體系、普惠托底的社會保障體系。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多渠道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堅持教育公益性原則,重塑教育名城。深入實施健康辛集行動,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促進社會更加和諧穩定。
三、2021年主要工作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大慶之年。我們要聚焦“六穩”“六保”任務,紮實開展“三重四創五最佳化”和“三基”建設年活動,統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確保“十四五”穩健起步、良好開局。
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8%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5%左右,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左右,CPI控制在3%左右,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和主要污染物減排達到省控指標。實現上述目標,2021年要重點抓好以下十個方面工作。
(一)聚焦疫情防控,著力打好保衛人民生命健康新戰役
堅決貫徹落實國家和省疫情防控各項決策部署,健全疫情防控常態化機制,科學精準做好各項工作。
壓實防控責任。強化“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各項措施,壓實“四方責任”,完善常態化防控和突發疫情應急處置工作機制,切實做到防控不鬆懈、疫情不發生、發展不停步。
落細防控措施。堅持“人、物、地”同防,切實做好境外和中高風險地區來辛人員疫情防控,切實做好進口冷鏈食品和其他物品監管,切實做好城鄉重點場所和公共活動管控,堅決遏制聚集性疫情發生。
提高防控能力。完成投資5800萬元的市第二醫院疫病防控及公共衛生救治能力提升項目。進一步規範發熱門診、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的建設管理,提高基層疫情應對能力和水平。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倡導文明健康生活習慣。
(二)聚焦創新驅動,著力催生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堅持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發展戰略支撐,大力實施科技躍升計畫,力爭進入全省科技創新A類行列,爭創國家創新型城市。
加強創新能力建設。設立高層次創新平台動態儲備庫,加大培育力度,支持黑馬糧油、雪龍機械、佳信制動等公司建設企業技術中心、技術創新中心5家以上。支持金士頓、申科、金谷等企業衝刺國家級技術創新平台。最佳化整合創新資源,鼓勵各類創新平台開展套用示範,實現開放共享。加強科技孵化中心建設,新增入孵企業10家以上。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5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00家,梯次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0家。繼續承辦好國家級、省級創新創業大賽、科技成果直通車等活動,爭取就地轉化項目50個以上。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占GDP比重達到2.28%以上。
激發人才創新活力。積極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支持科技領軍人才、高技能人才、專業技術人才開展創業服務。組織好“鳳還巢”活動,鼓勵辛集籍在外人士返鄉創業。年內引進各類人才900人以上,其中高層次人才500人以上,博士研發團隊1個以上;培養本土化、專業化技術人才3000人,新型職業農民300人以上。
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聚焦京津滬廣深、雄安創新高地,充分發揮現有院士工作站作用,積極推動協同創新。健全常態化產學研合作推進機制,促進高校、科研機構、國防軍工科技成果在辛集落地轉化,爭取建成2家省級技術轉移服務機構和1家常設技術交易中心,支持重點成果轉化項目20個以上,技術契約成交額力爭達到5億元以上。
(三)聚焦項目建設,著力打造跨越趕超新引擎
緊緊圍繞“1+3+2”主導產業,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加大招商力度,加快項目建設。
掀起招商引資新高潮。突出“大招商”理念,開展全域招商、全員招商、全時招商。修訂完善招商引資目錄和政策清單,用足用好招商引資獎勵辦法。創新招商模式,將5月和10月作為“招商月”,圍繞特色產業,大力開展以企引企、補鏈招商、以商招商。完善網路招商平台,充分發揮異地商會作用,探索代理招商、聘請招商大使等新方式。突出招商重點,緊盯“三件大事”,聚焦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地區,引進一批世界500強、國內行業領軍企業、大型央企、知名民企以及“獨角獸”企業,實現招商數量、質量新突破。緊盯中央及省政策信息和投資計畫,聚焦“兩新一重”,加快建設一批城市更新和民生基礎設施補短板項目,積極爭取更多上級專項和政府債券等資金支持。
