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辛集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21年7月辛集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時任辛集市人民政府市長田軍於2021年7月28日在辛集市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所作的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21年7月辛集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 時間:2021年7月28日
  • 時任市長:田軍
全文,一、本屆政府工作回顧,二、今後五年的總體思路,三、2021年下半年重點工作,四、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名 詞 解 釋,

全文

各位代表:
2021年7月,我代表辛集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本屆政府工作回顧

2017年以來,全市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按照省委“三六八九”工作思路,全力搶抓發展機遇,有效應對風險挑戰,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較好完成了市九屆人大曆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實現了“十三五”圓滿收官和“十四五”良好開局。
令人振奮的是,全市上下奮發作為、拼搏競進,取得了四個決定性勝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勝利,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目標,圓滿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歷史任務。決戰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全市5361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穩定脫貧,高質量實現“兩不愁三保障”。“十三五”規劃目標取得決定性勝利,四大類23項指標順利完成,為“十四五”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全國百強建設取得決定性勝利,2018年首次躋身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市以來,先後榮獲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全國縣級城市高質量發展百強、全國製造業百強、全國創新創業百強、全國幸福小康百強;順利入選國家首批“數字鄉村”試點市、“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市,成功創建國家園林城市,被中央文明辦確定為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備受鼓舞的是,全市上下攻堅克難、開拓創新,實現了四個歷史性突破。綜合實力實現歷史性突破,2020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426.4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萬美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7.15億元,比2016年增長1.2倍,增速4年來連續在全省“11+2”市保持第一。城鄉建設實現歷史性突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比2016年提高12.8個百分點,新建濕地公園、浣溪園等公園遊園26個,“口袋公園”45個,滑冰館、音樂廳等一批文體項目竣工投用,教育路辛中橋、石黃高速辛集東互通等重大交通工程開工建設,城市功能實現精彩蝶變;連續三年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集中財力向農業農村傾斜,累計投入21.8億元。農村面貌得到根本改觀,成功打造省級美麗鄉村46個。科技創新實現歷史性突破,戰略性新興產業從無到有、加速集聚,成為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與2016年相比,高新技術企業由11家發展到98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由117家發展到653家,分別增長7.9倍和4.6倍。9項科技成果獲省級科學技術獎,其中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獲獎項目和等次創歷史新高。率先與省科技廳建立會商制度,被列為省創新型縣市試點。民生改善實現歷史性突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9139元提高到39142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4500元提高到20407元,比2016年分別增長34.3%和40.7%,增速高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市財政每年民生支出由18.5億元提高到58.4億元,增長216%,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
本屆政府以來,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堅定不移推進轉型升級。先後制定實施系列三年行動計畫,產業結構最佳化和新舊動能轉換實現新突破。皮革、化工、鋼鐵機械等傳統產業轉型發展勢頭迅猛,高端裝備製造、信息智慧型、新型顯示材料、醫療健康、氫能等先進制造業蓬勃發展。累計實施省市重點項目410個,總投資1235.7億元。投資60.6億元的41個項目列入省千項技改,2家企業被工信部認定為“專精特新”小巨人,15家企業獲評國家級、省級綠色工廠,39家企業被認定為省級技術創新企業。連續兩年被評為省民營經濟發展先進(縣)市第一名。經濟開發區被評為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示範基地、省級先進開發區,2020年度綜合考核取得全省A類第四名的佳績。
