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一、“十五”時期的工作回顧
“十五”期間,是我市經濟社會取得重大進展的五年。五年來,在中共辛集市委的領導下,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中等城市的宏偉目標,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搶抓機遇,開拓進取,圓滿完成了“十五”時期的各項目標任務。
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綜合實力躍上新台階。2005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27.8億元,比2000年增長59.6%;財政收入5.6億元,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2.238億元,按可比口徑比2000年分別增長123.5%和9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9.6億元,比2000年增長1.67倍;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0.6億元,比2000年增長72.2%。“十五”期間是我市整體經濟指標增長最快的時期之一。
投資規模高位增長,工業經濟支撐作用日益增強。五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39億元,比“九五”增長71%。完成投資千萬元以上收益性項目130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21個。皮革業支柱地位更加鞏固,規模以上企業達到94家,新增固定資產13億元;2005年實現銷售收入82億元、上繳稅金1.74億元、出口創匯5.35億美元,分別占全市總量的40%、35%和91%。化工業綜合實力不斷提高,規模以上企業達到11家,五年完成投資2億元。鋼鐵機械業迅速崛起,五年完成投資12億元,規模以上企業達到13家。澳森鋼鐵公司總資產突破10億元,成為我市第一利稅大戶。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天宮營鄉棉花加工、小辛莊鄉和位伯鎮精煉油、辛集鎮和新城鎮化工、田家莊鄉皮革等一批鄉村特色產業群體不斷發展壯大。產品創優取得突破,“束蘭”皮裝、“大羽”羽絨服榮獲“中國名牌產品”,“五洲”鋇鹽榮獲“中國馳名商標”,“東明”革皮等19個產品榮獲省級名牌。
農業結構調整紮實推進,農村經濟穩步壯大。2005年,糧食總產51.29萬噸。龍頭企業實力不斷增強,年銷售收入過千萬元企業達到45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到60家,入會農戶達到5.4萬戶,入會率達到36.3%。區域性生產基地初步形成,優質麥、優新果品、無公害蔬菜種植面積分別達到30萬畝、25萬畝、8萬畝;奶牛、生豬存欄分別達到1.5萬頭、48萬頭;“康鈦益”雞蛋等4個農產品通過國家有機產品、綠色食品、無公害產品認證;畜牧、果品、蔬菜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62.7%提高到78%。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新進展,開發整理耕地面積6470畝,節水灌溉面積達到48萬畝,大中型農機具保有量2387台。植樹造林460萬株,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28.5%,比2000年提高了9.4個百分點。
商貿流通日益繁榮,第三產業迅猛發展。投資6.3億元建設了金街不夜城、金鹿商城等一批重點商貿設施,新增營業面積15.6萬平方米。以黑馬糧油公司為龍頭的生產生活資料連鎖網路迅速發展,建設了284個農村連鎖店。昊華電子城、禽蛋市場、農機配件等專業市場日益活躍。河北商檢、石家莊海關在辛集設立了辦事機構。金融、保險、郵政、通訊、交通運輸、信息服務等行業不斷壯大,整體服務功能明顯提升。
城市建設日新月異,中等城市雛形基本形成。五年實施重點城建交通項目57個,總投資20億元,是我市歷史上基礎設施投入力度最大、成效最顯著的時期。新建改造了朝陽路、教育大道等7條城市主幹道,基本構築了中等城市道路框架。新建擴建了安新線、天王線等7條縣域主幹線,五年新建改建公路里程310公里,形成了兩縱七橫的縣域交通網路。開發建設了一批高標準居民小區,建築面積達120萬平方米。新建改造了雷鋒廣場、市府廣場等一批城市靚點,部分路段實施了拆牆透綠,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30.8%。全力開展了以治理大氣和水污染為重點的環保攻堅,城市污水處理廠、東方熱電公司投入正式運行,全市環境整體質量明顯好轉。
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市屬工商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基本完成,53家企業實施了不同形式的轉制,解決了原轉制企業的大量遺留問題;28家基層糧站完成了股份制改造。改革完善了鄉鎮財政體制,全部減免了農業稅,認真落實糧食直補政策,農民受益5323.3萬元。農村信用社改革穩步實施,清收不良貸款9100萬元,爭取國家票據支持2.65億元。84家事業單位實施了聘任制改革。對外開放邁出新步伐,與3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關係,自營出口企業達到230家。五年累計實際利用外資3234萬美元,比“九五”增長63.5%;引進市外資金35.2億元。外貿出口迅猛增長,2005年完成5.9億美元,是2000年的近10倍,連續五年位居河北省各縣市首位。