跑出項目建設新速度。目前,已初步確定第一批省市重點項目118個、總投資396億元,其中省重點項目11個、總投資57.7億元;10億元以上項目8個,億元以上項目53個。對這些項目,逐一落實領導分包責任制,及時解決項目落地過程中的難點、痛點、堵點問題。組織開展春秋兩次項目集中開工和季度觀摩拉練,大力營造“看發展、找差距、提速度”的比學趕超氛圍。
開創園區發展新局面。圍繞爭創國家級開發區目標,進一步理順運行體制,提升發展能級,打造智慧園區。完成16條園區道路建設,實施園區集中供熱、集中供水、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等項目。發揮好風險補償基金、產業引導基金的槓桿撬動作用。嚴格土地節約集約利用,“以畝產論英雄”;加快盤活閒置廠房資源,著力在提升經濟密度、提高投入產出效率上下功夫。
(四)聚焦實體經濟,著力強化產業鏈現代化新支撐
圍繞傳統優勢產業、特色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大力開展延鏈強鏈補鏈行動,著力推動產業集群化發展。
做大做強優勢傳統產業。積極推動傳統產業數位化、智慧型化、綠色化升級改造。引導和支持鋼鐵業延伸產業鏈,組建“鋼材產業技術中心”,發展鋼材深加工產業,年內重點抓好總投資4.1億元的年產15萬噸中高碳品種鋼絲、40萬噸拔絲等項目,打造“規模適度、裝備先進、產品多元、環保一流、管理高效”的優質精品鋼材生產基地。推進化工產業搬遷入園、整合重組、改造提升,提高準入門檻,實行總量控制,年內重點抓好總投資25億元的昊天科技50萬噸特種油、和中科技食用香料及醫藥中間體、宏正化工搬遷入園等項目,打造“布局合理化、產品高端化、資源節約化、生產清潔化”的綠色化工研發生產基地。
做新做優特色產業。積極落實皮革服裝產業發展振興計畫,加快“國際皮都”建設步伐。以實施“品質、品類、品牌”戰略為抓手,發揮工業設計創新中心、電商直播基地作用,以“數字+”“文化+”“生態+”“設計+”賦能皮革產業高質量發展。謀劃好總投資10.2億元的皮革新材料科技示範園、總投資6000萬元的年處置5000噸皮革固體廢棄物等項目,採用世界先進技術和工藝,完善產品結構、最佳化產業鏈條,加快無鉻鞣技術推廣套用,打造行業高質量發展新標桿。同時,高水平辦好“7·8”時裝周、“9·28”皮博會和BEIJING FUR等活動,積極承辦一批行業峰會、年會和設計大賽,不斷提升皮都辛集的影響力。
做精做專戰略性新興產業。持續深化“百企轉型”行動,突出專業、智慧型、高端發展特色,集中力量打造高端裝備製造、工業物聯網智慧型感測器、新型顯示材料等3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特色產業基地。圍繞總投資31億元的36個技改項目,深入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培育一批科技“小巨人”和“單打冠軍”企業。
做多做活未來產業。依託金士頓、華紡納米等企業,加快發展氫燃料電池空壓機、納米纖維過濾材料等產品,打造氫能產業零部件生產製造基地。依託金甌、晟泰、鴻銳等企業,加快發展醫療器械、醫用氣體、醫用引流管、醫用手套等產品,打造醫藥健康產業基地。加快數字經濟發展,依託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加強與知名網際網路企業戰略合作,全面提升數字鄉村發展水平。
(五)聚焦擴大內需,著力開啟現代服務業發展新征程
積極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需求側改革雙向發力,主動融入國內大循環與國內國際雙循環,加快補齊第三產業發展短板。
大力促進消費提檔升級。把擴大消費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結合起來,提升傳統消費,培育新型消費。引導企業增加性價比高的商品和服務,加快布局免稅店、特色產品店,滿足居民個性化、差異化、高品質的消費需求。圍繞優勢農產品,實施城鄉高效配送專項行動,提升農產品進城和工業品下鄉雙向流通效率,拓展農村消費市場。深入開展放心消費專項行動,建設放心市場、放心商超、放心網店80家以上。加快線上線下消費融合,發展智慧超市、智慧商店等新業態、新模式,擴大網路零售,實現兩位數增長。完善社會信用體系,營造放心消費環境。
大力促進服務業提質增效。抓好現有批發零售、餐飲住宿等企業提檔升級,做好三產服務業幫扶指導。加快現代服務業項目建設,抓好限額以上商貿企業培育。加快引進一批知名展覽、重要會議、重大賽事,大力發展會展經濟。圍繞科技服務和文化創意產業,大力發展研發服務、創業孵化、檢驗檢測等科技服務業,推進工業設計與製造業深度融合。圍繞推進全域旅遊,辦好旅發大會,發展旅遊經濟,力爭旅遊總收入同比增長10%以上。
大力促進現代物流蓬勃發展。高質量推進保稅物流中心建設,積極爭取進境肉類指定監管場地儘早封關運行,為向綜合保稅區邁進奠定紮實基礎;完成總投資1.7億元的智慧冷鏈物流項目,謀劃實施總投資130億元的凍品小鎮,打造覆蓋冀中南、輻射華北地區的國際凍品集散中心。引導和鼓勵企業用好《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政策,積極融入“一帶一路”。