(二)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財政科技支出占比、研發經費投入強度、科技進步貢獻率大幅提升,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增長365%,達到每萬人2.74件。主持或參與制定修訂25項國家、行業、地方和團體標準。金士頓公司獲省政府質量獎提名獎。累計培育20個省級以上創新平台。被評為中國縣域科技創新百佳縣市。先後建立9家院士工作站,15名院士成為辛集最強“智囊團”。先後引進28名省級科技特派員,20名高層次人才入住博士樓,建成首家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省級示範創業就業孵化基地,榮獲省“人才強冀”工程二等獎,3萬餘名優秀人才厚植在辛集這片創業沃土。
(三)堅定不移推進環境治理。重點打好治企、清散、削煤、控車、降塵組合拳,空氣品質持續改善,PM2.5濃度由2016年的107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20年的56微克/立方米,優良天數增加90天。堅持“節引調補蓄管”並重,深入推進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壓采地下水1.57億立方米,被評為全國節水型社會達標縣市;完成17.8公里的黑臭水體治理、兩個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出境斷面水質連續穩定達標。紮實開展省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建設,投資6.5億元建成國惠污泥處理、冀清垃圾焚燒、世源清醫廢處置等一批資源化利用項目,土壤環境保護基礎更加堅實。全面推行林長制,植樹造林7萬餘畝,路域綠化270公里,形成四縱九橫的綠帶綠廊,綠色成為辛集最美底色。
(四)堅定不移推進城市建設。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紮實推進。石濟高鐵正式通車,澳森大街、妍園路北延、高速出入口改造等一批城建交通項目建成投用,五縱十橫路網框架基本形成。投資7.4億元完成地下管廊、雨污分流設施建設。改造老舊小區79.2萬平方米,6215戶居民受益。集中供暖面積達到1279萬平方米。在全省率先實現城鄉環衛一體化,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城鄉公交線路達到35條、市區新能源公車實現全覆蓋,被評為省優先發展公共運輸示範市。
(五)堅定不移推進三農工作。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39萬畝以上,新建高標準農田7.65萬畝,糧食生產實現連年豐收。獲評全國北方小麥繁種示範基地。“辛集鴨梨”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成功註冊,辛集黃冠梨品牌“C位出道”。省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達到18家,農業產業化經營率達到65.09%。有力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獲評國家級綠色養殖示範市。鄉村振興局掛牌成立。高標準組建馬蘭鄉村振興研究院。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順利通過驗收。新改建農村公路359.6公里、田間道路276.4公里。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產權制度改革順利完成,344個行政村全部建立了農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集體經濟收入空白村全部“清零”。
(六)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全面深化改革多點開花,爭取和承接省級試點53個。順利完成市級機構改革。18個部門315項行政許可集中劃轉到市行政審批局,政務服務實現“一網、一門、一次”。跨部門一體化線上政務服務平台建設領跑全省,899項政務服務事項100%網上可辦,實現368個村(社區)綜合服務站全覆蓋。率先加入全國最大“雲上辦”政務服務“跨省通辦”聯盟。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1個工作日內,市場主體從3.28萬戶增加到5.5萬戶。獲評全國綜合投資熱力百佳縣市。開放水平不斷提高。7·8時裝周和9·28皮博會影響力日益擴大,中國國際皮毛時裝博覽會(BEIJING FUR)永久落戶辛集。新建7家異地商會,“辛商”朋友圈輻射全國。全省唯一內陸地區進境肉類指定監管口岸設立我市,並通過海關總署驗收。保稅物流中心(B型)發展迅猛,2020年完成進出口5.7億美元,在全國92個B型保稅物流中心中排名第9位。
(七)堅定不移推進民生民安。民生支出累計達到188.05億元。新改擴建幼稚園、中國小項目82個。科學有效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疫苗接種工作有力有序。15家鄉鎮衛生院與347個村衛生室實現一體化管理。藥品集中帶量採購減輕民眾負擔5801萬元。住房公積金繳存餘額增加4.97億元。圓滿完成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任務,成功舉辦“中國皮都”杯辛集國際半程馬拉松賽。與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辛集艦”深入開展共建活動。省級雙擁模範城創建十連冠在望。“七五”普法圓滿收官。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任務完成。安全生產、消防安全、食品藥品安全形勢平穩,社會穩定風險評價指數連續位居全省前列。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取得壓倒性勝利。平安辛集、法治辛集建設不斷深化。先後被評為國家健康促進市、全國婦幼健康優質服務示範市、全省食品藥品安全市、全省教育工作先進市。