社會保障體系日趨完善,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2005年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895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467元,比2000年分別增加2912元和1232元;城鄉居民儲蓄餘額83.2億元,比2000年增長68%。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養老、失業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參保人數達到3.3萬人、2.16萬人,比2000年分別增長43.2%、50%;全面啟動了工傷、醫療保險和農村低保,參保人數分別達到1.53萬人、2.67萬人、3993人。就業再就業工作得到加強,五年新增城鎮就業崗位1萬個,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堅持每年興辦一批事關人民民眾生產生活的利民實事,共投入各類資金4376萬元,維修改造鄉村道路146公里,解決了37個村的吃水難、澆地難問題,對8400名困難民眾進行了救助,對6773名貧困學生實行了“兩免一補”,城鄉居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持續改善。
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各項事業全面進步。五年完成技術推廣項目56個,科技對經濟發展的貢獻不斷提高。基礎教育進一步鞏固提高,規劃建設了教育大道,投資2.1億元,新建擴建了市一中、幼稚園等47所學校,對116所中國小校進行了修繕改造,全市中國小由2000年的384所調整為230所,順利通過了省“雙基”複查驗收。衛生事業不斷發展,投資6418萬元,完成了市一院、市二院等5所醫療單位擴建改造。文化體育事業繁榮活躍,投資6480萬元,建成了文體中心和新廣播電視大樓;投資2100萬元,開通了80%農村的有線電視。文明生態村創建活動全面鋪開,首批8個樣板村通過上級考核驗收。投資1.9億元,完成了城鄉電網改造,供電狀況明顯好轉。認真實施了農村計畫生育戶獎勵政策,人口自然增長率3.84‰,計畫生育工作進入省先進行列。基本農田保護成效顯著,違法占地得到有效控制。建立健全了安全生產長效管理機制,整改了一大批安全隱患,安全生產形勢有了根本好轉。全面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加大矛盾糾紛排查和信訪工作力度,始終保持對犯罪分子的高壓態勢,維護了政治安定、社會穩定的良好局面。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答覆滿意和基本滿意率達98.8%。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逐步深入,糾正行業和部門不正之風取得新進展。雙擁工作和民兵預備役建設不斷加強,軍政軍民關係更加密切。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有聲有色,湧現出了一批文明單位、文明村鎮。物價、統計、審計、新聞出版、人防、外事僑務、民族宗教、婦女兒童、殘疾人、氣象、檔案、支油等各項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績。
各位代表,過去的五年,是全市經濟快速發展、城鄉面貌顯著變化、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較大提高的五年。在五年的工作實踐中,積累了不少有益經驗。一是必須牢牢把握髮展這個主題。牢固樹立大發展、快發展、跨越發展的觀念,積極探索巨觀調控形勢下加快發展的新舉措、新途徑,奮發進取,爭先創優,推動了辛集經濟和社會事業的快速發展。二是必須堅定不移地實施工業強市、項目帶動戰略。堅持把做大做強工業擺在突出位置,始終不渝地打好項目建設攻堅戰、持久戰,以項目建設的突破,帶動和活躍經濟發展全局,為全市經濟發展積蓄了力量。三是必須堅持發揮優勢、突出特色的原則。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立足優勢和產業特色,因地制宜,分類推進,皮革、化工、鋼鐵機械、農產品加工等優勢產業支撐全市經濟的格局初步形成。四是必須堅持大膽突破、勇於創新的原則。從辛集實際出發,大膽探索,大膽實踐,組建了行政服務中心,對項目建設實行了一站式審批、一條龍服務,對工業小區和重點企業推行了“扎口收費”政策,初步打響了“投資到辛集、事事都滿意”的環境品牌。五是必須堅持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始終把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認真解決了一批民眾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在今後工作中,我們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這些寶貴經驗,不斷提高統領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各位代表,過去五年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監督,市政協民主監督,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協商共事、鼎力相助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團結一心、拼搏進取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一切為繁榮辛集經濟、促進辛集發展的建設者,向公安政法幹警和駐辛武警官兵,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和無黨派愛國人士,向所有關心和支持辛集建設和發展的朋友們,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面對當前的好形勢,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不少矛盾和問題。一是經濟綜合實力還不夠強。項目建設尚未真正形成鋪天蓋地之勢,立市立鄉的大項目相對較少。財政收支矛盾依然非常突出,償還歷史性債務任務艱巨。二是經濟結構有待調整最佳化。皮革業優勢明顯,其它行業規模實力還不夠強。多數產品還停留在粗加工、中低檔的水平,高附加值產品少的狀況沒有大的改觀。三是農村經濟還比較薄弱。特色經濟村數量不多,相當一批村沒有致富項目,農民增收致富的渠道單一,部分農民的生活還比較困難。四是發展創業的氛圍還不濃。全市上下圍繞經濟轉、圍繞項目乾,千方百計為經濟服務、為項目服務、為投資人服務的環境有待進一步最佳化,個別部門人為設定障礙、吃拿卡要的現象依然存在。面對這些困難和問題,我們將以高度的責任感、強烈的緊迫感,採取有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決不辜負人民的期望。