(六)聚焦擴容提質,著力塑造現代化宜居宜業城市新面貌
圍繞建設京津冀城市群特色功能節點城市,著力提升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和服務能力,讓辛集更具顏值、更顯氣質、更有品質。
高標準加快城市更新。以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為契機,合理確定“三區”“三線”以及城市規模、功能布局,加快推進詳細規劃、專項規劃、鄉鎮村莊規劃編制,建成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信息系統。強化規劃剛性約束,確保“一張藍圖乾到底”。統籌推進環境衛生、道路交通、市政配套、產業配套等城市公共服務設施提級擴能,實施六前渠綠化、妍園路花海改造等增綠增彩項目8個;投資6500萬元,完成8個老舊小區改造和23個小區整治提升,探索老舊小區物業管理新模式;大力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新增更換公交站亭80個以上,最佳化民眾出行環境。
高水平完善城市功能。圍繞民眾生活所需所盼,開工建設總投資20億元的圖書館、群藝館、規劃館、科技館、文化藝術中心和澳森全民健身中心;建成投用總投資1.6億元的15所中國小和5所幼稚園改擴建項目。力爭引進1所高職院校。堅持“房住不炒”的政策定位,促進房地產行業平穩健康發展,穩步推進新康家園保障房建設和城中村改造,真正讓老百姓得到實惠。強化水電氣熱等資源要素保障,新建15.5公里供水管網,實現城區江水置換全覆蓋;完成煜泰熱能4號爐建設,新增供熱替代面積200萬平方米;開工建設110千伏天宮營輸變電站,積極推進220千伏辛集西、110千伏興業輸變電站項目,新建改造10千伏線路127.7公里,不斷提高城鄉供電可靠性。
高效能最佳化城市交通。堅持高鐵、高速、機場和國省幹道多軌齊動、整體考慮、系統謀劃。對內,重點抓好總投資23.2億元的82個重點交通建設項目,新建改造城區道路26條55公里,修補道路8萬平方米以上;教育路辛中橋、妍園路南延、天王線大修等49個項目竣工通車,石黃高速辛集東互通開工建設,投資2.98億元的通用機場穩步推進。對外,加快推進石雄城際辛集支線、雄鄭高速辛集段、雄商高鐵與石濟客專增設聯絡線等項目謀劃跑辦,積極爭取更多的直達京津車次,加強與石家莊、衡水及周邊縣市互聯互通,進一步提升區域輻射帶動能力。
高質量強化城市治理。圍繞打造更高層級更高質量的文明城市、衛生城市,進一步健全格線化管理體制機制,加快補齊短板弱項,推動城市治理科學化、精細化、智慧型化。紮實推進垃圾分類減量處理,打造垃圾分類示範小區32個,新改建公廁13座、垃圾轉運站2座,城市道路機械化清掃率95%以上。大力整合共享公共數據資源,協同推進智慧交通、智慧政務、智慧城管、智慧社區建設,力爭智慧城市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
(七)聚焦鄉村振興,著力建設富裕美麗幸福新農村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促進農業提質、農民增收、農村繁榮,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強力保障糧食安全。採取“長牙齒”的硬措施,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深入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藏糧於民戰略,開展耕地“非糧化”排查整治行動。完成3.6萬畝農田高標準整治,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39.9萬畝,糧食總產量穩定在13億斤以上。實施特色種業創新工程,制定種業發展規劃,落實好年度投資1000萬元的制種大縣項目,提升馬蘭農場等3家種子企業和4個繁育基地建設水平,切實提高制種效率、產量、質量和抵禦災害能力。抓好重要農產品供給,推進奶業振興和生豬穩產保供。
強力壯大鄉村產業。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切實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圍繞科技農業,加快馬蘭農場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發揮好食用菌、生豬、節水小麥、無抗養殖等農業創新驛站作用,組建高層次專家團隊,加快“一水千斤”等農業科技成果引進、轉化和套用。圍繞綠色農業,大力實施“耕地質量提升化肥減量增效”項目;深入推進農業廢棄包裝物治理。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91%。實施旱作雨養項目2萬畝,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圍繞品牌農業,爭取“辛集韭菜”“辛集香椿”“辛集黃冠梨”中國地理標誌證明商標認定。強化特色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宣傳,推進梨產業集群項目和“小而特”精品示範基地建設。圍繞質量農業,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40家以上,推廣標準化生產技術,農業標準化覆蓋率達到72%以上。大力推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生產主體覆蓋率達到80%以上。