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我們馳而不息轉作風、優服務,政府自身建設不斷加強。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紮實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深入實施“雙創雙服”“三深化三提升”“三創四建”等活動;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辦理人大代表建議460件、政協提案593件;通過政府新聞發布會、“電視問政面對面”、網路“政民互動”、“12345”政務服務熱線等平台,主動接受新聞媒體和社會監督;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深入開展糾正“四風”和作風紀律專項整治活動,三公經費持續壓減。全力支持紀檢監察機關工作,持續深化審計監督和反腐倡廉。民族宗教、統計調查、新聞出版、廣播電視、郵政通信、外事僑務、史志檔案、人民防空、氣象地震、支油援疆、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紅十字、關心下一代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效。
各位代表,市九屆人代會以來,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偉大成就,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掌舵領航的結果,是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市委團結帶領全市幹部民眾拼搏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各人民團體,向駐辛武警官兵、消防救援隊伍指戰員,向奮戰在防疫一線的廣大醫護人員、公安幹警、社區工作者、志願者,向所有關心支持辛集發展的朋友們,表示衷心感謝,並致以崇高敬意!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和挑戰。主要表現在:經濟發展還不夠快、產業結構還不夠優、創新能力還不夠強、城鄉融合還不夠緊、城市能級還不夠高、改革動力還不夠足、服務效能還不夠好等。我們將正視問題、勇於擔當,採取有力有效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今後五年的總體思路

今後五年,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是建設新時代高品質中等城市的關鍵五年。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審視辛集,我們經過歷屆政府接續奮鬥,經濟基礎更加雄厚,產業結構日益最佳化,城市框架已經拉開,謀劃實施的一大批重點城建交通和產業項目將陸續建成並集中發揮效益,廣大幹部民眾盼發展、謀發展的願望迫切、幹勁十足,為加快發展提供了強大支撐。我們一定要堅定信心、奮發作為、銳意進取,不斷開創辛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根據市第九次黨代會精神,確定今後五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是: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以及省委系列重要會議精神,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統籌發展和安全,深入落實省委“三六八九”工作思路,加快最佳化經濟結構和提質增效,加快發展實體經濟、城市經濟、縣域經濟和民營經濟,加快建設創新型城市,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加快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強化基層基礎建設,實現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安定和諧,不斷增強人民民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奮力開啟新時代全面建設高品質中等城市新征程,為全面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作出辛集貢獻。
主要奮鬥目標是:到2025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6%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增長7%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6%左右,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5%以上,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10%,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保持在13億斤以上,單位GDP能耗、二氧化碳排放和PM2.5濃度降低、空氣品質優良天數完成省下達任務,森林覆蓋率達到16.9%左右,人均預期壽命累計增長1歲,基本建成新時代高品質中等城市;再經過10年的接續奮鬥,到2035年,全面建成新時代高品質中等城市。
今後五年,要聚焦市第九次黨代會確定的“經濟發展、城鄉統籌、生態環境、社會治理、民生保障”等五個方面的“高品質”,突出抓好“三區建設、三點發力、三管齊下、三條底線、三項重點”。