二、“十一五”規劃的基本要點
“十一五”時期,是我們站在新的起點上,實現經濟社會跨越發展的黃金期,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中等城市的關鍵時期。展望“十一五”,我們面臨著不可多得的發展機遇。我市被省委、省政府確定為擴權市,在經濟、社會管理許可權上擁有了更大的自主權,為我們加快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政策優勢;隨著石家莊市城市規模的膨脹和經濟實力的提升,對周邊縣市的輻射帶動作用不斷增強,藉助省會,發展辛集有了更好的外部環境;經過“十五”時期的發展建設,我市經濟實力不斷壯大,中等城市框架基本形成,產業優勢更加突出,區域中心地位開始顯現;在發展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培養造就了一批懂經營、善管理的企業家、一批高水平專業技術人才、一支能征善戰的幹部隊伍;特別是我們建設中等城市、構建和諧社會、協調發展一、二、三產業的思路更加清晰,發展定位、發展目標更加明確,全市人民人心思進、人心思富的願望更加強烈。所有這些,都為我們進一步加快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根據市委五屆四次全會精神,今後五年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構想是: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緊緊圍繞建設中等城市、構建和諧辛集的宏偉目標,全力實施項目立市、人才興市兩大戰略,精心打造中國皮都、梨果之鄉、教育文化名城三張城市名片,培育壯大皮革、化工、鋼鐵機械、農產品加工四大優勢產業,加快構築梨果、優質麥、優質棉、奶牛、蛋雞、生豬、蔬菜、枸杞八大龍型產業格局,建設區域性商貿中心,全面加快社會各項事業發展步伐,努力維護社會穩定,推動經濟更快更好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總的奮鬥目標是:到2010年,城市建成區面積達到20平方公里以上,人口20萬人以上;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00億元以上,財政收入達到10億元以上。
在“十一五”期間,要著重把握好以下重大問題:
——把建成中等城市作為首要目標。按照把城市規模做大、功能做優、環境做美的要求,擴大外延,提升內涵,適度超前,形成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
抓好兩個規劃,按照前瞻性、有特色的原則,認真搞好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修訂編制,增強城市發展的指導性、科學性。
做到兩個堅持,堅持高起點建設,打造一批標誌性城市靚點;堅持精細化管理,始終保持良好的城市容貌。
實現四個提高,通過加強和完善各類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穩妥地推進舊城改造,提高城市對經濟和社會的承載能力;通過實施綠亮美工程和豐富城市文化內涵,提高城市品位;通過開展環保模範城和生態園林城創建活動,提高城市宜居水平;通過深入持久地開展爭當文明市民、創建生態文明社區和愛我辛集主題宣傳活動,提高城市居民的整體素質。
做好一篇文章,即城市經營這篇大文章,通過壟斷土地一級市場、規範房地產開發、盤活無形資產、放開公益事業建設權、適度負債經營、大力引進資金,多元化籌集城建資金,加大城市建設投資力度。到2010年,構築起“
一環(南環路、北環路、工業大道、安新線)、
四縱(朝陽路、興華路、教育大道、宴城路)、
七橫(古城大街、市府街、安定街、方碑街、束鹿大街、建設街、農貿街)”的城市框架,城市近期規劃控制面積35平方公里。五年間,
開通改造10條城市主幹道(朝陽路北延至北環路,拓寬改造宴城路,農貿街、市府街東延至工業大道,方碑街東延至教育大道,束鹿大街、安定大街西延至安新線,開通古城大街,安新線改道北延至307國道,教育大道北延至
307國道),
建設4個市級公園(芳華公園、天驕公園、水上公園、紅楓湖公園),
1座綜合性體育場,完成市區主要街道綠亮美改造,市區所有主次幹道全部亮化,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35%以上;市區二級及以上空氣品質穩定在310天以上,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100%,市區生活垃圾處理率達到100%。
——把構築戰略支撐產業作為中心任務。在工業上,做大做強皮革、化工、鋼鐵機械、農產品加工四大優勢產業。皮革業,依託皮革城,建設製衣及相關產業項目聚集區;依託製革區,建設製革、皮革機械、皮化材料、生皮交易市場等項目聚集區,著力引進建設一批提升皮革產業檔次和水平的大項目、合資合作項目,推動皮革產業規模擴張、品種最佳化和檔次提升。到2010年,完成投入20億元,銷售收入達到160億元,把辛集建成世界知名的“皮革皮衣之都”。化工業,緊緊依託中國化工集團,按照擴張規模、調整結構、集聚建設、擴大合作的要求,引產品,上項目,加快建設化工產業聚集區。到2010年,完成投入20億元,銷售收入突破50億元,建成中國北方高科技化工基地。鋼鐵機械業,按照搞聯合、做配套、增品種的思路,加強與國內外知名企業的聯合協作,提升行業整體競爭力。到2010年,完成投入15億元,銷售收入突破80億元。農產品加工業,在扶持壯大現有龍頭企業的同時,充分挖掘農業資源優勢,著力引進、扶持、發展一批競爭力強、輻射面廣的農業龍頭企業。到2010年,完成投入10億元,銷售收入突破30億元,建成華北平原特色農產品加工生產基地。在農業上,培植構築八大農業龍型經濟格局。