強力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按照“片區打造、整鄉推進”原則,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持續開展文明村鎮創建,新增一批“美麗庭院”。修建田間道路149條89.1公里,改造農村公路30公里。完成2.28萬畝土地綜合整治。完善競爭機制,鞏固農村垃圾集中清運和處理成果。推進村莊綠化,打造生態景觀和綠色廊道,積極創建省級以上森林鄉村。完成農村改廁1.5萬座,實施10個村莊生活污水整治。加快推進農村生活水源置換,完成覆蓋全市鄉村的管網鋪設和配水站改造工程建設。
強力深化農村改革。依託供銷聯社資源,推進城鄉社區綜合服務體系建設。依託設施蔬菜、禽蛋、食用菌等產業龍頭大戶,組建行業協會,提升行業管理服務水平。完善農村土地“三權分置”制度,推動承包地經營權融資擔保全覆蓋。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培育和扶持一批優秀農業託管組織。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進一步完善防貧監測和幫扶機制,促進脫貧人口穩定就業、持續增收。
(八)聚焦生態環境,著力激發綠色低碳發展新優勢
堅決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治理污染、修復生態中營造良好人居環境,努力實現減污降碳協同效應。
全面踐行綠色低碳發展理念。制定實施全市及重點行業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方案。控制化石能源消費,保持散煤動態清零。全面推進林長制,新增植樹10萬株,創成省級森林城市,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深入推進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健全完善動態、精準、高效管控機制,PM2.5年均濃度降幅達到3%;以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控制為主線,統籌推進“治企、清散、消煤、控車、降塵”等重點工作,建設環境監控中心及相關監測監控能力項目;嚴格落實差異化環保管控和定量管控措施,嚴防“一刀切”。開展水污染防治攻堅,嚴格落實“河長制”,實施總投資1.2億元的諾衛環境3萬噸再生水項目。加強對污水處理廠、涉水企業、入河排污口的監管,確保出境斷面水質穩定達標。積極推進土壤污染防治。加快工業固廢填埋場、醫療廢物收集處置項目驗收評審,力爭儘快投入使用。
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效率。實施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盤活利用批而未供和閒置土地300畝。依法有序關停自備井88眼。完成壓減地下水超采任務。大力推進河渠綜合整治,完成二分乾渠(錨營至白龍邱段)疏浚治理,恢復楊莊、中曹和北智邱分乾,增加渠灌面積9600畝。健全政策引導體系,推動水資源、能源、建設用地等指標向資源利用效率高、效益好的行業、企業和項目傾斜。
(九)聚焦改革開放,著力釋放經濟社會發展新活力
深化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改革攻堅,加快破除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
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強“網際網路+政務服務”體系建設,加快政府數據共享。推進不見面開標及檔案電子化,保障公共資源交易活動依法、有序、高效進行。大力推進“一網通辦”,持續保持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100%。鞏固深化鄉鎮基層綜合執法改革成果,推進鄉村政務服務體系和服務能力建設,打通服務民眾“最後一公里”。
積極推進財稅金融體制改革。完善鄉鎮、開發區新一輪財政管理體制,強化預算約束和績效管理,充分調動各級抓項目、育財源、增收入的積極性。嚴格治稅管費,切實做到依法徵收、應收盡收。創新投融資機制,支持建投公司做大做強,提升信用評級,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
持續最佳化營商環境。深化“三包四幫六保五到位”活動,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嚴厲打擊侵害民營企業權益違法犯罪行為。用足用好國家金融政策,大力發展普惠金融,促進銀企精準對接。抓好通濤管業、金谷油脂、金士頓公司、申科電子、華銳科技等企業上市工作。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強化智慧財產權保護和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執法。