(一)聚焦經濟發展高品質,突出抓好“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國家級經濟開發區、綜合保稅區”三區建設,加速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持續做優一產。以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為抓手,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逐步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打造全省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先導區。
加快產業結構調整。依託“數字鄉村”國家試點,大力推進“一區三中心五基地”建設,培育壯大節水小麥、綠色蔬菜、優質畜禽、精品梨果、特色食用菌等主導產業,形成對二三產業的有力支撐,不斷提升農業“接二連三”的水平。
加快生產技術進步。依託農業農村部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市共建行動,大力發展科技農業、綠色農業、品牌農業、質量農業、節水農業、數字農業。到2025年,主要農作物優良品種覆蓋率、綜合機械化率均達到98%以上。
加快經營體系創新。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全方位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大力培育家庭農場、農業生產託管組織,每年培訓新型農業經營主體300家次以上。
全面保障農業安全。深入落實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非糧化”,守好77萬畝耕地和65.5萬畝永久基本農田底線。依託馬蘭鄉村振興研究院,深入實施特色種業創新工程,大力發展“馬蘭”系列小麥新品種,打造華北小麥現代化技術研發推廣基地。
——轉型升級二產。以創建國家級經濟開發區為抓手,推動經濟結構、產業結構、能源結構最佳化升級,推進質量強市和標準化戰略,打造冀中南先進制造業高地。
堅持創新引領。達到並持續鞏固全省科技創新A類水平,爭創國家創新城市。深入實施“雙倍增”計畫,大力培育國家級、省級創新中心,推動“辛集製造”與“辛集智造”協調發展。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大力弘揚科學精神和工匠精神,強化智慧財產權保護,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新型區域創新體系。
做強主導產業。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到2025年,高端裝備製造、信息智慧型、新型顯示材料等產業營業收入力爭分別達到50億元,生態皮草服裝、鋼鐵、化工等產業營業收入力爭分別達到1500億元、300億元和100億元。
完善平台建設。以經濟開發區“一區八園”建設為抓手,高標準實現“新九通一平”。建設中小微企業產業園、創新創業示範基地、標準化廠房,全面提升綜合承載能力。深化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提高開發區產業水平、投資強度、畝均效益。
——積極壯大三產。以創建綜合保稅區為抓手,積極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全力打造“四個中心”,大幅度提高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力爭實現再造一個“辛集”目標。
打造區域性國際貿易中心。充分發揮海關特殊監管場地和皮草服裝貿易優勢,高標準完成冷鏈倉庫、供應鏈金融平台等項目建設,強化保稅物流中心金融、物流、倉儲等功能,用足用好中國(河北)自貿區政策,建設輻射華北地區的國際凍品集散基地。
打造區域文旅康養中心。充分發揮國際皮革城、皮毛博物館等平台作用,做大做強文化創意、玉雕、皮貼畫、農民畫等產業;依託百年梨園、舊城雲大集等資源,培育發展一批特色農產品和田園綜合體,積極建設醫養結合健康養老項目,加快實現城旅一體化、商貿休閒化、購物旅遊化。
打造區域新興商業中心。規劃建設集購物、餐飲、休閒、文娛、健身於一體的商業綜合體;推動北國商城、泰和商業大樓、信譽樓等大型商貿企業提檔升級;壯大金街不夜城、世紀商城、文化長廊等特色商業街區和精品市場,持續繁榮“夜經濟”。
打造區域現代商務中心。大力培育發展平台經濟、總部經濟、工業設計、軟體與服務外包等新興服務業。積極引進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深化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持續推動金融業態創新。
(二)聚焦城鄉統籌高品質,突出抓好“老城改造、新區建設、鄉村振興”三點發力,加速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
——加快老城改造提質。堅持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老城區居民“急難愁盼”問題,全面提升城市發展質量和治理水平。
加快城市更新。重點抓好老舊小區、老舊廠區、老舊街道、老舊管網、城中村、便民市場、城市公共停車場等改造提升,讓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
提升城市品位。深入開展園林式單位、小區、庭院創建活動,全面增加城市綠量,為民眾提供更多“城市氧吧”。抑制高強度開發,減輕中心城區資源環境壓力,提高民眾居住舒適度。
精細城市管理。深入完善格線化管理體制機制,持續推進全域大拆違,確保做到存量清零、遏制增量。大力開展環境衛生整治,強化垃圾分類,堅持“以克論淨”,鞏固潔淨城市成果。
——加快新城區規劃建設。紮實推進新型城鎮化戰略,著力打造“一城兩組團”田園式空間結構,進一步推動城市擴容提質,為未來經濟社會發展指引方向、留足空間。
強化規劃剛性約束。高標準編制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科學劃定“三區三線”,建立“三級三類”規劃體系,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布局和支撐體系。切實維護規劃的權威性、嚴肅性,確保“一張藍圖乾到底”。
促進產城教醫融合發展。加快推進三級綜合醫院、新材料產業園等重點項目建設,積極引進高等教育院校,推進通用機場建設,打造高品質新城區。