緊緊圍繞梨果、優質麥、優質棉、奶牛、蛋雞、生豬、蔬菜、枸杞八大特色產業,大力實施壯大龍頭企業、規範完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建設無公害標準化基地、爭創名優品牌四項工程,推動傳統農業向產業化、現代化轉變。到2010年,建成25萬畝無公害優質梨果基地,其中外貿出口基地20萬畝,使辛集成為全國品種最新、質量最優、出口最多、效益最好的“梨果之鄉”;建成40萬畝優質麥、10萬畝無公害蔬菜、15萬畝優質棉、2萬畝枸杞基地,奶牛存欄達到4萬頭,生豬出欄突破100萬頭,蛋雞存欄達到1500萬隻,農業產業化經營率達到80%以上,八大產業對農民人均純收入的貢獻率達到60%以上。在服務業上,建設區域性商貿中心。按照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開發提高新型服務業、加速擴大對周邊縣市輻射的思路,以建設大型商貿設施為切入點,完成河北一集市場改造,建設一批高中檔商貿服務設施,構建功能齊全的城市核心商業區;進一步發展壯大皮革城、昊華電子城、禽蛋市場、機械配件市場、果菜市場等專業市場,謀劃建設若干大型零售和批發市場;大力發展金融、信息、法律服務、社區服務、旅遊等現代服務業;加快健全生產、生活資料連鎖經營主幹服務網路。到2010年,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100億元。
——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為重要責任。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積極推進公共財政向農村傾斜,公共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事業向農村覆蓋,全面加快新農村的建設步伐。加快農村經濟發展。按照“一村一品”的模式,出台傾斜、優惠政策,鼓勵支持農村能人興辦二、三產業,發展特色經濟村。抓好農村富餘勞動力的就業技能培訓,有組織、大力度地進行農村勞動力轉移和勞務輸出。認真落實各項惠農、支農政策,減輕農民負擔。到2010年,轉移農村勞動力5萬人以上,發展特色經濟村100個以上。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文明生態村建設步伐,加強農村道路、水利、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沼氣等清潔能源,積極推進農村改水改廁,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到2010年,完成故前線(前營—深澤辛集界)、趙寧線(辛集冀州界—辛集寧晉界)、小西線(田家莊鄉試炮營—南智邱鎮西曹)、西小線(位伯鎮大白店—中里廂鄉謝村)、武辛線(辛集—武邑)等5條縣域主幹線建設,等級公路通鄉率、通村率均達到100%;50%的村建成文明生態村。大力推進農村文化、政治建設。建立完善村民自治機制,推進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廣泛開展“除陋習、樹新風”宣傳教育活動,倡導鄰里友好、村內和諧、崇尚科學、反對迷信的良好風尚。制定和完善村民公約,建立健全紅白理事會等民眾自律組織。繼續開展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活動,提高民眾的科學文化素質。到2010年,農村有線電視入戶率達到80%以上,全市農村基本達到“民主法治示範村”標準。
——把大力發展科技教育文化作為強市之本。建立健全政府支持、企業主導、產學研結合的科技創新體系,整合全市科技資源力量,組建皮革、化工、育種等研發機構,加速發展高科技產業,推動傳統產業的改造提升。加強行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三支隊伍建設,健全人才引進、培養和使用機制,加快人才市場建設與發展,推進人事制度改革,創新人才評價、選拔和激勵機制,努力最佳化人才環境。加快發展職業教育,著力培養一批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實用人才。鼓勵社會力量辦學,完善和規範以政府投入為主的多渠道投入機制,加快中國小校布局調整和教育大道建設。到2010年,市區高中階段在校生力爭達到2萬人,市一中力爭建成全國示範性高中,5所高中達到省示範性高中標準,國中、國小力爭基本達到標準化要求。著力抓好文體設施建設,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新建市檔案館,建立市、鄉、村三級文化活動場所和組織體系,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把辛集建成河北省教育文化名城。
——把構建和諧辛集作為不懈追求。圍繞構建民主法制、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和諧社會目標,突出抓好五個體系建設。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到2010年,城鎮職工養老、失業、醫療保險覆蓋面達到100%、100%、90%以上;殘疾人就業率達到80%以上;城鄉最低生活保障覆蓋面達到100%;弱勢群體救助覆蓋面達到100%;市區新建2所敬老院,集中供養五保老人全部入住市區。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到2010年,完成鄉鎮衛生院改造和設備配套,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覆蓋面達到100%。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到2010年,每個行業都有在全省乃至全國叫得響的服務品牌、文明視窗、文明崗位和服務明星,市民對行業風氣滿意度達到95%以上。民主法制體系建設,全面推進政務公開、村務公開、廠務公開和校務公開,確保民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紮實推進依法行政,全面實施“陽光行政”,嚴格落實執法責任制和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制度;積極推進司法公正,加強政法隊伍建設,全面提升政法機關的執法公信力。社會穩定體系建設,到2010年,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明顯加強,治安防範能力明顯提高,全市符合標準的社會安全單位達到80%以上,人民民眾對社會治安滿意率達到90%以上;95%以上的矛盾糾紛解決在基層;重特大安全事故得到根本遏制,各類安全事故總量和死亡人數大幅度下降,使辛集成為社會安定團結、人民安居樂業的城市。