(十)聚焦民生保障,著力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盼
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的原則,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創新服務提供方式,不斷在發展中增進民生福祉。
矢志不渝抓好社會事業。以創建國家級衛生城市為目標,深化“四醫聯動”改革,實施總投資3860萬元的智慧醫療公共衛生服務平台建設;發展中醫藥事業;密切與京津冀三甲醫院聯繫協作;將15家鄉鎮醫療機構全部納入市域緊密型醫聯體。加快建設總投資2.47億元的亞行貸款養老服務中心項目,完成市第三敬老院建設,改造鄉鎮及社區服務網點5個;健全兒童關愛福利體系,促進我市“一老一小”健康發展。抓好省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試點建設。推進省級全民健身示範區創建,新增健身場地60處以上,承辦省級以上體育賽事3項(次)以上。建好用好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基層站所。依託農民畫和皮貼畫,大力發展文創產業。圍繞慶祝建黨100周年,打造一批精品力作。
堅定不移兜住民生底線。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突出抓好重點群體就業,新增城鎮就業4700人,職業技能培訓5000人,轉移農村勞動力55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8%以內。實施全民參保計畫,完成企業職工養老、醫療、失業、工傷保險擴面省定任務,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95%以上。加強社保基金使用監管,穩步提高待遇保障水平。
毫不放鬆抓好社會治理。持續提高安全生產“雙控”機制運行水平,加強食品藥品、特種設備等行業領域監管,推動安全發展示範城市創建。開展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提高災害風險科學處置能力。啟動“八五”普法,全面推進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一體化建設。常態化推動掃黑除惡,建設10個智慧安防小區,建成公共視頻圖像智慧型套用平台,持續打擊傳銷、非法集資、電信網路詐欺等違法犯罪活動,維護社會穩定和安全。
加強國防動員和國防後備力量建設,強化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鞏固軍政軍民團結良好局面。密切與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聯繫。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橋樑紐帶作用。繼續做好民族宗教、外事僑務、新聞出版、人民防空、媒體融合、氣象地震、支油援疆、郵政通信、公積金、地方志等工作。
各位代表!面對時代呼喚、發展重任、人民厚望,我們將持之以恆加強政府自身建設,著力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我們堅決做到:
始終堅持對黨忠誠。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確保各項事項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
始終堅持依法行政。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式履行職責,主動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自覺接受政協民主監督,積極接受民眾和輿論監督,強化統計、審計監督,深入推進政務公開,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始終堅持擔當盡責。發揚為民服務孺子牛、創新發展拓荒牛、艱苦奮鬥老黃牛的精神,爭當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行家裡手。健全責任體系,強化績效考核和督查督辦,不斷提高工作效能。
始終堅持清正廉潔。堅持勤儉節約,壓減一切不必要的政府投資和行政開支,保障民生支出穩定增長,以政府的“緊日子”換取百姓的“好日子”。深入抓好黨風廉政建設,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馳而不息整治“四風”,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
各位代表!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美好藍圖已經繪就,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市新征程已經開啟!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凝心聚力、真抓實幹,為新時代全面建設繁榮美麗幸福辛集而努力奮鬥,以優異成績向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獻禮!