謀劃布局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與石家莊及周邊市縣快速聯繫通道建設,謀劃實施雄鄭高速石津至石衡段、石雄城際辛集支線、307國道北移、衡井線南移、東繞城快速路等重大交通項目。
——加快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有序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加速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管理一體化。
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果。深入推進農村垃圾、廁所和生活污水治理“三大革命”,實施鄉村淨化、綠化、美化、亮化等工程,實現常態化管控和規範化服務。到2025年,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80%以上,新建美麗鄉村280個以上。
提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健全完善村級飲水安全責任制,完成農村生活水源江水置換。著力提升鄉村道路建管能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國家級“四好農村路”。大力推進數字鄉村建設,加大農村千兆光網、5G通信覆蓋範圍,打造鄉村振興的智慧支撐。
提升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加快城鄉教育、醫療、社保、文體等公共服務均等化,讓民眾共享發展成果。健全完善防貧長效機制,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確保脫貧民眾過上更好生活。
(三)聚焦生態環境高品質,突出抓好“大氣、水、土壤”治理三管齊下,加速推進碳達峰碳中和
——持續實施“藍天行動”。對標“冬奧藍”標準,強化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和聯防聯控,強化科學治理、精準治理、依法治理、源頭治理、系統治理,用足用好“生態大腦”平台、空氣品質監測反應指揮中心、環保設施運行狀態線上監測系統等技術手段,確保空氣品質不斷提升。加快構建綠色低碳產業體系,強化資源高效利用,努力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
——持續實施“碧水行動”。嚴格工業污水達標整治,強化污水處理監管措施。開展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提高再生水利用水平。嚴格落實河長制,推進河渠“清四亂”常態化、規範化建設。實施渠系連通、河道清潔和水生態修復工程,提升地表水環境質量。加強出境斷面水質監測與上下游協防協治,確保持續穩定達標。
——持續實施“淨土行動”。深化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建設,建成土壤污染防治跟蹤監測評價體系,顯著提升土壤環境監管能力。強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嚴防新增污染風險。加強各類固廢收集處置、再生利用等工作。深化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大力開展國土綠化行動,持續提升森林覆蓋率。
(四)聚焦社會治理高品質,突出抓好“安全生產、社會穩控、反腐倡廉”三條底線,加速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著力提高安全生產水平。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快推進信息技術與安全生產深度融合。強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構建全社會消防安全責任體系。紮實推進防災減災抗災救災能力建設,構建常態化、制度化、規範化風險防控機制。
——全面提升社會穩控能力。織密織牢社會治安防控網路,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深入推進各類專項打擊整治行動,確保社會大局持續穩定。抓好金融、電信、網路等領域風險監測和預警,強化數據安全、個人信息安全保障。深入開展“八五”普法工作,深化法治政府建設,全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辛集、法治辛集。
——持續狠抓反腐倡廉建設。全面落實新形勢下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進一步規範政府決策運行。緊緊扭住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馳而不息糾“四風”、轉作風,持續抓好紀律專項整治。全面加強績效管理、審計監督和跟蹤問效。嚴格公共資源交易管理。持續最佳化營商環境,構建親清政商關係。
(五)聚焦民生保障高品質,突出抓好“兜住民生底線、提高生活品質、倡導文明新風”三項重點,加速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水平
——多措並舉強化民生保障。持續加大財政投入,每年滾動實施20項以上民生工程。實施就業優先戰略,統籌做好重點群體就業,新增城鎮就業2.35萬人以上。發展社會福利事業,健全完善社會保險、住房保障、社會救助等體制體系。
——齊頭並進提升生活品質。著力辦好人民滿意教育。新改擴建幼稚園12所、中國小30所。不斷建強教師隊伍,嚴格落實義務教育階段劃片招生、高中教育階段按分錄取、職業教育雙向優選等制度,讓辛集學子在家門口享受到更具公平、更加優質、更有特色的教育。深化“四醫聯動”改革,推進市域醫聯體建設,健全基層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好用好三級綜合醫院,持續加強“網際網路+健康醫療”服務。力爭建成國家衛生城市。積極推進“一廳七館三中心”等重點項目建設管理,打造宜業、宜居、宜游、宜養、宜學的社區生活圈。到2025年,全市各類體育和休閒場地達到4200個以上。