各位代表,上述五年的發展目標,符合
辛集的實際,反映了全市人民的迫切願望,只要我們勤奮努力,紮實工作,是完全有把握實現的,有的還能超越。實現人民的意願,為人民謀福祉,我們責無旁貸,義不容辭。我們將始終堅定事在人為、時不我待的創業觀念,始終保持頑強拼搏、迎難而上的精神風貌,全力推動辛集經濟和社會事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三、2006年的重點工作
2006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做好2006年工作意義重大。綜合考慮各種條件和因素,確定2006年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2%;財政收入6.27億元,增長1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4億元,增長10%;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7億元,增長1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66元,增長8%;農民人均純收入4780元,增長7%;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
(一)把項目建設作為一切工作的核心,全面掀起項目建設高潮。
堅持內涵與外延並舉,一手抓現有企業做大做強,一手抓新上項目增加總量,把項目建設貫穿於工業、農業、城鄉建設、社會事業等各個方面,努力在全市形成一心一意謀發展、齊心協力抓項目的濃厚氛圍。
集中力量抓大項目。緊緊圍繞國家產業政策,瞄準投資規模大、科技含量高、稅收貢獻多、拉動作用強的項目,加強對國家部委、省有關部門及國內外知名大企業的重點攻關,力爭年內謀劃確定2—5個投資5億元以上的立市大項目。認真做好骨幹企業裂變膨脹這篇文章,制定傾斜優惠政策,激發企業內在潛力,加速裂變擴張,年內澳森公司、辛化集團、東明公司、德瑞公司、巴邁隆公司等5家企業新增投資均突破億元。切實抓好72個市級重點項目,加強協調,加快建設,確保項目如期完成。
大力發展工業園區。按照“項目向園區集中、園區向城鎮集中”的思路,市級重點抓好辛集鎮、皮革城、製革區、新壘頭鎮等4個工業園區,進一步完善園區發展規劃,加快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制定優惠政策,引導項目入區發展;鄉鎮一級重點抓好新城、南智邱、小辛莊、位伯、張古莊、天宮營、田家莊等鄉鎮工業小區,千方百計增加投入,完善基礎設施,增強服務功能,吸納更多的民營企業向小區集中。
著力解決項目建設的突出問題。選擇一批投資規模大、發展前景好的項目,全力加強與省有關部門的溝通聯繫,爭取更多的項目進入省重點建設項目盤子。加快農用地的整理開發,努力向上爭取土地折抵指標。充分挖掘閒置土地潛力,統一管理,集中使用,嚴禁亂批亂占,確保用於項目建設。制定提高項目建設投資強度的實施辦法,努力提高土地利用率。按照“依法徵用、長期保障、一年一清、合理調整”的思路,建立失地農民安置長期保障機制,解決失地農民後顧之憂。
加大項目建設考核和服務力度。對各鄉鎮、有關部門下達項目建設招商引資任務指標,實行月調度、季排隊、半年觀摩評比、年終考核打分的考核辦法,重獎重罰,一票否決。同時,成立項目審批服務班子,對重點項目審批全程包辦,大力縮短審批時間;組織相關部門成立土地審批服務班子,專門幫助企業跑辦土地征占手續;市級領導、職能服務部門分包項目,並與項目建設承辦單位一併考核、一併獎懲,確保項目建設順利進行。
(二)調整最佳化工業經濟結構,促進速度效益快速提高。
工業經濟是縣域經濟的主導力量,必須牢牢抓在手上,加快擴張規模,加速最佳化結構,推動工業經濟全面發展。
加快發展優勢支柱產業。皮革業,抓好投資6.96億元的皮革城十四期、製革區八期工程。加強與國內外知名品牌的嫁接聯合,加快產品結構最佳化升級,引導製革企業加快發展牛皮沙發革、毛革一體等新產品;引導製衣企業加快產品更新換代,適應市場時裝化、個性化需求;加快開發皮具皮件產品。進一步加大西歐、北美市場開發力度,解決國際市場單純依靠俄羅斯的問題;強力啟動國內市場,提高市場占有率。化工業,抓好辛化集團高新技術、循環經濟示範園區、晶瑩黃金開採技術公司年處理6萬噸電子廢棄物、星美化學公司精細化工系列產品、雙吉化工公司低毒農藥等項目;引導其它企業抓好技術改造,擴張企業規模,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增強企業活力。鋼鐵機械業,抓好澳森公司技改擴建、騰躍集團鐵路機車配件、億利集團辛集分公司汽車配件、興工農業裝備公司拖拉機生產線等項目;引導其它企業加強與國內外同行業企業的聯合協作,擴大規模,壯大實力。
培植壯大一批骨幹企業。對年納稅超50萬元的172家骨幹企業,在占地、融資等方面給予重點扶持。引導企業強化科技創新意識,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提高企業和產品科技含量。幫助企業加強人才培養,有計畫地培養不同層次、不同崗位員工,提高企業人員素質。通過“一廠一策”的辦法,促使企業加快發展步伐,力爭湧現一批新的利稅大戶。
加強對企業的資金支持。加強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定期舉辦銀企對接洽談會,加快金融產品創新步伐,增加金融服務品種。認真落實規範企業抵押貸款收費措施,減少企業貸款過程中的費用。年內我市金融機構存貸比達到石家莊市縣市平均水平。積極引進股份制銀行,增加駐辛金融機構。加快中小企業擔保公司建設,儘快啟動運作。