名 詞 解 釋
1.“六穩”: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
2.“六保”: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
3.“三創四建”:創新、創業和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體系、建設一流營商環境體系、建設現代化社會治理體系。
4.“三包四幫六保五到位”:“三包”即領導幹部包鄉鎮(園區)、包項目、包重點企業;“四幫”即幫助解決企業發展資金短缺問題、用工數量不足問題、要素保障不力問題、市場銷售困難問題;“六保”即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五到位”即政策到位、措施到位、責任到位、服務到位、落實到位。
5.“四早”: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6.“三個關口”:確診病例救治、科學檢驗確診、發熱門診認定三個關口。
7.復工復產“二十條”:我市制定的《關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企業健康發展的20條措施》,包括支持企業復工復產、減輕稅費負擔、強化信貸金融支持、加大穩崗力度、保障防疫物資生產、最佳化審批服務等6方面共20條措施。
8.“三大攻堅戰”: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精準脫貧攻堅戰和污染防治攻堅戰。
9.“5+1”聯動監督:人大系統對違法違規圈占土地、違規違建項目、資源能源項目、房地產開發項目、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等5個重點領域清理規範和加強公共衛生管理工作開展的聯動監督。
10.“1+6+10+14”規劃體系:1個國土空間總體規劃、6項基礎工作、10個專題研究、14個專項規劃。
11.“放管服”:簡政放權、放管結合、最佳化服務。
12.“雪亮工程”:以市、鄉、村三級綜治中心為指揮平台、以綜治信息化為支撐、以格線化管理為基礎、以公共安全視頻監控聯網套用為重點的“民眾性治安防控工程”。
13.“兩學一做”: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
14.安全生產“雙控”機制:“安全生產風險分級管控體系”和“生產安全事故隱患排查治理體系”。
15.“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全面推進。
16.“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
17.“三六八九”工作思路:抓好三件大事、打好六場硬仗、實施八項戰略、深化九項改革。“三件大事”即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建設雄安新區、籌辦北京冬奧會;“六場硬仗”即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的硬仗、精準脫貧的硬仗、污染防治的硬仗、轉型升級的硬仗、補齊民生短板的硬仗、最佳化營商環境的硬仗;“八項戰略”即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教興冀戰略、人才強冀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軍民融合發展戰略、開放帶動戰略;“九項改革”即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國有企業改革、“放管服”改革、投融資體制改革、科技體制改革、金融財稅體制改革、教育文化體育體制改革、“三醫聯動”改革、國家監察體制改革。
18、“一城兩組團”:“一城”即主城區,“兩組團”即東北部空港產業、東南部高新產業“組團”。
19.“三重四創五最佳化”:“三重”即抓重大國家戰略、重大項目建設、重大民生工程;“四創”即創新,創業,創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創平安河北、法治河北;“五最佳化”即最佳化政治生態、最佳化經濟結構、最佳化自然生態、最佳化營商環境、最佳化基層治理。
20.“三基”建設:基層組織、基礎工作和基本能力建設。
21.“四方責任”:屬地、部門、單位、個人的疫情防控責任。
22.“1+3+2”主導產業:即“生態皮革服裝產業,高端裝備製造、信息智慧型、新型顯示材料等新興產業和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
23.“獨角獸”企業:一般指創辦時間較短、擁有10億美元以上估值、還未上市的公司。
24.“兩新一重”: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城鎮化建設,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
25.“專精特新”企業:滿足“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發展要求的企業。
26.“三區”“三線”:“三區”即城鎮空間、農業空間、生態空間三種類型的國土空間;“三線”即城鎮開發邊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三條控制線。
27.農村土地“三權分置”: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
28.“四醫聯動”改革:醫療、醫保、醫藥、醫價聯動改革。
29.“醫聯體”:由不同級別、類別醫療機構之間,通過縱向或橫向醫療資源整合所形成的醫療機構聯合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