——以點帶面樹立文明新風。以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為載體,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持續開展文明村鎮、文明家庭等創建,推進省婚俗改革實驗區建設,力爭2025年前創成全國文明城市。大力繁榮發展文化事業,不斷強化公共文化服務供給,進一步夯實文明建設根基。

三、2021年下半年重點工作

五年看頭年,開局是關鍵。今年是新一屆政府工作的開局之年。我們要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上邁好第一步、展現新氣象、開創新局面,鞏固擴大辛集向上向好的發展態勢。時光匆匆、歲已過半,我們要盯緊年度目標,抓進度、補短板,確保高標準完成經濟社會發展各項任務。
下半年,突出抓好以下七個方面工作:
(一)全力以赴狠抓項目建設。聚焦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地區,組織好10月“招商月”活動,力爭項目數量、質量取得重大突破。精心謀劃、包裝、申報一批重點項目,力爭上級專項資金和政府債券規模高於去年水平。開展好三季度重點項目集中開工活動及觀摩拉練。加快項目建設進度,完成第一批118個省市重點項目77.4億元的年度投資計畫。著力推動開發區投資6.2億元的16條道路、供水管網等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對重大項目的吸引力和承載力。
(二)堅定不移加速產業轉型。全力推進總投資54.75億元的申科電子產業園、頂創環保等26個省千項技改項目建設。精心舉辦“9·28”皮博會及上海、深圳新品發布會等活動,推動皮草服裝產業提檔升級。年內新認定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100家以上,新增高新技術企業20家以上,轉化科技成果項目50個以上,建設企業技術中心、技術創新中心5家以上,眾創空間、孵化器新增入孵企業10家以上。進一步提升企業質量和標準化建設水平,力爭實現省政府質量獎新的突破。加大實體經濟支持力度,新增規上工業企業10家以上。
(三)凝心聚力釋放市場活力。突出抓好商貿物流、金融服務、健康養老、休閒旅遊等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進一步提高服務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加大企業紓難解困力度,用足用好穩企惠企政策,落實減稅降費措施。大力發展普惠金融,促進銀企精準對接,增強中小微企業活力。創新財政支持方式,更好發揮財政資金對社會資本、金融資本的撬動作用。全面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規範行政執法行為,為市場主體健康發展提供法治保障。
(四)持續用力提升城市品質。完成8個老舊小區改造、23個小區整治提升。確保12座公廁、7座垃圾轉運站、31.3公里的地下管網竣工投用。加快清潔能源供熱替代。強化城市精細化管理,擴大清掃面積33萬平方米,持續推進“洗城淨天”專項行動,城區降塵量控制在每月每平方公里8噸以內。教育路辛中橋年內具備通車條件。市區北部公交樞紐項目建成投用。
(五)高質高效推進鄉村振興。強化科技支農措施,建設4個省級創新驛站。完成旱作雨養5.54萬畝、土地綜合整治2.28萬畝任務。完成農村改廁1.5萬座和覆蓋55個村莊的生活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建設,新建改造30公里農村公路、129.73公里田間道路。建成21個美麗鄉村。抓好10個村的集體經濟發展扶持。規範農村集體資產交易行為,完善農村產權交易體系。
(六)持之以恆強化生態建設。踐行綠色低碳發展理念,制定實施全市及重點行業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方案。壓減地下水超采量1838萬立方米。全年植樹39萬株,確保通過省級森林城市驗收。強化大氣污染綜合治理,PM2.5年均濃度降幅達到7%。完成水處理中心提標改造和佳潔污水處理廠中水項目建設,確保國省出境斷面水質穩定達標。強化污染地塊風險管控和治理修復。狠抓中央、省環保督察及“回頭看”問題整改,進一步健全生態環境保護責任體制和常態長效管理體系。
(七)用心用力增進民生福祉。全年新增城鎮就業4700人以上,職業技能培訓1.2萬人以上,轉移農村勞動力5500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8%以內。全面開通社會保障卡“一卡通”套用。紮實推進4所幼稚園、6所中國小項目建設。完成市第三敬老院、5個社區日間照料服務站建設,設立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不斷提升“一老一小”服務水平。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完成智慧醫療公共衛生服務平台建設。提升基層醫療機構綜合服務水平,將15家鄉鎮衛生院全部納入市域緊密型醫聯體。繁榮文化和體育事業,組織“七進”文化惠民演出20場次以上,新增健身場地20處以上,承辦省級體育賽事3項(次)以上。

四、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各位代表,進入新階段,肩負新使命。我們要用工作體現忠誠、以發展體現擔當、讓成效體現落實,努力創造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的新業績。
(一)旗幟鮮明講政治。把政治建設擺在政府自身建設的首位,把黨的建設貫穿於政府工作全過程,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確保中央和省市各項決策部署落地見效。
(二)踐行宗旨為人民。秉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理念,堅守初心使命,走好新時代民眾路線,堅持把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體現在政府工作方方面面,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效。尊重人民意願,回應人民關切,想盡一切辦法解民憂、辦實事,努力讓民眾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三)依法行政守規矩。加強法治政府建設,堅決維護憲法法律權威,依法履行政府職能。自覺接受人大、政協監督,主動接受社會監督、輿論監督、審計監督。深化依法行政,著力提升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加強誠信體系建設,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完善權力運行監督制約機制,深入推進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打造忠誠乾淨擔當的高素質幹部隊伍。