大力最佳化經濟發展環境。積極倡導“人人都是投資環境”的理念,在全市上下營造創優環境的濃厚氛圍。加強行政服務中心建設,堅決遏制體外循環。對重點工業園區、重點企業繼續推行“扎口收費”政策,實行嚴格的掛牌保護、封閉管理制度,未經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收費、檢查,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加強行政效能監察,對行風差、投訴率高的單位,堅決實行“一票否決”;對吃、拿、卡、要的執法人員,堅決落實一次查實下崗制。深入開展“雙提三效”活動,全面推行一門受理、限時辦結制,提升服務質量和水平。
(三)統籌城鄉協調發展,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以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反哺農業、回報農民的長效機制,全面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
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按照抓龍頭、建基地、帶產業的思路,培育壯大八大龍型經濟,推動農業向產業化、特色化發展。抓好龍頭項目建設。進一步加大對45家重點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促其擴規模、快發展,提高輻射帶動能力。重點抓好德瑞公司玉米深加工、黑馬麵粉公司二期擴建等項目。年內,全市農業產業化經營率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抓好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建設。在規範提高現有合作組織的同時,根據區域主導產業和特色行業需求,積極引導龍頭企業、農技人員和農村能人領辦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年內,全市農戶入會率達到39.3%。抓好無公害、標準化生產。梨果,全面開展無公害、綠色產品認證,年內全市認定面積超過30萬畝。優質麥,大力推廣綠色、無公害優質麥標準化生產技術,年內認證的優質麥綠色食品達到10個,認定無公害生產基地10萬畝。蔬菜,開展創建“無公害蔬菜標準化村”活動,加快無公害蔬菜基地建設,年內超過8萬畝。蛋雞,認真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確保畜禽業健康發展。重點抓好新綠公司擴建項目,力爭納入“國家科技星火計畫”。奶牛,年內力爭4家奶牛小區達到省級A類標準;全市奶牛存欄突破2萬頭。生豬,抓好農業綜合開發種豬場等項目建設;年內省無公害畜產品產地認定企業達到6家。
加快發展鄉村民營經濟。堅持大中小項目一齊上、二產三產項目一齊上,進一步完善民營經濟發展的優惠政策,鼓勵鄉、村立足優勢,一鄉一業,一村一品,大搞項目建設。對天宮營鄉棉花加工、小辛莊鄉和位伯鎮精煉油、新城鎮化工等一批鄉村特色產業群體,完善發展規劃,出台傾斜措施,加快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特色產業。探索建立農村集體收入積累機制,對街村新辦企業上繳稅收給予一定比例的返還,壯大街村集體經濟實力,調動街村上項目、抓發展的積極性。
努力增加農民收入。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加大對“三農”的支持力度。健全農民負擔監督管理機制,嚴格落實各項惠農支農政策,繼續實行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良種補貼和農機具補貼等政策。年內,安排專項補貼資金360萬元,扶持優質麥生產和大中型農機具改造。加大農資市場整治力度,堅決杜絕坑農、害農事件發生。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完善鄉、村兩級就業服務機構職能,加強與用工地區的聯繫和溝通,建立勞務輸出基地。年內,轉移農村勞動力1萬人以上。
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按照一批抓鞏固、二批抓達標、其它村全面啟動的思路,以消滅農村“五亂”為重點,加大硬化、綠化、淨化、美化和改水改廁工作力度,紮實推進文明生態村創建活動。市級拿出500萬元,用於通村公路改建補貼。補貼350萬元,完成5000個農戶沼氣池建設。年內,71個村達到示範型標準。同時,積極推廣工程節水、農藝節水、管理節水等技術,投資739萬元,改造中低產田1.75萬畝;投資423萬元,抓好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
積極發展農村公共事業。加大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學生“兩免一補”工作力度,兩年內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全部免除學雜費。繼續抓好鄉鎮衛生院、村衛生所標準化建設,農村衛生所全部達標,為農民提供優質價廉的基本醫療服務。深入實施農村文化“四個百”工程,搞好農村文化、體育活動場所和組織建設,豐富農民生活。加強救災救濟工作,探索農村醫療救助制度,切實保障農村困難民眾的基本生活。進一步完善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年內覆蓋面達到100%。
(四)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加速構建城鄉商貿服務體系。
立足建設區域性商貿中心,加快發展以商貿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繁榮活躍城鄉市場。
加快構建城市核心商業區。重點抓好河北一集市場一期改造、義泰興超市等商貿設施建設,著力抓好興華路兩側商業設施升級改造,力爭經過今明兩年的努力,將興華路、建設街中段及周圍區域建成規模大、檔次高、功能全、環境美的城市核心商業區。
完善農村商貿網路。加快建設鄉鎮商業中心,著力抓好南智邱商業大街、位伯沿街門店開發、王口商業街、馬莊商業街建設。積極組織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以黑馬糧油公司、供銷商城、農業生產資料公司為依託,建設日用消費品、農業生產資料兩個覆蓋全市農村的連鎖經營服務網路。
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積極發展連鎖經營、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等新型商業業態,抓好投資630萬元的倉儲物流中心建設。積極支持通訊、信息服務等行業的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抓好移動公司投資6800萬元的17個基站、網通公司投資1500萬元的通訊基礎設施建設。
(五)實施“四大工程”,全面加快城市建設步伐。
堅持把城市建設作為加快經濟發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點工作,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鄉容貌,改善生態環境,提升品位形象。
城市路網工程。投資5540萬元,完成市府街、方碑街東延改造工程和宴城路、教育大道立交橋路面維修、排水管道建設。
城市靚點工程。圍繞打造“五條景觀大道(興華路、教育大道、朝陽路、市府街、方碑街)、十大城市靚點(市府廣場、雷鋒公園、金鹿公園、文體中心、電視塔、火車站廣場、體育場、文化宮廣場、市府街與朝陽路交叉口、建設大街與朝陽路交叉口)”,進一步加大綠亮美建設力度。投資2900萬元,建設芳華公園,完成火車站廣場一期工程和部分主要道路綠化帶改造。同時,投資3.85億元,建設文苑花園、尚都東明城市花園等6個居民小區。
綜合整治工程。下大力抓好清除占道經營、治理偏街背巷及生活小區環境衛生、廣告牌匾減量晉檔、“門前三包”規範達標、違規違章建築拆除、主幹道建築物外立面包裝亮化和便道整修、小街小巷路面維修等方面的整治,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和管理水平。
省級環保模範城創建工程。加強投入,嚴格監管,確保6月份順利通過上級考核驗收。抓好東方熱電外管網二期工程,力爭年內新增集中供熱面積100萬平方米。加強污水處理費的徵收和管理,確保城市污水處理廠正常運行。大力開展造林綠化活動,力爭植樹造林100萬株,森林覆蓋率增加1個百分點。
(六)堅持執政為民,著力解決關係人民民眾切身利益的問題。
堅持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盡心竭力為民眾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集中力量解決一批民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問題,讓民眾充分享受發展成果。
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和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制度,努力擴大民營企業、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的參保面。加大各項社會保險費的徵收力度,確保各項保險金按時足額發放。嚴格執行企業最低工資標準,規範勞動契約、集體契約和工資協商制度,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力度,著力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加快建立貧困民眾救助機制,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扶貧濟困,切實解決好弱勢群體的生產生活問題。
大力推進就業再就業。加快發展就業容量大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服務業和中小、微小企業,強化就業指導,搞好技能培訓,鼓勵自主創業。年內新增城鎮就業崗位2000個以上。
扎紮實實為民眾辦實事。圍繞百姓生活所需所求,抓住與其密切相關的就業、教育、居住、道路、供電、醫療、安全等方面,繼續深入實施一批親民工程項目。其中,在改建部分通村公路的同時,市本級投資2200萬元,完成307國道拓寬和趙寧線、西澤北線等縣鄉道路的改建;加快鄉村有線電視入戶建設,爭取入戶2萬戶;補貼150萬元,解決30個村的吃水不達標問題;投資2.24億元,建設3個變電站;建立健全社區業主自治管理組織,搞好社區教育、醫療、安全、衛生整治等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努力實現社區居民困有所助、需有所應。對這些項目,嚴格落實責任制,明確工作時限和標準,確保不折不扣地完成。
(七)強化稅收征管,全力促進財政增收節支。
堅持增收、節支兩手抓,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確保財政收入穩定增長。
堅持依法治稅。全面建立稅源監控體系,嚴格落實對各類企業和納稅戶的財源監控措施,深入挖掘稅收潛力,努力解決部分行業、企業稅賦偏低和不平衡的問題。加大稅收稽查力度,嚴厲打擊賬外經營等各種偷、逃、騙稅和抗稅行為,千方百計堵塞各種稅收漏洞。
嚴格支出管理。按照保工資、保穩定、促發展的原則和集中財力辦大事的要求,在確保公教人員工資正常發放和落實國家新的增資政策的基礎上,整合財政資源,集中有限財力,向“三農”傾斜、向社會事業傾斜、向重點建設項目傾斜、向弱勢群體傾斜。加強財政監管,建立財政資金投入評審中心,對財政性資金實行全程監管,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嚴肅財經紀律,嚴格資金審批程式,堅決禁止先斬後奏,嚴格控制部門和鄉村舉債;進一步完善行政單位和各類事業單位國有資產運營管理機制,澄清底數,鎖定債務,強化監管,保值增值;深入開展專項資金治理,確保專款專用。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努力提高理財能力,厲行節約,勤儉執政。嚴格機構編制管理,嚴控機關事業單位增加人員。
(八)加快發展社會事業,促進社會全面進步。
牢固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觀,統籌兼顧,綜合施策,在促進經濟加快發展的同時,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著力提高科技教育發展水平。組織引導企業引進新技術、引進高水平人才,抓好先進、適用科學技術的推廣套用,完成7個科技成果推廣項目。全面實施“新世紀素質教育”工程,積極推廣普及學前三年教育,加快發展高中階段教育,大力發展成人教育、職業教育,年內謀劃建設1所以上職業教育學校,完成5所中國小校舍改造。