(四)擔當作為抓落實。大力發揚“孺子牛”“拓荒牛”“老黃牛”精神,勇挑重擔子,敢啃硬骨頭。強化問題導向、目標導向,自覺補課充電,進一步提高各級幹部創新力、執行力。認真落實正向激勵和容錯糾錯機制,為實幹者擔當,讓履職者盡責,營造敢作敢為、善作善成的良好氛圍。
各位代表,新目標承載新夢想,新征程充滿新希望!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緊緊依靠全市人民,凝心聚力、真抓實幹,擔當作為、砥礪前行,奮力開啟新時代全面建設高品質中等城市新征程,為辛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63萬辛集人民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奮鬥

名 詞 解 釋

1.“三六八九”工作思路:抓好三件大事、打好六場硬仗、實施八項戰略、深化九項改革。“三件大事”即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建設雄安新區、籌辦北京冬奧會;“六場硬仗”即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的硬仗、精準脫貧的硬仗、污染防治的硬仗、轉型升級的硬仗、補齊民生短板的硬仗、最佳化營商環境的硬仗;“八項戰略”即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教興冀戰略、人才強冀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軍民融合發展戰略、開放帶動戰略;“九項改革”即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國有企業改革、“放管服”改革、投融資體制改革、科技體制改革、金融財稅體制改革、教育文化體育體制改革、“三醫聯動”改革、國家監察體制改革。
2.“雙創雙服”:創新創業和服務發展、服務民生。
3.“三深化三提升”:深化“雙創雙服”活動、提升高質量發展水平,深化作風紀律專項整治、提升工作效能和營商環境,深化20項民心工程、提升保障改善民生水平。
4.“三創四建”:創新、創業和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體系,建設一流營商環境體系,建設現代化社會治理體系。
5.“兩不愁三保障”:穩定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
6.“口袋公園”:規模較小的城市開放空間,為附近居民提供安全、健康、舒適的綠色休憩空間。
7.“專精特新”企業:滿足“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發展要求的企業。
8.“節引調補蓄管”:關於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的措施,包括“強化節水、增加引水、農業減水、生態補水、大力蓄水、嚴格管水”等六個方面。
9.“四縱九橫”綠帶綠廊:指道路綠化,“四縱”即通武線、天王線、故前線、賈大線;“九橫”即石德鐵路、石濟客專、石黃高速、307國道、衡井線、西小線、武辛線、趙寧線、回新線。
10.“五縱十橫”路網框架:指市區道路建設,“五縱”即妍園路、朝陽路、興華路、教育路、工業路;“十橫”即興業街、澳森大街、古城大街、市府大街、安定大街、方碑大街、束鹿大街、建設大街、農貿大街、富強大街。
11.政務服務“一網、一門、一次”:為企業民眾提供線上“一網通辦”、線下“只進一扇門”、現場辦理“最多跑一次”的服務。
12.“一區三中心五基地”:“一區”即國家農業科技園區;“三中心”即全市農產品電子商務服務中心、全市果品電子商務服務中心、華北農業節水服務中心;“五基地”即食用菌產業基地、綠色蔬菜產業基地、種子創新研發基地、優質畜禽產業基地、特色林果產業基地。
13.“雙倍增”計畫:實施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雙倍增”計畫。
14.“一區八園”:“一區”即河北辛集經濟開發區,“八園”即循環經濟工業園、保稅物流中心、壘頭工業園、位伯工業園、田家莊工業園、綠色節能產業園、辛莊創業產業園、天宮營工業園。
15.“新九通一平”:信息通、市場通、法規通、配套通、物流通、資金通、人才通、技術通、服務通和雙創平台。
16.“一城兩組團”:“一城”即中心城區,“兩組團”即空港組團、高新組團。
17.“三區三線”:“三區”即城鎮空間、農業空間、生態空間三種類型的國土空間,“三線”即城鎮開發邊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三條控制線。
18.“三級三類”規劃體系:“三級”即市、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和村莊規劃,“三類”即總體規劃、詳細規劃和專項規劃。
19.“四好農村路”: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
20.河渠“清四亂”:對河渠亂占、亂采、亂堆、亂建問題進行清理整治。
21.“八五”普法:從2021年至2025年在全體公民中開展第八個五年法制宣傳教育。
22.“四醫聯動”改革:醫療、醫保、醫藥、醫價聯動改革。
23.“醫聯體”:由不同級別、類別醫療機構之間,通過縱向或橫向醫療資源整合所形成的醫療機構聯合組織。
24.“七進”惠民演出:進企業、進農村、進機關、進校園、進社區、進網站、進軍營等“七進”惠民演出活動。
25.“一廳七館三中心”:“一廳”即城市音樂廳,“七館”即城市館、群藝館、圖書館、科技館、檔案館、趙望雲藝術館、冰雪運動館,“三中心”即全民健身中心、文化藝術中心、國際會展中心。
26.“行政執法三項制度”:行政執法公示制度、行政執法全過程記錄製度、重大執法決定法治審核制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