繁榮發展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積極發展文體事業,投資1500萬元,建成新體育場;維修市影劇院;增加圖書館圖書容量。健全衛生監管體系,規範醫療服務行為,整頓食品藥品生產流通秩序,強化中小餐館分級量化管理,保障人民民眾身體健康。積極辦好社會慈善事業,完成市兒童福利中心建設。完善計畫生育家庭獎勵扶持制度,穩定低生育水平,計畫生育率達到90%以上,爭創國家級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市(縣)。全面貫徹黨的民族宗教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加強國防教育,搞好民兵預備役建設。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工作,關心殘疾人事業。
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嚴格按照省“安全生產落實年”的各項部署,強化安全監管。切實加強對重點單位和重大危險源,特別是道路交通、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消防、建築等重點行業以及公共聚集場所的安全生產專項整治,認真落實企業的主體責任,加大事故責任追究和處罰力度,嚴查失職瀆職和不作為行為,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發生。
全力維護社會穩定。進一步健全完善“三位一體”的大調解格局,引導民眾把調解作為解決矛盾糾紛的主要選擇。進一步暢通信訪渠道,完善工作機制,強化信訪承辦責任,做好信訪工作。堅持從嚴治警,大力實施素質強警工程,進一步加大對社會面的控制力度,依法嚴厲打擊各種刑事犯罪活動,著力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對流動人口的管理,切實提高人民民眾的安全感。積極創建平安社區、平安企業、平安學校,全力打造“平安辛集”。
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面對繁重而艱巨的改革發展任務,必須牢記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宗旨,始終保持奮發有為的工作狀態,創新工作思路,改進工作作風,努力建設服務政府、責任政府和法治政府。
(一)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和決策、執行、監督相協調的要求,理順部門分工,明確職能、責任和許可權,提高經濟調節和市場監管水平。進一步改進政府管理方式,為市場主體創造公平競爭環境和提供良好服務,把更多的財力、物力向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傾斜,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加快社會發展和解決民生問題上。全力塑造誠信政府形象,對人民民眾提出的要求和建議,做到有約必履、有諾必踐,打造信用政府。
(二)大力推進依法行政。深入貫徹實施《行政許可法》,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進一步完善監督機制,自覺接受人大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支持政協和民主黨派履行政治協商、參政議政、民主監督職能,充分發揮新聞輿論監督和民眾監督的作用,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加強政府法制監督和審計監督,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評議考核制和過錯追究制。大力推進政務公開,建立健全政府決策機制,凡涉及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主動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確保決策的科學性和正確性。
(三)全面加強政風建設。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真抓實幹的工作作風,堅決不搞不切實際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認真貫徹《公務員法》,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提高公務員素質。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嚴格執行領導幹部廉潔自律各項規定,用好人民賦予的權力,堅決糾正損害民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堅決懲處腐敗分子。
(四)狠抓工作落實。堅持用制度管人、憑制度管事、靠制度落實,全面實行拉單子、定標準、建機制的責任制。拉單子,就是分解任務,細化責任,對各項工作任務逐項細化分解,落實到每個單位、每個人,明確每一項工作由誰主管,由誰負責,什麼時間完成。定標準,就是明確工作標準,每一項工作做到什麼程度,達到什麼效果,完成了怎么樣,完不成怎么辦,逐一制定措施。建機制,就是創新工作機制,增強執行制度的剛性,從措施和制度上保證目標任務落實到位。不斷強化廣大幹部為官一任、致富一方的意識,以奮發有為的姿態幹事創業,以經濟發展快慢論英雄,在全市形成聚精會神抓經濟、一心一意謀發展的強大合力。
各位代表,辛集已經跨入了新的歷史征程,人民在期待著我們,時代在召喚著我們,形勢催人奮進,任務光榮艱巨。讓我們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團結一心,奮發進取,為把辛集建設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